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化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02:0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学好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学好化学

篇1

【关键词】化学是什么;预习;学习方法;笔记;化学实验;精炼;课外阅读

一、化学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我们学化学,学什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化学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然后才是一门理论学科。可是在现今的环境下,我们中学化学就是为了考试能有一个好成绩!所以我们学化学很大程度是为了应付考试。虽然我们学化学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如果连考试都应付不了的话,那也未免有点太低档次了。 要学好化学毫无疑问应该要首先注意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书本上的东西永远是书本上的,不经过实践你永远学不到真正的化学,或者说你和化学这东西没有真正的感情。

二、做好预习。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我们要帮助学生通览教材、大纲。教师要熟悉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学习内容及订出学习计划,使得所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化学的学习。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使用。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时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问题。最后想说的是:“兴趣”和信心是学好化学的最好的老师。这里说的“兴趣”没有将来去研究化学、做化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反感,不要当做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他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化学感到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学生也就会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和信心是你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四、必须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一定要做到课后复习。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 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多做练习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重视“错题本”的作用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错题本是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五、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一些具有实验能力的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因此,一个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他所进行的实验成功与否。心理学认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所以,实验能力是指与进行化学实验有关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实验能力是个体的特征,这种特征也不是一般的特征。实验能力专指仅仅符合从事实验活动要求的个体心理特征。进行化学实验活动,要求的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许多相互联系的能力。每年化学实验占考试的分值越来越高,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多做实验。做实验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思考如何做,还可以怎样做。

六、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之中。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七、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篇2

1.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取深入学习的动力。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各部分的来龙去脉,研究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落脚点,设计教学情境引入新知。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其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不吝鼓励,耐心引导,多鼓励,这就要求教师熟记所有学生的姓名,能够控制课堂的气氛,迅速提出问题并指向不听课的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对上课溜号的学生可能都不知你问的是什么问题,千万注意不能生气,要重复一遍问题,使其尽量答对,苦不会,先不让坐下,找另一名好生答后让他重复,重复对后给予鼓励,如说:我不相信有笨学生,只要肯学习,一定会成功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久而久之也会把化学学习看作比较轻松的事情。同时培养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力。

2.理解概念,找出规律

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对化学概念可以说一片空白,更别说理解。因此,学好化学首先必须理解概念,化学概念不能死记硬背,让学生从实验中引出,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碳酸钠与稀盐酸、镁带燃烧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与物质的体积密度无关。再讲酸碱盐概念时,教师通过举例子,做实验,通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

3.认真实验,仔细观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利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唤起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得到科学有效的训练;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如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学生会对其产生一种神秘感,从而觉得化学比较难学,因此,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可以演示一些化学小实验。例如,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告诉学生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过程和认真观察总结出来的,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可以轻松地学习化学。一般化学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而得出结论,因此,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常用仪器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设计实验时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4.善于分析、联系实际

生活中化学是无处不在的,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因解决问题而感到骄傲,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兴趣。记得以前看广告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广告,烧杯中某种红色液体滴入某种洗衣粉就变成了无色,现在学了化学想就应该是酸和碱与指示剂的反应。例如: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1)除去菜刀上的铁锈;(2)鉴别食盐和纯碱;(3)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4)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学了化学,这些都不是问题。经常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再从实际返回到课本中,多次返回后,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准确、灵活,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更好的学好化学服务。

5.善于记忆,巧于记忆

化学学好前提必须记住以下内容:

5.1元素。初中学生把教材上常用元素记住就行,记住元素名字,元素符号。

5.2化学式。只要元素都记住了,那么一起形成的化合物自己也就会写了,当然,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多种,这就需要你灵活掌握化合价的知识,元素的化合价很重要,对你判断化合物的种类,写化合物的反应式都很有用。

5.3化学方程式。掌握初中课本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背,背不是死背,而是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记规律,举一反三。

5.4实验。课本上的重点实验必须让学生记住它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以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将物质的类同实验归类,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比如,实验室抽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收集等相同与不同之处。只有掌握这些常见内容,考试时心中才不会束手无策。

6.善于总结,认真归纳

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应该结合各章重点,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把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比较,加深理解,并通过习题练习加以巩固。例如:讲完物质的分类,学生就要搞清楚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区别,通过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

篇3

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求知欲,学习才能变得积极主动。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化学讲得有趣。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我不急于去讲化学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等,而是列举常见、有趣、典型的实验现象,同时有目的地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勤于观察、认真思考、乐于动手的能力

观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学化学教学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反应条件等综合因素共同认识化学、学好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里面许多知识点的教学都要做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所以我安排学生多做实验,用好实验器材,了解注意事项,用好化学用语,记住实验现象,同时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生学会总结,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是靠识记来掌握的,比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反应过程需要什么条件、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能否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属于哪种反应类型等等都是必须记住的知识点,因此教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强化学生记忆的方法。只有把这些知识点掌握了,才可能学好化学,才可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四、走进学困生的心里,做好转化工作

篇4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也是催化剂。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他们对化学学习往往抱有好奇心。那么,如何把这种好奇心转变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可从生活实例引入,水为什么会灭火,煤燃烧后为什么变成了其他物质,接着再做几个简单的实验,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当学生学到基础概念、化学用语、元素符号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就有可能降低他们原有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把不稳定、暂时的兴趣转变化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要讲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要讲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如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造纸术、火药等。要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是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实践中经过多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因此,化学教师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自学为主、主动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查阅参考资料、记笔记、制订自学计划和完成习题作业,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这不仅仅满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也为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自学能力的培养需根据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培养。在预习中,教师可以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做补充改正。如果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则他们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可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为具体,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化学试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还应把观察到的试验现象和试验进行思考,概括总结规律。如镁条燃烧是简单的化学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镁条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颜色、状态、气味、形状发生的变化。课堂演示实验也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问题,如有时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学生看不清楚现象,有些实验有毒不安全,教师不能做给学生演示。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一氧化碳是有毒的,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代替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动画能使学生看清实验过程,而且印象深刻。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课来加深对于理论课的理解,让学生们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篇5

一、负积累太多

初中化学是一门入门课。有些学生一开始就不愿意学,不管老师课备得多好,讲课多么投入、生动,运用多好的教学手段,都很难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的学生其他学科也不好。通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分散、爱搞小动作、甚至上课乱讲话。他们中许多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究其原因,除个别与先天遗传有关外,大多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1.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好。在初一正常分班的两个班,到初三学生相差却很多。不好的班风使下滑的学生越落越远。

2.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家长对学生一味地迁就、纵容,不会说服教育,过于溺爱孩子,给了他们太多物质条件的满足,但没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有的家长性格暴躁,信奉棍棒底下出成绩,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有的家长事业太忙为由疏松对孩子的管理。

3.学生自制力差。学生面对形形的诱惑管不住自己。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长期的负积累使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困难,甚至自暴自弃。

二、中途掉队

有的学生开始对新的学科感到新奇,被化学魔术般的实验所吸引,被多媒体动画吸引,或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而当学到具体的知识,尤其是抽象的分子、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以及化合价、化学式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时,便产生畏难情绪,付出努力越来越少,兴趣越来越淡,情绪越来越低落,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有的是化学老师所任班级较多,对有的学生没有刻意注意而挫伤了积极性;也有的是学生由于一、两次考得不好,没有及时调整状态,最后也落伍了;还有同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预习、复习,不做笔记,课下不能及时巩固,久而久之就掉队了。

当然学生掉队也有教师的原因,如教师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能激起学生兴趣;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知识不能难点突破;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等。三、总复习没跟上

有的同学平时学得不是很好,期待通过总复习加以改观,总复习真正到来时,又舍不得多花气力,或是方法不恰当,最终收效甚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知道了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所以我们必需想一些办法,在以上各个环节下功夫,减少化学学困生。

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从入学到初中三年级,这些孩子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其实他们心中最大的渴望仍然是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启沟通之门的钥匙。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这些孩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多找他们谈心,用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格去影响他们,用名人传记去打动他们;每次都注意其上课的听课情况,给他们及时补课;及时检查作业,形成反馈;有进步要加以肯定和表扬,树立起信心。对他们给予较大的期望值,使之不断地对自己以肯定和激励。逐渐摆脱失败者心理,逐渐由我不行转化为我能行。

“授之以渔”。教师要不断给其学法指导,如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听课、复习,如根据知识的记忆和遗忘规律指导其记忆。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管理学生能力、教学能力,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课标要求。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松懈。

教师不断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用一些具体的东西去代替一些抽象的事物,用一些形象地比喻,用贴近生活的实例、用形象的语言去说明,尽量让学生感到不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建立并保持学好化学的信心。

篇6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引导;化学能力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基石,是学好化学的工具,在化学的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探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为学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定定律的基础上,并且必须符合反应的原理。在化学教学中首先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其一是尊重客观事实,也就是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绝对不能主观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方程式。其二是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弄清为什么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用语系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有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知识,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后有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这又是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的。可见,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领,直接影响着其他化学用语、其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一是要熟练记忆元素符号,二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时,要熟练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三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四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方法。一般来说书写化学方程式可分为两大步骤。步骤一是书写化学反应式,即化学反应表达式:具体是①先写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写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②在化学方程式间写连接号,注明反应条件等,如:反应物化学方程式间用 “+”号:生成物化学方程式间里“+”号;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方程式间用“-”号。③适当注明化学反应现象。如:气体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旁用“”号;水介质中,不溶于水的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旁用“”号。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之二是配平化学反应式成化学方程式,改式中“-”为“=”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化学方程与数学中的方程类比,启发学生明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存在等量关系即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就是质量守恒的具体体现。

二、正确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可得出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如下:①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③看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④看条件是否注明;⑤看“”“”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例: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2Fe+6HCl=2FeCl3+3H2

B. H2O=H2+O2

C. Mg2+O2= 2MgO

D. 3Fe+2O2 =Fe3O4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A的错误有两个方面:①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参与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低价的亚铁盐;②气体符号未标。B的错误也有两个方面:①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②条件未注明。C的错误是:反应物镁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D正确。

三、深入分析认识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认识:

(1)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性质如何?

(2)反应条件;

(3)反应量的关系;

(4)反应类型、反应本质;

(5)反应得出的结论;

(6)反应发生的部位(对有机反应而言)、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对热化学方程式而言)。

四、牢固记忆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所以熟练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保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领,我认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1)归类记忆法。根据知识系列或反应类型或物质类别记忆,使零散的知识通过归纳成有规律可循,以重点物质为中心的知识网络。我们可以这样归类记忆:①与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与氢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③与水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④与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⑤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⑥与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⑦与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⑧与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篇7

刚升入九年级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我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

使用化学用语习惯的培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使用。规范使用,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要用得正确,符合规范,比如,化学符号中大小写的区分、上下标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教师可以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进行自行订正。二是要经常使用,要求教师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习惯

首先,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如初三化学中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堂生动精彩的化学课,可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充满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化学实验多彩多变的现象惊叹不已。

老师在做每一个演示实验时要充分准备,并可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结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如老师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魔棒空中取烟的表演,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他们会对下一次化学实验迫切期待。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二、培养学生学会听课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加强疏导和引导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会听课。

三、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点

1.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知识的层次要点,加深记忆。如:“固态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可分以下几个问题理解:①一定温度;②饱和状态;③100克溶剂;④溶解的质量。其中①②③是必不可少的条件,④是结论。

2.突出知识中关键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中,“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和“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是阐述基本特征的字词,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

3.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行成知识链。介绍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时,以生成物中有盐为中心,归纳出相关知识点。在归纳时,教师应有意地渗透物质的分类,使学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物质的类别及名称,帮助学生记忆。

四、灵活运用

篇8

关键词:一堂好课;课堂教学;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17-01

在如今科技腾飞的时代,各种教学资源层出不穷。找到一个适合课堂教学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不断地积累适合化学课程资源的各种资料,并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得学习积极性。下面我就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途径及做法讨论一下,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与交流: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设计几个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2.创设课堂背景,活跃课堂教学

按照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加涅所提出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以提问的方式:水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大家想要了解他们吗?告知学生目标;引起学生注意后,要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回忆相关旧知;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技能为基础,因为原有知识和技能是新的观念获得的支撑点。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就涉及到以前章节中学到自然界中水的组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旧的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和引发新知识。有时,需要简短地测查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先简短地测查一下学生以前学习了那些化学反应。呈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刺激物,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呈现教学内容,可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因为多媒体立体感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画面更是学习新知识最有力的诠释。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特点等有关因素,采取呈现形式。针对知识性目标而言,要使学生能通晓相关信息,首先得了解这些信息;针对动作技能目标来说,要使学生掌握特定技能,也要先学会与动作相关的言语描述。

除了提供必要的信息之外,还要向学生举例说明,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信息。例如,在讲解元素的构成时,有必要举例说明水是如何构成的。同样,在动作技能学习时,除了说明完成动作的各个步骤,还要做实际示范。

提供学习指导: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并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重在指出学习的思路,明确思考的方向,把学生维系在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

最后还有引出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促进保持和迁移。我想如果在课堂上利用好了这九个环节,学生将学有所获,老师也自然而然的完成好了自己教学目标。

3.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在化学课程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篇9

[关键词]:衔接 预习 实验 复习 习题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同学朋友,他们肯定满怀憧憬与激情。学生如果有憧憬与激情,那么他们就会有学习与探索的欲望。我们若能抓住学生的这股劲,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高中的化学是很有趣的、只要用点心思也是很容易学好的,让他们喜欢上高一的化学,学好高一的化学,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学好高一的化学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做好初高中衔接

初中化学从启蒙开始到毕业参加中考,时间仅有短短一年。而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内容紧密相联,如:初中的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和高中的元素周期律。初中的酸、碱、盐、单质、氧化物间的相互变化与高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初中的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与高中的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等。为了更好地学习高中的新知识,为了温习巩固初中的已有知识,我们选择了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之前对初中的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了衔接。衔接内容如下:

1、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区别(2课时)

教师介绍初高中在教材、学法、课时等方面的不同---1课时

座谈会:请高三的化学优秀生与同学们进行交谈、经验传授---1课时

2、化学基础知识(2课时)

个体归纳与集体总结相结合

3、化学反应及其规律(2课时)

主要介绍初中的一些常见反应及类型

4、化学实验(2课时)

布置实验,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5、化学计算练习(1课时)

二、重视课前的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基础。我们经常说"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如何要效率,课前预习便是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在预习过程中,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能够自己弄懂,哪些内容自己无法弄懂,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这样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疑问听课,使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更好地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高一教材中"物质的量"的学习,那么如此抽象的名词在没有预习的前提下学生很难接受,很难理解,会出现知识的"拦路虎",影响进一步的学习,但如果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会大概知道"物质的量"也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基本物理量,对它的概念和研究范畴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讲述,学生也就会更容易理解这个内容了。

三、重视课堂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学习最怕的就是没有动力。而我们的化学实验,反应产生的各种千变万化的现象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良药。

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其中又蕴涵着各种化学原理,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转化,我用这样进行实验教学,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这部分知识点也理解得更加透彻了。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钟时间,苹果汁很快变成的黄色就较深颜色,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状。该实验来源日常生活现象--苹果汁的变色。内含的化学知识: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即苹果汁中的Fe2+被氧化剂(氧气)氧化为Fe3+,Fe3+被还原剂(维生素C)还原成Fe2+。

实验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实验现象会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出现反差,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不成功了。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并不会影响实验的功能,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故意做一些这样的实验来强化某些知识。就拿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来说,我们都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化学的语言基础,但总有一些同学不把反应的条件不当一回事。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显色,高中学生都知道;但在浓度高于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它会变红,振荡褪色;再滴加酚酞变红色,振荡又褪色;在浓度高于80%的浓硫酸中加入酚酞,溶液显橙红色,振荡不退色。例举该实验不是想说明其中的原理,也不是说前面的结论有错误;我想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辛辛苦苦强调化学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而学生置若罔闻,时常在书写方程式时把反应条件置于一边给忘了"。原因是我们认识到在实验中,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反应质的变化,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而学生没有这样的意识。通过该实验可以给学生一种震撼,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条件控制重要性。

四、重视课后的知识巩固

做好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是学好化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在课后再读之中得到解决。复习时,我们应强调让学生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功夫,对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要多花些时间。课后再读也包括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使之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成为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五、重视习题的精选及讲评

练习是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现有的许多参考资料无法直接应用,过多的实行"拿来主义",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导向,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选择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排练习题和测试题,做到选题科学,用题准确,注意从不同角度多练学生易错、易模糊的知识点。另外,还应考虑到一个班的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差距,对完成情况定出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程度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实现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躬行"。

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应针对性地对一些题目进行评析。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高一化学习题讲评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突出抓好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严谨的完成解题过程的习惯。

总之,学习的方法有千万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以上是本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一点经验总结,望能给予高一年的学生一点指导,进而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星、走进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葛献峰、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G].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篇10

[关键词]绘画 感知 基本功 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80-01

在一次绘画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能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他们自感缺少绘画这种“天赋”,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总是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固执地声称没有“美术细胞”。我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美术呢?

一、感知美术

感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美术活动的基础,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要从感知入手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把握好感知的引导、感知发展和感知表现。例如:在学习《凝固的音乐》一课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宏伟的建筑,个别学生能认出那是布达拉宫。有的学生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呀,怎么不叫布达拉宫啊?”还有的同学说:“哪里有音乐啊,我就看到建筑物了。”面对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想法,我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凝固”,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 “音乐”,在美术课中的表现又是什么。把这些基本问题讲清楚以后,我从感知的引导入手,借助一首乐曲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方面营造一种情境,再通过他们的这种听觉感知来进行选择和判断,进而引申出由这种情境带来的建筑(布达拉宫)。然后,再让学生从视觉感知上做出分析和总结,分析布达拉宫的空间造型和结构。最后,再让学生动手去画,去创作。

二、强化基本功训练

从画种来分,绘画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等。在我们的教学中,每种画都会接触到,而每种画的基本功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国画的要求是:笔墨运用、线条质量、审美素质和构图能力。素描也有自己的基本功要求:首先是造型能力,型要准。然后是理解黑白灰的关系,暗面、凉面、明暗交界线、投影等,处理好过渡,这样才能使物体有立体感。基础的基础,就是练习线条,直线、横线、斜线等,要注意握笔方式。还要有一个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的时候,很想一蹴而就,不想苦练基本功。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不过硬,是不能创作出好作品的。

因此,美术教师在教授绘画的时候,应该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打消学生“没有绘画细胞”的念头。

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增加“写生”的机会

绘画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有更多的创作灵感,必须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例如,让学生画荷叶,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从书本上看到过荷叶,很难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荷叶作品,达到最高的程度就是临摹。如果学生接触大自然,看到荷叶在一天当中的不同状态,捕捉其中的一点,进行创作,将会创作出好的作品来。这样就达到了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具有创造力。

四、鼓励教学

学生在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有的同学还是没有勇气下笔去创作,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去鼓励。教师在学生没有下笔前,鼓励学生“只要画出来就是好样的”。在学生画出来以后,可能这幅画有很多个缺点,但是教师要找出这幅画的一个优点,以此来激发学生想画第二幅的兴趣,给学生信心和勇气进行创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绘画,在浓厚的兴趣指引下,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五、让学生勤动手,体验绘画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美丽的大鱼》一课中,要求学生在一条随意画的曲线上添画鱼头、鱼尾、鱼鳍。海里的鱼千类百种,教师不要求学生说出画的是什么鱼。这样学生可自由地驰骋在想象的王国里,画出自己心中有不同花纹的鳞片的鱼。有的学生还在鱼身上装上微型火箭,在鱼背上建房子……千奇百怪。他们兴致极高,在相互交流中又激发了新的创意。

这种重其意而不拘其形,重其趣而不苛求其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用画大胆地、如愿地表达自己的爱好、情趣。体验到自主创作的乐趣,受到美的教育、熏陶。

总之,学生如果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师的鼓励教学下,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同时近距离地去接触大自然,感知美术,一定会学好美术,并且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黄超成(著).非常绘画入门.广西美术,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