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6 03: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篇1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人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职业生活的过程,包括主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践这些计划。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启蒙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而在中国,职业生涯设计理念的传播与方法的运用却还处在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已经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发展难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贯穿高职学习始终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而不能等到快毕业时才临时突击。我们可以把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大一——塑造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要教育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们初步树立起未来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开始学会自我成长设计和对未来职业的探索,树立并逐渐强化职业规划意识。

2、大二——成熟期

学生们经过职业生涯设计塑造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特点已经具备了初步认识。此时就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包括心理尽快成熟,能够自觉地运用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要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

3、大三——应用期

大三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加大。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就业行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兼职、实习的职业针对性,积累对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扩大校内外交际圈,加强与校友、职场人士的交往;参加校园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沟通;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选择实用性高的毕业设计题目,借机证明自己的应用能力;学会就业心理调节,始终保持自信和主动;了解劳动法规和政策,学会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五部曲

简而言之,对高职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设计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

(一)正确的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设计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是要知己,即要客观全面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二)准确的职业认知

除了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还必须更多地了解各种职业机会,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热门职位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业与职位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外部事业机会,才能选择可以终生从事的理想职业。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三)确定目标和路径

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即在知己、知彼得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至少应充分考虑兴趣、性格、特长、价值观以及内外环境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必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四)制定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五)动态反馈、灵活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

三、努力提升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提升职业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接受和传播当代中国的主导文化,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使他们自觉抑制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高职学生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需要学生和学校的双方互动。从学校来说,创新办校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多渠道的专业技能培养途径以及人才需求的各方面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车间实习和动手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对学生本人来说,则要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自觉地参与到学校提供的培训教育活动中来,认真学习,寻找尽可能多的机会来锻造自己的专业水准。

3、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社会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只有那些具备综合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学校在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努力提高学生英语、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而诚实守信、团队精神的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有志者,事竞成。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根据。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在于,它通过个人树立一个合理的长远职业发展前景,自觉地指导自己当前的学习行为,而其根本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能否最后成功还是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美)

篇2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直认为“未来尽在掌握”是要有规划做前提的。做一份完美职业生涯规划,对我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毕竟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比随遇而安好的多。经过一番斟酌,我决定将我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付诸于文字。但它所代表的仅是我想发展的大体框架,决不是细节,它所起的作用仅是鞭策我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催化动力的添加剂。虽然这两个“仅”字听来有些微不足道,但它包括了职场生涯中的两个重要元素:目标和动力。在拥有能力及动力的前提下为自己的目标拟订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当我在确定目标之前,我做了一番自我盘点。用“不妄自菲薄,不随意浮夸”的态度看待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 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盘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做事绝不拖拉。考虑事情详尽周全。在学校曾担任广播站主播及主策划员。擅长文科,大专文化和文字基础非常扎实。学习中有种不完事不罢手、不完美不结束,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好强的性格形成了我越挫越勇的学习态度。对待困难决不服输,挑战自我的个性非常明显,当然这些是在自己所及的能力之内,从不耍嘴上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

劣势盘点:感性化,稍微欠缺理性思考,很执白,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好强的性格同时也常常导致我急功近利,做事情太过要求完美。

我的社会角色是大专院校二年级学生,待考的职业证书有英语四/六级和PHOTOSHOP大师认证,这些对我实现职业目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学无止境的,如果有机会,今后还要进行各个方面,对专业有帮助的强化。我的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型且极度好强。兴趣爱好很广泛:音乐、唱歌、跳舞、书法、写作、绘画、艺术设计,在社会上喜欢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兴趣爱好使我愿意做的事情很趋向挑战化,超越化。我不喜欢老套的东西,而是喜欢推尘出新,21周岁的我正值花季,大好的前途与光阴正是这个年龄所拥有的,所以我很满意这个年龄段的自己,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如果没有稳定的基础与过硬的本领,是不能为事业做基石的,除此之外,我关注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现在的职业行情,IT事业的走向以及趋势,这些对自己的就业道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一个专业并非是为了一时的兴趣,而是为了日后的谋生所积聚能量,然而又并非为了谋生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是兴趣,谋生则是根本与结果,所以,静观其态,在发展所需要的IT行业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这样就具备了根本的目标,朝着这个有彼岸的目标前行是不会出现盲目追溯的可能,拥有韧性个性的自己相信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解决问题

现在就读的专业也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的梦想。我也相信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好。对于处事情绪化、不理智的缺点,我正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在生活琐事中将其缩小并纠正。对于学历文凭的缺陷,我希望可以继续深造,并拿下一些技术类证书,同时也用社会经验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职业取向

我性格开朗,喜欢新鲜的事物,属于比较“前卫”的女生。整天做老套的工作和压模式的生产作业一定不适合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我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创新、策划动漫的工作,这两种工作和我的专业相符,也算学以致用。目前为止,我不想刻意地把自己限定在具体的哪个工作岗位上,但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师一定是我的首选。

具体规划

根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我认为自己正处于过渡期,在离开大学之前,也就是选择专业的过程中,我已经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趋向埋下了伏笔,而现在,这种职业趋向也已经基本稳定。因此,我做了这样的规划:

A—2008年~2009年 取得大专院校毕业文凭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有实习成果和经验并提高自身素质。

B—2009年~2010年 修读动漫学院并正式工作、适应工作。在此期间,我允许自己转换数次工作,以亲身实践让自己清楚:到底要从事哪一种工作。

C—2010年~2014年 为自己的职业定位,熟悉工作,修读一些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课程并攻下证书。工作上轨道,能对自己职场生涯中所发生的问题及困惑应对自如,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一名职场干将。

D—2014年~2024年 用10年的时间,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至少在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上小有成就。

E—2024年~2027年 寻找其他契机,发展自己,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尝试其他的工作,并确定未来10年自己要干什么。

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教育 体系设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战略。党的十明确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很多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多种服务和帮助,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依据个人特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潜力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五阶段工作体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培训;(二)开设创业相关理论课程;(三)举办各类创业计划书和技能大赛。各种途径以不同的侧重点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知识结构,完善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讲座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创业教育是业余时间教育"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创业教育大多从学校角度出发,采用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很少有从创业学生自身特点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符合学生个性的创业教育。

二、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方向是帮助大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定位,创业

教育的主导是培养大生的创业能力,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当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论引入创业教育有以下几点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定向,使学生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合理地选择并确定未来的创业目标和方向。(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调整大学生的创业期望值,提高大学生的创业选择能力,为毕业生的创业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依据自我潜能,进行创业设计,为未来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业教育方案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着眼于"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使创业教育融入到系统的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体系中。而该体系的发展方向是以创业教育为抓手,不断促进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对学生创业素质和潜在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构建和拓展,反映了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规律。

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安排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内容,可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创业目标确定、创业计划实施和创业评估和保障等五个阶段。

(一)自我认知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基础阶段。高校应结合开展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对学生职业兴趣与价值取向进行测评,普及职业规划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合理定位,对未来创业做好规划设计。通过职业认知,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特征,选择有创业特质或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人后续培养阶段。

(二)环境分析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深入阶段,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和创业教育网站等途径,广泛宣传社会、政府和学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宣传校内外的创业事迹,及时报道创业实践动态。经常性的组织以创业为主题的校园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各类论坛(讲座),以及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荐,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具备创业意向和素质的大学生认清组织和社会环境,正确评估创业机会,确定创业目标。

(三)创业目标确定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确定阶段。高校应以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有目的地使创业教育融入到常规教育中去。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的,了解创业方向,掌握创业基本技能,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创业目标,并制定出对应的创业规划。

(四)创业计划实施阶段。此阶段为创业教育实践阶段,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挑战杯"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提炼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并利用社会力量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本阶段目标在于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为未来走向社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五)创业评估和保障阶段。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为确保创业教育的有序、顺利开展,应该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证教育师资、扶持经费的持续投入。对大学生的创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为其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巍巍,蔡晓群.基于提升就业力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黑龙江教育

[2]范霞.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综述仁[J].继续教育研究

[3]顾惊雷.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背景、政策效果与借鉴[D].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篇4

传播规划理念,认知职业方向,拓展就业空间,打造锦绣前程

二、 活动背景

三、 活动目的

更好的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及择业、就业、创业的能力。

四、 组织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分团委主办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职业规划部承办

五、 活动时间

决赛:2011年4月6日(星期三)晚七点

六、 活动地点

职师院老院办二楼多媒体教室

七、 活动准备工作

1、宣传工作:

召开我院各班班长会议,把本场比赛情况及信息传达到本班。(备份宣传单)

由办公室拟写通知粘贴到我院各个学生宿舍楼栋。

展板宣传:由宣传部根据策划书内容绘制展板。

横幅宣传:有外联部负责帮忙拉赞助(2条横幅)

2、活动现场布置:比赛当天下午由职业规划部全体干事负责场地布置

3、活动需准备的物品及数量:

纯净水10瓶,笔10支,荣誉证书10本,

信纸5叠,牙刷、牙膏、杯子各一份,笔记本2本,红包六份

4、计分组:由团委学习部负责计分,计时组:由组织部负责计时

5、维持现场秩序由纪保部负责维护

6、由职业规划部干事负责拍照

7、由演辩部部长负责担任本次大赛主持人

八、活动开展工作

1、比赛流程:(1)评委嘉宾进场入座

(2)主持人宣布大赛正式开始,致开场白,介绍出席本次大赛的评委及嘉宾

(3)一号选手上台表演

(4)比赛进行到一半时,进行有奖竞答娱乐环节。

(5)最后一位选手表演完毕后,由院领导刘志兵书记作总结性发言。

(6)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获奖情况

(7)进行颁奖仪式(由礼仪队负责),宣布比赛结束。

(2)评委在现场演示前对选手的作品进行评分,现场对大便进行相应打分,分数采取百分制形式。

(3)计分办法:a 作品分+现场答辩分+现场演示分=选手得分;b每位选手演讲完后由评委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平均分根据高低顺序依次排名

(4)评委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判。

(5)评分细则(附评分细表)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奖金150元及颁发荣誉证书

二等奖: 两名 奖金100元及颁发荣誉证书

三等奖:三名 奖金50元及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 颁发荣誉证书

十、评委成员:刘志兵、周平良、陈木森。刘彩云、戴兰、温雪辉、肖志强

嘉宾成员:待定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33-02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奠基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由“统招统分”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开始传入我国,并被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

十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新目标,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以2012年为例,我们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构成作出大体的数量估计: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3%估算,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接近一半经常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可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及时把握就业形势,明确自己职业目标,规避职业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深入探索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系统性地为大家讲授了自我探索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价值观因素表、Myers-Brigs Types(MBTI)人格特征测试表(英文版)、能力测试表以及霍兰德人职匹配测试量表等测评工具来科学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征、兴趣和能力倾向等,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表现为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强调的是自我牺牲或损失,因此,如果没有按照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进行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势必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便成为了大学生了解本我、探索自我、激发超我,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1.2 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旨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订方面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对其个人的发展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设置了责任意识与感恩教育、人际沟通及团队合作、个人形象及社交礼仪、情商的培养等课程内容。众所周知,我国推行通才教育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法,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恰恰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通才教育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效途径。

1.3 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目标,规避职业风险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主体意识淡薄,目标缺失,职业定位不准,求职就业道路盲目、狭窄等问题。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SMART法则指导大学生设立正确的目标,通过CASVE决策模型指导大学生学会做出准确的决策,培养学生从职业角度和行业需求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和包装,从而规避就业难、跳槽频繁等职业风险。

1.4 有利于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实现自主发展

一份完整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包括五个环节,即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定位、制定策略与措施和反馈与评估,五个环节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是一个不断循环修正的过程。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影响,而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有利于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实现自主发展。

2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各级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准确把握职业定位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但是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毕竟是起步晚,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做得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很多地方不能直接照搬欧美等国的理论和实践。唯有先了解自身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理论并将其本土化才是正确的学习。

2.1 课程定位与授课效果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作为学生本身也希望通过这一类的课程来帮助自己解决迷茫、焦虑、困惑、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但是最终的授课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大班授课,而且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学生习惯性地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讲并不重要,最多只是为了修到学分而已,这与该课程的定位是相矛盾的。

2.2 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知识的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授课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学生接受到的信息会感到空洞乏味,在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机会很少,导致该门课程的讲授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训练,单纯的理论授课并不足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更主要的是依托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获取经验,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各方面的能力,一味地为了授课而授课就导致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知识的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2.3 师资力量与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属于新兴课程,由于发展时间段,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现行高校一般都采取经验教学的方式,即从事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人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等,这部分授课老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与就业指导,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严重缺乏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经历的情况下,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缺乏教学经验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势必会造成师资力量与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改革思路及对策研究

日前,人人网公布的《2013年大学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显示,今年的90后求职大军中,有30.6%的大学生倾向于回到家乡发展。由于今年找工作形势严峻,不少应届生选择退居二线,在这种新形势下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充分把握课程的教育质量,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3.1 以“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生入学教育开始,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内容教育。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已成功立项,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将大班授课改为小班制教学,将短学时授课改为长学时授课,将以理论教学为重点转变为以实践课为教学主线,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强化教材的编订,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如,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训练”分别和心理学的“人格发展、情绪管理与控制”等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

3.2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探索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需求的教学手段

根据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专业需求不同的特点,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探索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教学手段。构建“四个体系”、立足“五个结合”,即构建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教参专业的课题体系,融入团队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快乐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手段,避免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职场面试大赛、招聘会、职场人物访谈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与社会的接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体系,坚持每学年安排至少一次以上的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由每个学院结合自己学院专业的分布特点自行安排实习,使学生除了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践机会以外,从一年级开始就以专业为背景深入到企业中去,工作结合、校企合作,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职业环境中去;构建“坚持以人为本”为教育理念的咨询体系,由职业生涯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负责定期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差异教育。

立足“五个结合”是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坚持公共课学习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与咨询服务相结合。

3.3 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形成团队授课的教学模式,加速授课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课程以教师成长和授课经验提升为目标,组成了专业的授课团队,授课成员每年都至少集中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方面的培训,授课前通过集体备课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进行互相听课、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等活动,形成了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授课教师团队,以加速授课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弊端。

3.4 以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课程行政管理、授课和督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现实意义,建议对学生的考核形式由现有的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两部分转变为小组管理模式,即要求学生的课程任务和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授课教师根据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小组的成绩即为小组成员的成绩,每个学期安排至少一次小组校外实践课程,学生的课题表现和课外实践课程占总成绩的60%。小组模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学生在学会接纳别人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团队学习带来的快乐。

为保障课程的效果和质量,构建了完善的课程行政管理、授课和督导体系。课程的行政管理工作由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课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主要承担排课、资料收集、档案管理和课程开发等工作,授课教师认真备课授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督导教师负责听课、记录和反馈,监督课堂质量,协助教师的成长,保障良好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9):125-126.

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思考

[作者简介]陈铭彬,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82-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一个人的主客观环境分析,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我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都要经历许多阶段,一般按职业生涯理论来划分应为四个阶段,即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和选择阶段,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与选择正确职业方向是后续职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个体反思的重要内容。

一、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规避职业风险

职业选择是人生未来发展的初步定位,良好职业规划设计又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曾有报道哈佛大学作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只有4%的人能获得成功,而他们所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一个设计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并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总结和预测,让大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职业发展趋势,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也使大学生自身人格不断完善,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大学学业过程中调整知识结构,弥补实践技能的欠缺。增强综合素质,从而间接规避了择业过程中盲目就业的风险,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二)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当前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

据北森测评网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依据职业发展理论,选择符合自己天赋与兴趣的职业,不仅能带来人生的快乐,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但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学生没能实现顺利就业,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把大学学业与职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当前学业作为将来职业发展的基础,未来职业作为当前学业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

大学生“职业化”。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日常工作观察了解,综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系统的认识

据报道,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另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曾在网上作过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还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等问题时,能够作出肯定回答的大学生不超过20%。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认识还比较差,没能认识到其重要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又往往导致其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不科学性。一是缺乏职业规划的计划性。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校门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职业生涯是毕业后才需考虑的事情,而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综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建上不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二是急功近利性。许多大学生看到当前就业难,就想多方面提高自己“硬件”水平,于是盲目从众,急于求成,想方设法走捷径,呈现出功利性。如当前大学里出现的如火如荼的“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等。三是规划的随意性。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评估和对未来职业进行全面了解之后,随着自身素质与职业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适。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自我设计,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考虑欠缺,凭个人喜好而随意规划。

(三)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服务与指导不完善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高校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不少高校中,这方面还有较多欠缺。其具体表现为:个别高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辅导队伍欠缺。有些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为薄弱,许多讲座、培训带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许多职业规划工作也局限于毕业生及高年级学生当中,导致多数大学生们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流程。对学生而言,由于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也就处于迷茫状态,单凭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的专业老师与职业咨询的帮助,需要有专业职业教师的辅导,加强理论方面的传授。高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力也是学生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的重要外部因素。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内在要求进行,同时高校提供必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训练,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学生内因层面上。必须重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靠自我内在素质的提升,必须对自己、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人职匹配”。一方面要认清自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是选择个人职业的前提。个人

对某项职业感兴趣时,便能以饱满精神来应付各种繁忙的工作。曾有报道,一些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则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如果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那么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且容易疲倦。这要求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必须注意考虑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常言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大学生经过四年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已具备较好专业基础。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应尽量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做到扬长避短,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其次,要认清社会的需求。认清社会的需求就是要求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必须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认清社会的需求,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意识,坚持紧密贴近社会需求,遵循择世所需的原则开展职业定位。

(二)高校外因层面上。建立强有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高校专业而高素质的规划指导队伍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高校在这方面必须切实地担负起职责,建立强有力的指导队伍。可通过整合资源,以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并逐步实现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规划指导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各类各层次讲座的宣讲,各种职业规划活动的举办,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环境不断变化持续地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个别讲解,以满足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同情况的需要。

(三)社会制度层面上,必须完善相应服务体系

社会服务体系是大学生良好职业规划的外在环境因素。在国外,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具有较高专业性的职业,已深受大学生及职业初入者的欢迎。而在我国,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当多的理论还只是引入借鉴别人,没有创新和改进,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效率不理想。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服务上可加快市场化步伐,大力推行和建立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的认证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指导的服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满足大学生们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需求。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处理好与学业及就业间的关系

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较为特殊,一方面作为学生角色,必须处理好与当前学业间关系,另一方面作为未来就业者角色,还要处理好毕业就业的关系。

(一)处理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学业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的关系在于,学业规划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又是当前学业的目标与方向,对学业发展具有推动促进作用。这需要我们努力将两种规划协调和统一起来,以更利于规划把握好现在的学习、将来的择业,更有利于实现眼前的学业目标和个人的人生价值。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同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凝炼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处理好职业生涯规划与毕业就业之间的关系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分析: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并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会选择什么问题等。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5.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那么要做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所以,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等。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也会影响个人成功的机会。

第二,大学生应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定位。所谓正确的自我分析是指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还应了解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及非职业素质要求,并根据相关需求不断充实自己。

第三,大学生应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是其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学生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知识综合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既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能充分体现个人特色,既能满足专业要求,又有良好人文修养,既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能展现个人专长。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学习和积累,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的劳动,辛勤耕耘。

第四,大学生要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大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职业设计。

篇8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生涯规划教育就应从入学教育抓起,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教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高职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需求,以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帮助大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职场环境的适应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刻不容缓,主要的教育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在整个大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

1.建立专业化的辅导队伍,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启动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计划,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始终,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分年级有重点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各高校仍以针对毕业生开展“突击式”的就业指导为主,而且内容和形式仍停留在求职面试、应聘技巧等内容,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例如,相关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加强对他们的定期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生涯辅导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同时,也可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成功人士、校友来校开展职业咨询与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提高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教育是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全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同时还要增开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针对性。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辩论赛、主题班会、创业设计大赛、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参观企业、顶岗实习、模拟招聘会等。从而启发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

3.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构建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就业实践指导服务,最终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二、做好入学教育指导学生设计生涯规划

高职新生入校后就应及早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尽早明确目标,在大学学习阶段注意训练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能。为将来毕业生求职增强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入校后立即进行,许多高校都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在第三年,内容多为求职技巧、注意事项等实用性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却很少,而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导致学生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首先,应让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开展专业专题报告会,明确阐述院系开设的专业在国内国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阐明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了解所学专业知识能力目标、职业岗位要求、职业岗位前沿技术等。进而指导他们进行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并引导他们从事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以便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

三、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管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作为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首先,大学生应客观的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评估,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确定好大学三年学习的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培养自己达成目标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最后,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尤其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市场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和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工作。要教育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认真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议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李勇.构建高职职业化指导的新模式[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6).

[3]叶小小.浅议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潮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殷鸿炜.谈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尽管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设有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因实际条件限制,我国高校普遍无法做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与“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个性化、服务性、实用性、专业性和连接性的特点”[1]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我国高校现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主要载体,依托高校专职心理教师、高校学生政工队伍、校内外经验丰富的就业创业导师,在高校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不足,丰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建立的目标

工作坊起源于欧洲的包豪斯学院,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先驱格拉皮乌斯倡导“技术与艺术并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是以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帮助个体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心理认知、良好的心理适应与职场发展能力的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职业生涯心理辅导计划。工作坊作为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有效方式,不仅能为训练者缓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焦虑、缓解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更能促进学生除专业技能以外的非智力因素的职场能力的增长,让大学生“毕业生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要求,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规划,正确引导自己的职业发展,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动态特征”。[2]

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的实施途径

(一)校级主管部门牵头,构建学校多部门的有效合作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的工作内容不仅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且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和学业规划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是高校人才培养领域的交叉区域。工作坊要实现正常、长期的运行必须得到校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心理工作坊的教育内容要求学生工作服务部门和教务部门之间的融合与有效合作,并达成一定的人才培养共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专业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坊教育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崭新教学模式,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心理调适、就业实践演练、就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师资力量,形成专业化辅导团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涉及大学生心理、就业与教学三方面内容,其“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方式对学术性与实战性要求都很强。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工作坊师资力量的配备既要注重学术性也要注重实践性,既要利用校内老师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也要发挥校外导师的社会实践指导作用,尤其是注重发挥具有实践与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工作坊要形成专业化的工作坊辅导员团队,稳定师资力量,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传授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积极指导作用。

(三)结合高校专业特色,注重定期培训与跟踪反馈

“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方式既要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专业特色、校风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求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要定期开展工作坊培训工作,用固定的时间、地点引导在校学生不断修正对自己的评价,认清自己的职业性格。要实现工作坊培训形式的连续性,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实践性活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同时,工作坊要注意学生培训状态的跟踪和反馈,及时进行反馈指导,确保指导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工作坊的积极效果

(一)改变了职业生规划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培养更具特色化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通过团体训练、情景模拟、职业性格测试等多种方式改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工作坊导师的循循善诱和持续引导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持续性的引导,既形成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纵向比较,又形成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横向比较,打破了传统按照专业、班级归类不同学生的界限,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促进了大学生职业性格的早期觉醒,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潜力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启蒙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从大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更加了解社会和自我,了解职业生活。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自我探索,大学生可以逐步对自身、社会、为了职业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依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探索自身发展实际的就业方向,构建自己的实际就业能力。工作坊可以实现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即形成自身职业目标并做好就业准备,减少就业创业活动的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培养自身的就业潜力。

(三)培养大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工作坊在“学校课堂知识讲授--大学生职前情景模拟―大学生择业就业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心理工作坊就像一个训练场,训练场外的学员不必掌握深奥的理论,却可在此找到自己内在的职场心态和优势领域,可以极大提高自身职场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心理工作坊的实际训练,可以让大学生培养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情感和自我调节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再加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业岗位也相对减小。又由于高校教育和市场的需求部分脱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并有计划地朝着目标迈进,减少职业试错过程,成为当前市场就业机制下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举措。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都开设了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或讲座。然而,由于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缺少经验和条件,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诸多问题和争议。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期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明确正确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既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更有利于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从而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因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任何一项职业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并结合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不断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技之长,特别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有利于高校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个性化的专门人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是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目标实现、人职匹配、薪资水平、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就业质量的提高关键要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尽早做好就业准备,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就业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选择职业时,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最优化,以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从而实现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目前在面临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缓解当前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清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接受务实的就业观念,也会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和谐稳定。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不到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比较滞后,投入严重不足。

高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承担者,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方向起引导作用。但目前许多高校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虽然高校多数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还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指导工作也仅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对于实质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完成。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日前使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并没有真正结合中国实际实现其本土化,这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果与预期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再次,高校对就业指导部门不够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科研教育中处于边缘化位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设施等严重匮乏,硬件、软件投入不足,无法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需要。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内容陈旧,简单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大学阶段概念化的职业理论指导,缺少与时俱进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班级授课为主,这种集中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对特殊群体的学生缺乏分类指导和经验介绍,更谈不上个性化和职业心理辅导。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发展。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薄弱,缺乏专业化。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一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和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化人才。而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科研机构,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大多是学校做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只是凭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和人生方面的教育,无法有效地开展职业设计、职业测评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其次,大部分专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由于缺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验,课堂教学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不能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职业辅导,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在遇到职业规划问题时,得不到专业的咨询与指导,也就无法正确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设计和定位。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工作不到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找工作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或者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后才要做的事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完成,并没有真正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如此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意识淡薄,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其次,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但由于他们缺乏知识储备、社会阅历及对自身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会使许多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就无法将学习和实践与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相结合。

2.大学生自我评估不客观,职业定位不准。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客观、全面、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很多大学生自我认识比较片面、不客观,或过分肯定自己的优势,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非大城市不去,非大企业不去,非高收入不去,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过分否定自己,过于自卑,导致职业目标的期望过低,不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都会导致职业定位不准,造成就业困难。

3.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职业准备不充分。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受制因素很多,存在诸多变化,一次定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切合实际的,它要根据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而很多大学生的职业准备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临时抱佛脚,缺乏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对自身的优缺点认识不足,对准备从事的行业没有认真研究,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也知之甚少。总之,没有做好职业准备,就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要求应对求职,就不能在择业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新时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探析

(一)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

1.高校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首先高校要转变观念,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并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科学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高校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推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持续有效地开展。再次,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学术交流、社会实践、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构建系统化的学科体系。

首先,要结合学校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开展教学。其次,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编撰和选用适应本校学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并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教材。再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典型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活动和引入职业测评手段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参与度。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指导队伍。

首先,组建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职业指导经验丰富的、热衷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其次,重视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和企业中,组织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和交流,切实提高和发挥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再次,积极邀请校友和社会各界专家参与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二)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做好职业准备。

1.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多途径、全方位地认识自我,既可以通过职业测评系统认识自己,又可以通过他人评价、自我省思等方式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要认识到自己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目标。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加职业竞争力。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大学生就必须具备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加强研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其次,要具备从事本行业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掌握必备的求职技巧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职业的针对性。

只有将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才能实现。所以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大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寻找更多实践机会。首先,可以通过在学生会、社团等部门担任学生干部,积累经验,锻炼自身能力。其次,课余和寒暑假期间,大学生通过校外兼职,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特别是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目标相关的工作,积极积累社会经验,增强责任意识,加深大学生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红英,汤海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s2).

[2]梁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现代营销,2011(12).

[3]郭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

[4]梅宪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