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31 05:2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摄影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摄影教学

篇1

关键词: 摄影教学改革 课题 改革方法

1.进行摄影教学改革的原因

1.1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

摄影教育已经存在很多年,从一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到现如今专业规范的大学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专业培养历经了百年时光。时光荏苒,社会在不断发展,摄影本身也在飞速地向前迈进。纵观历史,摄影术从诞生至今不过短短百年时间,与历史中不过短短一瞬,但是其发展的速度和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企及的。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宣布发明了摄影术,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项当初仅仅是作为绘画附属手段发展而来的技术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摄影术的诞生归功于达盖尔,那么提到摄影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位伟大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1945年在摄影教育史上应该是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亚当斯应旧金山艺术协会会长泰德·世乒赛(Ted Spencer)的邀请,在旧金山的加州美术学院设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系。这对于摄影教育的发展来说实在是质的飞跃。摄影教育终于突破了师傅带徒弟这样的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模式,走上了规范的摄影教学和摄影理论研究的道路,为今后摄影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亚当斯从1940年开始在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教授摄影课,并且提炼出了后来有名的“区域曝光法”(Zone System)。“区域曝光法”使得学生在拍照时能够预先控制照片上的影调反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曝光和后期冲印。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甚至现在仍然被沿用。可以说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是每一个摄影人必须掌握的实用技术。

1.2摄影教育面临的挑战

摄影发展至今,历经百年,摄影教育于中国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南师大的摄影专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在国内首屈一指。转眼二十余载,摄影教育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于三个方面:专业本身、学生自身和社会。

摄影专业二十年来本身就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二十年,从胶片相机到数码设备;从传统黑白暗房到数码后期制作;从具体的命题拍摄到更加艺术的抽象表现,摄影一直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尤其是近年来,数码浪潮的席卷,将摄影推向了更广大的受众人群,也对摄影的专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如何才能让专业的摄影从业人员与普通民众拉开差距,适应现在社会对摄影从业者提出的种种要求。这些都是摄影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摄影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除了专业本身外,学生的转变也促使我们在摄影教育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在最一开始摄影是作为实用技术出现在学科中,我们当时需要做的只是掌握曝光的技巧、构图的原则,知道如何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就足够了。而现在,摄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摄影已经不仅仅是记录的功能,更多地承载了摄影师本人的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

归根到底,所有的改变都是来自于社会对摄影者提出的要求。摄影术出现之初,最多的是用来做记录的工作,客观反应这个世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加入作者的主观因素,因此对摄影者的要求就不是很高,只是要求正确曝光,拍出清晰的图片,并且冲印出来,更多的是技术上的要求。摄影术发展到现在,摄影行业的行业发展也要求越来越高,行业的不断细化对摄影师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人像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等门类的划分也促使摄影教育作出相应的跟进。再者,摄影从艺术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摄影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记录功能,而是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相机不再是相机,而是像画笔一样,成为创作者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媒介。这就对摄影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摄影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摄”某个“影像”,而是可以主观地创造某些“影像”,摄影对象的真实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都归功于摄影经过多年的抗争,已经从被认为是一门技术上升到一门独立艺术的地位,摄影从业者也不再是“拍照片的”,而是“艺术家”。

2.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2.1强化教学目标

要强化教学目的。学习的方向选定之后,再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先有目标,再进行各个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等有了真实工作以后才发现之前知识点的重要性,后悔当初的专业课没有认真对待,但是已经无法弥补。我们将这样的改变称之为“以课题为指向的教学”。

以商业广告摄影师最常面临的工作——制作广告画册举例。在传统的课程设置里,没有专门的广告画册制作这门课,而是将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分散在平面设计、广告摄影、印刷与排版、摄影实践这样几门课程中。而这样几门课程在安排上也不是一气呵成的,有可能会分散在两个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会在学习的时候很疑惑,一个摄影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平面设计,印刷又和摄影有什么关系。在一肚子的疑惑中学习,使得学习的目标性降低,那么学习的主动性也就随之降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重视都不能做到最好。那么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当真正遇到需要制作广告画册的时候,学生是否还记得这些课程所教授的内容,是否能够自主地将这些知识点整合起来,用来处理所面临的工作难题就不得而知了。这样就会造成两方面的资源浪费,当初教学是老师花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去教,学生也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去学,结果在实践中这些知识点早已被淡忘或是遗忘,使学生不得不再花费时间去学习,既耽误工作,又让用人单位质疑教学效果。而改为“课题式”教学以后,这样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首先,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这学期就是用来学习怎样制作广告画册的,这样有助于致力于这个行业的同学更加认真地学习;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也可以做到将相关的课程进行统一的安排,调整课程的顺序,使之符合画册的制作流程,有助于学生在后期自己制作时不混乱;最后,能够及时地检验课程的教授效果,当课程结束时,学生的作业会很好地反馈出对以上几门基础课的掌握程度,即使有不足也会反馈在具体的作品中,老师可以及时地看到这些反馈,避免出现以往那种没有办法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和老师双方都是有益的。学生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这些课程安排的目的,从而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在学生及时的反馈中找到教学的不足,及时改正,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在具体课题的带动下,老师讲解课题所在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形成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把握方向和控制深度,最终达到不再是单一的“我教你学”式的“满堂灌”,而是在学生有反馈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的教学,这同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但是同时也对老师的体力和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一本书教一辈子,而是要积极地跟上时代的潮流,否则指导学生就无从谈起。

2.2打破专业壁垒

要打破专业壁垒,形成开放的“大学科”。在打破壁垒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对学科进行细致的梳理,将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叠加的地方找出来。艺术学科之间在内部是互通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性与工科,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有着更多的重叠。摄影发展到现在,在后期制作上已经离不开电脑软件的支持,PHOTOSHOP软件、3D建模软件、网页的制作都与计算机专业分不开。很多时候,工科已经走进艺术学科的领域,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学科之间实际上已经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产生了交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需要工科的介入,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工科也需要艺术学科的介入,为提高审美能力给予帮助。虽然不属于同一学科,但是我们可以服务于同一课题,实现人才的双向互通。

2.3改进选课方式

改进选课方式。既然我们能够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那为什么不将这个选项做得更直观更丰富呢?现阶段的选课方式类似于“盲选”,学生只能看见一个抽象而笼统的课程名称,配合上耳熟但不确定是谁的教师名称,就构成了学生选课的全部。这样造成的后果无非是两种:学生在选课时望文生义估摸着选,结果就“瞎猫碰见死耗子”,碰上哪门是哪门。或者听从师兄师姐的建议,但这些建议来自于别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全面也不客观。这样面对课程名称就进行选课,而不知道具体的教学内容,更加谈不上对授课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研究方向的认定。这样胡乱选出来的课,将会再次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路演推介”可以成为选课的新方式。路演的本意译自英文Roadshow,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证券发行推广方式,指证券发行商发行证券前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推介活动,是在投、融资双方充分交流的条件下促进股票成功发行的重要推介、宣传手段。路演一般以举行推介会的形式出现,配合以推介画册、研究报告、PPT、企业推广录像带等。在选课的问题上,也可以为每门课程配合以一定片长的路演片,同步挂在选课网站上,供选课的学生在选课的时候进行参考。路演短片的内容由授课教师自己准备,内容可以囊括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研究方向、教师本人的介绍等学生感兴趣的资讯。这样就可以及时让学生明白自己选的课程的具体教授内容,而不是盲目选课,毕竟有些课程随着时间的发展,同样的课程名称却有着不一样的授课内容。另外,授课路演短片也可以反过来成为监督教师,监察教学质量的凭证。

3.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困难

3.1学科之间的大整合

学科之间的大整合不是某一个专业或者系别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相关的系别通力合作达成的。仍然以广告画册这一课题举例。这样一门课就牵扯到三个专业领域:平面设计、摄影、广告学(文案)。这三个系别分别隶属于美术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要实现学科之间的大整合就要跨院系合作,这样对两个学院的课程安排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教授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对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授课,这对教师的精力和体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两个院之间如何协调好课程的时间,对于教务来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要求排课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本院的课程安排情况,而且要兼顾兄弟院系的排课情况,更要考虑到什么时候为学生开这门课是恰当的。

3.2对基础课提出更高要求

进行专题式教学以后,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没有摄影基础知识这一教学安排,所有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都要求在基础课上全部掌握。摄影专业的基础课包括摄影技术基础、摄影史、黑白摄影、彩色摄影、摄影造型构图技巧及摄影艺术理论等。只有学生在充分掌握各种摄影基础知识以后,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使用合适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而这些基础课都是开设在大学的一年级,当时大部分学生还只是初次接触摄影,要在短时间内做到融会贯通是有相当难度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教师不要放松对基础课的把握,将基础课扎扎实实地上好,为今后的课题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志川,马运增.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出版社.

[2]吉泽尔·弗伦德.摄影与社会.浙江摄影出版社.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摄影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8-0077-02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创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美学知识和摄影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照相机独立创作摄影。《摄影》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摄影理论及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摄影创作能力。因此,摄影是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美学素养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高校摄影课教学现状

从我国目前师范院校摄影教学现状来看,受多年来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倚重于知识传承,过分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忽视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方法和价值观的引领;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发挥。造成学生拿起相机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拍摄,被动学习,自己创作的成分很少;或有些学生拿起相机漫无目的的乱拍,拍摄的主体不明确、构图不当、用光不准确等。

笔者从事摄影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深切地感受到,随着数字化环境建设速度加快,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摄影课程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虽然很多,但是适合摄影课程的并不多,作者通过在实践中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反思和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带着项目去学习、去拍摄,目的明确。因此,摄影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最好采用项目教学法。

二、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世界各国都对项目教学法开展了积极的探索。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强调项目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在各学段、各学科中普遍开展项目教学。作为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目的的地方师范院校,应该指导和引领当地的基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身体力行,积极开展项目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摄影课程开课面广,开展项目教学,能对师范生起到更广泛的示范作用。开展摄影课程项目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对师范院校提高摄影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摄影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摄影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程教学生动、活泼、高效,使摄影课程成为学生最欢迎的一门课。

三、摄影课程项目教学策略

第一,建立项目小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兴趣、能力、性别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实验中,将学生分组,每组5~6名学生,每组选出一名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各小组学习讨论和落实项目的安排与实施。

第二,选定设计项目。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景,提出以下几个项目供学生拍摄,和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出每个项目的拍摄目标、拍摄技巧和拍摄计划。

项目一,熟悉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操作。要求学生熟悉数码照相机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熟悉各种拍摄模式的特点,学会测光、曝光、景深的控制,白平衡、感光度的调整,前景和背景的选择,曝光补偿和各种构图方法的应用等。在摄影实践中,教师可随时给学生演练照片的拍摄技巧,学生也可随时检查自己作品的好坏。

项目二,校园风光摄影。经过全面观察,确定好拍摄的主体,尽量多提炼线条,选择拍摄的角度和背景,并重视人物在风景照片中的作用。风光摄影的用光依靠的是自然光的造型,一般理想的光线是逆光和侧逆光。

项目三,日出和日落摄影。日出、日落摄影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当红日露出刚刚呈圆形时,正是拍摄的好时机,拍摄晚霞的最佳时间是日落前10分钟和日落后30分钟内。日出、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快,变化大,曝光一般采用加减1档的梯级曝光法。取景一般以水平方向三分法分割画面,把太阳安排在画面的左上侧。最好使用带有长焦距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三脚架和遮光罩等。

项目四,花卉摄影。拍摄时,需要在摄影镜头前加上遮光罩,以免杂乱光线照射在镜头上。使用手动对焦,并将光圈开大,虚化周围的景物。花卉摄影最理想最常用的光位是侧光和逆光,雨后天晴的光线是拍摄花卉的好时机。花卉摄影最常用的构图非常饱满,可以让一朵花充满画面,也可以拍摄一片花卉。花卉摄影并不仅仅只是拍摄花朵,也包括叶子的摄影,加入蝴蝶、虫鸟之类的小动物,可使画面更加生动。

项目五,人像摄影。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有纪实性、专访性和服务性三种。人物摄影的拍摄手法有摆拍、抓拍、偷拍等。人像摄影的构图通常采用直幅构图法。直幅构图可以让被摄者的身体更大比例被摄入画面中,更加突显,而且比较自然。让被摄者的视线方向及动作方向多留一点空间,尽量美化人物。

项目六,体育运动摄影。体育摄影是典型的动体摄影,需要被摄对象在运动中进行拍摄,所以它比静态对象的拍摄难度大得多。体育摄影的相机体积要小、配备长短不同焦距的镜头、镜头的口径要大。体育摄影的对焦有预先对焦法和自动对焦法,要有预见性和提前量。拍摄时应注意拍摄位置、拍摄点和快门速度的选择。

项目七,夜景摄影。夜景摄影的曝光方法有一次曝光法、多次曝光和频频闪光法。拍摄的题材有静态夜景摄影、动态夜景摄影、雨天夜景摄影、烟花摄影、冰灯摄影等。夜景摄影的最佳时间,是太阳落山之后,天空尚未完全黑透的时候,相机必须要稳定,慎用高感光度,尽可能使用广角。

第三,项目活动探究。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拍摄技巧,制订拍摄的计划,提前到拍摄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拍摄对象。然后通过查阅收集信息和资料,分析拍摄项目的特色,并提出可行的拍摄方案。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与全班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咨询其他拍摄专家。

第四,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学生到现场拍摄照片,利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制作,以弥补拍摄中的一些缺陷,再利用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EDIUS)将静态的图像制作成图文并茂、声画相配合的视频节目。

第五,各小组成果汇报与师生评价。先由学习小组进行评析,每个项目小组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视频节目,介绍其拍摄思路、拍摄技巧、拍摄过程以及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汇报后,其他各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结合照片实例,从取景、构图、用光、聚焦、曝光、思想内涵、构思、拍摄技巧等技术和艺术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拍摄作品。教师要指出拍摄作品的亮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分析照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评析使学生总结自己拍摄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摄影课程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篇3

市场的不断进步使社会分工逐渐细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类应用型商业摄影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商业摄影是指应用于商业用途的具有盈利性目的的一种摄影活动。学好商业摄影,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商业活动的艺术性表达以及艺术表现和商业氛围的融合。艺术设计教育中,商业摄影课程在得到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其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的高校摄影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具体来说,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育服务方向不够明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忽视了对于市场环境变化和需求的了解与分析,导致学生的市场应用技能以及创造力培养不够理想,从而无法和市场需求很好地接轨;二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尤其在艺术教育体系不够成熟的高校,受到专业硬件设备投入不足、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等制约,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且内容相对雷同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缺乏市场文化的融入,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三是目前教学载体单一,使得学生对社会实践环节存有距离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现阶段商业摄影教学因为未能达到专业细化,不能针对不同的专业细分进行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和积极性。

如何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实现新的突破,从而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这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基于商业摄影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上述弊端,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教学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现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新型教学服务的方向定位

随着数字化时代步伐的加快,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商业摄影课程的教学服务的方向务必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努力从传统的强调对研究性人才培养,转变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的需求,切实加强实践教育,并强调实践与市场文化的结合以及应用能力的训练,大力培养具有技术性、创造力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构架

商业摄影是一门融艺术性、实用性、商业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创造性的学科,该课程教学内容构架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表现。具体来说,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模式创新:

(一)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内容

商业摄影课堂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而实践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因缺乏艺术氛围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的认知,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高校教育的管理体制下尤为突出,再加以一些高校实践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严重匮乏,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等等原因,造成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照本宣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商业摄影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应当十分注重实践部分的训练,使学生更充分地把理论内容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让学生以理论为铺垫,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技术性以及构思创意表达的问题并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达到“理论为铺垫、实践为主线、讲评为补充”的应用型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市场文化内容

商业摄影的理论教学除了我们熟悉的用光、构图等理论内容,市场文化的相关知识也应该适当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市场文化的融入,既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市场文化、环境和需求出发,充分了解一个完整的商业活动流程,这对学生的心智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内容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了前期策划、创意和准备阶段,没能对课题进行详细的剖析。所以我们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在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原有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对品牌文化的调研、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了解、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的特征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对商业活动进行定位和创意,使学生能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去进行课程实践内容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地锻炼与提高。

(三)调整数字暗房内容的比例

数字时代数码影像替代了传统的胶片,数字后期处理逐渐成为摄影艺术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商业摄影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更直接地面向受众,适应更多的媒介及商业活动,同时也需要有更为优秀和成熟的后期处理技术。数码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摄影教学内容中数码摄影技术的主导地位,图片处理技术教学内容也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课题。

所以,我们应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逐渐增设数字暗房的课程内容,应有效地结合PS、3D等数字媒体教学,调整传统照相机、胶片的等教学内容,加强数码摄影基础知识、数码图像后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力度。

三、坚持不断探索教育载体的创新

在商品竞争激烈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各类商业信息无处不在,商业信息的传播要靠借不同的传播媒介与载体。所以在商业摄影教学中我们也要开发更多更有效的载体,以实现教学模式创新。

(一)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发教育新途径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全方位、立体直观、图文并茂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握,在视听关系中直观形象地进行授课,提高了板书时代的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媒介也不断地以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型的媒体作为教育的新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来补充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学互动关系,如可借助大家所熟悉的微信、QQ等平台进行教学相关内容的分享和交流。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开发应用,可以极大地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学地引入市场氛围,营造新型教育环境

在商业摄影教学中还应强调市场氛围的营造,科学有效地将教学环境进行调整。除了实际操作示范授课以及现场指导学生拍摄的授课方式外,还应适时模拟市场经营模式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创意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可通过构建虚拟客户,调动各个专业的学生互相建立商业合作关系;利用“专业服务专业”的方式,根据模拟客户的诉求点制定不同的实践方案;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后进行实践,并完成商业活动效果评估。这样完整的商业模式运作,既调动了各个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性,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商业化效果。

(三)积极聘请专业能人言传身教

成功的专业能人以往的工作经验与教训,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样板。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增加专业人士定期讲座和交流的内容。如可通过专业能人的现身说法,对一些典型的商业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既能使学生对整个商业活动过程有全面、感性的认识,也有利于他们举一反三,熟悉和掌握市场环境和商业运作流程。

(四)大力开辟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实战平台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与企业一同承接并完成商业项目。校内外协作的机制建立起来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这种双赢的合作关系既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又能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储备力量。还应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让教师积极参与实际商业项目的全过程,从而增加教师的实战经验,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

四、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不断的发展和需求的日益增长,商业摄影的范畴也越发广泛,它可以涉及到产品、环境、模特、服装、工业、科技等专业领域。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产品宣传样本、包装设计表现、平面广告表现等;动画专业中定格动画、动画周边表现等;产品设计专业中产品形象的表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筑表现、环境表现等等,均与商业摄影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所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上应着眼于专业领域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的融合。针对不同专业,应认真分析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构架,明确其教学的特征、目的和教学需求,以便在商业摄影教学内容设置上和教学方向上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篇4

关键词:技术性 思想性 成像工具 影像载体

作为新兴的科技产品与艺术表现方式的结合体,摄影就如同蒸汽机的诞生改变了世界工业格局一样,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由于摄影术始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大时代背景,所以西方社会对摄影美学与社会学方面的意义认识较早,其在艺术教育领域发展的时间较长,相关教育实践也比较系统和完善。以法国为例,对于光学基础知识与摄影基本技术的掌握,已在国民基础教育阶段有所触及,进入艺术专业类大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摄影专业知识,可以在摄影学科的思想性与技术性领域进行较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而各专业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建立了适应摄影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与培养方案。再如德国包豪斯大学设计学院关于脑力与工具相适应的摄影训练课程,就可以使学生在摄影实践学习中达到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同步。

就其社会背景而言,也已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创作、展览、拍卖、收藏体系,摄影艺术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

我国专业艺术院校摄影教育更多的是伴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普及发展起来的,学生入校前几乎没有任何光学和摄影相关知识背景,并且大多数摄影课程借鉴的是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并未独立形成体系。而且艺术教育领域里侧重技巧与实用性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摄影教学实践在器材使用,特别是数码摄影技术方面的实践内容较为全面,而对于成像技术的多样性以及摄影思想性方面的内容有所忽视,这与我国的商业化需求的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大量摄影专业学生成为商业摄影师,但较少人从事其他影像创作与研究。

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先进理论与技术,始终是设计和摄影教学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在当今摄影学科发展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如何吸收西方摄影教育的先进经验,使我们的摄影教育,特别是基础摄影教学中的思想性与技术性得到平衡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摄影教学体制已成为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一大课题。

“一张技术上完美的照片可能是世上最乏味的图像。好照片是技术和艺术的成功合成。”(安德烈斯·法宁格 Andreas Feininger),摄影的思想性与其技术性虽有着紧密联系,但却不可偏颇。然而如同艺术追求一样,技术的追求也可以是无止尽的,特别是在摄影界普遍弥漫着“技术秀”的状况下,对摄影作品的评判更多带着技术评价的色彩。在摄影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且存在畏怯心理,如果盲目拔高技术方面的要求,势必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表现欲望,并造成技术至上的主观思想,影响以后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基础摄影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尝试抛开技术层面的知识,甚至是相机本身的操作技术,引导学生关注于光学成像的现象与艺术表达的关系。

教育领域对于摄影教学的尝试一直在继续探索,本质上这些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快更轻松的进入摄影课程的学习,并掌握控制光线,创造影像的基本方式与技巧,对于理解影像的艺术原理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基础摄影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成像手段,将对他们后阶段针对某一拍摄主题选择合适的拍摄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的技术性探索包括成像工具再造、影像载体、后期技术及展示方式等。

影像载体的研究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传统相纸的银盐显影与数码相片的墨水打印各有特色。在基础摄影教学中,如有条件,可开展关于影像介质的学习与研究,内容包括化学显影介质与数码影像输出。

通常意义上讲,影像后期技术包括传统暗房技术与数码暗房技术,这其中也涵盖了前文中所提到的影像载体方面的内容,在基础摄影学习阶段这些都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在目前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后期技术进行实践。但是如果转换思路,则完全可以将这些内容统一到完整的影像后期技术中进行综合实践,如将传统底片进行数字化处理,或将数字影像与传统显影方法相结合,均可拓展出摄影教学实践的新思路。

对摄影教学中思想性实践的一种可行的分类方式就是依据摄影内容进行分类,如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其摄影课程设置中依据拍摄内容分为表现摄影,灾难摄影,媒体摄影,废品探索,图像的意图,动物摄影等几大类别,并分别进行课题研究,以找到阐述创作思想的多种途径与技术手段,其中很多方式并非来自复杂的成像技术,这也印证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不应盲目追求技术而应以创作思想为主导的要求。在这里摘录包豪斯设计学院关于表现摄影课程相关项目的部分内容如下:

“这个项目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表现摄影的难点部分,是对一个摄影作者在图片观念上的促进与构思训练。将自己的思想和故事借助相机经过自己的构思加工而实现,这也就是视觉传播专业学习的核心。纪实叙事性摄影,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学院里跨学科的关于静止图片的视觉语言训练目标。

表现摄影与纪实摄影相比,艺术家主观的敏感性对创作摄影举足轻重。如同数码摄影可以对图片效果与类型很准确的控制,创作型摄影里作者的抽象意图也进一步推进了对画面的构思。图片拍摄的创新想法,决定了对拍摄对象的感知与审视方式和对空间关系的把握。在摄影工作里图片在物理与化学方面的加工过程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同样利用相机与其他媒介工具所做的破坏性的以及更新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艺术创作方式,也是摄影工作里发现新工艺的方法。另外它也是通过对特定题材范围的各种不同的演绎办法,来展示与证明构思的表达方式具有多种可能性。”

思想性实践并非只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由于摄影内容的多样性,使摄影教学实践可以无限发展研究领域,确立灵活多样的思维联系是锻炼摄影创作思维的根本要求。

在基础摄影教学实践环节中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向思想性探索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摄影创作思维,锻炼其在表现不同题材中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为以后的摄影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想性实践的成果也应该明确体现在学生所完成的课题作业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从技术上及思维导向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论摄影技术如何发展,摄影理论如何更新,在基础摄影教学中,应始终抓住思想性与技术性统一,技术服务于思想的原则,大胆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内容,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最终的实践效果也将呈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之中。(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参考文献:

[1]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篇5

现代社会中,人们巳经迈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广告随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巳成为公众难以避免的一部分。广告作为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运用得当,它会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刺激我们的感官,给人以美的享受。运用失当,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和困惑。而这当中摄影图片使用是否恰当,是关系着广告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摄影类课程主要包括摄影基础、广告摄影、商业摄影、摄影与设计、摄影与摄像、影像编辑等。学好这些课程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十分重要,而如何教好这类课程,特别是面对广告专业学生的时候,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摄影的理论和技法,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与广告传播的原理相结合,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特性相结合,这是广告学专业摄影类课程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看图的人。”可见“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当前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中,文字巳经很难再抓住公众的眼球,而一张与众不同的图片却能让人眼前一亮,可以有效影响受众。高质量图片的获取,摄影技术不可或缺。笔者认为,摄影类课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是全方位的,而不仅是广告创作的一个环节。摄影类课程的目标不能仅仅是对摄影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首先,摄影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批评及其相关的心智能力,广告学专业学生应能较好地感受美、体验美、捕捉美;其次,摄影可以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及艺术表达能力,广告学专业学生能通过各种形象将思维、观念外化出来。这些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内容难以取代的,是由摄影类课程的教育属性决定的。

三、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广告学专业摄影类课程而言,一些院校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仍存在闭门造车,学生重记录轻理论,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

广告学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而摄影类课程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理论仍然大于实践,即便有实践环节,也是照本宣科,很难发现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摄影作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把学生放人市场环境下去锤炼,以至于学生难以直接适应社会,难以理解摄影对广告行业的重要性。

(二)学生重记录轻理论

一些学生把摄影等同于拍照(记录),在学习中,热衷于记录各类场景,不重视课堂理论的学习。由于专业理论相对于摄影操作来说,要枯燥得多,因而也是学生不愿学的原因之一。如何加强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成了提高摄影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点问题。学生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站在受众的立场,把摄影作品放在传播领域或消费市场的大背景中思考和感悟,而这一观念的转变需要靠理论进行引导。

(三)教师缺乏实战的经验和能力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实际有所脱节。教师对广告行业的理解缺乏全方位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缺乏强烈的说服力。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本人没有学过广告学理论,对行业和消费者的研究也不到位’却教授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这就进一步导致学生和行业的脱节。

四、对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建议

艺术创作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但摄影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以此为教学目标,应紧密联系市场,以消费者为核心,以能创造出打动消费者的摄影作品为目标。为此,因在教学体系和学生提升两方面做文章。

(一)教学体系方面

作为教师,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才不会缺失方向性的指导。摄影类课程作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不仅承担着广告基本理论的学习,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宏观广告意识和微观广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消费者意识的任务。所以笔者认为这是摄影类课程总的教学目标。

因此,摄影类课程应该在阐述摄影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摄影与广告的关系。首先,从课程内部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比如,摄影类课程中有关创意的内容,而创意理论从另外的课程之中会详细阐述,所以就没有必要再投人很多时间。其次,教学内容要向纵向延伸。可采用网络课程(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延伸课堂学习等等,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再有,教师本身也要对广告学专业的整体课程加强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企业、进社会进行学习和总结,要站在广告行业的前沿,为学生指明方向。

(二)学生提升方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利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所讲授的知识,找出恰当的案例,可根据案例进行针对性提问。比如,此案例是采用的何种摄影手法?摄影的突破点在哪里?摄影创意是否新颖?你觉得这样的作品能够打动消费者,为什么?科学合理的提问,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启发。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参与观念。有了恰当的案例和内容,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效果不会很理想。此时,可以借助部分软件工具,如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而且可以将一些好的作品向外部进行推介,及时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大大提高。第三,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把下次上课的内容先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作分析、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讲解,逐步实现课堂的翻转,达到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总结

作为广告学专业的摄影类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广告行业的实战经验,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与广告业人士接触、学习和交流。另外,在学生掌握了广告理论的基础上,要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要紧密联系市场,以摄影作品为基础,以广告原理为支撑,以消费者研究为核心,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和感悟能力。

篇6

色彩构成摄影专业和谐色彩对比色彩促进作用

从事教学工作几年以来,对教学有了些浅薄的认识。我认为色彩课课做为摄影专业的基础课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为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为摄影专业的后期处理制作服务。色彩课是用相对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归纳、还原为基本要素,再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各种色彩秩序的组合与重构,进而形成一种理想色彩关系的训练系统。

作为摄影专业的基础课,色彩课教学,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摄影专业课衔接的研究。色彩课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视觉、联想、象征等方面的研究,来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力的把握和创造性思维。

一般性色彩课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教师课堂讲授理论之后,学生以手绘形式完成作业,由教师评判成绩。这种方式的优点,使学生炼了手绘表现技能,掌握了基础绘图工具,尤其针对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比较有利;但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单一的传统模式显得相对机械和枯燥,如“色环”“明度九调”“色彩推移”“空间混合”等教学内容的手绘训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投入过多精力,不利于对色彩创造性的深入思索。另外,教学中的理论讲授过于追求系统和完整,减少了实践环节;而表面上看似系统的课程内容,实际与后续摄影专业课程脱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如上所述,我认为色彩课教学在摄影专业教学中应与摄影专业相关课做好衔接。

一、打好学生色彩课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摄影专业相关课的衔接

在教学实践中,色彩课课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在教学衔接中,对作业形式不加限制的同时,增加一个用色彩表现“自我”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主观色彩课的画面来分析认识自己、表现属于自己的色彩。认识色彩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联系到摄影专业教学中。

如下举例色彩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对生活中场景的观察、分析,结合色彩与摄影教学中相关知识,相结合并联系在一起,可以对摄影专业中的色彩课教学,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二、色相环上相邻的色彩可以产生和谐的效果

蓝色和绿色,绿色和黄色,红色和品红色,橙色和黄色----都是相近的颜色,所以它们是放在一起时比较和谐。色相环上所有属于暖色调的颜色(红色、橙色和黄色)在一起可以产生和谐的效果,属于冷色调的颜色(蓝色、紫色、绿色)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色彩和谐照片的视觉效果是轻松、舒适,因为和谐的色彩平静、柔和,不会刺激人的视觉。只有一种色彩或虽属同一色彩但不同明度的景色也可以拍出优秀的作品。柔和、模糊的光线可以产生相近的色彩,取得和谐的效果,特别是在清晨阳光十分温暖的时候。

三、在日出前和阴天能体味到色彩和谐的魅力

这时阳光被散射了,所以色彩变得更加柔和。也可以看到人工形成的这种效果,如一幢用同一种颜色但明度不同漆成的建筑物,它是色彩和谐的典范。在色彩饱和度降低的情况下,无论是因为光照条件的改变还是人为地使用了柔和的色调,即便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色也变得和谐,这是因为表现的通常是平静、详和的氛围。所以,这样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放松而不是紧张。色彩越柔和就越显得和谐,直到整个画面几乎变成单色。充分利用和谐色彩的照片会显得非常简洁,引起人的共鸣。天气比自然界中其它任何事物更容易产生和谐的效果。在早晨或傍晚,当太阳被薄雾或空气中的污染物遮盖的时候,大地就沐浴在柔和的金色光辉中,这时的阳光因为温柔而显得特别美丽。

如果说和谐的色彩能帮助我们创造轻松的、抚慰人心的作品,对比色正好相反。它能产生醒目的、戏剧性的效果,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刺激我们的视觉。强烈的色彩令人兴奋,如果照片中出现两种强烈的对比色,那么画面触目惊心的效果就被进一步增强。关键是简洁。但是对于任何色彩组合来说,色彩越鲜明,饱和度越高(特别是明度相同或相似),对比就越强烈。这种色彩对比通常在小范围的风景中是非常容易找到的。沐浴在阳光中的青草包围着一朵红花,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有一扇黄色的门或黄色的车。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比如在蓝色的门前停一辆黄色的车。是在绿色的篱笆前放一只红色的桶,或用冷色调作背景、暖色作前景,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冷色可以使人产生后退感,总让人联想起天空、海洋和开阔的空间;而暖色有前进的感觉。像它要从画面中跳出来一样。

基于以上相关知识的论述,可以看出色彩课教学对摄影专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色彩课教学应明确教学目的,抓住课程自身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注重与摄影专业的衔接,在培养学生的对色彩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方面下工夫。色彩课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上为今后摄影专业及后期设计制作做好准备,对教学中相关知识的衔接是必然和必要的,只有融摄影相关知识、设计素质训练于色彩课教学中,才能使其和整个摄影专业课程设置结合得更紧密,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色彩(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摄影构图.辽宁美术出版社.

篇7

【关键词】激发兴趣;摄影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学好摄影关键是对摄影发生兴趣。而且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兴趣愈浓厚,你的动力就愈强,同样的,你在摄影上的收获就愈大。摄影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具有“调节剂”的作用,能给沉浸在紧张学习气氛中的学生带来轻松、愉悦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激发兴趣,就是调动学生已形成的、潜在的兴致。下面粗浅地谈谈我在摄影课中“激趣”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一、渲染导语,以情激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精心设计导语,设法把教师的情注入导语中,往往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设计导语时,常把导语和渲染语有机的结合起来,力求通过渲染导语,从课的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气氛,以顺利地将教师的情感移情于学生,从而渲染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汇集学生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的兴趣同智力因素一道参与学习,为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开端。

如讲《摄影的基本原理》这课时,我采用鼓动性的语言渲染导语:“同学们,喜欢拍照吗?”(生:喜欢)“那么,在坐的每一位,都有可能成为受人欢迎的摄影师。因为,在同学们的大脑里早已累积了光学、化学基础知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自觉地运用自己已学的自然科学知识去揭示摄影的奥妙……”教师寥寥数语,催人奋起,耐人寻味,其鼓动锋芒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自然地为学生架起了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道破了学科基础知识与实用科学间的关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摄影知识的积极性,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以动激趣

1.精讲多动,激发兴趣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一个定量,如果教师讲得多了,学生动的时间就少了。我们在摄影教学中,应以教师的少讲、精讲,为学生提供多动的时间,来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照相机的使用》一课时,我没有按课本内容面面俱到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只讲技术关键处——取景调焦器的使用方法,点拨操作的难点——快门和光圈的搭配规律。把感光度、景深、光圈和距离的关系等摄影知识留给学生到实践中去认识、发现,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照相机的操作,感知拍摄环境光线的变化规律,探索景深、光圈、距离的关系,寓传授知识、技能于实践之中。教学实践证明:加强操作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发现规律、掌握技能是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好办法。

2.多尝多练,激发兴趣

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是有限的,即使把所有的时间都让给学生自主操作,仍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摄影教学在时间和实践之间产生了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途径是向课外要时间。我们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文艺汇演、运动会、班会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拍摄提供了题材,而且还为学生探索摄影真缔提供了机会。如春游、秋游活动是学生学拍风景照的好时机。在大自然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太阳从升起到下落的移动过程中光和影变化的微妙关系,探索到阴天和晴天的最佳拍摄手法。

三、赏析作品,以美激趣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与实践结果总是紧密联系的。假如学生在实践中屡遭失败,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已燃烧的兴趣之火也会被扑灭。如在教学中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结果,正确评价学生作品,积极引导学生探掘摄影作品中潜在的美,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作品找到美的闪光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引导学生到作品中去感知其中的美。同学们的思维激活了,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照片欣赏起来。我要求每位同学将发现的美写在照片背面。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他们充分开启自己的智慧,到作品中去寻找美。有的同学在作品中找到了多种统一美,有的发现了和谐奇异美,有的却感知到了简洁明快美。当学生们在发现、感知美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被完全激活了,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升华,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为日后创造美奠定了基础。

四、组织竞赛,以乐激趣

篇8

[关键词]数码 摄影教学 理论知识 实操练习

[中图分类号]J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88-02

一、关于数码摄影教学的探讨与见解

照相机自1839年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8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近180年里,照相机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结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数码相机的出现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跨越,人们的影像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相对于传统银盐胶片摄影技术漫长的发展历程而言,数码摄影技术只有短短的50年历史。从1969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下的还不到30万像素数码照片,到今天1000多万像素CCD及几千万像素的CMOS,数码摄影技术可谓发展神速。摄影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数码影像技术将成为主流;二是摄影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将越来越低,人文艺术素养在摄影中的作用将越发明显。数码相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给各行各业提供便利之时,也给摄影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摄影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传统的摄影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数码摄影教学也就应运而生了。数码时代的摄影教育必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迎合时代的需要。

数码摄影教学经历了从传统的胶片摄影占主流阶段,数码摄影的出现及发展阶段,数码摄影逐渐普及阶段三个阶段,为了适新的要求,摄影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与探索。目前的数码摄影教学,一般仍把重点放在技术理论的层面上,花大量时间在器材的讲解与使用上,辅以经典作品解析。而实操练习在教学中占的比重比较小。从学生来讲,大多使用小型自动数码相机,进阶水平参差不齐;实操练习时间非常有限。这些根本达不到摄影教学的深广度。

数码摄影的优势:一是只需在机器菜单上进行设定,就可改变光板的ISO值;二是在比较专业数码相机上,一般都提供了直接输入当前色温及使用白色参照物进行校正等功能,这部分必须在实操联系中去比较正确与非正确的白平衡效果才能理解;三是感光板的像素取代胶片颗粒。这些优势为数码摄影教学提供很大了的便利。

数码摄影教学发展同时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而言,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对影像的解读能力与数码知识的接受能力都需要更大的提高,那些只停留在对摄影美学的认识基础上,只关注摄影技术层面的教师已经不合时宜。而对学生而言,数字储存加工处理技术、数字影像输入输出技术、数字影像网上传送技术等新知识、新软件的学习掌握与实操练习重要性的把握与实施也是肯花一番力气才能学会的。

二、关于实操练习在数码摄影教学里的重要性

数码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摄影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实践验证理论,以理论深化实践。但是要在摄影教学过程中掌握其实践的科学性。即做到实操练习的科学化。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最大化的做好实操练习是极其重要的。

(一)对数码摄影内容进行改革

数码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不得不对摄影进行重新思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改变过去以器材为主的局面,要以摄影技术和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一幅摄影作品的好坏,关键问题是如何构图和立意。因此在实操练习中要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字储存加工处理技术、数字影像输入输出技术、数字影像网上传送技术等,使学生尽早地接触数字技术带给摄影的优越性。

在数码摄影教学中,还应加大艺术摄影理论知识与摄影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教学力度,包括涉猎摄影史、摄影文化学、摄影心理学、摄影美学、摄影社会学、摄影评论学、摄影比较学、摄影传播学、摄影文学、民俗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和数码摄影蓬勃发展的时期,需要富有想法与创意的摄影作品出现。只有加强摄影理论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驾驭与评判摄影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多侧面立体的了解及运用艺术摄影独特的视觉语言,并将摄影理论与摄影实践相结合,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摄影作品。

(二)数码摄影实操练习的科学化

第一,在摄影作业的布置上,更多的强调各种摄影技术的运用。布置一些特殊技法的拍摄作业,通过这些实操性的拍摄,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摄影器材的使用技巧。

第二,多搞一些命题式的拍摄,把要教授的内容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不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清楚自己学习的任务,还能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照片。在数码相机拍摄完成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摄影后期处理软件来调整和创作,从而调动其主动性。

第四,尽可能多开展摄影评论。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摄影评比活动。首先由本人阐述其作品的含义,其他人再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既要大家看到自己作品的优点,也要看到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摄影创造能力与作品鉴赏能力。

第五,鼓励个性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鼓励学生去探索照片中的意境、构图以及审美方面的奥秘,让学生能生出推陈出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和观念,并积极引导他们把这种意识和观念运用到实操练习中。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抓住四季的变化和当地特色,用不同角度去拍摄自己周围的亮点。从而培养自己的摄影个性与创新思维。

(三)搭建“实战型”实践平台

第一,定期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来讨论数码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各抒己见,使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摄影技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推广。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体专业水平。

第二,与摄影公司、图片公司或影像输出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操练习活动。

第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摄影创作室,没有条件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摄影创作室。让学生在近似于实际的工作环境里训练,同时可以直接了解摄影行业的现状,有动力或压力促使学生学好数码摄影,自觉的进行实操练习。

(四)数码摄影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如QQ群、论坛、博客等。网络为师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延续课程教学。能者为师,网络对学生的自我修炼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也可用网络教学资料、网友摄影心得、图片弥补教材的不足,从而汲取经验,在自我实操练习中提升自己。

三、结论

数码摄影教学的实操练习,既要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创造能力。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革新,数码摄影的观念和内容也会不断的更新,实操练习也会与时俱进。总之,数码摄影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一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实操练习在数码摄影教学比在其他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要重。

数码摄影教学具有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我们应当在进行教学过程和实操练习中有意识的去体现这种功能,最大化发挥这种特性,而不能把教学看作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面对风起潮涌的数码信息时代,数码摄影技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在数码摄影教学中体现时代的特点至关重要。我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在充分发挥数码摄影教学优势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才是数码摄影教学改革的真正出路。未来数码摄影教学将朝着多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其实操练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杨郑学,张筱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第328-339页.

篇9

关键词:摄影教学;实践操作;习作分析;教师点评

摄影是六大艺术之一,在中职学校的工美、文秘、服装、动漫等少数专业中开设有这门课,这是一门地道的小课程,很难得到学校的重视。但自从教育部职业教育司2004年举行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摄影被列入竞赛项目以来,许多学校开始感受到开设这门学科的必要性。但由于起点晚,教材匮乏,教学方法难以定位,课程地位难以界定,因此摄影教学很难融入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之中,许多学校的获奖基本是依靠辅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或参赛学生的“歪打正着”,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而许多获奖者的摄影技术并非真正过关,许多人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随着数码摄影的不断推广,摄影已走向大众化,拥有相机的人越来越多,外出带个相机已是家常便饭,但真正懂得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造型、摄影构思等的人却为数不多。摄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多实践、多拍摄、多领悟是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在教学时摄影理论与摄影技法、实践操作最好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把晦涩、难懂的摄影理论融入浅显、形象的摄影实践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学会摄影技艺。

一、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习作点评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学生学习初期,大多数学生对于摄影器材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教师需要不断地做示范动作,如让学生明确如何取景,如何按下快门,如何对焦,让学生明白何为俯拍,何为仰拍,何为追随摄影法等。教师在操作示范或讲解时要细腻,要多次示范,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多个学生,难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着。教师摄影操作的题材以人像摄影或风光人像摄影为主,因为此类题材最常见、最易懂。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的思路紧随教师的教学目标思路。如如何端平相机,如何看取景框,如何进行自动对焦,都必须对学生明言,让学生的眼光集中到教师的身上,让学生观察到教师在拍摄时是如何取材,如何站位,如何进行操作的,以便学生在自己操作时能领会操作要领。作品点评时,如果学生人数不多,可以直接按数码相机的回放功能进行观看、点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直接性,但缺点是图像过小,不易观察到细节,而且围观的人数不能过多。因此最好是能与多媒体投影设备连接起来,在教室里讲解,通过比较、分析、点评,有选择性地讲解一些摄影理论。如通过远摄、近拍、特写制造的不同效果,讲解摄影理论中的取景技巧、景深与背景处理技巧、光圈与快门运用技巧;通过观看顺光、逆光、散射光等产生的不同效果,向学生讲解摄影用光基本技巧与理论。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习作分析

摄影操作毕竟是以学生练习为主的,因此教师示范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不断练习操作才能学到相应的摄影技法,提高实践能力。摄影操作不怕失败,其实学生也只能在不断失

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失败中寻求正确的摄影理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当然在每个学生摄影操作时,教师都必须在其身边指导。如果学生拥有自己的相机,教师则可以在事先明示摄影要求,把摄影技法全部说给学生听,以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没有相机的学生,则轮流使用摄影课的相机,教师逐个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轮到的学生进行摄影操作,没轮到的学生在一边听讲或进行摄影构思,尽量减少差错,同时让学生及时应用学到相应的摄影理论和技法。如果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则一来浪费学生时间,二来可能使课堂失控。当然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不同,也许有的学生其实拍得很差,但他自我感觉不错;也有个别学生可能自我感觉不好,但却不知有时刚好“歪打正着”。因此,在此时教师的分析点评作用非常大。学生拍出来的照片教师可以当场对着相机点评分析,也可以在教室里用多媒体设备集中分析,评选出每次摄影操作的最佳者,以鼓励成绩良好者;对于几个明显不合格者,也指出其不足之处,以鞭策其努力上进。教师从取景、用光、造型等角度进行相应的作品分析后,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摄影理论,明确这些题材摄影的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便在下次操作时扬长避短,拍出符合要求的摄影习作。这种方法,是职业高中摄影课实践操作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在失败中找到经验教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佳作鉴赏,学生模仿创作,教师述评

诚然,在上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摄影理论和技法,而要出作品则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让学生接受相应的名作鉴赏,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领略摄影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免学生成为井底之蛙。无论是人像摄影、风光摄影还是动态摄影、生活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特技摄影,都有许多让人赏心悦目的佳作,都可以给学生长长见识。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这些佳作分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模仿,同时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拍摄技巧、表现方式,这样学生就能综合运用构图、用光、造型等技巧,把摄影理论和技法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当然,学生在实践中的失败是难免的,有时甚至可能与佳作表现方法背道而驰,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学生经过思考——失败——再思考的过程,就会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正确的拍摄方法。此时,若教师进行述评,就是趁热打铁,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心领神会,甚至水到渠成地学会各种摄影技法。

四、定主题学生创作,教师比较分析

在摄影学习的中后期,就进入学生创作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围绕教师;而第二阶段则反过来,教师围绕学生。在学生围绕教师阶段,教师同样要求学生进行创作,但教师给学生规定主题,规定拍摄要求,如拍摄羽毛球动体照;也可以给点诗意,如要求学生拍摄“人面桃花相映红”“她在丛中笑”等这样引人深思的习作。当然,教师在上摄影课时要根据环境条件设置主题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条件、季节条件等,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让学生有完全放得开的拍摄空间。此阶段,学生拍摄的成功率自然是非常低的,百里挑一已是不错的成绩了,但教师此时应该以鼓励为主。学生摄影课还是学习为主,出作品毕竟只是少数。教师通过上课时的分析比较,挑选出少量拍得好的,留作范本,供其他同学学习,也可以作为后学者的模仿对象。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多角度点评

摄影学习的最后阶段就是学生的自由创作阶段,此时教师不再对学生的摄影操作规定要求,甚至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在上摄影课时,学生拿着相机,在学校各个角落捕捉瞬间。学生自由创作,虽然给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但只要有少量学生出彩,就是很大的成功了。学生自由创作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提供一至两张代表作,不论题材,不论是课内或课外获得,但不允许从他人那里获得。学生提供的习作,教师以书面形式给出全面点评,指出优缺点,列出成败原因,给出可改进之处,以便学生进一步创作。同时,根据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给每张学生习作打出分数,作为学生学期成绩。对于某些有一定价值的习作,让其参加校内竞赛,在宣传窗展示,供学校师生参观点评,既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自豪感,激励其前进,又让其他行家给出改进意见,从而让作者的摄影水平能更上一层楼。摄影实践活动手法是多样的,数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拍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摄影课教学的效率。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要有较强的摄影功底,掌握多种题材的摄影技法,并能突破教师自我的认识框架,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陈琳.大学摄影教育改革之路如何走[DB/OL].中国摄影家协会,2007-09-14.

[2]刘兵.如何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摄影志趣[DB/OL].中国摄影家协会,2005-03-18.

篇10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无艺术背景的学生在视觉审美的感知和实践上存在较大差距。视觉艺术类学生一般从高中开始就已接受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对于画面的基本要素――构图、色彩、光线有较敏锐的直观感受,并能利用这些元素构成具有一定美感的图像。广告学类学生大多缺乏美术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对视觉美感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利用这些元素进行某个主题表现的能力更为欠缺。

2.广告创意思维引入摄影中成为教学难点。广告摄影不仅是通过视觉再现吸引消费者注意,更要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广告信息。一些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画面并非极具新意,但主题表达准确、鲜明,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许多学生或老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广告作品与美术作品的区别,过于强调画面美感,忽略了创意内涵,导致广告摄影教学的偏颇。

教学过程及侧重点

对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笔背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重基础讲授,利用生活实践引发摄影兴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不再是奢侈的行为。许多学生喜欢利用手机进行自拍,或拍摄生活及旅游照,如何拍得美,是许多学生平时会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首先通过生活摄影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教师可以在对基础构件详解的过程中,结合内容设定贴近生活的主题,引导学生探索构件功能和拍摄技巧。如能方便易行地拍出漂亮的生活照,学生会更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2.第二阶段:重图片分析,培养赏析能力。广告学学生要有一定的摄影审美和评判能力,并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摄影教学中,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摄影水平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而侧重分析品鉴,使之能感知到图片的主题与视觉语言之间的关联,对于作品视觉语言能否准确地传达出广告主题有识别能力和语言评析能力。

选取的图片可包括以下一些种类:

第一类,经典艺术摄影作品赏析。

一方面,作品可以选取富有视觉美感且便于学生模仿的摄影作品。虽说摄影需要创新,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模仿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借鉴经典优美作品的手法,既可以进一步熟悉相机构件,也可以逐步体会如何通过相机操作和视觉元素的把握,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作品还可选取一些能抓取生活瞬间,表现人生百态的作品。一些获奖摄影作品的精彩之处,往往不在精美的构图和具有冲击力的色彩,而在于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捕捉,如老人富有沧桑感的皱纹、孩子童真的眼神等,使人能体会到人间的喜怒哀乐。广告摄影的目的也不仅在于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更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思考,或者引起情感共鸣,这止是广告摄影与美术作品相区别之处。从经典作品中,我们能够学习借鉴摄影师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思维角度,并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来打动观众。广告创意者需要有对社会深入洞察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察社会,敏锐地捕捉画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类,学生作品分析。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拍什么内容是一大难题。有感觉,却难以打动他人,或者无法表达是常见的问题。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拍摄的题材往往是生活中易得的素材,反映出的内容往往是细小的情感体验。这是由于学生技术不精湛,同时也反映出其关注面狭窄。广告摄影不仅要了解消费者个体细腻的情感需求,也要了解社会的变化。从一些获奖的广告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关注社会、传达正能量的广告越来越成为获奖的重要因素。冈此,在作业内容设定时,可以引导学生逐步从小我走向大我,从个体体验发展为对社会的关注思考。

第三类,广告摄影作品分析。

广告摄影作品同样可以分为经典广告摄影作品以及学生广告摄影作品。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有了基本美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学习广告摄影作品分析解读,理解如何表达广告主题,如何进行图形创意。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欣赏荚术作品,如观看美术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种类,很多表现形式借鉴了美术的手法,且许多广告摄影作品就是直接引用经典摄影作品或对摄影作品再创造。美术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不仅是美感,也体现出艺术家对于社会的思考。学生会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专业技能,也能提升人文素养。

3.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将创意融入广告摄影中。美国知名摄影家阿诺德・纽曼曾说:“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是广告摄影教学的重中之重。广告摄影的创意思维教学是广告摄影教学的第三阶段。创意即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广告作品中可以体现为视觉符号的创新性和意义的创新性。

视觉符号的创新性是指在使用视觉元素的时候打破常规,使观众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广告传播中的AIDA法则要求作品首先要吸引人们的感觉注意。如一幅NIKE广告突破惯常平视和俯视的视角,采用了仰角拍摄人跃起的状态,鞋底接近于画面中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图富有动感,而这种动感活力正是NIKE鞋所要传达出来的品牌个性。广告摄影教学需使学生通过分析了解摄影视觉符号创意的手法和原因,并予以借鉴。学会理解视觉符号与创意、主题的关系,是非艺术专业广告学学生必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