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会范文

时间:2023-03-30 04:1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研讨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研讨会

篇1

同志们:

今天的活动到此就要结束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日程安排,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理想的活动效果。

上午我们共同深入课堂,听了六节有效教学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有效教学”的实现重点是解决学生的有效参与问题,这六节课上的都比较成功,用课堂教学实践很好的诠释了有效教学的深刻内涵,在此,我代表中心校领导班子,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这六位做课教师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精彩的付出和辛勤的劳动。

听课后,我们坐在这里对这六节研讨课进行逐一点评,在评课过程中,与会同志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文本内容到呈现方式、从确定目标到达成目标等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至少谈了一节课,在评课过程中,从村小教师到骨干教师,大家表现得都比较主动、自信,不但谈出了自己的收获,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给我们的今后的教研工作埋下了伏笔,提出了挑战,也可以反映出教研活动永远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

篇2

——“2010年春季宁沪杭榕珠五城市教学研讨会”听课体会

唐娟

2010.4.27

感谢学校让我有机会参加了“2010年春季宁沪杭榕珠五城市教学研讨会”的听课活动,在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让我不仅明白了一节好课是怎样生成的,还让我看到了优秀的教师的风采,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进行努力。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听了四节课,分别是南京市三条巷小学袁萌萌老师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高岚老师的《棉花姑娘》,上海市蕃瓜弄小学唐蕾老师的《喜鹊》,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周巧梅老师的《自己的花市让别人看的》。这四节课都是精彩纷呈,让我受益颇深。我下面主要谈一谈我对《喜鹊》这一节课的感受。

篇3

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向老一辈浙江体育人代表:董玉泉、黄昌明、戴敬德、施绍曾颁发了“个人体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在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研讨环节中,首先,七十岁高龄的董玉泉先生以精神抖擞的风貌和精心巧妙的设计,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片段课——《叠罗汉》,把他“严、实、趣、乐、活”的体育教学风格淋漓尽致的再现在大家眼前,激情演绎了老一辈浙派体育名师的风采。随后,与会专家和浙江省地市教研员代表、教师代表,以董玉泉先生的教学思想为基点,畅谈了他们对浙派体育教育教学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在浙派学校体育工作论坛环节中,由拱墅区北秀小学、行知中学、杭州市始版桥小学、缙云第二实验小学、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小学等围绕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为大会作了题为《困惑·出路·责任》专题报告。

篇4

18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52所高校近百位代表陆续来到了清爽宜人的吉林省省会――长春,他们的到来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热烈欢迎。作为钢琴教育委员会的副主任和承办方主要负责人的张慧教授,更是以极高的热情带领其学生迎接各位代表的到来。

一、在交流中学习进取

9月19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始,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钢琴学术委员会主任唐重庆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国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同志向大会致词,杨瑞敏理事长高度赞扬了成立于2004年9月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专业委员会是一个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团队,并明确了学会的中心任务就是为基础教育机构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材;然后钢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李和平教授宣布第一届全国优秀钢琴教学论文评比结果,并进行了颁奖:最后由唐重庆教授做钢琴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唐教授总结了近两年来学术委员会工作完成的情况内容有:1.根据各地广大老师的建议,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由唐重庆、张慧、李和平三位教授于2005年初讨论提纲并执笔编写,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6年7月正式出版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材》:2.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钢琴理论学术水平的提高,学会于2006年1月举办了“首届优秀钢琴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于9月圆满结束。同时,进一步强调今后钢琴学术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倡教师要搞科研、搞演奏,计划于2007年组织全国范围内的钢琴教师音乐节等系列活动,为全国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当日下午,会议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了钢琴教学的学术研讨活动,先是由在本次论文评比中获奖的教师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宣读,然后是大家畅所欲言,就各自工作单位的教学情况、在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心得体验、困惑等等进行了发言和交流。研讨会上大家就感兴趣的钢琴集体课教学、钢琴教案的写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等问题进行了气氛融洽而热烈的研讨,教师之间互通有无,把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行们。研讨会后许多老师意犹未尽,相互留下联系方法,相约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当晚与会代表欣赏了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场演出。整个音乐会可以说是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有钢琴师资力量的一次集体展示,这是一支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队伍,全部老师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在读,其中还有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他们先后演奏了《热情的快板》、《弄臣》、《变奏曲》、《钟》等世界钢琴名曲,获得了代表们的好评。虽然在演奏上还说不上是尽善尽美,有的演奏还有些遗憾,但是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能够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坚持练琴,并且有勇气在全国钢琴老师面前进行演奏就很了不起了,值得我们其他院校的老师们学习。

二、在学习中开阔眼界

此次会议特邀了俄罗斯专家和中央音乐学院盛原老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俄罗斯专家阿拉・格丽戈里叶娜・卡乌佐娃女士做了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斯克里亚宾的专场报告,现年70高龄的阿拉・格丽戈里叶娜・卡乌佐娃女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于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和教育家米里斯坦和伊贡诺夫教授,现任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卡乌佐娃教授首先介绍的是卡巴列夫斯基(Dmitrv B.Kabalevsky,1904-1987),他是苏联的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他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旋律。将理性与浪漫主义风格完美结合,作曲手段看似简单,却能用简洁的手法融合高深的音乐理念,特别是他的《青少年钢琴作品》13册,共计一百五十多首,在俄罗斯被认为是可以和舒曼、巴托克、柴科夫斯基的儿童题材作品相提并论。卡乌佐娃教授为大家示范演奏了《第三钢琴协奏曲》(Op.50)的第一乐章,在欢快简洁的旋律中似乎看到了苏联少先队员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会上介绍这样的音乐家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它引起了我们对中国音乐界“卡巴列夫斯基”的呼唤。要使中国音乐教育能够健康、迅速的发展,除了优良的师资培养外,时代更需要这样有坚实理论、高超作曲技巧并愿献身于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参与。

其次,介绍的是肖斯塔科维奇(DmitriShostakovich,1906-1975),他是苏联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生于彼得堡,从斯坦贝格学习作曲,从尼古拉耶夫学习钢琴。13岁时创作出管弦乐《谐谑曲》,1926年第一部交响曲首演于列宁格勒。其后的生涯中,他留下了编号共147首作品,他的笔触几乎遍及了音乐创作的各种体裁,其中的15首交响曲更是为他带来了不朽的荣誉。不寻常的经历,使他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人性。在以艺术家的道义和良知去面对个人的荣辱和社会风云的变幻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达到了感人至深的程度。卡乌佐娃教授主要介绍了他的《序曲》(0p.34),这套作品写于1933年,虽然离战争还有十年,但从中也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对前途的彷徨与忧虑以及命运对个人幸福残酷的掠夺。特别引起与会者兴趣的是,很多小调的作品,俄罗斯专家却总是以“明朗”、“高兴”等来形容,和我们所认识的小调应该充满着忧郁、哀伤。在演绎上有较大的不同。

最后介绍的是斯克里亚宾。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的作品细腻而富有诗意,这使他博得“20世纪的肖邦”的雅号。这是模仿时期,在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他个性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有《小奏鸣曲》四首、第一及第二号《交响曲》、《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等。第二时期他开始和印象乐派接触,对新式和声的组合极感兴趣。在探索中产生许多新颖的成果,从而引起世界乐坛的注意,认为他是一个革命的、前进的作曲家。这使他成为新音乐的标准作家之一。他自称所创造的最奇异的和声组合为“神秘的和弦”,这是继德彪西全音阶后的又一进步。他所用的和弦不是根据大小音阶构成,他独创的音阶及和弦,使得近代调性观念发生变化。第三时期所写的“神秘剧”的习作和草稿,显 然有属于恶魔和天使两种不同的心情,神秘的心情支配着他,他想用寻常音乐的言语来表现他的喜悦。他的《第七奏鸣曲》充满了神秘的幻想。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了奏鸣曲以外,还有管弦乐《喜悦的诗》、《普罗米修斯》以及一些钢琴曲。他的早期作品均为钢琴曲,包括一部钢琴协奏曲、10首《玛祖卡》、12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2首《即兴曲》等。创作深受肖邦影响,音乐富于浪漫色彩和幻想性,也不乏戏剧性的激情。1900年起主要创作交响音乐,包括第一和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神圣之诗》、管弦乐《狂喜之诗》和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后期潜心探讨唯心主义哲学,音乐创作运用多调性和无调性手法,并自创神秘和弦(即四度和弦)。在《普罗米修斯》中使用“色彩风琴”,以求得音乐与光和色的协调通感作用。他的10首钢琴奏鸣曲中自第6首起放弃任何调号,调性模糊。10首中较有名的有第二《奏鸣幻想曲》、第三《精神状态》、第五《狂喜之诗》、第七《吉利弥撒曲》等。他在近代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上有一定影响。斯克里亚宾在音乐史中一直是位有争议的人物,近年来对他的研究又开始升温。他的哲学思想、神秘主义观念、综合艺术理念和非传统的创作技法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并对现代主义音乐影响极大。他对传统和声功能的瓦解和在现代和声上的探索,成为在19世纪与20世纪音乐的转型中搭起的一座桥梁。斯克里亚宾对生活有三种信念:相信人的伟大、美丽的心灵、艺术能够对世界具有改造力,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思想和对生活的特殊渴望:积极的思考生活,渴望理解、反映生活:贯穿其一生的创作中,集合了两种极端,即很自由、飞翔的抒情性和受折磨、痛苦。越来越紧张的悲剧性史诗,所以他运用的音乐手段有:1.利用感情的迅速变化与传统的平稳和思想性相结合:2.与音乐语言的变化相联系,多用离调和十二音列;3.旋律线条结合不仅有平行和垂直,而是用非常复杂的类似于人的神经结合的排列,较多用重音或具有神经质的节奏,序曲在他一生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占有较大比例,有如他的生活日记。作品16号的五首曲子可以独奏,但是每一首的结尾和后一首的开头是浑然一体的,第一序曲,旋律平稳,用一个三音列表述一直向上飞翔的渴望,开始时的旋律是从矛盾的环境中开始,直到结束时才下降,在思考中进入第二序曲,第二序曲在开始时带有一点紧张的神经质的节奏。17、18小节越来越紧张,直到结束时用较长较响的和弦使紧张的情绪达到了极点。第三序曲是类似颤音的练习,整个音乐的空间在不停的颤动。第四序曲不仅是技术上的难点,音乐还逐渐走向阴暗,在钢琴上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五序曲是悲剧性的史诗,紧张与不安有如“钟”的声音,类似警钟或地震,拉赫玛尼诺夫在纪念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会上每次都以演奏此首曲目为结束。

卡乌佐娃在讲每位作曲家的作品时都背谱范奏。她的演奏气息宽广,音色丰富,博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热烈掌声。据主办方介绍,为了这场讲座,卡乌佐娃教授精心准备了两个月的时间,她的艺德深深感染了每一位与会代表。卡乌佐娃教授所选定的曲目并不像我们目前在教学中所追求“大”、“深”、“难”趋势的那种类型,但是无论从艺术价值、演奏价值都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0日晚上。欣赏了俄罗斯双钢琴演奏音乐会,俄罗斯钢琴家巴隆斯基・安那托里与巴隆斯基・艾里维拉是夫妇二人,是当今俄罗斯著名的钢琴教育家、钢琴演奏家,特别是在远东新西伯利亚地区,更是钢琴乐坛的风云人物,闻名遐迩。他们二人都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西伯利亚“格林卡”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他们的独奏曲目非常广泛,涉及到整个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近现代派作品,尤其是演奏俄罗斯近现代的作品,如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和“第一、第二组曲”、《音画练习曲》及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正宗诠释,独领,使我们能聆听到俄罗斯钢琴音乐的真谛。

最后一天上午,中央音乐学院的盛原老师作了巴赫专题的讲座。主要讲解了巴赫作品的记谱和声音的要求;使用踏板的必要性及其运用;乐句的划分及音乐的设计;装饰音的弹法;附点的几种弹法;声部安排等。作为世界钢琴大师、研究巴赫的权威专家图雷克的学生,盛原对巴赫有着很全面深入的了解,他的讲解和示范都极为到位,让巴赫的作品鲜活了起来,对我们理解和演奏巴赫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篇5

会议内容包括唱歌教学展示和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展示的课例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拔后报送的。每省一节。

会议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兰亭宾馆

乘车路线:

1、从沈阳火车站乘220路公交车至辽宁中医站下车;

2、从沈阳北站乘217路公交车至辽宁中医站下车:

3、从沈阳桃仙机场乘大巴至科学宫站下车,转214路公交车到北京街站,再转220路公交车到辽宁中医站下车。

欢迎老师们前来观摩,观摩费每人300元,含资料费。差旅、食宿由会议统―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人:林珊珊;地址: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处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邮编:100010;电话:010-5811058159757229;传真:010-59757213。

“首届幼儿音乐剧比赛”获奖结果公布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于2009年7月在京举办了“首届幼儿音乐剧比赛”。本次活动共有20家单位参加,收到光盘及剧本22套。此次评选活动聘请了业内知名专家――中央教科所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刘占兰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王懿颖教授担任评委。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包括师范组),三等奖3名,参与奖15名,指导教师奖15名。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

《天鹅的传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第二幼儿园

二等奖

《三只蝴堞》安徽省铜陵市五松新村幼儿园《大树不哭》、山东省文登市教育实验幼儿园、《女孩与鹿》北京市东城职教中心

三等奖

《白雪公主》安徽省铜陵市大通幼儿园、《胖国王》、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小淘气和小水滴》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幼儿园

参与奖

《绿色畅想风》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幼儿园《绿色环境从我做起》、安徽省泾县城关二小附属幼儿园、《拇指姑娘》北京市市海淀区启明华清双语幼儿园、《摇篮》福建省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小白兔生病了》北京市北海幼儿园、《雨后森林》山东省东营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山东省东营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幸福鸟流浪记》北京市劲松第二幼儿园、《公园的早晨》北京市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绿洲园)、《拳击大王》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童心幼儿园、《我爱我家》安徽省合肥市铂金时代双语幼儿园、《森林的旋律》黑龙江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守株待兔》黑龙江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快乐的音乐之声》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春节》北京市东城职教中心

篇6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4月5日、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云南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聆听了于永正、薛法根、贾志敏、吉春亚四位特级教师的公开课,他们的课无不闪现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辉,师生共同成长的光辉。

他们的课是那么的实在。返朴归真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又回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的三实:真实、朴实、扎实。他们都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透彻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课还有一点也是尤为重要,那就是背诵,学语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语文课上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背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持之以恒这样去做,学生会受益的。这四位大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体现了如何朗读和背诵。

下面我就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综观薛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训练的“实在”和“精妙”。薛老师从词语的听写入手,步步深入,环环紧扣。不管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景,或是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用好词来练写句子,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实在。教师教得实在,学生自然得益匪浅。

一、真正的大自然课堂

辅助手段简单。薛老师没有让事物投影、电脑、多媒体、各种精美的音乐动画占领讲台和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所能的,是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感悟。教学程序简单。薛老师突出文本,注重阅读,整堂课就是在阅读中体验、交流、感悟,最后加以提升,让学生学习作家独有的语言方式来模仿写作。真正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我以前也听过语文课,觉得很多老师是把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来理解课文,而薛老师却是把文字和图片融进了学生的脑海和记忆中。

二、轻松幽默的自由课堂

课前,薛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对话,他向同学们问好,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他的名字。刚开始,同学们不怎么敢说,在薛老师的微笑鼓励下,同学们开始大胆发言,有的甚至直呼其名,薛老师听了还对其进行表扬,说明他认真听老师的自我介绍。整节课,我们大家都被幽默诙谐的语言,灿烂的笑容,教学的艺术深深感染,似乎满屋子的学生、老师和作者一起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园子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丰富多彩、鸟语花香、鸟栖虫居;和祖父一起下种、栽花,一起拔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尽享祖父的宽容、疼爱、慈祥;和作者一起畅想、怀念、憧憬……薛老师,带给了大家轻松与自由,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听了薛老师的课,我深刻地领悟到真正能吸引住学生的是老师的魅力,这要靠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探索。

三、令人向往的实效课堂课始 薛老师让学生听写三组词语,然后给词语分类。之后说出听写词语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上课时要用心听、用心记。接下来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让学生找到“园子里有什么,”再说说“我在园子里怎么样,”最后提出疑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明确了本课的中心:因为祖父的爱和宽容,让儿时的我享受到快乐。教者独具匠心,让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词语概括园子的美、概括“我”在园子里的感受,体会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心境。玉米可以长,也可以不长,长与不长,就看它愿不愿意,有随心所欲的感觉,完全没有约束,看过蝴蝶飞么?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忽快忽慢……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让学生体会到一份无法体验到的自由和快乐。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以朗读为突破口,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学生的每次阅读,薛老师都注意点评和引导,有时也范读,让学生注意听,把自己读的和老师读的进行比较,并告诉学生,读时要有节奏,有变化,重音要读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融为一体,和她一样调皮,一样自由,一样可爱。

这样入情入境,感情自然流露,对课文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同时,让学生尝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昆虫、庄稼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叫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幸福感。这一点,对学生今后的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系列有序、有目的的引导不露痕迹,看似平淡,却是功夫深啊。

灵活运用的诗意课堂,在学完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后,薛老师没有放弃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引导学生用笔来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愿意……就……”来写句子,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不同的句子。薛老师让学生进行交流,读自己写的句子。薛老师也范读学生写的句子,并强调:三分文章七分读,给学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从孩子们交流的语句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心情也沉浸在作者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地放飞。

篇7

“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校级“重点学科”10个,理科重点学科资助经费额度每个100万元,文科重点学科资助经费额度每个50万元至80万元;立项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门,每门课程资助经费5万元;立项建设10个左右的教师教育教学团队,每个团队资助建设经费5万元……5月11日,在郑州师范学院召开的第一届教学工作大会上,副校长王北生宣布的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让全体教职工倍感振奋。

王北生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的内容将涵盖重点学科建设、专业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6大重点,将构建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学校今后每3年将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研究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每年召开1次教学工作会,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学期召开3次教学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郑州师院校长赵健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全力助推教育教学改革跃上新台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迅速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现阶段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建设合格本科院校至关重要的阶段。这次会议为学校今后5年的内涵建设勾画了蓝图,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整合各项教学改革成果,加强项目集成与创新,把握重点与核心,提高项目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赵健说。

郑州师院党委书记于向英表示,这次会议是在学校成功晋升本科院校之后,提出“合格本科”奋斗目标的特定历史时期召开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是学校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于向英强调: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二要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在全校形成齐抓共管支持教学工作的合力;三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步伐,促进特色强校;四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五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篇8

一、内容的整体性。

第一节是邢老师上的“用卡通拼图”。课上邢老师与孩子们“玩”在一起,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但在“任务闯关”的过程中却显得沉闷和零散,我考虑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把知识点割裂的过于零碎。学生在体验拼图的过程中不断被打扰,所以效果不是热烈而是“怨声载道”。我觉得如果把任务

一、二合二为一效果可能会不同。到了后期作品完成进行评价时,邢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完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二、小组的有效性。

小组活动在现在的教学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两节课中都使用了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仅次还不够,应当发挥小组的最大作用。邢老师是组织了一场小组竞赛,通过小组得星多少来评选优秀小组。如果在小组竞争的基础上再突出一下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学习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的作品选拔展示的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收获更多的东西。

三、反馈的时机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学生在操作上的一些问题,并急于纠正。因此不断使用“广播”和语言来打断学生,而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在操作上,使得学生不断发出叹气声,也使得学生并没有听清楚老师说了些什么,降低了学生的体验。我认为,要做到反馈时机合适就必须要做到任务清晰,语言精炼,避免学生理解错误。

四、学案的合理性。

两位老师都用了学案,对学案的使用我存在一点疑义。学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另一种呈现,还是对学生帮的引导。学案中的任务

一、

二、三改为锦囊

一、

二、三是不是更好。对于学案的使用我也是在思考和摸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去完善。

五、过程的完整性。

篇9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下的思考却是千回百绕的。虽然,不能全盘消化专家们的教学理念,但一次次前沿的引领,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虽然回来以多日,但还在心里回味琢磨着学习的内容,在思考的同时践行于实践,在实践中又有所领悟,令我学思并行上台阶。

有幸听了北京语文教研员吴琳老师《生命》一课,她的有效教学和高效的课堂以及睿智儒雅的师者风范深深打动了我。在她营造的语文氛围非常浓厚的课堂中,置身其中,感觉不仅仅是在观一堂教学展示课,更是在语文艺术殿堂中的身心愉悦的享受。

在《生命》一课中,吴琳老师让学生从飞蛾求生、瓜子生长、倾听心跳三个故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挖掘课文,学生的思维在吴老师的启发碰撞下,那富有品味的语言,和对课程领悟,所释放出的表现力是多么令人感动。

吴琳老师如此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得益于她作为教研员常年深入课堂听课,常年致力于教学研究。也许专心二字是最好的解释。我想,我们作为常年在一线教学的老师,能在每一课后思考这一课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有效的是那些,拖沓的是哪些,我想在日日的专心思考中和实践的同行中想不进步都难。在听课回来后,我尝试着记教学笔记,也许思考只是片言片语,但却成为我摸索前进的动力和阶梯。

在吴琳老师随后的讲座中,吴琳老师谈了让学生爱上阅读的话题。我有所启发。我想,要想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读课文,就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并让阅读成为习惯。说点题外话,我欣赏台湾明星林志玲说的一句话“我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我在意缺点。”不怕向在座的各位老师面前暴露我的缺点,我的缺点是虽然敏于思,却讷于言。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出词穷时是多么令人尴尬的,课堂上语言不灵活,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让人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一样憋屈的感觉。

好在我知道自己的缺点,我努力弥补,努力提高,感觉挽救有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喜好,喜欢阅读与写作。自己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感觉词语越来越多。我还在班里开设图书角,本班现有图书五百多本,我鼓励我的学生读书,让他们在美好的文字中经历,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而我也暗暗努力,现在是草更网站的优秀,并且有的文章被该网站录成有声作品发表,有的文章在草根文学电子期刊上发表。坚持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我以自己的毅力,带动我的学生一起努力,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们。有了这样书香氛围,我感觉我的努力弥补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也深有感慨,由于自己不断地阅读和写作,最直间受益的是语文课堂,语言越来越丰润。

正如吴琳老师说,人生的理想教育永远不会过时。只有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语文能力就会强大起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张龙老师《最后一头战象》展示课中,张老师通过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有效地语言文字训练,可谓精彩绝伦,用赵志祥老师点评的话就是“完美的让人自暴自弃”,呵呵,真的好棒!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感觉每节课构思各异,魅力十足。在一节节公开课中,我受益匪浅,他们冲击着我备课的观念,一点点在渗透改变我的教学思维,我在学习中改变,在不断地学习中进步,与时俱进,学思并行上台阶。

篇10

关键词:电子陶瓷物理;小组研讨会;教学体会;课题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56-02

17世纪夸美纽斯从理论上对班级教育进行了系统论述,此后,赫尔巴特、凯洛夫等著名学者也就教育过程、课堂结构与类型等教育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平等探究的过程,大学课堂上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授更多,甚至有些成为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了思考和交流的过程,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而课堂也显得相对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好。20世纪中叶,教育学界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强调个体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体现创新精神。其中,赞科夫认为,教学不仅要担负起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任务,还要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意志、道德、个性等多方面。这一发展性教学理论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小组研讨会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强调个人责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研讨会教学的形式。在小组研讨方式中,每一位同学的思想、行为、习惯都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每位同学都要加入到讨论中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最后的发表环节,还能锻炼研究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小组研讨会教学方式中,最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研讨主题的设置。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笼统、宽泛,没有具体指向性,学生在自学时就容易陷入迷惘之中。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专业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讨论就难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目标也就难以达成。因此,要让小组研讨会教学真正发挥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主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知识水平、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可获取的学习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提供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更切合学纲要求选择合适的小组讨论题目,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统一,展示不同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给同学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提升其科研兴趣,使其在思想上尽早进入到研究思考与探索中去。在教学中更多的使用实例,拓展到实际社会应用,让同学们感受到所学知识是如何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激发其学习研究兴趣,从而自发的关注电子材料相关的新闻动向。如果能以社会热点为载体,使同学们能了解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动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则更能激发大家对电子陶瓷材料研究的兴趣,更好地传播电子陶瓷材料领域前沿知识。

此外,还要注重学术交叉与融合,在研究生阶段,每位研究生同学的研究课题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尽可能鼓励同学们结合课程内容与今后科研方向,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对研讨题目的准备过程中,可以让还没有进入实验室的同学对研究方向和背景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对实验室的大致运作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了同学的兴趣,也让同学们思索学到的基础知识如何能在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研究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合上述几点,在电子陶瓷物理的学习中,我们针对每一章的学习精心设计了几个专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章,电子陶瓷的晶体缺陷,从陶瓷晶体缺陷与性能的关系讲起,要求同学们了解陶瓷的构成因素,明白电子陶瓷典型材料的晶体缺陷与性能的关系,以及MLC的发展趋势和MLC所使用的电子陶瓷材料。其中最基础的是利用鲍林规则分析电子陶瓷的结构。在课堂上我们讲解了鲍林规则的基本原理并作了简单的示例,随后选取了几种不同的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同学们通过鲍林规则来解释和分析讲解该材料的结构。通过自己动手计算,动脑思考,并在课堂上展示出采用鲍林规则的基本原理如何推算出不同材料所属的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鲍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明白了解到所学的基础知识在实际研究中如何应用。

第二章,电子陶瓷的晶界现象,先以电子陶瓷结构分类、显微结构与陶瓷物理性质的联系方面入手,引入晶界概念,要求掌握晶界现象的基本特征和由晶界现象所带来的物理效应,应用这些特征和物理效应能够开发新材料。本章中晶界的电学性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对不同的晶界要分析其不同的电学性质,我们在课堂上作了大量的分析。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则将讨论题目扩展到了晶界对材料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影响中。同学们在学习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讨论了晶界对陶瓷增韧、透光性、太阳能材料、压敏材料的影响等,扩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第三章,陶瓷的烧结与传质,介绍促使陶瓷材料致密化的主要工艺和方法,讲解关于烧结与传质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掌握各种烧结条件下的传质方式、机理和烧结特性,掌握烧结的推动力及烧结过程的能量变化,难点是理解和运用烧结方程处理相关问题,这些是我们在课堂中着重讲解的。而在研讨题目的设定方面,则是要求同学们通过文献的查阅介绍了陶瓷制备工艺、陶瓷基本烧结理论、气相烧结、液相烧结、固相烧结和陶瓷特种烧结。同学们通过文献讲解,学习了不同的科研实例,对不同烧结的定义及烧结机理有了进一步掌握和了解。

第四章,铁电相变的宏观理,以铁电材料、铁电存储器的实际应用等引入铁电相变概念,掌握电介质的特征函数,一、二级铁电相变的定义、热滞现象、特征函数中系数的测定,电畴的定义、形成及极化反转过程。在本章中设计的题目是一、二级铁电相变的特征和区别,一级铁电相变的热滞现象,由德冯希尔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推导一、二级相变的主要结论,讨论钛酸钡电畴形成的微观机理,了解引起极化反转疲劳的因素并结合畴壁运动的电场相应规律讨论铁电材料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同学对定义的阐述、关系方程式的推导等,掌握一级铁电相变和二级铁电相变各自的特征和区别,掌握引起极化反转疲劳的因素,掌握铁电电畴、极化反转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应用原理,从而掌握本章的重点。

的来说,小组研讨会学习方式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学生促进性互动学习活动。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探讨,多研究。应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参考文献:

[1]李言荣,恽正中,曲喜新.电子材料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李言荣,林媛,陶伯万.电子材料[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标荣,张绪礼.电子陶瓷物理[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4]张庶,李恩竹.小班教学方法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

[5]李恩竹.电子陶瓷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3.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Group Workshops in the Physics Teaching of Electronic Ceramics

LI En-zhu,YANG Cheng-tao,YUAN Ying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 State Electronics,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 61005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