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语文世界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2:1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漫游语文世界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开学时,捧着一本散发出墨香的书,内心不在惆怅,不在茫然,因为有书为我标准人生的航向。汲取书之精华,怡我之心,旷我之神,有谁不陶醉?
幽幽游子,四海为家,月亮是唯一的风景,星星是唯一的语言,月亮夜影,寂寞而萧条。于是,便悟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及家的温馨;便感出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不舍与家的着落;便品出了“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的那种沦落与沦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啊!语文,让我懂得家之温馨,家之美好
浪浪美景。陶醉于那连绵不绝的青山,沉迷于那气势雄浑的大河,常常被磅礴事物之美所折服。于是,便向往那“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黄山壮美;便向往那《桂林山水》中桂林之秀美;便向往那《鸟的天堂》的梦幻之美;便向往那“横看成邻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不拘一格之美……河山大好,气势磅礴!语文,带我领略了壮美河山。
课本上的语文生动哲理,生活中的语文更是不拘一格。
秋,带着朦胧,混着萧肃。只身一人,站在江水旁,一眼望去,都是哀哀的枯黄,一群南飞的归鸟,略过空中,与辉煌落日交相晖映,枯黄与枯槁形成一股无法化解的凄凉,一股肃压。这时,你或许会不禁长叹:“唉……”擦亮你的眼睛吧!!另一边,则是一番喜人的景象,农民伯伯们正忙着丰收。那硕满的麦穗,那红红的苹果,那小灯笼似的番茄……啊!多么美丽的秋意图!生活中的语文,又让我知晓了“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篇2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感动了我在这里,我举一个爱的例子:这个故事的爱的英雄是洛贝谛。有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个小学生在路中央摔倒了,迎面而来的是一辆车!情况十分危急,周围的人都呆住了,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冲上去推开那个小学生,正在着十万火急的时候,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冲了上去推开了那个孩子!可他自己,却受伤了。那个人就是洛贝谛。这,就是爱的力量,多么伟大呀,竟使洛贝谛可以不顾一切的去救那个孩子----一个陌生人。
是啊,爱随处可见。爱也是不同的。妈妈口渴时的一杯水,叫;同学跌倒时的一双手,叫;同桌写错字的一块橡皮,叫。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爱。别人摔倒在马路上的一次奋不顾身,叫;为保护同学的一次舍己救人,叫。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是爱。
一个人付出一分爱,那只是一分爱。十个人付出一分爱,就是十分爱。一百个人付出一分爱,那是一百分爱。千人千分,万人万分,亿人亿分!就这样,全世界60多亿个人,每人都付出一分爱,就是60多亿分爱!所以,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指导老师:胡小萍
篇3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书,一到得一书店,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可真多呀!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进了门,一看,哇!这么多人呀,太挤了!人虽然多,但没有阻止我对书的渴望和追求。
人多书也多,到处都是书,书都是按种类摆放的,很整齐,我仿佛到了书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儿童类,挑了五本《福娃漫游记》的第六到第十集,选了一套世界名着儿童版系列,一共有十本,我都买了。妈妈还为我选了《科学家的故事》和《中外名人的故事》,为了增强我的做题能力,又给我买了数学的ab试卷,还为了增强我的英语口语,买了一本英语文章练读题,上面有中文也有英文,不但可以练习好口语,还能认得更多的单词,真是一举两得呀!
在得一书店买到这么多的书,我真高兴呀!因为我能从读书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篇4
纵观《综合性学习?写作》,“玩”的味道似乎更浓,如《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戏曲大舞台》等。如果我们仅凭那本教科书,死死拽住“三尺讲台”,那我们的学生还有什么发展可言呢?尤其是学生知识面窄,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犹如一只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因此,我们要大胆走出去,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那么,怎样让学生做好“文字游戏”呢?下面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新课标有一个理念: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只有通过认真观察,积极体验,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漫游语文世界》、《钱的昨天、今天、明天》、《说不尽的桥》等等主题,如果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东西就缺乏个性。学生大多会模拟老师的范文;要不就东拼西凑,无怪乎被判为c等作文。“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就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精品来。譬如《说不尽的桥》,对其本质,同学们较为熟识,它的绰约风姿,又有几人能真正领略过呢?在上这个主题时,我曾把学生带出去,观察学校周边的桥,用他们的切身体会去塑造那一座座充满生机的桥、独具风韵的桥、动人心魄的桥。向阳桥像地里的“向日葵”,渴望着阳光,透着青春的气息;矮子桥像童话里的“小矮人”,呵护着“公主”,散发着慈
爱的光芒;七星桥像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流动着光彩,照亮着前进的路……在他们的笔下,那一座座桥就像一个个精灵,充满着灵性!
二、搜集资料,积累素材。
《综合性学习?写作》内容广泛,熔文学、科学、历史、艺术于一炉。如《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的起源》、《说不尽的桥》等话题,都需要他们查阅、搜集资料,丰富写作素材,这样才能有“米”可“炊”。
比如,《说不尽的桥》这个主题,通过远程教学,同学们了解了桥的种类、历史、故事,与桥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古诗词,饱览了桥文化的魅力。
桥被赋予了浪漫色彩。杭州西湖的断桥,见证了白娘子和许仙刻骨铭心的爱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威尼斯的叹息桥,却传来了情侣们的声声哀怨。
桥有着审美的含义。“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表现了桥的秀美与凄美。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更展现了桥的壮美。
三、增加阅读最,提高语文素养。
篇5
关键词:优化 写作 教学 方法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教学收获小,收效慢,效果差,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因而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笔者提出应该优化写作教学方法的论点。因为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因而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寻求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这里概括出写作教学的“一个中心,二个课堂,三线贯通”的唤醒教育写作教学法。
一.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激感,培养兴趣,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1.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兴趣,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乐学因素,去唤醒、激励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用心灵的笔触去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2.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信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1)树立学生信心
树立学生的信心,首先要树立教师的信心。主帅必胜的信念能够鼓励将士的斗志,激励他们战胜困难,去获取胜利。教师拿出自己写得成功地文章和学生分享,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其次教师能用学生中写作成功者的事例去鼓励学生,学生一定会产生认同心理,懂得偶像就在自己身边,只要付出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成功并不遥远。这样学生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必备的心理要素。
(2)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教师的训练必须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依据写作教学的规律,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化整为零是把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明确的子目标,全局着眼,分步落实。每次作文都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这样,难度降低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循序渐进是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它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
(3)唤醒学生的心灵
唤醒、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懂得了作文是自己必须做好并且是一定能做好的事;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安排。教师在训练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生看文本中的人,看懂文本承载着作家的言语生命,帮助学生建构他们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1]
譬如读李白的《将进酒》,怎么可以只睹文字,不见作家的性情呢?读这首诗,会看见谪仙李白怀一腔悲愤,翩然而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读这样的诗篇,真如酒入豪肠,令人胸胆开张。读这样的诗篇,如果熏不出一点性情,一点豪气,而单纯学习太白的文字,如何能够学得!因为太白的文字和他的性情、豪气是交融在一起的。
教师在激活文本中作家的言语生命的同时,还要激活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力―包括经验、学养和激情,去唤醒沉睡的大师。而大师一旦被唤醒,他就不再是历史的大师,而是已经“着我之色”的大师。只有“着我之色”的大师,才是活生生的大师,富有神采的大师,他也才可能从文字中走出来,走进教师的话语,走进学生的心田。写作教学也必须唤醒人,唤醒人的经历和经验,唤醒人的理智和情感,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3.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评价唤醒失落的情感
情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古人云“真情出至文”。可见,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治学生心灵的要义”。[2]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3]写作能力是一种潜能,等待着被唤醒和激发。教师充满情感的评语,虽寥寥数行,但对学生产生的震动却不啻于“精神原子弹”;而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爱情”,以至于废寝忘食,“寤寐求之”,那作文教学的春天也就来到了。
(1)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首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写作。教师要进入“移情状态”,真诚地设身处地地来感受、理解,并予以评价。其次,要善意地鼓励学生。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一名语文教师如能在评语中贯彻鼓励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必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2)循循善诱,情感渗透
一则好的评语除了要有激励功能,还要有指导意义。选准修改点,切中肯綮,寥寥数语,或一针见血,或点铁成金,让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样就能把学生引导到自觉揣摩、潜心钻研的道路上来。
文道合一,作文的情感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对学生作文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予以肯定和褒扬,对那些幼稚的、偏激的甚至灰色的思想,则要予以理解和重视。另外,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努力用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按摩”,通过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4]
(3)不拘一格,个性张扬。
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写出有个性的评语,不仅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和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评语因人而异。丰富多彩、个性十足的语言,不仅影响着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好的评语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或清新流畅、亲切感人,或风趣幽默、机敏睿智,或洋洋洒洒、涉笔成趣;句式活泼多变,修辞信手拈来,再以情感的红线贯穿,既有观赏性,又具启迪性。即使是批评话语,也能使学生感到合乎情理的严厉和充满人情味的关爱。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用充满爱的评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用饱蘸感情的红笔,抒写对学生的理解、欣赏和期待,用心血铸就学生写作进步的注脚,发掘学生创新的泉源。[5]
4.以学生为中心,用多彩的世界,唤醒人生的体验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人的物质世界,一个是内在的人的感受、理解之中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意义世界。
人与世界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人和世界都置身于审美境界之中,超越被主客对峙关系抽象化、片面化了的存在。但人在自我创造和创造中总是倾向于把物的尺度提升为人的尺度,“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在审美境界中,每件事物――一棵树,一座山,一间房子――在其中都失去了一切冷漠和平凡,而在人的意识的关照之下,呈现出灿烂的感性及其丰赡的意义。即使是熟悉的事物也好像它们是第一次被召唤出来似的,具有了新奇与丰盈的审美意蕴,呈于心而见于物。人的生命价值从而获得意义。心灵就是整个世界,“吾心即宇宙。”人的心灵有多丰富、多开放,宇宙就有多广阔、多深邃。我们以无限自由的视野观照天地自然之美,开拓出任凭人类自由精神翱翔的广宇。
5.以学生为中心,用憧憬生活来唤醒丰富的想象
人们总是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之中,希望、憧憬、幻觉、梦境经常与人生相伴随。
我们阐释和体悟想象,应抛开狭隘的认识论层面和心理学层面的界定,而着眼于人的精神解放,关注个体感性生命的自由。庄子提出“心斋”、“虚静”和“逍遥游”,意在通过凝神静虑,排除物欲尘垢,消除对象性思维定势,把人从物质重负中解放出来,“以游无穷”。
在审美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由,可将自由界定为个体的感性生命自由,自我超越的自由,美学的想象论的自由所依据的并非知识而是“诗意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中国先秦的庄子所强调的“游”的状态就是这种美学的想象的自由,那是一种放弃对于知识认识的承诺,立足于“艺术的人生”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越性自由。[6]
想象贯注其中的自由生命活动所关注的人,因此不再受到物质枷锁和理性藩篱的束缚,在“恬然澄明”和“亮光朗照”中以意义的方式实现并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不再通过外在的目的和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确实存在。“最高境界的自由不是知识与认识,也不是道德和本能,而是精神对自我的提问与回答,是精神凭借于想象力的诗意漫游和自我放逐。
想象作为精神性意象的现实有效性,就在于它是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一种唤醒,对人的物化和生存沉沦的一种拯救,对个体精神解放和自我塑造的一种推进。想象可以使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唤醒丰富的想象,唤醒心灵,唤醒写作的意识。
二.两个课堂即有限的教学课堂和无限的课外实践课堂
1.有限的教学课堂教学内容
(1)制定严格可行的一定时间量的作文授课计划和练笔计划,保证作文教学的质量
(2)传授写作基本知识, 掌握写作技巧。
(3)用优秀的作学生范文,让学生阅读、评判、体味。
(4)传授运用特色语言,“文学是艺术的语言”,作文也如此,独具特色的语言要求在准确、简洁、流畅、鲜明、生动、形象的前提下提炼个性化的语言,形成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学生说其想说,写其想写,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环境。使学生的文章,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
2.无限的课外实践课堂建构
(1)建立语汇库,一是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语汇本上。二是平时要注意把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建立素材库,平日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写日记、写观察笔记,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见闻。
(3)建立思想库,一要善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二是辑录,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4)进行多种作文竞赛活动,培养写作人才,挖掘写作人才,激发作文写作积极性。
有限的教学课堂传授写作知识,讲解写作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无限的课外实践课堂积累写作知识,运用写作知识,进行课外练笔。两课堂有机的结合,学生的写作就会走向成功。
三.三线贯通即导学、助学、促学贯穿整个写作的教学过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要把语文教学的写作课落实到实处,不但要有严格可行的一定时间量的作文授课计划和练笔计划,保证作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应该有整个的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支持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写作效果。这也就是三线贯通的导学、助学、促学的写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贯穿整个写作教学过程。
导学实际就是指的课堂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中心,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唤醒教育思想指导写作教学,抓好课堂写作教学,打好写作基础,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完成课堂写作教学任务,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助学实际就是对学生写作的支持服务,如何帮助学生课堂之外的写作活动,如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写作专题讲座、网上写作课堂、多媒体写作课件、方便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处处时时写作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高写作提供更多的方便,便于学生进行写作学习。把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用写作展示出来,完成写作的目的。
促学实际就是促进学生写作成功,开展一定的活动,提供给学生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如进行写作竞赛,提供发表写作的平台等,发现写作人才,使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认识世界、自我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写作成功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文萍.作文教学要赋予生活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1(5)(上).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凤荣.我的随笔化写作追求与理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5]王琛.关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11(4)(上).
篇6
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脑海里一一闪过许多喜欢的老师,镜头停留在彭老师身上时,我感慨万千,觉得应该写下些什么……彭老师名叫彭本发,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他鼻子上还有一位不速之客——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有时严厉,有时温柔。四年级时,彭老师教我们语文,他讲课生动、有趣,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就像四十八朵花儿在静静地享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一样。老师的讲课也像一把知识大门的钥匙,向我们打开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彭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看书,知识就在书里面,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刚学完汉语拼音,老师就引导我们看一些课外书籍,从杨红樱的《笨笨猪》、《流浪狗和流浪猫》、《没有尾巴的狼》到外国小说《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等等。每个星期,老师在班里检查课外阅读,提问书中的内容,让我们回答问题,在不断的引导和激励中让我们爱上读书。因为有了彭老师的教育,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知识的小学生。
彭老师有一个特点——对同学的作业要求严格。不管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他的字有一点儿马虎,彭老师都要对他严厉地批评。记得五年级的一次写字课上,彭老师不经意地拿起我的作业本来看,看完之后,他狠狠批评了我,说我的字退步非常大,简直不认识了。事后,老师要求我放学后补习练字半小时,他还亲自指导,为我开起了“小灶”。这件事令我非常感动,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而且那时正好赶上书法考级,在彭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很顺利地过关了。
每当翻开彭老师送给我的《小王子》和《伊索寓言》,就会想起他的教诲,想起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那亲切的笑容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教师节就要到了,我要给彭老师送上最真的祝福:“Happy Teachers’ Day”!
高基庙中学初一:付梦蝶
篇7
一、自主互动,学生会说话
刘彩宾校长说:“讲给别人听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刘道德老师说:“课改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说话,把话语权利还给学生,把话语能力教给学生”。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广“自主互助、探究互动”模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思辨和讨论中既张扬个性又互相促进,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进。文言文教学,王树华老师彻底改变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导学《游褒禅山记》,他放手让科代表组织小组讨论研究,然后让各小组派代表口头展示“词类活用”“重点句子翻译”等研究成果,在“讲给别人听”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古文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掌握和提升。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说话,而且要让他们还说得好,说得美。刘芳老师在公开课《雷雨》中,让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来展示个性化的理解,然后组织小组就演员表演情况、戏剧语言、人物性格等进行讨论。论辩中,同学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示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主演侍萍的黄淑娴同学如是说:“我饰演侍萍之后,觉得周朴园倒是受毒害最深的一个人,他既可恨又可怜。”
我们努力构建“人课合一”的“和美”课堂,不仅让知识、方法和能力在探究互动中生成,而且让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沉淀。华师一附中刘砺萍老师的公开课“记叙文写作”,引导学生说出绘画《最后的晚餐》、散文《背影》、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细节描写,然后让学生用口头作文的方式绘声绘色地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周莉老师的诗词课《定风波》,设置了“初读――再读――意读――情读”四步骤,何振华同学在美读的体会中如是说:“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无’是受道家‘无为’思想和佛教‘空净’思想的影响,所以,尽管坡一生宦海浮沉、风雨无数,他都能豁达坦荡地面对,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二、回归本源,桂苑自飘香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人格健全、具有国际视野和拥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我们努力构建“书院式”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读圣贤书,养人文气。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一份涵盖古今中外人文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百部经典书目,引导学生与古今圣贤、中外学者对话,汲取人类智慧、世界文化之精华。教室两侧齐腰高的书柜里,摆满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经典著作。“名著阅读课”内(每周一课时),同学们个个凝神屏气,让青春的梦想在浩瀚的书海里漫游。“跳蚤市场,好书交流”活动中(每学期两次),同学们或摆摊设点于操场,或串市观展于长廊,他们彼此交换喜欢的图书,相互交流收获的喜悦,个个如沐春风,人人春风满面。
我们强力打造“名师大讲堂”,邀请全国一级作家晓苏教授在微格教室做“有意思”作文讲座,他指导学生写作要选材生活化、立意人性化、表达细节化,写有情调、有趣味、有美感的“有意思”作文。我们邀请龙岗区教研员曹清富老师做微型小说猜读续写讲座,邀请华师大一附中范莉、吴洪涛、刘砺萍、杨毅等语文名师来校授课。这些讲座为学生们提供了足不出户而聆听大师教诲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我校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实践活动。建校以来,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课本剧演出比赛,让学生改编经典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将课本搬上舞台,用表演的方式演绎经典。此外,我们创办了飞扬文学社、名著导读社、金文研究社、古代诗文研究社等文化社团,定期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以及演讲比赛、作文大赛、书法比赛等语文活动。在2013年12月广东省“南粤长城杯”青少年演讲比赛深圳市选拔赛中,郭家麟同学荣获高中组二等奖;在2014年7月深圳市举办的水土保持科普季演讲比赛中,郭家麟同学荣获深圳市一等奖;在2014年11月广东省“南粤长城杯”青少年演讲比赛中,焦楠同学、王子楠同学、杨荣生同学分别荣获深圳市第6名、第7名、第9名的优异成绩。
篇8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那么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自然。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该如何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下列方法的实践:
一、深入生活 体味生活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回归生活已成为学生写作的潮流。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才能找到情感的价值,审美的情趣,做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诸如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腐败现象、青少年犯罪、以及贫困、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精彩纷呈的事件呢。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抒我情。
二、把作文理念融进阅读课文的教学中
采用与个性化阅读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素材库,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提高。为此我们安排学生对经典课文进行精读,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并查找资料写作评价文章。例如教学《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有的学生就写出了《品大观园的环境》、《林黛玉的清高》等较好的评价文章。
引导学生多阅读,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材料,拓展写作的思路,学会勤于记载,积累素材。具体要求为:无论是观察到的事物,阅读到的、听到的,还是做过的实验,开展过的实践活动及亲身感受,都要求学生分类记录下来,建立一个素材库。以达到积累素材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阅读材料,如《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文学杂志,《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
三、建立良好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写作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评价会让学生品尝写作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产生自主的写作欲望。给学生作品写鼓励性的评语,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作文或此次作文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作文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贺!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有位学生在《这就是我》一文中写道:“我的脸上都是“星星点灯”,有些同学都取笑我,平时我总是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都不敢抬起头。”很明显这位学生充满着自卑感,我给她的作文评语是这样的:我替那些取笑你的同学对你说声“对不起”,但我要坦率地告诉你,其实你很美,因为你好学、坦城、礼貌,乐于助人,如果你自信些会更美。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风吹进孩子的心田。 所以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采用情感式评语,即在作文评语中对学生多鼓励,多交流,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能大大地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让他们发现作文是一个能表现自己的天地。
四、开展多项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作文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写作,诸如小动物、好伙伴等。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漫游语文世界”,我将学生分为五组:1、广告集锦:搜集大街上丰富多彩的广告语。2、校园风:精选校园流行语3、口语荟萃: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五、多样式的作文训练方式
篇9
一、设定多元目标,实现综合性
新版框定了“三维”目标,它包括: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考虑更多的是德育目标,不自觉中窄化了课程目标,忽视了综合性的内涵。所以,多元性目标的设定,应该成为悬在任课教师头上的一柄利剑,需要随时关注它、敬畏它。比如,《伟大的先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为了方便说明,在每小点后面注明了目标指向,下同):(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孔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知识);(2)简单了解《论语》(知识);(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纪念孔子的意义(德育);(4)学习收集、处理、归纳、运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力、方法);(5)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过程)。再如,《学做小雄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飞翔的小雄鹰》的故事内涵,知道面对困难时,不胆怯,想办法解决(知识);(2)有能力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能力);(3)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情感、态度等)。上面两课的目标设定呈现了多元化状态,体现了“三维”课程标准,显现了教材应有的价值,如果任教者循着这样的目标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逐环落实,综合性就能发挥最大效应,就能培养完整的“人”。
当然,“三维”目标是对整体而言的(包括整册教材、单元教材等),并非每一个主题、话题教学都要死抠“三维”目标,应该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实际而异而有所侧重,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
二、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实现综合性
借鉴清华附小主题教学经验,可以在实现小学品德学科综合性方面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从而达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的。
1. 与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相融合。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有许多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又是学校传统教育项目,二者可以有机融合。比如《我和规则交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是教育学生规则很重要,无处不在,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这些教学内容可以与学校的排路队要求、做操要求、课间活动要求等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学校在这方面制定的规则,让他们说一说应当如何去做,大家都做到了没有。由此,让学生明白,课内学习与学校的生活是融为一体,是学校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在课内学,更要在课外做。
2. 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否则,“5+2=0”的惨状就可能出现。德育如此,品德学科教学也不例外。比如教学《我爱我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回去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为什么想家;请家里长辈给他们讲一讲“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家是温馨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家里的灯火永远是最明亮的,我爱我家。再如教学《我的责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不妨请家长给孩子说一说家里每位成员的不同责任、不同担当;说一说他们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作为,有担当。
3. 与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1)与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现行的品德教材,都会选择编辑一些体现“家庭”“学校”“社区”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标题,下设三个主题,即“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社区”。这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相整合。尽管二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有别,但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我”眼中的家庭、学校、社区,再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与指导,既能培养“爱”之情感,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寻路与行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漫游世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等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要通过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如果能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顽症,又可以让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得到很好的落实,可谓双赢。
4. 与班队活动相整合。“我们的民主生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再见,我的小学生活”(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等教学内容就可以与班队干部选举和班级毕业典礼等活动相结合。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后者则可以为前者增添活动方式,可谓相得益彰。“不屈的中国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等教学内容可以与少先队“祭扫烈士墓”“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活动相结合。
三、利用多元资源,实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正如一位德育教育家所说“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
1. 关注热点新闻。通过培养学生收看新闻的习惯,从而收集热点新闻,充实教学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德育。比如:雾霾、河流污染、堵车……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资源。
2. 收集身旁真事。班级、学校、家庭、社区时常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其中的部分事情,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作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学生课间摔伤、上体育课骨折、家长自愿者行动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鲜活,学生感受深刻,教育效果也会很明显。
3. 利用文学资源。丰富的文学资源,品德学科教学时,大都可以“拿”来用之。比如,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尾可以这样安排:
篇10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它是一本丰富多彩而又奇妙无穷的书。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知识,就必须要学会多观察、多体验。观察深刻,感受、体验才深;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就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教学素材通过形象、直观地再现情景,将微观世界扩大化、定格化,在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在讲说明文《巍巍中山陵》时就可以先把中山陵的鸟瞰图展示出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头脑中对中山陵的整体布局有个总的印象。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顺序又是怎样的。有了观察的基础,再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容易理解这篇文章了。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还要教给他们方法,按照一定顺序去观察事物,如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等,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场景,培养思维想像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如指导学生描写季节的作文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利用多媒体把季节特征的天气(天空、风)、植物(花草、树木、各种庄稼)、动物(小鸟、蝴蝶、青蛙等)、人(人们的活动情况等)的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怎么还会没有写的呢?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领会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说明文《松鼠》一文时,就可以用幻灯片或视频的形式把松鼠漂亮的外形、轻捷的活动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而又形象地领会理解课文。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1.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丰富,有声有色。
2.以说促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景。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动物”为例,先让学生回顾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后,教师还可以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还比较陌生的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了很多同学们熟悉或陌生的动物。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动物世界》里所了解的一些动物,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们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