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6 02:2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寄宿制学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寄宿制学校管理

篇1

下面,我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大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三是,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居多,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一是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和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失。二是,对寄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和清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三是,严格执行值班老师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学校情况,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四是学校给全体学生购买集体保险,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商请公安派出所在学校设立民警办公室,协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其次,通过刚性规范,建立和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确实不易,难就难在管理上。因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本校的特点,因地制宜。真正使学校的制度有现实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科学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校。比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了“网络式”管理体系,将学校的工作岗位分成安全管理组,辅导管理组,饮食管理组,后勤管理组等若干块,通过建立校长总体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岗位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网络,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个人,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三,通过柔性管理,加强师德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确保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集育人者,管理者角色于一身,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对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来说,转换角色,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服务,固然重要,但是提供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办好寄宿制学校,使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所以,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学业务方面,更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和爱心的培训。对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行以教师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的“柔性管理”模式。

第四,创建特色育人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寄宿生生活质量。

在寄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将特色教育与寄宿管理相结合,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学校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比如,我校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大特色教育的投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开设了趣味英语班、电脑班、绘画班、音乐班、体育活动班、智能活动班和手工制作班。用这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充实学生富裕的时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用以抵制不良诱惑。让寄宿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走进来后稳下心,安心寄宿生活下去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让寄宿生在艺术的教育氛围中“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 。特色育人的教育不仅全面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

对寄宿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家庭亲情关爱系,心理往往比正常学生脆弱,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篇2

关键词:山区农村;寄宿制;校园文化;安全管理

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撤并、留守儿童居多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住宿学生多,成为农村学校的一大特色,如何管理好这些住宿学生,成为抓好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近几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制,才能促进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寄宿生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管理不善,不仅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造成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生存发展。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我校除建立了《寄宿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外,还把安全工作延伸到校外,选举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路队长,保障学生路途安全,真正做到了使家长放心、使社会满意。为了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还教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自立,我校特制定了《文明宿舍评比细则》并组成评比小组,对各宿舍的安全、卫生、纪律进行评比,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此外,还制定了《学生用餐管理制度》《寄宿生处罚条例》等以加强寄宿生的管理。

二、规范管理,构建和谐的寄宿制校园文化

健全管理制度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关键,但依照规章制度,加强寄宿制管理更为重要,我校根据实际从以下管理方面进行了尝试。

1.抓寄宿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注重养成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建立管理网络,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全校师生安全。

3.注重人性化管理,营造充满温馨的成长环境。

4.实行评比,增强团结、竞争意识。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强化师资,提高管理水平

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为此,我校积极引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大教师寄宿制相关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近几年,我校不断充实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我校不断深化教师的管理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生活既是学校

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

3.加大了对教师的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

篇3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玉水小学位于独山县县城东南方,距县城40公里,处于玉水镇政府所在地原塘立中学,是独山、三都、荔波三县结合部。2013年8月,根据县教育局校点布局调整,塘立中学合并到基长中学(现独山二中),我镇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合并原来拉芒中心小学、本寨中心小学及塘立小学,在原塘立中学组建玉水小学。玉水小学是玉水镇乃至独山县较大型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之一。学校占地面积21122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85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34平方米,学生宿舍3436平方米。现有学生968人,其中女生441人。23个教学班级,教职工63人,其中女教师28人。

二、住校生基本情况

玉水小学服务半径为原本寨片和拉芒片4个村,全镇近三分之二自然寨,由于实施校点布局调整后已合并两处片所有校点,因此学生除塘立街上及附近甲利和麻拱外,全部为住校生。学校现有学生宿舍3436平方米。学生宿舍55间,其中男生宿舍28间,女生宿舍27间。学生968人,其中女生441人。23个教学班级,教职工63人。住宿学生880人(其中女生人401人),住校生中留守儿童417人。

学校组建之后,以“抓好养成教育,奠基学生美好未来”为办学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农村特色寄宿制学校”为办学目标。为了让寄宿学生在校有家的温暧,使留守儿童倍受关爱。近年来,在打造四在学校,幸福校园中,争取到上级资金修建学校洗漱台,学生就餐大棚,对学生宿舍、教室内外重新装饰、美化。修建塑胶运动场、足球场,学生浴室等,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一日三餐全部由三都海纳食品有限公司统配食材,并由该公司对食堂进行社会服务管理,学校进行监督。多年来,学校通过加强寄宿学生生活、行为、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感恩等养成教育,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在教学质量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就餐,文明就寝,规范的宿舍管理和有序的课间操成为学校工作亮点,赢得社会和上级的好评。学校成立四年多来,在上级各部门关心支持及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通过实施和打造“优美校园”,“书香校园”,学校环境更加优美,更具书香之气。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相得益彰,面貌焕然一新,是典型绿色、花园式学校,学校成为水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对寄宿学生管理的一些做法

学校组建之初,由于是三合一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寄宿,学校没有专职宿舍管理教师,管理难度相当大。学校运行半年后,由于管理不善,一系列问题出来了,学生纪律差,品德败坏,学校虽然有就餐大棚,但因管理不到位十分混乱。寄宿学生夜间翻围墙外出不归,偷东西打架现象屡见不鲜。

2014年5月,学校领导班子更换后,新班子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到影山、基长等校参观学习后,在寄宿生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力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狠抓寄宿学生养成教育,二是抓住校生有序管理,学校一切工作从有序出发,三是抓学生宿舍规范化管理。

1.采取领导带班,全校教师进行轮值管理的模式。

由于没有专职宿舍管理人员,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经验基础上,采取领导带班,全校教师进行轮值管理的模式,树立人人有责共同管理好寄宿生的工作作风。每周男女各三各共六名教师,其中一名学校领导分别入住男女生宿舍,除上课外全天候管理寄宿学生日常起居,抓好“学生一日生活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言行。学校制定《学生一日作息常规》,对学生一天的生活、纪律、学习作出要求,从起床、三操、洗漱和整理内务,自习、上课、用餐、卫生、课外活动、午睡、晚睡、礼仪礼貌、出入校门等作出全面规定,并以此狠抓寄宿生常规养成教育。每天早操时进行小结,当天发现问题,当天纠正,不留后患,每周五由值周领导在全校教师例会上总结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学校领导有的放矢安排下一周值周工作,仅仅用了一个月,学生的各项养成教育有了很大变化。

2.抓好寄宿学生有序管理在有序管理上,我校提出了学校每一项工作都要从有序出发,就餐前从教室出来有序排队,从打饭到大棚就餐,到吃饭结束从大棚出来,回教室的线路都要求有序排队,不准有声音。吃零食只能在小小卖部门口指定处,杜绝了食品包装袋统一消化。学生集会、做操,放学都要求按照安排线路有序进场,有序退场。

3.抓寄宿生宿舍规范化管理。

在寄宿学生养成教育和有序管理基本成型后,我校就开始着手学生宿舍规范化管理,我校统一学生被子折叠样式,箱子,手巾、口缸等洗漱用品都要求统一摆放方向,每学年新生入学都举行折被子培训和比赛。

4.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寄宿生课余时间活得充实,同时让学生有施展才艺的平台。给寄宿留守儿童过生日,开通三部亲情电话,两台视频聊天的电脑,让寄宿学生课余有事情跟家长通话。每年开学,我校让新生家长到校和学生一起体验半天校园生活,与学生一起就餐,整理宿舍内务。每年家长会,我们都邀请家长参观学生宿舍,参观自己孩子的宿舍整理情况。

篇4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

县现有中小学25所,其中寄宿制学校19所,点学校总数的76%。19所寄宿制学校,含农村寄宿制学校15所,分布于全县13个乡镇;县镇寄宿制学校4所,集中于县城平定堡镇。19所寄宿制学校中,2000人以上规模学校1所,1000人以上­——2000人规模学校5所,500人以上——1000人规模学校4所,500人以下规模学校9所。在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70%。

随着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相继建成,随着县教育局对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不断加强,全县教育总体格局有了明显的变化,彰显出寄宿制学校的一些明显优势:一是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师资得到优化配置,微机、多媒体教育资源得到充实,小学开全了包括英语、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类课程,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得到丰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室内为学生配备了电视机、DVD、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学生每天在课堂学习之余,由教师组织定期收看新闻联播、益智动画片等节目,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教育,深受学生喜爱。二是方便了教师的共同研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同一学科的教师有了“同行”,课堂之外的“自由时间”相对增加,这就为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可能,学校教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全县寄宿制学校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都有定期的教学研究活动安排,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学点上教师“各自为战”的落后局面。三是有利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寄宿制学校与村校相比,设施较为完善,教师人数增多,竞争意识增强,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步规范化。近年来,通过抓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开展“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以来,全县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西辛营寄宿制学校、二道渠寄宿制小学、丰元店寄宿制小学等一大批管理规范、办学质量较高的典型,推动了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通过寄宿生活,寄宿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自理、自立能力不断增强,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一是生活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仍偏低,现在19所寄宿制学校中仅一中、四中、九连城寄宿制学校、小厂寄宿制学校、白土窑寄宿制学校5所学校有学生宿舍楼,其它学校均为平房,部分学校仍是“大通铺”,居住较为拥挤,卫生条件较差;有5所寄宿制学校仍没有餐厅,学生只能在宿舍用餐;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没有学生浴室等卫生设施。二是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仍较为短缺,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学校的微机数量不足、配置落伍,语音教学设备短缺,多媒体教学做不到“班班通”,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校园网。这些困难的存在将极大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国家级贫困县县情所制约,财政收入水平较低,用于改善办学硬件的资金有限,投入乏力。

2、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由于县地处坝上,冬季寒冷而漫长,取暖期较长,烤火煤购置经费在学校支出中一直占较大比例。随着暖气改造工程的实施,寄宿制学校取暖用煤量相对增加,加之近年来煤价的上涨,这就使寄宿制学校本就有限的公用经费更趋紧张。以2008年为例,全县寄宿制学校用于烤火煤的总支出占到了自身公用经费总额的45%。

3、对寄宿生的服务与管理上仍存在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寄宿制小学生活教师力量总体仍较为薄弱。一方面是数量不足,由于生活教师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内容琐碎、繁杂,教师大多不愿承担此项任务,而学校苦于编制所限,只能在现有年龄较大教师中调剂安排,导致一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安排生活服务教师上困难较大,致使生活教师数量总体不足,达不到“低年级每宿舍1名、中高年级每年级1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活服务教师要富有责任感和爱心,行为品性优良,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实际上,由于生活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一部分人的身体素质并不符合服务工作要求,而学校受现有条件所限,只能勉强用人。二是服务质量尚待提高。一方面,在少数教师眼中,生活教师的工作是零散琐碎的小事,生活教师是教学能力不强的人员。这些对保育工作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生活服务工作时间长,学生人数多,任务相当繁重,又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规定,因此,在一些工作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对学校的寄宿管理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4、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一是往返学校与家里之间的路途安全。由于我县地广人稀,南部还有一些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学生上下学途中,或由家长亲自接送,或由家长合伙租车接送,尽管教育局对学生交通安全高度重视,对接送学生车辆的资质、安全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和治理,但在交通上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在校安全,对寄宿制小学来说,由于学生年龄相对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极其缺乏,致使学校的安全工作难度比以前大大增加。

5、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立,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各门学科按要求开齐开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在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眼中,教育成了学科教学,质量就是考试成绩,充足的学习时间反而被其视为加大教学强度、搞应试教育的“优越条件”,学生课时增多、自习增多,学生课业负担较集中前大幅增加。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精神、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等并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样发展起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呵护,特长得不到发挥,与“一切面向学生,面向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相悖而行,整体教育质量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二、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加强管理与建设和谐校园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加强管理与打造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依靠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职工的各项服务,规范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要将广大师生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作为规范管理、优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使其自觉参与到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管理的深入开展。

2、以基础设施为前提,以过程管理为重心,以服务质量为保证,三者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原则。优良的办学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优化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物质基础,是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要从建设标准化学校目标着眼,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生活、后勤服务等基础设施、设备,在此前提下,注重过程性管理,关注管理细节,优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管理过程与效能的有机统一,让广大寄宿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3、优化管理与促进寄宿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相比非寄宿制学校而言,面更广,环节更多,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大。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寄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管理工作中,要将是否有利于优化学校人、财、物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广大寄宿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管理优劣的主要标准,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措施的重要前提,科学谋划,周密实施,推动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基础设施。采取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力量捐助、学校自身融资等“多条腿走路”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于内完成二道渠、长梁、平定堡等寄宿制学校餐厅项目建设,完成部分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任务,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接受优质生活服务提供可靠物质保障。二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加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配套设施设备,特别是增加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及微机、语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努力,要使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种类齐备、质量合格、数量足够,使学生不仅吃得满意、住得舒适,而且学得踏实、学得快乐。

(二)充实生活教师队伍,提高寄宿服务质量,让学生满意,使家长放心

一是充实生活教师队伍,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在广大教师中树立“生活服务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生活教师和教学人员同样需要”的思想,努力纠正一些教师心目中生活服务是教学的辅助工作,生活教师比教学人员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投身到生活服务工作中去,为搞好对寄宿生管理打下基础,二是提高生活教师的服务水平。加强生活教师的职前培训,组织全县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到本县先进学校学习参观,加强对生活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与生活教师个人物质利益挂钩,以制度约束和绩效考核督促生活教师不断改进工作,确保寄宿制学校服务质量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三是保证生活教师各种待遇,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活教师的工作与科任教师教学工作的换算标准,使生活教师享受到评模选优、物质奖励等应有的待遇,同时要关心生活教师的生活,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篇5

1.做法与措施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老师多次商量对策,讨论解决学生的食宿生活问题,经这些年摸索,我们采取“三步走”的办法:一是“沟通”,二是“改善”,三是“仁义管理”。

2.是“沟通”。

每学期多次召开寄宿生家长会,提高家长的认识,开导家长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加孩子的生活费,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许多家长为子女添加衣服,蚊帐,增加伙食费;加强关爱。学校同时要求教师要关爱寄宿学生,把寄宿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看待,特别是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寄宿学生生活和思想动态,学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值日教师轮流看管与检查,认真负责,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妥善解决。

3.是“改善”。

3.1解决食堂问题。学校领导多次把寄宿生的困难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争取资金,建设学生食堂。2010年11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建成了60多平米的学生食堂,解决了学生吃饭问题。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为学生添加了饮食餐具,修建了洗饭槽,安装了电灯、吊扇、自来水,购置饭桌,饭柜,中心校又为我们添置多功能蒸饭柜,现在学生食堂设备齐全,学生用餐环境优雅,有效保证了学生能正常吃饱饭和吃好饭的问题,同时我们每天还为学生提供开水和热水,学生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为了保证食堂的正常运营,我们设计了三套方案:一是有电的情况下,用电为学生蒸饭,煮菜。二是没有电的时候,用液化气为学生蒸饭煮菜。三是遇到液化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用柴火烧火煮饭煮菜。为了节约经费开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加劳动,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园空地内种菜,年龄大的学生带动年龄小的学生,动手学会种菜,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十分高兴。

3.2我们为学生改善了室内卫生间,重新粉刷墙面,搭上了挡雨棚,方便学生洗澡。我们还增加了让学生晾晒衣物的地方,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有地方晾晒。每个宿舍都设计了专门的地方安装货架,让学生有顺序、科学、统一地摆放口盅等日用品,让人觉得整齐,悦目。

3.3争取上级物资帮助,得到了洛阳镇民政所捐献的59床爱心棉被和54顶爱心蚊帐,解决了部分学生无蚊帐和棉被单薄的问题,此后,又得到了县一小、二小的师生捐献若干衣物和被子,学校在第一时间分发给困难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温暖御寒问题。

4.是“仁义管理”。

老师们都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4.1由于学生家庭困难,学校无法聘请工友。学校领导只好安排每周由两位教师义务为学生下食堂蒸饭煮菜,为学生分配饭菜,为学生烧开水和热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学校领导经常下到食堂检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遇到什么困难,为学生解决一些困难。欧美用老师经常为学生垫支生活费达1200多元和大米140多斤,其他老师也同样垫支了不少的生活费。

4.2学校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经费管理和采购,做到收有凭,支有据,账务公开,深得学生家长的认可。

4.3学校建立健全寄宿生的管理制度,各个宿舍都有专门的负责人。每周进行检查评比,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于专管的优秀教师也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评的一个依据。

4.4值日教师每天负责对寄宿生晚自习的检查,休息的监督,按时作息,并且督促学生注意卫生,洗澡、洗脚,勤换衣服,叠被子,开窗通风,晾晒棉被等。

篇6

1.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主要表现在新住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差,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独生子女的出现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谦让和合作意识;受家庭教育影响是主要原因,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子女的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常规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有效的矫正和引导,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于提高。

1.2刚住校学生卫生习惯养成也比较差,如:早晨起来不整理内务,不会正确刷牙,不会摆放洗漱用具,不会正确使用卫生间,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及时洗刷餐具,不及时打扫宿舍卫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山区,受家庭环境影响所致。

1.3学习习惯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够好,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不积极,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反映了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这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关,学习常规落实不好,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下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课堂上引导不够,讲的知识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 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2.1加强寄宿制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家里都有父母照顾生活,到学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打扫房间、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西,还要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寄宿制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因此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2实行目标管理

在寄宿制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实际拟订《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制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文明住校生制度》、《文明寝室评比制度》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例如宿舍卫生,严格按照“三扫三洗五齐”制度,要求毛巾、牙刷等摆放有统一样式,正是由于制度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2.3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对于寄宿制学校,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养成教育也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针对上述调查及分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篇7

关键词: 寄宿制小学 管理方法 发展规划

金丹实验学校是常德市武陵区的一所城区公立寄宿制小学,自1997年建校至今,初步具备了寄宿制管理的雏形。

一、寄宿制学校生态现状描述:管理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生态是由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组织生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1.金丹实验学校的自然生态描述(“SWO”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遇分析):金丹实验学校的优势(Strengths):金丹实验学校界于城乡结合部,建校历史短,有着改革创新的动力;早期投入好,学校规划合理,硬件设施较好;教师队伍年轻,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50%,工作热情、富有爱心。

金丹实验学校的劣势(Weakness):一是缺失特色的办学理念;二是办学条件跟不上社会寄宿需求;三是寄宿生源参差不齐,多为留守儿童,更不乏问题学生;四是教师队伍虽年轻化,但是缺乏寄宿生管理的经验;五是缺乏同类寄宿制小学的联手以寻求政策支持和倾斜。

金丹实验学校的机遇(Opportunists):一是作为武陵区公立寄宿制小学,其办学的独特性引起了区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二是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

2.金丹实验学校的文化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和走读制的兄弟学校比,多了近千名学生的吃住,深层观察就会发现金丹还多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养育问题。金丹实验学校在办学上更注重“如水样善良”、“生命的价值”,所以,金丹的文化应该是“善”的文化,教师要善,还要教学生从善;金丹的文化应该是“自然”的文化,如水润泽生命般自然而然;金丹的文化应该是“灵动”的文化,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熏染。要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心、有气质的人。在此基础上,金丹实验学校提炼出“上善若水”的校园文化理念,确立了营“若水文化”、建“上善之校”的办学思想。

3.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形式应属于直线式组织结构,就是按照管理的纵向层次进行结构排列,由低到高,权利逐级集中,构成一个垂直的金字塔形状,管理层级清楚、层层管理的同时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又统筹合理,便于有效地对寄宿学生实行管理,学校再配以相应的管理制度、礼仪条约,辅以恰当的活动,实施起来容易操作和掌控。

二、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规划:管理的核心

学校愿景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规划,是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各项计划。着眼于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至少要考虑五个基本因素的循环互动,分别是:外在影响、寻找政策、分线管理、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首先,学校必须先理清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法令规范等条件,并且分析相关利益团体所关注的重点,作为寄宿生管理的外在因素基础。其次,检视校内的生态、哲学及责任,确立校长对于领导该校发展的政策目标,作为协调及统合全校教职员工努力的指引。第三,营造全校性的同僚管理策略,分线合作管理。第四,落实到学校的环境与氛围上,形成文化熏陶之势。最后,重视学生活动的全面铺开及成效。

金丹实验学校的愿景是从寄宿生的发展出发,将学生的成长定位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管理的核心。从此愿景出发,金丹实验学校的管理要落实几个内容:一是寄宿生的健康体魄,二是寄宿生的德育与养成,三是寄宿生的心理疏导,四是寄宿生的修养与文化积淀。

三、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运作:管理的关键

寄宿制小学存有与一般学校管理的共性,还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寄宿生的在校生活,所以在对“为什么管理”、“管什么”、“由谁来管”、“怎样管”等问题进行思考时,考虑的仍是由寄宿带来的问题:学校对寄宿制政策的理解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基础;学校愿景的形成、转化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出发点;寄宿生各线管理的规划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关键;学校文化建设的管理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契机;寄宿生多元活动的组织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机补充。

在金丹,围绕寄宿生的管理,涉及业务、政工、后勤、工会分管等线上相关工作:业务线上要促成学生的文化积淀,政工线上要保障学生的德育与养成,后勤要供给学生的吃,还要供给学生的用及与学生在校相关的安全保障,工会要管理学生的住和医疗。各条线上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划,又都相互牵连、相互支持。如后勤的食堂管理不仅仅是供给学生吃饭,还要打造食堂文化,渗透饮食文明与礼仪,这就需要业务线上的文化中心来支持,还需要政工线上大队部制定相关的检查细则进行监督评比来落实。

各线的管理规划突出学校愿景,如文化建设管理规划简略为:学校每学期突出一个文化建设亮点,坚持积累,串成“上善若水”水文化的线脉。宿舍管理规划简略为:“放飞梦想、起点人生”,让学生在小小宿舍里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帮助他人、学会服务集体。多元活动管理规划简略为:“益智园”、“金丝带公益活动小组”、“若水合唱团”等,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学生的心灵。再将管理规划转化为管理工作的计划、具体活动的方案,并付诸于平时的工作中落实才能真正起到管理实效。

综上所述,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轨迹,将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愿景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自立、修养做好管理。正如顾明远指出的:“寄宿制小学提供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主体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篇8

关键词:寄宿制 ;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基础的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为学校良好管理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班级管理对学生各种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班主任

(1)班主任应文化知识丰富全面、教学上刻苦钻研,并有一定班级管理经验、责任心强。班主任以责任心和爱心树立个人在班级中的核心地位,为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奠定思想基础。

(2)班主任要有健康的人格魅力,并在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有爱心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品德教育,要求班主任以个人的言行和爱心,培养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与学生谈心、召开家长座谈会、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和反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表现,共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各科任教师的关系。这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突破口,切忌在学生面前褒自贬彼,要架起与各科任教师、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明确班级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强化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

(1)要强化集体观念。以集体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意志、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集体利益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2)要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目标是班级的航标,目标一旦确定,就要牢牢把握,把它变成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方向和学习行为。

(3)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必须坚持“三化、三型”模式抓常规,要坚持制度化、科学化、经常化,坚持学习型、自觉型、育人型的班级管理模式。经常化是班级管理一条有效的途径;制度化有较强的约束力,使班级的班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常规化是班风的直接表现。学习型班集体是学生自觉、自主掌握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生活型班集体是寄宿制学校的一种突出表现,体现出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育人型的班集体是对学校教育目标反馈出的一个亮点,也是落实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使班级形成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良好学风。通过抓班风来转变学校的校风。

三、倚重班级特色,强化学习环境建设

(1)要高度重视教室布置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在教室布置中要坚持“教育化、人性化、情感化”的实施原则,把名人警句、学校期望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的重要素材进行设计,以教育为本、突出德育、体现爱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为目的。

(2)要突出班级特色,促进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和管理方法的高效化。确定班级特色,要联系班级实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进行建设,如构建“文明礼仪班级”“安全第一班级”“卫生示范班级”“快乐互动、快乐学习伴我行班级”“我运动、我阳光、我健康、我快乐班级”等特色班级,突出亮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特色化。

(3)要倚重班级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长期围绕“做一个学习、生活习惯好,安全意识强的中小学生”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确定各班的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守纪、文明等习惯。

四、加强安全管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吃、住、行、学都要在学校进行,这就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

学生的吃饭问题是所有安全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但要让学生吃好、吃饱,更要让学生吃得安全。因此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卫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住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方面,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应还兼任着生活指导老师的任务,要按时查夜,指导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督促学生保持校内卫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行的问题是当前摆在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摆在我们的面前。班主任必须担当第二监护人的责任,强化学生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并与家长进行沟通,签订《安全协议书》,加强安全宣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篇9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小学;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74-001

为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优化,并促使小学生尽早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理能力,农村寄宿制小学得以建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人数逐渐上升,而且学生全天候的在学校生活和学习,这也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由此,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充分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乃至学生家长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安全管理问题

1.学生宿舍以及教学设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教学设施和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方面仍很简陋,而且其安全监察机制也不够健全,以至于学校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发现,对小学生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威胁。另外,学校管理层面的纰漏,使得一些未经过安全检验的设施就被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此也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对于危险,小学生还缺少一套安全自救的知识和能力。

2.卫生方面的问题。在农村有一部分寄宿制小学还没有配备合格的饮用水过滤系统,这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管理条例的,所以学生发生集体中毒事件也是时有发生的,有的由于学校的食堂面积太小,没有学生用餐空间,学生只好去教室吃饭,更有些食堂工作人员没有任何证件就上岗,其穿戴严重不符合标准,食堂卫生不达标现象严重。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缺编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无论是在教学环境还是在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都不情愿去偏远的农村任教,由此也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另外,由于一些地区会每年以考试、考核的形式,选调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去城市学校任教,由此也更是加剧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队伍缺编的问题。

(三)学生的管理问题

1.日常管理的不完善。小学生这一幼小群体还不具备完全的独立能力,因此学校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无论是从学习还是生活等各个方面就需要做到周到、全面,避免由于某一环节的失误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针对寄宿制学校,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很少同家长接触,失去了家长的教育和督促,孩子们也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或情绪。

2.学生宿舍管理。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对于孩子们宿舍的管理还缺少一套完善的管理规定和办法,常常会出现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学生宿舍没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学生们的睡眠质量也就不会高。学生安全性、纪律性等观念不强,经常会出现一些纠纷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寄宿制农村小学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加强,是提高学生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师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为更好地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1)借助学校校园广播、安全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宣传,成功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安全教育讲座活动,推广安全防护知识;3)学校设定相应的安全研究小组,不断强化对校园安全工作的研究。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

与市区的寄宿制学校相比,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是住房设施比较简陋,硬件设施相对比较滞后,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有效的提高和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条件,在教室,宿舍,食堂以及供暖设备上都要有所改变和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保障。

(三)不断完善安全机制,强化安全防控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结合本校的安全防护工作现状,不断强化安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1)校园内实行全天候24小时的安全巡查制度;2)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并要求管理人员务必尽职尽责,严格执行制度标准,严肃纪律;3)对广大教职工实施一种“一岗双责”制度。

(四)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孩子与外界和父母是几乎没有联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心理还不够成熟,在单一的生活环境下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工作。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课堂,激发学习兴趣;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多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践活动中体会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开放环境下发散思维,提高教育的趣味性。

(五)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下发指令,提出引导优秀年轻教师到农村寄宿制小学任教的政策,同时还取消了从农村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城区的制度,有效解决了面临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巨大困难。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在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也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才能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卫生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寄宿制学校要完善一套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强化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雷学荣.农村寄宿制小学内部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篇10

关键词:寄宿制学生 管理 特殊群体

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64

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中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育人合力,形成家校育人的有效模式,推进农村学生进城之后的有效管理和学生各种学习生活的城市化进程,在学生习惯养成、心理沟通、心智成长等敏感热点方面取得良好成果,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完善并全面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但要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最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特殊群体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总体的将近三分之一,也深深影响到整个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对于最后整个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加强家校合力形成,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特别值得关注。

一、寄宿制学校特殊学生群体种类及其主要共性问题

寄宿制学生中主要存在的特殊学生群体大致可以分为家庭变故学生群体、留守儿童学生群体、学困生学生群体、问题生学生群体等。这些学生群体所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是远离家庭,在正常上学期间脱离父母的监管,缺少爱的滋润,心理上或自卑、孤僻,或存在一定的阴影,在管理中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各种习惯的形成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由于心理的创伤或阴影容易产生叛逆和对抗,使教师、父母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家庭教育很难很好配合学校教育,容易根据特性形成团伙。这就导致对他们进行教育转化的周期性相对较长。部分学生远离父母,学校教育成效显著,回家后教育完全放松,形成一个教育的“真空带”,管理中容易产生屡教不改的刺儿头学生,教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二、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研究

我校是一所完全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于下辖的五个乡镇,全部为农村学生,学校规模大学生多,特殊学生群体问题明显。我根据多年来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调查研究,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以下特殊群体有效管理的策略:

(一)全面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深入研究学生具体状况,分类建档有效管理

对于每一级新生首先全面做好摸排工作,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进城务工情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习惯形成状况、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状况进行全面研究,在详细了解基础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认真将所有学生分类建档,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做好奠基工作,提高今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完善学校特殊群体学生沟通与管理的渠道,有针对性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管理

在学校中,在认真摸排分类归类建档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可以拓宽并完善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渠道。比如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宣泄室可以成为问题学生群体、家庭变故学生群体的沟通教育有效渠道;问题学生导师制、一对一学习结对帮扶制的落实可以成为问题学生群体、学困生学生群体转化的有效渠道;“爱心妈妈热线”“悄悄话信箱”等可以成为家庭变故学生群体、留守儿童学生群体的教育沟通管理的有效渠道;班级QQ群可以成为班级学生间、师生间、家长与老师间沟通的有效渠道。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管理与沟通同等重要,必须加强渠道建设,真正做好做扎实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将沟通与教育管理双管齐下,多渠道多措施让学生完全敞开心扉,不断为特殊学生倾诉、发泄、宣泄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

(三)整章建制,对于寄宿制学生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机制化

严格制定完善并落实好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具体制度,从学生学习、卫生、安全、生活、就餐、就寝、如厕、返校等各方面制定并完善制度,管理中形成制度化管理;加强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制度落实,学校拓宽并完善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有效渠道与策略,必须加强工作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形成教育管理转化的常态工作与长效机制;学校与班级管理中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团队建设活动阵地、国旗下演讲、道德讲坛等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定期开展教育大会、辅导大会,各特殊群体学生沟通交流会,使工作常态化。通过整章建制,不仅对学生管理制度化,也使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将工作做成常态化机制性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成效。

(四)完善家校育人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教育

对于寄宿制学生的生活实情是五天在学校,两天在家中,一年内有两个假期在家中,所以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成效是否能坚持,家庭教育也较为重要。在具体的管理教育中,家校能否很好配合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直接决定教育的成效,因此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加强家校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对学生管理的共识、针对问题齐抓共管共同落实管理教育制度、加强教育管理配合、定期开展家校访谈等要做好做实,不能抓在学校松在家中,留有教育的空白缺漏时间与地点。学校应引导家长真正配合学校的教育,尤其让一部分溺爱孩子、思想狭隘的家长真正理解教师的管理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班级可以建立班级QQ群,也可以建立班级家长QQ群,进行适时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家校间第一时间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管理教育的心得与方法共享。

(五)对特殊群体学生实施“爱的滋润”,是治本治标加强管理的实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