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守则范文
时间:2023-04-01 21:3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守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会用礼貌用语,尊敬师长懂礼貌,友爱同学,不欺负弱小。
三、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到校,不无故缺席,有事请假。
四、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寻找答案。
五、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做好预复习。
六、诚实勇敢,不说谎话,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七、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劳动,服装整洁。
八、遵守活动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给老弱病残让座。
篇2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单纯的背诵并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守t》的含义,而要让《守则》不但入耳,还要入脑、入心,最后落实到行动,将《守则》教育贯穿于学生们生活、学习之中,时刻规范着他们的言行。
平时我会利用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守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图文并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利用晨检时间,对学生一周表现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班会时间学习、落实《守则》;课间有专人检查督促自然成行,右侧通行,慢步轻声……由于学生往往会把老师视为模仿的楷模,老师的言谈举止、仪表体态等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在学生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
教育案例:
贯彻《守则》第一条“好学 多问 肯钻研”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爱阅读,敢表达的好习惯,我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说故事”:介绍阅读作品,谈收获与感悟。每周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次“说故事”的机会,月末评选10名“小小演说家”和两个“优胜小组”。虽然开始有很多孩子的表述并不流畅,声音很小,有的孩子只能说出故事的名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说者动情,听者专注,由开始的“怕”,到现在的“爱”,孩子们爱上了“说故事”。每天的“说故事”是孩子们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教室里掌声不断,哪怕是有的孩子说的有些磕磕绊绊,孩子们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也让我感动不已,这是一群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
经过近两年的历练,积累,孩子们的词汇量丰富了,阅读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也印证了语文教育宗师叶圣陶的观点,学习就是培养两个好习惯:吸收的好习惯,表达的好习惯。二年级下学期《阿德的梦》这一课,我感触很深,小小的娃竟然想到了老师的前面了。
课前我收集了一些汽车排放尾气的图片,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想当小老师,给大家提出问题呢?”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想当小老师,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又说:“想当老师得自己先认真读书才行呀。”这时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有的在自己读,还边读边画,有的小组已经交流上了。当李婧嘉提出:“什么是太阳能汽车?”时,我追加了一个问题:“太阳能汽车与普通汽车有什么不同呢?”这时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小组汇报时,组员之间配合默契,课件出示了汽车排放尾气的图片,原本的设想是由我总结尾气对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想到我班的辛柯楠不但说出了汽车尾气的危害,还说出了汽车尾气的部分成分,并且提醒大家不要吃种在公路两旁的蔬菜,因为这些蔬菜受到了污染。他的发言博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我故意瞪大眼睛问他,他一脸自豪地说:“在书上看到的!”之后又调皮地补充一句“今天我只说了一点点,在明天的“说故事”时,我会详细地讲给大家的,你们想听吗?”“想!”同学们响亮地回答道,我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在随后的“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时,孩子流畅的表述,大胆的想像让我兴奋不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更让我惊喜的是临下课时中队长刘子萌还提议开一次关于环保的班会,她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这节课不但《守则》第一条“好学 多问 肯钻研”得以充分体现,而且还渗透了第六条“勤俭节约护家园”的主题。
后来由辛柯楠和中队长刘子萌策划主持了以《爱护家园 绿色出行》为主题的班会,班会准备得非常充分,既有大量的图片也有视频资料。看到祖国秀丽的山川,孩子们骄傲,自豪,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看到被污染的家园,孩子们纷纷发达自己的感受,有指责的,有提建议的。小淘气张家暄还倡议大家步行上学,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什么低碳生活了,强身健体了,许多词汇脱口而出,令人刮目相看。
篇3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英国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日本
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篇4
没有游戏规则的教育,就没有未来的法治社会。越是现代化社会,越需要严格的规范和纪律。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中养成的。下面我结合三十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谈谈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培养规则意识,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必修课。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习惯和学校教育是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个体之中的,而伦理与规则是作为发展社会共同体的社会规范确立起来的。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不一定是符合道德行为;以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也不一定是符合道德行为;惟有以社会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学生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还必须经历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的转变,进而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前进的潮流。教育促使学生不断社会化,规则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规则意R的渗透。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要面向世界、培养社会化、国际化的人才。那么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规则是个体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人的不规范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生活时,他才是自由的,幸福的。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研究规则如何更好地通过自由来获得,在规则中让学生拥有自由。制度管理历来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正确处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便成为其灵魂所在。根据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尊重道德的平台和机遇,以此来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和道德。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更需要依靠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以便于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小学生手脚的缰绳,而是引导他们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也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必修课。
二、培养规则意识,必须符合小学生习惯养成的规律和认知特点。
1.加强引导,明辨是非,让遵守规则成为习惯。
遵守规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遵守规则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符合规则的好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不符合规则的坏行为习惯及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教师要多讲遵守规则的好处,让学生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教师可以时常反问学生,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学生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学习情境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增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2.严格执行学生的行为准则,奖惩结合,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以及校规、班规就是礼,就是规矩,都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校规和班规时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由于规则是自己制定的,教师们、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自觉接受,主动遵守。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坚持发展观念,与时俱进。对管理各项制度加以不断完善,顺应学生发展要求;坚持“节省”原则,规则内容力求少而精,留给学生正常发展的自由空间。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规则的实施必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不断改进规则管理的方式方法,使规则由“控制性压力”状态向“自主性压力”状态转变。
3.持之以恒不间断的强化训练,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保证。
教师要善于疏导,长于激励,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因为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
4.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必须从细微小事抓起。
大家都知道,“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十抱之木生于毫末”;“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是从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开始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例外,也要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抓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挫折应对措施
1.择业挫折的理解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择业挫折同其他挫折一样,包括择业挫折情境、择业挫折反应、择业挫折认识三个方面的涵义,三者中择业挫折认识,即对择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择业挫折情境,不同的择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引起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一般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上分析把握。从客观因素上来讲,首先,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形势。随着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难免遇到曲折和艰辛,这时大学生难免出现择业挫折。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分配政策的执行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步骤,如果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政策缺乏了解,我行我素,这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再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不正之风还有一定的市场,往往出现好差学生分配上的“错位”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信心动摇,导致价值观、择业观上出现了嬗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中的挫折问题。从主观因素上来讲,首先,一个人择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当然,在择业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择业技能和技巧运用不得当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其次,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不更新,确定就业期望值偏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再次,择业动机冲突引起择业挫折。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心理冲突不尽然,还有更复杂的趋避冲突、双趋避冲突等等。
2.择业挫折应对
2.1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的特点
2.1.1理性化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知识储备较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理性化色彩较浓,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大学生在应对择业挫折过程中往往有理性成分。
2.1.2多样性
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往往不局限于某一种,而具有多样性特征,应对方式方法以自我控制、认知超脱、补偿、转移、潜抑、奋进等较为多见,这正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2.1.3封闭化
大学生在应对挫折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往往重于自身的力量而忽视社会的支持作用。
2.2如何有效应对择业挫折
战胜择业挫折,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是重要的。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尽快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学校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但要想真正战胜挫折,主要是依靠自己,这里重点谈一谈择业受挫的自我应对。
2.2.1正确认识择业挫折
大学生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这是正常的。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它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对择业挫折所持的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有的大学生怕就业,怕失败,对挫折不理解,认为不应该发生;有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过分片面化;有的大学生对挫折过分夸大化,想象得非常可怕,无法挽回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观念。大学生择业受挫后,要保持冷静、理智,树立自信心,找出挫折源,分析原因、性质及严重程度,然后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可行性,最后付诸实施。
2.2.2积极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个体是否能经得起挫折打击。挫折承受力较强者,往往挫折反应较轻,受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者,则容易受挫折的消极影响,甚至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当,可以减轻情绪上的痛苦,从而提高择业中的挫折承受力,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提倡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认同、补偿、幽默等。
2.2.3强化社会支持意识,克服封闭性应对
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性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当然,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而是在择业受挫过程中的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不能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因此忽视甚至完全否定社会支持。
篇6
自1981年首次以来,一部学生守则曾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承载着学生时代的许多记忆。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透露,我国《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工作。消息一出,引发媒体和各界热切关注。《守则》的修订,是有关学校道德教育、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事件。修订后的《守则》怎样体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怎样更科学、更适用、更“接地气”?不妨听一听三位一线教师的建议和希望。
现行《中小学生守则》及相应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2004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守则》的修订与完善势在必行。
我想,作为面向2亿多中小学生的道德指导性文件,这次修订既不能全盘否定,违背和扭曲《守则》一贯的科学、严谨、精练等特点;也不能东拆西补,只在个别条目的文字等细枝末节上做改动,而应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为适应和促进青少年学生道德及身心健康成长,进行系统、科学的修订完善。
首先,应尊重教育对象,吸纳中小学生的意见,体现开放性
从国家层面产生的《守则》,是我国中小学生都必须遵守的约束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体现民主、开放的精神,考虑到学生的亲身感受,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因为无论成人怎么周密思考,也不能完全替代中小学生的意愿。如果青少年学生内心没有对完善自我的呼唤与认同,只用行政手段,通过教师、家长的伦理权威来规范、约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建议教育部组织专门人员调查研究,开设网站、信箱等专门的沟通渠道,举办学者、教师、学生等各种相关人群参与的研讨活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其科学性与适切性,也才能保证广大中小学生自觉自愿地执行。
其次,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包容性
制定《守则》虽然是为了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是,这种“规范”不应是教育者的武断规训,必须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对学生的行为要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多些换位思考,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守则》既要起到教育的作用,又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我认为,《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还是分开更好,更符合中小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众所周知,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到上完高中,需要跨越12年的时间。对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理解《中小学生守则》中“热爱人民”、“有责任心”等内容,有些勉为其难。再如现行《守则》的第2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小学阶段学生很少接触过法律,还不太清楚什么是法律法规。对他们来说,增强法律意识过于抽象。而这一条对于中学生就非常适用,因为中学阶段已经开始接触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也是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
第三,应与时俱进,贴近中小学生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体现引导性
世易时移,我们的《守则》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往我们很注重从大处着眼,却往往忽略了让孩子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和力所能及的点滴言行做起。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加强生活常识、生存和安全等基本技能的学习,突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更为迫切和现实的任务。现在学生的伤害事件越来越多,在《守则》中应加重安全问题的笔墨;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的冲击,许多学生滋生虚无和享乐等低俗思想,在《守则》中应该有所警示;学生沉迷网络和手机游戏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怎样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合理利用手机,在《守则》中也应体现和引导;针对独生子女凸显出来的自私、骄横等普遍问题,在《守则》中应该突出感恩、宽容等价值观……希望新《守则》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多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养等方面去考虑,引导学生真正地去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
第四,内容应更具体明确,避免模糊空洞,体现可操作性
篇7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实施了,新的《小学生守则》共有十条,这十条,作为小学生要人人会牢记,并且所有同学都要按照《小学生守则》的要求去做,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二十条,同样要学,并且要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争做讲文明、讲礼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能让人该过自新。要是盗贼、人犯,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那他们还会成为罪犯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网吧、游戏厅,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你们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现在,便有许多的不良同学:有的同学爱打架或偷别人的钱财。小小的年纪,就粘上了许多恶习。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你们这个阶段、你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六年级:侯翔
篇8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思想,以“486”德育活动为抓手,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小事”做起、据“实际”而行、务“有效”之为,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我校少先队的品位和特色。
二、工作重点:
(一)注重行为习惯,开展养成教育,促进队员快乐成长。
篇9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生活体验 教学效益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注重体验,获得理解和情感的真实感受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例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①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②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给残疾人以帮助,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
又如《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过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哪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去修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二、注重探究,学习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法律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例如,《学校生活有规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②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⑤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说说平时经常玩哪些游戏?每次都玩得开心吗?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哪些规矩?如果碰到个别人不守规矩,大家会怎幺样?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公共交通、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公共财物会怎么样?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没有规则,生活就会非常麻烦。我穷追不舍,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校里能不能没有规则?如果完全没有规则,同学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们想什么时候上课就什2时候上课,行不行?与同学们关系最密切的学校规则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到《小学生守则》的重要性。我又一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小组讨论《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刻认识到学校规则必须遵守,这是学习成长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以实践检验真理,让他们在精神上进一步升华,更牢固地树立恪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三、注重解决问题,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篇10
一、了解学生,提高学生荣誉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孩子们是非常懂感情的。这学期我主动接近孩子,下课了和他们在一起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留守孩子,特别是那些特殊学生,我给予他们更多的体贴和关心,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们关心他们的。让他们有种老师这么喜欢我,我一定不能让老师失望的想法,从而更加努力。通过和学生们心与心的交流,我还了解了班级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对症下药。
二、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
小干部是学生心中的榜样。他们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我不是只着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是更看重他们平时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还有他们的领导才能。在班干部的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点:一,要大力表扬优秀的班干部,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他们的威信;二,指点他们的工作方法,严格要求他们个人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尽可能的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模范带头人;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小干部们有种我们是一个整体,应该互相帮助共通进步的思想。
三、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