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范文
时间:2023-03-19 15:1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指导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这一分责任,我潜心地研究课外阅读并落实在行动中。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收获。
一、什么是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的课。
二、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因此,我将每天的午读规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充分地去阅读,并养成习惯。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又在心理上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我上过这样的一节书目推荐课,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在茫茫的书海中,他们捕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块金子,于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推荐表格,表格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荐的书目:《 》。
(2)推荐的原因: 。
(3)精彩的部分: 。
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和组员分享读书的快乐,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别的同学,最后各组再推荐出本组最喜欢的一本书,再在班上推荐,让大家也来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从而激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从学生发言来看,他们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在心理上又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
3.差异性的原则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律,思维高的学生要求高点,允许差的学生其缓慢前进。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形式
学生书读了,我们得开展一些活动,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那么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哪些活动形式呢?
1.诵读、讲述
(比如开展诗歌诵读会,我在六年级开展过活动“轻扣诗歌大门”之诗歌诵读会。)
2.讨论、辩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高年级)
3.汇报、表演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策略
下面我以刚才我介绍的课型1“读前推荐指导课”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谈谈我们在上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的一些策略,我所用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首先我拿出书,投影封面,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这是加拿大作家菲比・吉尔曼的作品,为了让我们能看懂,宋译成了中文。然后我就叫学生仔细观察封面,说出封面的小孩叫约瑟,这是他的爷爷,然后我设置这样的悬念:亲爱的宝贝们,你们猜想一下,这个故事会讲什么?学生一看图画,有学生说爷爷和约瑟到郊外玩,大家都想捉住那蝴蝶,可都捉不到,只有爷爷有办法帮孙子捉到了蝴蝶。
接着下去向学生介绍扉页,看好哟!这扉页的图案等会儿你会有新的发现。再说到这页,这叫版权页,说明出版的细节。好!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啦!看看故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这时学生的阅读欲望很高,到底这故事是不是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一样。
2.读文、读图发现中寻乐
图画书每个线条,每幅图都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在引导学生读第一页时,我说当约瑟还是一个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你发现了什么?扉页与这图……?【学生说扉页好像这毯子,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扉页就是一块神奇的蓝色布料。继续读文、读图,(说3~6页)引导学生说神情、动作,这块布还够做什么?】
3.猜测、想象、验证中添乐
当妈妈第一次叫约瑟把这又破又旧的毯子丢掉时,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外套。”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些句子,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读,因为他们在猜测想象验证中又增添了快乐,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背心。”后来还变成什么呢?故事戛然而止,掉一下他们的胃口,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
篇2
一、课外阅读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语文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上说明明确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整个人生影响尤为深远。而此阶段思想的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学校就必须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但是,纯粹课堂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实在的效果;二是这种教育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三是这种教育是断续的、不连贯的;四是这种教育是形式上的,缺乏内在的动力。基于以上不足,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一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育对人灵魂的塑造。在这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是读者、作品、作者的心灵交互,必然产生共鸣,这种影响是内在的,也是有力量的。(二)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的阅读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充满着自主性、开发性。(三)课外阅读这种学习是长期的,如果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受益终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新课改的推行,给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了自由,但是受到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课程的推行成为空中楼阁,多数学校放任自流,甚至语文课本推荐的名著也没有落到实处。
笔者对本校八年级共8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从阅读兴趣看,40%的学生基本不课外阅读,30%的学生偶尔课外阅读,只有30%的学生经常课外阅读,而这30%的学生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只占10%。
从课外阅读类型看,更是触目惊心:100%的学生首选教材辅导读物,80%的学生读报刊杂志,60%的学生读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30%的学生读文学名著。
从课外阅读方式看,有新的变化: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作论述,关键是这种现状阻断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让学生畸形发展。更令人揪心的是通俗小说等逐渐成为学生阅读主流,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现状,改变迫在眉睫。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要改变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糟糕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构建校本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1.积极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要积极开发语文课程下的子课程——校本课外阅读课程。明确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整个课外阅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2.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意志等的形成期,根据此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一是初中三年的长计划,二是每学期的短计划,三是月、周、日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方向感。教师应督促学生落实阅读计划。
3.帮助学生选择有品位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欣赏能力还未形成,而当前社会读物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使,低俗文学、快餐文学泛滥,如不把好这一关,课外阅读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语文教师应联系课本推荐的名著,给学生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经常与学生讨论“应该读什么书”等核心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订阅一些优秀期刊,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加上“会读书”,正确的读书方法是确保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阅读指导课“授之以渔”。(1)对经典文学名著宜采用精读法。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底蕴丰厚,学生应细读,从思想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吸收营养。(2)对一般书籍、刊物宜采用浏览法和跳读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取舍,为我所用。(3)课外阅读应做笔记和写读后感。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摘录,撰写读后感,定期接受教师检查,定期参加读书座谈会。
5.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要让学生经年累月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和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办法。
(1)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会、读书辩论会等,推进课外阅读的开展。(2)班级应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办墙报,组织文学社团,成立读书小组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3)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开设网上读书交流平台,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与学生不定期交换读书心得。
6.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材料来源问题
篇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教材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难以提高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渐能力化、课外化,重视课外阅读已严肃的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谈一孔之见。
一、生活中吸取课外阅读的甘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指导,让学生得到益处
1.抓单元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分散安排于不同的分册和单元中,形成阅读的序列。教师可结合这些重点,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融汇贯通、创新感悟、质疑问难……
利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最终“得益于课外”。
2.以教科书和《语文课外阅读》为纲,落实训练重点
与课本配套发行的《课外阅读》是一本很不错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更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看《课外阅读》也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来进行。例如,课前三分钟学生谈读书体会,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评析,使《课外阅读》的文章和单元教学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或由阅读课文向相关篇目扩展
例如:学了鲁迅的《风筝》一文,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金色花》一诗可以推荐学生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了冰心的《纸船》,推荐学生读《繁星 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样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阅历的增长,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学名著正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由“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节选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及相关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文字较浅。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如《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等。小学三四年级,可根据鉴赏能力的要求,将读作品和提高欣赏水平结合起来,指导安排阅读《水浒传》《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但面临中考的压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篇4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孩子对阅读一生的向往。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无不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逛书城,写感受,激发兴趣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活动。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逛书城,写感受,周一及时反馈交流。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而且能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有计划地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推荐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配合阅读教学
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了《吃虫的植物》一文,学生在了解会吃虫的奇异植物后,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及时推荐《叶绿花红》这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自然知识读物的兴趣。又如在学完《小交通员》之后,教师推荐《我的一家》,使学生读后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完整地树立起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再如教完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有关的课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
2.阶段教学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3.配合习作
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用一段话写一种植物。有的学生写得简单,缺乏具体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可向学生推荐描写景物的读物、文章。经过重新观察并阅读推荐的读物后,学生再自改其文,结果会有明显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感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把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如有些学生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师得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并及时推荐有益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篇5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靠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从而让阅读更加有效。
一、激发兴趣,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资料统计: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项统计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实践也向我们证明,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阅读兴趣的培养,把学生喜爱阅读作为学生进入阅读大门的钥匙。
1 选择图书――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而又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虽说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喜爱读哪些读物,然后将读物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具体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们针对了解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选择。在尊重学生个人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在选择时,指导学生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知识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这样,引导学生对图书进行选择,就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学延伸――增长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者,我们在阅读教学后的拓展对课外阅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课文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情绪,形成良好的阅读气氛。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者要适时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同一题材、同种感情等类似的文章,或是课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或是文章所选的著作,或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将学生的阅读顺其自然地向课外拓展,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对阅读情绪的保持,更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阅读内容。例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后,布置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动物趣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在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时,学生们交流的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发言。从他们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厚,他们收获的知识很丰富。
3 读物梗概――提高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积极地阅读作品。由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已经深深被教师介绍的作品所吸引,纷纷要求借书阅读,渴望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正确引导,乐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浓厚,因而阅读会渐渐成为他们乐于去做的事情。在学生渴求阅读更多的作品时,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向导,引导他们多读些健康、有意义的读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 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已经培养起阅读兴趣的学生,面对目前市场上繁多的读物,并不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接触不健康的读物,沾染上不健康的思想,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很不利,把握不好就会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要主动积极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引导他们阅读主题鲜明、思想健康的读物。
2 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在读物的内容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选读适合他们阅读水平、阅读年龄的作品。对于一些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适合选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更主要的是收效甚微。由此可见,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给学生选择读物,给他们介绍一些有趣味性、知识性的读物,如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
3 有趣味性,体现个性
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阅读的读物在内容上偏向于那些趣味较浓的作品,而那些枯燥、乏味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选择了有趣味性的读物阅读,学生就乐于阅读,并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读物的最大意义。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小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我们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读物,鼓励他们充分发展个性。
三、教给方法,会读
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教师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后,学生就能科学地阅读,将自己的阅读兴趣发挥到最大的效果。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 选读法
选读法就是让学生根据需要,对所读作品进行有选择地阅读,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作品或书报上的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
篇6
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整个小学阶段,课文数量、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要想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必须开展课外阅读。要想在阅读中收到一定的成效,保证课外阅读质量,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的指导。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个问题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把握学段特点,制定阅读计划
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经验是多读、善读。课外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启迪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课外阅读指导计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目的要求、书目篇目、检查总结、表扬与批评等。也就是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我认为计划的制订应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将课外阅读和整个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都应根据各学段的特点,规定阅读字数和选择体裁适合的篇目。总的来说,阅读体裁以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科普读物为主;二是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积极引导相结合。为了落实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坚持阅读。同时,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指定部分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
二、教师积极引导,推荐优秀读物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期,不但生理变化大,而且性格、感情等也处在发展中。因此,迫切需要提供足够的有益的读物,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小学生鉴别能力较差,课外读物良莠不齐,教师必须加以指导。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好的读物是人生的教科书,是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的展示。在阅读的内容上,要选择语言文字好,思想内容好,形式多样,能引起阅读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内容健康,难易适度的读物。这些读物,有利于帮助他们学会认识社会,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而对于不应该流入市场的一些低级趣味的武打小说、不健康的刊物等要竭力阻止学生阅读,这些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应注意培养他们自己选择读物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
三、读前提出要求,提示读书方法
教师在结合课堂教学、作文教学或者结合节日和班级、学校、社会开展的活动,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读物时,不能任其盲目地阅读。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就无法运用到写作上,阅读也收不到好效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在推荐读物的同时,提出明确的、适度的要求,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阅读积极性和目的性,通过阅读有所收获。
在学生明白了阅读的要求后,相机提示读书方法,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等等。在阅读中,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讨论,加强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读后的交流讨论,既可以是对读前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时,内容可以是对作品的主题、情节等谈感受,说看法;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师评,也可以学生互评。这样,学生既交流了读书心得,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读后的交流讨论可以是专题讨论。在全体学生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书中的一个事件、一个情节,或者一个人物。讨论之前,要求人人都明确讨论的内容,考虑好自己要发表的意见;讨论之中,提倡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抓住不同的意见,引导大家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辨别的能力。读后的交流讨论可以采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来进行。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可以指导中高年级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这不但有助于巩固阅读成果,体现读写结合,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良好读书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的适当时候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达到相互交流、鼓励进步的目的。
五、合理安排时间,保证阅读成效
篇7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在班级里,定期办一些手抄报,黑板报,在图书角放置并时常更换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丰富班级文化。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看书,而且看同一本书,并经常在课间休息时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有段时间在我所任教的班上,一些学生喜欢上“马小跳”,我自己也找来杨红樱的作品集,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有共同话题,讨论很激烈。我乘机在班上宣讲并掀起“红缨热”,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
我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与大家交流,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
我在教学某篇课文时,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后,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自相矛盾》《惊弓之鸟》后,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鲸》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的徜徉在科学知识中;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介绍《红楼梦古典文学名著改写本》让学生阅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词后,可参考大纲中“小学生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达到积累与运用的目的。
我有时会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根据课文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三句诗。课前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及北宋词人秦观的《浣溪沙》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弄清三首诗词的大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中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还能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文学素养,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我还在学生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向学生介绍该作者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介绍读他的《故乡》;学完林海音的《窃读记》后,在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后,乘机推荐她的《城南旧事》让学生阅读,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我还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三、课外阅读要写好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如我还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篇8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能力 指导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下面谈谈笔者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善于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当前,不少中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阅读好的书籍,我就经常利用班会课、语文课推介古典名著、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等。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学习方法报》《关注》等。
其次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开辟《好书推荐》栏。《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应该重视现代传媒的电子报刊杂志和网络阅读,它将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我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标兵”比赛,树立优秀的阅读榜样。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阅读中发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鼓励表彰,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
三、努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能力。
1.博览和精读相结合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读法随文体而变化。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
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我们应充分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在课内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又在课外通过“反三”,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学生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9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会事倍功半。而学生的这个兴趣还需要教师来激发。把教学中的陈旧观念“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能领略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我们要注意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其一,可以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我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时,我在讲到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不再讲下去,而是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剩下的故事情节。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后,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诱惑,从而激发了阅读兴趣。其二,也可以通过故事竞赛,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然后评出优秀的“故事王”,让讲的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两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我的指导下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我还鼓励了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了起来,化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三、依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指导选择各自适合的课外读物。
书海浩然无垠,有清澈也有浊浪,良莠不齐。课外阅读到底让学生们读什么?师长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严格把关。我们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相应地推荐课外读物。在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合作的关系,保持学校、家长的联系。我们可以依据自己在工作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向家长推荐读物的书目,帮助家长正确选择购买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凭着几年的经验,可以向家长们推荐以下几方面的课外读物以供参考。
(1)故事类:《365天生活故事》、《神话故事》等。(2)寓言类:《中国古代寓言》。(3)童话类:《101个经典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4)地理类:《祖国的美丽河山》等。(5)科学知识类:《动物探索》、《世界之道》等。(6)诗歌类:《唐诗三百首》、《儿童诗选》。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在读了某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同类课外读物,这样可以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哪吒闹海》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神话故事》;学习了《枫桥夜泊》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儿童诗选》,等等。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不妨来个:“欲知后事如何,请读《水浒》第27回。”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不断增加词汇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增强词汇的有效方法是大量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把读到的好词佳句妙段摘抄下来,以便学以致用。渐渐的,学生们的脑海中有较丰富的词汇,在答问、交谈、写作过程中运用到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干好每件事,课外阅读也如此。为了更好地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可由班委组织全班同学商议,然后归纳,订出计划。比如,规定一周内搞一次读书交流会,所阅读的内容可根据各自的爱好来定,也可统一,还可以规定第一周读诗歌,第二周读童话故事,等等。然后把阅读过程中摘抄到的好词、佳句、妙段拿出来让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以促进全班共同提高。
六、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能都有所收获,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氛围;方法;活动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精心营造氛围,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环境的优化。
1.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要积极创设开放的阅览室,添置种类丰富的图书,让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3.各班还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4.注重家校沟通,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二、精心指导方法,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内驱力
1.摘录与积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并内化吸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精读与略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精读与略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3.学写批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殊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与讨论。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利用课前开展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三、精心设置活动,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助推力
1.读书竞赛会。教师可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好,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其谓“一石三鸟”。
2.图书漂流活动。为了促进图书的交流,发挥图书的阅读效益,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3.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校积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积淀道德情操。
4.举办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里,我校学生可尽情享受读书的幸福时光,自由参加各种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