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范文
时间:2023-03-23 19:5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总复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三的复习课该如何上?时下较为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少教多学”,少教多学是尝试将教学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很多高三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放不开,认为高中要复习知识点、题量大,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岂不是时间不够,况且有时教师拼命的讲,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还是觉得高三总复习时间不够。由此目前的课堂形式主要还是以学生课下练习,课上教师讲为主。如何在高三复习中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呢?本人有幸的观摩了一节高三复习课“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其中学生的参与与学生的掌握,让我深有感触。
本节课,以带电粒子进入到电磁复合场的三种运动情况(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为主线。
一、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液滴以速度v沿与水平成45°角斜向上进入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叠加区域,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液滴带正电荷,在重力、电场力及磁场力共同作用下在场区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求: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各多大?
图1
首先,教者引导学生分析题眼,熟悉问题中涉及的物理情景:接着学生自主进行力的分析,构建方程,得出待求量;然后让学生上台讲解,寻找突破,以及解题步骤;同时还让别的同学对该同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者进行总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分析方法。
从整体的编排来看,教者紧扣专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学生最为熟悉的物理情景,使学生能较快地发现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学生自主的求解,以及学生的讲解,肯定了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并对复合场中的受力和运动分析进行了复习。教者让学生上台讲解的这一段教学,拉近了旧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能有效的参与其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准备作用。同时也对上台讲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教者又给出了例2,复合场中另一种直线运动的情况。
二、粒子在复合场中做一般的曲线运动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
(3)粒子从M点运动到P点的总时间t.
如图2
对于在复合场中运动的综合性题目,一般是高考压轴题,整道题难度较大,对于普通校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是放弃的。但是对于计算题按步得分来看,能够得分的点还是不少,由此就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尝试着去做。因此,给学生解题信心是很关键的,按照之前的三个例题的准备,以及本道题的难度。学生的头脑中对于此类型掌握的基本知识又有进一步的回忆和应用,对此道题学生能感觉到只要跳一跳,就能吃到甜头,学生也就有信心去尝试。课堂中,学生很积极的进行尝试,最后由教者再进行总结提升。
从整节课来看,主要是由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教者只体现在引导和总结。体现了少教多学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评课中,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认可。
高考复习时间紧,知识点多,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所选例题的优劣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如果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去接触“陌生”而的面孔,抛出高考计算题,意图提高学生的解题持技巧,但是由于起点过高,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选题“多”、“难”是复习的误区,复习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选择学生熟悉的物理情境作为课堂的“起点”,引导学生沿着适宜的知识坡度,有效地回顾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但是,少教多学的观点,并不是真正甩开教师,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只有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教师的总结与提升,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有效的提高高三复习的教学质量。把学习建立在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引导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从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高三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于刀刃上,精心设计问题,实现少教多学,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晟.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师少教,学生多学”[J] 中学课程辅导.2012,13
[2] 丁正新.精心设计问题,实施少教多学――电场强度的教学与反思[J] 湖南中学物理.2010,6:59-63
篇2
新课程的施行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受到已有的学习方法、习惯的影响,老师受到传统的输灌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因而使得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逐渐被弱化,停止不前。本学年,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我全力推行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即设计有效的学案,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施行过程中的有益的方法列举,与各位同仁交流。
课堂教学,是贯彻实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并逐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要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确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念,为课堂的有效施行作好思想准备,最后必须明确对象,创设氛围,做足准备,并严格按一定的流程开展,最终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多次培养,达到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目标。
一、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确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知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行为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新者。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迫切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各个层面上做出战略性的调适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按这一理念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的课堂教学,也就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来开展。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其次,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向学生的学习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教育转变。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重组,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由讲台上独舞的表演者变为课堂活动实施的导演者,参与者。
二、更新学生的学习行为意识,为课堂的有效施行作好思想准备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步骤,以实施"师"教和"生"学的互动、"情"与"知"的交流,最终实现课堂素质教育。因此,面对全新的教与学的课堂模式,只有学生认识到它的益处,知道它的主要环节和施行的方式,从思想上发生转变,行动上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使课堂教学施行的更加流畅,更加有效。因此,通过专门的准备动员课,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是自身拥有的最大财富。因而,明确要求学生剔除以前的被动的观众角色,做好课堂的占有者,探索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的课前准备
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的轨迹可以遵循。学生会体现出令人吃惊的创造性,会提出一些令你瞠目结舌,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尽可能的占有教育资源,深挖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充分准备,才能从容应对,更为顺利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2、学生的课前准备
教师要事先向学生下达课前准备的内容,让学生尽早做好基础知识技能的准备工作,消化已知,质疑未知,带着充分的准备走进课堂。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自己的所愿和所求。这样,学生的课堂活动才会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我在每节课结束时都会说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每项任务,并在课前进行严格的检查,督促每个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准备工作,即使占用一点课堂时间,我也决不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准备不到位,决不进行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制要求,使所有学生形成按时,按须作好准备的习惯。
四、创设宽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1、创设宽松的课堂学习情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充分活动,不要瞻前顾后,担心说错话而难堪或被批评,有疑问,要及时提出。同时要增加知识获取过程的悬疑和惊喜,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精神放松,投入到愉快的课堂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表现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培养其自信心,使被动的"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
2、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质疑答惑贯穿整个课堂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较好质疑是反映学生参与程度和评价学生自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学生对待提问态度有以下几种:1、不敢发问;2、不会发问;3、不善发问;4、不愿发问。这些思想障碍或方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和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在探讨问题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通过不同方式收集问题。在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能由学生发言的,一定让学生发言;在强调重点和总结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讲,营造民主氛围。
我的课堂,通常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讨论进行答疑解惑。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最好由学生提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急于给出解答,要把更多机会的让给学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的能力,即使学生有时的回答可能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教师也不要着急而枪戏,老师可以点拨提示,引导学生理顺思路,走出困境,或者邀请其他同学进行帮助补充。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通过表达,整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知识关联,清楚的发现自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知识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我多次告诉他们,会作题不如会讲题,会讲题不如会出题。
3、放慢课堂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自行学习了大多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掌握了大多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运用到解决重难点知识,答疑解惑,加深拓展上来。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要给予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或者通过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补充,自然而然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当学生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时不要立足于表面,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回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懂得解完某个问题并不是目的,若就此了结,往往会失去更为宝贵的东西。引起学生的回味和思考,揭示问题的实质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纵横两个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命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作有意义的引申推广,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对于疑难,一定要放慢课堂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甚至,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补全例题和练习的求解,体会解题方法和过程,不要一味的追求进度。须知,过量的课堂内容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4、淡化教师的表演,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老师从讲台上独秀的角色中转变过来,加入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不要以学科专业权威自居,随意向学生发好施令,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和论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对课堂的进程进行适当的调控,对学生对立的争论做出公平的评判。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会说的,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解决,自我讨论,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会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5、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培养创新、提高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会说的,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解决,自我讨论,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会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五、成效与反思
篇3
关键词: 高三英语 总复习教学 学法指导 学习策略 学生心理
英语复习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化的总结与归纳,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起到关键作用。高三英语总复习作为一个新层次,与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经过高三总复习,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心理素质都有显著的提高。可是面对无数的习题及大量的知识点,如何使高三英语复习更有效率?笔者自身多年在高三英语教学一线,不断对高三英语总复习教学的方法进行积累和探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加强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
一进入高三,就教师而言,英语教学意味着进入一个新时期,进一步说,就是英语教学的重心要真正地转到针对高考、备战高考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转,给高三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许多教师为了应对高考,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学生没有学习自,主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很辛苦,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事实上,并不是把学生抓得越紧,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越好,还是要给学生一些自,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生活,教师给出一些学法指导。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主要是注意强化学生的认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一进入高三,笔者就针对高三学生学习的特点开始学法指导,向学生讲授如何做好复习计划、整理课堂笔记、提高应试技巧等有关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复习得心应手的能力。为保证学生“不犯第二次错误”,笔者都会建议学生记课堂笔记或建立“错题本”,引导学生对那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记下做综合分析和利用。另外,在具体授课时,一定要结合高考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进行训练时,尽可能地逼真,采用各地高考真题,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巩固的条件反射,便于他们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还可根据高考的题型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语法填空”、“书面表达”六个专题对学生训练,结合具体材料讲解有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所以,对于复习而言,其不仅仅是回顾知识,还包含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复习中对于成绩好、自觉性强的学生,给予他们较大的自主复习权,反之对于学习成绩差、自觉性不好的学生,给予自的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
二、搞好复习策略,抓牢三轮复习
复习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策略和计划,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设计复习计划,提出有效的复习策略,在此基础上高效地组织复习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笔者设计的复习策略有以下三部分:
1.第一轮复习:抓牢课本,以词为本。
这个部分的复习以地毯式的方法为主,对于课本复习来说,要把每个模块中每个单元考纲所要求的重点词和常用词精选出来,对它们的词义、词性都要弄清楚弄懂,特别要重视一些常用词组、一些特殊用法及所涉及的句型,集中对词进行梳理复习,旨在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在上完一堂复习课后要进行练习;在一个单元复习结束后要进行单元综合练习;在一个模块教材复习结束后要完成与高考题型相同的综合试卷两三套。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项练习。
2.第二轮复习:分门别类,强化复习。
这一轮复习,采取强化复习策略,注重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化的处理和复习。简言之,就是根据知识的类型开展专题化的复习。对于语法复习,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练习,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语法的运用。在这一轮,要对学生进行模拟性训练,认真做几套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在做题的过程中熟悉高考题型,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这一轮复习中,还要强化训练“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语法填空”、“书面表达”这几个题型,着眼于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
3.第三轮复习:全面冲刺,回归基础。
在本轮复习中,一定要巩固基础知识,对基本词汇、基本短语、基本句型进行强化记忆。强化练习阅读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对于阅读理解的训练,每天必须限时阅读两三篇,注意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在这一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制试卷,对于模拟试卷精选、精练、精讲,切忌题海战术。
三、关注学生心理,赢在高考
篇4
主题词:新课改形势 高三化学 总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高考考试制度,也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命题侧重于对学生潜在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近两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研究发现,化学学科明显比物理、生物学科偏难,化学成绩是制约理科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瓶颈”。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记住几个概念,会做几道习题,会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活,更谈不上参加高考,接受挑战了。要应考就必须备考,除了在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敢做、敢想、敢为的精神和知识的系统学习外,考前总复习无疑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新课改形势下高三化学总复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总复习前,教师对一年的复习内容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拟出总复习方案: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做到“胸有成竹”,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新课改的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变化趋势。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对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明确考试要求。正确处理好《考试说明》、《考试大纲》、《教材》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挖掘课本潜力,充分寻找新教材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增加点:如平衡常数,溶度积,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等。同时注重教材中资料卡片上的信息。
二:从教材、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中发掘信息,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1:认真确定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1〕 知识点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高考题特别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积累与识记。新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应在复习中深化基础,活化知识。
〔2〕 能力点
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的学习必须向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强化应用、知识迁移等方向发展。用学过的知识去处理新问题、新信息、新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不全不行,知识复述未能“升华”也不行。在化学总复习中,必须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强化基础、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使学生具备化解化学过程、选择分析问题的策略,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3〕 德育点
本着落实国家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型环境友好化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思想教育。
〔4〕 考试点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考试题,找出课本中的重点与考试点,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考试点的关联,关注当年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太阳能电池翻板、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医学实验)等,指导好学生复习应考。
2:按照复习方案,具体落实总复习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一轮:分块复习阶段
分块复习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无机、有机、计算、实验等模块进行复习。而每一个模块的复习又按章节的知识线索,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块块清,知识点到位、能力点到位、题型到位。如在复习化学计算是,以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为线索,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牢处理计算题的“四个基本”:即基本计算类型、基本计算原理、基本计算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课本章节知识则主要由学生预习、复习、仔细阅读为主,使复习落到实处。其次综合应用强化训练,立足化学原理,理顺计量关系;扎根基本类型,培养解题思路;精选例题、练习题,形成合理梯度;及时点拨、讲解,力求一题多解。
第二轮:抓住高考命题规律,进行专题突破。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对于近年来出现率较高的热点问题: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进行专题突破,做到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只有这样,学生对“热点”才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强化和提高。
专题复习阶段,应以分块复习的进展情况为线索,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选择题专题
(1) 重视知识点的结合,加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联系,识图与计算的结合。
(2) 强调应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3) 信息迁移题: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常见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猜测法等。
(5) 联系实际,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
2.实验专题
(1)基本实验,在复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问题:如能用于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容量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浓H2SO4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检验、常见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
(2)大、小装置的识图能力培养,分析反应过程及判断能力的培养。
(3)应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3.无机专题
(1)以元素及化合物为载体,培养学生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教材为本;建立题库;研究大纲;掌握通法;提高能力
高三总复习作为高三数学教学的主题,是贯穿整个高三阶段的重构知识和深化知识的认知过程。它并不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最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综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面临高三紧张的复习,必须要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思想准备,在学习中没有所谓的“绝招”,所有的“绝招”都离不开苦练,那是通过苦练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得到以下复习方法,愿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容应对高考。
一、基础复习以教材为本,不脱离课本
高考数学的考试原则是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即同学们注意以教材学习内容为主体,灵活应用课本知识来培养能力。要想高考考好,必须开始复习时就重视教材,掌握住了教材就等于抓住里核心,下面是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第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听课的针对性,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复习课不同于讲授新课,教学进度很快,要达到最佳听课效果就要事先预习,对本节所要复习的内容做一番扫描,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突破难点,从而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在听课时就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牢牢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第二,制定计划,贵在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要制定出与老师教学互补的复习计划,计划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好高骛远。即规划每天,每周,每月要完成的任务,对于所制定的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记住你的计划能坚持就等于你成功的一大半。
第三,巩固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对教材中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夯实数学基础,全面复习数学知识
第一,牢记课本中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并形成技能。课本中的定理与性质,都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几年高考题目中,常常以课本定义,定理变换模式,加以判断;以课本的例题,习题变换条件,加以求解与证明。另外,如果学生每天能阅读课本的话,这样能及时查漏补缺,以适应由基础复习单向训练转向综合训练的题目控制能力。
第二,熟练掌握课本中介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常用的数学技能和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等,这些方法和思想都是常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它们,就能转化为解题的通法。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综合,使知识形成体系。高中数学知识几大块有①函数;②数列;③平面向量;④不等式(解与证);⑤解析几何;⑥立体几何;⑦概率统计;⑧导数及应用。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并不断的深化所学知识,复习时还要注意这些知识交汇处形成的题目,积累解题方法、技巧和经验,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建立自己的题库
不管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考试中,你肯定会遇到过似曾相识的题,但就是做不出来,因此对于做过的题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练习一遍很有必要。
第一,建立《错题集》。把平时练习及各次考试中做错的题,都写在自己的错题本中,对于每道错题我们至少要做三遍,第一遍:讲评时,第二遍:一周后,第三遍:考试前。我们建立《错题集》的目的不仅仅是把错题记下来,更重要的是找到出错的原因及自己知识的漏洞,我们应该怎样补救。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同学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不能都归结到粗心上,以为以后细心点肯定不会错了。做错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过关,而这些要下工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
第二,建立《试题集》。把每一次考试的试题及近三年的高考题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分析每一类型的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小结解决本类题所需的方法和技巧,它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对于做不下去的题要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找到思维受阻的原因,一定要设法解决,这样才能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高三学生应认真学习高考试题,重视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重视其解题格式,得分点的处理,对于难题应重视熟悉知识点的得分。
篇6
高考物理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现阶段高三就要进行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总结
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用翻新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学会解传统的基本题,以基础题训练或提炼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程序: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悬浮列车等。(07上海物理卷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磁场运动问题就是从磁悬浮列车中演化来的)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的典范,加强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切实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随着高考的改革,命题已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联系实际、实验的题目越来越多。同时近几年高考物理有力地冲击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首先,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
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作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要动手去做,以培养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例如07上海物理试卷中第18题,对“气体温度计的读数和修正”。试题不难,但拿全6分很不容易。由此可见,在高三物理实验复习中,要求在熟练掌握基本器材使用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进而培养其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方略
一、夯实基础
人们常说:“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此话说得很有道理。因此,我们把夯实基础放在一轮复习的首位。
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考查的重点,而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框架,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因此,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不能走过场,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意义,对于相似的概念规律要加以分析比较,弄清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主干知识,要让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如: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图解法、类比法、对称法、数形结合思想、等效替换思想等等,我们会备加关注,把它们渗透于平时的复习备考之中,并分阶段进行小结。对基本物理模型,我们从原理、方法入手,循序渐近的让学生理解,再通过典型示例加以巩固,以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三复习课毕竟没有很多的学生实验让学生感兴趣。如果高三教师停留在讲原理、讲方法、讲习题、课内满堂灌、课外搞题海战上,课堂必然显得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讲得累,复习效率低。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体会到:教师精心组织备课,精彩、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演讲会让成绩较好点的中上层学生感兴趣;教师善于发掘例题、习题中的实验素材,甚至旧实验新做,并请学生参与,可引起多数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待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如果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考试取得了一点进步或做某个题有新颖的方法,甚至通过其它方面对学生加以表扬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有一位教育专家说: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当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把学生当观众,主持人要想方设法吸引观众。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狠抓落实
复习备考中发现,即使较简单的物理题,让中等成绩的学生去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如:受力分析不正确;画图象时横、纵坐标无单位;运用矢量规律时不设正方向;计算公式变形出错;计算错误等。我们发现让学生在易错问题上演排,问题在众人面前暴光后,教师适当点评,效果往往较好。对学生课外练习,我们的观点是:有练习必然要批改,要及时评讲,它是复习备考注重落实的重要手段。
由于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平时周一至周五白天上课按进度计划复习,晚自习和双休日上课,我们就对学生实行几乎每周一次滚雪球似的巩固训练。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即慢看、轻读(不读出声)、做记号(对重点语句或隐含条件)的习惯,评讲试卷时,我们把审题能力培养和解题规范的要求和示范当作重中之重。对审题 ,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①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即先粗读再精读,从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②咬文嚼字,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③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能力。④深入推敲,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⑤借助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的能力。对解题规范培养,我们也着眼五个方面:①必要的文字说明。②作图的规范。③书写(文字、字母、格式)规范。④方程的规范。⑤结果的规范。
四、不拘泥于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资料是从众多资料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因此,第一轮复习以资料为主。由于我们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资料也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我们不能受到资料的束缚。对物理中哪些主干知识、资料上不一定分析得很透,我们有必要作些补充。如:动能定理,资料上只讲了其内容、成立条件,然后附以一些例题和练习。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就增补了动能定理推导及结果后讨论。这样对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资料上那些重复的内容我们会做合理取舍。资料在某单元的结构或体系也不一定十分合理,我们会做适当调整,如:讲到动量守恒定律运用时,一会儿讲碰撞问题,一会儿讲爆炸问题,一会儿讲人船模型,复习备考中我们就打破了资料上结构,把每一块拿出来单独研究,甚至做点补充,把一个一个问题研究透彻。
如果高考复习拘泥于资料,复习备考会显得呆板,做了很多无用功,头绪不清,效率较低。
篇7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练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练习,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非凡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练习,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练习,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如:用物理科学技术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在实施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几大重点工程中有关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练习,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练习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练习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把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把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
2、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练习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练习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 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
性实验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练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奇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类比推导法
将已知或新给出的原理、知识或方法横向类推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以解决新问题或得出新知识,即已知(或新知a)类推新知(或新知b),其要害在找好横向类比迁移的“参照点“。
2、逆向思维法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按常规正向思维分析不方便,此时可改变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改为逆向思维,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原理,匀减速运动倒过来考虑就变为匀加速运动等。
3、等效思维法
物理学中的问题,有时直接分析有困难,此时,可用效果相同的模型来等效代换,使问题便于分析解决,如: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力的分解与合成等。
(五)加强学科渗透练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篇8
一、课前做好“三备”
1.备考情。从学生平时的考试来看,题型的设计及难易程度都适中的题,学生的得分并不高。主要是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不清晰,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不规范,语言口语化、罗嗦化,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突出重难点、科学合理设计作业、精挑细选练习题、单元过关反复斟酌、热点材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注意稳中有变,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平时注重规范学习、规范训练,在考试中的术语使用也就会准确、科学、合理。
2.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及《考试说明》,做到考点清晰,备好考点,备透重难点,备充分热点。
3.备学生。文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习积极性、纪律观念非常差。基础稍微好一点的都选读理科,选择文科的大部分是那种基础差,又有长短腿的学生。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突出课标要求,夯实基础,集中解决重点、难点、易混点和定时定量的练习,及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清混淆点同时构建知识体系。
二、注重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政治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45分钟的教学,向每一分钟要质量,向每个知识点要分数,向每一道题要技巧。
首先,以本为纲,夯实基础知识。高考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不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选择题得分就提不高,丢一道选择题就是4分,而高考是寸分寸金,每一分都很重要。因此每一节课在课前以及下课前都要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对上一节及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查。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后复习的监督,另一方面教师在检查过程中,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随机提问,或者书面检测的方式,利用认真设计好的书面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没有掌握好的内容,适当强化。
其次,抓住主线,突出重点,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平时答题时,因为知识体系不清楚,所以想到那就写到哪,写完就算完成了。这样答题时容易漏观点、漏角度,有时就一个角度在哪里写来写去,写再多也就一个观点分。所以复习时要侧重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树状结构,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教材的影像,做到在脑海里翻书。看到某一个点,能想到一个面,那么考试时才不会遗漏观点。
第三,加强针对性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精挑细选好练习,题目不求多,而要找出针对性、时效性强的题目,学会选题、学会改题、学会编题,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性、适度性,讲求适度,并及时进行检查,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讲评时,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指点问题症结,启迪答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组织答案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并总结规律。
三、课后延伸、巩固提高
政治课一周只有五节课,所以仅依靠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讲解肯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大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向课后延伸,向课堂之外要效益,
首先,写出教学反思。每一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知道成功之处在哪里,学生掌握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遗漏甚至说失误,及时弥补。
其次,消化总结,巩固记忆。引导学生完善笔记、追忆课堂,巩固基础知识,达到熟练掌握;概括总结、形成框架,提高学生宏观把握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将知识点前后联系;或者要求学生制作卡片,将重要知识点或较难记忆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利用闲时随时查看。
再次,要重视每一次考试,特别像广州一模、二模等大型的模拟试题。题目的质量高,针对性强,具有比较高的实用性,力争使学生做到凡是做过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不再重犯错误。
篇9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仔细阅读对各个题型的说明和历年试题。这会使你对考试的要求、范围、重点及题目式样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避免盲目性。
2.坚持实践第一,以练习主。简明扼要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用很多的时间去钻研语法规则。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写作和听力的练习上,即应用语言上。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巩固记忆,在练习中学会应用。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在使用英语的实践中培养的,并不是靠老师给讲会的。学习英语要坚持模仿为主,理解为辅,不要过分钻研为什么。有同学在学习英语时,采取“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态度,一味在那里琢磨理论,而不是抓紧时间动手写写,找出文章赶紧看看。他们最终使用英语的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
3.在练习时,以练习阅读为主。阅读好了,就为做好各个题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把阅读作为全部总复习的主要内容。在练习阅读时,要注意每天保证一定的量。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的文章要仔细看,有的则只求了解故事大意即可。要逐步熟悉语言运用中的难点,如长句的结构分析、后置定语、非谓语动词的含义、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经常出现的省略、替代和跳跃等。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分析、想象和综合,学会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在保证一定量的基础上,再练习书面表达、短文改错和单项填空等。不少同学对单项填空情有独衷,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总结,这个方向其实不对。
4.听的练习要持之以恒。建议同学们每天练听力10-20分钟,听力材料可选用由外籍人士所读的模拟试题。要精听泛听相结合,有的段落反复听,非弄明白每一个词不可,有的则大概听听就算了。泛听对培养语感是很有好处的。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努力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对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即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购物、就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要做到熟悉不陌生。听力的提高不是一个早上就能实现的,它是慢功夫。但经常听,肯定会有大的长进。
5.写的练习要在写的实践中提高。许多同学在准备高考时有一个弱点,即只愿意看,不愿意动笔写。那么英语作文怎么办?只好在临考前突出写几篇完事。这其实很不对。英语书面表达在高考中占分25分,是一个重点题型,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而写的能力是不能单靠做其他题来提高的。必须赶快行动起来,动手写东西,每天写几句,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渐渐地就会接近高考的要求。练习写东西,主要练习记叙一件事,同时也可练习描写人、介绍地方或表示观点的小文章。初练时可主要使用常用词和常见句型。有一定基础了,再争取能用上新颖词汇和复杂结构。所谓复杂结构,也不要以为高不可攀,把简单句变为定语从句、强调句式或使用上非谓语动词短语,就是使用了复杂结构。练习写作时,还要注意内容要全,书写要工整、词数要符合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是写给谁看的,交际的目的何在。练习的方式,可以自己写随笔,请教师改改,可以找带答案的写作练习试笔,也可以有空抄抄英语的小文章。抄文章和背诵文章都可以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的能力。
6.把《考试说明》上的词汇表掌握好。词汇表上的许多名词可归类为阅读词汇,这类词知道意思,会拼写即可,但动词、介词、连词及其他常用词则必须做到四会。我们强调总复习要重视听读写,并不是说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不重要了,只不过语法不要弄得太过分。
7.抓好基础题。无论什么考试,基础的东西都是最重要的。英语高考也不例外。考生应努力做到保证拿到基础题的分,力争难题的分,基础题不丢分,就保证了考试不会失败。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练习的难度。如果水平不是很高,就一定要以练习基础题为主,不要嫌容易,不要跟别人攀比。要把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弄扎实,做到懂、会、熟。越临近高考越要降低难度。因为此时由于时间有限,再使自己的能力攀上一个新的高峰已不可能,而把易错但比较容易的题弄明白、弄准确则完全可以办得到。可惜有的同学在复习中做的练习太难了,费了很大工夫也收效甚微。他们以为做多难的练习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也取决于原来的基础。
8.要重视思维能力和其他素质的提高。英语高考,不单单是考英语语言的运用和理解,它同时也在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和想象的能力。例如完形填空,只有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情况,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才可能判断准确。又如阅读理解,设问的题目大部分是让学生概括中心,猜测词义,推断语气,分析结果等。仅仅从文字上把文章看懂,而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做不好阅读理解题的。另外,为迎接高考,考生还应注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关注国际时事,扩大知识面,学习最新的科技动态,这将为新一年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高三物理;总复习;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09
高三毕业班物理总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整理和归纳,并加深巩固,综合运用,从中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那么,怎样提高教学效果呢?如何搞好总复习呢?笔者认为教师最好的做法就是认真做好“两个落实”、“两个注意”。
一、落实基础知识
狠抓基础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对教学大纲的规定需要掌握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全面罗列或者多次重复地讲解和背诵,而应该对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的知识从本质上讲深讲透,并且正确分析其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确实使学生能透过现象(实验)看到本质、掌握规律、灵活运用。例如复习到“动量定理”时,笔者首先讲清“冲量”和“动量”的意义,指出在物体相互作用时这两个量之间有联系,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实验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Ft=mv2-mv1――即动量定理,然后分析该定理表示的物理过程、适用范围,并与牛顿第二定律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最后再通过例题练习题加以验证和运算。
二、落实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1. 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对物理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总复习中,着重点不在于追求作业题数量的多少,而要注重例题和作业题的“三性”,所谓“三性”就是典型性――也就是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针对性――是针对知识中的重点中、难点、关键,针对学生难懂易错处;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巧思巧解的,能引导分清正确与错误,灵活运用知识规律。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不惜精力下苦功,研究好例题和练习题。例如“稳恒电流”一章,历来很重要,题目也很繁多,但我们可以反归纳为在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导体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为基础的等效电路;启发学生用摸清“等势点”的方法去解决;第二种是以电灯、电动机、电解池等作为用电器的实际电路问题,启发学生分清额定值与实验值的区别;第三种是用电表、电阻器、开关等连成的测试电路的问题,启发珠光宝气学仪器的性能和使用特点,针对学生难于把理论结合实际的最薄弱环节而选题训练。在进行解题训练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既要讲究自我钻研的准确度,也要讲究速度,还需答题规范化。对于物理实验的训练,教师则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打好基础的重要环节,之后制定出实验复习计划,落实训练。
三、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关键性问题的剖析
总复习不同于讲授新课,因为学生已学过全部课程,急需将前后所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而联系起来,构成体系。这样才有利于把知识加深、巩固和综合运用,以有利于记忆。教师可以做示范,把各章知识系统整理出来,主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做一些归纳和整理――这也是培养能力的一种手段。整理时,先要对全部内容通看一两遍,然后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勾通前后知识的物理量和规律,“搭桥过河”将它们联系起来。其中有些知识对学习这部分教材有决定作用,则是解决问题和讲解的关键,也应交代清楚。例如“变速运动”一章的系统性可以概括为“三个三”表格。如下:
通过对上表系统地分析归纳,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章的关键是加速度a,所以a是本章复习的重点,也是与动力学沟通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把前后几章串成体系。
四、注意因材施教
在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基础上,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复习辅导,这里牵涉到两个实际问题――学生的实际和有限的复习时间的实际。针对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必须因材施教,对有限的时间,必须抓紧,合理使用,向课堂要质量。这便是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提醒自己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例如,笔者摸索出因材施教、加强辅导的做法有:1. 严格要求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针对性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2. 调查研究,进行“五定”辅导:即定人、定时、定时间、定地点、定方法、定内容,来加强辅导。特别是及时实“短腿”、补缺、补漏;3. 在以课本为主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份量恰当的参考书或问题给学生自学、练习;4. 使用学习档案,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错解)归类整理,及时求教改正,总结经验教训;5. 组织课外小组研讨问题,并培养一些小先生来带动全班学生的高效率学习等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三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