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14 11: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个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中的财务管理进行调查和研究,首先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性质为生产性合作社,其次为运销合作社通过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合作社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1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导致财务管理状况混乱
最初的农业合作社是农民们自发创建的,农民的专业水平不高,导致合作社内部缺乏比较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聘用一些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会计人员,而且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因此在进行合作社内部和外部经济核算的过程中,会出现核算不准确、不具有专业性,进而导致其在财务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财务管理状况混乱。
1.2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的经济法律意识薄弱,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
虽然说国家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问题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具体到每个合作社,财务制度都不够明确,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只有一部分合作社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有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也不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使很多法律制度流于形式。同时,合作社内部缺乏完善的分配制度,对股金分红、利润返还和股息等方面不了解,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合理分配,还有些合作社在分配过程中是领导单方面说了算,财务分配不够透明化,这将严重打击社员的积极性,而且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会让社员产生退社的念头,不利于合作社的成长和发展。
1.3合作社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发展资金缺乏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户自主参与的互经济组织,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率又比较低,在进行合作社的建设投资过程中,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信用社、政府和农行的资金投资来进行自身的发展,具体融资情况如图二所示:政府由于政策和业务的限制,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少,很多合作社依靠一般的农户和合作社核心成员的会费维持合作社的发展,导致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得不到满足。
2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做好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2.1建立健全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不到合作社内部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农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保证合作社内部资金的准确核算和流通。所以管理者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积极成立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内部的资产进行管理,同时做好财务审批制度的管理。首先政府的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不同特点,针对各自的情况建立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规范合作社的资金财产核算流程,加强对合作社原料采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资金进行核算,保障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作为合作社,要积极学习并明确政府关于财务的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并结合这些法律法规,进行合作社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成立财务管理机构,成立理事会,负责合作社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成立监事会,负责管理合作社的财务和资产监督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会计负责建立合作社的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对财务的收支状况、成本费用的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管理;出纳人员要及时进行合作社的现金进出账登记,对银行的存款进行每日记账,同时做好合作社的资金收支情况登记。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保障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其次,建立起合作社资金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资产进行内部牵扯制制度的管理和台账登记责任制管理。在合作社内部进行公用资产的购置,报关和使用的环节上,做好购置计划与审批、审批和采购、采购和保管、保管和使用审批等环节分开,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清楚明了。同时做好台账登记责任制管理,对产品的购置、使用和管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资产遭到破坏和损失,能够及时的追究相关的责任,由直接的负责人负责。同时要做好内部财务的审批制度,合作社的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要有明确的目标,都要通过理事长的审批,确保合作社的每一项资金支出都用于合作社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和日常的管理。财务人员在办理各项支出的过程中,项目的原始凭证,包括支出计划的审批、发票、验收清单和入库凭证等都要齐全,而且这些凭证一定要有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才可以入账,如果某些款项是由集体审核通过的,需要凭借会议记录或者形成的决议来作为合作社入账的依据。在进行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财务资金和财产状况进行及时的公开,可以每个月的固定时间将合作社的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张贴于办公地点,每一年进行财务工作的年度总结同时做出下一年的财务预算。
2.2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制度培训,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推进
首先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制度培训,让员工明确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目前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及管理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保证员工了解、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进而规范员工的行为,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专利开展提供前提和保障。同时做好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保障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依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且,合作社在聘用财务人员时,要对其责任心、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行考察,尽量选取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来担任财务管理工作。
2.3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的分配制度
在进行分配核算的时候,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财产和资金的清查核算工作,对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核算,核算结束后,将核算成果和盈余分配方案提交给理事会。理事会召开所有工作人员会议,公布分配方案,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分配方案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经过理事会审核通过以后,由社员大会审批之后方可实施。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同样,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目前,三庄在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上实现了村财镇管。由于农民合作社在我国的农村的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自愿成立的经济性组织。目前,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经涵盖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方面。
二、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目标特殊
与传统的具有经营性质的企业不同,农民合作社是以“服务最优化”为目标。由于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管理与自己使用,因此,农民合作社往往是以“服务最优化”为目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二)财务关系不稳定
由于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加入的,因此其财务关系并不稳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在经营成果较好的年头他们往往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不高的年头,由于希望将经营风险向合作社转化,因此此时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较高,由此可知,农民合作社的财务关系变化可能性较高。
(三)财务管理比较复杂
由于在整个的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若想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成本。也就是说,很难在合作社的各个社员之间公平地进行成本以及利益分摊,因此,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鉴于三庄实行的村财镇管制度,导致其农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复杂。
三、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以及审计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对保证某一组织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有较高的监督作用,但根据调查我们发展,目前的农民合作社往往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尽管部分农民合作社有会计核算制度,但其会计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没有达到应有的监督效果。此外,作为财务管理中另一重要环节——审计,农民合作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根据需要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三皇虽然在制度上规定要每月进行审计,但由于审计制度不健全,其审计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这种情况不利于农民合作社的资金透明化管理,合作社社员财产流失以及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提高。
(二)管理风险大
一般而言,农民合作社的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农民合作社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民可以自行选择留在合作社和退出合作社决定的,在追求服务水平最大化的条件下,无法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合理分配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第二,由于农民合作社所处的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农民合作社主要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设置,而农业自身具有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农业本身的“发散性蛛网”模式导致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第三,由于农民合作社提供的商品的特殊性带来的风险。根据凯恩斯定律我们知道,农产品作为一种弹性较小的必需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没有起到很大的影响,而农民主要以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因此,在经济形势变动的较快的情况下,其财务风险较大。
(三)对社员没有进行定期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的经济模式发展较快,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农业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从对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来看,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很少组织合作社社员培训,导致农民本身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现如今的知识体系不匹配。此外,农产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这无疑阻碍了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发展。
四、提高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法》等内容完善合作社内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此外,应定期对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向社员进行公示,保证信息的公开性。此外,对于社员应该加强培训,从而保证社员对财管管理制度有初步了解。
(二)规范分配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分配方式
依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合作社的分配方式不完善,不能够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一套良好的分配制度,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对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自身经济水平的提高。
五、总结
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应该积极解决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尽管目前,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管理人员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未来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波.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及建议[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4(8):47-48.
[2]李小雨;刘德道.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7).
[3]李文英.解决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6(Z1).
[4]郑卫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多的农民,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国家和政府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加快农业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合作社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形式,我国广阔的农业和农村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1]。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1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从主观方面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合作社的发展历史看,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就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财务知识比较欠缺,意识不到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主观思想上的忽视,才会导致客观行为上的很多漏洞。
1.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客观方面看,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问题,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的配备和素质不健全,缺少必要的会计监督[2]。从筹集资金方面看,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从投资方面看,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制度不健全。目前,由于合作社发展的局限性,很少有对外投资活动。一些合作社的资产保管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缺乏有效控制,对财产物资的收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从而不能保证做到账实相符,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流转信息不一致。从收益分配方面看,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存在分配制度混乱的现象。
1.3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有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另外,多数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
2对策
2.1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教育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合作社的社员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把财务管理工作当作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事情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普及财务会计知识教育工作,让合作社中从领导到社员都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这主要就靠宣传教育。
2.2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弥补资金不足
一方面创新我国农业合作社股金筹集机制,增强其内部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的灵活机制,以提高合作社资金实力。利用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来提高合作社资金筹集能力。《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合作社的发展有法可依。利用政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金融环境,并为其创造有效贷款担保机制,筹集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资金,以提高资金实力[3]。
2.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应该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本着成本效益性原则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的经手、签收、审批程序,防止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资金资产。同时,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会计科目和内部二级科目,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于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以完善。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2.4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国家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积累外,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包括利润返还、股金分红、股息支付三部分。社员作为惠顾者应该得到利润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3种收益所占的比重可根据合作社的具体情况而定。国家和政府可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可以视情况设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或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4]。
3参考文献
[1] 王玉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新,2009(12):50-51.
[2] 胥晨慧.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123-124.
篇4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财务管理 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23-01
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只有加入专业合作社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经济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当专业合作社需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规模时,财务管理问题就会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了解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目前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够,导致合作社运作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会费、从金融机构或社员处借人款项税后盈余分配后留存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政府补助和其他单位的捐赠。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用在以下方面:
1.1资金需求紧急且数量较大的供应生产资料、收购和储藏加工农产品的经营。
1.2资金需求量较大且收益稳定增长的为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进行的科技实验,为引进新品种进行的新技术的推广、品牌建设。
1.3农民进行的小额度日常贷款。
1.4自然灾害过后的重建资金,一般金额量大、需要时间长且紧迫。
2.会计基础工作不牢固,监控制度不完善
2.1合作社和成员之间的业务流程不规范。例如,在农资集中采购和供应的时候,成员应该按照合作社的制度要求从合作社购买农资,但是有一部分成员都没有通过合作社而是私底下自己采购。就像收购销售等业务,按照合作社的制度和领导层的意向适应合作社统一收购成员农产品然后销售。但是成员一般是以利润为导向。若合作社的收购价只能够和当地市场持平或不能达到成员的期望值,成员就会将产品卖给其他单位,合作社就无法保证自己的货源量,然而当产品不好卖的是偶,成员又会强烈要求合作社按合同来收购规定数量的产品。
2.2合作社内部的监控制度不完善。理事长兼出纳理事长直系亲属兼仓库保管监事长兼会计监事兼产品收购等现象比较突出。许多合作社尽管设立了财务课、技术部、销售部等组织机构,但是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部门内部票据使用不规范。如,员工的费用报销时一般都使用收款收据而非正式发票、业务人员收购会员的农产品时没有开具正式专用的收购依据、销售人员销售产品时也不能自觉开具销售发票并且不将经济业务入账。还有财政补助和资金使用不符合合作社章程等问题也频繁出现。
2.3记账工作不完善、连续,清查财产制度也不健全。合作社记账工作通常都是记录在一本流水账上,没有分设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项,保管现金并没有使用专制的保险柜,合作社公款和私人现金都混乱的放在一起。很多合作社都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定设置成员账户和非成员账户,并对他们的交易进行区分。合作社内部记账没有设置合理的会计分录和明细账科目,并缺乏对货物流通进行完整的记录, 实际现金流与账目记录的不相符,财产清查工作也较少进行。
3.利益分配不合理
合作社的利润分配制度不仅影响到每个社员的自身利益,而且关系着整个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但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1专业合作社由于示范项目资金赚取的利润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折换成股份平均分配到全体成员。
3.2返还可分配盈余资金的时间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许多合作社对于季节性的交易进行返利,但是由于季节性农产品的价格浮动较大,导致成员对产品销售的时间和效率产生新的矛盾。
二、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
在我们国家,不论是相对发达的省份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都比较常见。这个现象就说明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结合合作社内外部各因素进行分析。
1.合作社并没有完全形成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财务管理体制,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也并没有真正形成。另外政府部门对合作社的会计要求低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使得成员对合作社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感到不满,另外成员对合作社提供的财务报表公告不关注,只关注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和产品销售信息,对合作社盈余分配和财政补贴、公积金量化等利益缺乏关注。
2.政府对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政府在帮助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中往往轻视管理重视经营,合作社能明显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会对合作社示范项目进行资金补贴,对新科技的引进予以财政支持却没有对管理培训进行补助。财政对合作社经营的示范项目进行优先补贴,缺少对合作社获得补贴后的经营运作工作的监督、审查,导致合作社重视申报新项目却轻视自身组织管理。合作社管理人员兼职记账现象非常严重,合作社成员也只关注产品的销量而非会计核算,这样导致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对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1.加强利益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成员及国家财政应该要求专业合作社定期提供财务报表,并提供相关真实依据。由相关人员对合作社产生压力,从而使其内务对财务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并规范化。合作社监督部门及相关合作部门应该对合作社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指导,并进行核对审查,促使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2.提高合作社工作者的素质。专业合作社要想更快更稳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素质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者,具体措施就是在普及国民教育的基础上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并为合作社招纳更多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亚,邓军蓉. 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基于23家合作社的调查[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34-36.
[2]马斌.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篇5
一、调研基本情况
通过座谈、质询和现场观摩等方法对海南州8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制度建设、合作社运行情况、牧民参与情况、生产资料整合情况、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10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合作社制度建设
每个合作社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收益分配制度,也做到了制度上墙。合作社章程是合作社的行动指南,但是现有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章程并不熟悉。有些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收益分配制度详细可行,公开透明,如同德县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有明确的牧民分红收益台账, 做到了民主管理。有些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收益分配制度存在形同虚设的情况,财务管理情况不公开,内部收益分配制度与实际操作情况不一致。
(二)合作社运行情况
1、合作社运行相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每个合作社均有合作社生产资料整合实施方案、草原利用与保护实施方案、牲畜组群放牧方案、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实施方案和生态畜牧业建设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但是,除共和元者、拉乙亥麻和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制定的相关方案实施较好之外,其他专业合作社所指定的实施方案存在与实际操作不一致的问题。关键原因还在于合作社内部机构运行不力所导致。
2、劳动力转移情况
各个合作社均有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实施方案。但是,方案实施效果截然不同,合作社组织转移富余劳动力比例最高的是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100%;比例最低的是兴海赛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11%(表1)。这说明,合作社组织的治理结构和实施机制设计,直接影响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同时,合作社在组织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成效不均衡。
3、合作社收入
(1)经营性人均纯收入
为了更好地说明合作社运行绩效,我们用合作社经营性人均纯收入指标来进行评价。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的8个专业合作社中,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水平最高的是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5400元;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水平最低的是赛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358元。最高的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是最低的15.08倍。值得指出的是,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共和元者、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贵南贡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运行规范,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合作社功能的增强,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合作社户均收入
从合作社户均收入来看,最高的为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24282元;最低的为赛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1993元。最高的合作社户均收入是最低的户均收入的12.18倍,户均收入差异悬殊,也说明了合作社运营绩效的差异。
(3)二、三产业收入
从二、三产业收入占合作社总收入的比重来看, 最高的是共和元者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比重为46.18%;最低的是贵南吾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比重为8.31%。最高的超出最低的37.87个百分点。从二、三产业的经营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民族服饰加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民族餐饮、生产资料生产和运输等。值得指出的是,共和元者、拉乙亥麻、贵南贡哇和同德黄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二、三产业发展的结果证明,依靠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就一定能够拓展农牧民收入来源渠道,促进二、 三产业的发展, 实现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同时,由于能够及时转移富余劳动力,壮大了集体经济, 加快了合作社建设的进程。
(三)牧民参与合作社的情况
调查表明,牧民参与合作社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合作社参与程度高,达100%;有的合作社参与率较低,最低为50%。主要原因在于:1、牧民对合作社认识有偏差,认为合作社就是“”时期的归大堆,害怕失去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2、因合作社建设初期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牧民害怕因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无法得到有效补偿,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四)生产资料整合情况
调查表明,生产资料(草场、牲畜和畜棚)整合情况与牧民参与合作社情况呈正相关关系。牧民参与合作社程度高,生产资料整合力度大;反之亦然。牲畜整合之后的能繁母牛和能繁母羊比例因合作社运作差异而不同。
(五)建设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调查表明,所调查的8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不论省级资金,州、县配套,还是自筹资金,均已当年到位,使用完毕。所投资金均根据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际情况和项目需要安排使用,建成用途不同的固定资产,所有固定资产均接受州、县和乡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结论
通过前面的基本情况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合作社制度建设能否适应合作社发展要求,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否有效,是决定合作社运行绩效的重要因素。所调查的8个合作社中,启动村(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海南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范,就是例证。有的合作社,虽为示范村,但没有发挥出合作社的真正功能。二是合作社负责人的素质对于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三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进行合作社类型选择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四是合作社能否依据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对于合作社发展、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牧民观念转变不到位,影响了合作社的参与率
因宣传不到位,牧民的自身专业素质低和合作社建设初期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有限等原因,使部分牧民对合作社的内涵和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合作社功能产生怀疑,影响了牧民的参与率。牧民的低参与率,造成生态畜牧业建设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影响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进程。
(二)合作社制度设计不切合实际,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正常发挥
部分合作社虽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但有些规章制度有形同虚设之嫌,具体内容不切合实际。由于制度不符合具体实际情况,导致牧民产生不好的行为,进而产生不好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正常发挥。具体表现在:有些合作社虽有财务管理制度,但缺乏财务公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收益分配制度的制定过于简单、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三)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进程
调研结果表明,海南州8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中,拉乙亥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水平最高的专业合作社,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协调统一的典范。有些合作社虽然牧民参与率较高,但是合作社发展基础薄弱,制度绩效不显著,致使合作社的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成效,也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进程。
(四)合作社发展模式如何优化,仍是今后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难题
调研表明,合作社采取何种类型,取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不可照抄照搬。同时,现有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需要进一步优化。如何优化现有模式,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运营绩效,是每个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难题,需要合作社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
(五)牧民人力资本水平低,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
调研结果表明,牧民文化程度远远不能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牧民文化程度决定了对合作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影响了牧民参加合作社的比例, 也影响了参与合作社治理的能力; 2、现有牧民文化程度,也决定了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纳能力,进而影响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成效。因此,今后应把新型牧民的培育放在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六)整合项目多而产生的牧民自筹增加,加重了牧民的负担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发展刚刚起步,牧民增收幅度有限。在此约束条件下,由于合作社整合项目多,牧民自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牧民的负担,进而影响了牧民参与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牧民人力资本水平,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根据合作社建设现状,相关部门和合作社自身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一步加大新型牧民的培育力度。可以考虑,成立牧民技术培训专项基金,加大牧民培训次数,使合作社建设中分流的富余劳动力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使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能够及时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牧民参与合作社治理的能力,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正确处理合作社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为合作社发展指明方向
现有合作社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应该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不能因为合作社发展中的不规范而延缓合作社发展的进程。鼓励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路径,不断总结经验,真正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三)强化制度设计,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现有制度真正能够发挥“激励与约束”的功能,降低合作社运行的交易费用。可以考虑:1、建立完善的合作社运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与政府扶持力度挂钩;2、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资金使用效率,监督合作社内部收益分配,做到财务公开、公正、公平,提高牧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财政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
(五)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式,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功能
各地相关部门,尤其是农牧局要加强对各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现有模式的跟踪研究,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式,不断提高现有模式的运营绩效。可以考虑,在省、州两级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研究中心”,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定期对合作社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探索青海不同地区合作社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优化现有模式给予指导,使合作社能够真正成为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梁小民译. 改造传统农业[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景晖,穆兴天. 青南牧区走联合经营之路的思考[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邓本太.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 攀登,2010(1)
篇6
一、总体思路
以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战略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培育典型为突破口,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六有”创建行动,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促进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今年,全市着力培育30个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基本条件
1、依法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运行时间二年以上;
2、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齐全;
3、合作社有牌子,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独立的银行帐户;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四、主要内容
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做到“六有”,努力实现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1、有组织制度。要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导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章程,明确入社条件、股金认购、盈余分配等事项;帮助合作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岗位职责、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盈余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二次社员(代表)大会,充分保障全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2、有统一服务。合作社要为社员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及时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增强为社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采购和农产品统一销售率达80%以上。
3、有规范财务。指导合作社落实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建立完整、准确的成员账户,及时编制和报送年度会计报表,认真做好财务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4、有较大规模。指导合作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标准化生产率达60%以上。
5、有产品品牌。指导帮助合作社注册自主商标,开展无公害基地(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认定,帮助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更多的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加强对接双方的合作,同时,组织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展示展销活动,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和信誉度。
6、有明显效益。指导合作社加强服务,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实行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产品品牌,增加合作社效益,成员收入比当地非成员收入高出20%以上。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筛选、确定创建对象。要加强指导和服务,认真组织实施,抓出实效。各地要按照创建行动的条件、内容和指标(详见附件1),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合作社办公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帮扶责任牌(样式详见附件2),于4月20日前将方案、名单一并报送市农业局农经法规科。
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发组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国家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有l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扩大,预示着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向新的台阶。但由于合作社的理事长一般都是由农村中的种养大户和长期从事农产品贩运的大户担任,他们中绝大多数对财务核算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原始凭证手续不齐全等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及时加强管理,将严重影响合作社的生命力。2008年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对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工作,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才能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以农业生产者为主体,以专业化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为纽带,以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在农户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行资金、技术、生产、供销等互助合作的民办经济科技服务组织。它的财务活动就是合作社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实质就是合作组织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合作社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和收入分配四个方面。
第一,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筹集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合作社可以吸引社员投资,向银行和信用社借款等筹集资金,这表现为合作社资金的收入,它是合作社资金运动的起点。
第二,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把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盈利。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便于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还没有对外的投资活动。
第三,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支。合作社要进行生产首先要采购原材料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合作社将产品销售以后,便可以取得收入,收回资金。
第四,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活动:一是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利润。这表明合作社有了资金增值或者要依法纳税;二是用来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三是要向社员分配利益。
二、安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基本情况。截至2009年11月,安宁市规范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4个,2008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000多万元,入社社员850多户,带动农户5,5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安宁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特等农业主导产业,包括茶叶、水果、蔬菜、食用玫瑰、生猪、畜禽、蚂蚱、乡村生态旅游、农机作业等10多个主导农业产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施行以后,对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财会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2009年8月至11月,笔者对安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很大一部分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建账,由供销社基层社记账;第二,有的将专业合作社财务与村的财务混在一起记账,没有单独核算;第三,建账的大多只是一本流水账;第四,有的虽然建账但没有按财务规定科目入账。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也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内部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分析,积极寻求解决措施,规范财务行为,以提高合作社竞争力,促进合作社长足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总体上看,财务管理工作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财务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其经营活动较少,造成收入低下,合作社不愿意也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成本;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于财务知识比较欠缺,很难识别财务公开的真实性,也就起不到监督作用。
2、具体上看,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财务管理制度等环节存在问题
(1)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会费、股金、从结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来自银行和信用社的借款、接受国家财政的直接补助、他人捐赠等。造成合作社资金筹集困难的原因有:一是许多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按社员身份同等投资的,造成投资额有限;加之社员通常需要以现金形式得到更多的返还金;二是由于合作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对外交易量少,盈余少,再加上合作社普遍存在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以落实等问题,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要求,限制对合作社发放贷款。
(2)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等,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很少有对外的投资活动。对于合作社的资产管理,一些合作社未制定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导致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缺乏有效控制。如一些合作社缺乏对货物流通的必要账簿记录,从而不能将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信息一体化。
(3)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存在收益分配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清楚,混淆不清。导致不少合作社把付给社员股息当成是股金分红,而实行股金分红,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二是一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收益分配制度,对社员不进行利润返回,从而违犯了办社宗旨和相关法规。
(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没有定期向社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和经营成果;多数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也是只公开几笔数字,而没有详细公开具体内容,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同时,外部监督也没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弥补资金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想方设法扩大筹资渠道,使筹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弥补资金不足。一方面应适当调整原来的分配制度,形成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股分配并存的格局。即合作社生产经营产生的盈余,提取一定的公共积累、风险基金等之后,归全体社员所有,并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产品交易额比例与按股金比例并存进行分配,从而提高社员集资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扩大股金来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信用工具,广泛地在合作社外融资。譬如,争取国家农村政策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借助证券信用,像工商企业发行债券一样发行合作社债券等。
(二)依法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专业合作社必须按《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规定,明确合作社内部岗位责任制,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签收、审批和内部稽核制度。首先,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根据专业合作社的不同形式,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合作社的核算流程,如收购环节的核算、加工环节的核算、销售环节的核算等;其次,按制度规定实行岗位分工,规范货币资金审批使用程序。货币资金收支实行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收支业务,对重要或额度较大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再次,实行现金管理双人监督制。现金收付必须有两人以上签字方可生效。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管理,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私设“小金库”。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是按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齐配财务人员,做到责、账、钱、物相分离,实行理事长、监事长双笔联签和监事会民主监督制度;二是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亲属不得在社内担任会计、出纳、保管等相关工作;三是财务人员要实现聘任制,理事会在聘任人员的时候要严格把关,挑选思想好、业务素质优、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四是主管部门要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使合作社财务人员均能持证上岗。
(四)健全收益分配制度。一个好的分配制度是合作社的灵魂,既是社员努力工作的核心激励手段,也是合作社吸引非社员加入的关键制度安排。要明确合作社是社员的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谋福利。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制度是实现社员收益的重要手段,搞清社员加入合作社应该得到的各种收益至为关键。贯彻《合作社法》中有关收益分配的规定,并根据本社的特点,合理确定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的比例。根据该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不同于企业,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专业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并量化给每个成员,计入个人账户,这是合作社在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这说明按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是盈余返还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途径;第三,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另外,要分清盈余返还、股金分红、股息这三个不同概念。简单说,社员作为顾客(供应商和消费者)应该得到盈余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者收益各自占的比重,由合作社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决定。初创阶段,股金分红的比例高一点,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发展阶段的关键是稳定,利润返还应该成为分配制度的主角。如果合作社中社员缴纳的股金数量较大,在合作社总资产中的比重较高,股金分红就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反之,则应该着重进行利润返还。
(五)实行财务公开,强化监督机制。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应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充分体现全体成员的参与权、知情权。每个合作社在制定章程时,都应当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以便于成员的监督,体现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宗旨。要将成员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定期接受业务指导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的专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安宁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瑜,贾宪威.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
篇8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民监管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资审批程序,分发农民负担监督卡6436份,建立农民负担管理数据库,及时在网上申报,完成2013年度农民承担费用审批方案及归户计算汇总工作,加强涉农收费公示制,对涉农部门实行统一票据管理,收支两条线。等5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道路总长3810米,争取财政奖补资金79万元。通过有效监督,全镇没有出现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现象。
(二)、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013年新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进一步规范了畜禽等4家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项合作社制度,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工商登记3个家庭农场,农工办备案6个,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制定帮扶措施,加快低收入人口脱贫奔小康步伐。
上报两个2013年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即村泥鳅养殖和村草莓种植,带动低收入农户150户、591人,按照市政府、扶贫办要求,与市商业局、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机关事业保险处等3家单位对接,做好市财政供养人员一对一帮扶低收入农户工作,加快了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三资四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村支部换届选举之年,镇农经、财政抽调专人组成审计小组对11个村实行财务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各项办公经费支出票据,三资四化管理走在全市前列。
(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提高土地效益。
为加强土地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效益。今年我们积极引导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土地流转,为下一步搞好搞活我办土地流转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保质保量完成全市新农保参保任务,新农保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七)、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为上级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供准确数字资料。根据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各类农经统计报表。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夯实“三资”清理成果,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搞好农民负担监管,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事件发生;
(三)、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四)、继续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整体效益,解决好土地纠纷;
篇9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制度是用来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据调查,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
2、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
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变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账,有的甚至帐目丢失。
二、农村集体资产存在的问题
1、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一是个别地方村集体土地、资产、资源发包、出售、出租,不公开、不透明,个别村干部暗箱操作,从中渔利,群众监督和部门监管不到位,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2、土地征占中被征地农民要求将大部分或全部征地补偿款分配给被征地农民,否则就到处上访,致使村集体应当得到的补偿费得不到,造成集体资产损失;
3、在国家极力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的部分职能将逐步被专业合作社所取代,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面临撤销或解体,村民(成员)要求分掉全部集体资产。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全县村级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是好的,但仍有个别村财务混乱。主要表现在:村干部独断专行,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资金管理混乱,核算不及时;建设项目不招投标、集体资产出售、发包暗箱操作,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大额开支不透明,弄虚作假;管理不民主,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等等。?村财务会计委托制工作仍不完善,方式尚不够规范。部分乡镇根本没有实行村财务会计委托制;多数乡镇只是对村转移支付资金核算,没有村级的全部会计业务,存在会计核算“两层皮”的现象;乡镇机构的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部分乡镇经管中心人员配备不齐,缺少专业人员,致使无法开展制工作;财务工作流程、账务处理还不够规范。
三、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
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 进行规范。
1、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 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 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 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 “五个统一” 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 表、 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 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 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3、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 收费、 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 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 纪现象的发生。
4、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 财政部新颁布的 《村合作经济组织会 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
篇10
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下,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蔬菜面积增长迅速,社员人均年收入都在9000元以上,比非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高35%以上。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示范合作社”“河南省杰出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周口市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李顺昌理事长的带领下,白云蔬菜合作社以发展的眼光和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高目标要求,通过远程教育高科技手段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已开展培训2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强化管理模式,实行“五统一”生产模式,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储藏加工、统一市场销售。合作社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统一配送种子、种苗、农药和肥料,统一聘请专家和农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按区域和品种布局,选出6名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群众威信较高的社员担任区域技术员,采取定期上门和现场指导等形式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确保合作社蔬菜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
为使全县蔬菜有一个规范的集聚场所,合作社自筹资金筹建了一个占地50余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并专门组织了一批有多年销售经验的人员常年在外开拓市场。目前,已经与全国300多个蔬菜批发商保持有密切的联系,与30多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有信息共享平台,与30多家连锁超市成功对接,能随时掌握蔬菜的最新行情和价格趋势分析。为了提升品牌效应,合作社注册了“青野”与“谢安”牌商标,申报了部分园区有机蔬菜认证,加工了精致礼品包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很受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