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03-31 17: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
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笔者认为,应抓紧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04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龙骥,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2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334-01
摘要:曲阳,中国雕刻之乡。曲阳石雕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2006年,“曲阳石雕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曲阳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如今曲阳石雕是河北省四大文化产业之一、保定市十大特色产业之一。然而市场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制约曲阳石雕未来的发展。因此对曲阳石雕经营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找出问题的所在,能够对其经济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曲阳石雕;发展现状;经营问题
曲阳石雕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巨大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存的诸多问题。曲阳石雕是我国北方唯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雕产地。艺术成就虽然瞩目,但是市场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对曲阳石雕企业生存状况进行调研,就成为对曲阳石雕发展思考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石雕企业是曲阳石雕市场的组成部分,也就真实的展现了石雕市场的现状。
就曲阳石雕经营现状这一问题,本人走访了曲阳当地A、B、C、D[1]。四个不同属性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雕刻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工厂、与企业负责人和工人交谈等方式,得到了具有一定价值的调查情况,该调查情况真实的展现出了现阶段曲阳石雕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反映了曲阳石雕发展状况。调研表如下:
从表格的企业属性中可以看出,此次走访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四家雕刻企业,其中A厂为股份制企业、B厂为国企改制、C厂为个体经营、D厂为中外合资企业,基本包含了现有的企业属性,保证了调研的真实性与全面性。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缺少品牌支撑
根据调研表中的“企业成立时间”和“目前状况”分析发现,其中A、D厂成立于1993年,C厂成立于2000年以后,B厂于2003年国营改制成功。这四家具有典型性的企业对应了曲阳石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结合这四家企业的成立时间及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石雕企业的成立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990年前后和2000年以后。由走访得知,1990年以后,曲阳雕刻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小,发展潜力较大且交易量较大,企业发展并无太大压力,由此出现了一批小企业。但是曲阳县雕刻市场于2000年左右经历一次较大的市场更替,规模小、技术差、无固定产品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少量拥有特色产品的企业存活下来,且在经历市场洗涤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淘汰更替并未停止,因此能够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很少。同时结合调研表中品牌一项,我们可以发现四家企业均无固定产品和品牌。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虽然经过两千年的发展至今,曲阳石雕仍没有一个能够打响的石雕品牌,这是应当引起深思和重视的。
二、产品种类缺乏
调研表中“主要产品”一项表明, A厂产品全部靠模仿制作,没有设计开发人员参与生产,因此各类产品的生产,均处于落后阶段,并且模仿生产带来了质量低下和艺术价值缺失的问题;B厂具有倾向性的产品为石柱和栏板,但该产品并无技术价值,各石雕企业均能生产制作,因此B厂仅依靠价格优势,在市场中提高自身竞争力;C厂以生产佛像为主,其中以大型佛像为特色产品。通过走访得知该厂开发和设计了大型佛像的生产项目,初期仅该厂能够生产大型佛像,在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和拥有一批固定的客户,但佛像出口量非常小,该厂仅靠内销模式,生存有压力;D厂拥有数量很少的固定倾向性产品,但由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负责生产施工,外方负责销售,因此D厂的销售规模较大,出口量较大。但出口产品中大部分的是粗制品,国外买家购买粗制品进行细加工后再次销售,但利润率大增。通过四家企业主要产品可以发现曲阳石雕整体产品种类较少,并且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薄弱,艺术设计能力较差。同时缺少品牌的支撑,很难分辨产品的抄袭与被抄袭。这样就造成了过多相似产品的出现,使得市场缺少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
三、生产计划性差
从调研表中的“生产计划”一项来看,四家企业无一例外均已订单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A厂依靠投资人外出招揽客户和订单,无订单时,工人手工制作小型产品用以零售,有订单时,赶制订单;B厂则全部为订单销售,由于是国企改制,残留下了部分固定客户,无订单时该厂歇业;C厂以佛像为主要产品,依靠外出招揽订单和客户,由于该厂一直从事佛像制作,因此在质量与艺术价值上拥有一定优势,通过口碑和固定老客户,销量较好;D厂销售由外方负责,因此并不缺少订单,同时由于该厂规模大实力强,有承接大型城市雕塑工程的业务能力,发展前景较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拥有固定客户,订单均是四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四家属性不同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基本可以代表曲阳石雕的主要生产模式。因此,是否能取得一定数量的订单是曲阳石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获得订单成为了各石雕厂的首要任务。目前曲阳石雕订单主要依靠企业自行联系和客户上门预定两种方式获得,企业为了获取订单,竞相压低报价,互相排挤,加之市场管理松懈,企业无序发展,不善经营,最终形成恶性竞价,导致利润率偏低,直接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现有企业规模小
根据调研表中工人数量和外销状况两项分析发现:A厂与相同规模的B、C厂相比拥有较多的人员数量,但与规模较大的D厂相比,工人数量相差达到15倍以上,而B厂则相差达到60倍,C厂达到100倍。工人数量的差距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时也限制了产品的质量,较多的工人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质保量,并会在订单的竞争中占有巨大优势。根据有关资料得知曲阳现有雕刻企业多达2500多家。但是从调研汇总和走访发现,除极少数中外合资企业,其他企业比较分散且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其中还包含一批家庭手工作坊形式的微型企业。缺少大型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当订单规模较大时,大部分企业无能力独自完成,这类的订单只能由极少的大型企业完成。每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均是孤立的存在,难以形成地域性的冲击力,这样在面对市场风险时,行业缺少抗击能力。如果能够形成合作模式,小规模企业也敢于接手大型订单,将订单拆解后分别由数个小型企业生产,或由大型企业带动小型企业生产,曲阳石雕业整体也得到长足进步。只有让曲阳雕刻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各具特色互相助力,才能促使曲阳石雕业经营状况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下去。
五、结语
通过曲阳石雕经常状况的调研汇总,我们发现了曲阳石雕看似繁荣的背后,有着诸多问题,大到品牌和市场,小至生产计划和产品种类。这些问题亟待克服和改善,这样才能提高曲阳石雕业的整体实力。通过调研的形式对曲阳石雕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希望有针对性的解决曲阳石雕市场的一些现存问题,并能够对曲阳石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寻求新的思路。
篇3
一、种子市场的现状
随着种子体制改革的进行,国有种子部门已彻底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种子的供给工作基本由种子公司和个体代销户来完成。目前种子市场的现状如下:
1.经营主体较复杂,市场监管难度大
国有种子部门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后,杂交种的经营主渠道虽仍为种子公司和乡镇农科站,但个体种子经营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主体由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的混合体。个体经营者素质不一,一些不合理、违规的经营行为如个体经营户间换种或再次批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秩序。
2.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活动不规范
杂交种子是季节性强的特殊商品,经营时间相对较短,购买时间较为集中,在经营种子时,种子销售者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条件;在销售种子时无法出具销售凭证,使得其所售种子无可追溯性,无经营档案可查,有的经营者甚至在到自己经营场所所在地之外的乡(镇)去摆摊设点,销售种子。
3.假冒伪劣种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
有些陈种在第2年甚至第3年仍进行销售,由于个体户仓储条件有限,种子保存不规范,很难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国家标准,对农户造成过多成本投入或直接经济损失。一些个体户或不法商贩,为牟取私利,甚至冒用别人品牌,盗用他人成果,直接欺骗农户,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4.农户缺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少农户在购种时,为图方便和省钱,或盲目求新,不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场所购种,不索要销售凭证。有的经营者以促销为由,发放一些纪念品,使很多农户为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很难索取赔偿,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二、为了更好的管理种子市场,更好的让百姓选择好良种,根据种子市场现状引起我们如下几点思考:
1.一定要强化种子选择与鉴别
(1)选种原则。明确当地自然条件是否适于生长,如土质、地力、积温、降水、光照、无霜期等,预先了解市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正确选择适宜品种,特别要明确所选品种的特性能够适应于当地环境条件,明确所选品种栽培技术,最好选择有信誉的大型售种企业的良种,同时要注意种子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有效,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品种说明是否满足需求。选购专用品种一定要到诚实守信的正规商家或育种科研单位购买。此外,在生产上,最好不要使用陈种,尤其不能使用贮存3年以上的陈种。另外,种子的生育期对产量也有很大影响,过早收获使植株不能合理利用当地的有效积温,达到高产的目的,过晚则不能正常成熟,致使收获时水分过大,不易贮藏而发霉。
(2)鉴别种子。一般陈种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和干燥,颜色变得深暗,胚部较硬;易受虫蚀,将手伸进种子堆内拔出时,手上有粉末。新收获的种子色泽鲜亮,隔年陈种色泽较暗,自交籽粒有浅色粒存在。此外,如果自交系或杂交种中混入异品种种子,则可根据籽粒类型鉴别。杂交种的形状、大小一般都与母本种子相同。一般一个制种区的杂交种形状大小比较均匀一致,购种时应注意。
三、一定要加强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完善检验、行业管理、品种管理、综合管理等科室的制度,使之相互协调,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完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提高种子试验、示范、推广的水平,为新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种子的市场准入提供依据。
四、一定要加强相关部门合作
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与工商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或单位的合作,在种子销售的旺季,大力开展种子市场清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行为。特别要加强对在乡村市场摆摊设点及走村串巷的游商小贩的清查力度,对证照不全和种子经营档案不全的经营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五、一定要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对于新引进的品种,特别是省外品种,由于不同区域,其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适宜在公主岭市进行种植的种子,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并禁止其销售。此外,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营者的种子经营档案进行检查、核对,从而保证其所销售的种子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把好种子市场准入关和种子源头关。
篇4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sp;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特区经济
篇5
一、中远期现货市场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现货市场的必然方向
完善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应是原生品与衍生品市场的有机结合。它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根基,发展出中远期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市场,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传统现货市场中,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级中间环节,流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谈判成本大,社会资源占用多,受地理、交通、交易、地区性需求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中远期现货市场将全国乃至全球分散的交易用互联网联结起来,信息沟通、资金转换主要通过网络自动配对成交,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实现了即时转让。传统现货贸易没有即时转让机制,价格上涨时,即使有买方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也很难得到所需的货物,在价格下跌时,即使下游的买方能找到更低价格的商品,也不得不用以前订的高价资源继续生产。其次,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协商、谈判,交易费用大大降低。第三,减少了中间环节。贸易商跳过中间环节,把商品直销给下游用户,实现了双赢。第四,减少了物流,只在生产和终端销售或终端消费环节发生物流,中间多次交易不需要发生物流,流通环节得到了简化,各地资源就近配对交易,资源配置更合理。第五,实现了跨时间商品交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1997年后,国家和地方大力鼓励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应用与发展。目前拥有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盘的市场多达200余家,涵盖主要的大宗原料商品,其中农产品占多数,在2009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交易品种包含苹果、棉花、白糖、玉米、淀粉、红枣、木材、猪肉等,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等多个领域。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现货市场背景之下的金融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企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证预期利润等。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期货的存在与发展使农产品价格调控进入了新阶段。利用农产品期货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适时调整供给曲线,减少供给的波动性。进而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发生改变,农产品市场由于生产者的自我修正,“发散型蛛网”逐步转化为“收敛型蛛网”,起到了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作用。[1]我国期货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10月,郑州商品交易所诞生,此后陆续建立了大连商品交易所(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2006年),形成了涵盖金属、农产品和金融产品等交易品种的中国四大期货市场。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实现大宗商品的定价,而现货市场则承担商流、物流的职责。
与发达国家中远期现货市场早于期货不同,我国中远期现货则出现在期货之后,并大量学习期货交易的模式,业内多称之为“电子期货”。一方面有意无意为期货、期权等高级市场组织形式培育了品种、市场与投资者,在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缓慢的情况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另一方面,也使中远期现货成了“变相的期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风险。
二、中远期现货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迅速发展。但是,种下龙种经常收获跳蚤,由于准入门槛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及市场监管乏力,中远期现货市场“事故”频发,动辄造成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损失。近年来先后爆发了海南天然橡胶事件、广西白糖事件、浙江嘉兴茧丝绸事件、郭远峰卷款潜逃事件、沂蒙花生崩盘事件、龙鼎大蒜事件,最终将中远期现货市场推向了风口浪尖。
根本原因在于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变相期货化”,发展成了四不象的怪物,它们用中远期现货市场名义成立,用的却是期货的模式,市场合约可以自由买卖,计量单位采用“手”为单位,并使用建仓、持仓、平仓、保证金等期货交易专用规则,相关条款几与期货交易无异。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任何机构或者市场,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同时采用以下交易机制或者具备以下交易机制特征之一的,为变相期货交易:(一)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二)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同时保证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约(或者合同)标的额20%的。现在的中远期现货全部采用标准化合约交易,而据《上海证券报》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中远期现货市场,名义上收取的客户保证金比例都在20%以上,实际上客户真正缴纳的保证金比例一般仅为10%以下,其余超过一半的保证金会有银行融资给客户。[3]
2010年之前,中远期现货进入门槛低(自然人只需向工商部门注册即可办市场),许多县级城市就有数家此类市场。由于这类市场不属于有形现货批发市场,商务部管不好;由于未在证监会注册,证监会不能管。就像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上什么品种,是没有哪个部门来具体管理的,只要是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营业执照上允许的经营范围都可以上。至于他是否远离产地、是否有当业资质、是否实现物流,没有部门管理,完全取决于市场本身决策。[4]
这就出现了巨大的监管漏洞,导致它既不遵守现货交易规则,也不遵守期货运行规则,最终一步步滑向了深渊。第一步,交易商不以现货为目的,电子交易量远大于现货交易量,很多市场的交割率不足万分之一,买空卖空使现货市场变成了期货市场。[5]第二步,交割极不规范,根本没有合乎标准的现货可供交割,也没有实现交割的打算,这使得套期保值功能完全丧失,期货市场变成了赌场,现货价格不再支撑电子交易价格,资金量成了决定输赢的主要因素,电子交易价格经常严重背离现货价格,大蒜一吨出现过3000多元的差价。第三步,市场主办商眼红挣了钱的交易商,加入交易行列,有时直接加入,有时虚拟交易方,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赌场的公正性开始丧失。“我们从银行账户上调查出来的资金只有100多万元,但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持仓资金的规模超过1000多万元。”[6]第四步,市场主办商制造虚假信息误导对手,庄家开始出老千。第五步,市场主办商虚拟保证金进行要约,在做错方向时,导致巨亏,无法平仓。第六步,市场主办商停止一方新订,则变成了裸的抢劫。最后,转移交易商保证金,一溜了之。大蒜论坛中评道:“庄家赚了钱,你赔了钱,这是一种结果。庄家赔了钱,你赚了钱,你出不了金,这是另一种结果。”
“龙鼎大蒜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
龙鼎盘在2009年6月新蒜季开始时并没有参与交易。龙鼎盘参与做空,跟空头主力侯大伟密切相关。
侯大伟,大连人,原为苹果交易商。从去年7月下旬开始,侯大伟开始参与龙鼎盘交易。“当时蒜价1.7元/斤左右,而他判断到今年价格可能会跌到0.7元/斤,就开始不断建空仓。”
从去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侯大伟基本建仓完毕。但大蒜价格却并没有如他所料下降,反而节节攀升,至他建仓完毕已经上涨至2.1元/斤左右。此时,作为一个成熟的操盘手,侯大伟本该割肉出局,但他却不断追加,共打入账户6800万元。
侯大伟将保证金额度增加至6800万元后,大蒜价格继续飙涨,侯大伟的保证金很快消耗殆尽,面临爆仓。
“如果当时龙鼎盘痛下决心,将侯大伟的空仓强行平掉,就不会有现在的结局了。但侯大伟不愿意平仓,他说要回趟大连,再带来2亿元。但他随后爆仓,市场就决定‘借’给他一部分资金,向他账户中输入3000万元的虚拟资金。而这,成了祸根。”
侯大伟回大连后,就仿佛从人间蒸发,再也没有消息。
而这时,随着大蒜价格的飙升,龙鼎盘已经深套其中,这时平掉侯大伟的头寸,就意味着市场要拿出3000万元现金给多头。
龙鼎盘不愿出这3000万元。但是,大蒜现货价格继续上涨,更多的买方涌入龙鼎盘,龙鼎盘价格跟着上涨,龙鼎盘为保住侯大伟的仓位就不得不追加更多虚拟保证金——“侯大伟的仓位,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不仅仅是6800万元没有了,另外还欠1亿多元的保证金(也就是龙鼎盘追加的虚拟保证金),合计亏损高达2亿元之多。”
龙鼎盘已越套越深。随后,龙鼎盘选择了另外一种手段,反守为攻,以更多的虚拟资金打压期货价格,使期货价格远远低于现货价格。但巨大的期现价格倒挂,使空方的账面亏损降了下来,多方则要求现货交割。但龙鼎盘显然没有那么多现货。即使拥有现货,把7000元/吨以上的现货以4000元/吨左右的期货价格交割,打压期货价格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龙鼎盘只能不断与各个买方交易商沟通,讲明空方已经崩盘,劝说他们尽快平仓。而对于那些坚持现货交割的,龙鼎盘选择了与之协议平仓。但这并不是说龙鼎盘就不会赔钱了,只是少赔点罢了。
而龙鼎盘在亏钱的过程中,挪用了客户的保证金。至ZJS1003合约临近交割,龙鼎盘已经将保证金挪用殆尽,无力继续为客户出金。[7]
三、规范发展中远期现货市场
让现货归现货,期货归期货。中远期现货是现货和期货之间的一种过渡模式,但是从根本上看,它定位于现货市场,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流、资金流、物流的效率,而不是实现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本质上以实物商品的流动为基础。
期货归期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期货是从中远期现货交易发展起来的。为了便于转让和控制风险,期货发展出“合约标准化”和“每日结算”。其高回报、高风险的特征却也更加突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很多没有行业背景的人抱着发财梦纷纷加入,真正需要现货的少,这既增加了期货的活力,也增加了期货的风险。中央在发展期货问题上十分谨慎,根本原因在于期货有很强的投机性,搞得好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搞不好则可能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本轮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是证明。期货市场的设立必需经证监会批准,遵守期货市场的规范,接受证监会监管。
规范经营是中远期现货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让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回归现货市场,根本的是要使其业务满足现货无缝隙、无风险的远程交收的要求。
第一,保证现货交割的顺利进行。没有交割的市场就很难服务现货市场,与期货一样,交割是联系中远期现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纽带,是促使中远期现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向一致的制度保证。当市场存在过分投机的行为时,中远期现货价格就会严重偏离现货价格,投资者就可以在中远期现货、现货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交易。当中远期现货价格过高而现货价格过低时,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中远期合约,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商品,这样,现货需求增多,现货价格上升,中远期合约供给增多,中远期现货价格下降,价差缩小;当中远期货物价格过低而现货价格过高时,投资者在中远期市场上买进,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商品。通过以上的操作,两市场的价格就趋于一致。
当前,中远期现货市场交割价经常严重背离现货价格,根本的问题是无法实现规范、标准的现货交割,交易商要么没有现货,要么以棍棒拒绝交割。[8]这是中远期现货市场的核心问题,没有规范的现货交割,这个市场就是赌场,没有保留的任何必要,无法实现规范交割的市场必需坚决取缔。不能进行规范交割的交易商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
第二,要保障电子交易的公正性。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常清教授说,一些国内交易所出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裁判下场打球,规则不合理。这就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防止市场主办商、股东及管理人员参与市场交易,一些市场主办商通过内部对敲交易,放大交易量,拉高或拉低市场价格,制造市场假象,引导市场价格,必需严格禁止;二是严禁虚拟保证金;三是实行严格的平仓制度。[9]
第三,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最近发生的华夏交易所以及高德黄金等事件,问题均出现在客户保证金上。要提高注册资本金,有些地方500万元的注册资金就上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而市场的交易额动辄上亿元,这显然无法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性。中远期交易市场客户保证金和公司自有资金混在一起,极易被挪用,这种诱惑很难抵挡,所以,必须建起银商转账的防火墙,要实行保证金第三方托管和银行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10]现货市场可以给予贷款,但期货市场应该严格禁止银行贷款进入,在当前中远期现货市场成为变相期货状况下,要坚决防止银行贷款进入。待规范后,可以对有抵押资产的交易商放贷,解决其资金不足问题。
第四,降低中远期现货市场的投机性。中远期现货市场要避免期货化,避免过分投机。“国六条”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企业入市交易,其用意就是将中远期现货交易限定在生产商、经销商之间进行。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LTE 基站出货量 行业市场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23-0080-05
1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LTE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出现爆炸性增长,给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压力。以美国运营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例,伴随着各代iPhone的推出,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AT&T的移动数据流量大幅增长80倍,这一趋势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还在进一步加剧。
移动数据流量暴增给运营商带来了以下三大挑战:
一是小流量永远在线业务对电信运营商信令资源的极大消耗,例如即时通信类业务,空口资源频繁释放,每小时平均释放重建80次左右,导致信令负荷增加使得移动通信网络信令过度消耗。信令风暴使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压力日增,导致网络故障频发。
二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带来更多流量,给移动网络承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全球主要运营商网络均已达到容量临界点。如图1所示:
图1 2011年全球无线网络利用率已达到临界点
数据来源:Credit Suisse调研数据,2011年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无线网络资源加剧消耗,导致服务质量快速下降,网络资源和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尤其是手机视频、手机游戏等新型业务发展,使得带宽成了争夺用户的关键性因素,运营商竞争由覆盖转向带宽。目前智能终端屏幕分辨率正从HD(High Definition,高清)向4倍HD快速升级,视频业务占到数据业务的60%,且占比仍在快速攀升。因此,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对保持用户黏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倒逼”运营商加快技术升级换代,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 LTE全球商用进程分析
根据GSA(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数据,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有83个国家的222个LTE网络投入商用,全球LTE用户数达到1.5亿。回顾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LTE商用速度已经超越任何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用户发展速度对比(单位:万)
数据来源:TD产业联盟
LTE全球商用如此迅速,除了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据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运营压力驱动外,还有以下因素也交相促进LTE在全球部署:
(1)运营商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持续下降。一方面,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和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网络技术后续演进陷入瓶颈,市场竞争劣势明显,亟需通过网络升级重塑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引入导致运营商增量不增收,迫切需要找低成本无线宽带解决方案。
从效果来看,LTE的规模商用给运营商的ARPU值带来的增量并不大,但成功阻止了ARPU值的大幅下降。以美国运营商为例,Verizon、AT&T、Sprint平均实现了1.4%的ARPU值增长,韩国SKT、KT的ARPU值分别增长了3.4%和4.4%,增幅均很小。反之,LTE可阻止ARPU值大幅下降,以英国运营商为例,LTE已商用的EE(Everything Everywhere)2013年第一季度ARPU值同比下降了2.7%,而尚未商用的竞争对手沃达丰的ARPU值则同比下降了6.1%。
因此,从长远来看,运营商ARPU不断下滑的趋势仍然不可逆转,尤其是传统优势运营商的下行势头更大;但LTE的商用可以使得ARPU值的下降曲线趋于平缓,改善运营商整体经营状况。
(2)LTE产业逐步成熟,促进LTE规模商用。标准方面,R12将在2014年冻结。在网络设备侧,主要通信设备厂商已开发出第三代LTE基站产品,可支持载波聚合等R10特性。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LTE基站在全球出货超过40万个,规模经济已经形成,为全球低成本部署LTE网络奠定了基础。
在芯片和终端侧,全球约有16家芯片厂商开发出超过32款LTE多模芯片,超过3个厂商推出28纳米LTE芯片并规模量产。从芯片厂商看,几乎所有3G厂商都参与了LTE芯片开发。截至2013年9月,全球LTE终端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2亿部。值得注意的是,LTE智能手机和3G智能手机的物料成本差已缩小到30美元,具备了与3G手机展开市场竞争的实力。而iPhone 5C/5S的全球销售正在促使LTE功能成为了全球手机的标准配置之一,这无疑将进一步壮大LTE终端产业链。
(3)全球移动通信频谱资源持续增加,频谱重整加快。在ITU(国际电信联盟)层面,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已规划了450MHz、700MHz、800MHz、1 800MHz、1 900MHz、2 100MHz、
2 300MHz、2 500MHz、3 400MHz、4 400MHz等频段作为LTE部署频段。目前,移动通信频谱仅用于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区分,这意味着2G/3G频谱可通过重整(Re-farming)而用作LTE部署。根据WRC-2015议程,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寻找新的频谱是该次大会的重要内容。
在频谱发放层面,部分国家还计划通过释放更多的军用频谱以支持LTE的部署,例如英国国防部将约200MHz的无线电频谱拨给电信监管机构用于LTE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运营商通过关闭2G网络和进行并购,加快对现有频谱资源的重整,为LTE的大规模部署储备了充足的频率资源。
LTE全球大规模发展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启动LTE大规模商用标志着LTE加速从发达地区向新兴市场扩张,全球高度集中化的市场格局即将被打破,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
3 LTE全球商用前瞻
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LTE的商用化正逐步从市场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LTE智能型终端正从高端向平价快速演进,具备了从高端用户市场向低端用户快速渗透的条件,新兴市场的大规模投资,将引领LTE从少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快速普及。
3.1 潜在运营商市场
(1)2G向4G隔代演进,为4G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移动通信技术存在“隔代演进”规律,简单而言,即2G技术商用最成功的地区,3G网络发展较为缓慢,4G发展又将变得迅猛;反之亦然。例如CDMA最成熟的北美市场是目前LTE发展最强劲的地区,而GSM最成功的中国将成为下一个LTE高速成长的市场;反之,WCDMA商用最成熟的欧洲也是目前全球4G发展最缓慢的区域。目前GSM用户开始出现下滑,到2017年前后网络将会大规模关闭,这必将驱动全球GSM加速向LTE隔代升级。
(2)WCDMA运营商将尝试通过部署LTE网络来为移动数据增长提供移动宽带解决方案。目前全球主要WCDMA运营商在部署LTE方面由于技术演进和财务两方面因素,一般选择“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推进WCDMA后续演进升级;另一方面在移动数据流量热区部署LTE。例如中国联通、沃达丰等运营商皆选择2013—2015年在移动数据流量过快增长区域进行LTE网络覆盖;同时为保证未来网络可持续发展,也将深度参与LTE的后续标准和技术研发工作,但不急于推出商用化网络。
(3)TDD运营商将通过部署TD-LTE网络快速占领移动宽带市场份额。对于新兴的TDD运营商而言,与传统运营商在3G和GSM上展开竞争难度较大,借助LTE部署移动宽带网络,可以快速形成与传统成熟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例如日本软银、美国Clearwire等通过较小成本获得TDD频谱,快速部署TD-LTE网络,与传统运营商开展竞争。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广电运营商和宽带运营商都倾向于选择部署TD-LTE向用户提供无线电视和无线宽带业务,例如巴西运营商Sky TV,印度相关运营商也准备尝试应用类似业务模式。
目前全球较为活跃的TDD运营商超过70家,其中已有24家运营商推出TD-LTE商用服务,另有40多家运营商将在未来几年内通过部署TD-LTE网络来快速进入移动宽带市场。
3.2 潜在行业市场
目前,智慧城市方兴未艾,对无线宽带技术需求剧增,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正驱动着石油、矿山、电力等行业的宽带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窄带专网系统已不能支持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宽带数据业务,均须进行新一轮的专网系统升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考虑将LTE引入到其信息化的建设中,从而为LTE的行业市场成长提供充沛资金和动力。据预测,2013年全球行业市场宽带需求为17亿美元,到2017年整体预计增长至75亿美元。
3.3 LTE基站出货量
全球4G发展的进展直接反映在LTE无线网络设备的出货量上。从LTE全球出货量数据统计看,2012年底全球LTE基站累计出货达到29.7万个;2013年LTE进入了一个加速部署阶段,预计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更新为80万个,如图3所示。
可以预见,伴随着中国、美国等市场开展TD-LTE商用服务,TD-LTE基站出货量也将水涨船高,从而成为全球4G无线设备市场增长的新亮点。如表1所示。
从投资上看,未来两年全球TD-LTE无线网络设备年均支出将达到35亿~40亿美元,规模相当可观。
3.4 LTE用户增长
目前LTE正在全球加速发展,2013年1—9月全球新增用户8 300万,超过了2009—2012年LTE用户之总和(6 830万)。从客户群体看,LTE用户正在从高端群体用户向低端用户群快速渗透,LTE手机价格已经跌破3 000元,预计2014年上半年将下降到1 000元以下,有力地支撑LTE用户数高速增长。如图4所示:
图4 2013—2016年全球LTE用户数(单位:百万)
注:
(1)数据来源:TD产业联盟。
(2)从终端销售看,2013年底全球LTE用户将达到2亿,LTE手机出货量达到2.7亿,转化率达到49%。据测算,2014—2016年全球LTE终端出货分别达到6亿、8亿、10亿,按40%的转化率,未来三年新增LTE用户将达到2.4亿、3.2亿、4亿。
(3)从运营商用户增长规划看,2013年全球LTE新增用户将达到1.32亿,2014年该数据将会达到2亿~3亿,新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例如中国移动将在2014年销售6 000万部LTE终端,发展4 000万~5 000万LTE用户。
从地区增长看,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将成为LTE用户增长较快的几个区域。中东、非洲、亚太地区的用户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大量2G用户向4G转网的推动;北美、欧洲等地区的用户增长主要来自于个人用户新增加LTE设备而添加的LTE业务。
从移动技术看,TD-LTE用户将出现爆炸式增长,迅速缩小和LTE FDD用户数量差距。
2013—2015年TD-LTE用户达到数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2013—2015年TD-LTE用户达到数(万名)
国家/地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中国 50 4 500 12 000
日本 280 550 950
印度 20 250 750
中东 300 500 800
其他 50 200 500
合计 700 6 000 15 000
注:
(1)数据来源:TD产业联盟。
(2)中国移动计划于2014年发展4 000万~5 000万TD-LTE用户,之后用户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是全球TD-LTE的中心市场,有3家运营商发展TD-LTE,其TD-LTE用户将占到全球的70%~80%。受中国市场带动影响,TD-LTE用户在2014年后也将在更多国家出现。
4 建议
综上所述,4G已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一代技术,由于2G隔代演进周期和4G产业成熟周期相重叠,4G有望成为全球应用规模最大的一代技术。TD-LTE的市场成长前景广阔,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占主导地位,并将对全球TD-LTE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而言,4G发展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为更好地把握4G发展带来的机会,建议如下:
(1)加快LTE-Advanced技术产业化、商用化,加速LTE-Beyond和5G技术研发,为4G用户的迅猛增长提供更高的速率、更大的网络容量。移动通信已从技术驱动转入市场需求驱动,网络升级的代际时间差正迅速缩小,因此4G增强型技术和5G技术的市场需求将会很快出现。
(2)加快移动频谱规划,为4G发展分配更多频谱资源。根据到2020年全球移动流量比2010年增长1 000倍的预测,这意味着在4G高速发展的未来几年频谱需求将增加10倍以上,给4G发展分配更多频谱资源已迫在眉睫。
(3)终端企业大规模进入4G市场的时间窗口已出现。国内终端企业应尽早布局4G终端,启动重要4G芯片、元器件备货订货工作,重点是加速推进TD-LTE手机研发和入网测试。
(4)加快基于4G网络特性的新型应用、内容和业务的开发,尤其是面向不同群体需要的新型业务,实现国内信息服务业和TD-LTE的同步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TD产业联盟. TD-LTE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EB/OL]. (2013-02-10)[2013-11-28]. http:///Downloads/PDF/baipishu.pdf.
[2] 齐鸣. TD-LTE国际化三大工作目标 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N]. 人民邮电报, 2011-10-20.
[3] GSA. Global_LTE_Market_Update[EB/OL]. (2013-09-13)[2013-11-28]. http:///gsm_3g/opinion_papers.php4.
篇7
1.1工艺美术品类。在锦州旅游工艺品资源中,属于锦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有玉器、瓷器、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满族民间刺绣、灯彩、金银摆件、玩具等10余种。锦州生产的玉器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门类众多山子、人物、花卉、鸟兽、插牌、器皿、佩饰及玉玩杂件等,工艺技术集合浮雕、圆雕、凸雕、镂雕、线刻等各大工艺之大成。锦州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是我国东北剪纸艺术流行的重要文化区域。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以表现满族原始的萨满文化以及表现满族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剪纸形式,流传于医巫闾山满族地区,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上中国北方各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与形态的珍贵史料。[2]2010年锦州市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锦州市文化遗产申报的历史性突破。这也是锦州建市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最高荣誉。其主要起源于医巫闾山满族人的祖先对山林、动植物、图腾、始祖神的崇拜观念,剪纸中记录满族风俗的作品,表现了近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医巫闾山山林文化的融合。是记录民俗文化内容的作品,为我们记录了历史上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程,是研究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1.2锦州古玩类。目前锦州古玩市场主要是在单洞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西侧的辽西锦州古玩城,这是固定的交易场所,门类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钱币、金银铜器、竹木牙雕、古旧家具、各种票证、各类杂项等。锦州古玩市场交易规模巨大,每次“逢集”都有外地收藏家、经营家和旅游爱好者来锦州交易。
2、锦州旅游工艺品资源分析与梳理
锦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山与海的完美结合,是锦州旅游资源的最直观的特点。[3]多民族的融合形成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多样性。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融合、相互映衬,使旅游资源具有高质性。锦州大地的山与海凭借历史文化而更显魅力,历史文化依托山与海而更具有神韵。历史上多个民族的兴衰更替,对抗交融在此山海之间衍生出独具特色的辽西锦州文化。清朝满族的文化则记载着明清两个朝代的变迁,万佛堂石窟为代表的北魏时期的鲜卑族文化,又有以奉国寺和崇兴寺双塔为代表的契丹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组合密度,地域空间上聚集、旅游功能上互补、资源类型上的多样,可以满足游人多样性的需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也使辽西走廊—锦州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至今发生过无数次的战斗和战役,特别是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的蕴藏量丰富,潜力巨大。辽宁省在“十五”计划中规定,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我省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应充分发挥沈阳、大连、锦州等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结语
篇8
据统计,到1996年底我国已有各类保险公司总数达20多家,全国商业保险分支机构6,500个,从业人员14万人,各种保险20万人。1995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使我国保险业步入法制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为主体,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竞争规模的保险市场体系。随着保险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及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普遍提高,保险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1、保险业务增长快,保费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均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保险业务范围向纵深发展,新业务新险种不断涌现,保险市场规模日趋扩大。“八•五”期间,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44%,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12%的增长速度。1996年我国保费收入85646亿元,保险金额158万亿元,近百万家企业、1亿个家庭、4亿人次、2亿多亩农作物参加了各类保险。涉外保险承保了3,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和绝大部分三资企业的保险,并在世界主要港口委托了300多家货损检验和理赔人。
2、保险风险责任巨大,索赔案件增多,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日益显著。保险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驾护航,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保障作用。如中保集团在1998年南北方特大洪涝灾害中深入受灾现场,本着“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为受灾地区企业和人民的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3、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稳步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始于80年代初期,预计到下个世纪初中国保险开放的地域将从上海和广州等地扩大到主要沿海经济中心城市,除有计划地增加引进外资保险机构数量外,我国还将开展引进外资保险经纪人公司和保险人公司的工作。
4、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为保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的保险企业已在海外设立了120个分支机构,年保费收入近3亿美元。我国保险企业还通过再保险方式,为海外的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如中保集团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71个,与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每年再保险分出分入业务的保费流量在2亿美元左右。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淡薄,保险市场主体偏少,缺乏适度竞争,保险市场体系仍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较低,保险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和公众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公众的风险及保险意识淡薄,形成了社会风险总量增加与消费者保险意识滞后的矛盾。
从目前的保险市场主体看,参加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太少,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的总数已达20多家,但是只有中保集团等极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国开展业务,中保集团仍控制着70%的份额,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很小,说明保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缺乏适度竞争。同时,这与我国人口状况不相适应。如美国人口为2亿,保险公司6,000家,香港人口与广州大致相当,但香港有229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8,000人左右,而我国人口12亿多,仅有保险公司20余家。这种状况的弊端是难以给保险市场的竞争者带来真正的压力,也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二)保险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险种结构单一,适应性不强,新险种开发缓慢。我国保险业务总量仍然偏低,总体发展水平还很落后。1995年我国保费收入为6157亿人民币,约合7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表明我国的保险服务特别是寿险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保险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一是产险业务比重大,寿险业务增幅快,二是产险和寿险业务结构不合理,产险中企财险和机动车辆险位居一、二位,各公司对航意险的争夺激烈;寿险中团体险占较大比重,短期险发展缓慢,三是城乡保险业务比例失调,城市保险发展明显快于农村,农业保险占产险业务的比重不足1%,呈萎缩发展的态势。研制和开发新险种是适应保险竞争的需要,产寿险分业经营后,加速险种的更新换代显得尤为迫切。眼下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
(三)保险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条件不平等,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我国的保险法制还不健全,这给不规范的保险经营造成了可乘之机,并造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另外,国家对保险业实行差别税率,对平保和太保统一征收33%的税,而对中保集团征收55%的税,并且中保集团税后利润由调节税再划出一部分,基本上是将利润的80%左右上交国家,而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享受15%的优惠税率。税率低费率必然低,在保险竞争中会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就造成我国几类不同性质保险公司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四)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运用范围过窄,保险基金难以保值增值,保险赔付水平过低,保险经济补偿作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单一,投资规模与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投资收益率极低,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增值。尤其是寿险基金面临几十年后巨额的累积责任,确保寿险投资有较高的收益率直接关系到寿险公司的生死存亡和对被保险人的保障问题。自1996年以来国家连续下调银行利率,据测算,中保系统于1997年因降息就损失近50亿元,我国大部分寿险企业也出现了严重的利差倒挂现象,偿付能力明显不足,形成了很大的风险,寿险经营面临困境。为此,放松对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资金运用的限制,扩大保险资金运作空间,是保证我国保险业顺利发展的现实选择。
(五)保险经营性风险日趋积聚,保险业面临风险的考验。
主要表现为:部分保险机构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保险存款不合理,贷款质量不高,风险增大;部分险种责任过大;险种结构不合理,风险集中在少数险种上,不能作到风险的分散化;自留风险的责任过大;寿险业务预定利率过高,预定费用率偏低,潜伏着较大风险;保险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寿险投资渠道受阻,又因利率下调和通胀因素的影响,使得远期风险增加;承保的业务质量不高,保险标的风险增大;保险公司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明显不足,偿付能力极其有限,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抗巨灾的能力更是令人担忧。
(六)保险业务迅猛发展与人才匮乏形成尖锐矛盾。
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展业、精算、承保、理赔、查勘和投资等环节人才的需求。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我国保险业务停办20年之久所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导致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偏低,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0%。许多保险公司在招收了没有任何保险知识的人员后仅仅对其进行2周到4周左右的培训后即上岗推销保险。这些人经常出现答非所问、误导陈述、保费回扣和恶意招揽业务等违规现象,极大地败坏了保险声誉。
三、解决我国保险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保险宣传力度,重视保险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保险市场的培育工作应从宣传入手,制定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宣传策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保险知识,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识程度。
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初创阶段,保险机构数量不足,需要加强保险机构建设。因为没有相当数量的机构就无法实现保险业的规模经营,目前对设立新的保险公司限制过严增加了新公司经营的难度和风险。根据“十五大”精神这方面应有所突破,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以“质量优先”作为机构发展的原则,对经营管理好的公司应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以确保我国保险业的适度竞争。
应加强保险业的内控管理,杜绝违规赔付的发生。同时,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引导和管理,可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有关人员,针对保险市场现状研究制定保险中介人管理制度及配套措施,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应注意积极引导。针对保险监管体系的缺陷,对保险业进行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既可以对内资和外资保险公司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又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稽核体系有效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部协调保证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沿着各自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开发新险种,增强市场竞争力。
1、加强领导,增强新险种开发的组织协调能力。必须从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上加大对新险种开发和管理力度,设立“新险种开发和推广部”,它具体负责:(1)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和预测及制度的制订和组织实施。(2)新条款的设计和报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确保条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3)新险种的试验推广工作。(4)负责信息反馈,对险种性能和效益的考核和制定奖励的办法。
2、险种开发要坚持多层次、系列化的原则。一是对原有险种按新的市场需求进行加工调整,增加新内涵,推陈出新将老险种改造成新险种,二是引进国外的一些险种,结合中国的民风民俗进行嫁接和加工处理,洋为中用,三是在发展常规保险的基础上必须有自己的险种专长和特色,提高险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形成自身的主导险种和经营特色,创立拳头险种和优质品牌,即“三位一体”的险种开发战略。
3、结合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搞好配套险种的开发,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险种的开发力度,这是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寿险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寿险公司应牢牢把握。老龄人口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强烈需求。商业医疗保险应该为社会医疗保险提供补充服务,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险。要解决社会医疗保险中未被覆盖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障所覆盖的人群有限,1997年国家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及大病统筹所覆盖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27%,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者占27%,即70%以上的人无任何医疗保障,如何为其提供保障将成为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最大契机。
(三)改革税收体制,对保险业实行低税政策,创造适合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国家应对内资保险公司实行较低的和大致相当的税率,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超国民待遇,对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及个人寿险、养老保险业务应予扶持,其中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实行差别税收政策。一是采取超额累进制,视保险公司规模采用15—25%的不等所得税率,适当调节过高收入,扶持小公司的发展。二是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包括外资公司统一征收略高的所得税。另外,应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吻合的市场环境。
(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实现保险投资特别是寿险投资的多元化。
1、调整对资本市场的政策,要重点发展包括寿险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这样做既可为资本市场注入大量资金,解决经济发展的巨额资金需要,也可以作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从而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2、赋予保险公司独立运用资金的自。为使我国刚刚起步的保险业摆脱困境,除了保险业自身采取相应对策外,国家理应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允许保险公司在保证偿付能力的前提下,更充分更自由地进行资金运用,对产寿险应区别对待,逐步放宽寿险公司的投资业务范围,并逐步扩大到公司债券、公司股票、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等业务,以便有效地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保险赔付水平。
3、树立正确的保险投资观念,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内部管理,制定可行的管理目标和考核奖惩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责任到人,并对资金运用的各环节实施严密的程序和规范的管理,全面强化内控机制和监督机制。
(五)要充分发挥保险行业自律的作用。目前保险同业组织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规范和协调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
(2)加强各主体之间的业务合作,如组织分保和共同承担巨额风险等。中国民族保险业还比较脆弱,国内同行之间要竞争与合作并重。
(3)促进保险公司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保险信息的交流。如定期公布损失率、参考费率和标准保单等信息资料。
(六)增强保险经营的风险意识,科学控制预定利率风险和巨灾风险。
当前保险运营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给保险业的发展留下很大隐患。我国保险经营要重点防范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保险公司本身经营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操作风险;三是预定利率风险;四是巨灾风险,我们以1996年的保险金额15万亿元计算,如果理论损失率为3‰,则有450亿元的赔偿责任;如果发生意外巨灾,损失率达到6‰,则可能有900亿元的赔偿责任,已超过了各保险公司当年保费收入总额及可变现资产的总和。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钮茂生日前透露,1998年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的人口23亿,死亡3,656人,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人民币,这使我们对巨灾风险问题有了新的警觉和反思。
(七)要注重保险业的国际化经营,并逐步开放保险市场。
篇9
关键词:旅游市场 现状分析 德阳市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距省会成都市区41公里,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是我国重大装备产业基地,有“西部鲁尔”、“川西明珠”之称,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经济发展和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二。2007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虽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当前,德阳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成都天府新区及加快灾区发展振兴等重大机遇,旅游业在推进德阳区域中心特大城市建设和“两化”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1 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灾后平稳增长
2008年汶川地震后,德阳市旅游产业确立为灾后重建先导产业,入境旅游市场开始稳步增长,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2008-2011年,德阳市入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11.41%和18.88%。2011年旅游总收入51.7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11倍;旅游总人次2011年875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2.12倍。(见表一)
2011年德阳市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与四川省作对比(图1、图2)可以发现:2006年德阳市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增长比率高,其中旅游总人次增长率达66.7%,是四川省增长率的2.5倍;旅游总收入增长率达62.3%,接近四川省增长率的2倍。2008年地震灾后,德阳市旅游业恢复较快,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与全省基本一致;旅游总人次增长率变化较大,2009年旅游总人次增长率与全省几乎一样,2010年为全省的2倍,但2011年低于全省15.2个百分点。
2 旅游总人次相对偏少,以国内旅游为主
2011年德阳接待入境旅游者0.8万人次,在四川省地市州GDP前十强中,德阳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居第7位;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居第10位,旅游总人次相对偏少。
2011年德阳旅游总收入51.7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3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0.617亿元,由此可见,德阳旅游市场总体上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几乎占据99%的市场份额。(见表一)
3 旅游人均消费入境旅游高,国内旅游相对偏低
德阳旅游总人次虽然相对偏少,但德阳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益较高,人均消费排在全省第1位;国内旅游人均消费相对偏低,只高于达州、凉山,仅相当于乐山的63%,成都的72%。倘若德阳市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达到700元的水平(十强市的平均消费为660.71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进入全省前5位。此外,德阳市旅游市场发展速度名列前茅,若加大开发与宣传促销力度,排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4 德阳客源市场相对集中,但客源市场规模不大
4.1 入境客源市场以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地区为主,集中度较高
在入境旅游方面,德阳市的客源市场集中度较高,客源结构稳定,主要集中在亚洲(含港澳台)、北美洲、欧洲等地区。亚洲(含港澳台)始终是最大的入境客源区,所占比例约为60%;欧洲是第二大客源区,比例在约18%;北美洲是第三大客源区,比例在12-17%。近年来,港澳台区域的主体市场地位越发突出,此地区所占入境旅游市场比例一直保持在三成左右。
德阳市入境旅游市场总体规模不大,与全省地市州GDP前十强相比,德阳入境游客远不及成都、乐山、宜宾和南充,仅相当于绵阳、泸州的一半左右,仅高于达州和凉山。
4.2 国内客源以省内游客为主,北上广游客为辅
在国内旅游方面,德阳市国内旅游市场中省内客源比重较大,市场集中程度较高。2011年,本省客源占国内游客比重为44.53%。前5位客源市场(四川、广东、上海、北京、重庆)和前10位客源市场(四川、广东、上海、北京、重庆、云南、海南、广西、江苏、贵州)的游客人数分别占德阳市国内游客总数的70.72%和83.76%。外省客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华东和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等省。西南各省市和川西平原两个周边客源市场约占80%,中远距离市场比重较小。
5 结语
德阳旅游基础初具、影响初成,但亮点不突出,形象不鲜明,德阳旅游市场规模不大。需整合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创新营销手段,建立一套地区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多元一体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目的地营销网络系统,吸引游客;依托德阳这个处处是景的城市,将城市建设与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点、线、面空间格局,让德阳这个“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留住游客,加快德阳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四川统计年鉴.
[2]2012年德阳统计年鉴.
[3]2012年成都统计年鉴.
[4]德阳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Z].2011,8.
作者简介:张宗书(1966-),女,四川内江人,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旅游管理研究。
蒋敬(1985-),女,绵阳安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王苏(1986-),女,德阳广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篇10
关键词:跆拳道;市场化;市场开发方式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28-02
跆拳道\动最早在朝鲜半岛兴起,是一种1500年前的韩国民间武术形式。跆拳道主要以腿法为主,通过手的辅助开展相关进攻。跆拳道运动有着较强的观赏性与实践性,深受各个群体的喜爱。19世纪50年代以来,跆拳道的发展速度惊人,在世界范围广泛流传开来。在2002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将其列入了《奥运争光计划》项目,大力倡导发展跆拳道运动,自此跆拳道的发展逐渐呈现着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跆拳道市场化现状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跆拳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与效果,逐渐呈现着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要通过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要正确对待事物的两面性,在大力倡导跆拳道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现阶段的跆拳道市场化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以下详细分析。
1.跆拳道人口资源现状。在我国跆拳道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根据相关统计表明,现阶段我国现有跆拳道学习人口已经将近千万,其中跆拳道武术馆近上千所。可以说,跆拳道已经逐渐呈现着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外来的体育项目。跆拳道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这与我国选手在世界级的跆拳道比赛中的优异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跆拳道在搏击项目中的参与性相对较高的,有着广泛的市场发展资源。
2.跆拳道的技术资源现状。跆拳道的相关技术资源主要包含了相关服务行业、相关行业部门之间构成的各种技术资源。跆拳道的技术市场在开发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各种跆拳道比赛活动、相关技术培训、跆拳道馆;跆拳道专业用品、工具以及各种书籍等。现阶段我国跆拳道技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主要包含了私营以及官方两种形式,主要利用各种贷款、赞助等形式解决相关经费问题。现阶段,在跆拳道的技术资源中,逐渐的构建了一个通过企业、出版社以及跆拳道馆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产业构造。
3.跆拳道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跆拳道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但是在整个市场发展过程中,因为跆拳道发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市场资源疲软等问题,甚至影响到跆拳道市场的整体发展。同时,因为跆拳道市场的快速兴起,使得跆拳道相关从业人员过于复杂,缺乏规范性,并没有对其专业性进行严格的评估与考察;在一些跆拳道馆中,也缺乏严格的市场规范,行业竞争以及消费价格没有统一,没有形成系统的跆拳道市场,如果放任不管,会造成跆拳道市场的混乱,使得跆拳道爱好者丧失学习热情等问题的出现。跆拳道馆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单纯依靠现有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没有充分的彰显跆拳道的本质。跆拳道教学在没有科学正确的理念引导下开展,不利于跆拳道俱乐部的长期发展。
4.现阶段跆拳道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跆拳道市场发展的机遇。在人们对于跆拳道的学习热情中,会有效的带动跆拳道市场的综合发展,进而跆拳道行业会不断的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与整体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着人本教育理念,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与相关园林手段,加强对跆拳道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要根据人们的具体的需求开展相关服务。其次,要逐渐的完善跆拳道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有效的促进跆拳道行业的整体发展。最后,跆拳道市场发展的挑战。现阶段,跆拳道市场发展需求相对较好,其经济效益以及相关回报相对良好,也就使得一些投资者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出现各种盲目投资问题,导致了跆拳道市场行业竞争矛盾激化,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足发展。
二、跆拳道市场化开发方式与策略
在进行跆拳道市场化开发过程中,要明确跆拳道的资源优势,通过树立正确的产业发展意识,提高跆拳道的市场发展观念,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全面的开展跆拳道市场化开发。现阶段我国的体育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跆拳道要综合资源,充分的抓住市场机遇,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跆拳道市场化的有效性,不断的拓展跆拳道健身市场。在我国倡导全民健身的发展理念过程中,要加强对跆拳道社会化、市场化的推进,将跆拳道与娱乐、休闲等内容有效的融合起来,根据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好相关基础工作,推动跆拳道市场的整体发展,在市场经济规律下,有针对的开拓跆拳道市场,创造更多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对此,要通过以下的方式不断拓展跆拳道市场化开发:
1.跆拳道市场开发中的政府策略。首先,要提高对跆拳道行业的合理规划,通过系统的布局,保障整体跆拳道市场的有效开发。在跆拳道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相关体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通过全面的统筹与规划,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对跆拳道行业的整体发展规模与速度进行明确的规划,利用各种跆拳道市场化的相关条例,加强对跆拳道市场的规模、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的管理与要求;倡导发展大规模的跆拳道专业俱乐部,为其提供各种鼓励措施与支持,为人们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定的保障。其次,要构建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要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在行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竞争进行及时阻止与处理。保障跆拳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对消费者个人利益的重视与保障,全面的促进跆拳道市场的有序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有效的促进跆拳道行业市场化的长足发展。最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准则。如果定价过高,会提高竞争压力,不利于今后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如果价格过低,虽然有效的占领了市场份额,但是投资回报相对较长,缺乏合理的价格调整空间。因此,在跆拳道市场中,要制定明确的价格策略,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科学合理的制定价格,合理的性价比是跆拳道市场发展的有效保障。
2.跆拳道市场开发中行业协会的开发方式与策略。首先,要提高对跆拳道教练的培训与教育。要想有效的提高跆拳道行业的整体发展,就要提供优质的教练人员,通过定期开展比赛以及专业跆拳道训练班等方式,传递最新的教学信息与方法,进而有效的增强教练员的整体水平。其次,要加强对教练人员的资格认证与考核。相关部门要根据具体的条例与规定,提高对教练人员的监控与管理,避免出现无证上岗等问题,要加强对教练人员自身权益的保护,通过各种有效的奖惩制度,规范跆拳道行业市场。最后,要提升行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在跆拳道馆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跆拳道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整体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的保障跆拳道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通过对跆拳道师资、场地以及相关设施的完善,保障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进而有效的促进整个跆拳道市场的长足发展。
3.跆拳道市场开发中跆拳道馆的开发方式与策略。首先,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加强跆拳道市场化的开发。在现阶段的跆拳道馆的经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经营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能力,通过专业营销人员的培训与聘请,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现阶段人们参与跆拳道学习的实际需求,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要通过践行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各种跆拳道比赛活动,提高人们对跆拳道的了解程度,进而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不同需求。其次,通过先进的管理制度,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要提高对现有跆拳道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通过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进行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此,可以通过完善跆拳道教练员的聘任制度等方式,巩固现有优秀员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同时,要通过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增强跆拳道培训人员的素质能力,提高其岗位责任心,进而为跆拳道爱好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要通过合理的宣传活动,构建可行的销售渠道与模式。人们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理念都随着经济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的转变而变化着,在网络以及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跆拳道营销方式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因此,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与方式,通过各种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营销模式,提高对跆拳道运动形式的宣传与普及;也可以利用网络构建专业的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直观的信息服务,提高消费者对于跆拳道的整体认识程度,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进而有效的刺激消费。
结语
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倡导与深入的^程中,人们逐渐地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各种健身与体育活动之中。其中跆拳道作为一种现代体育运动,受到人们的喜爱,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虽然我国的跆拳道运动在悉尼奥运会之后,才逐渐普及开来,但是就现阶段的市场状况分析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与效果,对此在跆拳道市场的市场化发展与推动过程中,我们要基于政府、相关协会以及跆拳道会馆等领域展开分析,力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全面促进与推动我国的跆拳道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茂辉.跆拳道市场化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