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时间:2023-03-29 18: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角色游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篇2
关键词:幼儿;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而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儿童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放任自流,只有当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的充分发挥出来。
一、幼儿角色的教育意义
角色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式,它与集体教育教学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它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角色游戏的活动是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二、幼儿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1、给予幼儿安全、愉快、宽松、积极的游戏环境
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师幼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师幼互动行为。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才可能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在和谐的师幼互动中环境又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愉快、宽松、积极的游戏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他们与教师、同伴正常交往,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
2、做好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激发幼儿主动交往
由于角色游戏的情境和创造性很强,角色游戏的质量直接受到游戏情境和个体经验的制约,角色游戏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象征性。但是,角色游戏的自发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准备工作的复杂性。我认为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游戏时间要充分,时间要适宜。角色游戏需要足够的时间,否则,幼儿很难进入角色,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表演了。因此,老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完整的游戏时间,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自由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从容展开游戏活动过程。其次,游戏地点适宜,材料丰富。角色游戏场所应大小适度。游戏材料本身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因此,老师应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从而使教师准备阶段就可预测或调控儿童游戏的类型及其效果。第三,注意扩展和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老师应把一日生活的各个侧面作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手段,促使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游戏之中,但绝不是对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发展游戏内容。
3、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应享有游戏与娱乐的充分机会。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由幼儿自行决定,教师只能是给幼儿建议,使得他们的游戏活动更加完善,而不能强加干涉。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他们将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4、灵活定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有时我们可以是观察者,倾听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组织者,援助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幼儿学习活动的共同探究者等等。如:幼儿的游戏进行情况良好时,我们可以扮演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游戏快要进行不下去时,我们则可扮演引导者,援助者的角色。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5、重视角色游戏结束时的讲评,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篇3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材料选择 作用
1.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1.1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1.2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淮南”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1.3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2.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3.1 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篇4
【关键词】角色游戏 材料 材料放置 玩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09
角色游戏提供的材料承载着我们的期望和智慧,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然而,在幼儿园小班的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的投放目标不够明确,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制约了幼儿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那么,在小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成为活动的瓶颈,根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追踪观察记录和分析,我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现象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碜杂锥
“争抢玩具”现象:活动中有的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也想拥有,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发生争抢事件,玩具总显得不够。
“无人问津”现象:有的区域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摆设游戏材料,结果幼儿却不感兴趣,无人问津。
“游离游戏”现象:此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时对活动没有兴趣,有时也会因为羡慕别人的玩具也想加入到活动中,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加入,处于游离状态。
“喜新厌旧”现象:对于教师新投放的材料较感兴趣,但玩没多久就失去了兴趣,材料投放的价值得不到进一步体现。
“无序活动”现象:活动中孩子们满足于操作材料时的体验,但材料摆放出现“无序”现象,“超市”、“娃娃家”的材料摆放混乱。
(二)来自教师
“适时调整”问题:在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投放材料后缺乏进一步的观察与调整的能力,材料不能及时更新与跟进。
“取舍材料”问题:在小班角色游戏材料中,教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投放材料,面对游戏中个别区域无人问津问题的出现,教师感到取舍两难。
“盲区指导”问题:在小班角色游戏中,还经常出现一个区域需要较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只能顾及一个区域而忽视了其他的众多活动区,对材料投放后效果了解不及时。
“无从下手”问题:教师面对游戏中幼儿的“一片混乱”不知该如何指导和组织,出现了最为糟糕的“无从下手”现象。
二、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找出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角色游戏活动的质量。我认为,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跟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不够合理、不够科学有必然联系。
(一)从幼儿问题分析出的原因
表现为材料投放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投放不够形象生动、情景性不够,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材料投放数量不够,无法开展平行游戏;材料投放简单划一,没有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幼儿;材料投放混乱,各种材料混合摆放,造成幼儿活动中的混乱。
(二)从教师问题分析出的原因
表现为材料投放没有及时更新,致使幼儿没有兴趣参与活动或是活动无法深入开展;材料投放从教师考虑的角度出发,缺乏幼儿角色材料选择的参与度;材料投放源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教师要从游戏的角度出发投放材料,但也要考虑高于生活;材料投放缺乏隐性指导作用,不能较好的促进幼儿游戏中的发展;材料投放没有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角色意识,确立角色行为责任。
三、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现状,后续我们教研组通过实践与反思,就如何科学投放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了较多的思考,使我们的角色游戏材料做到有效投放。以下就通过实践剖析的方法从中思考与解析,继而得到一些科学的策略。
对策一:投放足够多数量的游戏材料,避免游戏中“争抢玩具”的现象。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联系。所以小班供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例如:“娃娃家”游戏中,孙可欣和钱亭萱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两人争着要抱抱娃娃,孙可欣说:“我带了妈妈的牌子,娃娃是妈妈抱的。”钱亭萱也说:“奶奶也可以抱娃娃的,妈妈要上班的。”两个孩子因只有一个娃娃而出现了争抢的现象。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们后续及时在娃娃家中又添置了一个娃娃,游戏又可以顺利开展了,争吵的想象也明显减少了。
对策二: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避免“无人问津”的现象。
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小医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角色游戏初期,我就创设了一个小医院,里面的环境很温馨,玩具也很齐全,本想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的,但却事与愿违……游戏中洪晨轩与顾元曦两个人在小医院里摆弄着听诊器,医药箱,偌大的一个医院没有一个病人,两位医生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之后,乱七八糟的扔在地上,一会两个人的兴趣也没有了,出来去了别的地方。后来我以病人的身份进入到小医院里,医生什么也没有问,进去就是给我打针,虽然经过了我的引导,孩子们问我怎么了之后,还是打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作了反思和调整: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寥寥无几,小“医生”被动地在老师“病人”的角色支持下游戏,没有自己游戏的主动观念。究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怕的地方是哪里?就是医院。所以,在孩子们的主观情绪中,他们还不太愿意作为“医生”的角色出现,所以在小班角色游戏初期开设“小医院”这一游戏内容是不适宜的,于是我们就把这个游戏内容舍弃了。到了后期随着主题活动《小医生》的开展,孩子们有了相关的经验之后,并和合孩子讨论之后,才开设这样的。
对策三: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
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
对策四:投放材料应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避免“喜新旧”的现象。
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师也需及时地调整更新材料,为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支持。
对策五:投放材料重视材料角色的标示作用,避免“无序活动”的现象。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要使材料体现间接指导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如:他们没有整理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在材料投放中应及时地添置相应的物品标示。在刚开始的游戏中,娃娃家里的玩具乱糟糟,孩子们还不清楚哪样玩具应该放到什么地方,所以玩起来也是没有头绪,只能看到什么玩什么。后来我及时地根据投放的材料提供相应的图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对策思考
篇5
教师幼儿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角色游戏的组织和开展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一、扮演一个细心的观察者
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会有各种情景发生,作为教师,就要细心观察、及时捕捉。
1.观察“精彩的情景”
宝宝理发店里,小服务员正在服务:“欢迎光临宝宝理发店”“请问您有什么需要?”“请问您选择什么发型?”“请稍等,马上就好”。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教师及时的记录、拍照、录制这些画面,在回顾游戏时让幼儿分享,能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让幼儿获得满足、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感会伴随幼儿的一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2.观察“个体幼儿”
由于幼儿的性格、能力的不同,在游戏中教师要“明察秋毫”,对症下药,使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改正缺点,得到健康的发展。如引导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幼儿做超市的工作人员,热情向“顾客”介绍商品、价格,使孩子们渐渐地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别人等。
3.观察“不和谐因素”
由于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所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也时常会在游戏中再现。像在“烧烤店”里,小顾客吃完烧烤,将竹签、盘子随地乱扔。教师可以卫生人员身份出现,给店里老板提醒,让顾客注意保持卫生。使这些不良行为在游戏中得到改正。
二、扮演一个智慧的指导者
角色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愿望选择游戏主题、角色、材料,他们能把自己所想、所知、所感,通过游戏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应给予幼儿自主的空间,尊重幼儿的选择,灵活把握游戏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做一个智慧的指导者。
1.游戏无聊时的“调节剂”
像“娃娃家”里,爸爸妈妈没事可做,教师可以扮演奶奶来看宝宝;“理发店”里冷清了,教师扮演顾客去烫发;“小超市”里没有顾客,教师扮演“顾客”去买东西等。这样,教师就像一味“调节剂”,调解了游戏无聊时的气氛,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
2.游戏困难时的“援助之手”
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当游戏出现困难,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就是一只伸出的“援手”,支持游戏顺利进行。在玩“美羊羊超市”的游戏中,超市里冷冷清清,工作人员陈家航很着急,他在超市门口大喊“美羊羊超市开始营业了!”喊了一会,可是无人问津。“哎!”他垂头丧气回到超市,无助的看着我。“可能大家不知道超市有新到的糖果吧!”我提醒他。陈家航重新燃起希望,“新到的糖果,快来买呀!快来买呀!”几位顾客被吸引过来,陈家航几分欣喜,“都是有什么口味的糖果?”他看着我鼓励的眼神,开始滔滔不绝介绍起来……渐渐地,超市热闹起来。游戏再一次达到!
游戏中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却难免出现左右不了的现象,这时,教师要伸出援手,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顺利时的“绊脚石”
当幼儿适应了角色,游戏能够按部就班,顺利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情景,来扩展游戏情节,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美羊羊超市”里,教师故意以顾客的身份买了许多东西,怎么也拿不了,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于是,服务员程静想出办法:“我帮您送回家吧”!从此,超市便有了“送货到家”的服务。
三、扮演一个公正的评价者
评价是角色游戏结束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时,教师要扮演一个公正的评价者。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情景,如针对“宝宝理发店”活动时理发师、顾客角色的扮演;洗发水、吹风机等游戏材料的使用和爱护情况;顾客与理发师、导购之间的角色语言的使用等从而发现问题,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在游戏中出现的比较普遍、对幼儿影响又极为重要的问题为内容进行评价,如发生争抢玩具怎么办,争抢角色怎么办等,这样可以使幼儿知道下次的游戏如何做。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角色游戏指导;有效性策略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当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充满着趣味性的,并且能够在相关的活动当中学习到比较多的知识内容。然而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当中一些教师受着传统理念的影响,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控制,这种教学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发挥。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在不干预幼儿角色游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指导。
一、从整体上出发,制定游戏计划
幼儿园教育当中角色游戏开展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并且这一教学的方式符合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特征。因此,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应将具体情况作为重点依据,从游戏准备工作、游戏活动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等多方面出发,全面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角色游戏做好准备,从而保证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的质量能够有所提升。
例如,在进行“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首先结合实际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探讨需要准备的材料,并且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先将这些材料整理上来。然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等帮助他们分配了角色,并且提出了:理发店里面都有些什么人?他们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理发工具呢?这些工具怎么使用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深对于角色的认知。最后,有了笔者这些合理的引导与游戏计划,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工作”,保证了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进行与开展。与此同时,幼儿在这种角色游戏活动当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与想象,能够根据笔者的问题提示自主进行游戏与创新活动。
二、注重角色扮演,增强角色意识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教学的过程也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模仿等多种形式展开的创造性游戏,在活动当中,每一位幼儿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每一位幼儿的角色扮演质量都能够对游戏活动整体的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开展之间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学习,幼儿在具有一定的角色了解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其角色意识,还可以使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当中不断地实现角色升华与完善。
例如,在进行“超市”角色游戏活动之前,笔者先要求孩子们在父母家人的陪同之下观察超市,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语言交流等,这样能够使幼儿对超市的工作产生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在接下来的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然后,笔者还比较注重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与正确引导,一些幼儿的个人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喜欢在角色游戏扮演的过程中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并且会分配别人做事,但是自己说话的态度语气不够和气,笔者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先给予肯定,再运用游戏的口吻说:“哇,这个‘超市经理’真能干,要是对‘客人’或者‘员工’说话的时候用上一些礼貌用语就更好了,大家一定会更加喜欢他的,‘超市’的生意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的!”经过笔者这样的提醒,幼儿就能够很快转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与态度,整体角色游戏的氛围也会更加浓厚。
三、教师适当介入,把握游戏时机
好的游戏环节能够引起幼儿再次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而一个好的游戏环节具有愉快的开始、生动的过程等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运用多种方式适当介入到其中,使幼儿能够保持着对相关游戏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篇7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指导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育儿观念随之改变,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无论怎么变化,有一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这就是游戏。游戏是构建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极大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甚至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里特别指出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期间最先接触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最深刻的。
角色游戏在幼儿游戏教育指导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认识周边环境的一面镜子。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不断地体验世界,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完善自己的情感人格,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之一。然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发挥游戏的启发教育作用,并使其和幼儿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怎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依据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教学心理学原理,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以下看法。
一、角色游戏的概述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主旋律。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它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发育,在游戏中成长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年龄的幼儿游戏倾向性是有差别的,总体上来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趣味性,而对于游戏的最终结果很少关注,他们想玩就玩、不想玩就罢手。因此,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化教学要根据不同主题设定教育教学内容,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发现培养幼儿的模仿天赋和学习兴趣,利用现有的教学用具灵活地运用个别、小组活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能力的提高,对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有极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
二、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
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他们最有兴趣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答案是:引导、参与。幼儿年龄段不同,游戏发展的层次各具特点。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引导参与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很重要的,一场游戏只有教师、幼儿共同参与、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注意力有局限性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游戏中只是充当引导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参与游戏,起到一个导演加配角的作用,在语言和形体方面给予幼儿指导示范。如果教师加入其中,幼儿会更喜欢,他们的想象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把自己喜欢的角色融入游戏,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三、鼓励幼儿多动手
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让他们充分动手是首要的,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创作。很多游戏里面的角色需要一些道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先准备好有趣的游戏材料及配套的教具,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这就需要老师和幼儿共同完成,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表现技能,并展示范例给予指导,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使用材料的方法。他们通过观看、动手操作、表演实现对物品的探索,并得到情感的满足。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行为,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创作欲望得到满足。
四、组织幼儿评价、总结游戏
篇8
关键词:教师 角色游戏 指导 方法
“中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明确的指出,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主。他认为,“喜好游戏”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具特色、最典型、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的游戏,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认识与体验,从中可以自由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角色游戏及其教育作用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的一种游戏”。 如娃娃家游戏,公园游戏,医院游戏等等都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所以又称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最爱玩的,最具特色的,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幼儿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模仿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幼儿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人们的情感。
2.通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相互配合,既培养幼儿美好的心灵,还能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
二、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方法
怎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呢?可以说,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1.教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内容愈丰富,知识愈多,想象就愈丰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生活印象。
2. 教师应为幼儿合理的安排时间,提供场地和配套的玩具以及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物质条件
玩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亲切、最自然的游戏,应该在每天的游戏时间里都允许幼儿去玩,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为角色游戏的自然开展创设一些条件,可将玩具陈列出来,幼儿可以自由地到其中去玩,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玩游戏的时间,避免了因为取送玩具而耽误时间。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有很完整的一段时间方可玩角色游戏,还有的教师规定每周玩一次或两次角色游戏,这些做法都不能满足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心愿,因而是不妥的。
角色游戏需要场地,各班的活动室和室外走廊或庭院,都应为幼儿玩角色游戏提供环境条件。
3. 教师应启发幼儿大胆的提出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对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主题要予以纠正
幼儿按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表明了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同年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是有意活动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提出某些游戏的主题还不是很明确,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动作上,因此需要教师能更多的利用玩具以及丰富的语言,启发幼儿有玩游戏的愿望,使幼儿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4.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同时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教育,促进身心的发展。幼儿在刚开始进行游戏时,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只是热衷模仿某一角色,并不能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充分的理解,这样就需要教师给予启发与指导,才能更好完成这一角色。为了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应安排幼儿轮流担任各种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学会饰演不同的角色,使幼儿在更多方面得到锻炼与发展。
5.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教师在游戏中的细致观察,一方面观察游戏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游戏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还可以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充分地体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其行为表现,才能正确的指导。
有的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对幼儿太放任自流,不能积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这样对幼儿的品德及行为习惯都有一定影响。其实,在游戏中,幼儿的性格特点,身上的某些特质都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及时的赞许、鼓励有良好表现的幼儿。
6.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篇9
关键词:经验;材料;机会;介入;评价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薄弱,缺乏角色意识,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于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单调、平淡,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多方面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来提高他们的角色游戏水平。
一、丰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角色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来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社会,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我主要从几个方面引导幼儿体验生活;
1.参观大班的大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
2.模仿现实生活。
二、提供合理材料,激发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年龄小,为幼儿创设温馨的游戏环境,提供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非常重要。合理的材料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角色意识。例如:玩“娃娃家”游戏。
1.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
2.标记材料的提供;
3.场景的创设。
三、提供参与机会,充分体验角色
俗话说:“熟能生巧”,游戏能力的提高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也给予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多参与到角色游戏中,从而能充分体验角色,使角色意识得到发展。
在小班初期,我们以保护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为主,因此,游戏时以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来扮演为主,不做相关的限制,只是提醒幼儿在人太多的时候要谦让一下,等下次再选。小班下学期,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游戏经验,为了让幼儿深入体验一个角色,把角色行为在游戏中体现得更好。我们会注重让更多的幼儿有参与的机会,因此会请没有体验过的幼儿先选,等大家都体验过了,再给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
四、教师介入游戏,引领示范角色
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当看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感到格外亲切。教师应该深入游戏之中,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要注意细心倾听,研究幼儿的游戏语言,洞察幼儿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由于老师的参与,幼儿明确了所担任的角色的职责,从而使游戏不断丰富起来。
五、注重游戏评价,提高游戏水平
一次成功的评价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游戏的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作用。幼儿游戏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评价。
1.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讲评
老师在游戏中也是游戏者,扮演一定的角色,把讲评作为游戏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讲评的时候,老师依然是作为一名游戏者的身份参加讲评。
2.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游戏进行讲评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进行模仿成人劳动、生活的游戏,从而对幼儿进行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讲评时,总有预先的计划和目的的。
3.抓住游戏中的突发事件,灵活进行随机教育
抓住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我在和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就能注意到这一点,并能将这些好的东西在集体面前加以肯定,那么,这些闪光点就会变成闪光片、闪光面。
在实践中,经过以上几个途径,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已由原来的平行游戏过渡到联合游戏,同伴间的交往也变得频繁了,合作意识也逐渐增强,角色游戏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语言能力
一个人从降生到咿呀学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幼儿时期正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幼儿的语言已经脱离了前三年的婴儿时期,他们的语言发展会通过成人的语言教育影响以及自身的一些语言器官的成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自觉性并且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的语言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那么对于他们的语言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在游戏中自由学习的手段,也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究竟在角色游戏中如何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创造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积极性
1 物质环境的创造
角色游戏本来就是来自于社会,反映的是生活,所以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老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些区域,可以摆放要进行游戏的各种小道具。如在进行“医院”这个角色游戏的时候,老师最好能够在教师里面摆放一些仿真的道具。如可以适当地摆放一个小病床,然后再弄一些护士与医生的服装,还有准备听诊器以及一些点滴瓶等,这样可以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也更能够激发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心理环境的创造
幼儿对于语言还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如果他们所在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陌生或者是紧张,那么很可能他们就会拒绝说话。所以想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那么在角色游戏中老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心理环境的创造,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悦并且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角色游戏。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下工夫,如老师可以专门录制一些不同的岗位上的人的工作,从而再进行角色的互动,减轻他们的紧张感与不适感。
二、激发幼儿的角色游戏兴趣,加深幼儿对角色语言的体会
幼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与游戏是分不开的,并且他们也喜欢游戏。我们也知道幼儿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的去模仿成人的说话以及成人的一些动作,所以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去激发幼儿的角色游戏兴趣。因为总有那么一两个角色是幼儿喜欢的,也是他们最想扮演的,老师可以选择幼儿最熟悉或者是最崇拜的角色,通过一次次的演练加深幼儿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从而对语言也有比较深的体会。并且对于角色的扮演也会让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去不断地注意和模仿他曾经扮演的角色的语言,这样也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进行适当的师生互动,协助幼儿进行语言练习
虽然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进行中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但是也需要老师在旁边进行协助,所以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师生互动,适当的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指点迷津”。如一个小孩子的嘴巴里嘟囔着要买东西,并且还一直在教室里面搜寻要买的东西。这时候老师可以进行“超市”这样的角色游戏,老师可以将以前所准备好的道具放到幼儿的面前,然后自己就在最里面说“家里的纸巾还有沐浴乳没有了,我要找到这两样东西买回家去,先去生活用品区去看看。这个超市我还是第一次来,对于货物摆放的地方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先去问问导购小姐,然后在她的指引下去买纸巾与沐浴乳……”老师看似自言自语其实是说给幼儿听的,这样的一种协助,帮助幼儿锻炼自己语言与模仿能力的方式,虽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在超市里面怎样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通过自己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动作却形象地告知了幼儿。
四、进行生生互动,让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