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4:3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悟亲情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姑姑和姑父在杨凌,离我们虽然不是很远,可我们还是难得一见.姑姑经常打电话给爷爷,她爱爷爷,一如爷爷爱她.小时候,她懂事,听话,乖巧,孝顺,也是家里最小的,所以也也最疼她.如今,她长大了,爷爷也老了.可是他还是很乖,很孝顺,比起她的哥哥姐姐,他还是最小的,再加上她还没有稳定的生活,所以爷爷依旧很疼她.
记得那次因为奶奶过生日,姑姑回来了,回来前的那个晚上,她打电话给爷爷,结果爷爷高兴的一夜没睡!回来后,懂事的她总要帮家里作这作那,爷爷总是关心的叫她少做.她回来的那几天,看得出爷爷很高兴,直到她走的那天......
那天,是她要走的日子,奶奶为她拿了许多生活用品,唠叨着要她注意自己的身体,吃饭规律些.爷爷则是很沉默,一言不发的收拾着他的小三轮,他想收拾好点,这样送姑姑的时候,姑姑就能舒服些.
篇2
父爱如山。爸爸像山一样挺立,让我依靠。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更是如此。在我很小时候,爸爸就教我识字,因为幼小,要认会一个字是很困难的,爸爸教我时,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教我认。因此,在我上小学时就认识了许多字,学会了许多知识,可以说,这是爸爸对我深深的爱才使我拥有了这一切。
父爱不光是体现在教我知识方面。在生活中,爸爸对我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小时,爸爸经常拿一些图书读给我听,当我提出某些难懂的问题,他总是耐心的给我讲解其中的道理,还说你长大了就会懂的时,我总是对长大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憧憬。
母爱如水。母爱像一股清爽的泉流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记得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身上起了一些水痘,引起搔痒、难受等症状,我请假休息,在家养病。为此,妈妈也请了几天假在家陪我。我渴了,她给我端水;我痒了,她给我挠痒痒,一天到晚又是打扫房间,又是做饭,还要照顾我。知道了得这种水痘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妈妈特意跑了几趟商店,给我买了一些不含油腻的食物。晚上,妈妈总是陪在我身边,总是等我睡熟了,她才肯合上疲惫的双眼。因为难受,好几天我彻夜难眠,妈妈就陪了我一个又一个晚上。在妈妈精心呵护与关心下,我的病好得更快了。
妈妈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但她对我的学习却从来不含糊。她总是说:“我在学习上吃了亏,只念完初中就再也没上学,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亲眼看着我的孩子走进大学校门,就是吃再多的苦我也愿意”。在学习中,每当我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妈妈也读不准的,她总是翻开字典,帮我读准理解。
篇3
关键词:亲情作文;创设情境;感悟亲情;捕捉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07-01
亲情有母子、父子之情,有兄弟姐妹之情,有祖孙之情。浓浓的亲情,每天陪伴着我们,装点着我们多彩的生活,呵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滋润着我们的人生,引领着学生的成长。这次训练,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发现亲情,体会亲情,抒写亲情;用心去领悟亲情的美好,接受情感教育,培养情商,丰富人生情感体验。
在此次作文训练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筛选素材,感悟亲情。
学生虽然每天和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总觉得日子过得平平常常,天天如此,没有什么可写的东西。导入时,教师可先提示学生回忆“往事”。想想每天必说的那几句话,“我上学去了”“注意安全,放学早点回来”等等。天气冷了,父母就会说,“多穿点衣服,小心感冒”;天下雨了,告诉你别忘了带雨伞。这些小事,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理解的话语,一杯温热的牛奶,都隐藏着父母对你的至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文本入手,如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为学生创设一种浓郁的亲情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和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打开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开启写作思路。之后再让学生回顾和父母相处的那些看似平常日子,回味那些和父母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筛选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去感悟亲情,体会亲情,通过深思和感悟,从而懂得亲情的可贵,珍惜亲情,热爱家庭,热爱生活。
例1.“我总以为奶奶是一个永远不懂得疲倦的人,她的手中总有忙不完的事,没有一刻工夫是闲的。”
――马翠翠《我最亲的人》
例2.“在我上小学到初中的这段时间里,奶奶每天起得很早。每当我睁开眼睛时都能看见奶奶在院子里忙来忙去。每天一到六点都会准时叫我起床,并把做好的早点放在桌子上。”
――刘珍利《我最亲的人》
二、捕捉细节,感悟生活,表达真情。
细节因观察而来,留心所得。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当外界的情和物触动学生的内心时,就会引发感悟。一旦进入作文,则变得生动形象、鲜明深刻。细节又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生活局限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单调而平淡。跟父母在一起时,听得最多的是唠叨、说教,还有那又爱又恨的分数,不能感受到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那份情爱。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把它表现出来呢?于是我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背影》,品味文中父亲为儿买橘子的经典细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细腻和伟大。继而激发他们的联想,把自己平时家庭生活中不以为然,甚至理所当然的细节捡拾起来,经过重新咀嚼、品味,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3.“一次,妈妈一夜高烧,卧床不起,爸爸又去上班了,我想中午饭没人做了。可是到了家门口,一股饭菜的香味直往我鼻孔钻,谁做的饭呢?爸爸,不可能。妈妈,她病着,兴许是奶奶。我朝厨房走去,透过窗子一看,是妈妈。她头发蓬乱,脸色蜡黄,两眼大而无神,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两手抖抖地捧着碗,哆嗦着双腿,正朝饭桌走去。我赶忙上前接过碗,我的手也颤抖了。”
――马小平《我最亲的人》
例4.“我们俩相视着,许久,父亲说了一句话:‘进去吧’。他的手伸向我,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了,然后颤抖着收了回去。眼里充满了期待与希望,转身走进拥挤的人群中,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禁不住落了下来。我第一次为我默默付出的父亲流下了眼泪。”
――《父亲》
三、升华亲情,学会感恩,培育爱心。
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而当这种独特的感受成为个性化的东西并抒写出来后,就能达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效果,使作文成为自然生动的“至情之文”。
例5“父爱是无言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就是这样,平凡而真实,却点点滴滴沁入心灵。”
――马晓燕《我的父亲》
例6.“作为子女,我们不该把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不该视而不见,应该以感恩之心去相应的加以回报,用行动让父母感觉到心灵的安慰。”
篇4
纵览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这类话题也不时地被关注。2013年,湖北宜昌卷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为题,这道命题作文直接要求考生着眼生活,体察人间百味,感受“清欢”的滋味;湖北孝感卷以“滋味”为话题,引领考生体验生活的滋味;重庆卷以“微笑的味道”为题,引领考生关注生活的真善美,品味微笑的滋味。其实,从大范围来看,生活体验类作文题都可归类于“滋味”这类话题。2012年中考中,安徽省卷以“ 在其中”为题,这道半命题作文,也是引导考生感受生活,写出在某件事情中感受到的生活滋味;江苏无锡卷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引领考生品尝幸福的滋味。
那么,我们初中生如何写好此类话题的作文呢?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审题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十分宽泛,如果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要务是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就是“化大为小”的功夫,把话题具体化。也就是要给“滋味”一个限定条件,比如,什么样的滋味,在哪里品尝到的滋味。抓住一点,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二、叙写以小见大。
别人给我们的帮助、激励,在我们内心是感激的“滋味”;做错了事,在我们内心是愧疚的“滋味”;回报了别人的帮助,在我们内心是感恩后的愉悦的“滋味”……“一滴水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越是生活中的细节越是能够贴近人心,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要擦亮眼睛,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选取生活中的温馨小事,从一个小事中品味“滋味”,感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诱导感悟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的地位已逐渐凸显;已占语文近半壁江山的作文,地位更为显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中高考的高分作文,素材的选择和主旨的提炼大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诱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谓“感悟”,就是让学生通过跟外界事物接触,引起思想情绪,从而获得启发与领悟。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笔者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以诱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一、精心品读课文,借鉴别人的“感悟”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提炼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教师讲授课文不能忽视对其生活内涵的揭示,也不能忽视对其表现生活技法的点拨。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写出了父子送别时父亲对儿子依依惜别的情怀,道出了人间最美的亲情;鲁迅的《一件小事》通过一件小事却写出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歌颂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的人性的光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生活的叙写,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等等。这些文章所写的内容多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甚至我们学生自己都亲身经历过,但由于认识不深,辨别力不强,又加之没有认真去思考体悟,因而对这些生活现象感受很肤浅,或可以说是混沌一片。在教学中我有意去让学生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他们去比照,在文本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又如教授的《回忆我的母亲》时,最后我让学生都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她都有怎样的性格?从事何种工作?在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对自己的关心教育怎样?生活中有无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这些我都要学生作一一介绍,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母亲与的母亲比照一下,看有什么不同。经过比照学生发现,这似乎并无什么不同,她们都在为家庭奉献,都在为子女操劳;很平常,很微小。正是因为这些很平常很微小司空见惯了的事情,才使我们没去在意,没去深究,但这其中却蕴含着人类最真最美的亲情。像这样坚持给学生指导,无论是解读文本,还是感悟生活练习写作,都有豁然开朗之感。
二、传授思维方法,用理论指导感悟
人的思维模式多呈固定性,对生活的认识不免狭隘。而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视野狭窄,对生活的认识会简单化,表面化。因而还需要教师作指导,交给学生思维方法。
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多变的现象中辨别其本质和主流,找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以保持自身与社会的一致,这便是“求同思维”。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流行的趋势中挣脱出来,寻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东西,这便是“求异思维”。要引导学生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某些事物或某种生活现象,找出其前后一脉相承的地方,看出深度,这便是“纵向思维”。要引导学生善于将同类事物放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比较思考,以寻求对某一事物较全面的认识,看出广度,这便是“横向思维”。
教给学生这些思维方法,对他们辨析生活,并揣摩作文,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勤于写日记,录下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中的人事都是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感受认识也是稍纵即逝的,如何把这些清晰地留下来,为将来的作文服务呢?写日记可算是最好的方法。写日记不仅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作文积累生活素材;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对粗糙的生活材料的初加工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并练习自己的遣词造句的基本功,真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我在学生刚入中学校门时,就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并一周一查,督促指导,。一开始只要求能写就行,哪怕是流水帐;然后逐步要求能达到表达自己的认识,并加以联想评论;最后过渡到能就人就事连段成文。长时间坚持下来,学生自然就养成了对生活多个“心眼”的习惯,使“悟”进一步深入。
四、用心做启迪,架起感悟的桥梁
篇6
因此,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理解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此提前一周做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带家人照片及个人成长照片。教师剪辑成影片,配上歌曲《感恩的心》。
2.布置学生回忆照片拍摄时的情况、介绍照片。
3.请个别家长做发言准备。
活动参与人员:初一(8)班全体同学与家长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景,走进亲情
1.布置黑板,渲染气氛:亲情伴我成长。
2.学生将自制的母亲节礼物及给母亲写的话放在母亲落座的桌子上。
二、咀嚼往事,感受亲情
由几位同学讲述照片的故事。(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回顾成长中父母的辛劳,感受父母的爱。)
三、表达心声,理解亲情
所有同学轮流上台,每人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例子:
孙硕:爸妈,以前我经常惹你们生气,我很愧疚,不过,请相信我,五年后,我将会证明世界,世界将会证明我的成功。
韩慧:我十三岁了,在这使十三年里,你含辛茹苦,才让我如此茁壮,在这里,我谢谢你。
四、走进家长,领悟亲情
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你们的话语让我们很感动。我们家长希望你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论对生活还是对学习,都希望你们能以认真的态度去做,尽力而为,无怨无悔。我们相信你们,你们都是优秀的!
五、歌颂亲情,回报亲情
全班同学激情朗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爱的力量》
有爱的地方,
你我都不会迷失方向。
爱的信仰,
沸腾着我们的血液,
爱的力量,
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虽然,脚下的路总是太漫长,
辛酸和汗水必须要一个人来扛。
倘若,你的心不再是冰冷如霜,
依然渴望明天的阳光,
你的周身将注满。
爱的力量,
有爱的地方,
你我都不会失措彷徨。
爱的信念,
谱写成我们履历的乐章,
爱的力量,
将点亮我们生命的曙光。
6.全班同学齐唱《感恩的心》。(播放制作的影片)
六、活动成效
在当天的日记中,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都写到了这次活动。现仅以学生孙潇的日记来点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原文如下:
今天是个极其特别的日子,老师让我们每位同学准备一句话送给父母,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说了这样一句话:衷心地祝福妈妈永远健康快乐,感谢妈妈在我无论成功和失败,喜悦或气馁时,都给我莫大的支持和信心!同学们有的是立志成材:“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有的是向父母感谢:“感谢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有的是满脸愧意地请求父母的原谅:“对不起,爸妈,我考试考得如此糟糕,让你们总是为我如此操劳。”有的则边说边哭,最后泣不成声。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父母们有不少抑制不住情绪,默默地,情不自禁地落泪了。这滴滴泪水,是爱与爱的摩擦,是情与情的碰撞,打在每个人的心中,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春天的小树为何到冬天会如此茁壮?是泪水与血汗的浇灌,是烈日下是风雨中是雷电相击时,一只温暖的手在温暖着你,在永远的寂寥中守侯,呵护着你。
感动而又热烈在火热的灼烧中熔化,心灵与心灵的近距离相接,在爱的拥抱中感悟,是的,此情此景,怎会有人不为之动容呢?我感到内心有一股撕心裂肺的不可抵挡的东西在喷涌着热血,缓缓地流淌,在远方,即将与它的另一半交融。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颗感恩的心是需要用行动去证明的,此刻,我的心中有泪水,有熊火,它们正慢慢凝结成磅礴的力量,这力量感人肺腑且又刚强坚毅,推动我在前进!
七、反思与收获
1.真情是作文之母。“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加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由语文教育的现状及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决定的,更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要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篇7
我想,和谐是一朵淡黄素雅的康乃馨,沁人心脾。偶然间,我看见妈妈为我忙碌的身影,一股暖流不禁涌上心头。为我,妈妈陶醉于油盐酱醋;为我,妈妈沉醉于洗洗涮涮;为我,妈妈热衷于千般体贴;为我,妈妈苦口婆心万般叮嘱。临近中考,妈妈更是伴我月到中天。母爱,你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温馨、最滋润的爱。妈妈,我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永远也走不出你心灵的广场。我深切地领悟到亲情就是一朵和谐之花,它盛开在每一个儿女的心田中。
我想,和谐是一朵娇艳夺目的月季花,拨人心弦。当我遭受挫折后,朋友总会给我无穷的力量。考试失利时,一个熟悉的身影飘然而至:“被困难打败没关系,千万别被它打倒。”竞赛失利时,一张盈香的纸条悄然递上:“机会总留给有准备、有头脑的人。”心里彷徨之时,一句亲切的话语索绕耳畔:“不要放弃,希望就在前方。”朋友,多年之后,我们也许会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情永远也不会褪色。我深切地领悟到友情就是一朵和谐之花,它盛开在每一个挚友的心田。
我想,和谐是一朵朴素纯洁的白玉兰,冶人心智。油然想起毕业留言薄上一行硬朗而又洒脱的赠言:“你自己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你开掘了多少,你就会收获多少。”毕业典礼上,小莉给您献花,小黄给您贺卡,我唱一首《每当走过老师窗前》送给您,您的开怀一笑永驻我心田。我深切地感悟到师生之情就是一朵和谐之花,它盛开在每一个学子的心田。
篇8
【关键词】写作内容 方法技巧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81-02
“写什么”和“怎样写”一直是中学生难以超越的两个难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怎么写”是写作方法和技巧问题。内容问题显然比方法技巧问题更为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每个学生“有米可炊”是首先解决的问题。所以新教材的设计是七年级上下册为第一阶段,不限定文体,尽可能使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自我个性,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那么,我们就从“写什么”开始。
想什么,学什么,说什么,就应该写什么。这是七年级上册暗含的一个基本观念。这本书的阅读部分以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为内容,每篇课文都比较贴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活实际、思维实际和知识水平。其中,在课后的“探讨与练习”和“综合训练?写作?口语交际”共编排了大小15次作文和近20次口语交际,均与阅读内容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认真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阅读的同时就考虑到写作,写作的时候又能解放学生手脚,写什么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新教材第一二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人间亲情,这是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唤起学生对亲情和师爱、师恩的理解和表达欲望,通过两次作文练习实现,这方面一定有话可说,只是要注意写得有意义、有创新、能感人。
第三单元的阅读主题是自然景物,写作也是三次自然景物描摹的练笔,它对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之美,提高审美情调的作用是不言而谕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第四单元就是人生憧憬的选文。选文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相关的人生问题,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像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深远,说明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稍加点拨学生便可理解。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唤起学生的激情,使他们感到心潮澎湃,不倾诉难平。于是“研讨与练习三”就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个安排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学生在阅读中已经形成的思维和精神基础,进一步拓展迁移,一开始就占据了孩子们精神的制高点。且要求自由、宽泛,不一定成章成篇,只要有话可说就行。
第五单元的科学世界中的写作练习,分别是古生物介绍、虫鸣鸟蹄描摹、在太空中看地球、“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等,均是阅读或活动内容的延伸,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很有意义,写作时应注意与其它学科和自我兴趣联系起来。而故事接龙则新鲜有趣,并含有竞赛意味。如果把每天轮流写的话,由本人在课前朗读给大家,效果也许更好。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世界,这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特点的题材,两次作文练习可写成科学小品和幻想小品,真是可以自由遨游了。
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作文练习,但每课之后都有延伸迁移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如诗歌朗诵比赛、名人资料收集、问题讨论等等,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搜集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运用语文的资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不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为大语文教学思想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整个课本的编排看,阅读、口语交际、综合语文活动和写作训练既紧密结合又灵活多样,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全方位、多渠道的特点。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过程。教材并没有刻意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写大文章,而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该说则说,该写则写,该调查时去调查,该体验时去体验,提升“导引”入口,降低限制要求,为学生铺就了有话可说的良好写作平台,“写什么”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唤醒生活和知识的记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就是作文的内容。每个人的记忆仓库里都储存着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观察,对人情的体味等等,这些作文材料平时都乱放在记忆仓库中,没有良好的出库平台必然造成无话可说的困难,新教材实实在在铺就了这一平台,写作教学便可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篇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
江西卷一贯注重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个性,培养社会品质。“三乐”都是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引导考生对现代生活方式进行思考。2011年的江西高考优秀作文应该是要能展现自身思考深度或体会深刻的文章。那么如何在规定的“乐”中实现这些要求呢?
第一,读准文意,自择“一乐”。
自择“一乐”有两个隐性要求,一是读准“三乐”,读准首先必须读懂文意,再明确“三乐”的实质:亲情之乐、为人处世之乐、教育之乐。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立意角度与写作素材。二是只能写“一乐”,要注意题干要求“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千万不能以“三乐”为中心,以亲情之乐、为人处世之乐、教育之乐为三个分论点来写作,这就会严重离题。
第二,把握倾向,联系现实。
写议论文,要写出深度,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限制语“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这句话流露出了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其实”表明现实中人们可能忽略了孟子的“三乐”,“这也应当成为”说明命题人希望考生认同“孟子三乐”。前者是批判,后者是建议。明白了命题人的倾向后,写议论文时思路就打开了:因现实淡化了亲情,如缺乏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要求过高,我们才提倡孟子的亲情之乐;因现实追逐利益,丧失自我,愧对天地,如食品安全问题堪忧,我们才提倡孟子的为人处世之乐;因现实想得英才教育而受门槛限制,如南科大招生受限,我们才提倡孟子的教育之乐……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提倡孟子的“三乐”。
第三,细节体现,曲折突出。
记叙文强调以自我经历、所见所闻的感受、体会来体现中心。写记叙文,可从细节描写或者从小处着手谈对孟子“三乐”中“一乐”的理解;也可通过曲折变化来突出自我对中心的感受,如可通过自我的为人处世方式转变的一段经历来谈对为人处世之乐的感悟,或者通过富二代的对金钱和亲情关系认识的转变来谈亲情之乐……通过这些转变体现文章的曲折,突出对中心的感悟。
【考场佳作】
魂 哭
江西一考生
从小到大,小二总觉得与父母形同陌路,甚至怀疑自己是抱养的,不然父母怎会胡乱给自己取名为小二呢。
精神恍惚的小二遭遇了一场车祸,他看着自己的身体如蝴蝶般飞起,倒在一片血泊之中,阳光照射在血色的身躯上。肇事者急忙把他送往医院。他不明白为什么还能看见自己,他腿不着地,随风飘扬,跟在那辆车后面飞。
小二跟着车子来到医院,又随着医生来到手术室,看着医生们在他的身上“割割补补”,手术一直持续到深夜。
最终,医生未能挽救小二的生命,小二却没有失望,也许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不可挽回,也许他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小二倒觉得这样挺好,不用为生计而奔波了。
护士用白色被单盖住了小二,小二随着医生走出了手术室。这时,他看到母亲正在拉着医生询问着什么,医生对母亲说了几句话后,母亲脸色苍白,“扑”地一声便摔到在地,嚎啕大哭起来。父亲扶起母亲,抱着母亲也抽泣起来。这还是小二第一次见父亲哭,印象中,父亲总是喜怒不形于色。护士把小二推了出来,母亲挣脱父亲的怀抱,趴在小二的身体上,拉开白被单,抚摸着儿子的脸庞,哭声渐渐小了,似乎儿子是在睡觉,怕会打扰儿子的美梦。母亲一边抽泣,一边喃喃自语:“都是我害了你,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我叫你去买什么酒呀,要是我去买就好了……”说到最后,母亲连话都说不出了,只是不停地颤抖。父亲拍着母亲的背,对她说:“小二上天堂后,会活得更开心的。”
小二看到父母伤心的样子,思绪飘荡在回忆中:大学刚毕业,自己在外地找工作,奔波了几个月都一无所获,心里说不出的伤心,就想着回家,吃一口母亲做的饭,与父亲谈谈心。每次打电话回家时,都抱怨工作难找,父母也一直在静静听,微微地叹息,不厌其烦地听小二抱怨。后来,小二终于找到工作了,却因为工作的繁忙,很少打电话给父母,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父母也没有抱怨什么。
想到这些,小二跑到父母身旁,想扶他们起来,对他们大声说:“对不起,爸,妈,对不起……”小二想靠在他们身上痛哭一场。可当他把手伸向父母时,却从他们的身体穿过;他想对父母说话,父母却不能听见他的声音。是啊,他现在只是一个灵魂,一个生前不曾尽过孝道,不曾关心过父母,却让父母操碎了心的灵魂。小二现在才知道父母是多么爱自己,而自己是多么无知,连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毫无所知,他现在多想重生过来,抱抱父母。小二看着父母微白的两鬓、因哭泣而红肿的眼睛,他慢慢跪下,跪在父母面前,头无力地垂下,就像小时忏悔过错的样子,忏悔着自己生前的过错,他不明白自己生前为何而忙碌,他恨自己。医院过道的灯光似乎更加明亮了。
这时,亚圣孟子从天而降,朗诵道: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小二跪着的地上留下了几滴透明的眼泪……
【点评】
本文不事雕琢,没有丝毫的做作,纯由内心流淌而出,以角度新奇、情感逼真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有如下亮点:
1.构思新巧,贴近生活。父母对儿女的爱无疑是最真挚的,也是最自然的。或许因为太自然、太熟悉,年轻时,我们往往对这种爱熟视无睹,也就容易忽视表达对父母的爱。本文构思新巧,写作角度奇特,通过已经“死去”的小二的视角来描写他死后父母的表现,然后回忆过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因此而忏悔。文章是小小说,也像一则寓言,提醒人们,不要总是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醒悟才感到后悔。这种源于生活的情形我们并不陌生,也不意外;这样的作文我们却有些震动,有些沉思。
2.细节传神,情真意切。作者并没有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完全以细节取胜,以真情动人。如用拉、摔、挣脱、趴、抚摸、颤抖等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母亲的丧子之痛表现得真实可感,此外神态描写也极为细腻。细节刻画使文章很真,真得不像作出来的,而是用心记录的。情到深处文无华,文章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质朴清新的芳香,在文风浮华的高考作文中,格外别致动人。这样喧嚣躁动的社会,这个情感荒芜的时代,仍有这样年纪的作者能有如此真挚的情怀,也许这就是《魂哭》打动我们的原因。
一类文上
篇10
一、从仿起步,引导写作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 、激发兴趣,加强练习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写作感兴趣,他们才愿写、乐写。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呢?一是读写结合,训练形式要多样,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活动作文,编童话、续写、扩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如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把人物怀着急切的心情跨进书店那一系列动作描写,充分刻画出主人公对书的渴望。也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写自己最愿意写的内容,从中发现写作亮点。二是多给孩子的作文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如鼓励孩子向少儿杂志社投投稿,把刊登的作文拿到班上当众读一读,使他们感受到原来自己离成功是那么近,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是作文贵在有新意,对于孩子在写作中写得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教师都要注意将其拣出来,大加赞扬,说说它妙在何处。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作文将会更有创意。其次注重课外练笔,由于课外练笔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方式的限制,因而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
三、予设活动内容,做好习作铺垫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学生心中创新写作的火种呢?那就要在写作前设计一些巧妙的活动,为创新写作做好铺垫。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设计来进行写作前的情感铺垫:
情感铺垫一:家庭亲情活动
家是人的情感归宿,亲情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却也最容易被人忽略。因此,设计恰当的亲情活动能巧妙地触及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点燃学生创新写作的“火种”。如:写有关《父亲》《母亲》的文章之前,布置“细小行为,感恩父母”或“母亲节(父亲节)献礼”的活动,可以“帮母亲洗一次脚”“为母亲梳梳头”或“帮父亲刮一次胡子”等,还可以“制作亲情卡” “为父母做一顿饭”等。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抚摩父母粗糙的手脚、母亲的发丝等这些与父母的亲密接触,才真切感受到“岁月催人老”的无情,父母为生活奔波的劳累,同时感受到以微小行动报答父母时的一家人的温馨。为写作做了厚实的情感铺垫。
情感铺垫二:课堂视听活动
利用多彩的活动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给学生立体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契机如:假日小队、我为国旗争光彩、我为班级更美出把力等,教室里都静悄悄的,但在学生心里却已返起了爱的涟漪。还有歌曲《我爱我家》学生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尤其是周杰伦的一曲《听妈妈的话》中“好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令人的心中涌起阵阵暖流。此时写有关家与父母或亲情的文章,已不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学生的情感需求了。正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如:写《童年趣事》之前听歌曲《童年》,那优美的旋律、形象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歌词,欣赏丰子恺的漫画,那诙谐有趣的图画,天真无邪的童年语言,把学生很快就带入到了烂漫的童年时代,尘封的童年记忆瞬间就被打开,从而调动了写作的欲望。
情感铺垫三:诗文吟诵活动
“生活和阅读都是写作的基础”。如果说上面的亲情活动、视听活动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来进行情感铺垫的话,那么诗文背诵活动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来进行情感铺垫。学生丰富的阅读已经内化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心的积淀调动起来丰富他们的写作呢?背诵。这是连接阅读与作文的桥梁。如写作亲情的文章之前,背诵写母爱、思乡之情的诗歌《游子吟》《天净沙·秋思》《七步诗》等,写《童年趣事》之前诵读一下沈复的《童趣》等。还可以朗读一下读书笔记中的相关优美句段,甚至是名言警句……背诵这些形象生动的优美诗文,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写作的思路自然会汩汩流淌。
情感铺垫四:故事收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