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文
时间:2023-03-18 20:2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收到威胁,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村存在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造成以上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二是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四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农村新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客观需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二、明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整合。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2.“十一五”目标
到2010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三、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1.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继续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逐步清除简易厕所,对农户厕所进行卫生改造,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厕所;畜禽圈养并与住房分离;人畜粪便处理后尽可能资源化利用,对农村区域的改厕、改圈,要尽量纳入到当地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体系中;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生活污水处理
消灭污水随意倾倒现象,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相对较高的农村区域,可利用自然系统就地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设施处理。结合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与沼气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要集中整治环湖、环库“农家乐”污染。凡是依湖、依库建设的“农家乐”餐饮、娱乐性等设施,废水必须处理后循环利用,禁止就近排入湖库。
3.生活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提供资源化利用或纳入乡镇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堆肥或近期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组织对历史积存垃圾的专项清理。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4.村容村貌改善
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开展村庄建筑物整理,消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等现象;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整治村庄河道、沟渠;改善村庄道路状况,主要道路硬化平整,有条件村庄主干道安装照明设施。
(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改善水质
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各种养殖活动,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凡是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外一公里范围内,禁止从事施用化肥强度大的农业活动。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推行秸秆还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
(四)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要着力控制养殖污染。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要在作为饮用水源的湖泊水库划定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按照工业污染源管理方式实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
(六)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和整治村庄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
(七)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发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
坚持依法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水平。
四、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措施
(一)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预算和投资应逐年增加,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工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行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二)增强科技支撑作用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尽快建立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提高群众保护农村环境的自觉性。要转变农村环境保护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以推进农村循环经济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
(三)深化试点示范工作
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和深化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理;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开展省级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的村寨要抓紧实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到2010年,完成花溪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各区、县(市)政府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辖区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乡镇政府要有专人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两委要建立村规民约,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2
为进一步改善镇村面貌及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通过集中整治,实现“两净、三无、两有”的要求。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道路高低不平、乱搭乱建随处可见、垃圾成堆、草堆杂物乱堆乱放、河道淤阻、杂树杂草丛生”等环境问题,通过“三清”、“五场”建设,实现“四化”目标。争取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和县位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力争达到农村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行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镇水管站统筹协调,各村、各单位组织实施,全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落实。
2、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原则。各村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本村县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3、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在全面展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形成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4、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原则。实行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努力在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四创两争”工作,实施修建村屯道路、边沟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屯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完善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每个村为单元,以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综合治理为手段,着力控制全镇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从解决村庄“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力争达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宽裕、村风文明的目标。
(一)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建成几个村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2、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在驻镇村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池试点建设,总投资40万元,净化生活污水能力达30余万吨。
3、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各村根据当地废弃物具体情况,对农业生产、加工及居民生活废弃物进行多级、充分利用,减少生态系统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减轻农业生产性污染,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同时生产清洁能源,提高综合效益。
4、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全面推动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到__年,建成生态乡镇和6个生态村。
(二)道路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村村通道路硬化的发展目标,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真正的“村村通”。村里主干道要水泥硬质化,道路要实行“户户通”,主干道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现我镇实现行政村之间的道路硬化目标,“十二五”末,我镇将完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硬化,实现四通八达、干支相连、联网畅通的公路骨架。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镇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全面贯彻市委、县委精神,全面推进镇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解决好由化肥、农药、农田废弃物等带来的污染问题为重点,为彻底根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现代建设持续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做好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招商引资,建设和服务工作。镇林业站:负责经济林木、绿化苗木的招商引资、引导种植和技术服务工作。镇城建办:负责做好园林园艺及景观建设工作,园林园艺及景观。镇国土所:负责园林园艺及景观建设等农用地征占用和农用收贮等工作。
4、绿化造林。至__年,完成义务植树52万株;样板林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村庄绿化49个自然村,计划植树83000株。
(四)饮用水安全。
加强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强化水源的监督监测体系,以管网改造和管道延伸为重点,突出解决饮水水质超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全镇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1、饮用水安全。组织实施自来水改造。
2、工业
企业污染防治将各类废弃物较多的工业行业、企业,作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重点,促进污染零排放,建立物质闭路循环,重新利用废物资源,有效降低消耗性污染。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渐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在各类经济活动,严格控制排污,同时加强整治河道力度,提高河水调蓄能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达标。
(五)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构建示范工程,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节约型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信息系统,改善农村水、土、气、声环境综合监测体系。镇成立农村环保大队,配备队长1名,副队长1名,工作人员10名,负责镇主要街道及重点区域环境管理,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兼职保管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教育。各村、单位、部门实行统一组织领导,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认真组织实施。探索新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责任体系,严格督查增长率,提高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制订奖惩办法,把农村环境质量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拨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查外不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农村环境污染行为予以经济处罚。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环境保护行为和投资者的合理经济利益。
(三)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环保投入优先原则,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安排,积极推行“以奖代补”,积极扶持整治项目,鼓励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各种本地资金、镇域外资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项目,逐步形成规范的村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投机制。
篇3
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总揽,以镇域建成区、交通干道沿线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带动全县环境状况的整体改观,逐步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镇(区)、村居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整治任务
(一)镇区环境整治
1.市政设施整治。镇区主要道路能分道要进行分道改造,修残补缺、填平补齐;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对破损的人行道、路沿石、井盖、下水道箅子等市政设施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道路设施完好率90%以上;加强对主干道路灯管理,维修维护好两侧路灯,确保亮灯率和完好率均在95%以上。结合社区建设,按照“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标准,加大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力度,清理有碍通行的各种堆放物料,完善排水设施,增加绿化。按照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要求,在镇区合理增设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对原有个别破损垃圾箱、垃圾池进行修理粉刷。
2.环境卫生整治。对镇区内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及镇村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清理乱堆乱放的垃圾堆、沙石堆、货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宣传并做好垃圾入池工作,所有垃圾及时入池,及时清运,严禁垃圾池(箱)垃圾外溢,周边垃圾成堆,做到箱(池)体整洁,周边干净。
3.园林绿化整治。加大镇区内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苗木补植力度,杜绝残株、枯株、死株及缺苗现象;加强树木、花草管护,定期修剪,及时清理绿地内的垃圾、杂草,保持整洁美观;完善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单位庭院和居住区内现有空地、原来已经规划的绿地和应绿化而没有绿化的土地,要按照规划要求恢复成绿地,确保绿化数量和质量;加大对违规侵占绿地和非法破坏绿地设施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损坏树木花草行为。
4.占道经营整治。集中力量开展出店经营、马路市场、室外烧烤、洗车店、瓜果、饮食、修补摊点等各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活动;在清理和取缔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进店进市场经营,恢复秩序,还路于民。
5.乱搭乱建整治。要突出抓好镇区主要街道及交通干道两侧、镇村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的巡查工作,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科学制定预案,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集中拆除行动。
6.河道环境整治。各镇区要重点整治黑臭河道,清理河道与河岸垃圾杂物,加强日常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纳入整治的河道沿岸污水全收集,消除河道黑臭异味,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河岸环境,重视驳岸生态化建设,建设滨水步道,塑造亲水空间,努力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
(二)村庄环境整治
1.年度整治任务。2014年全县要完成602个自然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约占全县村庄总数的30%),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1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61个,环境整洁村440个。根据各镇区自然村庄的实有总数,2014年村庄整治任务分别为:近湖镇12个、上冈镇161个、建阳镇32个、颜单镇21个、恒济镇23个、庆丰镇30个、九龙口镇18个、高作镇33个、芦沟镇51个、沿河镇30个、冈西镇70个、宝塔镇30个、开发区75个、高新区16个。(具体村庄名单以管理系统确认为准)
2.典型示范村庄打造。在2014年整治任务中,各镇区确定2-3个典型示范村庄,严格对照相应的整治标准,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打造。典型示范村庄要具有一定规模,交通方便,沿线村容整洁,整治后达到可供观摩学习的要求。
3.“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冈西镇双墩村朝阳新村2014年要积极争创“三星级康居乡村”,对照“六整治、六提升”的标准要求,组织编制村庄环境整治专业规划,加快实施各类整治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休闲健身设施、公共厕所、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抓好已建成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巩固提升工作,其他有条件的镇区应积极培植典型参加创建。
4.完善管理制度。各镇区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三)道路沿线环境整治
1.沿线环境整治。对高速、国道、省道等交通干道沿线,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彻底清除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草、杂物及污染物,做好日常保洁;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散葬坟墓实施 搬迁或遮挡;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确保两侧绿化带、绿地无缺损、无死株、无垃圾;对交通标示牌进行维护、更新、粉刷和油饰,保证发挥正常功能;对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所涉及村庄,按照“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重点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
2.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口整治。坚持规划引导,科学推进建设与整治。对已纳入近期改造计划的,加快推进;对规划为绿地的,加快绿化建设;对未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的,重点开展城乡出入口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渣土、露天粪坑、黑臭沟塘、残墙断壁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画,整治乱设废品收购、加工维修等经营站点,规范广告设置,增添必要的公厕等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做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鼓励有条件的镇区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出入口景观。
3.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整治。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以234省道、231省道、盐淮线,以及九龙大道为四条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实施整治建设。对沿线村庄房屋质量较好,集中居住有一定规模,改造提升为特色社区(村庄),不能改造的,通过“三进一调”带动彻底整治。4月中旬完成整治方案,经县审定后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农村环境整治领导职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配套专项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4
一、目标任务
全镇所有整治单位划分为四类:
(一)集镇区,整治标准:
1、整治基础设施。做好镇区道路、路灯、路牌、公厕等基础设施的排查整治,方便群众生活起居。全面整治镇区主干道两侧有碍观瞻的围墙、临时棚等建筑物。加强镇区绿化建设,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等植物合理配置,定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和管护,及时对枯死苗木进行更换。
2、整治环境卫生。保持街道及镇区卫生整治,划分区域、明确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整治住宅小区,河渠沟塘内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合理配置垃圾收集容器,实行长效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削除卫生死角。
3、整治街面秩序。规范户外广告、标牌、条幅、路标、宣传栏等户外设施,加大对小广告的打击力度。对镇区街道店牌陈旧、破损、有碍观瞻等情况,督促在指定期限内拆除、更换。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定点划线停放,整齐有序。禁止在公共场所地晾晒衣物和其他乱悬乱挂、乱贴乱画等行为。
4、整治市场环境。规范集市摊点经营秩序,取缔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划行划市。规范商户门店经营,严禁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规范农贸市场秩序,所有商店入市、入摊经营,商品摆放整齐,确保道路畅通、卫生良好、秩序井然。
5、整治生活污水。集镇区要结合实际,建设规模合适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配套齐全,生产生活各类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达标排放。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汴河、周庄、梁庙)整治标准:
1、卫生环境。根据小区实际入住人口,配足保洁员,常态化保洁,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无杂草杂物,保持整洁有序,小区内外河渠沟塘保持水体清洁,无垃圾杂物,小区内垃圾收运设施配套到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及时转运。
2、基础设施。小区内道路系统骨架清晰,分级明确,功能合理;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绿化以乔灌木为主,小区周边广植树木花草,增加绿量;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排水管道畅通,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入户,路灯架设要达到全覆盖;根据小区规模,结合小区公共设施合理配建公共厕所。
3、景观标识。有村口标识,突出村口、小区入口形象。
4、物业管理。建成小区内物业管理有物业用房,有管理制度,保证小区管理有序。
(三)亮点村庄:(侯路、陈嘴、宏伟、大胡庄、大王庄、顺西、付宅)整治标准为:
1、环境净化。(1)清理各类垃圾。全面清除道路两侧、沟渠、河塘、公共场所、庭院内外各类垃圾,村庄垃圾池、垃圾桶配备充足合理,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收集转运,正常保持村庄干净整洁。
(2)治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实行有组织收集,无乱排现象。积极推进公厕建设,建设水冲式卫生公厕。农户住宅统一改造卫生户厕,实现户户有卫生厕所。
(3)禁止零散养殖。对村庄内畜禽散养户进行劝导,帮其转产,或由乡镇统一组织,另辟地点集中养殖。
(4)整治乱堆乱放。农户房前屋后零散草垛集中有序埣放,杂草杂物得到全面清理,鼓励建集中堆放草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5)整治沟塘水系。通过改造及新建等方式整理村内及周边沟塘,做到不积污水,水体清洁,水流顺畅,沟塘内种植莲藕、水蒲等能净化水体的植物,水塘边可载植垂柳等景观树种。
2、道路硬化。环村庄有闭合道路,主、次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入户道路实现左右邻舍相连、户路相通,主次道路安装路灯。
3、房舍美化。拆除违章搭建及安置破败“空心房”、废弃旱厕和禽棚猪舍。村口建设物色村庄标识,在适宜地点建设景观亭棚、文体设施、公共休闲广场等。
4、村庄绿化。庭院种植花草、各类果树或盆景等,路旁、水旁及房前屋后统一栽种梨树、桃树、杏树、无花果树等经济林木,村庄周围及合适区域统一栽种各类花草。
(四)其它自然村:(除上述村庄外,所有自然村庄)整治标准为:
1、垃圾清理。正常对村庄内外垃圾进行清理,确保村庄无垃圾。
2、沟塘清理。清除河渠沟塘内和岸坡上的漂浮垃圾、水草、秸秆和积存垃圾。
3、杂物规整。对零星草堆、杂物进行全面清理,集中堆放;砖头瓦砾、砂石等建筑材料码放整齐。
4、粪坑遮蔽。全面遮蔽露天粪坑,清理、拆除简易旱厕,无牲畜家禽养殖粪便露天排放现象。
5、道路保障。有条件的村庄修建水泥路等高标准道路,没有条件的,就地取材对乡间泥路进行铺垫,方便群众出行。
6、长效管理。每个村庄按照要求配齐保洁人员,垃圾桶、垃圾池配备充足合理。
另外,各责任单位之间道路和镇农路办对接,同时进行达标整治,做到: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人员,机械深入开展整治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落实好整治资金,为整治工作提供保障;分管领导要一线指挥,督促推进,确保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行动高效。
(二)形成整治合力。本次整治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村居的主体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美化家园。
(三)注重长效监管。要结合本次突击整治活动,切实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推进、整体联动、多元投入、监督检查和奖罚激励机制,全面制定村规民约,并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二、时间安排
本次集中整治活动时间从2015年12月7日起至2016年2月8日结束,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12月7日—2015年12月9日)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环境整治内容,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全面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5年12月10日是—2016年1月5日)
各单位集中人力成立专业组集中清理、整治、完善设施配套。自行地毯式、全覆盖,不留死角。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1月6日—2016年1月20日)
各单位对整治成果长效保持和提升。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6年1月21日—2016年2月2日)
县交通局和镇组成考核组,逐单位考核,评比、打分,排出名次,以优异成绩迎接县2016年2月份的全县评比验收。
三、措施保障
1、各单位书记亲自抓,村建主任具体抓,严格管理,使用保洁员,确保保洁员在岗时间、工作效率。
篇5
日照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全市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沙沟村位于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西北部,距镇驻地约2公里。全村共有560户,1760人,分为11个居民小组;全村共有土地1568亩,山场600亩,茶园360亩,少量林果50亩,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5座。该村村民以外出打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一)生活垃圾污染
各种不易降解的工业制品大量进入农村并被广泛使用,如电子产品、塑料和注塑产品等,但对于这类难降解工业制品却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随意堆放
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露天堆放,这不仅占用了大限的土地资源,同时还使垃圾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不断向外界释放,污染周边环境。
(三)生活污水排放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和不足的问题,污水的排放也是农村的另外一个污染源。每年农民日常生活产生超过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周围的环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构成了极大的环境隐患。
(四)生物质燃烧导致大气污染
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燃料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时间是以秸秆甚至乡间杂草作为主要燃料。这些秸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烟尘,成为农村一个重要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存在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村民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如去年主要道路两侧美化、亮化资金缺口比较大。
(二)基层组织实力不强,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员、设备、资金、制度的欠缺,治理工作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行政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按照“以各村自主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模式,在基层组织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中人员、设备、资金、制度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专职保洁员队伍和长效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村道和居民生活区“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三)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和传统陋习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三、沙沟村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资金的投入
加大资金的投入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首要措施。沙沟村在党委政府和中级法院的帮助下,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先后硬化村内道路12条,对主要道路两侧排水沟进行了修建,对村内多处地方进行了绿化、对公共厕所进行了整修、对墙面进行了粉刷绘制,安置了健身器材,配备了多处垃圾箱和专职保洁员。
(二)综合治理环境
沙河沟村在河道治理方面,清除河道下面积压的垃圾、淤泥还应该将河面上覆盖的一些对于河流有严重危害的植物做到彻底清除,定期为河道清理杂草。在党委政府和当地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将进行河道治理和护坡。
(三)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保证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沙沟村定期向农民宣传,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签订责任书,消除农民一些陈旧的观念,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可以在新农村的未来发展中形成一股全新的风貌,鼓励当地农民自主地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草堆、粪堆、垃圾堆的老大难问题,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帮助农村制订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建房、道路、排污、排水和公共设施,都要有规划,不能到处乱建。
努力改变农村“三无”现状,争取实现“三有”。一是要实现家家建有厕所,或村上建标准卫生公厕,消灭解手要“打游击”的现象;二是建有鸡圈和猪栏,做到鸡要圈养、猪要关养,不能把禽畜与人混住。三是继续抓好改水、改厕、改灶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建沼气池或使用煤气、太阳能 四、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保洁队伍,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一方面,各村要高度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由专职保洁队员加强村道、河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捞河道漂浮物;另一方面,推行基层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
(二)坚持发展,加大投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现状,要始终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努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全体村民中进行中国梦的宣传,加快农居点体育、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健全制度,落实长效,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保洁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保洁员岗位职责;另一方面,要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安排专职基层干部负责村容村貌和卫生设施的日常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篇6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海南州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1 海南州农牧区垃圾整治工作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州5县36个乡镇422个行政村共有46.4万人;其中城镇15.31万人、农村31.09万人。累计投资1.63亿元,建成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5处、乡镇垃圾填埋场9处、垃圾转运站21座,配备乡镇垃圾箱961个、垃圾收集转运车40余辆。2015年,全州累计产生各类垃圾11.2万吨,按照区域划分,城镇垃圾7.9万吨、农村垃圾3.3万吨;按照性质划分,建筑垃圾2.1万吨、生活垃圾6.6万吨(城镇5.3万吨、农村1.3万吨)、餐厨垃圾2.48万吨、医疗垃圾0.02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的垃圾5.3万吨,通过转运后填埋的0.5万吨。全州农村中,垃圾能够集中处理并统一填埋处理的村有147个,占村庄总数的43%。
2 海南州农牧区垃圾环境卫生整治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1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在今年,海南州出台了《城乡清洁环境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在海南州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以实施“四大行动”(城镇清洁环境行动、农牧区村庄清洁环境行动、旅游景区景点清洁环境行动、公路交通沿线清洁环境行动)、开展“两项活动”(推进生态村镇创建、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建立完善“一项机制”(健全城乡清洁环境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清洁环境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2.2 加强综合治理,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县县城环境卫生区域进行了调整、量化、细化,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并采取定点、定人、定目标、定时限等办法和奖惩、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沿街门店店外经营、沿街屠宰、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占道洗车、毁坏行道树等不良行为,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和“三乱”治理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义务劳动,清除乡村道路、水渠、河道两岸以及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等地方的垃圾;加大规模以上养殖场监管,防止和治理恶臭气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处置乱丢、乱倒、乱堆、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农牧区环境面貌有效改善。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和交通环境清洁工作力度,重点整治了青海湖、龙羊峡、倒淌河、南海殿、文昌庙、赛宗寺等景区景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等“八乱”现象。积极开展公路交通沿线清洁环境行动,清理拆除违章违规广告、宣传栏、破损广告和宣传栏;全面清理交通沿线建设工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整顿乱停乱放施工车辆以及随意堆放建筑材料等行为,规范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为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实现公路交通畅通、整洁、安全、美观提供了可靠保障。年内,海南州累计出动人员4.5万人(次)、车辆1.4万台(次),清理垃圾5.3万吨、乱搭乱建219处、露天粪坑32个、黑臭沟塘36个,治理乱垛柴草284.8方、乱堆粪土917.5方,疏浚沟渠166.3公里,清理公路两侧违法违规广告牌40个,养护公路6000公里,查处私开旅游通道32条。
2.3 立足地区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牧区保洁长效机制是彻底解决农牧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海南州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青海省财政安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农牧区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等费用,形成农牧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组建覆盖县、乡(镇)、村社、寺院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将保洁原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管护公益岗位;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选定为村庄环卫保洁员,形成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
篇7
双井镇下辖10个行政村,61个自然寨,124个村民组,5005户22559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34户,8405人。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在这个非常时间,要使久困于穷的农村贫困人口不落一村,不掉一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责任重大。2018年我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全覆盖,十个村除开已经实施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寨。为让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方,干净整洁,我镇在各村中先做一个示范点,以点带组,以组带村,加快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危改、三改工作的推进。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
(一)项目建设内容:全镇十个村共十个试点,各试点围绕人居环境公共部分建设和个人部分建设。其中公共部分包括通组路建设、连户路建设、简易停车场修建、雨水排污沟修建、村庄亮化工程及公厕修建。个人部分包括三改、危改及庭院整治。
(二)项目建设进度:全镇十个村示范点现已全部开工,分别为白岩村湾湾头、铜鼓村大寨、平寨村杨鸠寨、黄琴村学校边、花山村田家寨、翁西村冷水冲、翁粮村半坡寨、把琴村红岩组、龙塘村架桥、双井村凉伞。各村进度情况如下:
铜鼓村,现已完成公共区域雨水排污沟项目建设240米,连户路硬化150米,公共区域硬化125平方米,公厕正在建设中;个人部分已完成庭院整治12户,3户危改建设中。
平寨村公共区域还在组织实施中;个人部分完成庭院整治1户,三改6户。
龙塘村公共区域完成连户路硬化85米;完成个人部分庭院整治3户。
双井村公共区域完成堡坎堆砌长30米,寨内连户路20米,个人部分庭院硬化3户,三改5户施工中。
黄琴村公共区域部分完成连户路硬化400米,雨水排污沟31米。
花山村公共区域已完成雨水排污沟450米,已完成简易停车场硬化两个共900平方米,个人部分三改7户建设中(自建)。
翁西村公共区域完成连户路硬化75米,雨水排污沟105米;个人部分庭院整治完成6户,其余还在建设中。
翁粮村公共区域完成简易停车场硬化300平方米,建设雨水排污沟80米,个人部分三改3户建中。
把琴村公共区域完成广场硬化756平方米,雨水排污沟65米,个人部分正在组织施工中。
白岩村公共区域完成雨水排污沟建设120米,个人部分三改完成3户(自建),庭院整治完成3户,三改及庭院整治3户施工中。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抓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公共区域工作。从4月底开工以来完成连户路硬化730米,雨水排污沟建设1046米,预计投资18.1万元,覆盖受益村民150户677人,改善村寨内村民出行条件,减少污水横流、异味散发的问题;二是改善个人部分环境整治工作。4月份施工以来完成47户农户庭院硬化项目,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惠及群众263余人。
(二)保障民生,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截止目前我镇各村摸底工作已完成,排查出危房250户,其中四类人员129户(一级55户,二级43户,31户),一般户121户(一级65户,二级56户)。2018年我镇危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目前各村驻村干部正在抓紧入户动员农户开工,现已开工41户,竣工2户。
(三)加快全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全镇2018年预计完成雨水排污沟共19708米,从项目开工以来,已完成管道雨水排污沟240米,预算投资7.2万元;新建雨水排污沟806米,污水过滤池1个,预算投资11.86万元。
(四)加快亮化工程建设,推进新农村发展。
2018年我镇计划路灯按照1929盏,覆盖十个村97个村民小组,计划投资694.44万元,让全镇各村庄晚上都能亮路灯,方便村民走夜路,改善环境保平安。
四、存在困难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据2017年全镇农村危房调查统计,共有农村危房户447户。截至2017年底,全镇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47户,今年计划改造250户,初步估算需投入改造资金约375万元。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筹集困难。由于我镇去年才开展农村基础实施建设项目,部分工程款项还未结清,资金缺口较大,使县级财政配套的村镇建设资金落实缓慢。农村群众收入淡薄,增收门路有限,自筹建设资金的压力很大,项目工程推进缓慢。
三是农村乡土建设人才十分缺乏。受就业观念影响,农村青壮年特别是青年不愿意从事建筑行业,农村古法技艺面临断层失传的危险,同时也推高了农村建筑市场的建设成本。
四是项目建设工期短,任务重,覆盖面广,建设内容虽单一但复杂,一户一个建设方案大大增加工程建设的进度。
五是部分农户常年外出务工,家中房屋多年未居住现已成为危旧房,和户主联系不方便导致拆除一批破旧危房工作困难较大。
五、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启动资金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二是通过镇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寻找项目实施单位。
(二)针对工期短任务重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实行村联系领导负责联系村示范点建设情况进度跟踪,统筹各村示范点建设内容及工期,健全网络化责任体系;二是做好周调度,试行党政领导督查暗访机制。
(三)针对建设中老旧危房拆除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通过各网格化包保干部与农户联系,做通思想工作,对不再居住的农村老旧危房进行拆除;二是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四)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建立健全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协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联系领导包村、帮扶干部包户工作制度,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加快大建设步伐,争分夺秒,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制定倒排工期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间、保障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各环节的进度要求等,督促落实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督促施工队进场施工,以非常措施、非常政策、非常力度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推进工作,力争全面完成2018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治理目标;整治措施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further implement the" award for promoting the policy " governing, complete the Haicheng municipal rural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demonstration contiguous task,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people health in the Haicheng river source area, completely solve the merging demonstration zone rural environment problem, combined with the Haicheng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researches on how to formulate the contiguous rur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plan.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 ; continuous rectification; management goal; 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33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为进一步落实“以奖促治”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任务,保障海城河源头区域环境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彻底解决连片整治示范区的农村环境问题。按照整村推进、连片整治、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分批分片滚动推进的原则,结合海城实际,对海城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方案进行探讨与研究[1]。
2.指导思想、治理目标和基本原则
按照整村推进、连片整治、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分批分片滚动推进的原则,结合海城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2.1指导思想
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实行政府主导、上下联动,整合各方资源,集中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实施村屯环境综合治理,探索区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奠定基础。
2.2治理目标
重点推进海城河源头接文镇14个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整村推进、连片整治,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最终实现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全面建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等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村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力争实现“全国一流,辽宁第一”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2.3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广泛参与。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工投劳。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连片整治任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因地制宜,突出成效。根据连片整治区村庄的自然、经济条件及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取得显著成效。
试点探索,建立机制。在连片整治示范区探索村镇环境管理、人员设置和环保设施长效运行机制。
3.示范区域情况
2010年海城河源头示范区位于鞍山市海城市接文镇,共包括14个连片村庄,区域内人口21853人,户数6187户,亩数231699.2亩。以林、果、蚕、药、食用菌、旅游产业为主,是我市重要的水果生产和林业基地。水果09年总产量超过2.5万吨。
以接文村为中心连片区域为接文镇所辖14个行政村属海城河流域,上游有孙家坎和山咀2个小型水库,该河流是辽河的一级支流,是海城百万人口的水源地之一。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畜禽养殖的迅猛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4.主要工作内容
4.1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以接文村为中心的海城河源头示范区域全部是接文镇所辖14个行政村,上游有孙家坎和山咀2个小型水库,该河流是辽河的一级支流,是海城百万人口的水源地之一。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畜禽养殖的迅猛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
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一直以来村屯内水源地无水源地保护警戒标志和污染防护设施,造成水源地人为污染,直接危害群众健康。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农村环境设施建设滞后,村镇财政困难,无力投入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建设。
生活垃圾污染。连片示范区域由于农村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年产生产生活垃圾近2万多吨,历史遗存垃圾近6.5万吨,垃圾长期堆存在水源地周边及河道两侧,造成村庄环境严重污染。特别是汛期,大量垃圾经雨水冲刷排入海城河,造成河道阻塞和河道滚落,对海城河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随着接文镇畜禽养殖户数不断增加,连片区域内年产畜禽粪便总量约为4万吨。由于无畜禽粪便处理设备,大部分畜禽粪便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施用于农田,不仅破坏农田土质,而且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生活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接文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连片区域内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水排放量达15万吨[2]。一是生活污水来源增多。主要包括人畜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和生产污水。二是污染严重。由于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大部分流入海城河流域内,最终排入辽河,小部分渗入地下,使河流和居民区内污染极为严重。
4.2拟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
饮水:在水源井周围设立水源地保护警戒标志牌,防止人为污染水源;加大畜禽的管理,严禁在水源井上游及周边进行养殖。同时建设截污防护栏,保护饮用水源井,避免人为或牲畜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4.2.1水源地防护栏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水源地防护栏1700米[3]。
4.2.2设立水源地保护标志牌25个。
垃圾:近期采用“户分类减量-村收集分检-镇统一转运-市集中处理”模式。
远期在析木资源化处置中心建成后采用“户分类减量-村收集分检-镇统一转运-片区集中资源化处理”模式。
4.2.3垃圾分类收集回收系统。根据本地区实际,由村民将生活垃圾初分后放入垃圾桶,垃圾桶垃圾装满后再倒入分类垃圾点,村保洁员通过人力垃圾收集车将垃圾转运至垃圾临时堆存点,镇通过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转运至市垃圾填埋场。
工艺路线:
生活垃圾户分类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生产农家肥施用农田
生活垃圾户分类废品类垃圾废物回收
篇9
(一)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五件实事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镇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集中投运为重点的群众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二) 目标任务
全面取缔农村露天粪缸,至年底。实现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投运,无暴露垃圾,努力实现环境卫生的长治久洁。
1农村改厕。每个自然村建设2-3只大三格化粪池。彻底消除露天粪缸,全镇农村无害化家庭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
2垃圾处理。全镇农村每20户左右居民设置一只生活垃圾箱(桶、房)各行政村建立专职环卫队伍。生活垃圾集中投放、定期清运。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随地乱倒乱抛现象。
二、方法和步骤
必须做到镇、村统一步骤、统一规划、统一行动,此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充分集中精力、物力、财力,以设计科学、质量过关、布局合理、符合卫生的要求,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综合体系建设。活动共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阶段。镇、村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现状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着手搞好工作规划。
第二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并通过各种途径将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责任宣传发动至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形成全镇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搞好两个行政村的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为突击整治阶段。各单位要采取扎实措施,稳步推进各项整治任务,确保实现“两个全面”
第四阶段为自查申报阶段。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申报,确保能够高标准完成任务,同时向镇爱卫办报送考核验收申报表。
第五阶段为考核验收阶段。各村、社区(居委)申报的基础上。做到成熟一个,考核验收一个,并按规定程序落实各项补贴。
第六阶段为长效管理巩固阶段。各村、社区(居委)要按照“边整治、边管理”原则。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落实长效管理经费,确保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治久洁。
三、措施和要求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这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农村各片副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爱卫办,负责全镇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一名村(居委)干部专职从事该项活动,从而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层层有组织、事事有人抓、个个有责任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网络。
(二)强化宣传导向。改变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的一场革命。各村、社区(居委)和镇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橱窗、黑板报、宣传画、有线电视等各种宣传手段和方法,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镇广泛开展“卫生环境、促进健康”主题活动,要以《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为基础读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新,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筹资力度。就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障。要按照“政府导向、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资金筹措基本原则,实行共同创建、共同负担。市、镇实行经费补贴,对完成整治目标的村和社区(居委)按新建大三格化粪池和生活垃圾箱的数量予以补贴。具体标准是新建化粪池按1000元/只补贴;新建垃圾箱按250元/只补贴;取缔露天粪缸按10元/只补贴。村、社区(居委)应多渠道积极落实整治经费。鼓励社会及个人捐资,支持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严格按照整治目标,紧密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积极探索见效快、花费少、方法科学、简便易行的整治方案。同时,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选址,切实减少矛盾。对垃圾箱、大三格化粪池、家庭卫生户厕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过关、数量足够、布局合理、符合卫生要求。
篇10
一、 各村环境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路面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部分村庄加强了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段时期以来,全镇不少村庄出现农村卫生环境下滑趋势,农户居住区环境卫生条件差,村道两侧重现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综合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我镇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各村大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非常欢迎和期待。
二、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低,居住生活区环境卫生差。全镇除去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六市庄、豆家庄、北解疃、赵庄七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外,其余18个村都没有建垃圾池,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的现象。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
2、基层组织力不强,人员、制度、设备缺失。在走访的25个行政村中仍有18个村还没有组织建立固定的、长期的保洁队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一旦卫生检查只是临时组织人员打扫卫生,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此外几个村的垃圾池、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3、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农民环保意识薄弱。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的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对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能够足够重视,个别村户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4、清理“三堆”仍是个村整治的重点问题。虽然有的村已经使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多数村存有多年未烧掉的废木材。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村里有沿街、小巷、自家门口、墙角等处堆放玉米皮现象。此外部分村路边存有粪堆、砖垛,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沙堆、石堆、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5、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调研中发现,除了有豆家庄、六市庄、赵刀寺、马刀寺、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辛店、北解疃、赵庄、肖庄11个村的路面硬化较好,建立了较好的路面交通设施外,大部分村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内主干道、临街巷道路面没有硬化,排水、排污下水道建设不到位,有的村虽然拥有下水道但存在排水排污不彻底,堵塞情况严重。部分已经实现亮化、绿化的村不能够对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护。多数村没有建立垃圾池,不能实现镇垃圾清运处理。村队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等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问题。
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村要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保护村规民约,推行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强化落实村民责任,建立各村维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农户房前屋后由各家各户自己负责打扫清理,保洁队伍对村主要干道进行打扫和绿化带的维护,加强对村主要区域巡查,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大众化、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
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保洁队伍的资金帮扶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队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