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7 23:0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建设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59-02

建设信息化校园是新时期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对丰富学校管理信息手段,共享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中职学校教育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学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对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成绩、健康、图书以及在校教师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资料管理、业务管理等内容进行采集、整合、处理、使用,提高学校信息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化、便捷化、模块化信息管理体系。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都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是各单位各自为阵,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加之信息化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使信息化的集成度很低,难以为中职学校带来实质性帮助。那么,中职学校究竟该如何科学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呢?

一、建设校园网络,提升学校管理信息水平

校园网络是信息化学校建设的基础,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才能发挥出校园网“管理、教学、宣传、教育”四大功能,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步实施打好基础。

(一)加大硬件建设合理投资

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应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和基本应用系统三方面入手。其中,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指的是能够覆盖整个学校建筑群和用户的布线系统。网络系统是在布线系统基础上,能够实现局域网和终端设备的联网运行。布线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大笔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地理分布复杂,建筑面积复杂的中职学校,建立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时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保证行政楼、教学楼等主要建筑对信息点的数量要求。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建设投资的合理性,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使建设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另外,学校在选择主干带宽、校区间互联带宽、Internet出口宽带时也需要一定资金投入,学校要根据数据量、用户量进行合理投资。

(二)丰富校园网络功能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做到齐抓共管,丰富校园网络功能,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首先,学校行政、教学、后勤、教辅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紧密配合,将各部门各类文件、材料、公文都通过校园网络到系统当中,方便上级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提高办公效率,实现办公现代化。然后,学校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各科教学材料、习题、论文、课件进行收集、整合,为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提供更多教学素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校园网络要充分体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功能,利用网络渠道将学校概括、新闻动态、教学成果、联系方式等内容出去,并通过各类网络推广方法提高学校网站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校园网,了解校园信息。最后,校园网络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公共实训中心、心理咨询平台、思想政治园地等栏目推进校园网络的德育建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应用平台设计,增强教育教学交互能力

信息化建设要“软硬兼顾”。在保障硬件设施条件下,只有做好各类平台设计,才能在学校数据中心建设起公共数据库平台,满足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访客等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教育、教学交互能力。

(一)构建内容管理体系

学校信息平台中的信息来源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导处、政教处、学生会、团委、教研组、备课组、专业组、人事部、财务部、信息中心等部门和单位都是信息化平台的信息来源。这要求学校在保证高响应、高安全、高可靠的硬件基础的同时,还要做好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分类,将不同信息到不同系统中,实现多点汇集、多向。并利用数据转换的标准接口将学校信息分层管理,实现信息结构化,建立起学生档案库、学籍变动库、成绩信息库、课表信息库、教职工信息库、科研信息库、硬件设备信息库等,形成多层次、可伸缩式的信息内容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于所有校内部门、所有工作流程、所有教学活动环节,并实现与校外行管部门的快速沟通交流。

(二)建设移动应用平台

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化平台为基础,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管理中心,为校园用户提供主动式、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在移动时代的今天,建设移动应用平台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学校在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时,必须要对无线网络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无线网络能够覆盖全校园,尽量减少和避免信号死角。为了提高服务器的信息处理能力,满足移动终端的信息需求,在中职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云计算技术来解决。云计算技术能够将现有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按照应用的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为管理者提供更便捷、更科学的调配服务,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总之,中职学校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投入,过度开发,而是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移动信息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体系优化,升级教学信息服务体系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局域网或门户网站。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长远规划,从开发、管理、健全、维护等多方面优化信息体系,升级教学信息服务。

(一)技术与管理并重

校园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很多复杂、深奥的计算机技术原理,很多中职学校难以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因为计算机专业人才欠缺。解决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问题应主要从加强培训学习做起,定期组织网络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开展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培养教职工网络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也可以广纳贤才,专门聘请一些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提高网络技术团队整体素质。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筹信息化建设,对重点工作进行决策,并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能够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信息化学校的建设扫平障碍。

(二)开发与维护并重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和教学,但当前一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只看重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使得信息化建设难以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学校要兼顾硬件和软件建设,避免“重硬轻软”造成的资源浪费。在选择软件应用时,可以直接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搭建特色化管理平台,提高校园网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任何一款软件或平台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学校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管理,听取用户意见,做好维护和更新,保障应用安全。运行维护不仅是保障应用安全,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制定专业、完善的管理规范,保证校园网络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学校还要对校园网络做好实时监控,更新学校信息的同时,还要及时删除其中的不良信息。

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由于受限于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作为中职学校网络技术人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把握学校信息化的节奏,推动信息化学校建设进程,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促进中职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平.浅谈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J].科技教育,2014(10)

[2]许冰.针对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采取措施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4(10)

篇2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简而言之,就是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建设档案的信息资源,并且不断的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许多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比较低,档案管理仍然以传统的手段为主,信息资源没有被合理的开发与应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观念落后。在部分的学校中,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意识十分的淡薄,没有给予档案工作高度的重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认为档案建设对整个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用不大,有还是没有并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学校领导认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只不过是纸质文件转换为电脑中的电子文件,这是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情,这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都严重的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

2.管理方式落后。在当前的部分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与农村的学校,虽然办学条件与办学经费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教学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的落后,多媒体信息技术非常的匮乏,整个学校可能只有几台电脑,网络传输技术的落后,使得档案管理不能够以新的技术领域为载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些地区的网络建设亟待改进否则与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不能够相适应。

3.在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在纸质文件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在将这些文件进行归档的时候,大多数的文件都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处理,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许多资源没有被妥善管理,从而使一些档案流失,这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

4.技术保障不到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就是信息的采集、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文件信息的保密问题就十分重要。但是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技术不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从而使许多信息流失,缺乏安全保障,因此档案信息的保密需要技术的保障,需要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

5.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这个需要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需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有档案管理的知识但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较低,不能够灵活的使用电子软件,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争取领导的支持。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学校档案的管理部分应该首先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接受新形势下的新的管理方式,加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争取理解与支持。档案管理部门要承担起职责,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责任以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为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改进,人们利用档案的方式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人们只是通过纸质文件来运用档案,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利用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管理模式势必会被改变与创新,传统的纸质管理也可以说是实质管理模式正在转向信息管理与数字化管理,因此,若想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促进档案管理模式和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

3.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传输与其他的信息辅助措施,这是最为基本的设施条件。另外,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为档案室配备扫描仪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等措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上电子档案室,实现电子文件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软件需要具有采集、存储整理、利用等功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4.档案是一个学校非常重要的资源,它记载着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记载着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学校最为珍视的财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要纸质档案资源转换为数字化的资源,这个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将各种纸质档案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扫描仪设施以及档案信息化软件等,建立起档案资源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方便。因此,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以学校的工作为核心,对档案的编辑研究力度要不断地增加,促进档案数据化不断地发展完善,形成特色,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地整合学校档案的信息资源,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篇3

一、引进虚拟仿真技术,解决诸多实训难题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遇到职业学校共有的问题:加工制造类实训设备造价贵,学校财力无法承担全部教学需要,更无法经常更新对接前沿技术,且设备庞大、占地广、能耗大、维护费用高。

为此,我校立足研讨,在2008年就把校园网络接入新实训基地各车间、实验室,统一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率先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近三年,学校加快了建设步伐,先后添置了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美国普鲁易三维建模设计软件、电工电子类PCV印刷电路板设计软件等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利用其易学易用、交互能力强的特点,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与上海厚载智能公司校企共建数控车仿真实训室;与美国参数技术(上海)软件公司、南京培杉软件公司共建校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等,将仿真教学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借助虚拟软件和仿真设备,学校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完成部分实训内容和实训过程,很好地解决了以上职校实训的一系列难题。

二、探索虚拟技术应用,形成了高效实训模式

虚拟软件和仿真实训设备应用,重在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学校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待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改用生产设备,或者生产设备训练与仿真训练交替进行,最大限度扩展学生实训时间,熟能生巧;同时借助仿真软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实训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接轨。如:在单片机实训中,根据老师的银行自动存取款机功能讲解,学生通过网络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后,利用单片机仿真实训平台相关模块及元件,模拟一台银行自动存取款机控制器,如有困难,除向指导老师现场求助,还可通过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找寻答案等。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形成了“学做教合一”实训教学新模式,包含任务的布置(学)――学生的操作(做)――教师的讲解(教)――学生的检验修改应用――师生总结等环节,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同步,有效避免了理论、实践脱节。

三、发挥虚拟教学作用,促进了师生专业成长

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的运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技能水平。2010年至今,我校学生中级工一次通过率98%以上、高级工一次通过率89%以上。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2008年以来,我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13金6银1铜,其中3个全国状元;2010年至今,学校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上获得35金44银31铜,其中26名省状元,尤其秦鑫同学毕业后代表企业参加了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获得“江苏技能状元”;在今年张家港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我校又产生3个状元。技能带动就业,学校对口就业率95%,就业率100%,大批学生到企业后成为生产一线骨干,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11-01

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在档案学里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具体来讲,档案信息化是指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查询等网络化,存储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将档案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和查询一体化,四者合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档案的信息库,方便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者在某一阶段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不断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网络,档案信息数据库,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完善,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不能间断,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

2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造成了深度影响和改变,在全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学校档案管理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学校是接收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以音频、视频等新媒介为载体的文件,要保存好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料,做好档案工作,势必要有储存这些新载体的设备,因此,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容推迟。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改变学校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保管工作,极少为公众提供主动的服务。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使档案管理的工作从单纯地保管向综合管理发展,自动、有效、全方位的为学校工作服务,使档案变为为可供学校利用的文献资料。

2.3 档案信息化可以提高学校档案的使用率,使档案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工作服务

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使档案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整体、系统、主动的服务模式,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档案查询更加方便,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行政工作者、抑或是学生,只要有档案管理的访问权限,即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查询所需资料,更大限度的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3 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1 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领导支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学校各方面配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3.2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基础设施建设做基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设备需要服务器、计算机、摄像机、扫描器等,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软件,办公软件、影像处理软件、格式转换软件必须具备。另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根据学校的要求构建档案管理的局域网或者INETERNET基础网络。

3.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建设

(1)对既有档案工作者的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手工管理时有着较大的区别,档案工作者需认清这一转变,尽快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工具等,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办公软件等基础知识的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以激励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信息技术,有效应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采集、转化、保存等环节上的问题。

(2)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精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从校外引进既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又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有效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技术人才引进时要慎重选择、严格把关,不但要考虑技术水平的因素还要考虑个人道德素养问题,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

4 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资金有限、设备配置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当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充分考虑学校的需求和现状,以在扩大资金、配置设备、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时按照规定制度来进行,杜绝工作中出现盲目性、落后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复杂且繁复的过程,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只有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才能确保工作顺利。

5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采集、录入、存储工作

采集和存储是档案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以后档案工作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采集工作应当全面取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求档案采集的内容既全面无遗漏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被学校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所以档案在存储时应分层次、分类别,按关键词、主题等录入,既提高录入效率,又有利于以后对档案资料的检索查询。

档案管理人员应确保档案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加强对重要珍贵的档案资料的保护,按照一定的规律、制度存储资料,确保用户查询时能准确地查到先关资料。

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将资料转化成电子档案供学校人员查阅会涉及到著作权益问题,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著作权、发表权、网络传播权的维权意识,保护好档案信息的权益。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存在安全隐患,要减少网络化带来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上传文件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没有被病毒感染。

(2)做好访问控制策略,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访问资格和操作权限,避免人为的信息泄密和资料破坏。

(3)网络防火墙建设。严格做好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定期更新防护体系,防止病毒侵袭和黑客侵入。

(4)档案资料备份保护。应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备份,包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5)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避免操作不当对文件资料、计算机或者数据库系统造成的破坏。

(6)保证硬件运行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下,比如温湿度合适,避免电磁强烈干扰,定期对硬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硬件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

总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学校各个方面的配合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美峰.加强信息化建设 整合档案资源[J].兰台世界,2008(15):35.

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作用 现状 思考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全面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许多国家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我国自21世纪以来也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作为安徽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几年来,随着职业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自主招生和无门槛入学制度的推行,加上汽车行业的优势和我校自身的不懈努力,我校迅速发展,目前在校生已近万人。由于生源素质的影响,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紧张,迫使学校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一、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

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及电脑网络在学校中的不断普及,已经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变革。

(一)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学校教学工作中,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1. 对教师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授一定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但在像我校这样的一所工科学校中,教师如果不会利用全球资源,仍然按应试教育中的满堂灌方式传授知识,全身心地自主钻研,势必内容更新不快,速度慢,范围窄。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学内容可能早已在网上盛传,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并将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更新知识。如我校的国家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生虽然见过汽车,但对汽车的具体结构、内部零部件全然不知。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挂图、光盘、多媒体等资源,弥补学校硬件资源的不足。千万不能纸上谈汽车,黑板上画汽车,那样等于给学生唱催眠曲。

2. 对学生

中专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动力不足,如果再不能提供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和兴趣教学,再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也要耗费教师的很大精力。利用信息手段教学,学生不仅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因为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二)对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和影响

我校的管理和服务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双校区的同时运行,很多工作仍用手工劳动已很不现实,如图书资料的检索、学生名册制作、学生毕业证的填写、学校的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教学中的课程及成绩管理、学生食堂就餐及资金管理等。

1. 教务管理

我校目前有70多个教学班,教学中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各班级学生成绩管理、各学生学籍管理等工作的处理量越来越大,很多部门可能经常用到同样的资源,如不断变化、经常更新的学生名单,学生处、就业办、教务处、财务处经常重复使用,如果不能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或各部门重复劳动,或仍然依靠人工查询,那很多工作就只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无法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计算机化的测试与评分、网上成绩的上传、学生对学业成绩和教学计划的查询、计算机自动排课、教师和学生档案管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论坛信息等。

2. 学生管理

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式给学生管理也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如一年内允许学生自由调整专业、企业菜单教学班的临时组建、半工半读政策的出台等,学生的班级、宿舍和个人的相关信息变化很大,靠手工记录和处理显然无法完成工作。

3. 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是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后勤管理的不动产是办学的基础。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才能做好后勤工作,使得学校的资产、设施、校舍等物资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需求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现状

我校各办公室电脑基本配齐,文档基本电子化,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查阅各种网上资源,共享全球资源,制作课件,各班级也有电视和VCD,教师上课可利用多媒体或光盘补充教学,学生学计算机课程时有固定的机房可以练习,校园网也于2004年开通。各类管理中,教学管理软件相对来说资源较强。我校于2002年购买了教学管理软件中的两个模块――课程管理和成绩管理。虽只能在客户端运行,但基本上做到了教学计划和学生成绩的信息化管理。自从有了专用的财务收费软件后,学生的学费管理也有序得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大多办公室的电脑仅限于文档管理,部门之间因为同样的资源需求重复劳动过多,资源不能充分共享。

(2) 单机版的教务管理软件远远不能满足双校区的需要。

(3) 新校区工作人员好像与世隔绝,经常信息闭塞。

(二)需求

1. 文件资料的充分共享

我校的学生名册虽然是学生管理部门制作的,但财务部门、后勤部门、教学部门都需学生名册。因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如半工半读制度的推行,毕业生提前离校就业等,各班级学生名单变化较快,学生管理部门能快速作出变动,但其他部门也应快速自动更新,充分做到文件资料的充分共享。教学管理软件中的学生名册调整更是复杂的重复劳动。因为每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号,只要学生一调班,就要立即处理一次。

2. 教务管理的网络化

我校的双校区运行更需要教务管理的网络化。比如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的选课、网上评教、教室管理、排课调课管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资格审查、图书管理等都应在网上进行,充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包括信息查询和共享的平台。

3. 信息的自动化

我校现以老校区为总部,很多的信息只能在老校区单向,新校区信息闭塞现象很严重,如能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无疑会增加新校区人员对学校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掌握,让全体教职工都能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结合学校快速发展的实际,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快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式,我想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人员培训、硬件和软件要协调发展。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不同于学校其它的基本投资和项目建设,如校舍建设和校园改造,可以一次性投资,一步到位。信息教育投资受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制约,需经常滚动更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更不能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不能使软件成为学校的一种摆设。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人才。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还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教师,要求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如文字录入技术的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在数字信息资源中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检索、选取与重组技术的学习等。

(二)教育信息要分块建设,互联互通。

学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应将学校的各类基础信息、主要办公处室的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安全共享。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应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 行政管理模块:可分为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财物管理等,人事管理主要是设置学校组织机构;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工资管理主要是管理教职工工资和津贴;财物管理主要是反映学校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的信息,学生缴费可网上交易,不必随身带着大量的现金。校内人员在网上可提交维修申请,后勤部门收到申请后前往维修。

2. 学生管理模块:可分为学籍管理、活动管理、社团管理和家长工作等。学生管理主要是管理在册生信息,从学生入学开始,中途学籍的变化到毕业后的全部信息都应包括在内。因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基本上允许学生半工半读,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企业实习就业,这就给学生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必须要建立单独的学生管理库,随时查阅学生信息及其变化。活动管理中主要是反映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社团管理主要是反映学生会、广播站、各种协会的情况。另外,家长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家长是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工作的一支很有力的队伍。

3. 教务管理模块:可分为图书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计划、课件和论文、选课、评教和网上答疑等。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图书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借阅应实行电子借阅,有关人员查询时也方便快捷。课程管理和成绩管理正如上面所说,它们是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另外,因每届学生素质不同,教学计划应经常地滚动修改。还有教师的教学课件和论文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反映。

无论教育信息如何分块,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很重要的。如学校各部门对学生信息的共享,教务部门对教师信息的共享,各部门对后勤信息的共享等。如果各部门的信息软件都是独立的孤岛,那样教育信息化不会落到实处。

(三)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有先有后。

篇6

为了有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学校把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两处负责人和网管人员参与的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学校确定了以科兴校,以研兴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走超常规发展之路的办学宗旨。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十五”期间,学校申报了科研课题《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构建开放的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构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将网络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如地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了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能力。通过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学生的进步与课堂上讨论焦点的转移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在教材方面基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在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方面,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甚至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模式、手段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仅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还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互动技术与小学“三主科”教学整合策略

2007年4月,学校申报了市级课题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三主科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基于“十五”课题研究的基础,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互动反馈技术、电子白板技术与小学三主科(即语文、数学、英语)整合策略的研究上,形成了特色的整合方法。

1.激发兴趣的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人手一机的优越硬件条件,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互动技术的使用,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电子白板融计算机、投影幕和黑板于一体,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站在电子白板前,可随意操作计算机程序并书写添加批注。同时,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在电子白板上圈画、完成趣味习题等。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我们利用“按按按”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了课后问卷调查,涉及4~6年级、英语和语文两个学科,从中抽取了197名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起了很大作用(如下图)。

通过对回答问题的次数比对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生的投入状态。从后继的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80%的学生喜欢使用“按按按”进行答题,在喜欢的学生中46%的学生源于有利于思考,可见学生还是乐于思考的。无论从学生答题时的状态,还是教师对学生答题的要求,可以看出80%以上的学生都是思考后作答,而且“按按按”反馈系统下学生的回答必须而且也只能是独立思考下作答,无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2.思维引导的策略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具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教师以反馈后的差异为支架进行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引发学生认知矛盾。互动反馈系统中的题目多为判断和选择题,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经历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他们必须调动全部的知识积累、生活、学习的经验等做出选择。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强化双基的训练

小学是基础教育,其基础性决定了“双基”的地位不能动摇。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就必须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相对连贯稳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我们要重新审视教学中的“双基”训练,要真正看到“双基”训练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整合“双基”训练与新课程实施理念,做到合理“扬弃”,与时俱进。

在语文教学中,互动反馈系统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利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在数学的教学中,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利用互动反馈技术的选择、判断进行巩固练习,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4.有效调控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控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观察、问答、测验、作业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手段有的参与面狭窄,有的无法即时反馈,难以实现有效的调控。教师运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备课系统,可以选取或编制选择题或判断题,通过教师遥控器。学生人手一个遥控器按键,选择适当的按键做出反馈,回答有关测查内容。学生应答后,屏幕上可迅速显示出每个人回答的正误、各选项人数百分比等统计情况。运用这一测查统计功能,可实现方便的即时反馈,从而有效调控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建构知识的过程。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电子白板就是对新课程理想课堂的最好支持。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课件的播放是线性的,牵引着教师和学生一步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在某个环节允许有多个分支选择,也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万一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教师已经不可能再对课件进行修改,只能暂时在黑板上另辟“战场”或一带而过。而在基于电子白板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很好地协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每一个电子白板课件可以附带一个资源包,教师把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放在里面,需要时直接拖动到课件的页面上,利用感应笔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即时标注,通过资源包和感应笔的配合使用,充分增强媒体使用效果。

5.应用策略的原则

篇7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教育信息化常抓不懈

2003年,白云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似一针活力素注入我校教职工心田。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全校师生充分感受到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深刻地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成立了“信息技术备课组”,在抓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2007年又将信息技术备课组提升为“信息技术教研组”,要求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2012年8月学校为了有效地整合并扩大优势,构建了管理组织网络,持续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成立了白云一中电教处,由电教处主抓“科技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网络中心”“学校网站”“班班通管理”“广播室”“监控室”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网上档案”,实现网络管理,收集学校各种资料,做好整理、分类、存档,使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常规化、规范化,并全面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1.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从规范管理入手,深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保证电教设备的高效使用。目前,学校各班教室的“班班通设备”已基本配备好,为了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保证设备的完好,电教处做好了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对各班使用“班班通”设备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公示。对“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采取先预约登记后使用等管理措施。“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并将老师制作课件与使用多媒体授课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2.增强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教师在运用电脑备课、制作课件、使用“班班通”设备授课等操作中有问题或出现故障时都能找到电教人员进行及时排除处理,做到随叫随到,并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教师,让每位教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果。只要有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电教处教师总是主动帮助排查好电教设备,全程做好摄影、摄像等工作。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开发、实施、管理和今后的维护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建立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教育教学及行政管理的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应当是一个始终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我校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如,组织老师到都匀六中参观,学习该校的“无纸化办公”管理,到哈尔滨参加全国信息化管理学习,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任何工作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信息化工作同样如此。为保证我校教育信息网开通后能够正常、有序、高效运行,避免人为的失误给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主要有:《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班班通设备管理制度》《学生上网守则》等,为规范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加大投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

教学从传统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向立体化、现代化、数字化转变是大势所趋,纸质教材、电子读本、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必将成为新时期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2003年开始不断加大对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每年划除一部分专项资金进行设备的增添和维护,力争做到学校电教设备不囤积、不闲搁。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学校还为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配备台式电脑,分三批为全体老师配齐笔记本电脑,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学校校园网络服务器资源丰富

在校园网络上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和“教育教学公示”平台。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教师利用学校网络访问“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运用,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而学校“教育教学公示”平台可查看学校的各种政务公告、教师考勤、任务布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和无纸化办公,为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人性化的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学校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彰显学校内涵、树立外部形象的主要窗口,更是体现精神文化、展示师生风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管理的重要平台。今后,我们将逐步补充各学科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与管理,力求突破课堂的时间限制与教室的空间限制,探索网络情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最终要将学校网站打造成融合宣传展示、交流互动、管理办公、自主学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使之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实现“室室通”“班班通”

我校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4.“多媒体网络教室”与广播室的有机结合

篇8

星河实验小学是专家治校。全国特级教师马芯兰校长以数学教学改革为龙头,带动各个学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市、区级研究课题。星河实验小学作为示范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数字校园的研究。

信息化基础环境现状

1. 硬件环境。通过朝阳区教委近几年的不断投入,学校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校园基础网络硬件环境。全校信息点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通过朝阳区教育城域网高速接入北京教育信息网。学校建设了15间视频教学资源录制教室和1间专业演播室用于视频课例录制,2个校区光纤直通,构建了一个数据流通的应用环境,实现了教学环境信息化。

2. 软件环境。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全面开展各项市、区级信息化应用,安装使用了市级统配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包括CMIS、卡管系统、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等)。在朝阳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生产环境与应用模式。

数字校园系统的管理情况

星河实验学校以数字化办学为依托,构建品牌学校。体现在管理工作中,学校通过制度要求教师每天登录学校内部工作平台。目前,内部工作平台已经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中枢,大量的信息通过这套系统进行传递。

体现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为了利用数字校园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技术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工作布置、检查和反馈。

1.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通过教育资源在线系统,学校教师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网络收看优秀教学课堂案例。按照学校教师专业技术发展管理的要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目前,利用资源在线系统,学校教师在一个月内可以录制75节课。

2. 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议。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评优课活动。通过教育资源在线系统,教师可方便地安排评优课录制。学校组织导师团或者全校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评议,真正实现公开、民主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3. 教改实验经验积累。通过“马芯兰教改实验网络平台”,学校组织教师集纳教改实验过程中累积下来的过程性材料,并上传到网络上,实现教改实验经验的信息化积累与使用。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重视统计分析教师利用数字校园开展工作的情况,并将统计结果定期公示,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将制度要求演变成教师自觉的工作习惯。

数字校园系统的使用情况

在规划和建设数字校园时,学校重视系统应用是否符合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所以,学校资源中心系统在应用时集中体现了便捷性。教师只需完成少量的信息录入工作,整个系统就将自动完成课程的录制、编码、存储与传输工作。

现在,学校每天都会在各项工作中利用数字校园系统。例如,利用资源中心系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和教师培训活动,着力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 “星河杯”评优课。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星河杯”评优课。这是一项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优活动,是教师所获得的校内最高荣誉。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针对每位教师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议。教师们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和要求,利用课程录制系统录制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类似推门课活动)。通过网络,全校教师都可参与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其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

3. 每月一节好课。除了定期开展的评优课活动,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录制自己的优秀课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科组内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利用网络优势,使得听课、教研活动在一线教师中成为常规内容。

4. 优秀课例自学。针对年轻教师,学校鼓励教师自觉学习系统上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撰写学习体会,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培养手段和途径。

5. 导师带教指导。学校组织优秀教师成立导师团。教师录制课程案例后,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请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学校组织导师团成员对指导后的视频课例进行集体教研活动,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 专题科研活动。在科研工作中,学校开展了各种专题的科研活动。针对不同专题录制教学片段,开展特色课、创新课的研究活动。结合“马芯兰教改实验”网络平台打造一支研究“马芯兰教学思想”的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信息化队伍与机制建设

篇9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存在问题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The Schoo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chives Management

LI Rong

(Shenzhen City the Second High Schoo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ducation reform unceasingly thorough, the new education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of each school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reasingly advanced today,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archives management also constantly broad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are compared in detail, analyzes the curr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docu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problems; improvement measures

0 引言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面临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对于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习中,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结构,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是新时期档案事业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要想全面实现信息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解决问题,促进信息化建设。本文对当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几点个人认识。

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信息化是对信息的生产、检测、传输、加工和利用等进行有意识的操作过程的总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其信息的功能,以实现档案内容数字化和传递信息化的社会价值。档案信息化有三层意思:一是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方便存储和读取;二是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综合一体化,方便整体操作;三是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方便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所谓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借助数据库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传统的介质文件如声像、文字等以及保存好的电子档案有机结合,组成有秩序、有结构的档案信息库系统,档案信息数字化所遵守的原则有规范性原则。效益型原则、安全性原则三个。二、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是由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平台上建立的主要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工作的服务网站。具有服务、交流、宣传等功能,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机构信息、工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利用信息等。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部门与社会进行联系的重要通道。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三、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一种强调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便利快捷的利用电子网络远程系统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数字档案馆有诸多特点:在功能上以存取为中心;在运行上实现了存取信息的网络化;以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形式存在。

2 我国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学校领导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经费都不够,导致学校档案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即使想建设档案信息也没有扎实的基础保障。(2)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够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肯定会与网络有紧密频繁的联系,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监督手段,导致网络存在不安全因素,一些涉及到国家、个人、工作等方面的秘密信息有被窃取的可能性,安全系数较低。(3)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到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地方政府还没有完全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中来,相关机构对于学校档案关系的联系不够密切,对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几乎不过问或者很少过问,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必要的检查工作。(4)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专业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熟练掌握教学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而当前一般都是由闲杂人员或者临近退休的人来负责,即使有完善的设施也不能实现设备和人员的完美组合,充分发挥作用。

3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要求。(2)加强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保存档案信息资源。(3)加强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大大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4 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措施

解决当前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深化思想认识,加大精力资金的投入,完善制度。有关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强化思想的基础上,要提高理念认识,树立国际化创新理念,指导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供充分的保障。(2)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优化档案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引进计算机和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并对其进行长期培训,使其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较高的个人修养和责任心等,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对档案管理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是团队成员尽可能扩大知识面,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3)增强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的研究,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在利用档案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好保密工作,遵循利用和保密并举的原则,增强档案信息和网络的安全意识。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内部局域网要与外部网络的相对隔离。对于涉及学校和个人的私密信息要慎重公布,完善身份认证系统和密钥管理系统,加强监控措施。(4)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监督管理。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全国学校档案建设的共同工作,对于各个学校的档案发展等各项工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规划,建立信息化、开放化的建设领导系统,明确阶层各成员的任务工作,对于各单位的档案要有及时的掌握和了解。(5)加强横向联合,实现多部门的资源共享。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校园信息系统,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行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整体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势互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同时也能够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效缓解存储空间不足的情况。

5 结束语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学校和我国教育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属于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投入尽量多的物力、人力、才力,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费颖,吕楠.高校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

[2] 吴久华,蔡灶林.高校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科研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活动促发展,以科研打品位,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步伐,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及管理水平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更新观念,形成共识,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以处室主任、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组建了教育技术装备室,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地逐步深入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努力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让学生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此,我校不断加快硬件建设,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上形成共识。

通过努力,我校目前建有57个标准教室,其中51个教室装配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并通过千兆宽带与局域网、互联网直接联网,每个教室都成为多媒体教室,达到1∶1标准。学校拥有电脑601台,教师一人一机,网络终端738个,学生数与终端数之比为3.4∶1,生机比达到7.6∶1。另外还有6个微机室(其中2个电子阅览室),1个网络控制室,3个美术教室,3个音乐教室,1个心理咨询室等。另外学校广播电视系统配套齐全。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定时开放,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备课、管理的信息化,极大地丰富了师生教与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师生自主、创新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学校建立了“家校路路通”,为加强家校合作交流拓展了新的天地。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提供了保障。

(二)培养一支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加快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抓软件建设。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观、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四方面的综合素质。

1.按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施行,全方位体现,分阶段考核验收”的原则。根据教师年龄、掌握程度,开设了常用软件培训班、课件创作班、应用提高班三个层面的培训班,做到了因材培训。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层面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先后培训学习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和网页制作,并学会制作个人网页;第二层面分学科指导,选拔有一定制作课件能力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开发课程资源,并上传学校“资源库”,实现学科间资源共享;第三层面选拔学校骨干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开展校本培训。

2.学校先后派9人参加中心组织的集中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上教研”、“博客网页培训”、“常用教学软件使用”等内容的培训,真正做到了“骨干突出,全员提高”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常规性地开展信息技术研讨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3.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成功地举行了课件制作比赛,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学校把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任、业务考核、人事聘用等方面的评定内容之一。

(三)科学筹划,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要求,我们实施了以下三点:

A.在全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

B.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C.在市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配备6台专用服务器,分别为WEB、FTP资源库服务器校园内部实现光缆主干千兆联接,构建了校园Intranet。

在校园网建设完成后,我们实施了“构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校园”计划,建成了以下几项应用系统:

(1)FTP和 WEB服务器应用系统

(2)校园网的信息平台

(3)网上资料库如高考资源网资源库、中学试卷网,K12资源库

(4)校园“家校通”工程,采用了电信的家校通平台,与家长老师能及时沟通。自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方便于教育教学,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保证。

(5)网络教学工程

为了灵活适应学生个体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学习的需要,我们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尝试,让学生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或Internet上的资源,满足学生探索学习的需要。

(6)网络管理工程

学校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已经建立了包括校园新闻、校园公告的管理系统,能及时传递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邮件。建立了“家校通”平台、网上家长学校和“网上邻居”。学校有自己的网页主页,学校部门、年级部、教研组和班级也有自己的网页,学校先后建成教学素材库、电子备课材料库、电子文献中心、校园自动化管理系统。学校学生管理(档案、成长材料袋、学籍等),教育科研(题库、资源、论文、课题等),交流与宣传(校友录、教师网、论坛等),财务、人事、后勤等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

学校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管理,使网络成为快捷沟通、服务师生的重要工具。学校在校园内网上设立教师考核栏,每天公示教职工的出勤情况、夜自修值班情况、校园违章停车情况、教师参加教职工大会出勤情况、升旗仪式出勤情况;每周公示教师听课情况,每天公示全校各班三项评比成绩等。

(四)依托信息,多方面发展

作为苏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管理的整合。同时我校把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过程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资源管理和数据化管理相结合,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把管理与引领相结合,努力实现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转向适应学生的教育。通过管理来引领全校师生,以管理来促进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创新,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提高了管理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满足多元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积极探索,开展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常熟市乡土教材《常熟历史》课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地理组举行《魅力常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常熟古城、虞山文化等方面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2.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学校“文化艺术节”,借助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体现能力的平台。如生物组的“生理健康教育的电脑展示”、地理组的“地理环保卫生电脑漫画展览”、信息技术组的“电脑绘画设计、网页制作、幻灯片制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异彩纷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崇尚科学的热情。

3.落实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目标与策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使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探索现代化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按照“设备先进、软件配套、运用普遍、优化教学”的思路,形成我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和学生。

(五)以科研促教改,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1.课题研究――专题引领凸显优势

结合国家级子课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和网络环境下教学新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题过程性管理中,先后多次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系列讲座和计算机中级技能培训,使每个研究者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积极参与CAI教学软件的制作与开发,学会现代教育技术案例的设计,掌握现代技术教育教学的常规模式,构建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建立了网络资源库,校园网络信息畅通,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化。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改经验,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多令人惊喜的成绩。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常熟市教育能手等教学骨干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7%。有多位教师获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称号,一批教师还参加了苏州市、常熟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奖,另外多名教师在省、市开设示范课,获听课者好评。

我们还注重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我校有多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并且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得一、二等奖。

2.课程整合――影响和效果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