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风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2 08: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学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科技能竞赛是大学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提升学校的良好口碑。本文以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例,探究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推进大学学风建设新举措。
【关键词】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学风建设和学科技能竞赛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指出,学风建设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浓厚健康的学风是一股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牵引着学生积极向上,保证了教学质量,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学科技能竞赛对学风建设的具体作用
1.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所大学学习氛围的好坏将决定着其学风建设的好坏。学科技能竞赛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在实践中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断查漏补缺,进一步明白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提升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找到自身不足之处,加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5后,他们身上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具有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非常乐于去尝试和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同时,他们又具有探究问题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参与学校学科技能竞赛,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在竞赛过程中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带来获得感和满足感,进而使他们的内心更加热爱学习,激发出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能保证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3.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毕业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年达到历史新高的765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那些“死读书”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结合笔者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发现那些在学校里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同学,在校期间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本领,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团队意识,综合素质较高,容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中很多人进入著名的上市公司,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4.有助于学校良好口碑的提升。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他们中很多因高考发挥失常,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这部分同学在进校后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他们本身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和进步空间,通过学校和学院老师的积极引导,让他们参与到学科技能竞赛中来,发挥优势,让他们获得阶段性成功,从而获得喜悦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人生,这也会反映出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果,进而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笔者所在学校在2015年学科技能竞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喜获二等奖。
三、继续推进的重要举措
1.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打造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教风和学风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相辅相成,一脉相承。学科技能竞赛可以将更多年轻有为、愿意投身学校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吸纳进来,通过指导和教育一批高素质的学生获奖成才,获得更多的成功感,甚至获得一定的学校经费奖励和优惠制度,这将为他们赢得更高的人气和认可度,将会有更多学生加入到学科技能竞赛这支队伍中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关系越发和谐,学生精神状态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2.以培养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校通过积极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愉快心情和积极心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大学育人的初衷。广大学生们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已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进入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本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参加学科技能竞赛便是他们今后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上,对未来就业和成长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提升学科技能竞赛的实力。参加学科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包括获得较好的成绩以及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首先,如果参加了比赛并且能获奖,这是对学生和教师都是很大的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继续努力,潜心钻研。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因此要想让学生素质高、学风好,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抓手。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科技能竞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教育发展事业添砖加瓦,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徐振华 单位: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许南阳.新教学评估模式下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
篇2
一、目的: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以知识全面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求职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学风,真正实现治学严谨、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基本要求,激发我系同学的学习热情,争取在各项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为我系争光。
二、主题:
“掀学风新浪潮,树##新风尚”
三、时间:
四、具体形式:
(一)学风讲评系列活动
1.专升本讲座
原因: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专升本考试,解除同学们的紧张情绪,理清复习思路,提高应试技巧。
对象:##级专科同学等。
方式:邀请##主任和升本成绩优秀的同学作报告,现场向同学们解惑答疑。
2.四六级讲座
(1)原因:四六级考试是同学们关注的大事,为使同学们增加信心,摆正心态,找出自身的弱点,理清思路。
(2)对象:##级大二学生及报考英语六级的同学等。
(3)方式:一是与##书店合作,引进视频课堂为同学们进行讲座;二是邀请外语系老师、四六级成绩优秀者作报告。
3.考研讲座
原因:针对“考研热”进行深入探讨,向大家传授考研心得,增强信心。
(1)对象:准备参加考研的同学等。
方式:首先让同学们探讨考研的利弊和苦乐,由个别同学发言。有请##老师和大四考研学长做考研心得报告,为大家介绍经验。
(二)学风竞赛系列活动
1.四级模拟考试
(1)原因:加强应试技能,全面巩固复习四级知识,提高做题速度,锻炼应试心理。
(2)对象:##级大二学生等。
(3)方式:从第#周开始,逢双周进行小考,一月一大考。大考进行排名,进行奖励。具体奖励措施:班级平均分第一名将对此班级加班级积分;个人成绩85分以上,80分以上,75分以上分别予以奖励。
2.知识百科竞赛活动
原因:全面提升同学的知识覆盖面,活化思维,锻炼思维灵敏度。
对象:##级同学等。
方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以竞答的形式召开一场知识百科竞赛活动。以海报形式广而告之,使大家踊跃报名,确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并邀请老师做评委,获奖者进行奖励。
3.辩论赛
原因: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我系的风采。
对象:##级同学等。
方式:每级每专业选拔同学进行辩论赛,比赛以小循环进行,决出优胜方队进行奖励,并从中选拔我系的辩论人才。
(三)学风检查评比活动
1.早读检查
原因:迎接即将到来的英语四级考试,解除懒惰心理。
对象:##级大二同学。
方式:周一、二、四、五早6:50—7:00在教室早读。由学生会纪检部和学习部组织人员进行早读检查。检查内容如下:各班出勤率;是否准时到达;早读气氛;组织纪律等等。
2.学习辅导员计划
(1)原因:加强同学们的学习意识,做到能学、会学,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发掘原动力。
(2)对象:##级学生
(3)方式:以“大三辅导大二,大二辅导大一”为主线,每班配一名高年级的学习优秀者作为学生辅导员,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等。
(四)学风奖先树优活动。
1.总结表彰活动
原因:总结一年以来的各项活动的获奖情况。
对象:全体学生
篇3
学校一贯重视学风建设,每年开展校特优学风班评选,在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条例等文件中突出学业成绩的重要性,以促进学风好转,重点奖励“学业优良+特长”的优秀学生,重点鼓励、资助优秀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科学设计并推行学术诚信教育,如与2014级全体学生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所有考试实行诚信考试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更是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内走在全省前列,产生全国影响”为目标,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在学术诚信、“四无”校园、特色书院制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尽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貌是积极上进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校战略转型、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正在衰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正在下降。据笔者近年来对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连续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你为什么要学习”的年级对比Table1Gradecomparisononitem“Whydoyouwanttostudy”原因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变动百分点对学习感兴趣25.027.9+2.9对老师教学方式感兴趣7.57.8+0.3受同学影响21.323.5+2.2父母期望22.523.5+1.0社会的正面影响11.311.8+0.5其他原因12.55.9-6.6调查显示,大二相比较大一,除了受“其他原因”的影响有所下降外,另外一些原因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到了大二,想要上进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多,但增量不明显。总的来看,学习目标是不太明确的,学习动力是明显不足的。造成上述问题,既有就业压力、教育体制等客观原因,又有人生目标短浅和功利等主观原因。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读书就是为考大学”,所以一旦考上大学后,有的学生认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没有及时制订新的学习目标,有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混文凭、找工作、赚大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因此,不想在学习上花太多精力。
1.2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自律性低
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同“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要职”的说法,但在“关于一周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中,课外平均每天花1.5小时在学习上的学生占比不多,花2小时以上的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有很大偏差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明显偏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花在学习上时间多和少的原因调查表明,不管是不想花时间还是愿意花时间,大部分学生把自己不学习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占比达到67.22%;而愿意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客观因素,占比达到64.12%。
1.3学习不够刻苦,贪图享乐和轻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喜欢轻松的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比如问到他们“上课表现如何”,仅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能认真听讲。问到他们“学习以外都做什么”时,只有25%左右的学生选择社会活动或运动,选择玩游戏、睡觉、恋爱等休闲方式的比例高达67%。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课外又不怎么花时间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进一步调查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时,发现除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外,还与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比较片面有关。他们在中小学长期、重复的求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感,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就会被灌输这种思想,即到了大学就很自由、宽松,现在辛苦都是为了到大学里享受轻松浪漫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不自觉地对大学生活有了某种带有“玫瑰色”的憧憬,加之大学很多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分配,有的学生习惯了被安排、被管,哪怕他知道自己的安排不合理,却不会科学规划,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以致宝贵的课外时间就以这种非科学健康方式度过了。
2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探讨
目前,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地位还存在着一些不明晰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发挥主体作用,这种认识明显与“大学学风的主体是大学生”的观点相悖;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发挥主导性作用,但如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看法并不统一。众所周知,辅导员既是教师身份又是管理人员身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这点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同等的。但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会更加强调辅导员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这与辅导员的特殊性有关: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亲密导师、朋友,占据“天时”———大学生活一开始就亲密接触,“地利”———在宿舍食堂经常“狭路相逢”,“人和”———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最有感情基础。那么,作为管理人员的辅导员,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能发挥哪些作用呢?辅导员作为管理人员在学风建设中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是发挥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学生日常事务的服务员、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员。需要指出的是,说辅导员应发挥主导作用,绝不是想刻意夸大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而只是想把辅导员的正面效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可以说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但也因为是系统工程,系统构成、角色分配、任务分解和协调统筹是至关重要的,而辅导员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3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1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教风是学风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相长”是教师奋斗的目标,但高校教师由于新校区住得远、科研考核压力大等现实困难,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不足是客观存在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时辅导员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他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师生沟通的桥梁作用,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现在教师的评教工作主要依托网上评教,评教结果是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看似客观的评价分数多是基于学生的主观感受作出的,“客观数据主观化”的评价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是值得探讨和商榷的。与学生座谈无疑是交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生发言,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对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从而避免学生主观、随意的评价行为损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任课教师发言,学生可以直接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的良苦用心,也有助于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从而促动教师认真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期中教学检查经常会邀请学生或教师参加座谈会,但针对性和持续性不够,这时,辅导员可事先收集一些学生意见,针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课程建议教学部门开设专题座谈会,诸如大一新生一般反映比较多的是公共基础课、大二大三学生一般是对个别专业课程意见较大,可根据年级、专业不同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参加座谈会。还有的特殊群体需要辅导员主动介入邀请教务部门老师参与座谈会,如降级学生、转专业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是课程与教师的问题,而是如何选课,如何办理加修、免修、重修等实际操作问题,这种类型的座谈会一般选择开学初或学期末进行,更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辅导员一方面与教师主动沟通,另一方面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教”与“学”的桥梁,既可满足教师不被学生误会、误评的需求,也可满足学生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的需求,同时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为教风引导学风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3.2日常事务中的服务员
学生日常事务涉及学生的奖惩、勤工助学、寝室文化和生活等,为学生安心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块工作中辅导员要淡化管理者的身份,强化服务员意识,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思维活跃但不稳定,看待问题比较理想化但容易片面,他们在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中有时会“本位主义”,习惯性地趋利避害、抱团等。辅导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过程中学会如何按照规则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教给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日常事务中学到的尽管不是专业知识,却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和交往法则,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班级之间、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这也有助于学风建设。
3.3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
这里的学生“第二课堂”泛指教学活动以外的各种校园活动,主要依托分布在学校学院各个层面的学生会组织和社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学风的改善,离不开学生的“第二课堂”,比如文艺演出、迎新晚会、十佳歌手比赛、运动会、各种球类竞技、书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摄影大赛、英语角、讲座、报告、科技创新活动、和山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辅导员通过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在文化活动中丰富和锻炼自我,提高自信心,提升交际力,让学生可以有舞台发现、肯定和展示自我;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将专业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整体学风。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环保绿化等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创造文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劳动中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4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监督员
大学学风需要制度规范的长期养成,高校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规范养成。高校辅导员则是制度落实和规范养成的监督者。由人的行为发展规律可知,人的行为一般是按照从强制到自觉再到主动进行发展的,所以主动的学习习惯须经过强制阶段再进入自觉阶段,而强制阶段的主要抓手就是制度,俗称“制度管人”。高校的制度规范是学校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需要,在治校过程中形成的为师生所公认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体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规范是全体师生的应尽义务。事实证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先做到他律才能逐渐走向自律,对于普遍缺乏自律的大学生来说也不会例外。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外在强制性与内在自觉性的有机统一过程,外在强制是为实现内在自觉,强制不是目的,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过程。因此,在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必须十分注重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就学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学习规范,如《大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学生荣誉称号授予办法》《优良学风班评比条例》《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实施办法》《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大学生学位授予条例》《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考生守则》等,使学生明白哪些是学校鼓励的、肯定的,哪些是学校不提倡甚至反对的,那么他们会清楚地知道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了有何后果、需承担哪些责任,等等。其次要加强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该退学的退学,不走过场也不敷衍了事。而要把制度规范落到实处,关键是抓好“养成”。如何“养成”?一是通过大学生的学习、实践,二是通过大学生的各种集体生活。“养成”的监督很大程度上需要辅导员参与。如辅导员可以巡查课堂学风,及时发现学生迟到、早退、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帮助任课教师一起加强对违纪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也可以深入寝室巡查室风,了解学生在课后的真实学习风貌,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寝室文明建设的监督。但对于课堂学风,笔者认为主要监督者还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级学风的自查和督察,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但不应该越庖代俎甚至本末倒置,把教师的责任推给辅导员,错误地认为学生课堂秩序不好就是辅导员教育没到位。
4结语
篇4
针对大学生公寓开展立体化管理,可以说是完成学风建设使命中的必经路程。可是透过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在此类背景下,本文探讨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学生建设的作用,以及日后公寓立体化管理的具体策略内容,希望能够借此加快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速率。
关键词:
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学风建设;作用
1引言
高校如若想要实时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和社会需求产生任何冲突迹象,就必须竭尽全力进行学风建设。相比之下,大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的核心区域,更是他们彼此交流最为频繁的场所。特别是在经过高校学生和后勤管理体制持续改革之后,公寓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和行政管理的结合点,同时更是检验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果的关键环节。而所谓的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就是要求以公寓为载体,将爱心管理、部门联动、制度护航、学生参与等多元化管理模式融为一体。所以说,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有着积极辅助效用,值得深入探讨。
2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的具体作用
2.1令学生在参与公寓管理事务中树立上进心态,这是优良学风衍生的基础
安排学生参与到公寓环境建设事务之中,能够激发出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满足不断提升的成才需求基础上,令他们凭借更加高超的实践应用技能,改善公寓管理方案的针对和实效性。秉承教育和自我教育交互式融合理念,可以说是强化和调试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原则,有助于避免学生在步入高校生活之后产生懒惰、不思进取的问题。与此同时,经过公寓管理事务顺利参与之后,可以令大学生及时树立起助人为乐、踏实肯干的行为习惯,为该类群体今后愈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前景绽放,奠定基础。
2.2改善公寓管理人员行为模式并为学生树立榜样,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前提
高校公寓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进行公寓环境规划建设,归根结底,其属于一类养成教育的系统化工程项目,因此需要管理主体予以精细化培育,唯独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养成正确生活和待人接物习惯的积极主动性。在此类背景下,对于高校公寓管理主体明显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诉求,毕竟他们日常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任何举动,都会被大学生关注。所以说,今后作为现代专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务必要时刻展现出优质化的管理和生活模式,树立起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借此促进大学生绝佳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结果。
3借助公寓立体化管理途径强化学风建设实效的细节
3.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融合
这里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求公寓管理中的不同内容都要以学生学习、生活、发展、成才为基础加以布置拓展。其中学习的内容将细化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社会公德等,为了令公寓尽快转化成为大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就必须考虑在公寓内建立起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令学生在公寓中的一切行为表现都能够和今后综合测评结果相互挂钩;而指导教师也可实时观察学生心理状况,保证定期组织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学生今后能够快速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各类我呢提,并且养成妥善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技能等,为日后成为国家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至于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则要注意明确职责,尽量保证物业和学生管理的分开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安排后勤机关承担物业管理事务,而学生工作部门则负责处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同时要求两类机构在特定时期内借助协调会进行工作通报,保证大学生公寓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3.2树立管理和服务交互式融合的理念,构建专业化的公寓管理团队
公寓可以说是大学生群体的第二课堂,而公寓管理人员则是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作为一个优质化的公寓管理主体,尽管不能在课堂上授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好传道解惑的职责,令学生能够豁然开朗并且至此积极向上。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就必须确保这部分管理人员时刻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可以考虑进行学生意见箱设置,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需求和建议,将学生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极致。再就是定期开展工作点评和例会活动,强化对公寓管理团队的指导力度;最后就是针对不同公寓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机制匹配,同时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借此将各级公寓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予以全方位调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于学风建设的确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效用。因此日后需要校领导能够不断强化对该类工作内容的重视力度,及时聘请一些素质较高的人员来担任学生公寓管理者职务,并利用他们合理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性化管理服务模式,校正大学生群体思政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发挥出各级公寓管理的联动效用,为日后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保障。
作者:郝菊生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为春.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1(03):118-130.
篇5
学风是学生整体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的体现。学风建设,简言之就是学习风气的营造。学风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然而,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信息和网络时代在给大众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主动成才意识不强,学习目标模糊,职业理想欠缺,治学态度不严,学习方法滞后;生活学习散漫,荒废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在从事课业学习、选择专业方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多是从是否容易取得学分等功利角度考虑,既想成功又不愿付出努力。
2科技创新促学风建设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专业课学习,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对学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1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
高校大学生应该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但有些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进取性,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创新欲望,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学风建设。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大学时间,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实践中去,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和锻炼技能的创新平台,也促使大学生多读书、多读文献资料、反复实验、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更使那些经常无所事事、沉迷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学生被吸引到自习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使大学生活紧张有序,以此改善学校的学风。
2.2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专业课学习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综合性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把课内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课外的创新活动有效地集合起来,学以致用。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而又不断解决问题,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并进行补充学习,这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另外,在科技活动的实践中,学生从学术论文与发明等科技成果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能力的证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并主动去思考、探索新问题,这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
2.3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在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或竞赛中,需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在试验条件摸索和论文的书写等一系列任务时,通常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有的还要经历反反复复的实验测试,在坚持实施的过程中要饱受挫折的打击和探索的迷茫,需要有探索的毅力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甚至是失败的考验,因而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抗压能力,这些能力将使大学生终生受益。另外,大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时,往往是要加入到一个团队,需要经常与指导教师、师长及同学进行交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改进自己待人处事的方法,耐心听取并采纳别人建议。这将改变大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4科技创新活动提高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以往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娱及体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将加大其在校园文化中的比例。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如学术论文、科技发明、技术革新、社会调查报告等,提高了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也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在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各类创新实验项目时,在选题、设计、实验、制作,直至论文撰写完成,这一系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
3.1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关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制定组织管理方面的制度。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实施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和评审委员会,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和评审工作。制定对大学生的激励政策。制定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制度,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科研实践、竞赛等取得2个学分;把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与相关课程成绩挂钩,并与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挂钩,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面,通过制度规范,倡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提高科技创新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3.2浓厚创新文化氛围,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教育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不仅讲述科研成果,还要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科研之路的经过经验,以此培养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信心与热情。扩大宣传工作,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当成一件普及工作来开展,使科技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游戏”,从深度和广度上推动了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鼓励各专业学科交叉渗透,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充分挖掘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灵感”,宽容学生的失败;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3.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提高育人水平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指导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培训,使其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前沿,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从大学生一年给就开始,由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做全面的指导,并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全程。这样容易建立较强的责任心,使师生较早建立联系,有利于彼此了解,让学生更早更容易地进入老师的研究领域,成为老师的研究助手。学校应建立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与奖励制度,认可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量,把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和指导学生取得的成绩与教师职称晋升、考核挂钩,设立科技创新课题,或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和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进一步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3.4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开展各类科技活动
篇6
关键词:学风建设;新问题;对策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一、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一)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
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二、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一)主体因素
大学的学风建设要在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理想定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重点还应放在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今的大学教育已过分强调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得大学生片面追求“证书”的现象十分普遍,努力学习,往往就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和一个个的证书。这种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片面发展的学习风气,使大学生缺失了人文素质,拥有了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同时,却迷失了自己。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关爱,对自我不自制,不讲诚信和公正,奉行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所以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赫钦斯就呼吁:教育应是主体为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教育的目的是人性而不是人力,教育不应该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大学教育要把求知与学做、做事与做人、广博与专精、社会与个人综合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作为学风建设的目的,那正体现出新世纪大学教育理念的综合化、人本化和主体化。
(二)客观方面
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刘光辉.“学风建设”问卷分析及措施[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3).
[2]肖乾,陈科.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
篇7
关键词 学风建设 问题 对策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Yipei
(Qingyuan Polytechnic, Qingyuan, Guangdong 51151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tudy style building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content to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school and grade school level.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goals, enhance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to the future of society, etc.,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campus culture
1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
良好的学风不仅为大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也能树立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对学校来说,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风的好坏对学校人才的培养起到最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学风建设。目前内地各高校大学生的学风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正确,缺乏理想和报负;以为上大学混个及格,拿个文凭就行;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急抱佛脚,结果勉强通过了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学习纪律涣散,经常迟到早退;考风考纪差,平时学习不踏实,考试作弊等等。
2 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奋斗目标不明、学习自主性不够
考上大学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许多大学生的答案是很不明朗的。作为90后大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竞争意识。而在大学教育中,自主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大学里的上课、自习等主要依靠学生自觉,有些学生不适应这种相对宽松的学习方式,不能合理调配课余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时间耗费在游戏、休闲娱乐、谈恋爱等活动中,对学习失去兴趣。
2.2 学习上主次不分、考风问题严重
大学课程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课程安排,面对大量的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还有众多的学生社团活动,导致很多大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区分,学习生活上出现迷惘,严重影响了他们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检测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大学生在考试问题上,诚信意识不强,经常出现考试舞弊等现象,这样做导致考试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受到各方的质疑,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2.3 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强,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唯我独尊、无视他人的个性。进入大学之后,开始缺少家庭的约束,从而变得自由散漫,不遵守校规校纪。
2.4 大学素质教育培养方式与目前应试教育现状不相符合
当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是个人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从完全被动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时间以及管理个人生活,这时候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加上他们本就不会主动学习,因而很多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种消遣方式上。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上大学后感觉大学生活很无聊、无所事事。
3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3.1 在学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从新生入学教育就开始做起,从源头上抓好学风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的重要一环,对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必须结合专业教育、适应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等,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及荣誉感。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勤奋进取,树立不断学习、继续深造的观念。
3.2 加大力度宣传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专业的前景分析,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度,学校在大学生入学时就应向大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行业的发展空间。并可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与新生介绍工作情况,提高大学生的对未来就业的信心,使其了解到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将来必定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同时学校也要帮助大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将来的择业做好准备,引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思考。
3.3 鼓励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当前高校社团活动纷繁且没有主线,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的建设,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利用社团感染力,积极融入专业学习中去,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提升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
3.4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科学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增强学习动力。并根据社会形势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完善、优化,再完善、再优化”的动态过程。对于专业应当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人才培养特点,同时要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保证在校期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通过辅导员关心了解学生
辅导员队伍是学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学生以学业为重、合理安排好学习和课余的时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通过组织形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信心。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
高校的教风和学风是相辅相成的,优良的教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起着巨大的示范作用。只有好的教风才能产生好的学风。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质量,以教风来促进学风。同时学校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比如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通过校级、省级或国家级比赛,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加入到老师的学术团队,与老师一起学习研究,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能。
4 结语
良好的学风,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并且不断传承。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贯穿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学校应当始终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形成一个可以坚持的制度,促使学生由督促下的遵守,到自觉形成,再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大学生时时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学生成才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尚大军,盛良元,王佳,邢凯.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118-120.
篇8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
2、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考风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的水平,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本次活动中,学习部主要负责了对学院08~0年各年级班级、寝室、英语四六级、优秀单科、学习跃进等成绩进行了统计和汇总。最终,我院评出了10优秀学风示范班级、19个优良学风示范寝室、99科次单项优秀奖、6个英语等级考试优秀奖、12个科技竞赛优秀奖、17个学习跃进奖、14个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共七项奖项。在学委例会上,学习部通知了表彰大会上出席的学生代表还有获奖同学的名单。在活动正式开始时,学习部负责了“08~0风建设工作回顾”幻灯片的放映,本次幻灯片放映的也很顺利,效果虽然没有直接投到投影仪上好,但是,还是让院、校领导、学生班主任了解了工程学院在积极配合学校的号召之下,在学风建设活动中所做的众多努力和取得的丰硕喜人成果。昨天,在全院团委学生会的共同分工协作下,工程学院2011年学风建设表彰大会圆满落幕。
一、
在本次活动各类成绩的统计过程中,学习部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这里包括自身的工作失误,还有学委上报材料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委把学期班级成绩填写为全年成绩(其中08级和06级出现问题严重,而且在学委例会上李老师已经讲述了如何填写)
2.学委上报成绩有个别不按时,这给学习部统一汇总带来了很多不便
3.06级寝室成绩上报的寥寥无几,之后,学习部对各寝室分别走寝确认是否参加评比
4.学习部成员在电子输入时由于粗心发现两处错误(一处人名错误,一处成绩错误),但老师和我们及时发现,最终及时的改正过来。
5.学习部成绩统计本月初才完毕,所以导致表彰大会举办的轿迟(学习部本学期两次活动的准备占用了不少时间,还有校学习部和校信息站的工作任务确实也很沉重)
6.表彰大会当天到场的获奖人员到场不全(学委已经通知了,而是由于同学个人因素)
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学习部在下学期里会对具体的问题重点强调,并且让学委在
上报各类材料时给予充分注意,我们部也会积极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做事更加认真,多与学委沟通,积极了解学委和同学的反馈情况,从自身进行改进,和学委共同的努力下,让我院的学风建设工作会有所成效。
二、
其中,在本次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发现了些许问题:
1. 学风建设材料找到的不全(其中包括几个大型活动没有照片材料,学习部第六届的多种活动照片几乎全部遗失)
2. 学习部人员有时完成工作不注重积极思考
篇10
当代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开放系统,但在实际管理中,学风建设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充分重视了第一课堂在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但对学风建设的其他方面则兼顾较少,同时在开展学风建设时并不是校内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而变成了一两个部门的任务。其次,在对学风的认知情况方面,在校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也不容忽视。通过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认为缺乏学习动力、为考试而学是主要问题。然后是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学术氛围的营造。其中有占总数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对本课程不感兴趣;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听不懂,自学效果反而更佳;只有大约有占半数的学生称自己从来没有过作弊行为。另外,受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使得高校教学、科研存在不正之风。由于教师“心”不在岗,“师”不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同时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对旷课及上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忘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秩序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对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加上仪器设备落后、教材教法陈旧,更使学生求知欲望大打折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优良学风的建设。如何在学风建设的制度上规范和督促优良学风的形成,就要先分析高校学风建设制度上的弊端。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需不断更新,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意识有待规范。受当前法治社会的影响,现在在校大学生拥有极强的维权意识,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稍有不慎学生就可能会把学校告上法庭。因此,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在另一个层面上,科学管理不再是通过发号施令、明令禁止来发挥其管理的效用,而是“以人为本”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不能及时更换,致使理论教学从而脱离实际、教法单一。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38.7%的学生认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14%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风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风”。如果高校的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会造成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后果。第三,教务管理与考试制度仍需加强。尽管高校有相关考试制度,但对其的理解与执行却存在漏洞。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同意“学校考试管理松懈导致学生舞弊”。日常教学管理松懈,使得在校学生平时学习不上心,期末考试却“临时抱佛脚”,这些都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加强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制度的对策研究
学风建设是大学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风建设不仅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有规范的制度来约束。(1)建立完整高效的服务机制,保障学生权益工作体系。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与原则,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凡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都要保证公开透明,并确保学生的监督机制;组建“大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并利用学生申诉机制拓展学生申诉范围。建立学生对教学、餐饮、住宿、消费等方面的监督机制,允许社会专业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切实有效的维权申诉与服务。(2)健全高校教学、考务管理制度。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良好学风的保证。学校应对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材应用、课程设置、学生学籍管理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在学风建设中的督导作用。同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违反制度的教师或学生按规定进行处理,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要严抓考风考纪,促使优良学风形成。从考务等各环节入手,确保从教师出题、监考、阅卷和打分到对监考人员的监察力度,从对学生加强考试违纪、考试诚信教育到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风气,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考试管理工作的规章执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违纪的严重性。(3)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品学生社团,营造学术文化氛围。在学生参与正常的教学活动以外,调查显示能够有意识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只占少数。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没能够向其它领域延伸拓展。因此,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品学生社团,营造学术文化氛围都是加强学风建设制度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素质拓展制度的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精品社团建设工程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都是打造高校优良学风的催化剂。只有,坚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其独特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抓好学生宿舍的学风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对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进而营造出安全、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社团的打造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机遇和平台。另外,重视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形成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举办各种学术报告、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金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建立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不容忽视的议题。高校应拥有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能够进行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时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测评及后续工作,以确保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进而保证学风建设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要规范贫困学生的认定机制,逐步完善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和其他资助形式为辅助的助学体系。要通过宣传贫困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另外也要加强对那些缺乏学习兴趣、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考研、出国留学、就业困难等学生进行指导,为其提供信息联络及服务工作。(5)建立健全学风建设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学风建设体系的建立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那么学风评价对于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就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部门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及家长反馈、社会反馈、管理成果评估等方法进一步了解学风建设的相关情况。另外,优良学风的形成也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可通过评选“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先进个人”、“校园名师”、“优秀辅导员”等活动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出“全员关心学风建设、全员参与学风建设、全员推动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高校学风建设制度,可以让广大师生员工无论从学生学习、生活还是从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高校学风管理这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期化。从而保障高校培育出高素质人才,确保莘莘学子自身能够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张怡帆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