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13 23:5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术培训

篇1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建议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一支理念超前、专业精良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和保障。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所以大部分教师不能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上,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所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亟待加强。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改变当前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所以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时代的要求。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转变难,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下,大部分中小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考取大学或者重点中学的多少为标准的,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导致一些教师没有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

2.注重技术学习,忽视理念培养

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常忽视教育信息技术理念的培养。信息技术培训要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从事信息教育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3.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圆满地写成了培训考核任务。但培训结束回到学校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将学到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很好地用于教学,致使其中掌握的操作技能慢慢生疏,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培训学习流于形式。

三、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一些建议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参与者,但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教师的主体性通常被忽视。高效的培训,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

2.带着任务培训,激发学习兴趣

在培训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简单地从掌握技能的角度出发,必须围绕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教师在任务驱动下,在规定时间内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能力。

3.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新的培训中,要增加计算机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改变过去重操作技术的培训。教师还应该把教学设计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把理论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把学和用统一起来,提高培训的时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系统的教师培养过程,要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富有实效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使每个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素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卫华.浅析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信息化,2006.

篇2

将虚拟机应用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具有众多优点:一是节约费用,在经费有限、实体终端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为每位学员创建多台可操作的系统(如信息安全课程中,每位学员可以获得一台WindowsServer虚拟机和一台RedHatLinux虚拟机),并且对虚拟终端的操作不必担心会对实体环境造成损坏;二是管理成本低,虚拟机易于创建,运行稳定,对实体硬件支持要求不高;三是易于进行培训实施,虚拟机克隆方便,能够快速地为每位学员提供硬件统一、配置一致、软件完备的操作环境,如可以预装一台虚拟机,进行参数修改、数据库配置等各项操作后克隆,学员可以在初始环境一致的虚拟终端上进行系统配置、数据库操作、系统调优等各种练习。

2两种VMware虚拟软件的比较

2.1使用方法

VMwareWorkstation提供本地化的虚拟服务。对于一个信息机房,需要在每一台学生终端上安装VM软件和操作系统镜像。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先在教师机上通过VMwareWorkstation创建一台培训用虚拟机,配置相应的硬件参数,安装培训所需操作系统,进行系统初始配置、数据库软件安装,然后通过局域网共享软件将安装好的镜像发送给各学生机终端,最后在学生终端上加载系统镜像。学员在学生机上通过VM软件进行虚拟机操作。VMwareESXServer提供服务器化的虚拟服务。首先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VMwareESXServer系统(服务器上不需要预装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创建一台虚拟机作为VCenter管理机(此管理机用做今后对所有虚拟机的集成管理),进行IP地址和硬件规划后,登录VCenter管理机,进行培训用虚拟机的创建和克隆。学员通过远程桌面工具连接到虚拟机进行操作。

2.2优势比较

硬件要求:VMwareWorkstation要求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对学生机硬件(尤其是内存)要求较高,运行一台虚拟机的实体终端内存1G以上适宜;VMwareESXServer要求有一台服务器,对学生机硬件要求不高。运行性能:VMwareWorkstation创建的虚拟机共享实体终端的内存,运行效率与分配的内存息息相关;VMwareESXServer创建的虚拟机共享服务器内存,VM系统对内容一致的内存共享管理,运行效率高,例如20台虚拟机都运行Windows2003操作系统,VM系统会创建一块内存区域供Windows2003系统基础服务使用,这一块内存为20台虚拟机所共享。笔者曾经对VMwareESXServer进行过性能监控,一台32G内存的服务器,虚拟出40台Windows2003终端,每个终端内存1G,在30台终端同时有学员操作的情况下,服务器内存使用率在50%以下。成本费用:除去软件成本外,使用VMwareWorkstation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实体终端的硬件上;在信息机房终端硬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VMwareESXServer的主要成本在服务器上,成本较高。

2.3比较总结

3小结

篇3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师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二是教育信息化内容繁多、技术翻新快,外行人难以迅速接受;三是由于该学科起步晚,决定了其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成熟,没有现成的、好的经验方法可供借鉴;四是教师的年龄、接收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培训投入大、见效慢。如何才能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更有效呢?

一、培训应是教育系统内部自己组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需要。许多学校将教师培训工作委托给了一些校外机构,由于这些机构对中小学教育实际认识不足,不了解学校基础教育中各学科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培训内容的编排和教师具体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相脱离,造成了培训完后,教师可能掌握了某些技术,但是并不清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术。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追求的是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因此应从教学、教育的角度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培训的重心应是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看做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其立足点是教学目标和教材,应向教师展示具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改进课堂管理、改进评估。因此,应由教育系统内部自己组织培训,从教师队伍中选出能者为师,开展专题培训,其视角和出发点更贴近教学的需求,更能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选拔的能者不仅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应有敬业精神,广阔的教育视野,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那些不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思想状况的人,是不应站在教师培训讲台上的。

二、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

著名教育学家诺斯教授提倡学习应划分为儿童学习和成人学习,也就是说,训练儿童和训练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教授和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成人的培训当作对儿童的教授,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作为培训者,在设计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时,应注意:一要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最终目标,整体规划培训;二要进一步帮助教师明晰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每节课内容,使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他们自己想学的知识,变教师被动听讲为自己主动学习;三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学科问题入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四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用“无为”的管理思想,让教师在没有太多培训压力的气氛中轻松学习。

三、培训应分层、分科进行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演示型课件的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然而,目前的培训大多采用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根据教师的已有水平,分层开班培训,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目的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期望能在有关学科教学中加以应用。采用分学科培训,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学习实用的教学软件。现在的培训中,一说到学习课件制作就讲PowerPoint软件,形成了目前的“电灌”和“一键定乾坤”的不良风气。课件制作的平台很多,有些软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的学科应用中功能强大,而在别的学科,作用则不那么强大。培训者应根据学科特点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适合自己所教专业的软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理科教师应学习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教学软件。

篇4

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涵盖了认知和心理方面的许多因素,教师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此外还包括教师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对于使用技术的教学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还有教师的社会资源――即教师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从技术知识角度来讲,仅仅掌握一些技术技能是不够的。从认识和态度的角度来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帮助教师认识到两点:第一是使用技术会带来某种益处;教师都是有目的性和有理性的决策者,他们在面对改革时首先都会评估潜在的成本和收益,此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会影响他们如何使用技术以及使用技术的程度;第二是认识技术能够支持其当前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技术与其教学方式相一致的话,该技术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

此外,为了把技术成功地融入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校资源,体察同事的需要,才能通过合适的渠道适时取得自己所需的技术资源和支持。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形式

目前最常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增加法,比如在师范教育专业开授教育技术课程,或者是为在职教师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二是融入法,也就是把技术内容融入到师范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中,并不另设技术课程;对在职教师而言,就是在日常的教学环境中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让其在实际运用中学习技术。增加法较为简单易行,但其弊端是单独教授技术课程容易导致对技术技能而不是对技术使用的重视,技术易与使用脱节。教师可能掌握了某些技术,但并不清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术知识。融入法能够向教师演示如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探索使用技术的机会,也为把技术与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知识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因此,那些对学科教师进行单纯的技术培训的项目很难真正达到促进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不发达或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师,即使接受了一定的技术培训,由于技术设施和技术支持的缺乏,他们也没有条件和时间使用所学的技术技能。同时单纯的技术操作技能也不意味着教师成功使用了该技术。因为有意义的教育技术整合意味着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技术。

目前教师培训的致命缺陷是只重技术不重教育。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从教育入手,根据教育的问题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技术能力是教师在有实际需要的时候,从具体使用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提倡在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意义的培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使用技术的支持。纯粹地教技术对一般的学科老师是没有必要的。不能单纯为了技术而学技术,我们追求的是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因此要从教学、教育的角度和问题出发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

因此,教师们所需要的是一系列符合其所在学校教学管理现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使用教育技术的经验。这些经验要能够让教师通过实践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创新。为老师们提供这样的经验和知识的教师技术培训是有意义的。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途径及方法

1.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来探索技术。教师培训不应仅被理解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而应该涵盖教师所接触的所有方面。因此,学校要实施的不应只是一个培训项目,而是要能给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时间和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去探索技术。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既能花时间理解技术的功能,又能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发现技术的价值,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培养技术能力。可能的话,学校应允许教师把相应的软件硬件借回家,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探索技术时间。在有组织的培训课程中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自由摸索技术的时间。较为理想的情况是技术培训的顾问就是本校教师,他们可以同教师合作,帮助学科教师把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2.把技术培训和教师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培训的重心是帮助教师把技术看作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其立足点是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具体来讲,首先,技术的培训应该着重于利用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由于教师关注教学效果,培训项目要向教师展示具体如何利用技术来教课、改进课堂管理、改善评估;其次,技术培训应当帮助教师借助技术更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比如与学生沟通、备课、管理成绩和批改作业;最后,培训还要涉及检查技术问题、寻找教学资源、利用技术获取新的职业发展等内容。

3.建立支持技术使用的社会关系网和学习团体。研究表明,同事间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教师提高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为教师、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之间的技术交流提供足够的机会,以使各方了解彼此的专长、需要、目标和工作习惯,进而轻松自如地寻找和提供帮助,学校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合作机会并鼓励他们在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也可以提供奖励促进教师对同事提供帮助,推动学习群体的建立。

4.课题研究培训。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培训主体上抓好三个层次。一是抓课题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使他们首先成为课题研究的先锋队,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抓好骨干教师素质的提高,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培训、考察,促进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提高研究指导水平。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采取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一帮一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把所学知识有效地用于教学实践。

5.使教师技术培训本地化。培训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环境越相似,就越有助于教师把技术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其认识身边能够利用的资源,并了解如何得到技术支持。具体来说,技术培训应该从教师最有可能利用技术并有技术配置的地方着手;其次,培训应该侧重于对现有技术的培训,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加以运用;第三,培训还应该让教师了解技术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技术的规章制度。

篇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 建议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教育部早年就提出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抓培训,先抓观念转变与兴趣培养

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师培训是关键,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兴趣培养又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

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受用终身,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应如此,现代的教师应该能够把握时展的脉搏,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应该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听专家讲座等接触新的观点、看法,使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被动的,是出于学校组织教学竞赛或优质课竞赛不得不用,这不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教师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发教师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设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观看成功使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录像等方式,使教师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电脑备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或网页制作大赛等,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让参加的教师有成就感,并通过成功作品展示来感染、熏陶其他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不会到愿意参与。

二、抓培训,要优化培训模式

从以往培训来看,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模式陈旧,不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实际实效的模式方法来实施培训。

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很少有学员的参与,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使培训的组织更加灵活。比如,在讲到某一问题时,如果有哪位学员在这方面有实践经验,可以让他来和大家共享资源。他所讲到的例子对于其他学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相互传授经验的机会。老教师可以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教给老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三、抓培训,要重点突出“整合”培训

现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所学会的信息技术操作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继续教育中要全方位渗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仅为了获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要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好是以案例为主要内容,讲授不同的内容时选择恰当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以相应学科教材为基础。

四、抓培训,要重视评价

评价对培训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目前教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在培训结束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完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应从下面三点予以加强:

1、评价要贯穿培训始终。从培训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每天的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时时穿插着对学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学员的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2、评价的涵盖要全面。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多方面,有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等。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仅仅使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这样只能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不能检测到其他方面的水平。因此必须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培训效果。对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可以使用现有的评价方式即通过上机考核的方式,而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可以要求学员设计有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案,也可以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水平。

3、评价要实行追踪。对受训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能力、教学实际效果,要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决策依据。

篇6

我局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本期培训在全年工作的冲刺阶段这个重要时期举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培训旨在提高微机操作实际能力,实行公文网上传输、网上审批和个体执照网上办理,达到公文处理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信息化的目的。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

一、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

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是落实上级精神和打造“电子工商”的需要。今年来,国家部局专门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打造“电子工商”制定了五年计划,作了总体部署。省局、孝感市局也在这方面提了相关要求。国家总局提出了实施“金信工程”,以建设电子工商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事成本,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梯度推进”的原则和五年工作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实施,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因此,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是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建设“电子工商”的一个重要举措。

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是我局实现管理网络信息化的需要。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的要求,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立了红盾局域网,为机关各科室、直属分局和基层各单位配齐了微机和打印机,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为今后实现无纸化办公、网上市场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局微机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普遍不高,有的微机基础知识很差,有的只会一般的微机操作,离打造“电子工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微机实际操作水平。

二、抓住参加培训班学习的机遇,认真刻苦学习,切实取得实效。

为了办好本次培训班,市局进行了认真充分准备,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我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集中精力认真刻苦地学习。当前,正处于全年工作的冲刺阶段,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参加培训的同志大都是单位的报帐员,有的还分管一片工作,身上的担子不轻。现在市局专门拿出两天的时间把你们集中起来培训,局党组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合理安排,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克服工作和学习的困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要自觉遵守纪律,完成好培训任务。培训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极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

二是要强化实践,提高微机操作实际能力。我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微机操作能力。因此,大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多操作,努力提高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为实现公文处理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信息化打下基础。

三是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场地条件有限,市局不可能进行全员培训。因此,大家回去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当好单位的“老师”,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志们,达到人人会电脑操作的目的,为我局电脑普及作贡献。

篇7

一,培训对象:各农场学校教师,每学校3-5人.

二,培训地点:海口市海秀路87号新南洋大酒店办公楼六楼百灵电脑培训中心

三,培训时间:每期8天.

四,培训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

教学课件制作,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网络知识,各种电脑外接设备及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日常维护知识,基本的多媒体设备维修知识.

五,培训目标

会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会利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日常电脑维护,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会使各种多媒体设备,能懂得日常多媒体设备维护常识,能够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

六,每期人数:每期48人.

七,培训方式:实践为主,教学理论为辅.

八,培训费用:400元/人(包括教材及办证费用)

九,培训食宿安排:60元/人/天(包住宿及一日三餐)

住房标准:二星级双人标准间伙食标准:中餐,晚餐八菜一汤

十,证书颁发: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颁发的《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

十一,培训环境及实验场所:

电脑培训教室一间(教室装修豪华,铺地毯,4部新空调)

教学设备:学生机:人手一台(配耳机)服务器:2台

教师机:1台网络教学软件:1套

海南百灵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附件:

骨干电脑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内容

一,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1,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

2,格式设置和美化演示文稿.

3,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的设置.

4,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形,视频和音频对象.

5,其他高级功能应用.

二,操作系统及电脑日常维护

1,电脑硬件基础知识,原理及选购,硬件组装.

2,电脑日常保养.

3,软件的安装: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一般应用软件的安装.

4,操作系统的日常维护.

5,常见电脑故障和处理办法.

三,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1,硬盘分区格式化,常用DOS命令.

2,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包括刻录软件,压缩软件,网络下载软件.

3,常用维护软件的使用:系统优化软件,杀毒软件,硬盘克隆.

四,网络知识

1,网络基础知识.

2,网络硬件产品性能介绍.

3,综合布线理论讲解及实践操作,包括布线标准,布线技术规范,水晶头制作,模块打线等.

4,局域网的维护:网络配置,网络故障处理,网络安全.

五,常用多媒体设备操作及维护

1,多媒体教室中控台的操作使用.

篇8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所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篇9

关键词 教师 培训 网络

21世纪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之迅速、运用之广泛使我们目不暇接。计算机发明与普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自动化程度。要想中华民族真正强盛,就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建设人才,而达到此目标的关键因素应该是教师队伍的素质。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应该使我们的教师走在时代的前沿。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已提到议事日程,但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而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应该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因此,教师应尽快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可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巧妙地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网络信息教育特色有机结合,挑战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思路,充分地开发计算机强有力的潜在功能,达到表现方式多样、检索信息方便、反馈系统灵活,呈现生动的教学目标。教师不断自我发展和成熟,从而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建设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育充足的人才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不断扩展,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观念更新,去粗取精,转变过去不适合现今学校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优化。许多学校以及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将书本、教师讲解、板书,变革到电子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结合中,缩短适应期,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就我市中区几所学校的实践经验,对开展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进行了摸索与思考。

一、 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网络教学成为新鲜而陌生的名词,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对信息技术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的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如何才能让教师意识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呢?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素质比较高的、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能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素质比较低的、基础差的教师则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最大障碍。所以要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学校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使他们意识到对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主动迎接挑战才是自己的出路。学校首先聘请多年从事电教工作,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深刻认识,能结合教学课堂实例的专家,举办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和更新观念的学术报告,将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理念。其次是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例证激励教师,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取经,开阔教师的视野,组织教师观摩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秀录相课、示范课、研讨课,让教师不但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各种潜能都有得到刺激和开发的可能,还认识到这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二、分层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际能力

学校电教设备的配备和不断更新,配备了学生电脑房,多媒体教室,之后相继配备了课件制作室、校园音乐系统、电视、网络系统,这些都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许多老师平时教育教学繁忙,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都涉及计算机的操作以及教育教学软件的学习,要想短期内通过个人的摸索,得心应手掌握身边的电教设备的使用是困难的。并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一些教师的畏难心里,造成教师在电教设备的掌握、使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统一的培训造成的是一些老师吃不饱,一些消化不了。怎样既能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又能使部分老师熟练掌握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

我们根据教师年龄段可提出不同要求,分层培训,同时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如通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发给一定数额的电脑补贴,开展应用现代技术的上课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发展。根据受训对象的工作实际、专业化程度等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共三级培训。计算机专任教师参加高级培训,一般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在计算机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课件制作、校园网和互联网简单应用等基本操作上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培训,在Authorware课件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等方面分层培训,力争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促进教师素质快速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达到如下要求:

1. 所有教师

以专业教师和对信息技术有专长的教师讲座和结对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以校园网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和在实践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学习提高。使其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懂得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知识,并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

2. 中青年教师

他们是教学一线的主干力量,几所学校以课题研究带动了学习信息技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导向,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具体要求他们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并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辅助教学软件,还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以及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活动。

3.电教组教师

他们的水平应该远高于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和使用,并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要求了解网络技术的进展情况和局域网―校园网的构造,能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和维护,还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掌握多媒体技术知识,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在培训过程中,之所以强调电教组的教师水平应该远高于中青年教师的水平,是因为对全体教师培训的师资,主要是各校的电教组教师,相对而言他们对于校园网,以及新旧电教设备的使用上较为熟悉,也更贴近教师实际,易于老师们接受,而且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师之间的差异,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中青年教师、电教组教师的培训主要向校外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以此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掌握电教设备使用水平,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的目的。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的原则,真正使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收到实效。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积累丰富多彩的适应学科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库,围绕"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库思路;坚持软、硬件并举的原则,研究确定了建库的四条基本途径,初步建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金明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信息素养[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5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技术;社区教育;有效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53-01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工作繁忙的社区工作人员来说,怎样培训更具有效性,是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人员进行培训是培训实践的课题之一,因此,需要探讨的是:案例教学在何种情况下更为适用?一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如何保证它的有效运作?总的来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培训者把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二、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对于社区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完善每一个实施步骤来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做好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不妨先来看一下实施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一是案例呈现:培训者通过分发阅读材料、介绍相关背景、展示音像素材等方式,吸引社区人员对案例内容的关注与兴趣。二是讨论分析与实际操作:社区人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分析疑难情境,找出操作的难点,提供备选方案,探讨如何实施和操作。三是概括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上述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下面,从三个基本步骤入手,分别探讨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呈现。首先,案例呈现环节会涉及案例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培训者决定把什么样的案例呈现给社区人员。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本身的选择是否精当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可以用作案例的操作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案例的实用性,不实用的不能拿来作为案例;第二,案例的疑难性,那些平淡无奇、让人一目了然的操作,不能称之为案例;第三,案例具有典型性,透过它可以反映出类似的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人以一定的启示。其次,从入选案例的内容来看,它最好是既能贴近培训目标,又能吸引社区人员。从入选案例的数目来看,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案例太多,像走马灯似的轮番轰炸,必然会打断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导致每一个案例的研讨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无法深入下去,造成讨论不够充分、观点肤浅。

(2)讨论分析与操作。讨论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流于形式的讨论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致命伤。为了确保讨论的质量,培训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社区人员为参加讨论做好准备。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讨论刚开始时容易出现的“冷场”,对刚接触案例讨论教学法的社区人员尤其有效。二是营造积极主动、轻松融洽的讨论氛围。培训者要尽量消除妨碍社区人员充分参与讨论的种种疑虑,培训者可以建立促进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激励机制。要让社区人员知道:他们这门课的成绩将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三是提出一些有利于讨论深入展开的基本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来保证参加讨论的社区人员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培训者可以限定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和频率,例如,事先限定每次发言不得超过多少分钟;要求每个人发言之后,至少要等其他三个人发了言,他才可以再次发言;规定小组发言代表不能总是同一个人,等等。四是必要时适当引导社区人员讨论的方向,调整讨论的进程。培训者可以在进行表述、梳理和汇总之后,让大家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一过程,将有助于社区人员调整自己的视角或改进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案例讨论的深度。五是实际操作与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练习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社区培训人员接下来要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把案例在电脑上做出来。培训者要及时指导,保证他们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待所有人员完成之后,再进行展示。社区人员可以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不足,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3)概括总结。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培训者要说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帮助社区人员对案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对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指出他们在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鼓励他们在今后的讨论中继续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对培训双方的要求都比较高,培训者尤其需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做好案例讨论的设计者、主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并从根本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社区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人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