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6 18:0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学 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为了学生和自身发展,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
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因为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有着较大区别,如何使刚进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的过渡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另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学习没有动力,因此,难以在高中大容量、高密度的英语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学生保持步调一致,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1. 概述
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中,对于高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细化了其要求和标准。而且我们一直认为词汇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能让词汇记忆完全停留在学生自发学习的阶段,把单词记忆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教师要研究词汇教与学的规律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词汇记忆的规律,在识记单词的过程中,不仅要下苦功,还要用巧功,多种方法和策略互为补充,多渠道,多方位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之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设计的问题缺乏层次性。阅读教学中回避了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所接触的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对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拆分句子结构,教授掌握句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搞清楚文章的意思,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意。
2.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师有时使得课堂效果出奇地好,这种课堂效果并非备课时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思并记录下来,以便于下节课借鉴。在教倡议书书面表达此类应运文的写作时,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必备句型中虚拟语气大量出现: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stop wasting water. /It is time that we stopped wasting water. We would rather that we shut the tap.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have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等,此时激发了我适时的复习了虚拟语气,在使用中,语法应运掌握了。真正达到了语言的应用功能。我觉得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语言实用的应用更直接,于是给予他们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同时激发了我教枯燥语法的方法 ,真正尝到教学相长的甜头。
取众家之长 ,补己之短。与学生科教师合作,相互交流、分享、讨论。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教师间通过交流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相互学习合理的多方面,处理方法和策略)、说课、相互听课(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特点)交流心得、等方式共同探讨。为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而不断的探索努力, 而达到教学双赢。最后,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
从教学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教师应当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协作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任务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又是有灵活思维的个体。因此,教学只能为学生服务,不能让他们被动接受知识。
3. 总结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英语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反思不仅能发展学生,而且可以全面发展教师的各项能力。因为当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以及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经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
■
篇2
在中国,某些家长都会对子女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更是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但是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起色并不大,甚至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到校外进行课外辅导,然后总是感觉逃脱不了“学了又忘”的魔掌。家长着急,学生更痛苦。
二、对于英语教学的反思
现如今,中学老师的备课方案最重要的是语法,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基本上都是在讲语法知识。老师夜以继日地伏案备课,十分卖力,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甚至不惜开夜车做习题,可是究竟效果怎么样?从学生的成绩就可以看出来。经过到不同学校的听课发现:这些老师上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整堂课下来,基本上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的是语法知识,学生就随着PPT的放映跟着抄笔记,不论老师讲得多起劲,学生都很少提问题。这就导致老师在课堂上十分卖力,教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只是处于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状态,与老师的互动少之又少,几乎可以算作没有。这样的课堂上下来,学生又真正听懂了几分?结果不得而知。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英语教学,“哑巴英语”不再适合现在的国情发展。我记得有一次坐公交,听到一个高中生用生涩的英语在与一个黑色肤质的外国人交流,几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的句子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就“漏洞百出”。事后,我问了男孩学校,发现竟是本城市的名校在读生,他说平时这些英语语法在卷子上都能飞快地写出来,只是一与真正的外国人交流就语无伦次起来。由此看来,不是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欠缺,而是学校的教学模式应该进行反思和修正。李岚清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外语人才普及外语教育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已势在必行。
三、对比分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和探讨
(一)注重语际共性的对比,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
其实,英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是由于换了一种语言方式,学生心理就可以把这种恐惧放大化。英语跟汉语一样,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挠头,英语就是“scratch one’s head”,经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英汉分属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无论是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均存在共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自主探寻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处,再把这些有相似处的语法和词汇归类,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二)创设适宜情境,利用对比分析遏制负面迁移。
虽然上面提到要寻找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似处,但毕竟是不同国家的两种语言,不管是文化背景或者是历史背景,都有相当大的差异,这在学生的翻译和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尤为明显,所以学生更要学会利用对比分析遏制负面迁移。比如:
就像上表将每一个所学单词的同义词或者意思相近的单词归类,不仅能扩大单词面,还能便于记忆,事半功倍。
(三)正确对待语言错误。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适用面广,而且便于老师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加以分析,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应用语言学家杜雷和贝特曾说:“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所以,学生不要怕犯错,要敢于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在学习上的错误,老师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时应给予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提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师生间的友好关系。施教者切忌紧抓学生的错误不放,进行语言攻击,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更会阻碍他走向改正错误的道路。
(四)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英语不同于汉语,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养成新的语言习惯。英语和汉语同是人类的语言,在两种语言的使用和学习中有共同的规律。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教学并非平地起高楼,他们是在原先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做题技巧和语言习惯上进一步学习英语,所以对于高中英语学习来说,学生应该是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最主要的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灵活运用的能力。当然,对比分析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比如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的错误预见能力十分有限。另外,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放在一起更容易加大学生的困难。
四、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实践
长年以来,高中英语学习都是以大量的习题为主,全然不顾学生是否能够在生活中真正运用到所学的知识。英语教学一直存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观念,力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单词、语法和句型的训练,英语教学更像是偏重“应试教育”。而如今,随着国情的发展,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不管是出国旅游,还是在国内遇见国外友人问路,这些都需要英语交流,因此英语教学走向口语化是必然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英语热潮席卷全国,各种新型式英语教学“拔地而起”,其中李阳的《疯狂英语》在国内是最受欢迎的英语教学之一,其中推荐一种“三最法”,某些学生使用“三最法”后,听力、语感、写作水平都优于其他学生,更重要的是“三最法”可以通过对精彩句子和课文的疯练,达到学生对英语脱口而出的境界,这是传统英语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笔者认为,学好英语最好的方式是将英语像母语一样经常说出口,在大脑里灌输一种“英汉同语”的思想。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在于一时半会,而是长期坚持积累的结果,所以不管高中课时多么紧凑,学生一定要抽时间进行口语的训练,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3
一、 反思性教学设计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设计两种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反思性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环节进行详细地计划和设计,预先制定出一个教与学的系统方案,并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此方案不断进行反思、完善和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终极目标。
二、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1.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多变性
生成性和多变性是课堂教学的特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和当前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以及文化的融合都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更多的变化性。随着信息化的提高,学生通过报纸、电影或新闻媒体对英语语言或文化的某一方面的了解可能会超出老师的知识储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可能会出现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冲突的问题。这样,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变成了师生在不同的时空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演绎的一个生成性过程。
2. 教学效果的多维性
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最佳教学效果,这一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是知识本身,有人认为是技能和方法,有人认为是情感态度,还有人认为是思维方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际性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但并非唯一功能。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以上几个方面都应该是英语教学所达到的效果和目标,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或者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出现显性影响。例如,对于纯知识性的学习效果,学生会即时感受到,但对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在学生走向社会若干年之后才会显现。
3. 教学设计内容的多样性
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学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前面已经提到,在单纯的知识层面,对英语的教学实践必须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因此,教学内容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在更高层次上,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美文化、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者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或者作为专题来讲授,但毫无疑问的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上述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可或缺。
三、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策略
1. 前反思教学设计阶段
前反思教学设计阶段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教案进行设计和优化。现结合人教版《Good Friend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朋友”,涉及好朋友的涵义,以及对朋友和友谊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掌握相关词汇、句型等。在warming up部分,通过问题的引导完成学生对“好朋友”的品质的描述,引入正文。 Listening部分则是关于朋友之间产生矛盾的对话。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Speaking部分则是几个朋友在谈论自己的爱好,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有关兴趣爱好的表达方式。 Reading部分则主要是培养掌握新的词汇、句型和阅读技巧。 Language Study主要涉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交际中的运用。可以看出,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对能力的训练和要求也非常清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前反思设计阶段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理想状态,而教学过程的非完全可控性决定了最初的设计必然有不足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反思并做出决策,这就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在本单元实施口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同学不能投入到口语练习任务当中或不敢开口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迅速做出调整,并采取小组合作或者“一帮一”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训练当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具有突发性特征,教师应具备快速判断和反映的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篇4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 高中英语教学理念
一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客观原因
很多地方师资缺乏,高中大班额的情况使得教学方式受到限制,从而制约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观念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即充当“控制者”“评估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
(三)外部条件
经济和地区差异,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用具、师资缺乏)。教师很难走出去、引进来,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素质,导致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浪费了一部分的教学资源。
二
由于地区的差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素质的欠缺,高中英语教学很难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强调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几乎在所有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的存在,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在部分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学生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在一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且费时低效。因为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所以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的引导和启迪的价值。
2.合作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可探讨的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教师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从而造成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实际上思维含金量却很低,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效果很差的局面。
(二)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高中英语新课改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认知特点的需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1.语法、词汇知识讲解仍然是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仍以讲解语法、词汇知识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内训练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讲不出”。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只侧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未能结合课题提供给学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性话题和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的部分,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的环境,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熟练地把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口头形式流畅地表达出来。
2.阅读教学缺乏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目前大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以阅读短篇文章为主要内容,而学生阅读中、长篇文章和英语原文小说节选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与积累更多词汇的空间。同时,学生阅读长篇文章所需的耐力也得不到磨炼。
三
新课改的基础是高中英语教师,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一)转变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向全新的特色教学推进,创造全新的教育模式。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授知识,并且做到收放自如。
(二)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具有精湛的英语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要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
(三)增强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多媒体应用能力,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教材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为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阅读能力,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小说节选和紧贴世界脉搏的科技文章等,从而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领悟文化的内涵及变化着的世界动态。同时,也能以此培养学生阅读长篇文章的耐心和提高学生提取、加工所需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多看有关英语的电视频道,多上网浏览交流英语,重点研读国外新闻、国外教育、历史传记、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书刊,通过多渠道涉猎各国文化知识,使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逐步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形式大于内容
新课改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示范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老师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
在一些高中英语课堂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提出学习内容,但对于学习方式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从而导致学生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这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教师引导的价值。有些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主动,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合作技能进行训练与培养。课堂气氛表面上似乎很活跃,学生三五成头接耳,教室里一片“嗡嗡”声,但实际上思维含金量很低,实际效果很差。合作真的成了所谓的“合坐”。
另外,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所谓的赏识教育,给予学生不恰当的表扬。比如,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师就让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有节奏的掌声。这种不恰如其分的赞赏并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以上这些现象,只图课堂活跃,忽视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却不能真正学到知识。课后,有的学生甚至连课文中的生词都不会读写,必须掌握的基本词汇都不会运用。
教学方式永远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不能舍本逐末,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重视听说,忽视读写
部分教师对“新大纲”的理解不全面,认为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就体现了“为交际”的思想。然而,学生说出的英语是否正确地道,是否能真正起到交际的作用?而且,从我国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广大中学生用外语交际的方式主要是阅读。因此针对外语教学而言,只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难以真正培养起来,也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
另一方面,一些培训班、示范课对教学产生了的误导。很多老师在使用新教材前都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班,观摩了一些示范课。参加培训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新课改的主要内容,这对教师的教学无疑会起促进作用。但有些示范课由于所选的内容限制,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听说训练和表演,而未体现读写,听课的教师误认为这就是新教材教学的模式,是应该模仿的“示范课”。
实际上,真正能起到示范性的课应该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模式。如听说课自然是以听说为主。阅读训练课就应该以读为主,教师给予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写作课上写就是主角,教师给出写作内容并指导学生从词、句、段入手,引导学生逐渐写成成文。
三、缺乏对学生如何学以致用进行指导
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语法、词汇知识讲解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内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学生“听不懂,说不出,读不快,写不清”。教师讲授语法、词汇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讲知识点而进行教学,不能以实际运用作为最终目的,不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任何语法知识和词汇用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是读懂含有所学知识的语句和篇章。
我经常在给学生上词汇课、语法课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的真正目的,让他们知道学以致用的意义,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常规阅读课的教学中,始终以语篇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主题及细节,而不仅仅是从中挑选几个知识点进行孤立的讲授。
四、全英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英语是起码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不能使用汉语。曾经甚至有人提出“全英教学”,美其名曰为创造英语环境。所谓的“全英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根本得不到落实。很多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有限,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并不规范地道的表达,反而误导了学生,适得其反。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我们会看到“全英教学”,于是出现了使用大量超过学习范围的词汇,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篇6
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部又在200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地颁布执行重新修订后的新的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配套的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任务型”的新教材,要求课堂以结构和结构功能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新的教材和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1 、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 。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三、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进行使用而教学
1、课堂要有互动交往的教学设计。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交际 ( 交往 ) 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互动。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交往情境,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频繁交流,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同时,活化了教学内容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乐意学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越学越爱学。
篇7
第一,多媒体走进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其容量之大,内容足够的丰富是一支粉笔和三尺讲台无法替代的。它更大的魅力是通过影像能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想象的事物具体化。如果老师能在一节课上恰当合理,适度适时的把所教内容通过多媒体有效展现出来,使学生借助多媒体学有所得,见有所想,那是该大加赞赏的事。但是我们知道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具。是达到教学 目标的工具而已。这种工具在英语课堂上不能代替学生张嘴说英语,动手做笔记,凝神静气地听或聚精会神的读英语。所以在某些场合多媒体并不是英语课堂上非用不可的东西。
第二,从备课方面来说,耗时太多,有时会得不偿失。对大多数老师来说要备好一节适合本班学生,教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的课件不是一两个小时能拿下来的事。我们知道中学英语课堂中老师们使用的课件绝大多数是从网上下载或从运营商手中购买后再通过编辑,删除,移动,粘贴等来来回回整合后才得到的。这个过程不说老教师,年轻教师也没有几个说是容易的。因为我们都是学英语专业的,不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把备课时间花在用多媒体整合课件上不如花在深钻课本,提高自身英语表达能力上和业务素质上。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启迪学生,让学生有没得享受。
第三,现有课件内容,我觉得呈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东西。我确实无意涂抹这项发明。因为在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中,除去课题,学习目标,内容总结,课后作业等几张鸡肋般的东西外,其他页面上的内容大多是对教科书中词汇,语句,图片等的重复呈现。在形式上看,要么是词汇释义,对应拓展,要么就课文内容设计了些正误判断,单项选择或完形填空等形式的练习题而已。再配上一些“练一练”,“想一想”“小试牛刀”的字样,从视觉上的确给人以美感。那华丽的图案,小巧的卡通形象,灵动的画面,五颜六色的背景和无穷无尽的空间完全能把教材内容错综复杂的呈现无数遍。实际上多媒体课件是悬于黑板之上,老师身后,学生眼前的华丽地闪烁的教具。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代替了老师的板书,学生的思考和笔记,并在教和学之间打着球,控制着课堂,限制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它游离在学生看和听之间,使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浪费了时间。阻碍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多以观赏的形式附和着老师。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
最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会用英语交流,必须以学生的语言践为基础,即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学生体验。英语教科书中谈论的内容不抽象也不深奥,无需视频。词汇储量需要强记,听说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工具是音频,阅读和写作需要练习。总之英语是交际工具,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科学,必须通过学生语言实践方可提高。多媒体只能以文字,符号,图像,图形,活动影像等信息重复事物的客观属性,给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感觉而不是现实。有些课件中的内容老师完全浓缩在一言一词中。
所以,我认为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无并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课件张数的多少和内容的多寡也不是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原因。多媒体并非课改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符号和象征。我们在课堂上使用课件最好做到精,准,少而不是泛,烂,多。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教学的万能工具,应该克服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理性的使用。
仅个人之见,欢迎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晓娟.《学英语:高中教学研究2013年第一期 总2099期》7版《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看多媒体教学》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反思;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一、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但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前,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对合作学习进行的时间、进度和速度控制不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等。
2.小组的组建存在不合理性
传统秧田式排列的方式,体现不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且学生之间挨得近,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会相互干扰。另外,教师在考虑异质分组时,大多以学习成绩为主,甚至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分组的唯一条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
3.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态度、技能和技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今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比较欠缺,而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学生又往往以竞争性的学习为主,其合作技能和技巧是很欠缺的。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使合作学习策略有效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活动策略
教师要清晰地告诉学生学习的任务是什么,如何来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有什么要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正确把握时间,合作学习时间过短,学生尚未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结束了;合作时间过长又太浪费时间。两种倾向都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能控制或者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为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中课堂管理,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采取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策略
一方面要求小组成员要有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扩散现象,主要办法是使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内部责任应由小组长来指定,可以给每个组员以适当的角色,如记录员、总结人、联络员、观察员等。这样,既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又强化了个体责任,使成员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合作的态度、技能和技巧,建立和维护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的技能,同学间有效沟通的技能,解决组内冲突的技能,组员间有争议、有不同的见解能妥善处理等。
3.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因为过程性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爱心,应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课堂合作会话练习(Dialogue Exercises)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小故事、幽默、小笑话,在正式讲课前5~10分钟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的课堂会话练习。学习小组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这样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教师选取一个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小组组长记录下组内的讨论内容。讨论结束后,任意抽一组来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然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出质疑,并做出评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角色表演(Role-play)
角色扮演的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在讲授“An Interview”一课时,找学生分别扮演aninterviewer和an interviewee进行采访。学生从中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的方法。
篇9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543.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09-02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抓好初高中的衔接过渡
在新旧教材接替和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减少他们对英语的恐惧(尤其要关注男生,因为笔者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男生八年级时开始掉队,他们认为学懂高中英语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开始就选择放弃)。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应该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使他们确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习目标,树立提升自身英语素质的信心。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还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如圣诞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既能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的导入法是密不可分的。
1、温故引新法。
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复习一下旧的知识,是大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导课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可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理解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沿着台阶状的问题步步上升、层层深入,在生生、师生讨论中最终“知新”。
2、趣味导入法(译林牛津版Module 2 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
文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这样:
T: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students about tourist attractions.
T: 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picturesque places?
S: Yes.
T: 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travel, even some of them traveling abroad?
S: People trave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o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to relax ourselves...
T: OK, now let’s enjoy more pictures in the world.
3、问题引入法。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在组织课堂教学伊始,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形成既定目标。
4、任务导入法。
任务型教学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用目标语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老师不借助其它引导性材料,直接呈现课题,采用这种方法能很快的进入授课的主题。
教师语言亲切,婉转,师生互动,有问有答,既能增强熟悉感,找到聊天的共同点,也能很自然地切入到文章。再加上教师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寻找到课文内容与热点问题的对接点,便能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贯彻交际性原则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贯彻交际性原则,也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
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仍然要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
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
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组织一些他们乐于参加的课外活动,创设了一系列智力背景:①组织讲座,开展词语接龙比赛,激发学生拼写单词的兴趣。②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③结合课文内容排小品,唱英语歌,增加学英语的乐趣。新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单一的编写体系,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我们组织了年级小品节目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使老师要改变过去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此外配合学校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我们也可以通过练习唱一些英语歌曲来增加学英语的气氛。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
1 课后反思的方式
1.1 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的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就像学生观察我们一样来观察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1.3 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1.4 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在实践中的困惑,把经验与理论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2 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2.1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2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2.3 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2.4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3.1 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指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下同)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参与教师或其他人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特别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发现问题的本领。
3.2 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所谓真问题即客观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且在当时情况下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有一个必要条件不能满足的便是假问题。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个别问题是在相对小的范围如个别学校或个别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普遍问题是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感性问题是仅能把握其现象的问题,理性问题是能用概念描述并能揭示其实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理性问题而不是感性问题。至于是选择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这取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解决教学问题本身是一个目的,但反思性教学的整体目的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假设,即教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向反思性教学小组其他成员报告,让他们诊断。二是专家假设,即将有关的专家集中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随意设想举措。三是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意见,从而确定手段。
3.3 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教学要求(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物化阶段、终结性反思阶段。
3.4 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3.5 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