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评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6 12:1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评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调查评析报告

篇1

【关键词】 校友;教学工作;评价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fellow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s teaching work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 and conclusion The schoolfellows hold the view that the college′s speciality settingup,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are comparably reasonable. They have a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and unanimously agree that they have benefited a great deal from the college′s education in the aspects of speciality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capability of practice with hand and the spirit of teamwork with coordination .

Key words:schoolfellows;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校近年教育教学工作状况与效果,不断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在2006和2007年期间,分批对在医药、卫生及相关行业的我校校友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的对象

2006年以前毕业的部分广东药学院校友(留校工作的除外)。

2.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邮寄、各地校友会聚会、校友回校等形式进行。

调查内容:校友的基本情况、对母校教学工作的评价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校友基本情况统计结果与分析

两次校友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95份,回收率79%,有效份数378份(2006年176份,2007年202份),有效率为95.70%。

调查对象的单位:涉及广东省内部分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所、药监局、药检所等政府机关的占19.84%,在疾控中心、医院、科研机构、医药院校等事业单位的占48.14%、制药企业、医药公司等企业占17.73%,其他医药卫生及相关的单位占17.99%。单位性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

被调查的校友基本情况:性别,男性66.14%,女性33.86%;年龄,20~39岁占48.42%,40~59岁占50.26%,60岁以上占1.32%;从母校毕业的时间,1~10年占46.56%,11~30年占51.85%,31年以上占1.59%;在母校的毕业学历,本科82.01%,专科16.40%,其他1.59%;目前的职称,初级36.24%,中级32.54%,副高23.81%,正高7.41%;目前的职务,科员29.37%,科级(含副科)31.48%,处级(含副处)13.49%,其他20.37%;所学专业是否与工作对口,“是”占83.33%,“否”占5.03%,“相关”占11.64%;有无跳槽经历,“没有”占72.22%,“一次”占16.14%,两次以上(含两次)占11.64%。

此次调查的医药卫生行业面基本涵盖历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各年龄段和毕业时段都有一定分布;学历以本科为主;职称与职务由低到高呈正态分布,并与年龄段和毕业时段基本吻合,所以总体样本具有代表性。绝大部分校友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多数无跳槽经历。

(二)校友对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校友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映:一是对母校总体教学情况评价,二是对母校总体教育质量的评价,三是学校教育对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影响的评价。

1.对母校总体教学情况的评价

这一类评价包括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所学专业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该项目为单项选择。由于2006年的调查表对此类问题调查缺如,故调查数据只有2007年的202人。

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结果见图1A,认为非常合理占12.86%、合理占50.98%,基本合理占31.20%,不合理占3.96%;所学专业教学内容见图1B,认为很好的17.60%,好的占43.50%,较好占30.70%,一般为7.45%,差占0.75%;从图1C可见,认为教学方法与手段非常合理占11.37%、合理的占57.90%,基本合理的占30.23%,不合理的占0.50%。

以上3个图均有六成多的校友对我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表示“好”或“很好”(“合理”或“很合理”),说明他们总体上比较认可学校的教学情况。由于本次调查的校友覆盖了各个时期,也表明学校的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这与我校长期比较重视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以及坚持教学方法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项都有个别选择差或不合理,尽管比例很低,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几项都属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其改革的力度,以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更加有利于适应性强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

2.对母校总体教育质量的评价

对母校总体教育质量的评价,包括对母校教学质量、学风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教风和教书育人方面的评价。该项目为单项选择。这部分包括2006年和2007年两次调查数据,对总的选项人数进行分析。

对母校教学质量评价见图2A,很好15.04%,好55.43%,较好24.46%,一般为5.07%;图2B是对学风的评价,很好占18.80%,好占53.58%,较好占22.28%, 一般为5.34%;对教师在教风和教书育人方面的评价见图2C,很满意12.19%,满意53.32%,比较满意25.79%,基本满意为8.70%。这3项都无人选差或不满意。

总的来看,校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满意的。不过,对教师在教风和教书育人方面的评价,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超过了30%,而且,基本满意只有2007年调查的校友有选择。可能的原因是,这年调查的校友近几年毕业的较多,相对来说他们接触到年青教师也较多,而这几年正是我校快速发展,大量引进新教师的时期。虽然学校也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年青教师,但毕竟增长速度较快,无法保证所有教师在教风和教书育人方面都十分令人满意。虽然此项也无不满意的选择,不过仍然提示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3.学校教育对校友参加工作后的影响

这类问题主要包括:①您认为母校哪些方面对您的工作影响较大?②您在母校学习期间的最大收获是什么?③您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哪些方面能力较强?这几项主要反映毕业生的知识面、能力等,故为多项选择。每个问题的几点用一组柱状图表示,单位为人。

从图3A可见,对工作影响较大的选项人数,依次为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实验与实习、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反映我校的专业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工作做得比较扎实,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排第四位,也与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是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毕业论文对工作影响较大的只有40余人。本次被调查的校友八成以上的工作与专业对口,为何仅一成左右的选择此项?这一结果至少提示我们,原本应该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毕业论文在其设计和完成过程上亟待改进。

图3B选项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了综合能力,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这些结果基本与图3A吻合。认为综合能力得到培养的人数较多,说明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是比较成功的。而选择培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数不足四成,提示教师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有待加强。

图3C选项人数依次为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基础理论、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知识的影响仍排第一位,一来毕竟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二也说明学校历来对专业知识教育抓得紧而且工作扎实,另外也反映出我校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的是专业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才使得他们这方面的感受特别深刻。实践动手能力影响排第二位,且2006、2007年两次调查的结果比较一致,反映学校各教育环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排第三,说明我校学生比较顾全大局,善于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可能是因为我校针对毕业生多在基层或医药企业的一线,主要面临具体工作和事务的特点,一贯注重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一结果与图3B综合能力得到培养选项的人数较多较为吻合。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校学生上手快、善沟通、能力强的特质。

选择基础理论的排位降至第四,学习能力选择的人数也不多,仍然提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选项的人数很少,可能的原因是:其一,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偏大,当时在校期间对计算机使用的要求不高;其二,也存在生源或学生自身基础的问题,这也导致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一直很不均衡;其三,不排除当时学校教育条件和英语学习氛围的影响。

篇2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分析二: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又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分析三: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一个量度.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

教法建议

建议一:本节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内能?然后由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建议二: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这一说法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一物体内能增加了,在没有告诉其他条件下,是否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内能增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

示例

一、引入课题

提问:什么是物体内能?它包括什么能量?

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可以使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

例题1:有一个10m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m/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g取10m/s2.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

水吸收热量与温度变化满足关系

由题目知,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

代入数据得=2.4×10–3℃

评析:本题是一个力、热综合题,需要熟知机械能守恒定律、内能等相关知识.

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

例题2:关于热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答案:CD

评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热量的概念,以及它与内能、功的联系与区别.

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五、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内能的利用

组织:分组

篇3

为人类不保护地球而哭泣,呼唤人们保护地球,爱惜地球。我要告诉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面对破坏环境不听劝告的人们,我要大声疾呼:人们啊,觉悟吧,救救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1、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草坪上,有许多垃圾,污染了环境,小草也枯萎了,只能把草铲掉。在街道上,为了省事,许多人(成人、小孩子)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垃圾丢到街道旁,让清洁工人去扫,从而污染了环境。在公共场所,人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省事,把果皮纸屑扔到地上;随处吸烟、随口吐痰,甚至随地大”恪

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建议是:在草坪旁设立标识牌,写上人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专门派一些人到路旁观察,甚至可以录相拍照,把各种不文明行为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进行教育,让他(她)不要再犯,也可以实行罚款制,让人们的素质提高。公共场所要有醒目的环保警示牌,并加强监管,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使人们养成文明的习惯。

2、据国家环境调查显示,我国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

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4500亿吨,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污水的排放量这么大,而人们又是喝江河的水,这样既污染了环境,还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为此,我建议:要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经过治理之后再排入江河湖海。要大力发展“中水”项目,对废水处理后,可以用来冲厕所、浇地,甚至可以作为工业用水。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在小区内汽车乱鸣喇叭,打扰了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晚上人们睡觉的时候。

我的建议是:在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尤其针对特殊时段,各级环境监管机构要重点控制和检查,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加强夜间巡查。同时,要对扰民的各类噪声污染源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设立投诉电话,鼓励广大居民发挥监督作用。

4、环保意识淡薄,只要自己方便就行。

我的建议是:学校设立环境保护知识课,多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创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篇4

课题题目:网络文化字“?濉备?业钠羰

指导老师:钟永彦

组长:李莹

组员:戚孝程 付学聪 郭林林 李艳 李楠 钟维利 漆明智 热依沙

班级:高一(4)班

主导课程:语文

相关课程:数学、历史、信息技术

背景说明:

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发展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以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有现在人们所用的仿宋体,都表现出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慢慢被视为废字。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网虫”又将这些怪字重新拾起,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那么,这些怪字从何而来呢?

目的与意义:

1.在对汉字的调查、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更深层的知识积累;

2.提高自身对汉子的认识,加强汉字的练习;

3.通过网络文化,了解更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底蕴;

4.对中华悠久的文字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活动计划:

1小组分工:

a总体:李莹

b前期资料查询:戚孝程 李楠 热依沙

c材料准备:付学聪

d深入调查:漆明智 钟维利

e数据资料统计:李艳 郭林林 李楠 热依沙

f后期资料制作:戚孝程

i社会调查:全体

j活动记录:郭林林 李楠 李艳

2活动步骤:

阶段一

前期资料、工具准备

(2008.11。29——12.18左右 即三周)

目标:前期资料准备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需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缘由;汉字的意义;网络文化字究竟从何而来。这样有利于进行更细致的推敲和研究。

阶段二

了解身边的新词文化、网络文化。

(2008.12.20——12.31左右 即两周)

目标:亲自实践,了解新兴文化。

阶段三

结合前期所得到的资料,运用汉字史,进行简要评析

(1.1——1.11左右 )

目标:更深一层的了解网络新兴文化的来源。

阶段四

调整阶段

目标:调整完善失误

阶段五

综合实践,整理阶段

(2009.1.21——2.15左右 即三周半)

目标:这时正处于寒假,时间充足,可以充分进行社会调查,拜访专家,做更细致、准确的了解,收集好各项统计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阶段六

结题阶段

(2009.2.16——2.27左右 即两周)

目标:整理、完善各项活动总结,编辑资料、幻灯片等音像资料,准备结题。

大致结题时间:2009.1.28左右

预期结果:论文

篇5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教学 畏难心理 训练梯度

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是各类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人员最广的文体。作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应用文在处理公私事务、传递信息、组织生产、交流交往、学科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是高职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是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评价因素之一。但大多数高职生对应用文写作不感兴趣,怕写应用文,甚至存在畏难、厌烦心理。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应用写作教学取得实效,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充当学生的心理辅导员,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畏难心理。

经调研了解,在初高中应试作文的训练下,大多数学生提到写作头就疼,由于对应用文写作缺乏认识,很多学生把应用写作课程当做中学作文课程的延续,存在厌烦、畏难心理。加上校园生活的限制,认识不到应用写作的实际价值,普遍认为作为基础课,只要及格,拿到学分就行了,关键是学好专业课,不愿为得到想要的高分而多费力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充当学生的心理辅导员,从纠正学生认识偏差入手,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畏难心理。比如在应用写作第一堂课上,进行课堂调查,让学生自主发言,请学生谈谈除了为学分而学之外,这门课程与我们平时和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说真心话,就势引导,纠正认识偏差。从学生生活实际、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出发,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课程,明确课程定位。让学生从内心确认,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激发学习动机。当然,抽象的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举一些实例来证明。比如,将学生写在教学楼门厅黑板上的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拍摄下来,制成课件,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错漏之处,让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应用文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指出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能力课。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学时不多,但作为实践性极强的技能课,需要反复实践训练。如果学生不重视写作实训,学习效果就收效甚微,很难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让学生克服纯兴趣的学习观点,从理性上接受这门课程,用学习动机驱除畏难心态。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身边常见的应用文例文,利用课前几分钟上台朗读评析,让学生在搜集评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应用文就是用于生活实际的文章,感受到应用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可能使用应用文,引导学生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继续充当心理辅导员,及时化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比如在讲计划前,让学生谈谈周末安排、健身计划等,培养做计划的熟手,平时写在心里,说在口上,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写到纸上,借此消除畏难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在具体文种教学时,要通过分析写作技能和相关素养对学生未来参与竞争的重要性,来帮助学生认识应用文的实用价值,激发起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应用文写作是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掌握了这种技能可以使自己终身受用,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调查报告文种时,笔者根据所教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计训练任务,“某某站接客电[2012]102号,关于做好2013年‘春运’客流调查的电报后,车站领导十分重视,分管副站长亲自抓,成立了由车站营销科牵头的客流调查小组,深入车站吸引区内的重点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各大型旅行社等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如果你是调查组成员,你会写调查报告吗?请你写写看”。以此导入调查报告文种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他们现在的学习及未来的生活、工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够引起学习个体积极的态度和求知欲望。为了消除厌烦心态,增强学习主动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文字、图形、声音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脑、眼、耳等多种器官接受刺激,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比如,讲求职文书时播放求职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求职信、简历的编写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讲合同时,播放合同引起纠纷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合同条款明确性、完备性的高度重视。也可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吸引学生,培养兴趣,使教学有趣有味。比如在讲述什么是应用文时,补充“博士寻驴”的故事;讲“条据”时展示网上流行的《一个中文系学生请假条》;讲“计划”时讲述《聊斋》中商三观为报冤仇的复仇计划,《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宏伟规划,展示网络搞笑版《一封老婆写给老公的购房计划书》;讲“总结”时可让学生“大话西游”,总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成功的经验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克服畏难心理。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上,应用文写作一般只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课时不多,但应用文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陌生的领域,从内容、形式、行文,都迥异于学生原有的写作习惯。如果学生在具体的各章节学习中接连接触一些平常很少接触的应用文书,如行政公文、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合同等文种,就势必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对它们各自的写作格式及语言表达难于掌握,有的学生甚至会丧失学习兴趣,从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何一种写作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取得认同,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可先选取一些浅显易懂易写的日常生活文种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增强写作兴趣。在应用写作概述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最简单的文种入手来介绍这门课,在介绍应用文的实用性、真实性、时效性、程式性等特点时,均以启事、借条、请假条等学生最熟悉的文种为例,这样学生能听得懂、听得进,对这门课产生亲近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掌握的文种,让学生慢慢走进应用文写作这扇有些陌生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笔者把日常生活文种作为第一个训练项目,从学生认为很容易或以为简单的应用文种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写作情境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写作,在共同评议的基础上归纳格式、内容要素和写作注意点。比如条据的写作,这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凭证的字据,它的写作格式及语言表述常常是约定俗成的,格式可以套用,只要重点训练一种,其他的写作要领就能熟练掌握。但大多数学生因对此接触甚少,仅凭想当然,所以就很容易写错。这样通过简单易写的文种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写出合格应用文的基础上,使其逐渐明白写作的基本道理,体验成功的愉悦,帮助其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其应用文写作能力。

目前高职应用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职场文书、商务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传播文书等多类应用文,但课时有限,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及岗位的需要,对重点内容仔细分析,从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删减、补充教材的某些章节,重组教学内容。如财经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经济类文书的内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侧重学习广告文案的写作等,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目前和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样的内容安排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消除恐惧畏难心理。

三、选例贴近生活、专业实际,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兴趣。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文种都要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解析至关重要。应用文的文体写作都是有惯用格式的,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讲文种的概念,然后讲写作格式,学生就定会因为枯燥而不喜欢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及时地选择那些他们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就能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例如行政公文模块中的“通知”、““意见”、“公告”等文种的写作,属于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的公文文种,学生社会阅历少,对写作课本来就存有畏惧心理,且行政公文都采用惯用格式,有些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要是直接讲述格式并用教材上的年代久远的老案例,学生必然失去兴趣。可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校下发的文件,从校园网页行政公文栏目中选取相关例文,比如,《关于做好2013届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意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铁设备询价采购公告》等例文,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选择与学生校园生活、专业相关的例文,比如,《你是怎样看待校园文化的?——我院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学校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某某工务段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某某站2011年“五一”客流调查汇报》、《某某站停车事故的调查》等调查案例。在事务文书“计划”、“总结”的写作训练中,教材所选的案例是《2008年建筑管理工作计划》、《天津市2008年度植树造林工作总结》,因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难以达到以例导写的效果。可补充一些时代感强、体式规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与专业实际的优秀范文,如《大学三年学习规划》、《电子商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2012年下学期学习计划》、《大学生个人总结》、《实结》、《学生会工作总结》等作为典型教学范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出“计划”、“总结”写作的目的、结构方式、写作思路,总结写作技巧和格式,这样便会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选择一些典型的“病文”供学生讨论,避免写作时“就范”,这样有助于学生下笔成文。这些病文可以选取之前所教班级的学生作品和当下所授课班级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评析和修改,例如“运输管路学院男子篮球赛活动总结”、“学习部2011年工作总结”等,身边的可接触到的人和物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可。所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点对例文有所取舍。教师设置的任务、选用的范文、病文题材都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校的活动实际,贴近本专业岗位的实际。这样的例文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需要、专业岗位需要,有助于消除厌烦、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应用文写作这门课重要,学了有用,愿意去学。

四、设置训练梯度,降低学习难度,消除畏难情绪。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应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一味拔高,这样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畏难情绪,弄巧成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用文种采取分步进行的做法,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如对难度较大文种的写作,可不作硬性要求。例如计划的写作,因其种类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对一个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是陌生的,不可能写出内容复杂的大型计划。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先从个人学习计划、班级活动计划等小计划入手,且把内容定在学习、工作等学生熟悉的方面,训练起来容易成文。任何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设置循序渐进,设置训练的梯度,由易到难,增强信心。高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如果马上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往往就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此时写作难度较大,学生不但有畏难情绪,且一旦写不好还会伤害其自信。在求职信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从教材、范例中探究求职信的特点、要素和基本格式后,出示瑕疵例文,让学生修改,师生合作进一步归纳求职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先从低难度的训练项目开始,提供病文让学生对照范文和教材理论,指出文章毛病,并试着进行修改。让学生去发现别人文章中的问题并且改正,这不仅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与运用了理论,落实了教学重点,也使他们对写作建立了初步的信心。但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的目标是学生能自主写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于是进入实训环节,根据导入材料,对应企事业单位招聘的相关岗位,让学生根据所列实现自身未来求职意向应有的求职条件和设想的竞争优势,写一封完整的求职信。学生模拟写作自荐信,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在ppt上展示批改标准,各学习小组组内交流、互评,写出评语与修改意见,各组代表阅读组内优秀习作,全班共评,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和评议给予一定的引导与肯定。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展开教学活动,消除畏难心理,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正确认识和探索解决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畏难心理是增强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配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要充当学生的心理辅导员,纠正学生认识偏差,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厌烦心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训练梯度,激发学习热情,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能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韩富军,高雅杰.应用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黄建岚.怎样上好高职应用写作第一课[M].文教资料,2012,(2).

[4]何芸.点燃兴趣以用促学——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几点思考[M].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

篇6

案例一

属主体执法还是非主体执法

【案情】

2007年4月某日,市监察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楼顶一大型广告牌存在事故隐患。监察支队立即派员到现场,经检查发现举报属实,广告牌危及行人安全。监察支队确定立案调查取证。随后下达了责令改正文书,并要求进行安全评估。整改到期后,监察支队对事故隐患消除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既未采取任何措施,也未进行安全评估。经研究决定,监察支队下达了强制性拆除的执法文书。

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照市政府的“三定方案”,广告牌的管理属市政部门,安监部门进行检查并下达改正文书的行为属于越权执法;另一种意见认为,广告牌的设立属于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安监部门对广告牌存在安全隐患情况进行查处是法定职权,不属于越权执法。

【评析】

该案件分歧的焦点是,该执法行为属于主体执法还是非主体执法?是否属于主体执法的关键是广告牌的设立是否属于生产经营活动。据调查,该广告牌设立的目的是用于出租,出租属于经营行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某市监察支队依法查处广告牌事故隐患,属法定职权。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监察支队查处出租广告牌存在的事故隐患,权责法定。因此,在执法监察工作中,要以单位从事活动的性质确定是否属执法检查的范围,不因单位管理机构的属性确定是否属执法检查的范围,是本案留下的启示。

案例二

再议越位处罚

【案情】

2006年11月,某市安监局监察支队,在对一化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厂有一建筑施工工地,施工队伍的安全防护用具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未经查验,随之,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建安条例》下达责令限期改正文书,之后进行复查时发现逾期未改,下达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5万元处罚,建筑施工队伍不服处罚,申请听证。听证结果撤销该次行政处罚。

【评析】

施工队伍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建安条例》第六十八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所以安监部门依据《建安条例》给予施工队伍处罚不当。

实施处罚的安监局认为有三点依据可以给予处罚:

一、《建安条例》是《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安监部门是该法规的执法主体之一。其总则第一条已经明确说明,“为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可见。《建安条例》并没只根据《建筑法》制定,也未规定执法主体只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建安条例》的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了安监部门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三、《建安条例》的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八条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权限属安监部门。 “施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法定职权决定。”

依据《安全生产法》制定的有关行业的安全管理条例,安监部门不一定是必然的执法主体,主要是不能行使行政处罚权。例如《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在第一条中同样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但安监部门并不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处罚主体。《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明确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制定本条例”,煤炭局却不是该条例的执法主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适用《建安条例》中的某些条款(比如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是整部《建安条例》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

况且,我国在行政处罚中,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实行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对同一环节不允许也不可能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同处罚权的执法主体,以避免职能交叉。

《建安条例》中对安监机关的职责规定是“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是前置条件,限制了安监机关的职责权限。即《安全生产法》有条文规定的,我们可以实施行政处罚,《安全生产法》中没有规定的,我们不能执行实施行政处罚。我们安监部门能适用的条款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法》及明确由安监部门行使监管权和处罚权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就涉及安监、交通、质监、公安、环保等多个执法主体,而安监部门不可能适用该条例中所有处罚条款。

篇7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应用范围广、实践性强的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写作常用应用文体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但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中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往往导致学用脱节的现象。四十几个课时完毕后,对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还是一知半解甚至如同未学者大有人在;而真正能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学生,则寥若晨星。笔者将模块教学引入应用文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明显得到了提升。

一、 以项目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

过去应用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总是从应用文写作原理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应用

文等各种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这样的顺序安排。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首先应当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其次,目标体系应当以能力养成为中心。传统课程观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将学生放在被动地位,因此传统的学科课程只要求学生学什么,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学,学了干什么,其教学目标只是教师单方面掌握的,也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对于学生,这种缺乏目标驱动的做法是违背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也是违背了人的情感认同规律的。模块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会应用(应用理论和技能)、学会活动(社会活动或职业活动)的教学目标,即从养成一种具体素质与能力出发的教学目标。

现在我们打破了应用文课程固有的知识体系,而是以项目为导向,重组了课程内容。

我们整个课程设计围绕三个大的总体项目进行:一是就业招聘会的文种写作,这主要包括了求职书、个人简历、竞聘词、毕业论文;二是产品推介会的文种写作,这主要包括了函、协议、说明书、广告词、推介会的活动方案、请示、报告、演讲词、邀请书、消息;三是成立学生创业公司的文种写作,其中又可分为成立阶段和运作阶段,成立阶段包括了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可行性报告、成立公告、公司章程条例、公司制度、成立公告、讲话稿、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运作阶段包括了计划、总结、招聘启事、状、答辩状。

在这三个大的项目训练中基本包含了应用文常用的文体,而以项目为导向来重组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对于学生,他们有了目标和任务的驱动,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主动,更积极。这切实做到了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同时注重教学内容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就业招聘会的文种写作和产品推介会的文种写作应属于“通用技能模块”,成立学生创业公司的文种写作应属于“具体岗位所需要技能模块”,而“基础知识模块”则贯穿于每一具体文种的教学内容中。

二、 以情境导入,革新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模块教学侧

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的先进教法与学法,强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双边教学法”。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合作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围绕就业招聘会、产品推介会和成立学生创业公司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根据不同文种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去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尝试着让学生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并按角色特点来设计写作内容,既能有效弥补教学对象的经验欠缺,又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文种互相割裂的弊端。比如在“函”的教学中,我们不是直接从函的定义,函的基本写作要求开始,而是先给学生展示某次产品推介会的具体要求,然后让学生充当产品推介会的推介人,尝试写作联系函,学生写好后抽取一份学生作业,与优秀信函作对比评析,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最后在评析中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引出信函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要求。再由另一学生将自己作业做简要的对比评析。学生通过自己的练笔,和老师对其习作与优秀信函的对比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函”的基本知识,并很好地将这种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这就形成了实践――归纳――对比――纠错――修正的系统链条,最终达到了知识的理解内化,达到了乐中求知,趣中长智,动中增能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曾就写作课有这样一段论述,“我们一方面想教学生写作,一方面又有意无意地抵消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困难,多半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没有让学生把写作练习当成一种乐趣’造成的。”他主张写作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活动、兴趣的榜样而自然地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比那种通过乏味、讨厌的练习而进行所谓的直接技能教育要好。”这对我们应用文教学也有所启示。我们针对这些常用应用文文种在日常生活中从企事业单位、报纸杂志等方方面面收集典型的应用文作品作为写作案例。在课前将其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呈现给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增设了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质疑、去发现,对照书本去校正、去总结,那么应用文写作就会走向乐中得道的幽境,就不会显得枯涩乏味了。

3、合作研究性学习:我们还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每班由五、六名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调查、选材、写作训练中形成学习团队。根据背景材料、特定的交往环境,能够写出交往环境中的多种规范的文书,并会正确分析、评价和修改。学生自己模拟角色,完成主要项目训练。如学习写作被推介产品的说明书时,先让各学习小组网上搜集3份不同性质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分析对比,并且要在网上查阅国家相关部门对被推介产品的管理规定,产品的相关科学知识,然后老师介绍说明书的基本知识,最后各学习小组写作产品说明书,并进行交流评析。

三、 以练代考,改革学习评价体系

我们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不再是单纯以一张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而是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多元化需要,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的评价理念。我们在思考如何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探究上来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如何才能真正使评价的重心从传统的唯分数定论转移到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质量上来。

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从这四个方面去衡量的:一是在课外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这主要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每个小组成员分为三个等级,这一项占总分的20%;二是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老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完成情况打分评定,这一项占总分的30%;三是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主要由老师掌握,这一项占总分的30%;四是期末面试。课程备有“面试百题”,占课程总分的20%;内容以课程知识点、案例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如:某市人事局向同市财政局要求拨给某项市级活动的经费,应该用什么文种?请示与报告的主要区别有哪几种情况等等。我们不再强化理论的掌握,而是重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的评价、重视探究学习所需要的实验技能的评价,训练学生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而且还经常在课堂内外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动态评价方法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等的协调发展。

Practical Writing modular courses on teaching

FU yun-hui

(lecturers of Huna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erving 2005 Master of Higher Education)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urrently exists in practice re-light theory and other issues, I believe tha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theories to reform the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This is mainly in three aspects: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to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nto context, to study and practice of reform and test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actical Writing Course Teaching Module

参考文献:

【1】李慧.确立应用写作在高职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J].职教论坛,2004(26).

【2】张仁青.应用文[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3】赵飞. 对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2(6期).

【4】王桂宏.应用写作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几点做法[J]. 常熟高专学报.2002(6).

篇8

浙江省物流业发展状况研究

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房地产投资情况调研

江苏外资商业企业发展研究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产业结构变动与浙江经济增长

透视通胀下的暗潮——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认识与建议

江苏乡城迁移对第二产业GDP增长贡献率的统计测算

浙江省"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传播现状评析

信息动态

基于回归分析的药品有效期测算方法研究

南京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访上海市闸北区统计局副局长陈新光

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创建统计基础规范化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统计局局长吴乃焕

2010年上海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分析

台州市造船业现状与发展探析

江苏连云港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研究

加快浙江金华市磐安县农家乐发展对策思考

基于DEA的杭州市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研究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探索——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贸易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初探

杭州市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革探索

经普年份核算与数据质量控制关系的思考

提高电力企业统计工作质量初探

信息动态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转型升级推进苏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舟山与衢州、丽水经济发展比较

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编制民生指数评估民生质量——浙江开展民生统计工作纪实

江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11市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度

PPI与CPI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下)

创新统计科学统计为区域转型发展提供优质统计服务——访上海市杨浦区统计局副局长唐晓军

提升绍兴区域地位的若干思考——兼谈绍兴与苏州、嘉兴两地的比较分析

强化基础建设提高调查能力实现调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队长丁卫平访谈

温州市流动人口调查

"十一五"时期台州商贸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松江区工业主导产业的调整和重新定位

杭州市淳安县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衢州市衢江区特种纸产业发展思考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思路

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之设想

六次人普入户登记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资源资产估价方法比较研究

加强统计巡查工作探讨

刍议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

浅议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

解读工业总产值

庆祝与思考——为"世界统计日"而作

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

浙江省人居环境与环境保护变化研究

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江苏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分析

从经济普查看上海青浦区经济发展

我国财险业巨灾损失赔付能力研究

"幸福指数"编制及指标体系建构探析

科技成果转化质量评价——基于科技中介服务视角

篇9

论文关键词 社会调查制度 社会调查员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通过调查其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情况等一系列从案卷中无法看到的情况,从而判断其人格特点及人身危险程度,以此作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实施个别化处遇的参考。其中,该项制度在检察阶段被称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制度,该项制度并不直接反映案件的犯罪事实,其旨在通过一些客观指标来确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从而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主观恶性、再犯可能性及可挽救性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并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时作为参考。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发展和实施情况

社会调查制度早已上升为国际少年司法的原则之一,并被世界多个国家在少年司法领域运用。我国自1997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率先开展社会调查制度的试行以来,各地不少司法机关都展开了对这项制度的探索,尤其是新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将此项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调查制度的普及和发展。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检察系统确定了几家试点单位,每家试点单位基本以全覆盖的形式对每个未成年犯罪案件引入了社会调查制度。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困境

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制度,其一切还在摸索之中,社会调查员和司法机关也还在不断地磨合之中,故在该制度试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该项制度涉及到刑事案件的全过程,笔者在此主要是讨论该制度在检察阶段的运行情况及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社会调查机构及专门的社会调查员

新《刑事诉讼法》对于社会调查制度只有概括性的规定,目前各地司法机关对于社会调查也基本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社会调查员有的由志愿者担挡,有的由团干部兼任,有和司法局、心理咨询师合作的,还有聘请一些学校老师或民间组织的人员来作的,调查员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即使很多社会调查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其专业化明显不足,即使有一些培训也基本属于浅层次、表面化,在频率上也是偶尔为之。社会调查报告是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程序中的重要辅助证据,一个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和专业的社会调查员队伍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如同案卷中的鉴定结论一样,必须要认证机构及专业人员的鉴定才能够被采纳并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如果随便找一个机构就来鉴定,试问这样的鉴定结论如何让人信服呢?

(二)调查报告欠缺全面性

法律规定社会调查的内容覆盖面很广,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理想和现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会调查报告难以达到全面性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1)调查时间有限。由于受到案件审查时限的限制,调查报告的制作时间、调查范围都受到影响,尤其是审查批捕阶段的调查报告,法律规定批捕只有7天的办案时限,但实际上除去立案、领导审批时间,还有周末的两天,在承办人手中顶多只有四天时间,如果碰到大型节假日之前来的案子,甚至可能只有一至两天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使承办人马上发调查委托函并且次日就带调查员去看守所提讯(如果碰到一些情况还无法做到次日就能提讯),调查员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2)隐私权保护问题。由于不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属于在校学生,出事后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没有将事情告知学校,怕学校将孩子开除(目前在实践中已出现这样的情况)。社会调查的全面性要求和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要求发生了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调查员一般会出于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而放弃对学校、单位的调查;(3)拒绝调查或虚假信息。要做一个全面的社会调查,不可避免的要登门走访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学校或者同学邻居等,但对方往往出于各种原因对调查有抵触心理,不愿配合调查。甚至还有的犯罪嫌疑人为了隐瞒自己的犯罪情况提供给社会调查员虚假的家庭地址、电话等,这种情况在外地犯罪嫌疑人尤其是新疆籍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中常常出现,导致社会调查报告只能采访犯罪嫌疑人本人,使得调查报告难以客观全面;(4)责任心问题。目前社会调查员的来源比较复杂,其选任和条件也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所以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基本寄希望于社会调查员本身的责任心和素质,如果不巧碰到责任心不那么强的社会调查员,那么调查报告的质量就无法保证。

(三)调查报告的专业性、深刻性不足

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调查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而人身危险性与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调查报告中需要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格进行全面的分析。但实际上,即使是在专业的心理学家看来,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判断都是个难中之难的问题,而且目前的心理学人格判断大都是着眼于对一个人人格气质的判断,没有关于人身危险性的人格测量表,何况一个人的人格中有不好的倾向也不意味着其一定会犯罪,更无法完全决定其再犯可能性。所以如此专业的问题对于非心理学、犯罪学专业甚至非法律专业的社会调查员来说,确实是有不小的难度,造成社会调查报告在事实的列举之后所得出的结论较为格式化、表面化,更倾向于重述一些显然正确的普遍真理,欠缺真正有说服性的分析,而据此得出的羁押必要性及再犯可能性判断的准确性更值得商榷。

(四)客观、公正-理性与感性的问题

社会调查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的情况,以期在刑事诉讼中对其能够有更公正、客观的处遇,而社会调查员不同于公、检、法机关人员的身份,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这里面似乎存在一个悖论,只要有非司法机关的人员参与,就一定会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么?因为就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有感情、有偏向性的,而且根据法律的保密性要求社会调查员不能够阅卷,其采访的对象也都限于犯罪嫌疑人这一方的人员,而不涉及到被害人或证人一方,尤其是在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的过程中,感情往往占了上风,遇到比较狡猾的犯罪嫌疑人,更容易轻信其所编造的一些事实,更难以做到完全的理智和中立,很可能只是看到案子的其中一面就下了结论,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五)社会调查的覆盖面问题及司法成本问题

新刑诉法规定的社会调查是“可以”做,目前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有挑选合适案件做的,有不怎么做的,也有全面覆盖的。到底什么样的案子必须做,什么案子无须做还需要研究商榷。例如前面所列举的新疆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基本都限于对其本人的调查,其亲属要么就是找不到或无从查找,或者即使能够查找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以及出差的人身安全等问题无法调查,还有翻译的配合问题等等,致使此类调查报告的质量无法保证其全面性和深刻性,而且在批捕和起诉阶段几乎没有区别,导致司法成本的浪费。还有其他一些案件也有类似的问题。

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出路

在列举了这么多的问题之后,社会调查制度的出路又在哪里呢?这样一个被寄予了厚望的制度,如何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拙见,希望能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尽一份力量,使其更具有可行性、科学性,能够早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一,设立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聘请专业的社会调查员。机构及调查员的资质问题始终是社会调查制度的硬伤,如果能够在省、直辖市级司法机关、或者团委等部门下设立专门、统一的社会调查机构,并聘请具备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素质的社会调查员,统一编制、统一管理,无疑是提高社会调查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最好办法。

第二,引入专业的心理人员参与调查和评析。由于人身危险性评估的特殊性,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社会调查员有效地提高调查报告的专业性和深刻性,并可以作为今后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特殊处遇及帮教措施的可靠凭据。

篇10

刑事和解的文化之维

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研究

论转型乡土社会的司法策略

论中国传统司法的本质

法律评价社会面向的哲学思考

法律惩治道德越轨者之意义探究

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问题探析

司法沟通的语境、修辞与转换

调解考核制度的设计与功能悖论

A市B县检察院抗诉案件调查与反思

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座谈会综述

论反垄断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宪法性地位

公开民事裁判文书中个人信息的识别与保护

人民法院协调处理行政案件的实践逻辑与反思

关于加强整治新建城区社会治安的调研报告

司法受众之心理维度与信息公正之生成路径

论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构建

正义理念在中国传统儒学法文化的表达及其价值

纠纷解决的城乡差异——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法律社会学解读

关于法律必须被信仰的问题——兼评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走向权利的时代》的评析——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

司法如何保护婚姻——基于离婚案件二次现象的分析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羁押执行交付问题研究

转型之惑与实践之学——评李瑜青教授《法律社会学教程》一书

中国法社会学的理想图景——读郭星华《法社会学教程》

对象剖析与技术改革——传播学视阈下的司法公开方法论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的理论建构、制度设计与区域经验

法律儒家化的限度、价值冲突与预设——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司法近代转向与现代国家寻找——评《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向》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律师职业主义变革——评《律师、国家与市场》

冲突理论的脉络及其当代法治启示——基于冲突理论脉络展开的考察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结合N市检察队伍现状进行分析

公正司法的供需对接——案件质量评估工作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

法社会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自觉——兼评高其才教授的《法社会学》

法治中国的“西体中用”之道——读周大伟先生《法治的细节》一书有感

法官绩效考核制度中结案考核及其悖论——以J市基层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为例

法律与文化互动的三点思考——以传统儒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关系为切入点

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与人民法院形象塑造——关于人民法院社会形象的调查分析

司法公正公众认同的心理解码与策略修正——基于法院司法宣传实践的实证分析

论我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与慈善立法的完善——基于社会调查的分析

转型时期制度适用困境:原因、对策及反思——以对小城地沟油问题的讨论为例

积极探索实践护航自贸试验——人民法院为自贸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座谈会述评

由西向东、由理论迈向实践——评汤唯《法社会学在中国——西方文化与本土资源》

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意义——“当代法治发展与传统法律文化价值”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人民陪审员制度价值诉求与实践诉求分离和统合的实证研究——以河南A县基层人民法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