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6:3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文言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文言文

篇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1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10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没有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产生了“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心声,有了厌学的情绪。而《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以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片面

以往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扫清字词障碍,会意译文章就行,把容易考的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就可以了。只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上,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这种观念造成文言文教学目标片面。

2.教学方法不恰当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角色,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违反了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滋生了厌学的心理倾向。另外,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而授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引导。俗话说:“授之以鱼充饥一时,不如授之以渔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学什么,还应让学生懂得怎么学,即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教师还忽略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阅读分析是最能体现文言文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通过阅读分析,可以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体会遣词造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运用“串讲”法,对所学文章逐字逐句地翻译,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学生方面

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只关心所考知识点,为了考取较好的成绩,往往对所考内容死记硬背。另外,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时代严重脱节,遣词造句虽然优美,但对学生而言仍佶屈聱牙,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使学生对文言文失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阻碍了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

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展开文言文教学。

(一)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1.借助多媒体寓教于乐

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大都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读,能读懂文言文,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就得设法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空间。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深受学生青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拥有深厚的古代文学知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产生羡慕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2.“读、诵、唱”有机结合,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教学,强调熟读成诵,最好能让学生模仿古人带着感情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诵读。读法有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诵读、默读等,在教学中范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某些字的读音与现代读法不同,要求教师范读,加深学生的记忆。如《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一句中“於”不读“yū”而读“wū”,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体现了教师范读的必要性。此外,教师可以选一些广为传唱的古诗词让学生学唱,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播放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跟着去读,去学唱,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同时在曲子的旋律中对全词所表达的意境也有所感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应“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古代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根本讲不尽,只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灵活分析、推断语言现象,才能使他们最终受益。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注重传授表面知识,采用强压式教学。教师把自己或古人的观点,把教材规定的知识内容和盘托出,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心得,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创新意识。授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或相互讨论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理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讨论,而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加以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方式多样化,灵活教学

单一的教法枯燥无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使教材变活,学生乐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古代文言文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了解古代民族文化和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制定计划,整体安排,转变教学思想,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走向成功、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蒋玉萍.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孙秋克.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八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诵读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61-1

一、诵读的科学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认知心理学认为大凡信息有两大类,一类源自于周围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主体器官的感知信息的变化,这些信息可以分为嗅觉信息、听觉信息、体觉信息、视觉信息、空间信息等;另一类信息则来源于认知主体个体长期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储存,这类信息可分为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加以描述,而后者则难以描述,但可在个体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按照加涅的信息加工论,文言文的阅读是一个有主观意识的记忆过程。通过多次细读,材料信息进入瞬时记忆,材料信息经过有选择的注意,然后在瞬时记忆系统中只是暂时地保存诵读的信息,信息很快会进入短时记忆中,而不对其作任何的加工;通过反复诵读来确保在短时期内有较高的复现率,短时记忆系统中的文言诵读信息会以体觉形象、视觉形象、语义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能加深对文言文作品的了解,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产生持久的稳固的记忆。

2.从青少年的生理角度来考虑,诵读活动把最大的文字符号信息通过发音器官、呼吸器官、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等感受器传输到人的大脑的各个相关的区域中去,然后通过人的大脑的言语中枢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诵读活动中,最后把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存储放于人的大脑皮层的记忆区域中。人的各种器官都参与其中。事实证明:当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获得的信息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开口诵读时,语感信息通过视觉、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准确率大大地提高,理解与感悟的能力也“水涨船高”了。

二、诵读的对策

古代人学习文言文,不但读的是文言文,而且连写的都是文言文。王力先生曾经说过:“他们在书房里说的是一种话,他们对家里人说的是另一种话,他对古人说古话,对现代人也说古话,逐渐地成为能说两种话的人。”王力先生的意思是这种人精通两样话,说哪一样话都不用着想。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学好文言基础知识,我们必须人为地营造一种文言作为交际语言的环境。

随着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回归,我们有必要仔细审视诵读法的内涵,全面深入地领会传统诵读法的精髓,并结合现实的教学实际,给诵读法一个科学的定位,使之能真正服务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为此,笔者借鉴并设计了“初读——研读——美读”这样的诵读方法,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循序渐进。

1.初读阶段。其目标就是要将字音读准,初步感知课文。初中学生初读文言文,一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不同于现代汉语,生活中缺乏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以外,还有语言障碍大,生僻字、多音字、异读字较多等原因。因此,在诵读之前,学生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的生字或者现在不存在的字就是生僻字。对于这类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将这些字与现代汉语的某些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是最好的方法。对于文言文中的多音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义辨音(还要举一些实例),总之,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此后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来加深对文章的初步认识,虽然这一阶段的内容是浅层次上的表面知识,但却是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途径。

2.精读阶段。此阶段要深入体会、探究根本,达到熟练朗读的目的。它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要读准句子,做到正确断句、把握停顿。中学的语文教育缺乏系统的文言资料,导致学生对其语言特点不熟悉,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结构上的逻辑错误,影响了对语意的理解,所以,在精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辨别语言、语意,使其语音停顿与语意结构一致。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一”后省略了“狼”字,全句意思是指其中一条狼像一只狗一样坐在前面,因此,“一”与“犬”字应该注意停顿。“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中,“而”表示语意转折,故应在“止”停顿。

第二层意思是要把握关键词语,找到课文解读的最佳切入点。比如《卖油翁》的故事,虽然文字简短,但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以陈尧咨为例,他的态度由“自矜”到“忿然”再到“笑而遣之”,而卖油翁则是“晚之”、“微颇”,通过这些词语,我们不难看出陈尧咨从一开始的高傲无礼到后来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心悦诚服,也不难看出卖油翁在平淡的反应之中所透露出来的轻松自信。提示学生捕捉到这些在人物刻画上富有人情味和表现力的词语,就能完整把握住人物性格及其变化,就能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篇3

[关键词]文言文;激发兴趣;重视诵读;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5

文言文是由我国古代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背诵80篇左右的优秀古诗文,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的要求不算太高,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使用白话文,学习文言文并无多大用处。事实上,学习文言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使他们从中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以及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和亲切感,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因此,开展文言文教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累文言文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成语、典故等来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大多数学生对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比较熟悉,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让学生根据动画片片段和自己所了解的故事内容谈一谈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学生经过发言和讨论后,对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有了大致的了解,就会对课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理解和背诵起来就比较轻松容易了。再如,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以一开始就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成语“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出自何处,缘何而来?学生能够说出这个成语是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而且他们以为这个成语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之后教师说:“虽然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故事,但它并不是出自《三国演义》,而是出自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在疑问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很快投入到了学习中。

二、重视诵读,增强学生的语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学习课文不可缺少的手段,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更需要大量的诵读。文言文创作讲究韵律美、节奏美,因为古人常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文章,虽然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不提倡吟唱,但诵读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理解文意。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教给他们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包括字音、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多个方面,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做出不同的指导。比如,有的文言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教师就要先范读,让学生掌握生僻字、重点生字词的读音,之后再让他们反复诵读。这样,学生就会逐步领会一些长句、难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另外,诵读并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反复朗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诵读与会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快速疏通文义,理解内涵。比如,学习《小石潭记》,教师可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自己见过的山水美景,在诵读过程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美景,体验文字展现出来的美感以及蕴含的情感,以读带情,以情促读,就能够在诵读中渐渐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五字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14-01

一.农村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八十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为了解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于2015年秋季学期设计了一份问卷,对灵川县潮田乡初中及海洋乡初中两所学校七至九年级学生共952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1、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环境欠佳。从问卷问题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环境调查统计表”)反馈可知,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文言图书拥有量很少,71.6%的学生家庭文言图书拥有量是2册以下,62.3%的学生从未选择文言文类课外读物自由阅读,这样的教育环境及阅读习惯制约着文言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2、尽管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已经进行了筛选,但许多内容和情节往往是现代农村初中生没有亲历、没有听说、不能理解的。同时许多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农村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学文言文,使学生不能产生亲切感,实用感,对文言文产生疏离的心理。

3、农村初中教师教授文言文教学手段生硬单一。调查发现:高达68、8%的农村初中学生知道要多学文言文,却只有13、5%的学生喜欢学文言文,平日里教师授课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多,死记词句翻译多,理解朗读少,探讨赏析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好学。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教师以为初中是义务教学,学生只要粗浅的了解一点基本知识点就行了,忽视文言文教学向课外迁移。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踏在薄弱的文言文教学这块“薄冰”上负重而行,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谈何容易啊。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五字教学法”

课标指出: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中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业十六年来,我一直担任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探索出一种“导――读――议――记――用”的文言文“五字教学法”,它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一条有效的教学思路。

1、导。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要让学生喜欢读,能读懂文言文,必须缩短二者距离。要学好文言文就要特别注意一课之始的“导入环节”。例如教《孙权劝学》时可以利用“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导入;教《木兰诗》时,利用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导入……以此来营造浓厚的走进古文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读。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通文言文,是《大纲》的基本要求。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指导学生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带着问题听读。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有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可以是有关文中重点人物重点句子的识记的等。

(2)学生自由仿读。仿第一步的读法,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译读。教师指导学生读懂文意,概括大意。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注解,口译原文,在此环节上可强调运用口译的“留、替、调、补、删”五字学习法。

(4)读出语气和感情。这是在以上几步的基础上对文言文的朗读提出的最高要求。

3、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议”的过程中体会丰富的感情、感悟深沉的思想,理解精巧的结构,品味优美简约的语言。

(1)让学生在课堂上评价他人朗诵的断句、感情到不到位。通过朗读教师可以清晰的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并且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中不断进步。

(2)让学生为全班同学讲解课程。学生通过对文章知识点的整理,会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3)让学生对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可以通过书面或是口头的形式分享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

4、记,即积累。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从古典文学中优选出来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变化多样的词义,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积累文言文语言首先是词的积累,如文中的一词多义的积累、词类活用的积累、古今异议字的积累、通假字的积累,学生积累多了,对类文的学习自然会应用自如。其次是句段或篇的积累。如诵记《陋室铭》中意蕴丰富的五字骈句;还有那些要求全文背诵的篇目,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的要点,帮学生背起来更快、更牢。再次,需要进行课外名句的摘录及阅读一些文言小短文。

篇5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教学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37-01

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区区四字可谓意蕴丰厚、影响深远。当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理念可视作为“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种具体化的延伸。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兴趣和发展阶段等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有效地学习。

下面我将结合文言文教学,对这一课型模式进行一点尝试性的探索,并谈谈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

一、文言文课堂转型模式的具体操作

为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在教学文言文课型时,我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即导入新课――朗读感知――合作疏通――探究质疑――及时点拨――自主练习――当堂反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文意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我先布置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有了 “先学”的铺垫,在课堂疏通文意的环节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每个小组先选择本组想要研究探讨的段落,然后针对这一段落小组内交流加点字的解释和语句的疏通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字词句的翻译出现分歧和问题,这个期间我会走到每个小组中了解上述情况,然后特别记录下来,以便在接下来的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环节中提醒自己注意。在随后的展示环节中,小组既要有口头汇报,又要派代表板书注释。其他同学在此过程中可以质疑、纠错,解决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大部分的字词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是可以自主解决的,教师需要点拨、明确和强调的是个别的易错点、特殊的语法点或者新出现的一词多义义项。

在感知文意、赏析语言和体悟情感的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一到两个主问题,抛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如《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我主要抛出三个问题:第一,请用原文回答作者求学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二,文中有两处地方用了比较明显的对比手法,你能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吗?这两个问题主要从理解主旨和揣摩写法的角度入手,对文章内容进行剖析。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正确领会文章主旨,在对比手法的处理上,学生的语言表述存在不够全面、准确、规范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考点,让学生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二、关于“以学定教”文言文课型的思考

首先,充分的预习是“以学定教”的必要保证。学生不预习也就无从质疑。尤其在文言文课中,如果学生不预先查找加点字,不练习翻译语句,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生硬灌输,恐怕一堂课下来,教师学生都会觉得索然无味、精疲力竭。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教师也不能明确了解哪里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易错点,哪里是学生自己就已经能够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充分的预习对于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要。

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扎扎实实最重要。刚刚工作时,文言文课疏通文意的环节总是以我与学生单调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学生要一边思考释义一边动笔记录,所以总有学生在课堂中记录不全,导致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后来,课前我让学生将文段抄在黑板上,小组活动后,每个加点字的义项都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而且学生也可以用手指着黑板逐字逐句地翻译语句。这样做的效果是一举三得的,方便学生做记录,方便教师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用彩色粉笔做出醒目的标记,并且能够使学生自觉地放下教辅资料,完全依靠黑板上的提示和自己的能力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语句。诚然,学生在黑板上板演会多耗费一些课堂时间,但通过多次反馈后,我发现耗费这些时间值得,因为从结果来看,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确实掌握得扎实了许多。对于学生来说,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稳扎稳打、落到实处才是学习的关键。

第三,学生质疑能力薄弱,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明确提问的方向及范围。如前文所述,我在感知文意、赏析语言和理解主旨等环节时,依然是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近几次教研活动中我发现,教师设疑、学生探究的模式已经慢慢被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模式所取代。在教学中我也渐渐将这种模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收效并不见佳,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就是提出的问题天马行空、缺乏价值。反思之后我发现,学生如何提问才有价值,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让学生自主质疑,必须要给学生限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一定是教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如 “就整体感知作品的角度提出一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非常明确地告知了学生,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从行文思路、主要内容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探究。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方向,而且也明确了提问的范围,保证了问题集中、有效、有价值。

必须承认的是,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症下药,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相信,每一次教学改革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都是一次提高自我的契机。关于课堂转型“以学定教”,我才粗浅地尝试了一点,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会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收获到成长与进步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文言文 教学 经验 策略 新课改

一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引导以及学生后期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即课文涉及的基本知识,例如作者的背景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中某些字词的用法、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古人的一些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一些语言特色,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进行授课的前提,同时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以便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备课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考虑、周密计划的工作,比如教师要考虑到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等等。此外,文言文备课与普通的的白话文教学备课就不一样,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等等。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大纲的要求,《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对于文言文也要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如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较少,知识积累也相对薄弱,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的讲解需要更为具体、详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再次教师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比如《狼》这篇课文,老教材把本文当做文言文单元进行教学,新教材则将这篇课文放置在了动物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备课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备课方法。

三、做好课堂教学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但这个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教师的讲解教育。比如对于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介绍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一定的文章背景,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比如《狼》的作者蒲松龄,教师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认识到他的生平,比如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后来做幕宾,但也不甘为人所用,就设帐教学,直到70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聊斋志异》的介绍则要让学生认识到书中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其实就是“借物言志”来表达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文言文篇目,教师应该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初步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方法。比如可以采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让他们对于文章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同时对于文章的难点进行总结,以便教师进行释义解惑。所以需要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也可以通过小组、同桌的组合来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好,对于简单的就略述,对于难点就要详述,以便学生能够听得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常用词的分析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于疑难词的理解,比如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定用法等等,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进一步理解文中形象

笔者认为,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对于文中形象以及思想的分析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所以笔者就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比如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小组交流,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发言、辩论,让学生重新认识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中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做好归纳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师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这个例子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狼》的教学之后,笔者就让学生找一些自己知道的与狼相关的词句,大家便总结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等等,这些成语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形象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多总结、多交流,同时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而努力,以便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考问穴位

点穴通经,考问穴位就是制一木人,绘出人体全部穴位,指出木人诸穴。可先问致命穴,次问大穴,最后问。也可先考问经穴,次考问经外奇穴,或任意考问。运用在解读文言文,则可以随意考问开篇与文末。

1、开篇“穴位”

例如,《口技》一文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为“穴位”。可以考问:口技表演者技艺“善”在何处?

点穴通经,可以得出:

(1)“善”在道具简单:首尾两次交代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不仅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更烘托出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2)“善”在表演逼真: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表演了两个场面: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火场百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3)“善”在宾客反应:每一个场面,宾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首先是宾客听得入神,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的神态――“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然后是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最后是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因此,抓住统领全篇“穴位”的“善”字,全文的内容情节就迎刃而解了。

2、文末“穴位”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结尾“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为穴位。可考问:齐国是怎样“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

点穴通经,分析邹忌的讽和齐王的纳。

邹忌的讽: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听到直言不易;然后以亲身经历设喻,以家喻国,以己比君,得出“王之蔽甚矣”,委婉地劝谏齐王。

齐王的纳:齐王首先有“善”的纳谏态度,其次有“三赏”的纳谏勇气和措施;这样就有“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显著纳谏效果。

从全文看,正是有邹忌这样忠贞爱国,善于进谏的忠臣;又有齐威王这样勇于纳谏,善于治国的明君。齐国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

二.考问经脉

点穴通经法,考问经脉就是在木人体表绘出经络和奇脉,逐经逐穴考问:伤人者点何经络?此经络引连何脏?被点者当时有何症象?救治者用何手法、药物?效果如何?运用在解读文言文,则可以从考问标题开始。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可以这样考问: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是怎么做到不辱的?

点穴通经,就要从秦王的“易地”骗局谈起,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悦,唐雎临危出使,唐雎的使命是让秦王放弃吞并安陵的打算。到秦国后,唐雎为了秦王放弃易地,首先用“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不敢易”来严正立场;然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天子之怒”;最后挺剑而起,迫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这样分析,还可以总结出秦王骄横狂妄的性格,和唐雎爱国忠君的布衣精神,文章重点就一目了然。

三.考问气血、诸穴与脏腑的关系

点穴通经,必须深考人体的气血循行、肢体百穴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解读文言文,即要清晰“脉络”、“穴位”与作者情感的关系。

例如,《桃花源记》,可以考问桃花源、世外桃源和作者理想的关系。

点穴通经,你会发现这样的关系:“林尽水源”的桃花源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民风淳朴,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但是“处处志之”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却是“遂迷,不复得路”“归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在现实中没有,属于“世外桃源”。可见,武陵人所见的桃花源生活,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对批判当时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与当时黑暗社会对照鲜明的“世外桃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篇8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但由于文言文时代太久,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捕蛇者说》学习中,如果学生不深入了解中唐时期战乱频繁,朝廷巧立名目、增设税收,人民苦不堪言的历史背景,是难以理解“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句话的。

2.忽视知识积累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预习走形式,诵读不积极,积累不系统。过度依赖教师分析,过度依赖于文本注解,当遇到课外阅读时便手足无措。学生的知识积累难以实现知识迁移,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3.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过分强调文言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讲授过细,生怕遗漏,忽略了文章的谋篇布局,学生难以品味文章蕴含的人文之美。

4.评价方式单一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深受考试之害,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过程的评价,淡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1.调动兴趣,激发动机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文言文成功的快乐。首先,阐明价值,激发求知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材料,通过诵读文言文,感受其价值,提高人文素养。学完《出师表》后,教师让学生积累里面的一些成语,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危急存亡、临危授命、计日可待。其次,强化迁移,化解畏难情绪。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汉语中的很多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汉语推测其词义,如可通过“未尝不可”推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这句话的意思。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掌握了推测词义的方法,消除了畏难情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亦有道,授人以渔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他们得到收益,不至于在浩瀚书海中迷失方向。首先,强化自主学习训练。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其次,形成科学阅读能力。由于初中生受古汉语知识匮乏和自身理解能力有限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则古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字音、词义和句式的辨别能力,善于从阅读中搜集主要信息。学习《孟子》两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苦”、“劳”、“饿”、“空乏”等词语的意思;吟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再次,提高字词记忆能力。比如,“相”的本义是“察看、仔细看”的意思(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引申义有“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掌握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彩变化等“古今异义”的规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词义扩大了,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亲戚”,今义指“有婚姻关系有成员”。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差别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首先,教师要杜绝“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实施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基础目标、迁移目标和提高目标,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保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其次,教师要把握好作业的梯度和难度,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作合理调控,设计有一定层次梯度的个性化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容易就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过难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会产生迟交、抄袭等不正常的现象。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从基本的词汇抓起,掌握一词多义用法,解决词类活用、文学常识等问题,从阅读中感知文本,揣摩文意,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师还要加强督促,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构建体系,提高效率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大大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教师要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通过联想和对比,克服学习新知识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按游记、说、表、讽谏、赠序、铭等文体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古文。也可联系课文,就文本内容对比分析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比如,学完《鱼我所欲也》,将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以加深理解。

5.创设情境,优化教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文言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合作与交流,拉近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距离。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要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作品并非高深莫测。用生活的事例解释《论语》、《马说》、《出师表》,淡化了很多人对经典作品高山仰止的敬畏。其次,创设媒体情境。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展历史片断、听古典音乐、知人生历程、品百味人生、悟生命真谛。多媒体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感受经典作品的无穷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再次,创设合作情境。教师应针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由、民主、互动、协作的氛围中释疑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篇9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

1.重视导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设计简单而又能联系了学生关注的问题的导语,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要能起提纲挈领、提示教学难、重点的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注重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在听完录音范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莲花图,依图说出莲花特征,再从文中划出描写莲花特征的语句,这样图文结合,融观察、口述与朗读为一体,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又训练了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了表层的把握。再反复引导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思考文章题为《爱莲说》,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莲花的特征吗?又为何写、牡丹呢?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探究出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托物言志”,理解了这一思路和文章的难点、重点,再来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这些任务的完成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3.淡化对课文的照译,采用多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对主题有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提示、自学、讨论、比较、帮助理解、整理等形式,让学生识记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段。例让学生找出带有通假字的原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养成平时积累知识的习惯,对于古今异义的字,可采用比较法识记,对于虚词的理解,教师可先提出虚词的一般用法和意义,让学生在所学文中找出带有该虚词的语句,并选择其用法,对一些重要语句,可采用帮助理解法(优生帮后进生,教师帮学生)。这样又把课文化整为点,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4.明确写法,引导背诵。学生背诵古诗文时是十分吃力的,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忽视了背诵的指导,把它留成了课后作业。我认为对一般的短小段文,采用研讨写法D明确作者思路D理清背诵线索D自由背诵的形式,是当堂可以完成的。例如:对《陋室铭》一文的背诵,在明确了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之后,引导理解开头作者是用山水类比突出主题的,结尾是用诸葛庐、子云亭作比的,文章思路即已明确,学生参照教师的板书,再读几遍便能背诵了。

5.课后拓展,由学习语文知识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质。结合所学知识,最好能举一反三,加深印象。例如:学过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做比较理解。还可采用写读后感、扩写、改写等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将原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认识。

二、语文教学尤其文言文教学要把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留有时间为学生先学自学提供时间保障。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

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学校在课堂评判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三、文言文教学要把定位“教”和“学”的规则真正进入课堂

1.教师遵循“五要五杜绝”。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背景下,对初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比较重要。传统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要求,将有效教学的策略加以应用就比较重要,这也是素质教学的要求。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低效原因

1.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难点。在当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没有重视文章,而对字词比较重视,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出现。当前初中语文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对全文的翻译比较重视,但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学习的方法等方面就没有得到重视,这就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

再者,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没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恐惧的心理。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中就对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心存畏惧,在学习的压力上比较大。这就不利于文言文知识学习的效率提升。还有是比较缺少独立学习的精神,对老师的文言文教学的依赖性比较强,不能将独立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另外,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上相对比较呆板,对知识的迁移也比较缺乏。老师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有效体现。对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就有着阻碍。

2.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低效原因分析。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的模式上没有进行创新变革,以及教学程式化相对严重,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能有效激发。再有就是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难点,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是比较大的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压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激发。

另外,初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上没有及时的创新。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个性教学,以及在文言文的教学手段上相对比较单一化,这就造成了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问题出现。从而就造成了整体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实施

第一,加强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要能将教学的目标得以明确化。只有在教学目标上得到有效明确,才能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提升,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在学情的掌握上能全面体现,不仅要能对教学的信息加以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初中阶段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不宜过高,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树立其信心。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课通过情境创设或者是导语的巧妙设计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在初中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者是对一些名句的借用等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选择恰当的导语以及情境,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进行激发。

第三,将初中的文言文诵读的教学要不断加强,让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正确的对待,然后逐渐的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这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就有着很大的帮助,文言文的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诵读过程中要对读音以及语速等充分重视。要注重对文言文中的多音字以及通假字加强重视,文言文的朗读过程中要能学会断句,对朗读的语气加强重视。

第四,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对教材得到合理化的应用,以及在教学的方法应用要体现出灵活性。要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上充分重视,只有保证教学的技术应用科学性,才能有效促进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加以应用,可以通过动态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下,能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