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0:4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太阳就像刚刚出头的小孩子,红着脸在偷看着什么。“起床啦,小懒虫,跟我到菜地去,把杂草除了。”妈妈在叫我起床,“快点哦,不然花蝴蝶飞走喽。”“快点快点,我马上就起来。”我用惊慌的行动,童声童气地回答道。
不一会儿,我和妈妈扛着锄头来到菜园。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色,更有那些忽起忽落的花蝴蝶让我着迷。我跑窜在花菜丛中,悠然得就像这些花的公主,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跟妈妈来菜地锄草的。妈妈在花丛中除草,只见锄头时而高起,时而落下;不时的抬起头来看看我,就像害怕我跑进菜地园中就找不到了似的。我则在花丛中窜出窜进的,伸着胖乎乎的小手去抓那些美丽的蝴蝶。
“呀呼,我抓到了,我抓到了。”我紧紧地捏着抓到的蝴蝶,又蹦又跳地跑到妈妈面前:“妈妈,我抓到了,我抓到了。”妈妈说:“快把手松开,让我看看你抓到了什么。”我轻轻松开小手,里面躺着的却是一只折断翅膀的、已经奄奄一息的蝴蝶。我惊呆了,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眼泪禁不住落了下来。妈妈急忙说:“别哭别哭,以后你可不要再像这样抓蝴蝶啦。让它们活着,自由自在地飞着,你也就能天天和它们一起玩啦。明白了吗?”我点了点头。
我一边擦着满脸黄黄的花粉中渗着的眼泪,一边抬起头,看着菜花上飞舞着的一只只蝴蝶,想着那只被我捏死的蝴蝶,我觉得生命似乎是那么的短暂,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渺小。可是,要是我能够珍惜它的生命,关爱它以及像它一样的其它动物的生命,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篇2
也许,你会为中东的干漠那弯西沉的月而陶醉;也许,你向往阿姆斯特丹醉人的星斗;或者,你憧憬巴西大草原的流星;但是,你在欣赏风景,风景在欣赏你,你成为风景。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天都是春天。”而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玫瑰选择春天打扮自己,日日春把自己当作风景,使风景成为春天。只要自己开花就是春天,如一派生命如春的豪气。
生命如春,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它的好景不长,走得不留痕迹,有人,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生命如春那样,自己就是风景,而不是寻找风景打扮春天。
梭罗说:“这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河,是否也有人依伴。”或许回到远古能看见生命的风景。
苏轼把生命看做风景,这个耀世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日夜,心灰意冷,看“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篇3
台湾作家杏林子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就是一桩奇迹。
也许你读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可是绝少有人得知他是怎样与疾病抗争、创造生命奇迹的。
雨果在20岁开始发表作品,29岁创作了轰动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可是正当他处于创作高峰、激情奔放时,恶性心脏病发作了,这一年他40岁。
人们惋惜万分,这颗巨星要坠落了。可是雨果不悲观,在医生的指导下,他锻炼、打拳、跑步、游泳、爬山……他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健康状况好转了,体质增强了,他又拿起了笔……直到晚年,创作不懈,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写了戏剧《笃尔克玛》,他向世人放射出自己生命的灿烂光芒。
篇4
钢琴与母亲
小时候,我爱好文艺。一天,我走在大街上,透过商场的玻璃橱窗,看见里面放着一架乌黑的钢琴,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朝那边走去。我走进商场,当我的手指碰到琴键的那一刻,一股电流通进了我的全身。从此,我的钢琴之路开始了。在这次“旅途”中,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和妈妈要到老师家弹琴。我背着重重的书包,举着雨伞,妈妈骑着车,向目的地驶去。突然,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由于路面打滑,车子倒了。妈妈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而我,也倒在了妈妈的身上。只见妈妈艰难地站起来,左腿好像抽动了一下,就立刻把我扶了起来,用纸将我的手擦干净,还不时地问:“有没有受伤?”“没有。”我回答道。其实,妈妈当时已经受伤了。妈妈将车扶起来,继续上路。有心的我忽然看见母亲的脸上流下了汗珠,顿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想问:“妈妈,累吗?”但不知怎的,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不知不觉,已经到老师家了。那天,我弹得很好,老师表扬了我,从钢琴的反光中,我看见了妈妈会心的笑容。
回到家,我来到卫生间,准备用毛巾擦脸。只见妈妈来到客厅,脱下手套,掀起裤脚,妈妈的左腿上有道深深的伤口!我大吃一惊,手中的毛巾顺着风飘落在地上,妈妈猛然抬起头,凌乱的头发下,一双眼睛惊讶地望着我,说:“这,这是我前几天不小心摔伤的。”“不!别说了,我全部都明白了。”我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怪不得妈妈的左腿有道伤,原来是车的前轮压在了她的……
那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这件事在我的心灵中刻下了永久的印记,挥之不去……
篇5
钢琴与母亲
小时候,我爱好文艺。一天,我走在大街上,透过商场的玻璃橱窗,看见里面放着一架乌黑的钢琴,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朝那边走去。我走进商场,当我的手指碰到琴键的那一刻,一股电流通进了我的全身。从此,我的钢琴之路开始了。在这次“旅途”中,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和妈妈要到老师家弹琴。我背着重重的书包,举着雨伞,妈妈骑着车,向目的地驶去。突然,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由于路面打滑,车子倒了。妈妈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而我,也倒在了妈妈的身上。只见妈妈艰难地站起来,左腿好像抽动了一下,就立刻把我扶了起来,用纸将我的手擦干净,还不时地问:“有没有受伤?”“没有。”我回答道。其实,妈妈当时已经受伤了。妈妈将车扶起来,继续上路。有心的我忽然看见母亲的脸上流下了汗珠,顿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想问:“妈妈,累吗?”但不知怎的,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不知不觉,已经到老师家了。那天,我弹得很好,老师表扬了我,从钢琴的反光中,我看见了妈妈会心的笑容。
回到家,我来到卫生间,准备用毛巾擦脸。只见妈妈来到客厅,脱下手套,掀起裤脚,妈妈的左腿上有道深深的伤口!我大吃一惊,手中的毛巾顺着风飘落在地上,妈妈猛然抬起头,凌乱的头发下,一双眼睛惊讶地望着我,说:“这,这是我前几天不小心摔伤的。”“不!别说了,我全部都明白了。”我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怪不得妈妈的左腿有道伤,原来是车的前轮压在了她的……
那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这件事在我的心灵中刻下了永久的印记,挥之不去……
篇6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生活中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事,现在想起那件事来还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那一次体育课下,我飞一般地从大礼堂里跑出来要想回教室。正在我上楼梯的时候,一个人突然从我身旁跑过撞了我一下。顿时,我狠狠摔倒在地,我疼得哇哇大叫“头破血流”。我想爬起来到老师办公室去,叫老师帮我处理伤口。但是由于我的伤势太重了,实在爬不起来。就在我伤心难过的这一刻,一个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啊——是他,我那最好的朋友——俞嘉浩。他奇怪地问:“刘凯伦你怎么了,手脚都流血了呢?”我伤心地回答:“好疼啊!”他慢慢地扶着我走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这是老师的办公室里一个人也没有,我着急起来:“这该怎办?”俞嘉浩说:“不要着急,我来帮你处理伤口。”我听了才安静下来,他拉开老师的抽屉,从医药箱里拿出酒精、棉花棒和芦荟膏。他先用冷水清洗我摔伤的地方,然后再用酒精消毒。“啊,好疼啊!”我大声地叫道,伤口越来越疼了,痛得我还流出眼泪。俞嘉浩边帮我清理伤口,边安慰我说:“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还是男子汉吗?这一点疼痛都忍受不了,马上就好了啦。”我听了才慢慢地擦干泪水,忍着疼痛。“好了!”我一听这两个字,终于放下心来。
这时,我深深地被他的行为打动了,是他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这份同学的友谊真使我感动地热泪盈眶!他有一颗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金子般的心。每当我看见愈合的伤口,我就会想起这个令我感动的同学。
篇7
第一步:着眼目标,统筹安排
根据游记类课文所处的年段、单元的目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游记类课文和教师指导游记习作,全盘考虑,整体架构。
(一)立足年段 明确要求
着眼于年段目标,结合游记类课文的特点,确立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梳理了第二学段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2.学会用过渡句(段)连接。
四(下) 1.能用定点或移步换景等不同的方式表达景物;
2.能运用排比句、联想等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可以看出,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是有侧重点的。教师只有在细化各年段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扎实地掌握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单元 整体架构
以单元目标为支撑点,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单元习作,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架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三篇课文,习作是改写导游词。单元整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①读单元导读,明白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②自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预习单梳理课文内容;③细读三篇课文,比较三篇课文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迁移运用;④借助收集的资料,改写导游词。这样的单元整体架构,单元主题突出,在对比阅读中,写作手法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习得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秘妙。
(三)立足课文 突出重点
从单元整组课文入手,筛选出每篇游记类课文最具语言学习价值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语言和表达特点,为指导单元写作做准备。以上述“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为例,对三篇课文进行了解读,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
同样是游记类课文,三篇文章语言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手法也不同,教学时,应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获得语言和表达手法上的秘妙,为写游记奠定基础。
第二步:着眼课文,习得方法
根据此类课文言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习得习作的方法。
(一)巧用方法,习得有序表达
1.借助“画一画”,体会“有序”
(1)画游玩路线。如在教学《颐和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游览路线图,体会“移步换景”的有序表达。
(2)画景物布局。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根据文章描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长城,不仅能了解长城各部分的名称,也能体会到作者是有序进行描写的。
(3)画景物变化。《观潮》与教材中其他游记类课文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作者是定点观察的。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并借助图感受观察的地点、角度不变,变的是景物。
2.借助“串一串”, 感知整体
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可以借助“串一串”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如教学《颐和园》时,先让学生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再画出作者抒发对颐和园情感的句子(开头和结尾),最后引导学生把六句话“串一串”,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
3.借助视频镜头,走近“有序”
《长城》一文,作者先写远看长城,再写登上长城近看长城。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先出现高空俯视长城的镜头,再是推进镜头聚焦长城。先让学生根据视频镜头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根据两个镜头分别找出文章的段落;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合着视频镜头,进行解说。通过视频结合课文的教学方法,轻松地让学生领悟《长城》一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学会观察,凸显景物特点
对于游记这类习作来说,更需要学会观察。因此,在学习游记类课文的同时,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时,借助游记类课文,一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二是在活用中领悟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三是在整合中学会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三)调动感官,体会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自然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其次是让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最后还得学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习作《蝶园精灵》: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其次想象画面中的蝴蝶都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从蝴蝶的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告诉学生要将蝴蝶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学会“观察+想象”。这样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才会情景交融。
第三步:着眼运用,提升表达
(一)段式练笔,扎实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自然景观”。习作要求是“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内容写具体”是对写景游记提出的更高要求。本单元四篇课文,除了有序表达之外,还运用了排比句式以及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
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和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填空。通过填空既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又让学生掌握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再次是迁移运用。从积累到仿写是学生从吸纳到倾吐的过程,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学生创新地表达。
(二)提纲式练笔,提升结构表达有序
《颐和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习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移步换景”法,笔者通过表格整理,列好提纲,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出示提纲式整理单,指导学生填写。
根据提纲引领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做到有序表达,紧扣过渡句表达的秘妙(地点转换、运用动词);最后出示练笔要求:请你也按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游玩过的景点,结合生活体验列提纲。学生从列游记类课文的提纲,体会有序表达,到自主构思游记作文的结构,初步掌握了过渡语的运用,使游记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单篇创作练笔,自由创意表达生活
1. 对接课文,锤炼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改写导游词”。
第一步:探导游词内容,寻习作之法。教师出示根据课文《颐和园》改编的导游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讨论,得出相同之处就是有序表达,身临其境;不同之处是导游词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第二步:出示写导游词提示,任选“西湖十景”之一学写导游词。第三步:“争当小导游”,模拟介绍。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导游词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学生易总结出导游词的特点,也易掌握写导游词的窍门。
2. 对接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游记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游记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吸收、内化,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游记写作水平。如:开展以介绍 “家乡美景”为主题的“最佳小导游”活动;开展向同学推荐最佳旅游胜地的“小眼看世界”的班队活动;介绍游玩过的景点路线,推荐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最值得欣赏的景点,并编写成班级旅游指南……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表达平台,从而提高学生游记习作的水平。
篇8
关键词:习作训练;写作技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教材简析:
《我们去春游》是人教版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组织学生围绕《我们去春游》进行口语交际。第二部分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这次习作训练是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后,为提高学生绘景作文能力的一次练笔;也是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单元课文写作技巧,增强表达能力的一次习作训练。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次作文的教学目标应达到:
1.学会观察一处景物,并能说出景物的特点;2.抓住眼前景物的特点,体会因观察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互动联想,并能进行有序表达;3.结合单元绘景文的写作技巧,写出自己对春天的新发现和新体会。
教学重点:抓住眼前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因观察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联想,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只有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才能唤醒学生对身边景物的关注,产生新的感受,从而在习作中有话要说,有话想说,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动笔。
然而,三月份的大西北,还是春寒料峭,并非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要求小学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季节去写春天,他们怎么能乐于动笔呢?以往进行本单元作文教学时,都是将它与写人或写事的作文教学互换,等到清明过后,天气转暖花草萌生时再进行练笔。但学生对单元课文中所学的绘景方法明显淡忘,效果显然没有趁热打铁来的好。针对这一缺憾,如果教师能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定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可采用“旁敲侧击”“点石成金”的教学策略,紧扣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利用所学诗词为学生开辟出一块可供学生陶醉的美丽空间。课前要求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美化的教学情境中愿意去发现去体会,充分调动学生对春天美景的记忆。这样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而且从诗词中对祖国语言的美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使写春的作文教学在“诗词飘香,景暖人心”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美丽的文字。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有关江南风景图片文字等资料,初步感受江南特点,了解部分名胜。
2.教师整理学生熟知的关于江南春天的古诗词,搜集相关图片、录像,配用古琴和古筝名曲,或江珊的歌曲《梦回水乡》,林俊杰的《江南》等轻柔音乐,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多元思维
1.播放《梦里水乡》从歌曲及美景图片。
问:谁能知道歌曲中歌唱的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对这个地方有很高平价,谁能说说他是怎样评价和描述这个地方的?
2.师生交流,教师点评。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好奇与神往,同时激发学生图文想像,开发多元思维)
(二)畅游江南,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点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畅游江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导游图,熟悉旅游路线为诗中赏景,景中激情做好心理准备。(第一站:钱塘湖早春……《钱塘湖春行》;第二站:春江三月……惠崇《春江晓景》;第三站:西塞山前赏景……《渔歌子》;第四站:江南赏春……《江南春》;第五站:忆江南……《忆江南》)
3.音乐声中诵古诗,古诗韵中品美景,结合实际说美景。
(利用多媒体录像放映古诗,配景、配乐,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使三两朵桃花报春;星星点点绿染春;如烟细雨喜春;万紫千红闹春等不同时段的春天在学生眼里亮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捕捉春天景物的特点)
4.讨轮交流。
引:在诗意游览中,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它有什么特点?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充分说。
(目的是让学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广泛听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5.互动评价,指导表达
(利用古诗作为“导游”,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欣赏春天,采用视频实现了学生现实与记忆的衔接,从而使感情有的放矢。为了使学生在诗境的观察中能更细心,更用心,从而有效捕捉自己的感受点,达到有话要说,有话想说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且有效的引导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学习活动的向导,教师对学生在意境联想中所表达出的个性发现和感受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来点然学生的真情表达。)
(三)情投意合话美景,潜心作文表真情
1.按讨论意见,重新分组,小组合作,交流同一景点的发现与感受,扩充信息点,深化旅游印象。
2.小组定人汇报,组员可做纠正,补充。对其间精彩的发现与触景生情的表达,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促使学生有话能说。
篇9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环境素养,杭州市竞舟小学在成功获得浙江省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严格遵循国际生态学校七步法要求,紧紧围绕“变废为宝”和“垃圾分类”两大主题展开,最终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不仅使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也积累了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中“七步法”的运用经验。
第一步:成立组织 指导创建工作
组建生态学校委员会是创建生态学校过程的驱动力和迈向生态学校的第一步,生态学校委员会指导学校的生态校园创建工作。
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学校委员会能够代表整个学校的观点以及当地社区的观点,2011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等组成的学校生态委员会,由区环境教育专家担任顾问,其中学生42人、教师16人、家长4人、顾问2人,共64人,学生委员占总人数的65.6%。
第二步:环境评审 掌握现实情况
环境评审对于了解学校当前的环境状况很重要,评审的结果将为行动计划(第三步)提供支持,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这种改变是否必要的、紧迫的。
生态学校委员会组织师生对学校的食堂、绿化景观、垃圾房等区域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两个主题进行详细探讨。
寻找垃圾中的“宝藏”
学校和社区正在推广垃圾分类,但是大多都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垃圾混投的现象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在环境评审的过程中,学校生态委员会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问卷调查,65%的学生认为许多丢弃的材料都可以有新的用途,有38%的学生认为随意丢弃废旧物品会污染环境,只有14%的学生认为垃圾是应该被丢弃的。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并寻找其中可再利用的废弃物,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臭水池”的改良
三年前,学校为爱好航模的同学修建了一个航模水池,刚修好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常有航模爱好者在水池边一展身手。但是时间久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因为航模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每周必须换水一次,一旦停止换水,由于灰尘、杂质、垃圾等污染物的侵入,水体就会变得浑浊不堪,并散发出异味。而每次换水都要使用近10吨的自来水,还需要人工来清理池内垃圾,费力费时不说,又浪费了水资源,这已经成为学校环境管理的一大难题,亟待改良。
第三步:制订计划 提出可行方案
行动计划是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核心,根据环境评审结果,列出一系列一致认可的环境目标以及清晰的职责分工,有步骤地来改善环境。
变废为宝行动计划
生态委员会决定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垃圾分类方法,通过自己和发动他人共同筛选出其中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将垃圾“变废为宝”。我们确定了如下计划:
1.了解身边有哪些废弃物品
2.研究讨论废弃物品的危害及再利用
3.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4.制定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方案
5.向所有师生公布计划
6.实施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
7.继续研究讨论在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8.展示“变废为宝”成果
9.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制定弥补方案
生态池塘行动计划
针对校园航模水池现状,根据以往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知识,生态委员会的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通过研究认为:校园航模水池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内缺少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进行净化修复。假如在池塘内放入适量的生物,如水葫芦、金鱼藻、螺蛳……建立起一个适合池塘的生态系统,达到生物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条件,并试着调节生物的种群与数量,保持水池内的生态平衡,就能让水体拥有自净能力。
1.研究讨论生态池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向所有师生公布计划
3.实施生态池培养计划
4.继续研究讨论生态池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5.继续实施生态池培养计划
6.展示生态池培养结果
7.如果目标没有实现,确定弥补方案
第四步:实践活动 实施生态改良
变废为宝
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学校生态委员会和科学老师、卫生老师一起罗列了学校所有可能产生的垃圾,结合杭州市垃圾分类指导办法,制定了学校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学校生态委员会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明确垃圾分类的方法,最后转变成为具体行动,内化为个人的意识。
更换垃圾投放设施。很多时候人们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但苦于没有更好的设备,只能混投。学校根据环境评审结果,对所有不符合、不适宜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进行改进,并购买分类垃圾桶二百多个,保证每个班级都有分类垃圾桶。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利用“垃圾”制作学具。学生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和发动其他人共同收集可再利用的废弃物,整理、制作成科学课的学具,赋予垃圾新的“生命”,获得节省资源、节能减排实效。
生态池塘
水质改良操作探索。学校生态委员会成员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在水中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动物和植物,尝试在水体中构建生物链来改变水池的生态环境。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水体内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实验效果,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水体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以逐步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边改善条件,边观察记录,边分析效果,边积累经验。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找到了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五步:课程渗透 融入学科教育
除了改善项目的状况之外,我们把生态学校活动与课程联系起来,以确保生态学校建设真正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合在一起。将环境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科教学当中,把“变废为宝”和“生态池塘”两个主题渗透到学科环境教育当中,丰富教学科目的内容。
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直接涉及垃圾分类的教材,如六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的知识就涉及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科学老师将很多废弃材料制成学具和教具,为师生上科学课提供方便,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单拿塑料瓶来讲,它就可以在很多场合用到:四年级《天气》单元,要学习雨量等级时,可在瓶盖上戳些小洞,瓶里灌好水,倒过来,就可以模拟降雨,帮助我们掌握怎样收集雨水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五年级下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则用到了鞋盒、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废弃物。而在教学三年级《水生植物》一课时,则可以直接让学生在生态池周围对生物进行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生植物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
其他学科
垃圾分类、生态池塘的内容不仅在科学课堂中有所涉及,其他学科也会涉及。如:英语课中对比国内和国外的垃圾分类方法,美术课中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把废弃的垃圾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数学《测量和计算面积和体积》一课中,学生可以自己去生态池进行测量并计算,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态池进行细致观察,撰写题为《美丽的生态池》的作文。
第六步:加强宣传 引起社会关注
实施生态学校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校园乃至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内,提升公众对生态学校活动的认识,并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
在生态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通过校园网、《求是苑》报了生态学校活动的信息,并尽可能给更多的媒体。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还专门来校进行相关采访,《钱江晚报》也连续报道学校开展低碳贸易节和生态池塘等活动的相关情况。区环保局局长来校进行生态学校检查时,对我们的“生态池塘”赞不绝口,称这是他看到过的最成功的一个大型生态池。此外,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废弃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我们的行为也带动了家长、社区一同加入垃圾分类再利用的队伍中来。
第七步:制定规章 加强行为指导
生态规章是一种使命声明,它以清晰和有想象力的方式,阐明我们对改进环境绩效的承诺,使学校每一位师生记住并付诸行动。我们采用了歌谣的形式,来呈现我校的生态规章,语言活泼生动,朗朗上口。
生态保护歌
青青草,不践踏。爱花木,不攀折。
种植园,勤管理。生态池,要爱护。
有废物,不乱扔。分类投,再利用。
护环境,我能行。洁绿美,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