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2 14:5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现代农业园区的特性
1.1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效益
现代农业园区的高效益表现在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益,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效益,农民通过这一模式得到了非常高的收益。园区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壮大及农业经营环境改善。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化经营使农民职业化以及农业工厂化,使农民了解掌握现代化科技知识,提高劳动力利用率。
1.2 现代农业园区区位的选择
耕地资源的好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期的选择以耕地资源、资金丰富的区域为优。如上海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虽然上海人均土地有限,但其融资能力十分突出,从建设至今,各项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善,有十多家国内国外的企业以独资或投资的方式加入园区项目,融资超过5千万元。越来越多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在融资或土地利用率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生产示范、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新功能。
1.3 现代农业园区得到了政府和科研院所的支持
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于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现代农业园区来说政府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更是重要。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加强同各级的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使科学技术切实转换成生产力,积极贯彻执行“科技兴农”的政策。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园区,我国唯一的一家国家级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便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与科研院联合建立起来的,9400hm2的占地,推动了农业科教和农村经济建设。该农业园区随后又组建了一些试验基地和科学园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1 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
因现代农业园区的界定还未明确,农业园区被一些企业用来做房地产,违背土地利用的规划进行非农建设,造成土地管理的混乱,对制定和实施土地政策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应明确相关的标准,使现代农业园区得到明确的界定。
为建设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需要使用到建设用地。因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农田保有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因素受限,用地审批难度比较大。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为只建不办理手续或办理不能得到批准。若要确保园区规划建设质量,应实现集权管理,严格审批权限,令园区的建设能够达到土地政策的相关要求,同时促进园区发展。
我国的现代农业园尚在初级阶段,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份额较小,而政府的份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建设及发展,使园区建立不起市场竞争机制。投资单一,使园区的发展与建设不协调,影响投资效益和园区效益。
2.2 解决与发展途径
政府需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投资机制,使其多层次、多形式以及多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格局,才能为园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这便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并鼓励个人和国内国外的企业参与园区的建设。当前,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有赖于政府政策的制定,以国家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稳定发展、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模式需实现产业化经营,保证规模化效益的获取。将农业经营规模化,把农业产品转换成专利产品、系列产品,使园区生产与管理企业化,形成生产过程一体化,有效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园区产业化发展应将投入与产出放第一位,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优化产出的效益。
篇2
自2012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在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 亿元的发展资金用于“一区六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除本报报道过的农高区外,各县(市)区对六大园区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政府搭台,企业经营”,如今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章丘 打造对外展示窗口
章丘农业产品精彩纷呈、名特林立,但分布广阔、外显度低,因此,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致力于打造综合对外展示窗口,充分彰显和提升章丘农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章丘总体规划示范园面积200 公顷,着力打造“一园、两片、十个功能区”。
截至目前,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完成园区地上附属物清理和围墙圈建,完成示范园建设指挥部建设,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入场办公。完成中心水景区、名特林果展示区、特色田园风光区的工程规划设计,园中湖和林果区土方工程完工。同时,园区已与北京恩源科技公司签订示范园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总部基地项目框架协议。
历城 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
位于历城区的济南临港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以蔬菜、花卉等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为特色,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目标,充分发挥示范区空港、交通枢纽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形成蔬菜、花卉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物流产业集群,创造临港经济新优势。
目前,唐王蔬菜科技文化博览园已完成韩西蔬菜批发市场提升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工作和核心区道路绿化工作,悦心园高标准智能温室正在建设中;唐王蔬菜片区百利客项目和正庄现代农业园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和农业园区申报工作,大棚建设将于近期启动,正庄珍稀果品正在嫁接栽植中;唐王湿地公园片区已完成30 公顷大型高档稀有苗木的定植。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长清 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长清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公园主题,综合考虑布局种子研发、繁育、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设施、生活设施和休闲观光设施的景观元素协调一致,并突出园区特色。
从目前直到2013年年底,该园区正在建设8000 m2的种子加工车间和储藏仓库以及路林电水系统。
平阴 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平阴依据基地的自然环境、规划定位等因素,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划分为设施蔬菜生产区、综合服务中心区、林果生产区和中药材种植及科普区4 个功能区。园区总投资18671.11 万元,占地71.5 公顷。
现在园区内5 个冬暖式大棚的续建工程正在进行中。道路、水系、桥涵等也相继进入招标开工阶段。
济阳 规划实现循环农业
济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循环农业示范园内小区域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济阳着重打造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功能,逐步把园区建成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信息集散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记者获悉,园区内育苗区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中。示范展示区外部主体已完工,内部展示已开工。有机蔬菜生产区、休闲观光采摘区、管理培训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智能育苗区的科研楼外部主体基本完工。
商河 打造花木交易市场
商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区位于济南市北大门---商河县城南部,自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引进台湾独资企业济南展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绿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天建公司等企业,建设了科技培训中心、温泉农庄、现代化兰花种植基地一期工程以及现代化育苗温室、休闲观光温室等。为进一步扩大园区影响力,拓展园区功能以适应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今年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提升。
规划整合园区一二三期工程,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占地面积667 万m2,以打造花木市场为中心,共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
篇3
[关键词]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建设 基础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18-01
一、园区规划布局及启动建设情况
全县完成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1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规划总投资113.79亿元,现完成投资16.55亿元。
1.省级园区。一是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1.3亿元,规划面积24.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4.8万亩。规划特色精品种植面积2.47万亩、农产品加工基地850亩、休闲观光区1.497万亩。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244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000户,实现农民增收1.2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二是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15.8亿元,规划面积7.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2万亩。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7亿元,辐射带动产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农户11500余户,户年均增收1.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38亿元。
2.市级园区。一是盘县老黑山核桃产业园区。园区规划总投资4.6亿元,规划建设核桃基地10万亩,园区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核桃2万吨,实现年产值3亿元,带动农户46000户,可解决就业5800人。目前完成投资1.3亿元。二是盘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2万亩,其中核心区0.2万亩,规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马铃薯商品基地核心高产示范区1万亩、设施蔬菜0.6万亩、精品水果0.5万亩。建设特色种植业产后预冷、包装库和速冻蔬菜加工中心1个,净菜加工中心1个,发展畜禽养殖等。项目建成后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完成投资0.52亿元。
3.县级园区。一是盘县红果智能农业观光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智能观光农业种植、观光酒店、生态餐厅、儿童乐园、葡萄酒庄、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地产。二是盘县板桥水塘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主导产业为蔬菜、花卉苗圃、中药材。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8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69亿元。三是盘县特色杂粮示范园区。规划特色种植业功能区6220亩,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3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畜牧业产值1.2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69亿元。四是坡上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规划总投资1.2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0.6亿元。现完成投资0.15亿元。五是盘县旧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位于旧营乡和羊场乡,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9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45亿元。六是盘县红果城郊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投资2.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0.13亿元。七是盘县沙淤高山花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88万亩,预计总投资10.5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八是盘县淤泥岩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000亩,规划总投资8.379亿元。项目达产后预期年总产值为416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0.89亿元。九是盘县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主导产业:红米15000亩、蜜源植物5000亩、蜜蜂养殖10000箱等,配套加工厂建设。现已完成投资0.35亿元。十是盘县红果益民农业观光园区。主导产业: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种植,特色畜禽养殖,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现已完成投资0.2亿元。
二、园区经营发展效益情况
截止至目前,盘县1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值8.75亿元,销售收入5.23亿元,带动农户42600户,带动农户增收2.56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8600人。其中两个省级园区实现产值2.58亿元,销售收入2.12亿元,销售利润1.04亿元,带动农户23120户,带动农民增收1.22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9430人。
三、园区组织管理及运行情况
1.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盘县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局抽调6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园区涉及的相关乡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人员负责。
2.盘县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切实加强农业园区建设,盘县成立了农业园区管理机构,普古农业园区管理委员和两河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领导班子已确定,其余办公室正在组建中,推进园区工作有序推进。
3.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为确保园区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县农业局明确4名副局长分别负责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区、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县老黑山核桃产业园区和盘县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并抽派18名技术骨干进驻园区进行蹲点指导。
4.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2.园区融资困难。
3.园区土地流转难度大。
4.园区建设用地难予落实。
五、下步工作打算
篇4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十二五”时期我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010〕6号)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主体企业化、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平台、新型农民的培训场所、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平台,促进全县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二、建设目标
实施“135”工程。“1”——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个集中连片面积42900亩,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建成3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区;“5”——建成5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
三、建设要求
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主导产业示范区至少争创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8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四、建设方式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逐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运行机制。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负责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统筹,协调管理;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法人,负责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的投资管理,承担国家无偿投入资金的规范使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有偿使用资金的按期回收责任,积极探索公司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尤其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主导产业生产、加工、品牌营销一体化的科技推广经营机制,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基地、优质品牌的集聚基地。
五、政策措施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安排50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各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上两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园区指挥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订。
2、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园区内土地流转工作由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做好土地流转计划及业务指导工作。土地流转实行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流转给园区内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三级流转模式,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园区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3、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因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
农贸流通、农业休闲观光等项目所需的农业生产用地,由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园区内的各生产经营主体所需的农业生产管理用房、仓储用房、休闲观光等所需用地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确定,所需用地视为设施农业用地,农业、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按设施农用地政策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园区内安排2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由园区组织实施,土地出让金参照工业园区政策执行。
4、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根据园区功能规划,实行相关部门项目及资金整合,县农业、林业、水利、农办、国土、农发办、交通、科技、财政、发改、气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原有资金渠道,优先申报园区内项目,积极为园区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按照园区规划要求,积极为园区招商引资。凡为园区成功引进重大项目的,将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政策另行制订。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审核和政策制定,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督查考核现代农业园区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农业、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园区建设指导、
篇5
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招商势头渐强的关键时期和重要节点,我们召开这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刚才,同志安排部署了园区建设工作,底庙镇、县农业局、县信用联社负责同志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这些,我都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一、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仅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而且是省、市抓现代农业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抓手。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我们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全国大形势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农业原料和产品的需求迅猛增长,大量农民脱离土地向工业和城镇转移,促进了土地集中流转、集约经营,加快发展农业园区的各项条件基本成熟,制约瓶颈逐步消除。同时,完成初步积累的城市工商资本正在积极寻求多元化投资,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最佳选择。从省、市层面来看,始终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制订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实施项目配套,初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各级现代农业园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185个,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全市经省、市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29个,示范园区规划面积平均达到1万亩。其中,武功县大庄、乾县周城、县日新、礼泉县肖山等10个园区规划面积突破2万亩。可以看出,兄弟县的建设动劲大、速度快,形势逼人。从我县发展实际来看,现代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科技含量较低,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不大,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特色产业仍以苹果为主,生猪、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步子迈得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规模经营急需扩张。这些,既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也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加以克服解决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具备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果、畜、菜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80%以上,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优势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目前,我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6家、市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多家,果品贮藏能力达13万吨,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日益壮大,并逐步向集群化、园区化方向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商品化农业特征凸显。以苹果、生猪、玉米为代表的鲜活农产品及加工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商品化现代农业特征凸显。因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加快发展的责任感,进一步认清形势,正视差距,迎难而上,坚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开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二、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扎实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科学制订园区发展规划,是保证园区建设可持久、见实效的重要前提。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编写大纲》有关要求,立足实际,科学制订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在规划制订过程中,一方面要紧紧围绕苹果、生猪、土豆、粮食等特色产业,综合考虑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确立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另一方面要按照科研、生产、营销、服务一条龙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注重产业配套,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等产业,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力求做到建设任务明确、经营主体明确、具体产业明确。同时,每个园区都要有详细的建设规划,要按照特色性、经济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要求,明确各个功能区布局、品种、先进技术、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使农业园区真正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和标杆。
三、要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丰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内涵
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特征是农业科技进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园区内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一要突出高技术。要充分利用园区平台,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联系与合作,围绕全县果、畜、菜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在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新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推广与展示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节水灌溉等先进机械和设施,提高生产、加工、保鲜、贮运水平。二是突出高效益。园区建设要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在生产环节上要通过工业、农业、信息化等产业技术成果的物化集成,将现代工业成果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融合,提高农业园区产出效益;在管理环节上要借鉴工业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合格率,靠效益增强实力、促进发展、致富农民。三要突出高标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体系,生产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农产品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更多的产品进城市、进超市、进入高端市场。
四、要多措并举,创新思维,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经营机制
健全完善园区各项机制,是园区自身启动、运作、发展的内在需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现阶段条件下园区的建设运行机制创新。一要健全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园区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进入园区建设发展的龙头企业优先予以贷款贴息,并积极探索创立农业园区发展基金、设立农业园区建设贷款担保平台等。县农业部门要积极整合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到园区建设上,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形成集聚效应;要积极联系金融企业,对认定的省、市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及参与投资建设园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降低信贷门槛,提高放贷额度,并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要建立生产经营和综合服务体系。要在扶持通达、绿野、蓝海等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依托太村、土桥产业园区平台,招商引进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苹果、蔬菜、贮藏、运输、销售等配套产业;要积极推广“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和股份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体。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要规范园区土地流转机制。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园区土地储备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自愿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规范有序流转,提高园区规模经营水平。
五、要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篇6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概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匮乏,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加之农民老龄化、大量青壮年劳力走出农村转入非农产业,致使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增加。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收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成为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确立了“三化同步、三农统筹、富民为先”的思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示范园”目标,将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标志,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配套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出“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这样一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的好路子。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面积2.33万亩,流转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天宝、中营两个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晨合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引领,中厂苗木花卉、卡子木瓜、卡子茶叶产业等示范园区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农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1、健全园区包联帮建机制。一是县上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作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三是每个园区明确了包抓单位和包抓领导,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办的措施狠抓落实。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县采取“主攻重点、集中投入、抓点示范、带动全局”的办法,把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围绕“11135”(打造1个宜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35个生态社区)的城镇规划体系,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20__名职业农民,形成了“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推进,有家庭农场支撑,有职业农民经营”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县紧抓陕南移民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围绕农业示范园建设移民安置社区,按照整片区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山下建设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初步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4、聚集合力强化帮扶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实行项目、资金倾斜,帮助园区搞好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工作。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累计支持园区项目40多个,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撑等方面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形成良好的支持企业建设的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从园区建设实际出发,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项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通过指导产业大户发展产业,发展了一批农业经营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融合助推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倾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促使农业产业增产达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入农业产业兴建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服务功能,村组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工商资本下乡建设,返乡能人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工农融合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念,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态度,存在长期规划和短期建设衔接不到位,发展思路不明晰,定位不明确,主业不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 了园区持续高效发展。
2、经营主体力量薄弱。企业为主园区主体,在农业基础投入过小,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将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力量很难办到,必须注重培育新型园区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与经营。
3、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业主在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园区建设捆绑项目也非常有限,且项目管理的条件限制及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需抵押等具体问题,使园区建设失去自主性、科学性,支持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瓶颈。
4、园区功能尚需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应该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等特点。目前,我县示范园区还处于基础建设,重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还未得到体现。最有影响力的天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已注重生态观光功能提升,但还处于初始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较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具有竞争性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园区产品销售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对市场评估也存在偏差,在建设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产品销售打开局面难。
6、科技支撑急需强化。园区经营者文化层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工人素质偏低,还没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队伍,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与生产工作需要青壮年劳力和高端技术人才支撑,但是本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条件艰苦又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园区发展中存在“只进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与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利益联结不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激励政策落实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有滞后性,建设主体需要大量垫资完成项目,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入园区建设见效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来支撑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扶持措施;园区建设具体相关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园区建设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发展路径和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经营水平,促进园区在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动力,业主在产业选择上应与木瓜、黄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便于后期的项目资金的争取。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业态。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做好主辅业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具有市场前景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培育。茶叶、木瓜、中药材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必须在培育产业基地上下工夫,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三是提高产业质量水平。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努力构建生命力旺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体。在园区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由园区集中流转土地,引入产业大户在园区建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农民进场务工,让农民能够切实受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养一批能够建设、运营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一是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流转土地,建立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牵头创办园区。由村组干部或者是创业能人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模式,兴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社员集中力量发展规模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三是农村社区规划创建园区。抓住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型农村社区生产要素聚集为基础,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为目的,以发展产业为核心,在新建农村社区周边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认真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四是家庭农场经营园区。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凡是有意愿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主体都可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来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特别要注意引进具有经营意识的产业大户或创业能人,在示范园内建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能,实现园区规模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包装、申报和资金争取,扶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加强生产要素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加大银行对园区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融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休闲提升就是将融合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建设集科普、生产 、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提升观光功能: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建设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娱乐功能的等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统筹考虑建设和辐射区建设,如周边村庄可考虑延伸发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可延伸发展休闲度假景观等。三是活动提升。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及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庆活动。四是景观提升。通过园林造景手法,加强示范园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营造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
5、抓好科技服务支撑。一是建设专业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团队,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实施定点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应用新科技。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同时,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四是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按照市场需要哪类产品,引进哪类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提升。一是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农业环境等进行不定期抽检,保证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好我县“光皮木瓜”品牌和“____春燕”茶叶品牌,安康市的“富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挂牌经营”的路子。三是做好市场营销与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直接向超市等终端市场配送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抓好特色品牌动态管理和信息,抓住时机,做好网络宣传与营销。通过有效营销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篇7
[关键词]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075
由于人类的天性贪婪,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牺牲了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遗迹,这些文明因农户们的过度放牧和过度耕作,付出了损坏环境和社会的巨大代价。目前我们面临的是资源逐渐被耗尽,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大幅度失衡,农民和农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城乡贫富差距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并无明显好转的局面。社会的不适当发展与治理模式,正在破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在当下的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或可以再次启动农业文明循环。但是,如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仅仅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园,把增进权利和财富视为园区发展的目的,把“良好”的农业园区定义为产量最高、最具有盈利性,显然这样的农业园区建设必然会产生危机,也将不可持续发展。
1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再认识
所谓的现代农业园区,我们的认识是园区建设的技术密集型,经营方式内容为农业科技开发与辐射、种养殖的示范和营业推广等,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促进区域经济内的农业结构优化和农业产业的升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开拓了园区建设的范围和模式,形式上单一的生产工厂化和大棚栽培模式被打破,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发挥作用,园区内的主导性产业、区域优势以及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各种经营类型都纳入到园区建设范围。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和园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建设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关键要素。从理论上理解,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发挥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发挥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农业是个最古老的产业,对于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是与人们最息息相关的问题。现代农业园区,是新时期提出对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新范式,它承担着社会赋予的新使命。它应该成为现代农业对社会的展示窗口,应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是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信息展示、技术推广、农产品优质品种的博览园,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这么一幅景象:环境是优美的、设施是先进的、技术是领先的、品种是优新的、管理是高效开放的,它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来,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确实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一味追求规模和效益的现代农业园区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园区的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2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该是生态的
随着人们对欲望不断升级,逐利意识不断强化,不少人打着开发农业的旗号,越来越强的干扰和破坏使自然资源成为新稀缺品。因为农业是以有机生命为基础的产业,一方面,农业产业的生物层与自然界的生物圈一样,在客观上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约束;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上的生物层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人类的智能,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农业特点,笔者认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遵循农业生态的自然规律显得尤其重要。农业生态系统是建立在有生命的动植物、微生物基础上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不可能改变农业的自然内核。自然规律依旧制约着农业生产环节,并远远高于其他非农产业的影响。
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以及发挥作用具有局限性,所以人类的劳动力与智能只能在尊重并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只能在边际上对农业起适当的改造与强化作用,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目前,人类对长时间、大范围自然控制仍表现为手足无措,而无人工干扰下的特定地域性内的自然资本复杂性和稳定性是一般人工系统无法比拟的,如何合理继承这种原生态资源,维持并修复自然界的整体生态功能,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规划农业园区基础是应保持自然环境持续性,用保护、继承自然资源的方法来建设稳定、优质、持续的现代农业园区,有利于维持和强化农业生态功能,达到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2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粮农组织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农业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对可持续农业提出被广泛接受的定义:“采取某种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持土地、水、动植物遗产资源,并且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这种发展在技术上是适当的,在经济上是能持续下去,并且能够被社会接受。”目前一些农业园区的建设基本上还是沿用世界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以农业高产为目标,主要依靠化学物品的高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集约化生产。长期如此,问题就逐渐显现,而且会加速恶化。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了这样的困局,经济建设与生态之间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此的农业园区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功能,既表现为生产(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废弃物的生产)、生活(生活设施、生活环境、社会沟通)以及生态(消纳废弃物、生态屏障、生态服务)的内部功能,还表现为农业的观光性、休闲性、生态性、民俗性以及保健、教育等外部功能。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之一在于有效地利用人力、自然和技术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剥夺后代自主决定其资源及其利用的机会,使农业园区的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基础与保证。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我国的农村地区建设成具有合理的村庄布局、宜人的居住环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具有传承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社会文明的新农村。
23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系统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以发展大农业为目标,全面规划园区建设,发挥农业园区的整体功能。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开放的生产技术体系,挖掘农业生产的内在潜力,着眼于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实现资源的连续利用。调整和优化园区内的产业结构,使农业的三个产业综合均衡发展,坚持生产销售一体化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并使各产业之间互相支持与配合,相得益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以发展大农业为目标的思想,必须落实在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上。必须在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优化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农业粗放型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转变,必须彻底转变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忽视生态的传统观念,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与产出比率、产品的商品化率和劳动生产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系统创新,以及农村各业的兴旺发达,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粮、经、饲三元结构,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要因地制宜实行粮经饲作物的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另一方面,则通过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储存、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种养加贸工农一体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产业实体,形成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聚焦于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农业产业担负着提供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食物需要的责任。以前我们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农业生产只能把产量放在首位,通过提高产量解决温饱问题,而没有条件对农产品质量提要求。当解决了温饱,而农产品产量又大幅提高,因农产品缺乏需求弹性,必然导致“菜贱伤农”。近年来,蔬菜、猪肉、水果等过山车样的价格伤害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污染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非生态化,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由温饱走向小康,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已不能适应消费者需要。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原因之一就在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差、品质差、农业经营规模小以及农民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等。所以,质量导向必须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之一。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应该聚焦于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珍品,成为既具有外形的美观与漂亮,还应具有口感好的安全、营养的农副产品,在确保质量过硬的前提下再提高生产量,以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为此,现代农业园区在严格遵循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在园区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示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国际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权威部门的标准,以适应农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我国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保障。
3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模式
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模式上,要遵循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生产、农业技术和服务为主线,利用农业园区的自身优势、慎重地选择与介入农业生产直至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凸显农业科技在各环节的作用,形成引进新品种、生产标准化以及加工、贮运物流、销售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因此,现代农业园区若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当运用自然界的生态学原理和社会系统科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运用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概括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主要模式有:
31以科技为主导的农业园区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
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主要是经营者在农业科技技术指导下,进行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并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从一些地区的实践来看,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进行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配置,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从而进行无公害生产,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第二,通过经济系统价值流计算农业园区的投入产出比,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园区的科学管理和生产环节的监督机制,保证园区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第三,鼓励外资、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园的开发,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并积极支持与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产销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农业带动农业结构升级转型。
32以绿色农业为主导的生物园区建设――绿色农业生物园
绿色农业生物园建设的重点是进行生态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阻止有害元素进入生物体,它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如今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这些已然成了制约我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以生态食品、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生物园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引进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杜绝有毒农药的使用,可适当施用生物农药。
第二,农村废弃物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处理,把禽畜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立体农业,将畜禽粪便及冲洗水经厌氧发酵后作为有机肥返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生态化、立体化和农业产品绿色化。
33以休闲观光为主导的农业园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在工作之余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于是休闲观光农业成了人们释放压力、满足对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开展的好去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赏、解压等体验现代生活,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之间的交叉产业。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好去处,在观光休闲中还可以丰富农业知识,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享受农业成果和利用田园休憩达到健身的目的,促进当地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的关键是在传统农业功能结合旅游功能,是一种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改造的新事物,是农业产业链向服务业的延伸与渗透,农业观光园建设措施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要注重特色,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首先将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主体为农民,园区的特色是田园色。休闲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要凸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贴近农家生活。包括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过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包括在农业设施的栽培、生态立体的种养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达到人们追求新、奇、特、异、美的心理。
第二,准确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定位,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强化宣传,努力使观光园产生品牌效应,例如浙江金华的万象花卉现代农业观光园,对外开放五年来一直坚持“创知名品牌,让绿色进万家”的宗旨,为了提升观光园的整体形象,2011年投入资金对园内十二项内容进行了整体的改造,效果明显,如今万象花卉是一个可提供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宣传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园区,是金华规模最大和项目最多的田园休闲场所,并且已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第三,有针对性地开发特点鲜明的旅游项目与产品,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拔拔菜、种种花、钓钓鱼,享受大自然田园带给人们的乐趣。这也是国外观光农业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可以与农村的民俗观光结合起来。
4案例实证:金华盘前村高山蔬菜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金华盘前村是金华婺城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其所处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高山蔬菜深受欢迎并价格不菲,受经济利益驱动,村民盲目开垦山地1300多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给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差,抗灾能力弱,由此也制约了高山蔬菜的持续发展。2003年在省农业厅和财政厅的支持下,开始实施高山蔬菜的产业化开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扩建钢架大棚、配套杀虫灯和防虫网,同时将1000多亩山地退耕还林,推行微蓄微灌技术,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农业园区不仅强化了生产,还开辟了旅游功能。盘前村充分利用双龙风景风之顶、风景秀丽的独特优势,建立了一个观光森林公园,2012年又创立了特色旅游,供人们避暑、观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度假、休闲的好去处。盘前村的村民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到显现,做到了该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从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转变为重发展效益和质量,从重园区的外延扩大生产转变为重内涵扩大再创造,从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转变为重保护,这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避免以往那种“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向为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Hsu,H,WSChern,,FGaleHow Will Rising Income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Food Demand? [R].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AIB-775,Chinas Food and Agriculture:Issue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2-04)[2007-02-15]:10-13
[2]张新华,戈特瓦尔德中国农业与食品企业的可持续性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9-98
[3]伍瑛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J].生态经济,2000(9):18-21
[4]尚明瑞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5(4):267-273
[5]曹俊杰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2002(3):59-60
[6]黄祖辉,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创新――发挥农户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三大制度优势[J].农村经营管理,2011(8):26-28
[7]于湘贞“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邮现代农业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5(25)
[8]张红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4(28)
篇8
:作为“5个100工程”之一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如何理解其现代性与高效性?
刘远坤: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贵州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平台。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示范园区不单是农业生产基地,更不是简单的“一个茶场”、“一个菜园”、“一个养猪场”,而是由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等共同参与和紧密结合,按照“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原则运作的经济共同体和“农业综合体”,是农业商品化生产的有机单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是产业类型,“园区”是外在形式和管理业态,“现代”设施、装备、技术和管理是手段,“示范”是途径,“高效”是最终目的。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农业示范园区的平台引领和示范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在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过程中,如何协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与产业园区、示范小城镇、旅游景区和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关系?
刘远坤:从整体情况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抓现代农业,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就难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原料保障和环境支撑。
从贵州的实际看,农业整体水平滞后,仍然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只有补齐农业发展这块短板,使农业发展能够跟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央要求的“四化同步”发展。
从农业自身情况看,一方面贵州土地破碎、耕地质量差,农产品商品率很低。另一方面,贵州有6800多万亩耕地,也有足够的耕地可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很大。同时,贵州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质高,通过几年的发展,烟、酒、茶叶、蔬菜、马铃薯、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必须进一步扩宽思路,通过100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解决生产什么,由谁来投入,如何销售以及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等问题。
从发展形势看,随着贵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尤其是交通条件短期内的大幅度改善,物流成本将快速降低,为我们把优质高档的农产品卖到省外去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市场路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
:目前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刘远坤:从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情况看,目前全省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基地建设规模已达187.08万亩,流转土地121.66万亩,完成“三品一标”认证数量94个,认证面积69万亩;已有1047家企业入驻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114家;农业示范园区内农业合作社983个,社员10.87万余人;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82个,投资总额192.96亿元,到位资金39.83亿元;农业示范园区内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投产率73.7%,累计销售收入82.26亿元。总的来说,因为我们起步晚,工作相对滞后,影响农业示范园区推进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仍存在认识还不是那么清楚、心中还不是那么有数、管理还不是那么顺畅、工作方法还不是那么多、工作措施还不是那么有力等,有的地方还存在等待观望和上下步调不一致的现象。有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甚至还是原来的一个茶场、养猪场,对如何做到高效、怎样示范,将来发展什么产业,相关的领导、干部或者是业主心中还不是很有数。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明确任务,理清思路,下大力气去抓好一些重点工作。
刘远坤:是的。就目前而言,我认为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规划修改审定方面。园区规划要注重“四个突出”:即突出主导产业、突出规模生产、突出功能配套、突出产品销售。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农业示范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
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一定要走“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路子,这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市场化运作,就是要突出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的核心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商品化生产,就是要着眼销售、瞄准市场,用抓工业品生产的方式来抓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行分级包装和商标注册,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化管理,就是要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经营开发的主体,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搞好滚动开发。
招商引资方面。抢抓国家宏观调控促成大量社会游资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投资机会这个机遇,切实发挥贵州农产品品牌优质上乘、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较大的优势,做足做够农业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加快形成与农业示范园区产业相配套的加工布局和市场营销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引进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最新科技成果,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要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开展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经营,促进产销衔接;要抓好融资和土地流转两个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示范园区融资和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增强农业示范园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
示范园区的核心是以“亩产论英雄”
: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时,我们如何对其进行衡量与评价,有没有具体的指标?
刘远坤: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必须要体现卖产品赚钱这个最终目的。陈敏尔省长强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要以“亩产论英雄”。经济效益方面,农业示范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要居全省先进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比平均要高30%以上,生猪、肉禽出栏率比周边同类企业要高10%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所在县平均数高50%以上。社会效益方面,要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通过农业示范园区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生态效益方面,要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内配套设施和技术的使用,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减少面源污染,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
粮油作物、茶叶、烟草、核桃等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后,种植规模要达2万亩以上;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园区规模要达1万亩以上。养殖类农业示范园区,猪、牛、羊年出栏要分别达50万头、5000头、10万只以上;库区养殖水域面积2万亩以上,养殖规模4万平方米以上。休闲农业类园区核心区面积要达1万亩,日接待游客能力2000人以上。扩展区规模要达农业示范园区规模的5倍左右。
要把提高商品化生产水平作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实行产加销联动,订单生产要达80%以上,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利润。主导农产品要达到安全质量标准,主导产业要获得无公害或者是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逐步培育产品品牌。
:做大产业,做强品牌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目标之一,除了企业及从业者自身的努力之外,从政府的层面出发,将为园区建设提供哪些支撑和保障?
刘远坤: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主要体现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等几个方面。
省政府即将出台支持“5个100工程”相关政策措施,省直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尽最大努力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使之成为全省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从年起。建成100个左右、每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200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平安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500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使区内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主要目标是
道路疏通、排灌方便、用电便利,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种养模式先进,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手段完善,产品优质平安。园区内全面实行规范化生产。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每个园区至少形成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产业要素集聚,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40%以上(山区达2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浙江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三)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原则。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实际,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原则,园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整合相关资金、资源进行建设。四是要坚持软硬件偏重、水平领先原则,设施装备等硬件要和责任制度、先进科技、经营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
将其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要根据《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维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园区用地(海)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同时要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优化种养业结构。各园区建设规划方案应按省定统一版本建立电子地图、数据库。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经市级政府审核后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方案由市级政府审批,报省有关部门备案。要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现代农业综合区原则上3年内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原则上2年内建成。
三、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引导农业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园区守业。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行规范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平安。同时,视实际情况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四、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
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坚持产学研结合。实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规范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五、不时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大力实施规范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严格依法维护耕地和林地。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规范鱼塘、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六、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以园区为依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园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贮藏、保鲜、运输)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七、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园区建设应明确项目业主和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扶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依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要求,整合农(林、渔)业产业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科技效果转化、农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园区内项目建设。
对各地申报的园区进行综合评估后立项,省级扶持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年度建设、分项目扶持的方式实行申报制。省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环节。凡已列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扶持项目的不再列入园区扶持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制定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具体建设规范、项目评估和认定管理方法,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动态评估,凡是年度考核未完成计划的次年起不再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篇10
一、基本情况
1.园区规划
乐都示范园规划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部分。核心区以乐都县雨润镇深沟村、荒滩村和碾伯镇水磨湾村为中心,占地面积333 hm2,规划为“四园一中心”,既无公害蔬菜种植园、特色生态养殖园、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观光旅游休闲园和科技创新培训服务中心。示范区以乐都县川水、沟岔地区7镇为主,规划面积3333 hm2,主要建设大蒜种植示范基地、长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地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双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高原富硒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大樱桃种植示范基地和规模化、特色化养殖基地及30个蔬菜生产标准园。辐射区辐射河湟谷地及青海省高海拔农业区,面积33333 hm2。
2.运行机制
按照“园区+企业(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依靠农业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走市场牵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奔小康的发展道路,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化管理;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专家指导,农民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园区运行机制。
3.园区建设
截止2010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4家,共实施项目58项,完成投资2.64亿元。已建成总面积18000?O的连栋智能温室3座(温室内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1728?O),多层膜温室62栋,高标准日光温室110栋,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1处(内设农业展览馆),良种奶牛养殖场1个,牛羊育肥场1个,生猪养殖场3个,马铃薯薯片加工企业1家,恒温保鲜库1座,农机制造加工厂1个,大樱桃示范园1处,苗木繁育基地1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个,深冬蔬菜生产基地1处,紫皮大蒜繁种基地1个,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个。
4.主导产业
园区以连栋智能温室和高标准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为基础,通过乐都长辣椒等特色蔬菜制繁种基地、育苗基地和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形成了年产各类蔬菜种苗8000万株的蔬菜制繁种和育苗产业。
5.辐射带动
园区自建设以来,引进发酵床养猪、全株玉米青贮、穴盘育苗、温室建造技术、无土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等新技术共计44项;引进荷斯坦奶牛、杜洛克猪、甜瓜、辣椒、番茄、黄瓜、豇豆、南瓜、大樱桃、木瓜、香菇等新品种共计75个;引进母猪产床、智能温室、太阳能集热系统、喷灌系统、温室娃娃记录系统等新设施共计32种;推广新技术27个,新品种33个。2010年开展技术培训78次,参加人数2730人;接待参观学习225次9856人,园区总产值14450万元,纯利润2248.42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达12271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加上园区融资渠道不健全,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政府的依赖性大,地方财政投入有限,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2.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服务机制不健全
园区建设两年来,提倡农业科技人员到园区创办农业经济实体,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但是目前尚无激励措施,农业科技人员在园区创办实体,进行技术服务缺乏主动,特别是农业新技术开发应用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园区的农业科技团队没有建立起来,加之进园置业的科技型企业较少,新技术的转化引用推广水平还比较低。
3.园区缺乏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增值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由于园区缺乏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增值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致使当地生产的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地膜马铃薯、大樱桃、软儿梨等优势农产品得不到深加工,仍然销售初级产品,影响了优势产品的增值潜力。
4.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
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成为园区扩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瓶颈。
三、建议和措施
1.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园区投入
建设农业园区在资金筹措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农业项目资金应集中捆绑使用,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建立与科技依托单位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做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在园区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激活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
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一是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农业园区建设面临土地连片集中使用,这就要求加快土地流转。因此,建议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二是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
3.构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体系
(1)建立高效的科技研发体系。一是探索园区科技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引进、开发+技术转化”与“示范推广+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和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孵化和培育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及企业集团,使园区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组装集成的平台。二是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资助园区科研项目,加大对农业园区科技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吸引农业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到园区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科研项目和成果,形成园区多元化科研投入机制。
(2)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充实和完善园区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建立园区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研发队伍,增强园区自主研发能力。在做好技术引进和示范的同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优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体系。同时建立园区自己的农技推广组织、现代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专家大院、农资销售中心,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农技物资供应、技术咨询、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发展多元化的科技服务组织。园区要重视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联系,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服务的领域与范围必须进一步拓宽,不仅要开展技术服务,还需要提供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服务;不仅要提中服务,更要强化产前和产后服务;不仅要重视提供经营,还要重视技术培训的服务,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3)建立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对园区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快引进和培养,吸引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同时,还要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4.积极推进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化经营
(1)培育园区企业集团。一是重点引进种子种苗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畜禽规模化养殖等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益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二是培育园区内科技型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产前、产后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和扶持,不断扩大科技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使之成为园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2)建设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推动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各个示范区的种植优势,以提高区域农业带动能力和扩展科技推广深度为目标,建设若干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平台。二是在园区内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标准化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园区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进行国际认证,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从收获、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名牌产品生产,创造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