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络生活范文
时间:2023-03-16 11:0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网络生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在宿舍中组建有线或无线网络,并学会共享文件的三种方式;
2.大学生活中的
>> 我的网络生活 解析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伦理审视 母亲的网络生活 我们家的网络生活 80岁老人的网络生活 WOW!整治混乱的网络生活 明星与富豪的网络生活 试析网络生活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浅析大学生网络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生活情绪体验的对比研究 浅析网络生活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研究 贴心网络生活我用网易邮箱等 网络生活价值榜 一个进城民工的网络生活 90后的网络生活词典 学生网络生活样态的厘清与引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北京各高校周边饭馆大搜捕)。
服饰:买衣服最好的方法就是上淘宝(
搜狐计算机考试频道
限制P2P访问
同一个宿舍,有的人就是没有公德,BT下载时也不限制速度,别人连网页也打不开了,为了照顾面子,我们偷偷地把他们的下载速度限制一下吧。
从/soft/41300.htm下载“P2P终结者”,运行软件后,先设置好网络类型,进行系统初始化(见图20)。
在主界面在左侧点击“网络带宽管理”,勾选右侧的“启用主机公网带宽限制”及“启用发现P2P下载时自动限制该主机带宽功能”,同时设置好限制(见图21)。
局域网里看电视
现在P2P网络电视非常流行,为了减少带宽占用,P2P网络电视都有局域网共享的功能,比如PPLive,在软件中点击“控制设置”,然后在左侧点击“局域网共享”,在窗口右侧设置好共享文件的文件夹,并勾选“共享此文件夹”,“确定”后,宿舍中的其他电脑都可能通过访问这个共享文件来观看节目了(见图22)。
这一天,我们毕业了
大四了,终于要毕业了,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准备面对新的人生吧!
要毕业了,所有的事情都打点好了吗?虽然现在才刚刚开学,但有很多事,你还是不得不早做准备,比如你准备好找工作了吗?
校友录
都要毕业了,你不会还没有用到校友录吧?你还需要登录到ChinaRen吗?从小学到大学,每个班都登录一次吗?当然不用了,使用Alumni可以帮你轻松完成。
1从/下载,解压缩后,直接运行Alumni.exe,打开软件。
2打开软件后,点击菜单中的“账号添加新账号”,弹出“添加新账号”窗口,从“网站”下拉菜单中选择登录站点。Alumni支持ChinaRen及5460两个站点由于5460改版,至截稿时,软件还暂时无法登录到5460)。接着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见图23)。
3回到主窗口,在窗口左侧右击账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置更新班级信息”,稍候就可以看到留言信息了(见图24)。
你还可以在Alumni中查看校友录中的照片、通讯录等信息,更可以直接留言。通过“班级”菜单项,可以进行“留言统计”、“导出数据”及“上传照片”等操作。
网上租房
大学毕业了,也不能再住在学校里了,需要出去租房了。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北京 租房”,出现了一些北京租房网站的信息。然后打开其中的一个,输入自己期望的区域,比如“海淀”,然后再选择价格范围,比如“800以下”,时间为“半月内”,就可以了。只是注意要小心非法中介。
免费的精品房源
好了,最最精华的,也是某个高人在无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家经验,在此与各位分享。
刚才的方法输入“北京 租房”,只能进入一些租房网站。客观的说,一些网站(尤其是全国或地方的门户搜房类网站)还是不错的,但是信息太多,如果你可以接受坐10站公交车上班的话,慢慢寻找过滤,信息还是比较丰富比较新的。这时,你猛然发现了“精品房源”一栏,新大陆!这里的房子比较便宜,而且信息很新,更重要的是,全部是经过网站电话确认过的。你高兴地点击,可惜只看到房屋的基本情况介绍,却没有房主的联系方式。旁边的提示告诉你了,请发送短信获取联系方式,信息费1元/条,如果成为会员可以获得更多短信优惠。在大型网站里,房子和短信都是真的,如果你不心疼这几块钱,几条短信之内或许能租到自己心怡的房子。可是,房东无意中告诉你,他没在你发短信的这个网站发过信息,你一定暗暗在心中鄙视这个网站了。免费信息占为己有?不厚道!
但是短信已发,有何办法?所以,如果你找到需要短信付费的租房信息,不妨粘贴一小段其中有代表性的语句,到搜索引擎里寻找,很可能在别的网站上就有完整的免费信息,此招屡试不爽。
无中介,无重复的平台
房源消息快,中介可过滤可举报
个人房源信息也比较多
懒人租房之无敌攻略
有时候,城市的“大”让人郁闷,在某处的房子,需要坐地铁、公交车几经辗转才能来到公司,上班塞车易迟到不说,难道你愿意每天浪费2个小时的宝贵生命吗?所以,还是就近吧。刚才的方法对于找具体地点的房子往往不太奏效。但是我们有办法。
打开百度,输入“紫竹桥 租房”,回车,有很多结果,但似乎比较乱。没关系,先注意筛查每个结果右下角的日期,因为搜索引擎的算法原因,有可能排列靠前的结果是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前的信息,这时需要我们一目十行地过滤,很快,我们找到了几个9月份的租房信息。OK,点击打开,这都来自不同的租房网站,但信息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想想,要出租房子的人出租信息时,不可能在每个网站上都发一遍,光北京的租房信息就可能在上百个网站上查到。如果你恰好没看到,那么就很可惜了。
锁定校园论坛
学校论坛的“广而告之”、“二手市场”等版块常常有不少信息,因为近和便宜,一很容易被租掉,需要眼疾手快。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可以到附近的大学论坛里看看。高校内的房子有时候很不错。安静,而且物业、取暖费可能会免除,并且房东一般是学校教师,可靠性高。尤其是备战考研的人可以优先考虑。如果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说不定还能减掉不少房租呢。另外如果见到房东在信息中说“希望是女生”,男生不要却步,打个电话,如果房东约你看房了,不就默认可以放宽条件吗?并且见到你本人,爱干净又可靠,很可能就谈定了。
你应该如何找工作?
你是如何找工作的呢?简历应该怎么写?应该如何应对面试官各种刁钻的问题呢?我们不会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去做,主要是告诉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简历
通常HR浏览你的简历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有的只有30秒钟,如何在这几十秒内展示自己就成了关键。
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重点突出展现不可培训的能力,比如诚实、善良、分析能力、协调能力等等。还要更多地展现你不可替代的能力,要知道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通过二、三级,成绩多好,连续多少年的奖学金,这样的条件几乎和其他竞争者没有任何区别,你要突出展现那些不可替代的能力。
篇2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电脑具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又能够自动高速并且精确地处理信息,它不仅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面貌发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电脑上的信息很广泛,想知道什么,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找到。电脑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新闻,查找资料,买东西,存、取钱,等等,真是方便极了!只要想干什么,足不出户,轻松办成。如果想要买一件衣服,又觉得出门太麻烦,那就打开淘宝网,轻松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在网上还可以交结朋友,成立自己的博客,让距离千里的朋友联系在一起。
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网络游戏,但是过于沉迷网络,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时还可以做出错误的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有利有弊,我们在上网时,一定要选择对我们有利得网站,千万不要迷上了网络游戏!
网络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我相信,经过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研究,科学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发达的。
新疆石河子二小四年级:eeeeeeeeeee
篇3
像被河水冲刷的船,你仓促地到了中年,体态、面容、眼神、心境都被盖上了中年的印戳。回头望去,鸟飞蝉噤、红枯绿瘦,青春已溜得不见踪影;向前看去,鹤发鸡皮、枯萎蹒跚正在逼近。
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凝重、深邃、空旷,是生命曲线上的一个极点。站在这儿,来路一览无余,去路上能搅出的动静也大致不出其右了。人生像魔术师抖开了他的包袱,不会再有太多的神秘可言了。
人们赋予这个年龄的关键词是“成熟”,可生活仍会硌疼你:家人生病你担心,孩子不听话你生气,工作出错你沮丧,没钱了你发愁……只是你学会了警惕这些灰色霉菌,不再给它们发酵生长的机会了。
02
在你这个年龄,左手要拽着孩子,右手要搀着父母,你成了他们两边的家长,女儿刚踏进青春期,像一只迷乱的羔羊,背上还驮着10斤重的书包。她还那么脆弱,说话稍不对劲就会戳伤她。父母呢,个头缩得那么矮,走路一摇三晃的,你还忍心对他们发牢骚吗?爱人跟你一样,也在中年的河流上忙着捕捞。
所以,你得有自我疏通和修补的能力。你得维护你一贯的形象:大大咧咧,乐乐呵呵。这些年来,你受到岁月和生活的双重镂刻,内心也在不停地改变。沧海桑田,有的地方已经变硬了,有的地方却柔软了。从前你是树叶,环境是风,它一吹你就动。你跟着别人赶东赶西去上补习班,今天英语,明天文秘,后天管理,像猴子掰包谷。宴会上硬着头皮喝酒,却让胃痉挛不止。你在外边温文尔雅,在家里龇牙咧嘴,长着一身倒刺。你只想让社会接纳你,却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那时,你生活的姿势是引颈远眺。上学的时候盼毕业,女儿小的时候巴不得她长大,工作的时候想退休,在乡野时憧憬都市,追到了都市又怀念乡野。总之真正的生活在山的那一边,而下巴颏儿下的生活不过是一段歌剧的序曲,一座港口的栈桥。现在你却后悔自己错过了好些生活。因为生命里的每一片草地、每一条溪流、每一块山丘都是只此一次的相遇。在日历被撕了一大半后你才学会了调整焦距,对准眼前。
03
于是,你能听进父母的唠叨了,愿意陪他们散步了,也知道了拉他们去吃这吃那。发了奖金不再直奔化妆品柜台,而是会给爱人买一双柔软的鞋子。你会带女儿奔到海边看一回大海,冲到上海去看一场F1比赛,在她最想圆某个梦而你又有能力的时候帮她圆了,因为梦也会凋谢。你学着把菜炒香,把汤熬得很鲜,你通过这些小事去传递爱。
你知道,也许过不了多久,今天还围着餐桌的父母将无踪可觅。女儿很快也会张开翅膀去寻找自己的天空。她将不会再每天一回家就拽着你的衣襟给你“播报”班上的新闻,也不会再往沙发上一躺,就把臭脚丫往你怀里塞了。幸福在流逝。
相应的,有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被抽离了。不再想通^变换外形修改自己了,自己接纳了自己不就等于让世界接纳了自己吗?
04
现在,你会把一件衣服穿好几年,把一部手机用到无法再用,你想在这套旧房子里一直住到老。越来越多的同事已经开着自己的车上下班了,你却干脆连班车也不坐,改成了跑步上下班。由此你获得了一种自由和力量,你依赖的东西原来很少,生存其实并不困难。生活就是这样,当你退到了潮流的边缘,潮流反而成了不相干的背景。
篇4
-题记网络是人类的老师,启迪我们源源不断的知识;网络是人类的朋友,往往是少男少女的倾诉对象;网络生活是人类的课堂,拓张我们的全新视野。我家有位好基友-电脑,常常与我和老妈共处一室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假如B是……’我的樱桃小嘴中细声细语的念道,‘什么跟什么嘛。这道题根本不会。’握紧皱眉头,用尽大脑中所有的智慧审阅这道题,结果却是功亏一篑。恰巧,老妈在身旁,我蹑手蹑脚地跑到她身后,用绵羊般的声调道:“亲爱的老妈,您最爱最最最爱的女儿问您一道题望你批准。”“走开!你明明看到我这么忙,而且你又是不知道我的智商还没你高,还问我!”我的心仿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灰头灰脑地跑到卧室,并立誓再也不找这只‘母老虎’了。我垂头丧气,并准备放弃的时候,一道耀眼的曙光照向我—‘oh!mygod。这不是也一位现成的老师啊。’于是,我打开电脑的快关,兴致勃勃地搜查这道题的正解。果然电脑不负众望,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收获挺不小。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关,突然好有成就感。多亏了这位好老师,带给我不少的知识!
或许是听说了我的‘不朽事迹’,老妈整天缠着我让我帮她下载舞蹈视屏。本来我还对之前的事儿耿耿于怀,心还是软了下来。
篇5
2017年春节前夕,我卖掉了陪伴自己3年多的GTI。这次卖车过程令我长了知识,长了见识,也看清了很多人和事情。有人说,你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人,身边一定有很多玩车、懂车的朋友,卖一辆车有这么难吗!我想说的是,当涉及到金钱和利益的时候,友情往往会变得暗淡。
收我车的下家是个比我岁数小一些的朋友,真正的“个人卖给个人”,没有任何中间商赚差价,这也许是车主卖车亏钱最少的一种方式。当然,这对买家来说也是最靠谱的。在卖车的过程中,我的这辆2013年4月上牌的GTI被二手车直卖网站、网络生活服务平台、花乡车商、网络车商、朋友、朋友的朋友,等等,开了无数次价。不靠谱的那些人开出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有时我都有些含糊,我是在卖一辆GTI还是在卖一辆1.6的高尔夫,我甚至都在想,这车我卖5万块钱,你们敢收吗!这让我有一种狮子在大口撕你身上肉的感觉,同时边上还有煽风的:你这车卖不了多少钱,你这价格想卖出去,等下辈子吧。
不靠谱和看笑话、看热闹的人就不说了,毕竟现在社会中这些人不在少数,咱们说说实际的。在这次卖车过程中,通过与买家们以及车商一次次的沟通,渐渐的我也把这辆2013年4月上牌的GTI在二手车市场里以及二手车直卖网上的行情摸清楚了。我的这辆GTI如果开到花乡里,商家最高可以出到14.5万元,他们买回去直接标价16万元,最后成交价会在15.5万元上下,基本一辆这个年份的GTI车型他们有1万元的利润空间,如果是精品车况,那就再加上1千-2千元。这也比那些网络车商们靠谱多了,起码没有给我开到12万13万元,想想真是可怕。
在二手车直卖网上,我的这辆GTI通过网站工作人员对买方与卖方的两边沟通,最后靠谱的价格基本为15f元,这15万元是卖方拿到手的金额。买方另需缴纳直卖网站3%的服务费,也就是说买方总共要花15.45万元才能完全买下我的车,再加上过户费基本也就是15.5万元。
那么问题只有一个:我不想让花乡车商赚取差价,也不想让二手车直卖网压低我的车价好为买方腾出服务费。解决办法就是真正的“个人卖给个人”。办法一,将你的卖车信息发到网络上的那些生活服务平台中,比如58、赶集,然后等待真正靠谱的买家与你联系。办法二,找一家正规的二手车寄卖处,他们会将你的车辆信息到网络以及APP上,关注的用户会看到消息,成交机率更大。寄卖有时也是需要收取场地费的,但是这笔费用与直卖网服务费和车商差价相比简直太少了。办法三,通过微信朋友圈卖车信息,然后再让你的朋友们帮忙转发。微信朋友圈是一个非常强大且肮脏的地方,我们这里避除肮脏,只显强大。
再说说买我车的那位朋友。二手车直卖网的工作人员在某网络生活服务平台看到了我的卖车信息之后与我进行了联系,将卖车信息再挂到他们的直卖网平台上。买车的这位朋友就是在某二手车直卖网上看到了我的信息,工作人员协同双方在价格上进行交涉,注意这里买方与卖方是无法直接面对面沟通的。那么问题来了,当时我直接一口价,我的车就要卖到15.5万元,少一分不卖。而以这个价格成交的话,买方需要在15.5万元的基础上再多掏4500元的服务费,加上过户费基本是16万元。这个价格买方肯定不会接受,于是买卖双方就这样僵持在这了。
某天早上,我接到了一位买车人的电话,他说自己就是之前在某二手车直卖网通过工作人员与我进行沟通的买主,他从某网络生活平台上看到了我的卖车信息,于是打电话与我沟通。就这样,我拿到了15.5万元的卖车款,他也少掏了4500元的服务费,交易达成。
最后的话:
篇6
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守规则与不文明行为并存是青少年网络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高年级小学生认可网络生活中同样需要遵守道德规范,不可任意妄为,也普遍愿意遵守网络游戏的规则;近八成的中学生在网络游戏中与人相处是守规则的。但与此同时,超过两成的高年级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讲脏话,并且讲脏话已经成为其中一部分人的网络生活习惯。此外,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模仿过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超过四成的中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讲脏话,同样也有一部分人已经形成了讲脏话的习惯。另外,有将近一半的中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存在模仿游戏中暴力行为的现象。
这给我们提出了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问题:我们通常把守规则看作是道德成长的一种表现,但与之伴随的大量规则外的不文明现象却说明这种教育可能是在培养“守规则的道德侏儒”。
一、“守规则”在道德上的不完备状态
规则是一定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守则,它制约人们的行动,维系群体生活的秩序。因而,守规则往往也成为一种个体应然的行为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制度伦理的倡导者往往强调规则本身对道德人及道德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规则终究不同于道德,在道德性上存在着两个无法克服的局限,从而使得过于倚重守规则的道德教育,只可能培养出“守规则的道德侏儒”。
(一)规则外放纵的无度
人类生活如此丰富复杂,规则无法做到事无巨细一概予以规定。因此,就有了诸多“钻空子”的事情发生,这表明规则的作用范围始终是有限的。一些人,在有明确规则制约的地方谨守规则,一旦出离到规则范围之外,失去了既有的行为依据,自然产生出脱离监管的自由感,往往会将守规则时的内心压制更加夸张地表现出来,完全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欲望行事,导致言行的过度放纵,成为不折不扣的“守规则的道德侏儒”。
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制度伦理尝试通过规则自身的完善来达成人的完善,实际最多可能如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所描述的,将人性囚禁在规训的牢笼里。后现代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主张彻底打破规则,如鲍曼所说,逃避限制是后现代生活的中心。[1]规则体系的解除、规训的消失,的确可以使行动的决定权回归到个人的手中。但自由了的人,是否可以在无规则状态下自然实现人的完善呢?我们看到,习惯了规则与规训的人,在规则之外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追求个人化的主观感受、体验、情感的放纵“狂欢”。事实上,当个人主观经验成为行动的唯一依据,往往造成价值的虚无和欲望的放纵。因此,后现代背景下已经有很多思想者呼唤理性的回归,以改变人的自我放纵局面。
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苏格拉底指出,个人的主观意见并不可靠,即便是正确的意见,如果没有被理性捆住,也是没什么价值的。[2]在《斐德若篇》中,苏格拉底讲出了著名的马车故事:人的灵魂就像是由两匹马驾驭的马车,其中的一匹马顽劣放纵,如果驾车人稍有控制不好,这匹马就会将整架马车带入倾覆的险境当中。[3]他用顽劣放纵的马来比喻人的欲望,以驾车人比喻人的理性,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欲望对完善的人的巨大影响:只要理性稍有放松,人就会被欲望控制。这两篇对话恰好可以用来描述“守规则道德侏儒”的危险:在规则覆盖的范围之外,缺少理性的道德侏儒,要么仅仅由不可靠的“意见”支配,要么由放纵的欲望支配。
日益普及的网络生活还没有建立起非常完备的规则体系,这样的网络生活就像是现代性与后现代的杂糅:有规则与无规则并存,规则内外各有空间。成长中的青少年,一方面,在那些有规则可循的地方,愿意按规则行事;另一方面,在规则覆盖之外的空间则可以粗言暴行。网络生活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无论规则如何完备,日常生活终究存在无显性规则之空间;规则内外的文明反差,学校中的好孩子与家庭中的小霸王,也正说明着青少年教育中对规则过度依赖的不足。
(二)规则内做恶的可能
一味强调守规则,把守规则当作是好孩子标准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规则本身在道德上的不完备性。
首先,常见的规则往往表达一种普遍性要求,是抽离现实生活情境的行为期待。因而,规则与现实生活情境总是因为隔着具体化的距离而显得空洞,也往往无法适用于具体生活情境。诸多现实情境中的道德两难,有一部分是普遍规则与现实情境的冲突,这时,我们会发现规则本身的苍白,发现规则对于完满的人性所在的复杂生活的不完备性。
其次,从生产的过程看,规则多数是为了满足群体共同生活的需要,为了保证群体内成员和谐共处而进行的集体约定,是以达到群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因而,规则往往带有局限性的地域色彩,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权宜之计。带有深刻群体烙印的规则永远只是为了“这个”群体服务的,因而很难超越这个群体之外去考虑全人类的普遍利益。“群体精神既有关爱、协作等光明的一面,也有自私、排斥、敌对其他群体等阴暗的一面。”[4]群体对内显示出关爱的一面,以一系列规则协调成员间的关系;同样是为了群体内的利益,群体对外则显露出截然相反的自私面目。
可见,不顾规则及其要求下的行为本身的道德性如何,一味遵守规则行事,有可能是在作恶;与此同时,守规则又成为作恶者自我辩护的依据,试图以规则来开脱罪责。
二、“守规则”的道德本质及其产生的教育原因
(一)“守规则”的实质是他律型人格
由以上对守规则可能导致的两种道德后果的分析,可以看到,守规则之所以无法与完满人性这一目的相通达,实际在于对规则本身的过度依赖与强调。对于人而言,“规范是必需的而且应该遵守,但却不值得尊重,因为道德价值落实在规范之外而不是规范之中”。[5]守规则只是一种他律性人格特征,真正的道德人格是强调“慎独”和内在道德自觉的。
“他律”是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里提出的概念,意指服从于外在规则而行动。守规则的他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规则的遵守不一定是自觉遵守,而很可能是出于服从的遵守;第二,所遵守的规则内容是外部给定的,不一定经过其自身理性的审查;这也就导致了第三,守规则而并没有获得规则背后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因而在缺少规则的情境中无法做到自我治理。处于他律情形中的人,虽然其言行看上去是合道德的言行,但那只是看上去或者外表上如此,其内心或者在精神上,可能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说是与道德本身内在自觉的完满追求相悖的。因而,其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道德侏儒”。
强调守规则的他律人格的道德意义十分有限。规则只表达应该如此,却不能澄清为什么应该如此;规则指出行动的标准,却无法承载行动的意义;规则范导下的好人是群体秩序要求下的好人,却未必是自身人性卓越、人格完善的好人。规则本身无法承载生活意义,生活意义只能到规则之外更为根本的道德价值当中去寻找。这就需要“检视现实生活以追求美好价值”[6]的理性力量,达到使人能够在自我治理当中实现卓越人性的目的。苏格拉底的“马车”比喻已经揭示了这种理性自治的重要性,在这种理性自治状态中,可以看到一种迥异于规则训导下一片服从景象的秩序:“当理性占统治地位时,一种极其不同的秩序在灵魂中起支配作用。” [7]这样一种理性的秩序,是欲望得到节制、德性支配行动,因而能够在德性的实现活动中历练人格、追求美好生活的状态。这是与守规则的道德侏儒的他律人格截然相反的人格状态。他律的道德人格始终只能让人成为服从外在规则的好人,并且如前文所述这种好人还潜藏着作恶的危险。而要实现人性的卓越和人格的完善,则必须超越他律型人格的有限性,诉诸充分的理性自我治理,经由德性的自我教化之路实现生活的意义。
(二)“守纪律的好学生”是他律型人格的教育土壤
为什么当代青少年会出现“守规则的道德侏儒”这样的人格倾向呢?学校教育中一个熟悉的说法可以与此相联系就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学校生活是青少年制度化生活的第一模版,学校生活中的价值引导与评价本身,即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学校作为共同生活的场所,是要有纪律的,要求学生守纪律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作为规则的一种具体形式,纪律同样存在上文分析的规则的有限性。面对纪律的要求,不鼓励与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其深层的道德理由,而是通过各种评价机制强制学生无条件服从,导致真正的道德价值因此阙如,被重视的仅仅是规则的执行。
将守纪律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严重窄化了学生丰富个性的活动空间,压抑了其人性的活力,使学生在严密的规约当中成为顺从纪律要求亦步亦趋的“乖孩子”。鲁洁教授指出,“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道德教育全部落实为具体的规范教育,听话、顺从历来是,当今仍是中国好孩子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窄化了丰富的人性,“不是真正意义上自由自觉活动的人”。[8]学校教育中对纪律和规则的过度强调,是对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偏离,误导了成长中的学生对好人的理解,将好人窄化为“守规则”的人,误将这种“道德侏儒”当作是好人的标准与全部要求。
三、养成能自治的道德人
“守规则的道德侏儒”与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及完满人性都相去甚远。当今时代,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一方面,网络生活较高的自由度放大了规则外的放纵行为的可能;另一方面,网络生活中规则的相对缺失则可以为理性自治的教育提供一个试练的空间。当然,道德教育应当是整全的,不管是在虚拟网络生活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都应该引导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审视规则,通过培养能够理性自治的道德人来实现道德人格的健全成长,从而摆脱“守规则的道德侏儒”形象,走向能自治的健全道德人。
(一)养成理性的品质是核心
如何能够理性自治?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9]理性必须经常运用才能得到启蒙,意味着理性的启蒙需要后天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过程要成为一个尊重理性,而非只重规则的生活。学校教育要培养人的规则意识,但这个规则意识,不是一味的遵守规则的意识,还包括对规则的产生过程、规则的合法程序、规则的道德有限性与现实必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懂得,规则是生活的必须,但一味守规则却并非人性的完善。这意味着彻底改变“守纪律的好孩子”的教育观念,在学校生活中,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充分运用理性的自由空间和机会,让他们通过理性的运用去制定合理的规则,通过理性来反思现存规则的不合理性,改进生活中的不合理的规则。与此同时,理性在这种运用中得到不断完善与提升。
(二)以追求人性完善为目的
守规则的人,追求的是“无过错生活”。把规则当作戒律,当作幸福生活的边界,认为幸福是囚禁在规则的牢笼中的。这显然是对规则与幸福关系的一种误解。什么是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10]这种属于人的最完善的东西,是德性的实现活动,亦即人性自身的完善与卓越。不违反规则意义上的“无过错生活”,显然是无法达到这种卓越的人性状态的。与人性相比,一切规则、规范、纪律都微不足道,重要的是人性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规则。完满的人性与规则不是对立与避让的关系,而是超越与“为自己立法”的关系。因而,完满人性不是不守规则,更不是不要规则,而是超越现实性的有形的纪律与规则,但以人性的完善为最终法则,指导自己的行为与生活。以完满人性为法则的人,不管现实中是否存在有形的纪律和规则,都不会放纵自己的行为,因为放纵是人性的不完满状态。
(三)从节制做起
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生活,都缤纷多彩却又泥沙俱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青少年如果沉迷其中,不但耗费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引导他们从节制做起,抵拒诱惑,自觉克制不合理的欲望,做到“约身胜欲”“克己复礼”。节制,不是资源匮乏时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不是为了遵守节约俭省的规则,而是人性追求完满的高贵之义,是人对生命的明智把握。富足而能甘于朴素,远离奢华;规则内不违规则,规则外不自我放纵;成功时不傲人鄙物,失意时不轻言放弃;对显达于己的人不趋附,对卑微于己的人不鄙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才显人性的高贵。
参考文献:
[1]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郁建兴,周俊,周莹,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96.
[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1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33.
[3]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22.
[4]高德胜.超越群体的自私[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1):32.
[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
[6]金生v.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9.
[7]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王成兵,乔春霞,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64.
[8]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15.
[9]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4.
篇7
[关键词]网络伦理生活化网络平台
[作者简介]杨广平(1975- ),男,江苏赣榆人,徐州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徐明(1974-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江苏徐州2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文化自觉、自信:构筑文化强国梦”(项目编号:2013SJB710023)、2013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输送联合会(青年精品)课题“网络虚拟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SQB-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064-02
长期以来,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脱离大学生现实生活,采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僵化、抽象、概念化,出现了“空、大、全”现象,造成了教育效果不好,引发了诸多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现象。胡塞尔、哈贝马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域。
一、当前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滞后与不足
从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来说,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好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然而,在他们还没完成这个转化时,虚拟网络世界便匆忙地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世界。但高校教育却不能针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造成了目前大学生道德行为层面上“知行分离”、道德情感层面上“知情分离”和道德信念层面上的“知信分离”的现状。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主要为课程教育,总体来讲,存在三种教育模式:第一,“推移”式,即把现实环境中的伦理教育模式照搬移植到网络环境中来,实现简单的教育“推移”。其弊端在于网络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若采取完全照搬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只能是一种依存于惯性的教育模式,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第二,“主知主义”式,即把智力活动引入道德教育中,强调德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网络社会中学会辨别是非曲直。其弊端在于主知主义教育模式把个体品德构成窄化处理和学习方式简约化处理的德育模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道德教育,它将道德行为置于次要地位,而将道德认知当作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使用道德的认知力去规范个体的道德行为,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和道德目标的割裂,是一种不完全的道德教育。第三,“工具理性”式,这种德育形式夸大技术与规则的作用,企图通过对网络的控制来实现对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目的。其根本弊端在于把道德与现实对立开来、道德与生活割裂开来,不可避免地产生道德教育人文目的性与理性工具性的冲突,造成了人文内涵的丧失和德育功能的弱化。
二、网络伦理教育新视域:回归生活场域
生活场域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域,是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也蕴含着人性的回归。其核心价值在于在现实生活场域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索,不断体验、感悟和超越,从而实现人生命价值,实现由平凡到非凡、由平庸到卓越的蜕变。胡塞尔、哈贝马斯等人提出的“生活世界”为网络伦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情况复杂、差异很大、动态多变、正在发生的教育域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伦理教育如果脱离了人自我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任何形式上的伦理教育都是徒然的。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是为了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应该紧紧围绕教育主题的现实世界,从学生的网络生活体验入手,充分利用网络伦理道德冲突事例,全面把握教育的主客在虚实世界中的体验及感受,真正关注学生在伦理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过程性、情景性和现场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全面把握教育主客体在生活体验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意志,并通过不断积累升华来体认、领悟道德情感,在生命体验中不断提升青年的道德素质。
三、网络伦理教育的途径:高校生活化教育平台
(一)开辟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
在校园网上创建面向青年大学生建立“绿色”德育网站,使之成为网络伦理教育的主阵地。为了青年大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开展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把青年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综合利用多媒体、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网络伦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上投入大成本,加强主流网站的生活化建设。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主流网站的生活化建设,以学生为本,内容形式上取材于大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问题设立专门的交流、讨论区域,通过网络辅导员、信息员、分析员的共同协作,及时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流网站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其他网站加以正确引导,形成网站良性共同发展的局面,不断促进网络德育生活化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关注现在大学生登录率比较高的部分网站,如校内网、天涯社区、猫扑网、淘宝等这些以时尚、新奇而备受大学生关注的娱乐型、消费型、交往型网站。通过将这些网站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主流网站建立友情链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和监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浏览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各种网络“垃圾”。
(二)网上渗透教育
隐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高校构筑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平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努力创造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指导性的“道德情景”,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网络伦理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使大学生在无形无声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鼓励学校各类社团和班级建立网站。通过各类社团组织对网络使用的具体情况,形成符合其网络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这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如网络辩论、网页制作、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调查活动、漫画制作等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健康的网络伦理认知能力;也可以鼓励大学生集体动手建立班级网页,并在网站上设立德育学习、历史人物风采、实事分析、社会动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栏目,兼顾内容与形式,样式新颖多样,在保障德育渗透的同时,提高网页制作技艺。
其次,要利用好校园网、BBS、博客等网络平台。目前高校均已建立起各自的校园网,甚至各个职能部门也纷纷建有自己的网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其实并不理想,问题主要是这些网站过于注重理论的宣传和政策的宣讲,更多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再加上这些网站或者网页更新慢,格式严肃、老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鉴于此,我们应该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完善校园网建设,充分考虑网站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功能,努力建设成为受学生喜爱,获取健康信息的主渠道。专题网站的建设要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此外,要在网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网上师生的互动交流,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理论问题、热点际题、实际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三)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网络伦理教育,不能简单地就网而说网。换言之,不能完全以网对网,因为网络仅仅是人实现交流的一种载体,而人永远是网络主体。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永远活在网络虚拟中,因此,网络社会中所发生的伦理问题大多还是需要在现实社会中面对面来解决。
第一,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具有高度的认同,认识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高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网络虚拟文化的发展,全面研究掌握网络传播的特点,把握网络伦理教育的规律。要在传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做好网络素养教育。掌握大学生网络伦理状况,做好网上热点难点问题的网下引导工作。同时,也应该利用好“网上”这一平台,充分借助网络先进技术手段,发挥技术优势,抢占网络思想阵地,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枯燥的问题通过技术处理转变为简单、有趣,进而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这些难点、热点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高校要构建网上、网下良性互补机制。网络有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很多人在网上聊天的时候都自觉地谈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困惑,这种信息比传统“一对一”的方式能更快地发现问题。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浏览可以归纳出一些典型的和集中性的问题,通过在网下开展座谈、讲座、报告会等传统手段集中而深层次地解决,把科学理论灌输和先进思想渗透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增强上网行为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网络上发现的不能在网上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在网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不具有共性的、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这类问题很难在网络上解决。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育人、帮助人、提高人的目的。
(四)优化网络生活环境
网络环境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冲击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网络生活环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模式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我国网民的网络生活环境堪忧,互联网所来的垃圾信息、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网络黑客、网络欺诈、网络犯罪冲击着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因而,净化网络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是实现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的重要环节。
支撑网络传播的是高技术、高智能的国际互联网,为此,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必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绿色网络技术,并且要对他们进行网上技术的引导教育,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技术研发,通过技术手段抵制各类不良网站。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通过甄别、筛选、过滤、屏蔽有害信息,阻止不良网站的运行,积极打造网络绿色防护罩;政府还应该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研发单位强化网络防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多方位、多渠道地大力推广先进的网络防护技术。
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预警、调节、反馈机制,提升网络文化品质,不断完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进华.自律与他律: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3(1).
[2]许立新,田鹏慧.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新举措[J].道德与文明,2003(1).
篇8
美国网络素养教育的理念与行动———对LeeElementarySchool的考察
美国网络素养教育实践中从理念到行动渗透着“基于探究的网络素养教育”思想,笔者对LeeElementarySchool的网络素养教育从认识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考察。笔者与LeeElementarySchool学校的校长、三位教师(ELL、LITERACY、MEDIA三位学科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儿童网络素养的认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策略来实现相应的理念与目标。LeeElementarySchool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在全球化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应将培养儿童具备开放的视野(open),合作共享的理念(cooperation)、强烈的责任意识(respontbility)为重任,让儿童“会选择、会判断、会思考、会决策、会交流,会创造”,成为当今网络社会“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创造”的一代新人。他们认为,对儿童来说,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儿童在网络世界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价值标准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现实生活。在理念方面,他们认为:网络素养教育根植于这样的认识,即网络素养知识不是简单地来自教师的传授或学生的“发现”,它是起点而非终点与目的,通过增强儿童的网络实践能力,使儿童获得良好的网络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儿童的自我发展能力才是儿童网络素养发展的目的。它是一门调查研究、对话与实践的过程,是在儿童的网络实践活动中考察、推进与发展,新的网络知识和认识被儿童在网络实践活动的感知、体验中被创造出来,儿童在网络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儿童的网络素养能力是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反思、提高,不断获得发展。网络素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儿童在网络文化实践活动中,通过互动参与、对话、探究,在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与能力的过程。网络素养教育是面向网络时代儿童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的核心是让儿童探究性、建构性地参与网络实践活动,认识网络的本质,理解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能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建构自身的理解,生成、建构意义,发展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和谐的关系,积极主动地、负责任地参与网络世界建设。网络素养教育本质上是能动的、与人分享的,它鼓励发展一种更加开放的、民主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享有更多的支配权、自治权,鼓励学生以更长远的眼光对待和审视自己的学习。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负有责任,网络素养作为网络时代的儿童的基本素养,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给予关注、引导、支持。
探究的网络素养教育行动基于以上的认识与理念,该校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采取了网络探究与学科探究融合、开展与网络生活融为一体的专题研究、搭建网络探究对话平台促进交流、设计基于网络探究的作业,开展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实践着基于网络探究的网络素养教育行动。该校课程教学是基于主题探究的,如:Litera-cy、Social等课程,每学期围绕4-5个主题展开,让儿童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一般来自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如:三年级的儿童在一学期内围绕“天空———Sky”、“植物———Flow-er”、“动物———Chicken”三个主题展开探究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网络很自然地融入到儿童的学科探究学习活动中,让网络支持儿童的研究、学习过程,丰富儿童体验、为儿童创造、表达提供支持,使网络探究与学科探究融为一体,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究中。如:因为五月份是当地容易刮龙卷风的季节,于是教师带领儿童开展对天空———Sky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儿童围绕探究的主题获取主题资源、丰富体验,教师与儿童一起进入芝加哥“科技博物馆”获得关于与龙卷风有关的关于天文、气象等方面的材料与实物,并通过获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天气中气象规律之间的关系,利用网络将儿童带入MIT实验室天文研究实验室,观察该实验室的通过卫星反射到地球的天文现象,获得关于最近太阳离地球最近而引起的天文现象研究最新进展的数据。同时,回到儿童的生活,让儿童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情况,观察龙卷风到来前后的天气特征,形成儿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对话与意义,让儿童构建心中的意义世界。并了解龙卷风的特征、危害,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学会如何做好安全防护,通过交流、对话、表达,让儿童完成探究的作品,并通过开放协作写作平台Storybird,让儿童基于自己与小组合作研究成果的创作与表达。教师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儿童合作探究,合作创造。教师通过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持,引导儿童鉴别网络资源、分享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让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建立密切真实的联系,儿童的网络探究由此围绕研究的主题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意义———交流表达、创造生成的过程展开。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客观世界与儿童心灵世界在网络与现实的联结中,构成了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意义世界。
开展网络素养专题研究成为该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又一重要形式,加拿大学者大卫•帕金翰(DavidBuckingham)指出,“在网络世界中,不必对儿童进行保护,而应让儿童参与实践对话与研究。”[2]而开展专题研究是促进儿童参与实践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LeeElementarySchool学校的实践考察发现:开展专题研究成为该校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该校笔者不仅亲眼目睹了儿童的探究成果,而且通过与教师、儿童进行交流,了解到开展专题研究对于提升儿童网络素养的成效。针对儿童在上网时经常受到伤害,如何远离网络危险而不受欺辱这一问题,五年级孩子们围绕“InternetBullying”主题,开展了“网络欺凌”专题研究;四年级的孩子们针对如何在网上与人交往,开展了网络礼仪(InternetNetiquette)专题研究,通过与教师访谈,了解到教师在新学期伊始,首先调查了本班学生上网时常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形成、确定本学期拟探究的主题,孩子们合作形成研究小组,通过采访、调查、实践与反思体验等多种形式,研究网络欺凌的目的、形式、途径、内容,以及给受欺凌者带来的危害与伤害等,形成研究成果,并通过一定的形式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不仅通过班内分享交流、讨论的形式,丰富了儿童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与视角,而且在学校的走廊上或专题网站上展示儿童的研究成果,让更多地儿童分享研究成果。教师认为,通过探究让儿童明辨是非,提升认识,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如何远离网络危险与威胁,如何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知道如何解决,增强儿童的免疫力以及网络实践能力,提高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效地促进儿童网络素养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主题探究形成了聚焦网络素养,围绕儿童网络学习、网络生活、网络交往等方面的多种探究主题,主题探究的形式有多种,非常灵活。该校在每个年级每学期都会开展2~3个主题的网络素养研究,针对不同年级设计具有连续性的研究主题,开展网络素养主题研究,通过专题研究形式让儿童提升网络素养。实践证明,专题研究成为儿童网络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网络素养教育需要“网络”这一实践载体,提供在线网络素养学习资源,搭建对话交流实践平台、开展基于网络实践的探究成为该校网络素养教育实践的又一重要形式。该校建立了专门网络素养探究网站,网站上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网络素养专题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资源,同时提供了探究任务空间,以及在线对话讨论区,不仅为儿童提供了网络素养实践学习的资源与探究任务,同时,也为儿童、教师、家长、研究者搭建了多元互动对话平台。网络素养学习资源的形式有多种,有些是互动参与式的,以“做中学”的方式,为儿童参与网络素养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借助这些开放的平台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网络素养教育,让儿童进行网络素养实践学习、研究,借助交流平台,让儿童分享问题、分享观点、交流体验,通过网络将儿童、教师、家长、研究者等多方联系在一起,正如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加拿大约翰•彭金特(JohnPungente)所指出的:“网络素养涉及到多样化的技能与专业知识,需要教师、家长、研究人员、专业人员的合作与参与。”[3]而开放式资源与交流平台正是密切联系他们的重要纽带,成为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有意识地为儿童设计基于网络的项目或任务,如布置利用网络探究的作业或调查研究项目(researchproject),让儿童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网络做项目研究,使儿童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做研究。在学校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儿童喜欢网络,并具有一定网络技能后,不同学科的老师,会结合自己的学科,有针对性地为儿童设计project,让儿童有目的地使用网络资源,接触一手的研究数据,进行调查研究,有指导地进一步提升儿童的网络素养。开发跨学科课程,通过实施跨学科课程,如:社会研究、个人发展规划研究等,来实施网络素养教育。为了培养儿童的“自我认同能力”,即通过帮助他们区分虚拟和现实、个人和世界的关系,认识媒体价值和自我价值,并懂得自我价值不应为媒体所主导,教师设计了“E-CitizenIn-quiry”项目;为了培养儿童在网络世界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素养”,让学生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学会如何行使好自己的公民权,以负责任地参与网络社会建设,教师与儿童合作开展了“E-CitizenInquiry”项目,让儿童通过体验、调查基于网络的分享、自由民主的表达、个性化地创造,以及对比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异同与联系,让儿童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公民权利,学会作为E-Citizen应该承担的责任。
网络素养教育是帮助儿童认识网络本质,建立自身与网络关系,提升儿童在网络空间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在儿童使用网络时,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他们不仅知道自身在网络空间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而且能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思考与判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意识与鉴别能力。该校项目研究小组对儿童网络素养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有价值的网络内容,更有自主判断力,使儿童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此外,该校尤其注重网络素养教育研究,通过研究网络时代的儿童,儿童在网络生活中的特征,教师与家长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携手为儿童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他们一致认为,网络素养教育是伴随网络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新型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需要家庭与学校携手形成合力,了解儿童网络素养发展需要,研究儿童网络实践活动的本质与特征,研究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策略、方法与途径。该校将研究对推动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校长与教师形成的共识是:“研究”与“实践”是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发展的“两翼”,二者的互动是网络素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对我国网络素养教育的启示
让儿童学会选择、学会批判、学会决策、学会解决问题,独立自主,不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网络生活的主人,也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人,是网络时代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4]这就需要儿童网络生活的当下,体验自己成长的过程,让网络素养教育过程本身,给儿童自主的空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儿童有权参与、决定自己选择、自己的决策、自己的发展。而不是采取强制约束和刻意限制儿童使用网络从而束缚儿童的自我发展。让网络素养教育成为培养和丰富儿童内心世界、丰富个人成长的一种途径。美国的网络素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素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关爱教育,关心网络时代的儿童成长,以适应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方式,建构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式,他们以关心网络时代的儿童成长作为基本理念与追求,以一种对网络时代的儿童发展负责,让网络时代的儿童在网络探究实践中成为独立自主、获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对我国的网络素养教育具有以下启示:
启示之一:认识网络时代的儿童,尊重儿童的网络探究需求。网络时代的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互动中,认识网络时代的儿童,是网络素养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出发点。网络不仅改变了儿童的生存状态,而且为儿童带来新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虚拟生存成为儿童的一种重要生存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儿童进行着一系列的文化实践活动,由此构筑了儿童的网络生活,也为儿童带来新的生活体验。网络时代儿童建构并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人创造的虚拟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延续有限的生命存在,在创造性的虚拟世界中生成自己的文化生命,体现着作为价值的虚拟存在,网络生活反应了儿童对内在精神生活的需求。儿童正是在现实与虚拟世界融为一体的生存中,在自然与超自然、历史性与超越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等的矛盾中求得和解,呈现着生活的多样化形态,也构成了儿童生命与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在本义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5]网络时代的儿童“自由”、“探索”不仅是天性,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属性,顺应了网络时代精神与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对儿童的“自由”、“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时代的儿童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的儿童,网络世界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使儿童的探究精神、自由个性得到张扬,如果说在现实世界中儿童受着成人的影响约束和现实条件的限制,而在网络世界中,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究网络世界。网络素养教育就应顺应儿童的这种天性,了解儿童探究网络世界的特点,帮助儿童建立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并促进他们学会在不同的世界探索和发现,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内在的意义与自我成长的价值。
启示之二:超越“保护主义”走向“探究实践”,为儿童创设多种网络探究体验机会。麦克卢汉指出,媒介素养教育中不应将儿童视为文化的牺牲品而致力于去营救或保护,而应关注儿童的情感参与与投入,以及儿童从中获得的乐趣,这是激发儿童真正提出问题,提高儿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6]美国LeeEle-mentarySchool的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充分说明:网络素养教育应超越“保护主义”,不是通过保护的方式,让儿童减少使用网络的机会,远离网络的方式以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建立一个能够指引儿童成长、能够提供儿童锻炼能力、发展潜力的环境,给儿童解决问题、探究、创造的机会,让儿童走向探究实践,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对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在探究中建构自我与网络世界的关系,生成网络探究对自我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在网络探究实践中提升选择能力、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自我探究与合作探究过程中,全面发展网络素养能力,以使儿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美国LeeElementarySchool的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充分说明,网络素养教育应赋权给儿童,尊重儿童的自由精神与探究本能,欣赏儿童的独特个性与差异性,在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充分让儿童去自主选择、自由探究、自由创造、自由生成自身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观念、统一的标准强加给儿童,也不是让儿童背离发展需要而机械地训练网络技能。网络素养教育赋权于儿童的过程,就是基于儿童兴趣与成长发展需要,赋予儿童充分自由、权利,让儿童有更多体验的机会,让儿童体验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的过程,让儿童在成为主人的环境中成长。教育一方面为儿童创设适当的环境,为儿童提供选择决策、诞生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对儿童的发展方向进行引领导航,让儿童的发展不偏离方向。赋权儿童是让知识“活”在儿童自主的探究和体验之中,让教育融入儿童的心灵世界中。
启示之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让儿童学会在探究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学习成长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网络素养教育不是传授给儿童既有的知识,而是通过“授之于渔”的方法,让儿童学会在探究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学习成长的方法,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是丰富成长体验,通过参与过程完善思想、丰富心灵,健全个性与发展人格,培养责任感、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使网络时代的儿童具有丰满的人性、健全的人格,从而使儿童在网络时代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因此,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不应采用这样的方法:一味的强制灌输、简单的“告诉”和机械重复的训练,因为这伤害了儿童自由和探索的天性,破坏了“儿童”的本义。“授之于渔”就是向儿童敞开各种可能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开拓儿童的视野,让儿童前行于自我超越中,帮助儿童找到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授之于渔”就是以发展的理念看待儿童,并以让网络时代的儿童学会发展,将儿童的个人发展融入时展的洪流中,儿童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就是生成性、可塑性、创造性。网络素养教育就是发展儿童潜能,为儿童提供多种发展路径,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儿童总是以他的眼睛看世界,用他独特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参与世界的建构,然而,网络世界是一个价值有涉的“大森林”,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需要教育的力量,通过教育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引前进的方向,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让儿童获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但虚拟世界对儿童充满了诱惑,良莠不齐的内容会慢慢侵蚀儿童的心灵,消蚀高尚和圣洁的情感,儿童可通过教育增强自己的识别和抵制能力,教育可以引领儿童走向崇高,在儿童的心里筑起一块高地,让儿童寻找到成长的价值与力量。陶行知曾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他的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7]网络素养教育意味着指引儿童直接参与社会和自我生活的创造,网络素养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网络时代儿童的发展能力,以使他更有力量地健康地成长于网络时代。
启示之四: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促进网络探究与学科探究的内在融合。探究是儿童网络探究与学科课程探究共有的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知识的建构性、过程性、不确定性被空前放大,探究成为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儿童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科的本质是探究,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只有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儿童体验、建构、创生,学科知识才能保持内在的生命力,儿童的学科知识才成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知识。[8]网络时代,网络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探究知识,建构自我学习意义的平台,儿童可以围绕学科知识问题通过网络建构起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由此更好地理解学科探究的内在价值。LeeElementarySchool的实践证明,网络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拓展学科探究的范围,而且可以利用网络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合作建构思想与意义,合作创造知识等,网络可以为儿童的学科探究提供有力支撑。网络探究是儿童在网络空间基本的学习方式,网络探究的目的是使儿童建构起自身与网络世界的关系,不仅更好地认识网络世界,而且密切联系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能够担当起建设世界,改造世界的重任。而儿童的学科探究与网络探究相结合,可以使儿童网络探究聚焦的问题更加明晰具体,探究更有针对性,促进儿童在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理解。在学科探究中网络素养教育促进了儿童的问题意识,而不是盲目地去体验和探究,获得一些零敲碎打的生活体验。而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科学性的方法,遵循一些基本的科学性研究步骤,主动去思索和探究生活能够赋予人的新意义和新感受。有规划、有目的的学科探究引导儿童把研究和思考一步步深入,从而使儿童在对研究品位和研究结果的追求中保持兴趣的持久性和经验的深度。尽管学科探究与网络探究面向各自不同的领域,学科探究面向学科问题,以此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网络探究面向的是儿童的生活,包括儿童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网络生活以及自身面临的诸多问题。在这两种不同的探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科原本来源于对生活的探究,对学科的探究离不开儿童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同时,儿童对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在其探究生活的过程中得以建构,这不仅是指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应用,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学科知识对于儿童创造、发展自我生活的意义。并且,儿童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学科知识的渴求,不仅建立了儿童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使儿童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个主动而富有意义的过程。两种探究相互促进,生活赋予学科以意义,学科提升完善自我生活的品质,二者内在统一于儿童的个性成长。因此,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将网络探究与学科相结合,在促进二者的融合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起自我的价值、学习的意义和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学科探究与网络探究内在价值的融合,对促进儿童的发展,建构网络时代新的学习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篇9
童年,无忧无虑,可爱天真。《小胖和小松》这篇文章写了小胖和小松在公园里走丢了,姐姐小胖告诉了保安叔叔。而小松一直以为姐姐在和他玩捉迷藏,躲到树后了,他找遍了公园里所有的树,也没找到姐姐,他终于知道,他和姐姐走散了,大哭起来。在最后通过了保安叔叔、阿姨的帮助下调气的小松又回到了焦急的小胖姐姐身边!
少年,朋友相伴,渐渐长大。《深海鱼的眼泪》写了男生想让“深海鱼”徐迟哭,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鬼点子。徐迟虽然学习不好,但她从来不哭。即将中考了,妈妈只好请她姐姐苏苏教她。苏苏是他们学校的尖子生,可以直升重点中学。徐迟很讨厌苏苏,想方设法把苏苏赶走,苏苏却一直把她当作亲妹妹一样。一天,苏苏为了给徐迟买资料书,被一辆违章的车撞了,她没死,但少了一条腿。从此,徐迟终于接受苏苏了。读到这里我深深落泪。生活中,你不接受他,他却接受你,你想接受他时,却晚了。领悟了,其实也不迟,因为我们毕竟是少年。
幻想,充满神奇,难以置信。《鼠标垫》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粉红鼠标垫描写得非常神奇,它可以把网速变快,可以让你打字很快,可以让鼠标很灵活,甚至可以偷吃剩饭剩菜。虽然我们有丰富的网络生活,但我们不能依赖网络,躲在网络里。幻想可以放飞我们的思想,把幻想变成现实,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篇10
我边吃电脑给我准备的早饭,边开口说了声“股市行情”。电脑接到命令以0。0001秒的时间为我打开窗口,电脑上一片红,我一边观察一边听电脑的讲解,不到十分钟,我已经对上证指数、深证指数的情况了如指掌。“再看看道琼斯指数吧。”“至今早是一万五千八百三十六点,比昨日跌10个百分点。”我的电脑准确为我报出价格。“看看067089,中国金山股份的详细资料。”我命令道,(金山股份是我最有把握的股份之一)。电脑随口便说:“金山词霸、金山快译十分畅销,目前正以每分钟6%的速度飞快上涨,据分析无下跌可能。”“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
吃完早饭后,我的电脑连接到北京101网校的远程教育频道,座在家里戴上防护眼罩(一种十分先进高效的保护眼睛的高科技产品)进行1小时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尽管只是1个小时,效率比2006年以前的学生学习要高出10倍呢。
现在是早晨9:00整,我的电脑告诉我收到一封E?mail,让我今天下午2:00在网络大学召开网络教学研究会议。因为我的成绩比较突出,所以被选为“中国自动网校电子教学师范系英语科”的代表参加会议。我在电脑上定了一份“养生餐”。我按电脑为我制定的健康表美美吃了一顿。按电脑指示,我告诉电脑1:30准时叫我起床,便呼呼地睡着了。我被从睡梦中叫醒了,然后直奔会场。最后的结论在两小时后颁布:全中国使用网络教学,死板的教学永远走了,由电脑取而代之。这个消息多么令人振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