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范文

时间:2023-03-20 01: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物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二物理

篇1

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质量和体积来进行计算。我们也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考点:密度

2.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2》中推出了扬州烫干丝:大白干切成细丝,反复洗烫,去尽豆腥味,浇上精制卤汁及芝麻油,佐以姜丝、虾米而成.下列有关烫干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热水洗烫干丝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干丝的内能

B.切成细丝的干丝“藕断丝连”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C.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用热水洗烫干丝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干丝的内能,正确;B.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利用电子显微镜来观看,切成细丝的干丝“藕断丝连”不是分子,错;C.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正确;D.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这是分子的热运动。正确;错误选B。

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分子动理论

3.扬州的酒店日用品享誉全国,如图所示,是扬州产酒店用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摩擦

B.牙膏用铝做外壳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

C.挤压牙膏外壳变形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减小压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大摩擦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不是为了增大摩擦,而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B.牙膏用铝做外壳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错,是因为铝的硬度小,柔韧性;C.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挤压牙膏外壳变形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正确;D.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而不是减小压强,错;选C。

考点:增大摩擦方法

力的作用效果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答案】C

考点:分子

电荷

宇宙

5.扬州市近年来建设了大量公共自行车站点,市民可通过办理相关手续租赁自行车,享受绿色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车座做的扁而平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

B.轮胎和脚踏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车座做的扁而平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方法,减小压强的。正确;B.滑动摩擦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轮胎和脚踏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正确;C.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这样减小了摩擦,正确;D.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得速度越来越大,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错。错误的选D。

考点:压强

摩擦

机械能的转化

6.如左图所示,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观察发生的现象。右图中大致反映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液体密度ρ液关系的图像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鸡蛋在清水的杯中下沉,重力大于浮力,浮力较小,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随着加入盐水的量越来越多,液体的密度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鸡蛋所受的浮力会增大,会让鸡蛋慢慢上浮,最后为漂浮,当鸡蛋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继续增大盐水的密度,鸡蛋所受的浮力也不会改变,等于重力。正确选C。

考点:物体的浮沉

7.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A.从a到b,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B.从b到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到达c处,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A.小球在a处重力势能最大,从a到b,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而不是不变,错;B.从b到c,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不是增大,错;C.到达c处,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正确;D.到达d处,小球和木块的速度都为零,小球和木块的动能为零,错;正确选C。

考点:机械能

8.对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讲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讲台的重力,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用力推讲台,讲台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阻力

C.如果讲台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将仍然保持静止

D.地面对讲台的支持力是由于讲台发生形变产生的

【答案】C

考点:平衡力

静摩擦

惯性

力的作用效果

9.下面的措施中能够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给机器的转轴处加油

B.给笨重的旅行箱安装轮子

C.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力将车身托离轨道

D.汽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滑到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A.给机器的转轴处加油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的摩擦力。不符合题意;B.给笨重的旅行箱安装轮子,变滑到摩擦为滚动摩擦,不符合;C.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力将车身托离轨道,减小摩擦。不符合;D.汽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正确选D。

考点:影响滑到摩擦的因素

10.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

D.飞镖的箭头很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压强

=F/S,减小压强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或即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正确。

B.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压强。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增大压强。

D.飞镖的箭头很尖,增大压强。正确选A。

考点:压强

11.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陆风的形成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水具有比热容大较大。Q=cm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差变化较小。或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利用这一特性的是A、C、D,错误的是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选B。

考点:比热容[

12.用4牛的水平压力把重为1牛的黑板擦压在竖直的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水平压力增加到8牛,则此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

8牛

B.4牛

C.

2牛

D.

1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用水平压力把黑板擦压在竖直的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黑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将水平压力增加到8牛,黑板对它的支持力变为8N,则此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仍为重力大小1N。正确选D。

考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3.冬、春季节人的皮肤干燥,穿着化纤材料的衣服时,皮肤与衣服不断摩擦,使衣服带上电,由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容易粘上灰尘.当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

.而灰尘由于具有

,仍然保持静止,使衣服和灰尘分开而拍掉.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惯性

【解析】

试题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不动的性质,这样衣服和灰尘分开了,使灰尘掉了下来。

考点:带电体的性质

力的作用效果

惯性

14.

近年来我市已开展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厘米”、“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

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

【答案】微米

;不属于.

【解析】

试题分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人眼能够看到,因此不属于分子运动.

考点:分子

15.正方体物块重0.2N,静止在较大水平桌面中央位置上,则物块对桌面的压力为

N。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边长如图所示,读数为

cm,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为

Pa。

【答案】0.2

2.00

500

【解析】

试题分析:正方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为0.2N,则支持力为0.2N,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0.2N。用刻度尺测量物块,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2.00cm,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F/S=0.2N/0.0004m2=500Pa。

考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刻度尺测量读数

压强计算[来源:Zxxk.Com]

16.一长方体物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静止后,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在它的上面放置重2N的物体时,物块恰好全部浸没于水中且未碰到容器(水未溢出),放置物体前物块所受浮力为

N,则物块的密度为

kg/m3。

【答案】8

800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木块1/5的体积受到的重力为2N,木块4/5的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2N×4=8N,因此木块的重力为8N,放置物体前物块在水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等于8N;木块的体积为,

则物块的密度ρ=m/V=0.8kg/10-3m3=800kg/m3。

考点:浮力

密度

17.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令全球关注,伤亡惨重令人痛心.据调查,超载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于正常载重时,超载的“岁月”号客轮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超载的货物可能没有牢固固定,导致高速航行的客轮突然转向时

_

(填“货物”或“轮船”)由于具有惯性而发生侧移,导致船体倾斜进水最终沉没;客轮沉没过程中,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受到海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

货物

小于

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当客轮沉没时,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大,受到的变大;超载的货物可能没有牢固固定,导致高速航行的客轮突然转向时货物由于具有惯性而发生侧移,导致船体倾斜进水最终沉没;客轮沉没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受到海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变大。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浮沉条件

压强大小

18.如右上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如右上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体积为

cm3.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

N。

【答案】3

600

5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G-F拉=5N-2N=3N,小球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6N>G,因此剪断吊绳,小球在水中稳定时,上浮最终为漂浮,浮力等于重力5N。。

考点:浮力

19.管玉站在放置在静止电梯中的体重计上,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10层,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相关示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图中右上角为电梯显示的层数和运行方向.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管玉的质量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0kg,电梯运行过程中管玉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填“乙”、

“丙”或“丁”)。

【答案】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是管玉的质量静止在电梯时的质量,从示数可以知道小于50kg,在丁图中,管玉受到支持力等于重力受到平衡力作用。

考点:平衡力

20.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由说明书可知工艺品中铜的质量m

=

89g,已知铜的密度ρ=

8.9g/cm3,则铜的体积V

=

___

__cm3.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m

=

141g.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

mL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___

___

cm3,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____

___

kg/m3.

【答案】10

30

2600

【解析】

试题分析:工艺品中铜的质量m

=

89g,铜的密度ρ=

8.9g/cm3,则铜的体积V

=m/ρ=89g/8.9g/cm3=10cm3.利用量筒测量液体时,读数应该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读作70ml,则工艺品的体积是v=70ml-40ml=30ml=30cm3,玉石的密度ρ=m/v=(141g-89g)/(30cm3-10cm3)=2600

kg/m3.

考点:密度计算

21.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AB,则PA

PB,原因是

;瓶子倒置后对桌面的压强较之前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原因是

【答案】小于

水的深度变大

变大

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

【解析】

试题分析:液体压强公式

,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水到瓶底的深度小于水到瓶盖的深度,因此水对瓶底和对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PB;固体压强公式

=F/S,瓶子倒置后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因此压强变大。

考点:液体和固体压强

22.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等于其重力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则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___

__能一直在减小,在____

___(填“A”或“B”或“C)点处运动员的动能最大,从A点运动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____

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答案】重力势

B

减小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三、解答题(共47分)[来源:Zxxk.Com]

23.(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用毛皮摩擦两橡胶块A、B,然后将它们放在绝缘平面上,A、B靠得很近并且静止,画出B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3)在图丙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球A所受重力和挡板B对球A的支持力.

[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球心,方向竖直向下,末端标出箭头和字母G。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块带同种电荷负电,放在一起相互排斥,因此B受到水平像右的斥力,作用点在重心,如图上。

(3)球A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A的球心,方向竖直向下。挡板B对A的支持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也可以画在球心上,垂直于接触面向上。用F表示。

考点:力学作图

24.(4分)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30克,求:(1)容器的容积;(2)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1)100cm3(2)0.8g/

cm3

【解析】

试题分析:(1)水的质量为m=150g-50g=100g,容器的体积即是水的体积V=m/ρ=100g/1g/cm3=100cm3;

(2)某种液体的质量m2=130g-50g=80g,

液体的密度ρ2=m/v=80g/100cm3=0.8g/cm3

考点:密度计算

25.(5分)有一质量为120g的圆柱体空玻璃瓶,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在表面积为0.1m2的水平桌面上,瓶子的底面积为15cm2,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5kg,求:⑴玻璃瓶内水的体积为多少?

⑵装满水后玻璃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答案】(1)330

cm3

(2)3000Pa

【解析】

试题分析:(1)瓶内水的质量m=0.45kg-0.12kg=0.33kg,水的体积V=m/ρ=0.33kg/103kg/m3=330cm3

(2)装满水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4.5N,受力面积S=15cm2=15×10-4m2,

装满水对桌面的压强

F/S=4.5N/15×10-4m2=3000Pa

考点:密度

压强计算

26.(6分)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测量原理是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景,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第26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5)一只5.79g的纯金戒指,用图示量筒

(选填“能”、“不能”)测量出这只戒

指的体积.原因是:

(ρ金=19.3g/cm3)

【答案】(1)ρ=m/V

;(2)acb;(3)71.4

;(4)3570;(5)不能

体积小于量筒分度值,无法准确测量

【解析】

试题分析:(1)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原理是ρ=m/V。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a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c调节天平平衡b左物右码进行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质量m=70g+1.4g=71.4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为60ml,小石块的体积为20ml=2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ρ=m/V=71.4g/20cm3=3.57g/cm3=3570kg/m3.

(5)一只5.79g的纯金戒指,则金的体积V=m/ρ金=5.79g/19.3g/cm3=0.3cm3用图示量筒不能测量出这只戒指的体积.原因是:金的体积太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27.(4分)小明利用图中的压强计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当小明增大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时,可以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图14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的实验情形。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形

(选填“能”

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____

___。

【答案】(1)

增大

增大

(2)

不能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小明增大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时,可以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增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形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没有控制深度相同。因为液体压强

=ρgh,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实验探究中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探究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应该控制深度相同。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28.(5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_(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平衡力,理由

_____;

(2)小明纠正了操作,得出正确的实验数据如下:

(3)分析

(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在第3次实验后,小明仍将木块放在砂纸上,保持压力为2N,用弹簧测力计沿正确的方向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木块的速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来源:学+科+

【答案】(1)

一定不;

二力方向不相反;

(3)1和3;(4)0.6;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1)小明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不是平衡力,理由弹簧测力计没有沿水平方向拉动,二力方向不相反;

(3)分析1和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木块所受摩擦力为0.6N,滑到摩擦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受力越大,木块的速度变大。

考点:探究影响滑到摩擦力的因素

29.(6分)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正方体金属块,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可升降平台,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小明逐渐调高平台F,使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FA

_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FB(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后,做出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F与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图象可知,当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为10cm时,其受到的浮力是_____

___N,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

___g/cm3.

(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

_

____.(请写出一条)

【答案】(1)变小;变大

等于(2)2;2.5(3)便于直接进行比较,易于得出结论

【解析】

试题分析:(1)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排开的液体越来越多,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则竖直向上的拉力会越来越小。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B测量的是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增多,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FA

就是金属块又浸没后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FB.

(2)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F=G-F浮=G-ρgV排=G-ρgSh,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h越深,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越小,当金属块全部浸没后,浮力不变,拉力不变。当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为10cm时,其受到的浮力是F浮=G-F=5N-3N=2N,金属块的体积

,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ρ=m/V=0.5kg/2×10-4m3=2.5×103kg/m3=2.5g/cm3.

(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便于直接进行比较,易于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30.(6分)利用一个烧杯、天平和适量的水,小刚同学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甲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B.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C.取出小石块;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D.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3)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5)在一旁观看的小敏同学认为该测量值和真实密度相比明显

(偏大/偏小),只利用原有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步骤,即可消除这一人为偏差,其方法是

【答案】(1)52;(2)水面对齐标记;(3)20;(4)2600;(5)偏小;测A图装置的质量,利用A、D两图来计算石块体积.

考点: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验

31.(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推动的

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

(2)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由静止开始释放的目的是:

(3)小球推动木块,最后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分析后可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时,他利用如图丙实验装置,将同一个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分别将质量不等的两颗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而后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你认为此实验方案

(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答案】(1)距离;(2)改变小球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

(3)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不可行;无法控制速度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动能的大小不能利用眼睛直接观察,可以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如果小球动能大则木块移动的距离远,反之则近。

(2)此探究实验利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当控制同一小球时,则说明质量一定,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高度越高,滑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的初速度越大。

(3)甲、乙,分析后可得到的结论是:探究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篇2

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篇3

这篇初二物理上册五六单元基础练习试卷的文章,是

一、选择题。(12×4=48分)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2、如下图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3、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 A、酒精熔化时吸热 B、酒化时放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 D、酒精升华时吸热4、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菜刀磨得更锋利些C、机器从北京运到广州 D、将金丝通过拉伸机拉长5、把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米、宽0.2米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 B.铁块的形状、体积变,质量不变  C.铁块的形状变,体积和质量不变 D.铁块的质量变,体积和形状不变 6、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 7、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8、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9、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向右盘里增加砝码 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10、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A、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C、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11、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12、如下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液体密度的是: A.甲容器中液体 B.乙容器中液体C.丙容器中液体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29×1=29分) 1、填恰当的单位 . 一名中学生约50 ; 物理课本约300 。 一果汁瓶的容积是500 。一棵大树的体积约3 。2、 完成下列的单位换算。 (1)2.5t=______kg=______g; (2)3600mg=______g= kg; (3)500g=_______kg. (4) 100ml = cm3(5)50L = _______m3 (6)8.9g/cm3 = kg/m3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它物理含义是 。 4、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密度_____,体积______。(填“增大”“不变”“减小” )5、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是 .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 .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 态,也可能是 态,更可能是 . 6、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的金属密度是_______g/cm3,将这块金属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7、如图可知:水加热记录的初温是 。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沸腾前共加热了 min。沸腾时观察到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 三,实验探究。(8+4=12分) 1、.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则由上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10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此物质熔化用了 分钟。(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 (4)在右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测金属块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后,指针静止在如图2—15(1)所示的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2)测金属的质量,当天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5(2)所示时,天平重新平衡,则金属的质量是 克。(3)如图2—15(3)所示,金属的体积是____cm3,该物体的密度是 kg/m3。(4分)四、计算题。(6+5=11分)一块碑石,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然后将这块岩石样品完全浸没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50ml,(1)计算这块碑石的密度; (2)如果该碑石的体积是30m3 ,计算这块碑石的质量。

篇4

关键词:开展;初二;物理;教学

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这样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一点点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堆堆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清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也说,“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意思是凡事开了头,要使它半途而废就很难。由此可见,良好的开端是多么重要。

初中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他们刚刚接触物理以后,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就会逐渐消退。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长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突破教材难点

新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由于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篇5

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1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2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油、用气垫的方法)。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3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4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①称量法:F浮=G-F拉;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④平衡法:F浮=G物(悬浮或漂浮)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5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二、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2)单位:J。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香菇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篇6

1、认真看物理书,课前预习,记录不懂不会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周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2、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在你预习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下课后要复习,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实在不行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3、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有精力可以做些课外习题,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循序渐进,一定会学好物理,基础打好了,将来上高中就更上一层楼了,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4、如果自己确实没有办法跟上学校进度,可以考虑请一对一的家教(网上也行),一定针对性的补课,如果同一本书,靠讲4~5遍获得的高分,最后也会被甩在后面,许多事情不会给你几次机会,孩子越早懂得道理,知道学习为自己长本事,就会越努力,成绩就越好,家长是榜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二、物理是很有趣的,但有些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描述。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像小学时那样“热烈”,对这一应该有思想准备。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中学阶段解决的问题多为“理论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重问题本质,不要因细枝末节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四、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不要等老师去“灌输”。课后,不要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小实验等任务,要主动针对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五、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六、从某种角度看,课本中的习题可以把正文不好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是课本正文的延续和补充,因此,要把它放在与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许多物理试题包括中考试题就是对课后习题稍加改造而成的。对课本中的选学内容、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等,要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因为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识点命题的情况。

    七、学习新课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应急于做大量的习题,绝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习题要做,但每做完一道习题,都要要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及产生的原因、有关条件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题数量,钻难题,陷入题海。

    八、在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识别器材和仪器的能力,在实验误差太大的情况下,能自觉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小误差。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实验来探讨和验证。从某一层面上讲,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初二物理学习不要求一步到位,刚刚进入初二就“瞄准”中考,做大量类似于中考试题的题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影响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篇8

[关键词]中学物理 知识点 教学策略

一、对“前概念”的认识

如何看待学生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前概念”呢?从人类认识的发展角度来看,“前概念”的产生是正常的、必然的,它的产生正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物理含义可被转换的认知结构接受下来,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指导思想。

二、“前概念”的特征

1.广泛性。由于儿童在初二学习物理之前已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接触了许多形形的物理现象,因而他们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前概念”所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

2.自发性。“前概念”缘起于儿童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这些经验在其大脑中逐渐深化发展,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概念,完全是自发性的。

3.顽固性。由于“前概念”是儿童大脑中业已形成的模式,且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累积中又强化了这些观念,加之儿童的思维又具有自我中心性,因此儿童头脑中的“前概念”是极其顽固的。研究表明,一旦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相当困难的。

4.隐蔽性。由于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它以潜在形式存在,平时并不表现出来。然而在物理教学中讲授科学的物理概念时,儿童马上就会联想到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当让学生用物理概念去解释问题时,“前概念”就会马上表现出来。

三、“前概念”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虽然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之后,再辅之以有关的实验引导,便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从不同物质轻重的概念转换成密度的概念。从结构上来说,这类概念在学生头脑里的形成并不涉及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属于认知同化过程。另一类“前概念”则在儿童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且已形成了系统的却并非科学的概念。

四、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前概念”进入物理课堂,这是物理教学中的正常情况。基于“前概念”的特征和影响,关键是我们先要了解学生大脑中存在着哪些前科学概念,并努力把它们转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从而也就能更成功地避免错误概念的产生。

篇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6、下列四种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实验表明:真空中不能传声 B、图B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图C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 D、图D实验表明: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7.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8.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上升9、一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 m/s B、9 m/s C、11 m/s D、10 m/s10.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笛子、钢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靠他们发出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内)题号 11 12 13答案 1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1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3、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 cm.(2)图2中停表的读数为.

1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为参照物.16、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min,速度不得超过 Km/h.17、上体育课时,老师吹口哨声是由于空气的 ,如果这时空气温度是15 ℃,则口哨声传播速度是 m / s 。18、声音的响度由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声音的音调由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19图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20、一辆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1)左侧标志牌表示:该路段限速 ,右侧标志牌表示:标志牌距宁德 .(2)如果这辆轿车不违反交通法规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宁德最少需要多少小时. 21.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AB= ___cm ,tBC= __ s,vAC= __ cm/s ,vAB= __ cm/s,小车做 ____ 运动。(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 (“大”或“小)22.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则由上表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8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3)在右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⑴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⑵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⑶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温度/℃ 98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__℃左右.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D B A B C D C二、不定项选择题号 11 12 13答案 ACD BC BCD三、填空题14、1.40 5min37.5s15、云 月16、12 4017、振动 340

篇10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篇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篇四: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3月6日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0-5N ,分度值 0.2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是 。 2.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 N,分度值为 0.2N。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 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 N。 (2)数据记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η=W有/w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 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有 关。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

实验目的: 知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斜槽、木块、铁球、 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 越块 ,具有的做功本领 越强 ,动能 越大 。 (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