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7:4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古诗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后,全国各地轰轰烈烈掀起了诵读古诗文的热潮。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古诗文推荐篇目。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让学生多背熟背,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背诵古诗文有那么大的好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或午读的黄金时间学生积累了不少。 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下面学生背诵的方法我也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种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篇2
“最能致远是书香”,美丽的校园中,不能没有书香的陪伴,“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的心灵中,最不能少的是诗书的渲染。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等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实践证明,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品味、积累,不仅能强记博闻,厚积薄发,还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修正思想,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生品位,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二、经典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1、古诗文的教学现状
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欢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有太多枯燥的背诵积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确定的古诗文教学目标多集中于古汉语知识。曾经见过这样的言论,对语文现状是一针见血:为了应付考试, 许多老师把古诗课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讲解课,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很多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得从改变古诗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从欣赏的角度把古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才能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古诗文教学方法对策
(1)从教师入手,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注重人文情感教育
我们教材选用的诗文篇章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文言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自己首先要先进入角色,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加强学科联系,整合学科资源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在美术课上画出古诗的意境,或涂鸦或描摹。即使显得稚嫩,却从兴趣入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启发孩子利用网络,广泛猎取资料。在自主研究中,学生的视野自然会逐渐开阔,古诗文学习内容也就丰厚了。
三、经典古诗文诵读内容及实施途径的探索
在古诗背诵的拓展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确定规范化、序列化、层次化、多元化、趣味化的管理思路。按照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诵读内容,比如在蒙学的拓展上,可以分阶段实施,低年级吟诵《三字经》,中年级熟背《弟子规》,高年级在熟背的基础上理解运用《增广贤文》等,每个年级除了会背诵部分经典诗篇,还可以古诗接龙的方式把这些诗文串联在一起,相信在多种形式的背诵中,字里行间蕴涵的做人智慧,将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内心,为孩子的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充满情趣的朗朗诵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志教育”在学生心中将会播下种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为人准则”、“诚实守信、顾全大局”的“处事原则”将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将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板块,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随处可欣赏到诗文佳作佳句;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年为班内更换图书或学生将家中看过的图书拿到班级供大家阅读,举办“跳蚤市场”,举行好书拍卖和换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经典诵读进课堂,进家庭。
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诵读教材,把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组织学生课前两分钟的读,经典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通过少先队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课;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开展家庭诵读比比看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受益,共同成长,活学活用古诗文,搭建平台,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使古诗文诵读活动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班级古诗接龙友谊赛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每周固定时间确定为活动时间,联谊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诵读活动得以深入实施之目的。
(2)经典诵读我能行学校可以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露一手”栏目,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诵读的平台,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会”, “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 “班班诵”,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
篇3
摘要:经典古诗文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呢?本人将自身这方面的教学点滴做法与大家作些交流,不当之处请指正。
关键词:引导 学生 诵读 经典 古诗文
古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经典古诗文熏染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它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三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对诵读古诗词的诠释都说明了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而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古诗文诵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我们十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努力和致力于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对古诗文诵读有效性教学进行一些浅略探讨。
一、精选诗文内容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小学阶段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诵读有价值的内容成为实验开展的首要问题,“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些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指导着我们对内容的选择。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诵读内容。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处有意义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因此可以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列出篇目。教学中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古诗文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二、注重课内外结合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生首先学会教材中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再迁移到课外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中。
(一)学法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
(二)课堂引诗文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长相思》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读《望月怀远》《泊船瓜洲》等诗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思乡之情;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送别诗句。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三)活动诵诗文
坚持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每天固定诵读的时间,并做到持之以恒。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及优等生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
首先确保诵读时间:如早上十五分钟、午读十分钟、课前三分钟和校本课程时间进行诵读训练。
早读十五分钟:将选定好的古诗文篇目设计好诵读计划,确保每天早晨十五分钟的有效利用。或是朗读新内容,或是复习旧知识,班长做好组织者,上好早读十五分钟。
课前三分钟:可让诵读三分钟成为课堂一支永恒的序曲。如一打预备铃,可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学生一面诵读,一面等全班同学归座,这不仅加深了经典诗文的复习巩固,也调整了学生的课前状态。
充分利用每周两节的校本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内容全面复习,以及在班级内举行小型的经典背诵比赛。
将时间分散安排,遵循学生注意力发展的规律,避免长时间由于单调重复而产生疲劳,较好地体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
三、加强诵读训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因此经典古诗文要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比一遍读得好,最后熟读成诵,其义自见。
四、引导巧背多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种形式背诵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竞赛法,激励学生快速记忆。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全班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经典诵读正如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它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门,让童心乘着“经典美文诵读”的翅膀振翅飞扬。
参考文献:
[1]刘华.经典语文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篇4
(一)积极宣传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
新学期开学时在班上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品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把诵读篇目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诵读经典古诗文。
(二)树立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信心。
古人作诗必要吟诗,只有通过吟才能把诗文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处理。但由于担心被笑话,很多学生并不敢尝试这种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诗方式。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诗观,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在班级中营造诵读古诗文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经典古诗文[1]。
(三)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
每首经典古诗文都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老师们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古诗文的画面之美、故事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和精神之美,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让学生们爱上经典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诵读指导。
对于刚入学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被动养成法: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老师读一句,让学生跟着念一句,读完一段了,再重复几遍,然后学生自己读一遍、两遍、多遍,还可以采取齐读、接龙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诵读喜好,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采用主动引导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在诵读实践中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老师还要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纠正学生在诵读中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的错误,提高诵读的准确性。
(二)指导学生巧妙背诵经典古诗文。
背诵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机械的背诵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巧妙地背诵,提高经典古诗文的背诵效率。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表演背背诵,让他们在背诵时,配合适当的语气和动作,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学生的表演提供画面背景和音乐,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提高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恰当的语气和动作能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背诵效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根据诗的内容分类进行背诵,如将诗分为叙事诗、写景诗、抒情诗、言志诗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类,提高背诵的数量和效率[3]。另外还可以采取两人赛、小组赛等竞赛形式,又如限时背、接龙背、轮换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灵活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篇5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利用儿童时期的特别记忆力,引导学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受益的文化准备。
一.巧用绘画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寇准的《咏华山》,引导学生诵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一句,简笔画勾出――一座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中的华山;诵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一边在华山之上添画太阳,一边在华山山腰画上朵朵白云。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学生读起来一定有滋有味。又如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二.借助故事法。古诗中,有许多是诗人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学时加以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一定能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
三.再现情景法。古诗词都有一定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学《锄禾》一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能深深地体会到农民劳动时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垃圾桶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个学生在田间放风筝,踩坏麦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这样两个生活情景带进课堂,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无需太多时间,学生既能很快熟记古诗,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问题引领法。不管懂不懂,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紧接着采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来快速地理解。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再如《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学生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反复吟诵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加手势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读背诵,或提问征答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比如旧版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晓》,旋律优美,便于吟唱。学完这首歌,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将别的古诗也拿来唱,唱得不亦乐乎。
篇6
关键词:国学经典;古诗文阅读;积极作用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文的内容都占据半壁江山而不止。古诗文是母语长河的源头,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特别是现在“一点四面”在高考育人功能方面的深化,使得古诗文的地位更加稳固而不可撼动。可以说,古诗文教育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宏观方面还是应试教育的微观方面,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同时,不可否认,进入高中,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望而生畏。使得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由于古诗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学生来说太过于陌生。学生既没有文化底蕴,也没有知识基础,面对费解如天书一般的古诗文阅读,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缺乏对学生古诗文阅读心理的研究,“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因而文言文教学低效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此种现象,语文教师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出一些古诗文阅读的教学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
国学经典的知识性可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底蕴,国学经典的趣味性可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理解基础。国学经典的长期诵读既增强了语感,又能提供孜孜不息的能力源泉。
我们应该明确,“古诗文阅读”这个概念是基于高考试卷中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在内的共35分的考试内容的总体提法。它所占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几次与作文。那么怎么学好这部分内容,下面我们谈谈国学经典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之于文言文――润物细无声
任何一个教师和考生都知道2015年试卷中开始出现了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考试内容。2017年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更是很正常地明确了文学文化常识的“合法地位”。面对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可能大量背诵,而国学经典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比如,国学知识讲座中提到的“弄璋”之喜,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在文言文翻译中,把它理解成一个家庭喜得贵子,随便也能积累到,“弄瓦”之喜指的是生了个女儿的喜事。文学文化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很接地气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况且还学会了举一反三。
另外,长期诵读国学经典篇目,其中语言形式,停顿规律,常用虚词的位置等会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感,这样语感很好地应用到了文言文考试内容的断句部分。断句固然有规律,但是,规律如果来源于学生自己亲身所得,效果一定更好。
二、国学经典之于古诗词――也无风雨也无情
国学经典无论是《论语》的智慧,还是《菜根谭》的豁达,抑或《道德经》的博大等等,其中无不蕴含着古人先贤的处世思想。而理解古代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知人论世”。只有知道了古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就不难理解《锦瑟》中李商隐的生命的纠结和痛苦。也更能理解李白和杜甫同是诗歌的先贤,同时有济世为民的追求,李白能洒脱如道家的无为,而杜甫却苦寒交迫,生活潦倒。
另外,国学经典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古诗,其或句子错落,或语言整齐,或典故生动,或故事丰富,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教材,我们可以因信手拈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t殆”,这可以让学生自然接受了很严格的平仄的规律。也可以因牢记《菜根谭》中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明确了如何潇洒大度的过一生。
三、国学经典之于名句默写――只缘身在此山中
国学很丰富,国学经典很集中地出现在了初高中的课本中,学习经典本身,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上下句,现在的考查也是理解性的默写,所以,有了国学经典中的名句的理解,更能很好地把握古人的文化思维,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去体会出出题者的出题意图,而不至于在答题时张冠李戴。
为了能让国学经典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灵活生动的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活动主要形式是”我解名言”,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名著。例如《论语》、《道德经》、《菜根谭》《庄子》等,这其中有许多名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从中找出对自己影响大,感悟深的句子,在语文课开始之前,先把名言写在黑板上,演讲者先解释名言的大意,然后讲解名言的适用场景和自己对名言的解读。积极进取的儒家,洒脱无为的道家,与世无争的佛学,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来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热情,而且进行了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教育
2.形式多样的假期阅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提倡学生假期阅读《古文观止》,这不仅仅是对古诗文的一次深入探究,也是学生们培养对文言文的认知度,让枯燥的文言文成为“陌生的熟悉人”。为了推动这项活动的成效,在开学初,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能互补缺漏,交流能增长智慧,交流也能让学生更自信更积极的投身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3.妙趣横生的竞赛活动
有竞争才有压力,为了推进国学经典与高中古诗文的学习进程,教师可以精心编排了一些试题,既体现高考的命题特点也结合国学知识中的经典。一是精心搜集一些有历史内涵的成语,如,破釜沉舟、东施效颦、草木皆兵、指鹿为马,共挽鹿车等成语,然后组织了一场成语大赛,效果特别好。二是,教师可以精心筹备古诗文默写大赛,大赛可分为几个阶段初赛和决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4.雅俗共赏的讲座辅导
结合学校培养自主招生人才的需要,我举办了国学知识讲座,把国学知识一点点的渗透到少年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加深国学经典学习的价值。
篇7
关键词: 语文数学 初中古诗文教学 流行文化
优秀的古诗文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对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熏陶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堂堂五千年文明世代延续传承,传统文化之功诚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一代青少年沉迷于日韩影视、各种各样网络游戏,还有娱乐八卦、追星等流行风,从而漠视传统文化,讨厌学习古诗文,确有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危险。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扭转这一切。
一、流行文化对古诗文教学冲击的表现分析
流行文化对古诗文教学冲击的一大背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日趋多元,相比于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很容易获得公众的喜爱,在社会中快速流传发展。初中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但同时又迷惘、困惑,流行文化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观察世界、体验内心的一个媒介和窗口,他们开始狂热崇拜和刻意模仿影视明星,而不是学术明星;追捧那些远远的层层包装的“超女”、“快男”,而不是身边的榜样;青睐博客、流行语和时尚阅读,而不是经典名著。
部分孩子对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敬而远之。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的头脑中逐渐淡化,传统的一些价值观念开始不被他们认同,甚至被他们恶搞。部分少年儿童,甚至一些成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理想淡化、追求享乐、功利化意识等都是传统文化淡薄的表现。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方面没有被他们接受,而时尚文化中极端的和消极的东西却使他们趋之若鹜。
流行文化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既有利又有弊。从正面来看,正向的流行文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他们思维,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是助力;从负面来看,低俗的流行文化动摇甚至颠覆了社会固有价值标准,混淆了学生的思想,轻则影响学业和成长,重则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表面看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两条线似乎是相背而行、相互排斥的,但实践中,两者却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近几年,在流行文化的包装与推动下,“读经热”、“汉语热”、“历史热”在各地掀起飓风,成为新的流行热点。这些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就可以和谐统一。
二、如何看待流行文化的冲击
1.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无需排斥和拒绝流行文化介入
主流文化并没有完全排斥明星和他们创造出来的流行文化,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读本,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甚至被选入新版《大学语文》。初中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抱持客观谨慎、兼容并蓄的态度审视流行文化,取其精华、用其精华。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勇敢面对流行文化,善于选择、精于利用其积极有用的部分,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感、文化知识等各层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2.初中经典古诗文的教学要善于借助流行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向学生准确生动且通俗易懂地阐释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传统文化,这需要借助流行文化这一工具。要向“90后”、“00后”阐释经典,教学语言需深入浅出,以使经典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将传统经典文化与现实的生活连接沟通,流行正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到现实的每一个侧面,流行也是现实的风向标,可以预测现实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流行文化看身边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周遭的人、事、物理解古诗文,才能发掘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中富有时代价值的内涵,传统文化经典才能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当代初中生对传统经典阅读不够,电子游戏、网络小说、流行文化等所谓“后现代文化”占据了他们本应有的阅读时间。究此缘由,应试教育是其中主要的一个,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让学生无法真正静下心来进入经典。具有国学素养的学生更有内涵,更受欢迎。初中古诗文教学借助流行文化这一“外壳”,这可以作为改变语文教育一直重“语”轻“文”这一痼疾,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层次。
3.初中经典古诗文的教学要善于借助市场
经典曾经因为大家接受而流行才变成今天的经典,换而言之,经典也可以流行,就今天的社会来说,市场力量之大已经充分展现,古诗文教学也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市场将赋予它新的时代的生命。市场完全能够提供各种形式的更多更好的作品,通过市场的力量将经典古诗文呈现给学生,其方式、力度都容易被学生接受,让他们在对古诗文的了解、感知中潜移默化,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成为这一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这一群体需成为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培育出传统文化新的消费群体,并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初中生面前,求新求变求发展,使古诗文能够赢得初中生的喜爱。
“90后”、“00后”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进入通俗文化领域并不排斥,这一代人有文化上的认同感,从传统文化所衍生出的影视剧、网络小说或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形式,面向新新一代的接受度上本身就没有障碍,这一代人对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故事原型的在线游戏就很受他们喜爱,以青花瓷为题材的流行歌曲,都普遍引起青少年的关注与喜爱,很多流行歌曲的曲调和歌词都源于传统文化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最初也是因为流行于市井人才最后才被公众接受。古典风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充满了古典趣味和悠远醇厚的意境,可以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创作上,借以提升其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流行文化的品质,改变市场对于流行文化的“低俗”成见。
三、将流行文化引入古诗文教学
科技与文化快速发展,新新一代接受多样文化的熏陶。流行文化首先带给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孩子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也在潜移默化被改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个人品格在形成过程中在重塑。但不等同于低俗,更不等于“下三烂”,但世俗与低俗两者之间的距离太近,世俗近乎低俗,因此,令人担忧的正是这一点,而且已经发生:初中孩子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感极容易解构崇高,迈向世俗,甚至从世俗走向低俗。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感受文明的灿烂与深邃,感悟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
古诗文离我们的生活毕竟比较遥远,所以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更难钻研。神奇的是,一旦古诗文与电视、电影、歌曲等流行文化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往往就会散发出巨大且独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地将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注入现代流行文化外壳,就会使流行文化拥有真正内涵,从而改变流行文化内涵固有的淡薄,提升流行文化的品位,从而减轻其副作用。
在初中教育教学目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应根据现有教学材料,充分体认和挖掘其现代意义,沟通古诗文教学与现代生活,正确、科学并且“艺术性”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接受、亲近以古诗文为代表的祖国传统文化: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教学中要注入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精神,使古诗文有更积极的内涵;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有害的部分,教学中就要理性分辨、扬弃。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文,从古诗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豪放婉约,走进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和屈原、辛弃疾的对话中,理解爱国主义的高亢和痛楚;在和陶渊明、王维交流中,感受生活情趣的高洁脱俗;在和李白、苏轼同醉中,体验生活情态的豁达。我们要带领学生从纷繁不定的流行中沉淀下来,去除身心的轻浮,品出其中的韵味,升华其道德情感,提升其人生品味,超越其精神气度,向新一代传递祖国传统文化和精神。
四、结语
如果在流行文化中加入一些传统元素,便增加了流行文化的蕴意深度;如果在传统文化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就可以淡化传统文化的老旧古板。我们要认识到,当下浮躁的心理使得流行文化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则易于形成流行文化过于商业化的倾向,这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辨识和鉴赏能力,绝不能背离这一初衷,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流行文化在校园泛滥,最终导致教育庸俗化。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诵读;欣赏;仿写;实践活动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大力倡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一、“诵”——诵读经典,浸润经典
1、校本教材为经典诵读铺路搭桥
要顺利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就要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倾力编写了一套《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材,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兼及古今中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中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自然精妙的古韵联对、富含哲理的名言古文,还有情趣盎然的童谣童诗、清新隽永的现代诗歌散文……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欣赏,每首古诗词后面都附有注释、译文、赏析和插图。
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有所创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年级分为6册,按文化主题分单元进行编排,且单元主题力求与语文教科书的单元主题相联系。例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化主题为“童年的足迹”,校本教材中则相应编入“童年足迹”组诗(包括崔道融的《溪居即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及《舟过安仁》)。这样,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把校本教材中的篇目作为拓展材料,从而使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采用“古诗连璧”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此外,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也有利于学校实施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检验古诗文诵读开展的效果。
2、校园环境为经典诵读营造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环境创设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壁画、展牌、黑板报等平台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在操场北侧整面墙上,我们悬挂了13幅古色古香的经典劝学诗展牌;厕所外墙上则书有《三字经》片段和《新编三字经》;大门口电子屏上打出了“传承中华经典,构建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标语。校园里矗立着几块展牌,用来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诗配画、赠诗卡、诗词手抄报、主题征文……教室的黑板报和墙报也都设置了“经典诵读”园地,引导孩子们亲近经典。
3、吟诵美读为经典诵读增添乐趣
每天的早读20分钟,是我校法定的诵读时间。每周的语文活动课,各个班级也常常创造性地开展诗词诵读活动:读、讲、唱、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经典诗文演绎得有声有色。老师们还善于“挤”出点滴时间,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诵读。如有的班开设了“课前一首诗”,不让预备铃后的短短两分钟闲过;有的班放学时朗诵诗词走出校门,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美丽风景。
经典是美的,但这种美不会主动呈现出来,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去激活它、唤醒它。我校老师尤为重视诵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孩子们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和节奏,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在诵读方式上也有所创新,除了常用的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合作读等方式,还有以下种种方式:
拍手诵读:两个人面对面边拍手边诵读,如唱歌谣;
击节诵读:个人拍手诵读,节奏可快可慢,富有变化;
接力诵读:一人一句轮流诵读,做到衔接流畅;
表演诵读:诵读时加上动作表演,既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伴奏诵读:有别于配乐读,是要与乐曲的节奏合拍,如同说唱;
古诗诵唱:演唱诗词歌曲,或选熟悉的曲调配上诗词演唱。
以上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交替使用,可以让学生们百读不厌,乐此不疲。熟读自然成诵。
4、多彩活动为经典诵读助推加力
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各班会自主开展一些诵读比赛,如举行“诗词牌”、“玩转‘诗词宝桶’”、成语诗句接龙比赛等等。我校每年都举行班级古诗文诵读成果展示。各班同学精心选择诵读主题及篇目,进行独具匠心的编排,通过灵活多样、饶有童趣的诵唱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抒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有的班级还邀请家长参与,玩起了“看表演猜诗”之类的互动游戏,更是乐在其中。经过评比,我们对优秀班级予以表彰。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生成更大的动力。
二、“赏”——欣赏经典,享受经典
诵读经典要融入生活。我们大力倡导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诵读活动,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唤醒经典,享受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老师们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之美、享受诵读之乐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办报:以办古诗文手抄报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后搜集经典古诗文及相关文章,包括诗人简介、诗文赏析、诗人轶事、诗词知识等。高年级可以进行专题阅读和欣赏,如“诗人与酒”、“月到中秋”、“剑舞唐诗”等等。
绘画:以诗配画的形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其他文体;开展经典诵读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诵读收获和个性风采的舞台。
游戏:课间结合跳皮筋、托球背诗等游戏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达到诵读积累的同时收获健康和快乐。
歌舞:利用一些节日举办集体歌咏活动或诗词歌曲演唱会,让学生一展亮丽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
三、“写”——仿写经典,践行经典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专家、教师对经典古诗文诵读作过研究,但大多是关注诵读、积累层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则证明了仿写诗词的可行性。引导学生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纵情挥洒才思,这是我校老师做的新尝试。
1、 诗词格律玩中学
古典诗词讲究格律,这是仿写的难点。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们并没有在诗词格律上做太多要求,而是 抛开一些束缚,让孩子们放胆提笔。然而,押韵、对仗等基本的格律还是应该让孩子们掌握的,否则何以成诗?我们在中年级经常开展接压韵词(句)、对对子的语文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一些技巧,为以后的诗词仿写打下基础。
2、诗社博客勤交流
有的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创建了诗社或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写实践活动。师生之间常常交流,推敲玩味,反复修改,学生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有的班级还创建了博客,为学生搭建起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5、校园诗报展风采
我校创办了校园诗歌报《诗心童趣》,专门发表学生的诗文创作,报道学校的特色活动。“诗心童趣”诗歌报为孩子们开创了一片辽阔天地,也成为展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扇小小窗口。
篇9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四、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54—01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诵读古诗文,成为发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为进一步推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学校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一、精彩小活动,激发热情
1.“晨读乐”。我校安排了“课前一诵”,利用5分钟晨读的时间进行教读,并安排学生依次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或者背诵。还让学生广泛搜集诗文故事和作者趣闻,通过班级故事会的形式,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诗配画”。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通过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掀起了学生学诗的热潮。
3.“音画共享”。古诗文有很强的音乐美,我们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古诗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
古诗有深奥的内涵和丰富的意境,只有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才能领悟到古诗的精髓。
1.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辅导学生“诵”出味道来,而不是一味地背诵。在读中整体感知,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2.联系扩充法。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但古诗文学习的拓展必须精心设计,并非简单地以量取胜。拓展教材的组合形式可以是同一主题的诗,如以“送别”、“思乡”等为主题;可以是同一作者的诗,如学习杜甫的《绝句》,补充学习《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还可以整合同一景物的诗,如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写西湖的诗后,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
3.启发想象,入境悟情。古诗文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入境悟情。
4.表演激趣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诗文,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
三、展示创新,追求实效
1.月月有展示。每个同学都要定期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古诗文诵读情况。举行古诗文诵读“擂台”赛,全面展示学生古诗文诵读情况。在轻松的气氛里,达到对所诵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首首有评价。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背诵的诗文内容、相关故事和体会收获等;不定期开展背诵对抗赛、诗文知识竞赛和诗文抄写评比等,巩固背诵成果,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3.达标升级激兴趣。建古诗文诵读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开展了古诗文达标升级活动,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背诵水平设三级,背过一级诗文者为“小诗人”,背过二级诗文者为“小诗圣”,背过三级诗文者为“小诗仙”。这一奖励措施,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4.多媒体中寻乐趣。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古诗文诵读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学生对已积累的诗句,自创绘画作品或搜集绘画作品并自配诗句,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使课堂内外的学习生动起来,学习就变得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