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2:3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生作文

篇1

关键词:创设活动 治疗作文头痛 方法研究

【分类号】G633.34

一、 学生患上作文头痛顽疾

(一) 学生作文头痛症现状

下面是对某校初二年级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的结果。

(二)学生作文头痛顽疾的症状

一谈到写作文,学生中十有七八会有不现程度的头痛表现症状:有眉头紧锁的,有瞪眼朝天的,有抓耳挠腮的,有唉声叹气的,有摇头晃脑的……唉!好难啊! 作文。

在写作中的症状是这样的:先是搜肠刮肚地写上一句,停下来,绞尽脑汁再写上一小段,然后看看,离550字,还差得远呢。唉!继续重复上面的故事吧。唉,好苦啊,写作。

大功告成之时表现是:“搞定啦!”或振臂高呼;或本子一扔,一溜烟跑着玩儿去,嚷嚷道:“辛苦了,靠劳靠劳自己应该的!”…… 噢!写完了,解脱了,轻松了!

(二)生作文头痛顽疾的成因

1.老师畏难,不引导。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学生在思想上对作文也很重视,但现实是要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要用心,用情,用智慧从方法上去去引导,启迪他们,慢慢教会学生作文。但这会让老师很辛苦,也很费神,也就有一些老师不愿循序渐进、踏实认真地进行作文方法上的教学,只让学生背背范文长此以往,学生基本上不会作文。

2.学生无米,难下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的生活累积和生活经历都有限,让他们作文,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生活产生意思情感,才会唤起学生急于表达,乐于作文的动机。

二、创设活动能有效治疗初中学生作文头痛顽疾的原因

(一)创设活动,能让初中学生有米下锅

课堂活动的有效创设,丰富了作文课堂,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倾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第一手新鲜的资料,也就不难生火做饭了。创设活动主题鲜明,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让学生便于立意。

(二)创设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室是一个单调的环境,学生由于长时间处于教室里,处于单调的书本知识学习之中,学生生活像一潭死水。那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活动,让单调的教室丰富起来;引导学生的倾情参与到活动之中,让他们的青春飞扬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飞出教室,飞向多彩的世界,激发学生去留意身边的生活,去领悟人生的真谛,打开写作的思路。

(三)创设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1.观察要立体。观察要五官并用的全方位、立体式”观察法,要调动眼、耳、口、鼻、舌、肤等感觉器官从形、色、声、气、味、质等方面的性质进行切身的感受,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事物。当然还要留意自己的心理活动,思想状态和情感变化,这些都观察的内容。

2.观察要有序。观察时要顺序,并留意自己的感受,最好是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这样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3、观察要仔细。观察时不要一晃而过,要细细看,认真听,轻轻摸,用力嗅,努力尝。还要仔细分辨一番。

(四)创设活动,能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叶圣陶认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

课堂活动的有效创设,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零距离的观察,切身的感受,激荡的情感,学生有了第一手鲜活的材料,产生一定表达、述说叙写的冲动,写起来当然顺畅,不废力

三、有效创设活动,治疗初中学生作文头痛顽疾的方法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研究,我基本形成了自己“创设活动,有效提高初中习作水平的“四步曲模式”:精心组织活动DD巧妙指导观悟DD保证时间写作DD语感评改提高。

(一)激发兴趣,精心组织

1.内容关注度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创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的活动内容既要有思想、有热度、有一定深度、高度,还要能点燃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参与其中。

2.形式新颖性强。活动的形势如果太平淡,太陈旧,太呆板,太老套,学生会没有兴趣,不喜欢。所以活拥男问揭欢ㄒ新新颖,必须要在瞬间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要给活动起一个亮丽的名称。

3.时间标准是短。创设活动终极目的不是活动本身,或是政治思想教育,而要落实在学生的习作训练上,所是活动的时间就要好好把握,活动组织一定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用时少,效果好。

(二)给足时间,保证习作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趁着学生兴奋与激动而产生的较强的述说写作的冲动,立马布置学生作文。并且在时间上充分保证,这样他们就会埋头奋笔疾书,浏畅写作,他们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不会为五六百字眉头紧锁。

如果不这样而让学生课外去完成,有的学生会马虎不认真,或贪玩不做,这样质量与效果就得不到保证。

(三)语感修改,评价提高

通过“自己读-同学读-小组读-老师读”四读环节,既培养学生语感,也让学生读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相互的修改、评价,最后推荐佳由教师作展评。

这个环节,教师在组织的教程中,要加强指导,不然学生由于自身作文水平的缺限会感到困难;或由于偷懒、会贪玩,马虎了事,走过场。

在初中生的作文教学中,希望广大的语文教师,利用小小的教室、校园、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习作。让我们的作文课堂不再单调枯燥,学生作文不再痛苦万状;让作文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作文轻松流畅。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著《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

篇2

关键词:感恩生活;捕捉生活;思考;丰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78-01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古人说:“意在笔先。”内心有了情感就“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掀起新乐府运动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根情”“实义”的口号观点。这些都强调了写作就是要有感而发。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能获得写作的材料内容,即积累生活的情感体悟。那如何来培养积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感悟呢?

一、启真情珍惜感恩生活点滴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要激发学生开启产生生活的情感体悟之门,这首先要让学生对美好生活有所认知和了解,认识生活的多样性和多面性,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生活的本质在于创造,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深知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从而激发学生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火热之心,有一颗洋溢温暖的感恩之心和一颗积极向上的奋斗之心。因为只有教育引导学生全身心热爱生活,多方面关注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热情地参预生活,诞生生活激情,学生才会积极地有意识地贴近深入生活,才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各种社会生活情况,进行分析并有所认识、感悟,产生真切的生活体验,才有可能提高分辨评判的能力,懂得生活“处处用心皆学问”。这样后才会有具体感受世界的情绪,拥有生活中的各种丰富的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感。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要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用锐眼观察捕捉生活影像

“连文不成观鹤舞,作诗无结赏花开。”这就点出了“观察”对作文的重要作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观察就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接触、认识自然、社会的行动,即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有意义的或有意思、有兴趣的人、事、物、景、现象、问题等,并及时作适当的记录,还可评注自己的真情真趣、感触思考,以获取生活中的情感和积累,作文也就不会是“无米之炊”了。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生活中闪光的观察的对象呢?首先教师要多引导,引导学生以自我生活内容为中心,慢慢向周边辐射扩大,来确定观察目标和计划,并把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结合起来。比如把观察的对象内容等按种类顺序先分类。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观察较迟钝、觉得没什么可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与习惯,可用目标奖励法和实践提示法。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我们要经过这样的观察练习,我们每个学生就会都练就一双"鹰眼",就能敏锐捕捉到生活中的闪光点,积累到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又何愁下笔无物呢?

三、以慧心辨别思考生活内含

世间万物充满着矛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错综复杂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后,更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生活中的矛盾,并授之以方法。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求异、发散、超常和归纳、演绎等思维逻辑方式方法,按照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表到里、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等顺序,去感受思辨发现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能产生深刻感悟的思想火花,能使文章内容真实,又避免平铺直叙,而且生动感人,使文章立意新颖,且有广度和深度;使文章主题鲜明,引人深省。

四、参实践增长,丰富生活体验

杜甫曾教育孩子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同样要深入生活。写好作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贴近生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去了解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所以学生要积极参与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教师家长们要为此支持鼓励、创造条件、提供平台:1、联系实际,大力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2、在家长协助下,参与家中的日常事务,丰富家庭生活;3、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丰富社会生活。这些活动,既是已有积累的再加工,又是新的积累的现活素材。因此,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回忆活动过程及精彩片段,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并不断在实践中明辨是非,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丰富学生的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生活充实了,视野拓展了,经历体验更丰厚了,能力得到了锻炼,精神生活质量提高了,情感得到了升华,品格受到了陶冶,心灵经受了净化,生活积累的“量”“质”也得到提升。

五、动巧手记录积累生活感受

篇3

【关键词】作文兴趣;课外活动;生活经历;交流;评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条件。”[1]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累素材

俗话说:“课堂学知识,课外出人才。”这说明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认真搞好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主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就不可能写出丰富多彩的好文章。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时刻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给学生新奇感、美感、趣味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在写作中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自然界中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写作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加寻春、觅秋、登山、观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时刻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如果教师能抓住契机,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文思涌泉,下笔成章。

比如,在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找春天。学生置身于诗画般的大自然里,聆听着小鸟的欢叫,亲闻着小草的花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此基础上写关于“春”的文章,学生便会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来。

二、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经历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端就是造假,写自己没有经历、没有感受乃至根本不知道的事。比如捡到一个钱包上交,下雨时老师为“我”打伞,修车时师傅不收钱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对此,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不要在作文之前看别人写什么,看范文写什么;以我为主,写我之想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解放心灵

就是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喜欢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让他们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做到不抄袭,不模仿。

(二)敞开心扉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你是怎么想的”方面进行训练。凡是学生说出真情实感,要特别地给予肯定与表扬。

三、开辟“作文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教室黑板上选择一个合适的板块,开辟“作文园地”,经常选登本班学生中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优美佳句点滴,供大家阅读和学习。“作文园地”里的作文,可以是作文本上的,也可以是日记、读书笔记、书信、表扬稿等,体裁、内容、篇幅均不受限制。被选中作文的学生自己誊写出来张贴。学生的作文得以展示,这好比在学生心灵上戴上一枚枚闪光的勋章,更能激起他们日后对写作文的兴趣。

四、搞好作文交流,诱导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交流是满足学生作文展示欲望的另一种形式。每当学生完成草稿后,教师可将在巡视指导中发现的质量较高的作文拿出来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起典型示范作用,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帮助开拓思路;另一方面使参与交流的学生感到一种“乐”,从而进一步修改完善,使自己的文章精益求精。教师还可以在讲评时交流,结合讲评重点,事先约好几位在本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自己的作文。优秀生读全文,中等生读精彩片断,后进生读值得欣赏的句子。这种讲评时的交流,使得好、中、差三类学生都会感到一种满足,享受成功的快乐,加深对作文的喜爱。

五、编印优秀作文选集,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2]学生有了学习成果,十分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办法之一就是编印作文选集。这是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指导学生编印优秀作文选集,要鼓励班上组织编委会自行评改。由教师写评语,数不在多,最好能取一个书名,比如《岁月》《成长》《数星星》等。一学期下来,评出一、二、三等奖。这种办法学生很感兴趣,既是教师作文教改的实绩,又是学生成长步伐的记载。

六、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让社会了解学生,展示学生的自我风貌,对适宜面向社会发表的学生作文,教师应积极推荐,组织学生参加报刊和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专题征文活动。学生习作一旦得到发表,他们就会受到鼓舞,既满足了社会认同的需要,也会燃起希望之火,这希望之火还会在全班乃至全校燃起来,渐形成燎原之势。由于学生品尝到了写稿投稿的乐趣,作文兴趣日益浓厚,学生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上升。

七、评改多样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另有“作文三分写七分改”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学生自改时,先由教师示范指导评改方法,教会他们使用修改符号,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修改,几个人一组,轮换自读自己的文章。这样在自读自己的文章的同时,仍可发现其毛病,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这种讲评课改变了以往教师先批改后讲评的模式,把评与改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把群改与自改相结合,评中有改,改中有评,自始至终启发学生思考和评论。修改别人和自己的作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改作文的能力。具体可采用如下的批改方法。

(一)通阅习作草稿,获得综合信息

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教师通阅全部习作草稿,迅速发现此次习作的主要优缺点,只做第一次记分,不写批语。

(二)学生互改法

一般是学生两两结对,互相交换阅读、评价对方的作文,并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的清晰度等交换意见。这种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评改他人的作文,互相观摩,取长补短,有利于在原来水平上提高写作质量。

(三)传阅修改法

学生分组,每组为四五人,当学生拿到互改之后的作文草稿时,在稿子后附上一页空白纸。组内学生就轮流传阅草稿,每人阅读别人作文时及时纠正上面的错误,并在空白纸上写上评语或建议。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注意写上肯定性评语。这样传阅几遍后,每篇文章都会附上许多具体的建议,作为修改定稿时参考。

(四)誊抄评赏

学生习作修改好后,誊抄在作文本上,教师给予二次记分,鼓励学生的提高和进步,然后让学生认真介绍某些地方修改的理由和好处,部分优秀习作的作者宣读自己的习作,全班欣赏,教师点拨评析,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

这样通过教师评改、同学评改和自我评改的三种方式相结合,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独立的修改和评价的能力。其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评改起指导作用,使学生了解:写作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算达到标准?如何改好作文?第二阶段:学生将开始运用教师评改的观点和标准,尝试作自我评改,其实仍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第三阶段:学生独立修改作文,并能客观评改他人的作文。提供评改作文标准是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培养学生自行修改能力的重要一环。这样做,教师由包办变为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使修改训练落到实处。学生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积极动手动脑,思维得到发展,认识不断提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目的,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同时,在参与评改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说出自己有创见性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兴趣好比路灯,引导你走向成功;兴趣好比船桨,带着你驶向远方;兴趣好比是一p羽翼,领着你翱翔天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你走向光明。”[3]兴趣是写作的动力,写作中有了动力,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教师必须注意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许良英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篇4

关键词: 农村初中 作文水平 提高方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一出题目就赶紧翻出“作文选”;还有的同学则是“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这些现象无不让人为初中生写作现状的窘迫而担忧。笔者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做以下思考。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带来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那些对学习有兴趣、能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习得更好,学习得更快。”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交流,就如同同学之间平时交谈一样,它是人与人之间见闻、感受、思想情感的交流。与平时交谈不同的是,前者是使用书面语言,后者是口语,虽然各有特点,但从本质上说都是“交流”。因此,我们在战略上不必兴师动众地对待作文,不必把它看做是艰巨的一项任务,更不必端起架势来“作文”。我们要把它当成是一次次的心灵交流,这样就容易消除畏惧之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生成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3.营造写作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良好的写作氛围也很重要。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美好感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看、比、学中体验作文的快乐,激发写作兴趣。

二、系统指导让学生会写

从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很多学生写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写。这就给我们的指导明确了方向。发掘学生生活情感的源泉,传授谋篇布文的方法,提示积累素材的途径,鼓励张扬个性的尝试,都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探索。

1.发掘生活情感的源泉。

写什么,写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我口表我心,我心抒我情”。这是作文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作文就会有材料的源泉。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及思想感情就都是作文的素材,只是许多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作文缺少的就是生活的充实体现。新课程要求作文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此,学写作文的首要环节就是:学会表达自己,要知道,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都可以写进作文,而不必强求立意的宏大高远,能做到内容具体、文从字顺,能逐步提高就是进步。

2.授之以渔,教以方法。

怎么写,依靠方法和技巧。如何审题,如何立意,结构怎么安排,语言怎么润色……只有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才能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既有真实的内容又有完美的形式。

3.培养读书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经历,所以只能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取经验。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有极大作用。我们如果把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读书笔记上,把写读书笔记当做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则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那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更有助于锻炼出一个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

4.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你尽可以大胆地写出自己,张扬自己,把一个活泼、全新的自我展示给同学、老师与父母亲人看。

三、动态评价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甄别与筛选功能,而且应能促进学生发展。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感受。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看待评价学生的表述。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所以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的标准不同。(2)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如通过批注或面批等)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实现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只是对习作做简单的评定而已,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及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篇5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

篇6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提起作文,经常听到学生对作文畏难烦恼的感叹之声:“作文真难!”学生对作文的厌倦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培养产生的。

第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唤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段,这为搞好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学生在头脑中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源源不断“流淌”出来。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不但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学生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自然也就下笔如有神。

第二,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从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所听、所想和所感的东西,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通过郊游、春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情过程,观察生活细节,若有感受和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撰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真正写出有血有肉,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

第三,教师要给予学生成功感,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千万不可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要努力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出较高的要求。使学生既充分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以来,无论写作能力优、差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写作的成就,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我在每次辅导学生作文后,都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明显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还产生很强的激励效果。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勇于向报刊投稿。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做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第四,教师要组织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批改形式是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引导学生批改作文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等,采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来,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评语。这样以来,学生对作文便达到自作自改自满意,无论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薄弱的学生,都会对相互批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吸取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喜欢动笔的良好习惯,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写作兴趣,激发浓厚的写作激情。

第五,发挥特长。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需要认真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巩固。教师的任务在于不断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

1.热爱生活,将暂时兴趣变为长远兴趣

一两次作文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教师须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作文同生活的关系:“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103页。)“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养成热爱生活,严肃地对待生活,一丝不苟地练习作文的心理习惯,懂得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把热爱生活,观察积累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培养对作文的长远兴趣。

2.勤于实践,在练笔中“自悟其理法”

中学生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他又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真正使学生在“历练”的过程中“自悟其理法”,对作文产生兴趣,根本是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实践性有深切的认识,长期坚持练笔。

3.争取突变,鼓励达到作文的“高峰”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初中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了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二、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三、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四、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的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心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应用文本阅读 中学生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ext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tudent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eaching through activ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crease students' text reading of accumulation, and combine with writing exercises to achieve integrated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status qu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xt reading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writing, explore to use text reading in enhancing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applied text rea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1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贯彻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未能真正贯彻新课标教学的要求,过多地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而相对地忽略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等。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根据作文的体裁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和训练。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命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的综合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不论哪种形式的写作教学,教师都是从作文题目的解读出发,然后对作文的布局结构等进行讲解,通过对写作内容的合理设计以及语言的应用等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考试中能取得较高的成绩,而其写作技巧等都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此外,这也可能造成了写作的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等都受到限制。

其次,中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相对缺乏限制了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中,知识和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的写作材料是有限的。这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许多中学,是否需要阅读课,该怎么去上好阅读课都是当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教师简单地将阅读课理解为让学生们自主阅读,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课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材料。

最后,教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初中作文教学中,教材是其教学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自身素质等的影响,未充分挖掘教材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限制了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材的作用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课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修辞等都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和讲解,也没有以课文为出发点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得教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文本阅读对于作文能力提升的作用

文本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积累,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子,为其写作水平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在《塞翁失马》等语言古诗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或者俗语背后的故事,在作文写作中能够准确应用。此外,这种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宜的例子来进行举例和仿写等,实现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文本阅读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蚊子和狮子》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故事基础上进行扩展或者续写,通过这种阅读课的开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使其文章的结构更为完整,内容更为充实。

文本阅读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文本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增加其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我喜欢夏季”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所学过的关于夏天的文章,并列出其夏天所能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等,通过这种引导使学生的兴趣被激(下转第97页)(上接第93页)发,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写作。

3 应用文本阅读提升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一,将文本阅读应用于中学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文本阅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文本阅读和写作都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比如在朱自清《春》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自然景色之美,更好地用心感受自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等,来提高学生自然景物描写的技巧。而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父母的某些特征,使其能够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父母,从而更好地理解亲情等。这种观察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相关的事物,对于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和学习的能力。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写作的优秀范文指导,在教学中,教师便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内容。文本阅读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孤独之旅》的学习中,除了重点字词句的学习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总结,并且以文章为出发点进行扩展阅读的训练。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在扩展阅读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三,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文本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比如,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对于阅读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阅读。此外,教师还要进行课外延伸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阅读资源,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

第四,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写作的练习。当我们应用文本阅读来提升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通过仿写、扩写或者缩写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马》学习中,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对作者所描述的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其中动物的写作手法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锻炼,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直接的提升。此外,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如果我为马》的扩展阅读,使学生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并且针对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在课文和阅读文章的仿写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等,通过不同修辞手法的替换应用来实现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改写,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映红.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篇9

【关键词】作文承接性梯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5-0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中明确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里面提出了突出作文的“需要”选择“表达”,在文体上,也提到了“叙事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应用文”等文体,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是一下子就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写作应该有一个承接性、梯度性,不应该是一蹴而就。

一、对于课标的解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号称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更加注重“独立”、“表达”、“文体”的需要。所谓作文梯度训练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

二、训练目标梯度训练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言语交际工具,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为促使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基础,为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中学生作文教学应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以下为具体的梯度训练目标分解:

(一)整体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各年级话题梯度目标

(四)各年级写作技法梯度目标

(五)各年级积累训练梯度目标

篇10

此时此刻,我感觉这小屋子更加温暖了,我和父亲心灵之间的冰川终于融化了,我开始去理解他,我终于明白了他的眼角为何会被时光无情地刻上皱纹;他的脊背为何会弯曲:他的双手为何会布满茧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温暖我初一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中学生温暖我初一作文600字1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温暖的小故事,但让我记忆犹新的那个人,却是我们的班长——严琳玉。

严琳玉是大家公认热心过头的班长,因为对她每一个人都是无比热心。

快考试了,老师让同学们去学校门口的复印部买卷子,可我一分钱也没带,所以在复印部门口徘徊。严琳玉好像会读心术似的,看穿了我的尴尬。她二话没说直接买了两份卷子,其中一张给了我。这份从天而降的惊喜,一下子把我从烦恼里揪了出来,顿时心中涌起阵阵暖意……严班长不仅对待同学们总冒“傻”气,对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也有一股子“傻”劲儿呢!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所有的花草都从土里钻出来晒阳光浴了。我和严琳玉正好在上学的路上遇见了,所以便一起赶往学校。可能是今天从家里出发的早了吧!到了学校门口,还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到停放自行车的地方等着了!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只流浪狗,一直趴在地上,看上去像是很久没有吃饭了。严琳玉见状急忙去对面的小卖部买了一大块儿面包,小心翼翼放在小狗的面前。可等它吃完了面包却还是站不起来,这时我们才发现小狗的腿有点问题。

这时教室开门了,只见严琳玉抚摸着小狗的头,满脸认真地说:“你就在这儿别动,我放学把你抱回家给你治病。”小狗好像听懂了她的话似的,我们放学后它果然还趴在那儿!

第二天我问她小狗的情况,她说昨天把小狗抱回家后,本来就讨厌狗的妈妈,想让她把小狗丢掉。可有点儿“傻”的她却说:“如果你不让小狗回家,我也不回去了。”严琳玉那股子倔强的“傻”劲儿终于把妈妈征服了。通过治疗,现在小狗的腿已经好了,和一般健康的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真为她开心。

严琳玉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小太阳,她的光辉照耀和温暖着周围所有的人。

中学生温暖我初一作文600字2爱的语言时时刻刻围绕在我身边,使我的心即使在那白雪飘飘的日子里也能温暖如春。

从补习班里走出来,想着那张糟糕的试卷,一阵风猛地向我刮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站在雪地里的我知道暴风雪要来临了。害怕、紧张、孤单向我袭来。手习惯性的伸进了衣兜里,突然感觉到里面有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张小纸条,打开一看有一段字“同桌,加油!我相信你是最棒的。”霎时间,一股暖流直冲心田,温暖着我!“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因为同桌的鼓励,我不再害怕、紧张、孤单。我要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走在马路上的我漫不经心,边走走,边瞧瞧。一不小心便滑到了,还没等我站起来,就听见一阵刺耳的喇叭声。腿还在隐隐作痛,这时好像有一位司机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从车上走下来。我心想“怎么还要骂我吗?凶巴巴的,切!”这时他走到我身边,把我扶起来。面带微笑的说了声“孩子,天冷路滑车还多,你看着点儿。”我也笑了笑,笑中带着惭愧与感动。那铜铃般的声音在冰天雪地里回荡。世界因互帮互助变得每一刻都精彩万分。

早上起床,穿好衣服吃完饭,已经下了楼,这时传来妈妈叫我接电话的声音,谁呀!非这时打来电话。我气喘呼呼地跑了上去“喂!今天降温别忘加些衣服。”哦,原来是在远方的朋友。我突然感觉到我们虽然相隔很远,但心更近了。走在路上回响着朋友的声音,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是多么温暖!有一位时时刻刻关心我的朋友,多么甜蜜!

虽然每一句话都如此简洁,但在我心里像一团猛烈燃烧的火,永不熄灭,一直温暖着我,伴我成长!

中学生温暖我初一作文600字3每个人都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因此我们心中就都有一份温暖。哪儿有爱,温暖就从哪儿升起。

在一个晚上,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河里被灯光反射成五彩斑谰的图画,一阵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我一个人正走在沿河路欣赏风景,我拿着钥匙,甩呀甩,一不小心脱了手,掉到了围杆下面,我连忙跑到围杆边拉住钥匙,但还是晚了一步,钥匙掉到围杆下面了。

我往下看,下边全是杂草和泥土,这哪找得到呀?我站在围杆旁,不知所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一位老爷爷看到我这般焦急的样子,亲切地问我:“小朋友,你遇到什么困难吗?”“我……我的钥匙掉下了。”我带着哭腔说。“小朋友,不要伤心,我下去帮你找。”老爷爷安慰我。我赶紧记下了这儿的位置,便和爷爷来到下边。

天这么黑,下边又那么大,还有那么多的杂草,哪能找得到钥匙呀!但没有钥匙,我又回不了家,还会被爸妈责骂。此时的心都被揪着。我和爷爷一人拿根木棍到处拔动着。找了半天,钥匙仍不见踪影,当我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传来爷爷激动的叫声:“找到了!找到了!”我听到喊声,兴奋地跑过去,果真找到了,那就是我的钥匙,我接过钥匙感激地对爷爷说:“谢谢爷爷!”这时眼泪不听话地哗啦啦地往下流!爷爷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下次可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哟!”“知道了。”我羞愧地回答。

这时我已经无心再欣赏这美丽的风景,走到回家的路上,仔细回想捡钥匙的经过,心里不由得一片温暖……

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爱,也到处有温暖。一份爱,一份温暖。如果世界全是爱的海洋,那么温暖也会遍布整个人间。

中学生温暖我初一作文600字4在茫茫人海间,与我们认识的人很少。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对亲人的帮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持与关爱;对朋友的帮助,是心有灵犀的默契和配合;对路人的帮助,是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一声鼓励、一个搀扶。

帮助无处不在,它浸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变成呼吸的氧气,支持着我们的生命。

文坛巨匠巴金曾说:“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一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这个用《家》《春》《秋》等着作慰藉于苦难中向往和平的人们的作家,的生活目标是帮助别人——不管是用充满爱意的文字,还是用爱心行动,确实给在寒夜中前行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一生都在帮助别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热爱,就像巴金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将被永远铭记一样。而“帮助”也成为人们前进的灯塔,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并让温暖这颗火种撒满人间,点燃社会的每个角落。

帮助同时是互助,只有相互帮助才会更加长久。就像患白血病的女孩把钱捐给辍学的儿童后所说的那样:“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向每一个处于危难中的人伸出援手,这个世界才会成为爱的海洋。”

不知道丛飞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断帮助别人,但我知道,他其实是怀着失望、无奈死去的。受到他帮助的人丝毫没有感谢之心,反而用所谓“怕丢面子”拒绝去探望重病中的丛飞。人心冷漠至此,实在是社会的悲哀。当他们拿到那一笔笔捐款时,他们的心难道没有一丝颤动?他们的灵魂难道没有受到一次次强有力的撞击,让自己被麻醉的神经变得清醒,从而学会感恩?

但愿这种让“壮士扼腕”的事情不再发生,我们永远也不愿看到丛飞眼角那滴英雄泪。

林清玄曾说:“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心灵最单纯、最明亮的底色。是帮助,为饥寒交迫的人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阳光;是帮助,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在黑暗袭来时孤苦无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光明。

让我们尽情吞吐这种生命的氧分,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人间依然温暖如春。

中学生温暖我初一作文600字5在你们心中温暖是什么呢?在我心中温暖是安静的坐在火炉旁取暖,是父母的一声叮嘱,一个普普通通的举动……

记得又一次,妈妈腰痛,起床都要扶着床沿才能慢慢爬起,本来妈妈可以休息一下的,但我早上7:00要上课,妈妈顾不上休息强忍着疼痛一大早就爬起来了,6:00时我闻到了赤豆小圆宵的香味,穿好衣服直奔厨房。

妈妈见我来了笑着说:“来,香浓美味的小元宵上桌了。”我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妈妈见我馋馋的样子,笑着说:“好吃的话就多吃点。”说着就将她的那碗元宵推到我这里。我跟妈妈说,我不吃了你吃吧。妈妈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其实妈妈并不是不爱吃,而且特别爱吃,一般能吃好几碗,但妈妈为了我,只是吃了一些前一天剩下的馒头,糊了糊肚子,就送我上学去了。

由这个吃圆宵的事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母亲为了孩子宁可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而让孩子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