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时间:2023-03-22 10:1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环境 职业定位
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既可以接受师长的指导,又能与同学切磋交流,还可以作为生涯发展的纪录,以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过程也就是付诸纸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包括扉页、目录、正文三部分。正文包括引言、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与结束语。正文中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是生涯规划书的重点内容。江苏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而高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分析江苏4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00份,发现近两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探索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深入、客观。自我探索一般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优劣势等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100%的学生用到了心理测评的量化分析,但使用并不科学合理。其中有53%的学生并不懂心理测评,只是在模仿,也不会质疑测评的准确性。76%的学生缺乏自我的质化分析,不会用生活事件与经历来说明自己的特质,从总体感觉自我探索很简单。另外,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既然个人素质测评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那么,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应该有比较密切的逻辑联系。在这100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素质测评结果,无法把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选择的论证过程融合在一起。
2.外界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外界探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并进行外界探索小结。外界探索,不是没有目标地探索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而是基于自我了解的定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分析。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领域,然后着重对这些环境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最后再反过来思考环境对自己的新要求是什么。但生涯规划书中,30%的学生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没有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在分析社会环境时,39%的学生只是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泛泛而谈,而对自己的目标职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要求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不够或不到位。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性,从行业、职业,到单位、岗位等。宏观的环境因素为小环境提供了发展背景,而对于职业的探索,只有具体到较微观的部分(如某个岗位、某个专业方向),才是比较有效的、有导向性的。但目前学生对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
3.职业定位中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不够客观、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目标选择不够客观、明确,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一会希望成为公务员,一会希望自己成为人民教师等;有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定得太大,目前,比较多的学生属于后者,要做总经理、总设计师、科学家等。现实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选择不统一,逻辑性不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也不符合逻辑与现实,主要表现在没有把自己过去做过的和现在正在做的而且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的“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不少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
4.计划实施过于繁杂,不利于执行。计划实施,也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包括计划名称、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策略和措施等。行动策略与行动计划要清晰、明了、准确,但37%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能让人比较轻松地看明白其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的因果关系。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毕竟不是工作日程安排,因此必须注意繁简合理、详略得当。
5.对评估调整部分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主要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时间、调整原则、备选方案。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评估与调整”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然而,有些同学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对论证过程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结尾的“评估与调整”。另外,调整不是360°大转折,而是应该在利用原有优势和条件基础上的优化组合,在调整中达到提升。备选方案应该是积极的,备选方案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自内而外”的规划过程。比如在前面自我了解部分,学生得到了许多推荐的职业,从中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向,那么,在制订备选方案时,也需要再选出第二个方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些还采用辅导与咨询、讲座、在线职业规划系统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学生问题,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越来越被高校重视。但是,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地位是相当排后的。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来看,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有的高校购买了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这对学生认识自我很有帮助,但学生并不知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作测评,也没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只是一部分人参与,并没有达到全程化、全员化的目标。
2.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首先,教师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在高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相关性很低,这就导致教师们在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或不自信,如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不会用,或者会用但不会解释,对学生的指导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把握不住重点。其次,指导教师人员不足,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人少并分散工作,没有交流、分享,更谈不上一个团队。最后,教师精力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业余时间从事这一工作,在完成自己的职工作后,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个别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满足了面上的基本发展后,应着手向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让每项工作的价值落到实处。将观念的普及方式更为精细化、目的更明确化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更明显。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自我探索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试图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准确及时的回答能让学生知道内心的需要,清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依据自身和实际作出选择,而不再是跟着感觉走或人云亦云,由此,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再结合职业环境探索,那么就可能比较容易准确地把握职业选择方向。自我探索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涉及较多也较难把握的是心理自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外人很难介入。若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就必须投入其中。当然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也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很多时候还需要联系现实,对照问题,勤于思考,积累每次探索后所获心灵之感动,进而洞见更远的自己。自我探索不是理论,更不是哲理,自我探索本身不只是弄懂事实、学点知识,更多要参与其中,提升能力,获得体验。对大学生而言,自我探索重在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至于方法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式标准,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将自省、他人评价、职业实践、心理测量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当然,自我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和总结。
篇2
一、时间(**年-**年,17岁至27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管理层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大学本科学习,进入成都知名工程造价公司并取得一定地位
已进行情况:正在进行大学本科学习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建筑行业在国内发展形势较好,工程造价专业在此行业相对较问稳定。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算是不太热得专业,但是学习的人还是有很多,所以竞争相对激烈。
三、行业环境分析
我国现在也的确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实事上,这个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并不大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为经验不足,很多企业不大重用应届毕业生,就算招进去的,待遇也不高,开始只是做做资料方面的工作,除非是能力特别强的,锻炼几年,并考取造价师证的,后期职业发展潜力很大。
四、个人分析
我的优势:性格开朗乐观,担任心理委员以来工作认真、细致、敬业,能吃苦耐劳,也增加了与同学老师的联系,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大一完成了英语四级。
我的缺点:缺乏社会经验,人际沟通能力较弱;思维不够敏捷,表达尚欠流畅;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五、职业目标具体分析
职业目标:顺利毕业并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
1.2009—2013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学好专业知识。
学历目标:取得大学本科双学历,完成英语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会计从业资格证。
能力目标:可以明确企业各部分的联系,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和预算软件,精通工程预算编制和竣工结算审核业务
2.2013年-2018年:
学历目标:取得工程造价员和造价师证
职务目标:工程造价师
能力目标:具有注册资格证,且无不良执业记录
熟悉四川省各项现行工程定额、计量计价规范及相关法规规定,累积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以及一定的项目计划、组织、监督经验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经济目标:工作前三年月薪1500左右,第三年—第五年2000左右,五年以后3000以上。
3.2018—2019:
职务目标:成为管理层。
能力目标:工作能力突出,能把握机遇,对企业有一定的贡献,在企业内有一定的地位声望。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企业方对应届毕业生的经验要求;2、作为工程造价师所必备的能力和工作态度;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与人交流时的谈吐有待提高。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大学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年12月以前。
(2)在假期在校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社会经验。
(3)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能在较大的压力下进行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本人对于职业规划的看法:
1、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我以前想当官,后来想当外企白领,现在想创业,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
篇3
结束语一:以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
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决不只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力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既然已经制定了,就要勇敢的去向它迈进,才能不负职场生涯。
结束语二:有计划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制作并不容易,为了这份规划,下载了许多资料,也查看了许多职业规划范文,但那些范文多数都是草草收场,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激励的语言,而非细致的自我分析。
以前不是没机会来进行自我的剖析,而是一方面因为不知道方法,不知道怎么去做;二是因为懒惰形成的惯性让自己哪怕是有些奇特想法时也被玩耍所淹没,然后就成了已经忘却的记忆。很高兴自己能一个人坚持下来并完成这份生涯规划书,很信奉一句话:今天的你是你昨天的决定产生的。
人是不能活在记忆和幻想里面的,应该是靠希望和追求活着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看而今的大学校园,只为混毕业证书而荒废学业的人,为电脑游戏而晕晕沉沉的人,为贪玩好耍而得过且过的人…比比皆是,人生成功的秘密在于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
结束语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因而,规划只是一艘船的指明灯,是一首大合唱的指挥棒,然而这艘船是否能到达海洋的彼岸,还需要船长的掌舵,还需要船员的辛苦摇桨,所以我的规划需要我的付诸行动。
一个人到达成功常常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它们的交融才能组成一片成功的海洋;
一个人到达成功常常伴随着荆棘和坎坷,它们的拼凑才能使成功之路充满着好奇;
一个人到达成功常常伴随着笑声和哭声,它们的交奏才能谱写出悦耳的音乐;
烹调成功的秘方是:把“抱负”放到“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炖熬,再加上“判断”做调味料。
未来是一束散发芬芳的红玫瑰,吸引着我要抓住它,掌握它;
未来是一股暖流,寒冷的我要拥抱它,把握它;一切的一切,爱拼才会赢!
篇4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就读于河南财经学院,是财政金融学院2006级金融一班的一名学生。本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业论文要求写一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了做好这份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另外利用学校提供的北森职业测评软件认真的做了测评,并得到较为可信的测评报告。本规划书就是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并结和自己个人分析的做出的。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08-200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08-200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09-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
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61-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指导学生测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以及工作世界,结合时代特点,大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出职业决策,确定职业定位,为实现职业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在有效执行行动计划后,凭借专业实力获取更多的面试机会和求职成功。高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修正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日益受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有些问题。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效果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限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发达国家比较,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专业能力较为薄弱,不具备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校的职业生涯课程的师资多是学校就业部门的老师或辅导员老师,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工作世界等方面不能有效地提供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业余化的教学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即使按照教材施教,也无法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不利于大学生今后在职场上的运用,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性有所折扣,与教学目标产生一定差距。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国具备完善的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课程的同时,往往指导老师只注重课堂的讲解,偏重于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略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缺乏专业和行业的针对性,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有效地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融入实际情况,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培养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的应变能力。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大多使用讲授法,也有老师在尝试案例分析法、形势分析法等,即使和学生有互动,但互动次数、互动效果有限,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尤其是在大班或合班教学时,这导致老师和学生无法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行业和专业情况进行深入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源于大学生对自己和工作世界的充分了解,个体数量大,工作岗位和信息众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仅凭老师的讲授是无法完美沟通和指导的。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老师传递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有效信息,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和发展。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
2.1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来共同表现期望表达的主题和信息,比单纯地讲解和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更能刺激学生的感知系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切实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化。
2.2 职业测评系统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通过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等心理测量量表了解自己,如果要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讲授或多媒体课件完成所有测试,则会消耗大量的课时,而且结果展示还不能一对一。现在有许多公司如北森等都开发有专门的职业测评系统,如果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安装有职业测评系统的机房专心完成职业测评,不仅高效快速,而且得到的结果更加有针对性,也能保护学生自己的隐私,学生还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后续的工作和努力奠定基础。
2.3 互联网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它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能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更新速度快,这些信息可以实现交换,且不受空间限制,交换形式丰富,如视频、图片、文章等,这些信息成本低,价值大,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的使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几乎可渗透到每个主题内容,特别是当学生认识复杂的工作世界时,他们可以通过Jobsoso、58同城等网站搜集大量的职业信息、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实现职业定位,确定职业目标,设计行动计划,寻找求职单位,甚至可以帮助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后实现动态调整。指导老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课程资源库,如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使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信息。
2.4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个体交流经验、意见、观点的平台,现在常见的社交媒体有Email、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这些媒体交互方式使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从课堂到课外,时时处处都可以,更加频繁和容易,而且成本较低。指导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供关注的学生“粉丝”学习和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Email、微信、QQ等方式随时询问老师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疑问。
2.5 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指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处理等方面工作的软件。包括微软Office系列、金山WPS系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依赖于PPT,决策平衡单需要Excel的支持,行动计划、求职简历、评估调整内容都需要靠Word来完成,办公软件在教学前、中、后都必不可少,是提升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工具。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案
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了更加自主性、便捷性的辅助平台。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法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的形势下,顺畅的人机对话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个体针对性,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指导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法,围绕就业的竞争力,全面分析现代市场的需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考虑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案如表。
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配置适合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机房和专业测评软件,开通网络,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打下物质基础。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安排具有专业能力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并针对机房采购的软件组织专门的培训,使指导老师能切实掌握测评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课程的体系,采用小班教学,更顺利地实现全员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完成全程化教学任务。
4 总结
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指导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职业测评系统、互联网、社交媒体、办公软件等技术手段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学生自我思考和操作部分,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受益,教学效果更好。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参考文献:
[1]周娜.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2]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8).
[3]王荣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生涯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6).
[4]刘松艳,王宝珍,王志才,张雷.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8).
篇6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帮助职业规划者真正地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艺术类毕业生是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与其他类型专业毕业生有着普遍共性,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的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度,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艺考热”的升温,促使全国艺考生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但社会所提供的岗位却没有同比例增长,以致出现”粥少僧多“的现象。因此,对艺术类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造成职业生涯规划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有以下考虑。首先,父母没有做好前期的引导。职业规划并不是在就业之时才开始的,应该在高考填报志愿之时就应该充分考虑。高考填报志愿,多数父母不能给出相应的正确引导,致使在填报志愿之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忽视专业的适应性及就业前景,这可以看做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之一。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好前期引导呢?在网络共享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父母可以多搜集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知,做出初步分析。当然,也可以依靠专门从事志愿填报的部门单位,从中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类型、合适的专业类型以及以后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型。在起点上画好初步跑道,在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再慢慢调整跑道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一个一个短期规划中,实现其长期规划。
其次,高校艺术生人数急剧增加,造成精英教育下滑,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高校扩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艺考成了一条捷径,成就“艺考热”现象,这就如同让理科生去写意山水,虽然有可能“渐修“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实现可能性能有几分,就不得而知了。
介于以上原因,我们的国家和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国家对艺术类教育进行宏观上的改革。当然,学习费用问题首当其冲,让那些具有艺术天分,却支付不起学费的学生进入到大学的殿堂,展开他们的艺术之路。其次,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分化。通过不同的教育途径,将学生分为职业型、专业型和以研究和教育为主的学术型人才。在满足就业需要的同时,同时推动我国艺术文化研究的发展。再次,面对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全面、不健全的问题,高校也是责无旁贷的。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没有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独特性,进行专门指导教育,而是一面盖全,对艺术类学生的帮助几乎是微乎其微。
介于此,高校应该结合艺术类大学生性格特性和就业方向的特殊性“量体裁衣”。第一,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设定为一门必修课,确定学生的价值观,学会用“swot”分析法客观的分析自己、环境、职业生涯,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策略。第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即时毕业生四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典型教育。三要学校加强学生的成功素质训练。如四川大学为了更好的提开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团委专门指导成立了就业创业促进部,主动的整合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定期举办创业策划比赛等。为了强化学术理论和职业实践的结合,还在龙泉建立了多行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平台上与各类企业群深度合作,组织学生以企业核心角色参与企业真实运营,得到超越传统实习的优化实训效果。
制定合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无可厚非的,但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家政策和学校教育指导均属客观因素。多数大学生包括艺术生在内,进入高校的“伊甸园”,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挥霍时间。根本没有意识到对自己今后职业做规划。例如美术学理论方向的学生,由于学习美术理论,技法相对薄弱,但又不及历史学院学生学得透彻系统,对口专业稀少,致使他们在踏入学校时起就充满了自卑心理,毫无规划设计。技法类尤其是设计专业学生,则充满着自负心态,认为高学费就应高有着高收入,高水平的生活。所以,大学生收先应该做的就是用“swot”分析法客观的分析下,自己的优势、劣势、竞争和机遇。
篇7
作者简介:李 军(1982-),男,四川广元人,硕士,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了解,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特别是综合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该论题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势和趋向。研究分析表明:该命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5-0068-05
当前,高校已日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突破障碍,开发潜能,自我实现,更是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单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文拟在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并提出这一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理论工作者们一直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简介
目前专门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尚属空白。不少学者对这一课题作过零星的探索,如学校部等编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涉及到就业与职业理想等[1];曲振国等编著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谈到大学生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对职业观念、现代职业精神进行了专章论述[2];刘建新、费毓芳主编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也提道:“高校就业指导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培养学生创业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3]这些论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从已公开的学位论文来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只有3篇,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杨德才副教授指导的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武汉科技大学张继才教授指导的万杭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2009),河南大学施昌海教授指导的李士营的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09)。
期刊论文方面,笔者以“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上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全部文献进行精确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47篇。从时间上看,相关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之前,相关论文几乎没有,2003-2008年共有十余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此阶段已逐渐得到重视,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足够关注;而在2009、2010年,相关文献突增,超过之前期刊论文数量总和,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重视并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探讨状况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关系的探讨是一大主题。综合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类观点。
1.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存在内在契合之处
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李士营在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育人目标同向、育人功效同效、育人内容同质”[4]13-14;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之处表现在“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5]。陈春一、高培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中认为,两者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交错性和教育作用上的互补性”[6]。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在“对象的一致性、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互通性和作用的互补性”四个方面具有契合点[7]。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的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和教育导向的社会性”[8]。这些文献实质上都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基础。
还有学者论述到了两者之间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万杭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到,两者之间结合之所以必要,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实施”[9]8-9。关于两者结合的意义,万杭认为,“有助于大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9]11-12。任凤彩认为,两者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理想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5]。屈善孝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内容、目标、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关于两者结合的原则,万杭认为,要“遵循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育的系统化和个性化三个原则”[9]19-20;关于两者结合的对策或途径,万杭提出,要“更新教育主体观念,调动教育客体积极性,更新教育介体,挖掘社会资源,扩展教育环体”[9]20-25。任凤彩提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发挥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5]。
2.两者之间互为载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两者都是研究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可以互为载体”[9]1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促进作用。如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0]13。陈春一、高培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使得学生较好认识自我、较好导向正确的目标、较好开发潜力、较好改善师生关系”[6]。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8]。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黄炳辉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中认为,“职业生涯设计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明晰化,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11]。无独有偶,张志萍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文中也主要“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进方式等方面阐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已经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凸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已经超越了过去单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技术性的工具范畴;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途径和手段,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实效,更具有时代性,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接受。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探讨状况
从既有的文献中看,不少学者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所研究和论述。如赵敏在《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道:“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价值取向偏颇、自我认识不清、生涯目标模糊、职业素质欠佳的问题”[10]13。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到,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淡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充分,实践能力缺乏;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体系;缺乏专业和针对性的测评工具;缺乏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4]20-22。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需求日趋多样,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同时,大学生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职业能力不强,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7]。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到,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缺乏以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职业精神、职业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5]。田必琴在《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提道:“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理想的云端漂浮,教育效果备受质疑。”[13]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文献有三篇:闫礼芝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和《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中,通过实证调查、SPSS统计分析与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学生自入校即开始实施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制定、指导督促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吴惠、王雷华在《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中,也经过数据分析,论述了“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整体认识、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期望和职业选择地域”[14]。
从上面论述所见,历经十年萌芽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已经有一定进展,学者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当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既缺乏专门论述,也缺乏个案研究,实证研究也较少;同时,因为研究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情况不甚了解,对大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探讨状况
当前,理论界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所提出的对策思考也有一些研究。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赵敏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系统对策主要包括:“一是认为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毕业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深度思想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系统整合,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10]iii宁曼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一是认识层面上加大宣传形成共识,二是制度层面上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三是方法层面要加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四是实践层面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15]吴惠、王雷华认为,要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要做到:“深化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认识;关注易受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的学生群体;重视媒体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宣传作用;发挥新社会阶层校友的示范作用。”[14]
也有学者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全员化角度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释;将大学生四年划分为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毕业阶段,详细论述了每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案。对于全员化研究,李士营提出:“要加强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要建立新型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要充分挖掘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作用;要强化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4]39-45
以上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不少学者都能各抒己见,既有宏观上的总体研究,也有微观视角的具体展开,较好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但这些研究仍然不够,在对策探讨的创新及深入方面,势头不足,还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不少学者提出的对策较为宏观笼统,实际可操作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术界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开的这些研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领域有了进一步拓展,也深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及规律把握。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所出理论成果参差不齐,有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理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主体、教育策略、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不够系统。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立性,但其内涵和外延至今尚无明确界定,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混用,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论述等也较为笼统。
(二)研究视野较为狭窄
当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主要是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围绕教育要素而展开,存在视角单一、人云亦云等问题。实际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需要借鉴人才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来充实。比如,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运用文献分析法,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性、定性的分析研究,定量的实证研究较少。从检索文献来看,仅有闫礼芝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以及吴惠、王雷华的《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等三篇期刊论文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一)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我们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体系中去思考,开发个体潜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基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系统研究,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在历史考察、过程及规律探讨、环境优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二)拓宽该论题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经触及和深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索。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医学类、师范类、公安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可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等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114.
[2] 曲振国,杨文婷,陈子文,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74-191.
[3] 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15.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5] 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6] 陈春一,高培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7-78.
[7] 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97-99.
[8] 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62-63.
[9] 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10] 赵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11] 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5(2):33-36.
[12] 张志萍,吕建秋,刘智强.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8):54-55.
[13] 田必琴.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25-26.
篇8
摘要:本文在探讨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篇9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中得到深入发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要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仅仅依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高校各个部门,从领导到教师全面重视并参与进来,其别重要的是高校辅导员的参与。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特点与主要职责决定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承担重要角色的必然性。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投身于这一工作中来。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所具备的优势,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许多辅导员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学校管理者要深入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一、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意义
职业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辅导员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需要辅导员的全面参与。只有辅导员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做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才会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地“正能量”,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发展。
另外,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对辅导员提出的崭新要求。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辅导员有必要积极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中来,发挥自身所长,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理念、新方法,更新工作思维,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拓展工作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优势
作为大学生的最直接的教育者与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更容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辅导员直接负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工作,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与大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是大学生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春风化雨的耐心和润物无声的投入,从这方面来说,没有人比辅导员更适合承担这项工作。另外,目前辅导员的年龄普遍年轻化,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学生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甚至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是曾经或正在困扰辅导员的问题。他们可以和学生共同分享,共同学习成长。相较其他人员,这些特点让辅导员更容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2.对学生个体情况的了解掌握,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生涯的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每个人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涯发展的问题和困惑,只有熟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个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学校里,辅导员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自己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才干、价值观念甚至家庭背景,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辅导员的参与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四年持续不断地对学生情况进行指导、关注,甚至在学生毕业后还要进行跟踪调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只能给学生一个框架的、方向性的引导,而更细致的工作则只有辅导员能够完成。高校辅导员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四年的日常工作中来,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
三、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1.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辅导员可结合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分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大一时,着重帮学生了解学校和所学专业,进行自我探索,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时,着重指导学生了解职业,进行职业探索;大三时,着重帮助学生提高职业必备素养;大四时,着重指导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了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四个阶段有机联系、相互贯通,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高校辅导员可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设立工作坊、进行职业角色扮演、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生涯理论的深刻理解,加强对目标职业的认识、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3.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对学生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遇到的问题有共性,也有个性。辅导员是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对学生个体情况和家庭背景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这有助于辅导员运用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快速适应职场。
4.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对自我和环境进行探索。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们可以完成对自我的探索,但一般欠缺对环境的了解。提高大学生对环境认知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要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环境的了解和认知。高校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好机会。
在技能的三个分类中,用人单位一般最为看重的是可迁移技能(skill),而大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的只是第一种专业知识技能(knowledge)。就业实习是大学生提高可迁移技能的最好机会,是大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奏,是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过渡,是大学生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体验。辅导员要充分地利用这个时机,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他们对用人单位进行更为实际的了解:了解工作岗位对员工的各项要求;对领导和老员工进行访谈,学习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请他们指出自己的不足并请教如何改进等等。学生实习返校后可让他们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实习体会,从而使每位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更深刻,更立体。
5.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督促
职业生涯规划重在执行,没有执行,再好的规划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执行力不足,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督促,通过班会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6.开展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效果要用时间来验证。为此,需要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辅导员可以定期(每隔半年或一年)与毕业生进行联络,了解他们的职位变动、岗位调整、薪酬待遇、工作满意度等情况,以及他们工作中对于生涯规划的重新感受和思考,从而做出统计与分析,用调查结果和数据来验证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还可以将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和没有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
四、提升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指导能力的对策
1.学校应对辅导员开展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培训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同时,还要加强对辅导员专业性的培训,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地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
2.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集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理论知识。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自身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掌握职业测评与辅导的技能,最好还能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提高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另外,还要熟悉和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情况,多方搜集职业信息,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入接触,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3.辅导员应先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都适用,对辅导员也同样如此。辅导员只有首先对自己进行好规划,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经验去指导学生。另外,辅导员往往是在对自身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魅力所在,把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兴趣,从而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学生进行分享讨论,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只有辅导员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等学院与辅导员的双赢。
4.辅导员应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只有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辅导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此,辅导员需要以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来,在对学生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学生的成长而喜悦,自觉自愿地去开展工作,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焕发蓬勃生命力。
5.学校应为辅导员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校要为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辅导员提供有力支持。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高强度的工作使不少辅导员的精力透支,再加上有的学校受条件所限,即使想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学校应为辅导员提供从事此项工作的支持和保障。首先,应尽力满足辅导员从事此项工作的必备条件,如场所、设备等等;其次,可以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拟定绩效评估项目,对从事此项工作的辅导员进行补贴,对做得好的辅导员还应给予表彰奖励;另外,还要对辅导员的生活进行关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
综上所述,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地投身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来,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也应重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为辅导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形成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长旭.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科教纵横,2012(2).
[2]郭彦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J].科技信息,2012(36).
[3]王千红.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指导作用研究[J].检验医学教育,2011(12).
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我国社会矛盾凸显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23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有其特殊的使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0多年来,与大学生紧密联系的辅导员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担着高校各个方面的学生工作,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此情况下,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辅导员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高校辅导员虽然不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辅导者,也很难用专业的知识、技巧和工具去辅导学生,但毋庸置疑的是,辅导员是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班级事务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逐渐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与职业规划教育专业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各种有用信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辅导员可以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使其树立科学理想目标和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定位不准,求职就业道路狭窄。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较少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途径有限。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忙、盲、茫。没有正确地评估自己,制定的目标或偏低或偏高。在求职时失去了方向,在面试时没了准心,就业求职的道路越走越窄。
职业定位是结合个人职业目标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匹配职业的过程。要做到准确定位,就要注意:依据客观现实,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比较鉴别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看主要方面,扬长避短,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2、主体意识淡薄,主体目标缺失。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出现了偏差,追求的不是综合素质,而是学习成绩。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就要学有所成再论职业。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如何与职业世界融合等等。自我目标的缺失,致使众多大学生没有建立切实的生活目标,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得过且过。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对他们来说,“职业”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建议
1、强化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强化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尤为必要,是根治当前多数大学生缺乏职业目标、自我认知不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的主要武器,迫切需要促使每一位大学生从入学伊始就重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接下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与需求,根据自我评估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最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如举办各类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制度等。
2、加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和师资投入
各高校纷纷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是一门选修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各高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学生辅导员和学校行政人员,他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很难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关心自己学生的学习状况,这都要求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和师资投入,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高、有科研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来承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建 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服务体系
在高校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国家社会也应该积极有效地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的配套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创立与发展,提高职业培训师的数量与质量,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力发展社会人力资源企业,增加人力资源专门岗位,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人才需求接轨。
4、发挥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可以起到大学生与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发挥辅导员的身份作用,让辅导员进一步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性格能力与兴趣爱好,必须依靠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诊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找到各自的职业奋斗目标。
【参考 文献】
[1] 姚新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03).
[2] 李迎春. 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