直销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22:1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直销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教育理论
Abstract: This investigation is 2011-2012 years of Hubei province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of "Xiangyang city occupation college school-based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e of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es give adv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ccupation college school-based training better,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chool-based training; educational theory.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高职院校的校本培训对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掌握当前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情况,《襄阳市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制了《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50份,回收率为90%。现将调查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一、调查结果及问卷分析
(一)校本培训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同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从调查结果显示,各院校的教师都认识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为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师对校本培训概念的了解和态度
调查反映出,大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对校本培训有所了解,对校本培训这个术语并不陌生。但是这种了解还限于较为初级的层次,对校本培训的了解还停留在“能简单说出”、“知道但是说不出”的较为初级的层次和阶段,缺乏对校本培训认识的理论思想基础。
(三)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上岗前培训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自学获得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方式在实际应用比例仅为2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方式单一,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培训预期的目标也很难达到;教师本人在学校获得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首选老教师的传帮带一项的教师占54%;58%的教师与42%的教师分别认为学校组织的专项培训、老教师的传帮带这二种培训途径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效果最好。
从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2%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校本培训很重视;只有18%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实施校本培训有系统、效果很好,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五)校本培训的满意度和效果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校本培训需要完善的培训形式、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和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作为支撑。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的效果并不高。这说明各高职院校在校本培训形式、时间、内容、组织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
(六)教师的培训政策
但在调查中发现,43%的教师认为学校针对教师校本培训的培训机制和方案,有零散的培训,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培训机制和方案;43%的教师认为学校引导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教材等资料,只有零散的资料,30%的教师认为没有专门的指导手册。这说明各个学院虽有一些培训政策和培训机制、方案,但是还需形成一定的体系,有待完善。
(七)教师对校本培训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校本培训有着较大的需求,认为对在职教师进行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很重要,而且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培训内容和形式很有必要进行区别。
(八)考评与激励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59%的教师认为影响学校教师发展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必要的考评机制,58%的教师认为本校对教师参加校本培没有奖励激励措施,55%的教师认为学校要切实做的事情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说明缺乏客观有效的考评与激励机制是当前教师培训的困惑与难题。
(九)校本培训面临的不足
各院校的校本培训还面临着一些不足的现象,例如:教师自身不积极,存在应付心理、培训者培训技能不合格、教育部门资金有限、培训实施缺乏保障等。
二、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校本培训观念
针对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自主参与意识不强的实际。为加强他们对校本培训的重视,学校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教育,让教师了解校本培训相关理论,提高他们对校本培训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学校应注重校本培训环境建设,加强舆论引导,使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性,营造人人参与校本培训、人人重视校本培训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科学的校本培训内容
为保证培训内容科学、可行、符合实际,一是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二是设计培训内容时应体现有梯度的校本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要;三是让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设计,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让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修改完善,不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诊断和反思能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若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让教师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体现教师的主体化和个性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性,可避免培训流于形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四)保证充足的培训时间
教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培训将无法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因而学校要保证教师培训在时间上的充足性与连续性。每学期根据培训计划及教师个人的基础情况确定最低培训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落实情况,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五)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体制
要大幅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保障体制。首先是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要求,为校本培训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训师资的要求
高职教师在职培训需要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优秀复合型培训师资作为其培训质量的保证,只有高水平的师资作为保证,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七)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校本培训经费短缺是影响校本培训实施的一大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本培训的发展。英国在保证校本培训的资金支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多渠道筹措在职培训的资金是尽快解决高职教师培训资金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此外,有了资金的保障,还要加快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加强教师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建设,保证教师培训所需的图书资料,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确保教师校本培训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向于峰.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 (5):55-58.
[2]王芳.关于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的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8.
[3]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化;调查报告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均强调,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为真实了解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化现状,探索推进广东高职国际化的道路,笔者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一道,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1.问卷情况
问卷共40题,包括38道封闭式问题和2道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涵盖国际化办学理念、组织与制度保障、教学与课程设置、师资国际化培养、国际学生项目、合作办学项目、校园国际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开放式问题主要调查院校国际化工作的突出成绩和瓶颈。
2.样本情况
课题组选取了广东省14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派发1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份,1份为无效问卷。13所院校情况如下:
样本选择兼顾了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保证调查结果能较真实反映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国际化现状。
二、调查结果
1.国际化办学理念
国际化办学理念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调查中,38.5%的院校制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46.2%的院校近期计划制定,表明大多数院校已经意识到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的重要性。调查显示,69.2%院校的师生员工对国际化持支持理解的态度,当然,也有30.8%院校的师生员工对国际化不太理解和支持。
2.组织与制度保障
做好国际化工作,必须有稳定的队伍和完善的制度保障。调查显示,23%院校成立了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53.8%有独立的国际交流合作处,15.4%设立了国际教育学院。69.2%有1-2名专职外事人员,30.8%有3-5名专职外事人员,38.5%的院校二级院(系)有负责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在制度建设方面,38.5%的院校将全校性外事工作会议当作推进国际化常态机制,外事会议参加人员普遍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职工代表。61.5%没有计划召开全校性外事工作会议。23.1%出台了激励二级院(系)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和资助学生出国留学交流的制度。
3.教学与课程设置
院校要开展中外实质性合作,教学与课程设置必须与国际接轨。61.5%的院校结合国际市场因素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92.3%要求学生学习职业外语,61.5%设置了国际文化课程,46.2%有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的课程。不过,仅15.4%制定了英文版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培养计划,这对拓展与国外院校的深度合作不利。
4.师资国际化培养
院校普遍认识到师资国际化培养对院校国际化的重要意义。53.8%将专业教师赴境外企业实习、短期访学及讲学等数量,纳入专业建设的指标,46.2%采取措施鼓励非外语类教师提高外语技能,38.5%定期组织教师赴境外企业进修,53.8%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赴国外大学短期学习,46.2%鼓励与境外优秀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
5.国际学生项目
与师资国际化培养相比,对国际学生项目开拓显得不太重视。调查显示,招收了留学生(含港澳台学生,下同)的院校仅占23.1%,仅15.4%招收了学历类留学生并设置了相关奖学金。二级院(系)开展了学生境外游学项目的仅占46%,仅38.5%每年资助一定名额的学生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精神,仅38.5%定期组织学生赴境外大学参加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选派学生到国际知名企业顶岗实习的院校仅30.8%。
6.合作办学项目
76.9%的院校与境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15.4%的院校项目达6项以上。38.5%的院校认为合作办学对院校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专业和课程建设。但多数院校的合作办学,仅停留在输送毕业生到境外大学读本科的层次,开展了真正意义合作办学的不超过受调查院校的半数。
7.校园国际化氛围营造
92.3%的院校有英文网页,但仅38.5%能对网页定期更新。61.5%设置了国际文化课程,30.8%定期开展外事礼仪纪律培训,84.6%经常或偶尔举办国际文化活动,38.5%成立了国际文化或国际交流类学生社团。
8.突出业绩和瓶颈
各院校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突出业绩各有千秋,分别体现在管理骨干、教师和学生出境培训、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外教管理等方面。工作瓶颈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层次低和知名度不高导致合作院校少,二是缺乏足够的政策、资金、制度配套,三是二级院(系)未能真正参与国际化,四是学生外语水平和参与国际教育的兴趣不足。调查中,一所非珠三角的地方院校表示,迄今为止没有开展过国际化的工作,师生对国际化不理解不支持。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院校发展不均衡
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院校之间的发展水平较为悬殊。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珠三角院校与非珠三角院校之间,即使同处于珠三角的院校,水平也参差不齐。
下面选取三所院校,对11个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1个指标中,A校持肯定态度指标达90.9%,B校为36.4%,C校为0%,说明院校之间国际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化工作固然与院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决定于院校自身的发展思路和水平。
2.国际化办学理念有待深化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否所有院校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呢?仅38.5%的院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23.1%成立了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意味着大多数院校的决策层没有认识到国际化对于促进院校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反观本科院校的发展实践,不难发现国际化理念对于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早在2000年,中山大学已把“立足广东、面向海外、服务地方、面向全国”定位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早在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就将“实行全方位开放办学”列入在“十五”规划和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这两所院校在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人员机构不够健全
“有位才能有为”,国际化工作专业性强,必须有充足的专业人才和机构。调查显示,近半数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国际交流合作处,逾八成的院校没有国际教育学院,专职外事人员配备不足,69.2%的院校仅有1-2名专职外事人员,其中包括学生人数在5000-20000之间的院校7所。此外,上下没有形成合力,普遍存在着二级院(系)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仅23.1%的院校制定了激励二级院(系)拓展国际合作项目的制度,58.4%的院校二级院(系)没有国外联合培养项目和学生境外游学项目。
4.教育国际化内涵认识不足
教育国际化是包括教育理念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学生构成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等在内的全方位国际化。但多数院校的认识仅局限于人员往来等浅层次交流,势必导致国际化工作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无法真正引起决策层和师生员工的重视和支持。
四、对广东省高职院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思考
1.做好国际化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认识水平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要深入推进广东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必须做好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上级职能部门要清晰制定一段时期内要达到的国际化目标,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加强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层次和知名度较低的问题,主动寻找合作对象比较困难,上级职能部门如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则可改善这一状况。如组织境外集体推广活动,通过“政府搭桥,院校唱戏”的模式,帮助高职院校出动出击,寻找合作契机。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下拨国际化工作资金,帮助院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针对院校之间国际化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成立国际化协作组织,定期开展工作研讨、理论学习、“一对一”帮扶等活动。
2.国际化办学理念融入中心工作
要统一全院思想,通过专题研讨,增强教职工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的紧迫感。梳理整合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方法和各校鲜活的经验,结合院校现实条件,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机制、操作路径和方法。国际化工作要切实融入教学育人中心工作,通过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按照国际化目标实施教学管理等方式,使国际化发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主题,从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升级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推进学分制建设,借鉴境外先进的教学评价经验和做法,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
3.依托激励机制形成国际化合力
激励机制是调动全院积极性,形成国际化合力的有效措施。要将国际化纳入二级院(系)评估指标体系,与收入分配挂钩。鼓励创办国际化专业,参照省级示范性专业标准下拨建设经费。对引进国际证书的单位予以资金支持,对设立国际证书考点的单位予以重点奖励。定期召开外事工作会议,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4.着力营造国际化氛围
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是吸引师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最佳土壤。要开设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法、外国文化等课程,定期举办境外游学分享会、中西文化比较论坛,培养学生对国际文化的认同和国际事务处理能力。成立跨文化交际、国际交流协会等学生社团,发挥微博等网络媒介优势,动员和团结学生共同参与国际化工作。院校自身要增强营销意识,通过定期更新英文网页和画册,委托境外,主动赴境外高校访问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篇4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同一乡镇范围内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现在绝大多数乡镇所在地初中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设备设施均优于片区初中,多数片区初中已变成薄弱学校,教师不愿去,学生流失多,教学质量差。通过建设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同一乡镇范围内的孩子在同一学校就读,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保证同一乡镇学生受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辍学率
据我们调查,初中流失生中因自己在薄弱学校读书、学校教学质量差、产生对学校不信任而厌学辍学的比例达到流失生的40%左右,高居流失原因的首位。现在农村初中生,父母多在35—45岁之间,又多在外打工,无法教育、抚养这些留守孩子,只能委托爷爷、奶奶或亲友代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留守孩子不服管理,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教育,加之现在社会上一些地方(如管理不善的网吧)诱惑力大,留守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后,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时间较长,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为学校校本研训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规模做大以后,各学科都增加了专任教师,减少了兼任教师,每一个学科教师数量的增加,便于更好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将会促进学校教研组水平和备课组质量的提高。同一年级班级增多,学校增设年级组管理,可以使学校的管理加强,提高办学效益。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乡镇初中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原则。乡镇初中是乡镇义务教育的“龙头”,扩建乡镇较大规模的宿宿制初中会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产生影响,不能因为建设乡镇初中而造成村小校舍的大量闲置浪费。必须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校点布局调整统筹考虑,必须与消除中小学危房统筹考虑。
篇5
关键词 卫生职业院校;关键能力;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10-03
Survey Report of Students’ Critical Ability in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Li Yuxia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do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ability, analyze the students’ present key abilities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and raise some related tactics, which will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educational reform on IT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ability; report
Author’s address Langfang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 Langfang, Hebei, China 065000
1 调查背景
卫生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强调各种技能的培养,要求各个学科教学能够突出知识应用,达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卫生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普通文化课之一,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该课程教材明确提出“要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伴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本专业领域的专业能力外,更需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以便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加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沟通技能以及责任感等也同等重要。这些跨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也被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之后,在英、美、德、中等各个国家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关键能力”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为了促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特开展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现状调查。
2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取按班级发放和回收,现场上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7.5%。调查对象为2011级护理、药学、影像、口腔等4个专业班级,共计200名学生。调查问卷共设计5部分题目,包括一般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问卷中部分选题可多选。
3 调查问卷分析
3.1 一般信息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7岁左右,73%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计算机,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占总数的77%,在中学的计算机课上学习过办公软件的学生占总数的53%,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能辅助学习其他学科的学生占总数的20%,多数学生应用以前的知识经验与技术操作来进行计算机娱乐等方面的活动。从兴趣与态度上说,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为了考试通过而学习;与个别学生的课下交流中也发现,学生的兴趣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娱乐活动。
从搜集的数据中看出,学生在开始本阶段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处于非零起点,因地域、个人等原因层次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正确定位,需要为学生创设来自真实生活环境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加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技能获得。
3.2 信息处理能力
在关于信息处理能力的相关调查中,当问到电子资料是如何保存的,其中20%的学生经过详细的分类保存。提到是否目前能就某个问题制作一份电子版的书面报告,有40%的学生选择不能,只有3%的学生选择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合作完成的占26%,还有30%的学生不能确定。从上述数据看出,学生对获得的已有知识缺乏实践层面的练习,无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信息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另外为学生布置了操作性的题目,即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电子文件,并通过多媒体教室软件进行作业提交。经过查看分析教师机接收的文件,发现67%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作业。其中,35%的学生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了自我介绍的文件,在幻灯片中输入了基本文字;65%的学生使用字处理软件制作了文档,文字说明较丰富。从文字内容上来看,学生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内心渴望能够展现自己,喜欢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篇6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县**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东南部,是该县老区基点乡之一。全乡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08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41元。目前,全乡有初中与小学合办的中心学校1所,在校学生7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乡界源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1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全乡只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达589人,服务半径21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村则为28华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乡政府出资4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42间,面积18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420位,可收住学生420人,当时入住学生312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40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凭自愿每餐花0.3元、0.5元或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半荤半素菜或荤菜,即使不自带菜,全在食堂买,每月伙食费(大米自带)也只有30—5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心校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或打游戏机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活费用太低,有的孩子只到食堂蒸饭,从不买新鲜热菜,一周仅靠一瓶自带的咸菜维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篇7
1、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
从学习方面上看,大学的课堂授课时间要大大少于中学阶段,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从生活方面看,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往往都由自己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大,接触面广,朋友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个性、习惯、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差异,在共同生活相互接触中,易逐渐融合;从校园环境上看,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启事,各式传单随处可见,各种组织的活动,各式性质的社团比比皆是。这为大学生们兼职提供了丰富的舞台。
2、社会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
进入新的世纪,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各大企业开始投入大笔的广告费用,加强对企业品牌的宣传。企业广告除了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广告,街头、车站站牌海报外,还包括新品推出时的商场、街头、超市等地的宣传促销(包括广告传单、优惠券派送等)。企业对这部分广告宣传的人员需求量大,但此类工作临时性强,一般集中在节假日,且企业希望能尽可能地降低这部分的成本,又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在选定这部分工作人员时,企业一般愿意选择在校大学生为他们服务。
3、强劲的毕业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或迟或早地推向市场。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取消了统分统配的大学生,也毫不例外地要面对择业的考虑。调查结果显示:8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兼职工作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兼职经历能让他们更多地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通过兼职能让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于是他们纷纷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兼职。
二、大学生兼职赚钱的特点
1、大学生在寻找兼职信息方面各具特色。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2、大学生在兼职工作的中种类上有特点。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过家教,分别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过促销,分别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发过传单,同时,还有少数同学从事过礼仪、家政、餐饮等兼职工作。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65%,75.5% ,98%的同学做过家教,分别有5%,7.5%,26%的同学做过促销,分别有20%,30%,16%的同学发过传单。
3、大学生的兼职工作会对其他方面有所影响。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习的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会过分关注报酬,没有注意到兼职工作的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等内容。但是有部分大学生比较好的处理学习与兼职赚钱的关系。只要注意调整,能够二者兼顾,二者是否会相互影响。
三、大学生兼职赚钱的收益
1、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赚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颇有成就感;
2、分别有43.6%的男生,60.8%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分别有11.2%的男生,1.9%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拓宽交际面。
四、兼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超过7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过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从未遇到过困难。所遇到的困难当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而有部分同学认为引起兼职困难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遇到困难时,80%左右的同学积极想方设法解决,10%左右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五、网络兼职赚钱成为新的兼职渠道
1、网络兼职赚钱投入小、预期收益较高。
网赚通常由用户、中介网站和广告主三方面构成。“邮件网赚”其中用户就是普通大众,广告的最终接收者,本人便是其中之一;广告主就是提供广告中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的商家,是最终付出广告费用的一方;中介网站呢,便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广告主的广告传送到用户那里,并与用户一起分享获得的广告收入,是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一方。说白了,我们从网络上赚到的钱就是广告费的一部分。你看了他的广告,他付你钱。广告费与网络的结合产生了网络赚钱这一新时期的产物。现在“花钱买顾客”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情了。由于网络大部分实行免费赚钱模式,投入的直接成本是网费,间接成本是大学生的时间,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调查赚钱方式尤其得到推荐。
这种网赚就是为一些商业性调查提供的平台.由某公司发起对市场调查的活动.有中介网已有偿的形式发送给愿意参加调查的网民.在参加调查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完成调查的要求,调查网站的收入也是波动很大,小到1元2元的,多到几百元一份调查,不过大多数调查都在20分钟10元左右。由于调查网赚一般都是由专业的调查公司接手承办,相对其他网赚来说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家大公司都减少了对网络调查资金的投放,现在的网络调查变得更少,价格也变低了,但是相对其他网赚的不稳定性,调查网赚仍旧是一项比较不错的网赚项目。
3、淘宝开设网店有巨大潜力。
篇8
现将本次义务支教活动的筹备、实施及效果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的,认真筹备
为了积极宣传河南农业大学,让众多学生及老师了解我校,了解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增强我院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站在老师角度去思考,去体会老师的辛苦,增强学生的尊师品德,同时为了帮助当地缓解师资压力,救助贫困学生,为今后开展一帮一活动打下基础,我们经过和邹城东滩矿多次联系,开展了此次义务支教活动。
当明确活动目的并制定具体方案后,院分团委学生会通过海报、网络等渠道在全院学生中进行宣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得到了全院同学的积极响应,并且有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丰富了本次活动。经过申请和考察。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义务支教活动,在出发之前我们多次与万安小学领导和老师联系,并且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了行程路线。根据万安小学校方领导的要求及反馈的信息,我们确定了本次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当团队到达万安小学后,首先根据校方年级主任的建议,将学生进行了分班,随后与校方老师进行了交流并召开了学生家长见会面。根据老师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制定了这次活动的具体教学计划,同时使校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对团队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在出发之前,我们组织召开了团队成员会议并进行了分工,强调了安全问题并明确了责任意识。根据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我们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准备,并对学生在当地的安全、生活、形象及其处理好和校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二、同心同德,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万安小学领导反映,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造成一大批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许多学生有厌学表现和退学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及团队的实地调查,最终与该校领导商定,将此次义务支教活动的教学内容定为英语基本要素,英文歌曲,英文电影。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为特色大胆尝试了各种模式以辅助教学。注重听力与口语的培养,比如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等话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让同学们作各种各样的游戏以告诉他们注重团队精神。并且组织同学们到户外一起大喊英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有所提高。我们举行了多次意义深刻的英语辩论赛,既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而且让他们扩展了知识面,体验了辩论赛的氛围。再次,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解篮球和足球的规则与打法,并且组织了两个班之间的篮球与足球的友谊赛。在本次活动的最后,我们举办了一欢会,(w w w . f w s i r . c o m)该校部分领导和学生家长也应邀前来观看,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表扬。
在整个支教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团队的每个成员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认真对待万安小学分配的工作,积极组织备课,耐心详细的讲解,认真批阅作业,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深入当地,宣传农大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顺利的完成支教活动,并宣传河南农大,团队采取了家访、走访当地政府等方式来进行,使整个支教过程得到了当地的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应。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宣传我校,我们走访了许多学生家长,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对我们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也非常支持及感谢我们的工作。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使他们加深了对农大的了解,他们的赞誉是给予我们工作的肯定。
在短短十天的支教过程中,与我们接触最多的是万安小学的学生,对我们反映最强烈的也是学生。短暂的时间,我们深知自己带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便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方法的新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他们讲解知识。学生的评价是:讲的好、方法多、易懂。随着课程的推进,许多以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许多以前不学习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临别时的眼泪和我们上车后听到的一声“祝你一路平安,朋友一生一起走”是对我们十天努力工作的最好答案。
篇9
一、生产和销售收入基本情况
今年春季全县种植甘蓝菜面积达6万余亩,集中在县区北部安吴、云阳一带,这也是该地多年来的传统种植法。甘蓝收获后及时点播早玉米,增加复种,提高收入。过去都是露地种植,随着农业科技进步,新技术实施应用,改进地膜栽培,小中拱棚,大拱棚栽培,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群众也习惯了这种种植模式。春季甘蓝菜属大露菜品种,是成熟最早的一茬菜,它可以有效弥补冬春交替季节蔬菜短缺的需要,因此,在时空差方面优势还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甘蓝种植收益还是有保证的。甘蓝菜产量高,平均亩产可达4000公斤左右,遇到好价钱,收入也相当可观,近几年来价格一直呈上扬趋势,尤其是去年达到顶峰,价格特别好,每斤甘蓝竞卖到了一元左右,一亩地去年收入基本达到了6-7千元,极大鼓舞刺激了菜农种植甘蓝的积极性,今年菜区早准备早安排,以最大的干劲和热情投入到甘蓝菜生产之中,突如其来的一场甘蓝菜滞销,严重打击了菜农,导致群众卖菜难,价格急剧下跌,来势之猛,速度之快,使菜农不知所措。据调查,4月14日甘蓝菜开始上市每斤0.40元,次日0.30元,第三天0.10元,往后就逐渐下跌成了几分钱。面对辛苦劳作几个月的丰硕成果,菜农欲哭无泪,眼看着地里成熟了的甘蓝菜卖不出去,有的在地里都长出了秧,心急如焚,不知该咋办。菜区时节不等人,等着要腾地,种好下一季,多数群众都是便宜贱卖,有的干脆放弃管理让别人白白去摘。截止4月底全县甘蓝菜销售尽管过半,5月中旬已基本结束,但是已经到无收益的地步。
安吴镇姚家村、毛家村是甘蓝菜种植的大村,也是滞销影响的重灾村,姚家村今年种植春甘蓝3100亩,今春村上多数群众不惜400元一车土鸡粪,给地里上足了底肥,而且购足了各种棚件材料,春甘蓝的滞销导致每亩地平均亏本500元,全村损失约在150万元左右。该村有1400个大拱棚去年有的栽早西红柿,今年都没有栽,基本都栽植了春甘蓝,其损失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师家组村民师运生今年投资1万余元,搞大拱棚春甘蓝,收入仅有1000余元,姚家组姚根明今年投资近6万元,6亩地5个棚,收入不到2000元,去年由于价格好,群众受益了,有钱了,人们欢天喜地,也敢消费,村上几条街道变得买卖红火,买电器,买电摩,蔚然成风。有的还放炮,欢声笑语不断,一个小卖部30扎啤酒一个晚上就没有了。而今年状况截然不同,几扎啤酒放几天还是原样,街道也冷清多了。人也少了,失去了昔日热闹的景象,晚上早早关了门,一片寂静。姚家组村民李忠民说:“我村劳力过去从不在外打工,都在搞蔬菜,今年不一样了,强壮劳力现都出去打工了。今年损失太大了,去年400元一车的鸡粪今年300元都没人要。该翻耕的菜地暂时无人去干,还撂在那里”。毛家村今年种植春甘蓝1200亩,截止5月6日,还有20%菜未出售。窝西组村民孙海峰说:“今年甘蓝上市只有2天较好价,其余没有好价钱,等着腾地,有的只好叫别人砍去拉走,不收钱,还要给人家管饭买馍”。问到滞销原因时他又说:“今年气候反常忽冷忽热,菜成熟推迟一个星期左右,听说南方和北方菜一齐上市,挤在了同一时间,茬口有些乱。另外,面积也有增加,我这老菜区没增加,周围村子增加,冯家、刘德过去没种菜,去年价好,今年也种了。邻县淳化过去不种菜,现在也种了,靠山塬衅随便一整,还省事,大棚就起来了,所以原因都很多,面积增加,集中上市是主要原因”。村民孙治强说:“今年这个行情是没料到的,我种了30多年菜没经过,这是头一回”。
二、甘蓝滞销应对措施
我县甘蓝菜滞销后,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4月29日县委办、政府办及时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蔬菜销售工作的紧急通知》,号召全县各级政府、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帮助群众销售蔬菜,解决群众卖菜难问题,并把此项工作提高到实践“三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高度来认识。及时成立了县蔬菜销售对外联络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梁晓琦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骆兴放担任,成员为各相关镇和职能部门。同时成立县镇蔬菜销售对外联络办公室,公布了对外联络电话和联系人,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帮助群众做好蔬菜销售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蔬菜销售工作。1、县蔬菜中心要加快同省市高校的联系,鼓励动员各级高校来我县采购蔬菜。2、县商务局要做好同省内外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的对接联系工作。3、全县机关单位要帮助群众销售蔬菜,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菜区购菜,标准为每人10公斤,每公斤0.3元多购不限。各蔬菜主产镇要给各单位出具购菜回执单,各单位要将购菜回执单交县蔬菜中心,每天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各单位购菜情况。县考核督查局要做好跟踪督查工作。4、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信息办要在电视台、互联网设置专栏,做好蔬菜促销宣传工作。5、县交通局、交巡警大队要畅通“绿色通道”,方便群众销售蔬菜。在政府的引导下,销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4月28日,县蔬菜中心联合县商务局组织新阳光蔬菜批发市场,市家友超市、市世纪金花量贩超市等采购商在我县安吴镇姚家村进行露地蔬菜集中采购,并邀请了日报、今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强力推介我县蔬菜,进一步扩大蔬菜销售范围,保护菜农利益。活动当天,就为姚家村民销售甘蓝菜30多吨,销售收入8万元,占到全村甘蓝菜产量的20%,有效缓解了当地菜农的燃眉之急。另外,县上又组织发动企业进菜区拉菜,免费为员工发放,把农民的“伤心菜”变为社会的“爱心菜”。5月4日明珠国际集团给当地4900多户群众免费发放爱心甘蓝50000公斤,5月6日枫鹤湾实业有限公司捐给泾干中学爱心甘蓝5000公斤,截止5月10日,全县已有81家机关事业单位组织人力深入菜区帮助菜农销售甘蓝菜11万多公斤。目前,我县甘蓝菜滞销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
三、甘蓝菜发生滞销后的反思
今年甘蓝菜发生大面积滞销是市场经济调节的结果,也是一次各种综合因素集中反映。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固然有因菜价高盲目跟风,面积增加,集中上市,气候影响等因素,出现供大于求,发生严重滞销现象,不能不引起一些反思。近几年,各地都抓“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反季节蔬菜大棚增多,精细菜增加,上市早,给大露菜的空间越来越小,时间差也越来越短,南北菜、精细菜和大露菜、冬菜和春菜之间上市顺序颠倒了,时空紊乱了,导致集中上市,供大于求,价格暴跌。春甘蓝菜往年一般在4月底前就销售结束,而今年刚上市就成了滞销菜,今年的滞销看似偶然,其实偶然的背后有必然。蔬菜的滞销菜农始终伴演弱势角色,在蔬菜价格暴涨时,没有得到好处,而蔬菜价格暴跌时,却要为之买单。真正的好处,都被中间环节控制和占有了。市场供应关系有人为控制,蔬菜价格也被严重扭曲,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就贵了,中间流通环节多,利润大,但成本不变,蔬菜零售价却难以随批发价下降而下降,这些都应引起重视。
篇10
【关键词】 调查;结核;知晓率;吉林市
作者单位:132011吉林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到2005年达到60%,到2010年达到80%的目标。为了掌握我市人群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基线资料,设立我市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目标,我市于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将全市9个县(市)区按1∶700的比例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对象
7岁以上的全体公民。参考吉林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吉林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各调查点城乡人口、各职业类别人口构成抽取调查对象,使调查对象构成与当地城乡人口、各职业类别人口构成一致。
1.3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调查员入户调查。入户调查包括到调查对象所在单位或其家中进行调查。
1.4 调查内容
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两部分。后者由10道题组成,包括防治知识类问题5道,防治政策类问题2道,行为趋向类问题3道;防治知识类问题又分为患者发现类知识1道,治疗类知识2道,预防类知识2道。
1.5 质量控制
调查前,市结防所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标准;调查中,调查员详细询问调查对象,各调查点、所在市和县所负责人逐级核查问卷,确保问卷完整;调查后,随机抽取2个调查点,抽取10%调查对象重新调查,以验收资料的可靠性。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2.1.1 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人口构成情况 在调查的10462人中城市人口4852(46.4%)、乡镇人口2422人(23.2%)、农村人口3188(30.4%)。
2.1.2 性别年龄情况 男5305人(50.7%)、女5157人(49.3%);从调查对象年龄来看,年龄在7~14岁组(1627人,15.6%),15~29岁组(2343人,占23.4%),30~44岁组(2872人,占27.4%), 45~59岁组(2552人,24.4%),60岁及以上组(1068人,10.2%)。
2.1.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 没上过学362人(3.5%)、小学1782人(17.0%)、初中3585人(34.3%)、高中(中专或中等技术学校)2062人(19.7%)、大专1235人(11.8%)、大学及以上1536人(14.7%)。
2.1.4 调查对象的就业情况 工人1125人(10.8%)、农林业劳动者2192人(21.0%)、商业服务人员875人(8.4%)、医务人员262人(2.5%)、教师241人(2.3%)、公务员295人(2.8%)、从事其他工作人员1578人(15.1%)、学生2124人(20.3%)、离退休人员448人(4.2%)、无业人员1325人(12.7%)。
2.1.5 调查对象病史及密切接触者 本人现在或曾经患过结核病218人(2.1%),未患过10144人(97.9%);家庭其他成员中有过结核病患者251人(2.4%),没有过10211人(97.6%)。
2.2 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称自己接受过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的人有8698人,占调查总数的83.1%,称未接受过宣传的人有1764人,占16.9%。接受宣传的途径中,广播、电影、电视所占的比例最大,为72.1%,其次是卫生宣传(30.1%)和报刊杂志(24.3%)。这与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一致。
2.3 调查对象对结核病知晓的总体情况
2.3.1 总的知晓率 对知晓率的计算采用的是人题数的方法,即知晓率=Σ(答对的题数×答对的人数)/(总题数×总人数)×100%。通过计算,我市群众对结核病总的知晓率为74.5%。
2.3.2 不同人群对结核病总的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0道题均未答对者219人(2.1%);答对1~5道题者1301人(12.4%);答对5道题以上者8942人(85.5%),其中答对全部10道题者2289人(21.9%)。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性别、家庭中有无结核病患者对知晓情况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调查对象城乡差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类别、本人是否患病、是否接受过结核病知识宣传等因素对知晓情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按文化程度逐渐升高知晓情况越来越好(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调查对象对结核病各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1 结核病防治知识、防治政策、正确行为趋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1.3%、57.2%、82.4%,答对半数以上各类问题的人数分别为:9192人(87.8%)、4428人(42.3%)、9276人(88.7%)。
2.4.2 不同人群对防治知识、防治政策、行为趋向问题的知晓情况:调查对象城乡差别、不同文化程度、有无工作、不同职业类别、本人是否患病、是否接受过结核病知识宣传等因素对结核病防治知识、防治政策、行为趋向知晓情况影响与调查对象对结核病总的知晓情况一致。
从性别来看,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家庭其他成员中有无结核病患者来看,家中有过结核病患者的人对行为趋向问题回答较好,而对防治知识与防治政策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