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03:2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篇1

企业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目的和用途是什么?

从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看,除了一小部分企业主动社会责任报告外,很大一部分是受外力推动而报告,如加合国全球契约,或者在国资委、行业协会、证交所等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的要求或推动下。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看,满足主管部门或者相关机构的要求是很多企业做报告的重要目的和用途;还有一些企业做报告是为了宣传和公关,提升自身形象;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跟随社会责任报告潮流,或者作为广告宣传的工具来制定和社会责任报告。随着报告的,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报告的作用,并将其用途多样化,如有的企业将报告用于更好地与客户、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沟通,赢得认可与信任;有的用于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回应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期望;有的将报告作为自身社会责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将社会责任报告配合公关宣传,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还有非常少数的企业将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加以运用,或者是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其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部分来运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企业到底为什么要社会责任报告,目的和用途是什么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报告价值最大化的需要。尽管不同企业报告的原因不同,但报告所发挥的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作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的作用、推动企业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作用都应该得到重视。为了报告而报告则会失去报告的意义,无论是报告的企业,还是评价报告的机构,都应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企业是否一定要社会责任报告?还有其他选择吗?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企业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原则上说,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一定需要告诉别人自己如何负责任,只要坚持负责任的开展工作就行;就像一个好人不需要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是好人,只要继续做个好人就行了。但是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和劳工问题使得社会对跨国企业,进而所有的企业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消极假设,特别是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企业在环境、劳工或者公平竞争方面的恶劣作为,导致了公众对企业重大社会和环境影响知情权的要求,这进一步促使了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主动”披露其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方式,以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创造环境。

既然公众要求的是企业的信息披露,而报告的作用是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那么就可以找到与报告作用类似的方式。ISO 26000提出了很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方式,或者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可信度的方式,比如以各种方式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请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的相关活动、召开利益相关方会议、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内部通讯等社会责任相关信息,都可以起到与报告类似的作用。这对没有能力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尽管如此,编制报告还有具有积极的意义,报告可以作为所有这些活动的总结和提升,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表现,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的提升。

如何编制报告?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企业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有的请相关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来帮助编制社会责任,有的聘请公关公司来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从编制报告的依据看,很多企业依据国内外各种社会责任倡议来编制,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RI指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国资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南、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南、纺织工业协会的CSC9000T等等;也有一些企业从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出发来编制报告。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看,多数报告都介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制度,反映企业在劳工、环境和社会公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少数报告全面反映企业在组织治理、人权、劳工、环境、消费者、公平运营实践、及社区参与和发展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报告侧重反映企业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对于负面的信息,多数企业选择回避。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看,多数以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少数领先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报告和财务报告有机结合,以综合报告的方式出现,这也将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综合报告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运营而存在的,而是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正常运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篇2

[关键词] 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注册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13- 0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保证在全球领域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领域大公司的一种主流,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予以关注。

1 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保证者的理论依据

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审计和一些鉴证服务市场只对会计师事务所开放,而许多其他种类的保证服务市场却没有此类规定与限制,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各类职业组织都可以执行保证服务。KPMG的国际调查报告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业务的主要承担者,如2011年的KPMG国际调查对象是全球财富前250(G250)和22个国家的收入前100名的公司(N100),其中G250超过70%和N100接近65%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是由会计机构来承担的。这可能是由于保证的提供需要涵盖企业责任报告及其过程的综合性的保证方法,而不仅仅是如环境指标这样孤立的部分。随着企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以及在很多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越来越被关注,而企业责任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正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特别是它们承担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使得大多数公司选择它们来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因此,此项服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日益突显。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的主要是非财务信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审验人员难以评估公司政策对环境的影响,难以评估利益相关者参与报告过程的真实程度等障碍,可能使得审验人员无法独立完成审验工作,审计团队中除了会计师外,还需要心理专家、环境技术人员、非政府组织代表、评级机构代表、律师和工程师等专家的参与。

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初级阶段,企业通常是只有少量指标的报告系统,这些指标的保证常常是国家对特定指标的立法要求;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成熟阶段,企业把企业责任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管理中,体现公司治理和公司责任之间的关联。企业责任报告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得保证的标准必将不断完善。保证声明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范围,取决于执行保证过程所依据的准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ISAE 3000和由“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 1000审验标准。高质量的保证不仅能够提供信息的可信性,而且应该也是业绩完善的驱动。在提供保证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保证的质量和效率。高质量的保证声明应该关注以下内容:声明要覆盖整个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在声明中要提及形成声明所依据的标准;调查过程是否深入,如对企业内外有关方面的访谈,对数字的审查,使用的是二手资料还是原始数据等等;声明要对以前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公司业绩需要完善的领域和未来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审验人员在签署声明时应清楚说明其审验程序的保证程度,以减少信息使用者对审验可靠性的期望与其实际效力之间的差距,允许审验人员在合理保证或有限保证这两个不同层次上执行:前者用消极方式表述,即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后者用积极方式描述,即我们注意到没有任何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IAASB 2011年4月了修订的ISAE 3000以征求公众意见,强调ISAE 3000是原则导向标准,能够有效应用于广泛的鉴证业务,涉及从内控有效性报告的鉴证、经济效益审计,到未来的综合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业务。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保证标准,建立一套权威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指引,并不断使之完善。

3 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动机的提升

一方面,各个国家行业发展的情况不同,法规监管的要求不同,企业责任报告的动机也不同。KPMG的国际调查表明,企业寻求保证最常见的动机是完善报告信息质量的同时,提高报告的可信性。在我国2005年至2008年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总数不过140余份;而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近400份企业责任报告。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深圳、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推动。如2008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明确要求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的规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出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2011年,898家中国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了18%。现行有关法规鼓励公司根据指引的要求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要求,2012年所有的中央企业都要社会责任报告。但并没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因此,应从法规规范角度,要求企业提供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意见。另一方面,应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的公众意识,引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进入保证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使用者需要信任他们所看报告的内容是真实的、准确的,而独立的第三方保证是满足公众这种需求的一种方式。从KPMG的国际调查结果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数量在上升,它反映出公众对于可靠信息的需求在增长。因此,提高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的意识,从而避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流于形式,陷入“发了就可以了”的状况,以确定报告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努力和作为。

4 新业务拓展战略下保证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持续拓展和做强做精核心业务,巩固和深化传统领域的审计业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等服务,开发承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评价、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鉴证业务。此外,中注协编发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所列注册会计师业务项目共计289项,包括鉴证业务(180项)、相关服务业务(109项)。《指导目录》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利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予以鉴证,这项业务的广泛开展无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执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注册会计师精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流程及其影响,熟悉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目前这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还较大,需要重视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支持、鼓励和推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开设社会责任鉴证有关的课程及专业建设,培养该领域的后备人才。各地注协认领新业务领域拓展重点推动项目中,上海注协重点开发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通过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试点项目。总之,通过上述多种措施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这项新业务积极探索。

5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保证战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2011)》披露,央企对企业在本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负面信息进行披露的很少,而且篇幅也较少,选择性披露的痕迹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央企报告更多是出于外部某种压力而不得不为之。但企业只有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根植于企业发展自身,主动认识到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等环节的重要意义,社会责任报告才不是一纸空文,所有规则才不是摆设。国资委今年将制定《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把社会责任工作纳入央企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指导目录》中指出社会责任报告保证是其他鉴证业务,具有自愿委托的性质。KPMG认为,随着社会责任报告在利益相关者认识企业价值方面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地希望向人们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只有G250的46%和N100的38%的公司目前把保证作为一项战略来核实和评估他们的责任报告资料,虽然这比2008年的数字略高,但也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即大多数企业没有像重视财务信息那样重视社会责任信息。KPMG认为,保证机制的使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关键数据的质量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战略,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层面,提升竞争优势,通过持续改善的过程为企业提高其内部价值,通过增加企业可持续的可信度来建立其外部价值,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保证是一种过程,通过它,利益相关者能够确信他们看到的报告是真实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其效果有全面性和相关性的认识,对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受托责任的履行及可持续发展的完善有更深刻的认知;通过它,不断持续驱动企业完善业绩。

6 综合报告模式下的保证愿景

中注协近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重大事项,涉及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推进建立可持续性会计框架和综合报告模式以及中国的应对。“愿景”这一概念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是意图和思路,它引导组织机构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不断前进。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业绩的工具,社会责任会计涉及的是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的过程,涉及智力资本、客户和供应商的忠诚度、员工的满意度、创造性的“协同效应”和社区的支持。社会责任报告是基于财务报表基础上的评估企业业绩的工具。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旨在整合无形资产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通过对比普遍接受的社会责任标准,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企业社会业绩活动。社会责任报告是对财务报告的重要补充。两者都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有必要打造统一的沟通平台。2010年7月IIRC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会议,2010年10月哈佛商学院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对于综合报告模式愿景进行了讨论。在综合报告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的综合保证,其实现的可能性、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话题。KPMG认为:在综合报告加快速度的趋势下,保证服务会随之增长。许多公司将继续寻求有广泛的财务和商业背景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巩固综合报告过程的系统和控制。综合报告的采用将导致合并的或综合的保证,即审计师对公司的报告中提供的所有信息签发一个单一的(或合并的)声明。虽然在专业和法律方面有可能有很大的障碍需要加以克服,但KPMG相信综合保证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保证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毓圭,杨志国,赵兰芳. 企业社会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实践[J].审计研究,2009(1):55-57.

篇3

报告主线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

与第一份报告类似,公司继续从利益相关方角度出发,以“坚持成长、共同发展”为主线,突出“创新创业创造”核心,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在研发大飞机项目的各个环节,强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大力推进大飞机研发、生产和集成模式创新,全球择优建立供应链,通过大型客机项目带动行业进步、带动区域发展,系统总结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里与利益相关方共享价值的重点实践。

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副书记薛利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商飞公司《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情况。她指出,报告对照公司使命责任、发展历程和战略规划,认真梳理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以完成国家使命为核心责任,以“坚持成长、共同发展”为主线,以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客机为载体,围绕“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研制高品质的民用飞机”、“打造民机产业生命共同体”、“追梦蓝天的人才团队”、“与社区同发展的企业公民”五个部分,提炼出公司各个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理念、特色及亮点,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商飞公司的产业特色和价值追求,客观、真实、公正地反映中国商飞公司的社会责任工作和相关实践活动。

社会责任观凸现公司承诺

“爱心翱翔,责任领航”是中国商飞公司的社会责任观,体现了中国商飞公司与利益相关方共同翱翔的心愿和承诺。从今年的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商飞公司正在探索一条“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之路”,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实现企业、伙伴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繁荣。

对此,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贺东风表示,中国商飞公司确立了“爱心翱翔、责任领航”的社会责任观,成为大飞机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并在此引领下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价值,不断提高报告编制和的质量。

篇4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与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有着很大的联系。于是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然而,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不能传递给人们公正的信息,有时反成了企业用于标榜自我的工具。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会计信息因为确定性、可验证性等质量特征,无疑能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贡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从微观利益目标向宏观利益目标的转移,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发祥地,一直走在研究和实践的前沿。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首创“社会责任会计”一词,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之后,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 Mobley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南卡罗纳州立大学的杰佛里和瑞德堡教授1981年在他们合著的《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计量问题、各国报告形式的差别等作了详细阐述。美国专业会计机构也一直致力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70年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委员会”和“社会计量委员会”着手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研究;1977年社会计量委员会发表了“企业社会业绩计量”的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可发展性的初步计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企业一些重大社会业绩的反映,如环境、非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商品和劳务的提供和消费。美国会计学会为了加速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先后成立了社会方案绩效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环境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计量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和社会业绩会计委员会五个专门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报告。

在法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揭示的信息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以上各项内容还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报表指标,这在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1980年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财务报表之外,另外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英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职工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报告工资数据,2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在向公司董事会提供的年度报告中报告有关职工雇佣和培训方面的数据。

德国有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公布社会报告,100家公司撰写社会报告供内部经营管理使用。典例之一就是德意志壳牌石油公司发表的“年度社会报告”中将经济和社会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公司规定了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经费。

加拿大管理会计协会(SMA)创造了一种能更全面地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综合方法,它运用目标定位计量法表述企业经营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记录每个目标的具体业绩,尽可能将所有数字信息包含其中以提高报告力度,并提供相关年度的对比分析图,阐述以后年度的规划。多数信息都是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列示的,包括详细的培训信息,如课程数、参加人数、人均培训天数;关于职工的升职、调动和招聘的信息;将整个组织劳动力按性别分类的信息;对环境保护组织的资助等有关的财务信息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至八十年代末,学术界才对我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稍许研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推行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社会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此时,社会责任会计与信息报告的研究才真正被重视,主要表现在会计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1990年“社会责任会计”第一次出现在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其中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方面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之后,宋献中教授于1992年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报告模式及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想。

阳秋林教授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也是研究比较多的,在她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1)从不同角度,譬如“企业新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等概念和标准的出台,分析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与紧迫性;(2)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进行了研究。依据社会责任会计划分的四个主要核算内容,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研究了它们的计量方法;(3)对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新框架进行了构建。

黄珍文与李云才在《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一文中及王莉华在《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一文中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密切关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建立并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红与杨亚娥在《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介绍了国际组织、国际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在近三十年间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报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并指出这些研究和实践对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机制及提高报告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实务领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情况研究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篇,我们可以借此了解我国的实务现状。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中选取了宁波君子兰文具有限公司、衡阳南岳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台州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衡阳市金果实业及衡阳市钢管集团五家公司分析它们2000年的年报,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工资水平和培训支出)、职工保障措施(养老金和工会经费的提取)、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分析(上交所得税)和企业对社区贡献的调查分析(环保支出和公益捐赠)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日而语;总的来说,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要好于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要好于私营企业。

黎精明在《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一文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家公司,主要从报告工具和报告形式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用案例说明了公司可以通过诸如公司网站、定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形式的报告载体报告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结论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的内容很不全面,零星的散布在会计信息中,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问题处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没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陈玉清等于2005年选择了发展迅速、科技含量大、易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的电子通讯行业78家上市公司,查阅了这些公司2003年公开报告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结果显示,无一家自愿报告定量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报告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也甚少。

目前国内研究状况表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仍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仍处于学者的研究中,无论政府还是会计职业团体都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多大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会计学者的研究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进展也较缓慢,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和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分析及一些简单的设想,没有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企业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表现,而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任务就是核算反映这项义务的履行情况。该反映应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首先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反映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做的努力;其次以整个社会为虚拟的会计主体,反映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高速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郭丽娜.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

[4]黄珍文,李云才.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J].企业经济,2001.3.

[5]黎精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2003.

[6]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及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7]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10.

篇5

内容摘要:作为反映企业履职信息载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比发达国家企业,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披露仍有相当的缺陷,要从根本上改善需要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背景和披露现状

从1924年欧立文•谢尔顿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这个概念以来,它就在学术界引起了诸多争议。特别是关于CSR的正当性及企业是否应当在法律约束下高效运行之外再为社会做得更多。大批知名学者加入其中,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哈耶克、曼恩、彼得•德鲁克、希克、弗里曼等。

与理论界所表现的激烈场面不同,企业界不同的声音不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种趋势,究其原因或许是有异议企业家们宁愿选择沉默。因为在企业成为社会公民日益受到公众道德压力的情况下,些许的异议可能使其成为谴责的目标,特别是异议可能被归咎于其对公众利益的漠视和过度的私欲。当然,政府及社会团体也开始颁布法律或标准,使“自愿选择”成为“强制要求”,如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30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平衡表;非政府组织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CEP) 于2001年发表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强迫劳工和安全卫生、工资报酬等要素的SA8000通用国际标准用于第三方认证社会责任等。

既然是趋势,那么向公众表明自己为社会责任如何做了多少就成为企业家们所关注的。较早时间经营者选择在会计报表、年报里为关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息增加篇幅,“社会责任会计”也日益受到重视。不过这种形式不能全面地反映CSR的全部内容,对于公众而言也过于专业。那些有强烈展示意愿(这种意愿可能来自于社会的压力)且有条件的企业选择编制的独立报告,这些报告的名称五花八门,“社会责任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环境报告”等,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贡献、资源降耗、利益相关者、社区活动、慈善捐助、雇员健康与发展、反商业贿赂等。

在中国,自愿披露CSR报告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自2005年江西移动有限责任公司其《200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已有30多家企业其CSR报告。涉及通讯、冶金、石化等多个行业,可以说进步非常明显,不过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一些问题。限于篇幅,本文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的报告进行研究。选择中石油的主要原因在于石油化工业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中石油是号称全球市值第一的石化企业,且具有相当的国际性;更重要的是该企业的报告编制时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及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协会/美国石油学会(IPIECA/API)相关指南的规范,是一份“与国际接轨的报告”,代表了较高的水平。与其对比的国外企业,本文选择了美国老牌石化企业埃克森美孚(以下简称EM)。

中石油与EM的CSR报告对比分析

中国石油自2006年始CSR报告,本文主要选择其2008年(该年该企业过两个不同版本的CSR报告,并对2007年报告做了相关修改)报告作为分析对象;而EM报告较早,本文选择其2006、2007、2008年的报告进行对比。

中石油《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结构由总经理致辞、数字2008、关于我们、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2009展望、社会评价七大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有能源供应、安全环保、员工发展、回馈社会四大部分,此外还用较大的篇幅介绍其在政府指挥下在汶川地震中的相关表现。另外,中石油2008年的另一独立的《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看成是其补充。

EM的报告称为《企业公民报告》,其结构每年都做一定调整,但基本上都包括总裁致辞、企业介绍、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绩效数据、未来能源展望、公司治理以及社会责任各具体方面。近几年在报告中突出的内容主要有社会发展与投入、人权与透明度、工作场所安全与员工健康、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这些报告的结构与所涉内容较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异点。如EM报告中突出了透明度问题,因为EM把努力给东道国政府施加影响(如持续推动哈萨克斯坦国家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出版关于油气收入的报告),促使东道国行政透明(特别是涉及从EM项目中所获收益的汇集、记录、分配)是其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EM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当然,这只是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点的差异,本文以下从几个更重要的方面进行对比。

(一)CSR的战略性在相关报告中的体现

CSR需要系统和有规划地融入企业长久经营中,应具有相当的战略性而非简单针对社会反应。对比两家企业的报告,EM报告显得更胜一筹。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用“同心圆”模式来解释社会责任,它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总目标是促进社会福利,不过伦理等要素的力量仍须与企业的核心经济职能形成良好的互动。EM报告显示其接受该模式并寻找最适合自己战略的方式,它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符合社会维度的价值命题,即“应对世界严峻的能源挑战”并较好地将CSR整合进了其战略框架。每年EM报告都会有关于社会责任前一年的计划与承诺、今年的结果、未来的挑战和计划的对比性介绍,令人印象深刻。当然,除了没有提到参与、资助各种机构开发更高效能源使用设备(如新引擎)、方法外,中石油报告也提到诸如油气供应、新能源开发、节能降耗等内容,但缺乏事前计划与承诺的展示,显得其似乎与良好的战略规划有些距离。

(二)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在报告中的体现

毫无疑问,以弗里曼为代表人物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界影响深远。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企业的行为是包含利益相关者意愿的结果。多数企业CSR报告都会有涉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内容,一般包括利益相关者的组成、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沟通与交流、重点的行动、业绩指标等。中石油报告关于这些都用简单的文字进行了描述。而EM报告对以上内容介绍相对具体,且突出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及沟通对EM相关行为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EM报告的编制就是大量沟通活动的结果,EM通过与世界范围内的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及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直接对话来最终确定其社会责任关注点的变化。2008年EM还聘请独立的外部评估专家小组,对其当年CSR报告进行独立评价并从广度及深度层面提出改进意见,相关反馈被公布在EM网站上。

(三)数据、资料的平衡性、相关性、全面性在报告中的体现

作为社会公民,多数企业期望社会能给予其较高的评价,因此在CSR报告中倾向使用有利于自己的数据与资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公众希望CSR报告成为真实客观认识的依据,而非企业用来包装自己的工具,因此报告中数据资料的平衡性、全面性非常重要。

以安全环保为例,中石油报告选择废水中石油的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主要环保业绩指标;而EM报告除此之外,还选择了油气泄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总量、单位产品VOC排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总量、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强度、油气燃烧(Hydrocarbon flaring)总量等作为衡量指标。因此,由于生产能力、产量等原因,EM报告数据经常显得不是那么地好看,如2006年由于非洲项目产量提高,使得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比2005年增加了5.4%。此外,在安全方面EM所选择的指标也比中石油全面、直接,如EM直接记录其事故死亡员工人数并且点明原因,而中石油却只选择较笼统的“千人事故死亡率”。

(四)报告的第三方认证

目前多数CSR报告都是企业主动披露,报告依据的资料也由企业自己选择提供的,因此如前所述报告的全面性、平衡性非常重要。中石油报告没有关于第三方认证的信息,而EM每年都聘请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LRQA)对其报告进行认证。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质量认证公司,以公正、独立、创新享誉全球,目前有超过200家世界顶级企业聘请其为自己的CSR报告提供认证。认证的重点在于报告内容有无遵循相关指引要求;报告程序、要求在企业公司层、职能层、操作层是否到位以及是否被理解、执行;确保检查定量指标显示完整、持续、精确的程序是否到位;有无具备到位的体系来管理其报告和活动表现等。虽然对CSR报告的质量认证不包括对其具体数据的保证,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可靠性、可信度。同时,在认证过程中也能帮助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系统,使其识别改进机会,更具有成本效益和商业优势并提高声誉。

经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尽管中石油报告参考一系列国际标准、指引进行编制,在国内企业的CSR报告中属水平较高的,但与EM报告相比依旧存在大的差距:长久战略规划不足、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不足、数据全面性及平衡性不够、无第三方认证,以上问题其实在我国其它企业CSR报告中也普遍存在,这反映出我国企业CSR报告披露仍处于初级阶段。

CSR报告的改进思考

对于中石油等企业而言,改进其报告在理论上应该比较简单,聘请知名认证机构、加强社会审计、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将CSR融入企业战略等等,不过社会实质期望的并不是那些漂亮的报告。即使在具有强制性的公允会计准则与第三方审计的情况下,“完美”却又充满陷阱的会计报表依旧层出不穷。信息披露不是目的而仅是手段,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很容易改进其CSR报告,反之却不一定成立。

除了经营者自身道德与追求外,社会环境,特别是其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力,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因此加强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公众与政府的反应力是促进我国企业CSR状况改善的重要途径。对于公众而言,其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其对市场和政府的影响。对于不道德企业,公众用脚投票能够影响市场份额;民主社会下公众能够影响法律及行政行为对企业的规制。因此,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使市场公平竞争更加有效,对于加强公众力量非常重要。当然,很多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的倾向如石化、通讯,这就使得公众对行政和法律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是另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至于政府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政企分开的基本定位已经明晰。不过由于政绩或局部利益等原因,某些政府对某些企业的态度比较“温和”,加上行政效率问题,使得企业在某些社会责任的承担上具有不应当的弹性。行政缺失及相伴的司法缺失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大大削弱,因此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是促进CSR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向。

结论

综上,学者们在力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效益上优于一般企业”时,经常忽视其样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环境,因此尽管有大量数据、完美的模型,其结论对于许多企业却缺乏说服力。由此,CSR报告容易成为企业包装后的公关工具而不是反映其社会责任状况的真实记录。改进CSR报告有助于企业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但要真正达到社会的期望还需相关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8)[EB/OL]. 省略/petrochina/shyhj07

2.Exxonmobilcorporatecitizenship report(2006,2007,2008)[EB/OL].省略/corporate/community

3.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

篇6

Abstract: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began to publis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report,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he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 o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port, mode and form, and three aspects of attestation,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eport content,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 the literature on CSR report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are found.

P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内容;形式;评价;现状;影响因素;功能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mode;content;form;evaluation;current situation;influencing factors;funct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237-03

0 引言

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了我国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统计数据公布,从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社会责任报告的总量从32份增长到了1703份,实现了迅速的增长。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转折点,因为当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中鼓励企业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从2006年起我国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就呈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趋势[1]。

而90年代的欧洲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大量披露此报告,并形成较成熟的体系,就研究方面美国是研究责任报告起步较早的国家,但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依旧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国从现有研究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告的现状、模式和形式,鉴证和评价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在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又可以从报告的内容、影响因素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知网输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为篇名得到46篇相关文献。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文献综述稍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不多,仅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综述》,然而这篇文章发表时间较早为2011,2011年之后的近年文献无法包括到,二是内容不够全面,仅分为三个方面,不足以概括相关研究文献。所以本文在此文基础上,另外参考了2011年至今的文献,并将文献内容划分更加细致,按照现有文献内容,包括五个大方面。

1 对报告内容、模式和形式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研究者们一直在进行完善,中南财经政法的徐家林教授在《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演变与现实选择》中指出西方企业责任报告经过以雇员信息为主要内容到以环境信息为主体内容到以健康、安全与环境信息为主体内容再到以综合性社会责任信息为主体内容的四个阶段[3]。这四个阶段的演变说明报告的内容更加全面,但依旧没有一个固定的内容框架,国际上被广为接受的标准有三种:GRI(全球报告行动组织)的 G3(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第三版;2011年3月该组织又了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即 G3.SAI(国际社会责任组织)的 SA8000标准和 ISEA(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 AA1000标准,它们三者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而我国也有相应制定的标准,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是作为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较早规范。国内学者也致力于探讨出一个更科学的框架,大多数学者将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但也有所不同,并未形成一致的描述。夏虹认为的五个方面,分别是环境、员工、社区、消费者和一般社会[1]。笔者认为社区可以包括进社会方面,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在于关注自身的盈利,因为这也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责任。综上所述,笔者比较同意王玉春所提出的五个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情况,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维护情况,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维护情况,职工权益维护情况社会公益事业,社会贡献与公益事业的开展情况[4]。

可以看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所需披露的重点不同,每个企业进行报告如都面面俱到需耗费很多人力物力且不一定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报告的内容是依据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需要来定。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和形式研究的文献就较少了,有些文献将模式和形式混为一谈,笔者比较赞同王玉春所说,将模式定义为谁规范报告,而形式是如何报告,他在此文中总结了三种模式,分别是非盈利组织主导的美国模式,非政府主导型的英德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的法国模式。并认为,中国目前采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双重主导模式[4]。

目前CSR报告的形式有会计和非会计两种,虽然数量一直在增多但质量却没有相应的上升,一是企业不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包涵哪些内容,单纯地认为是捐钱做慈善,二是企业编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没有了解相关利益者需要的究竟是哪些信息,包含的有用信息较少,而是企业愿意披露的信息。对于此的建议是CRS报告的编写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内容提高质量,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就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还不普及的今天,多数学者认为应先以企业较为容易操作的定性为主开始,逐步完善。

如杨文杰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采用描述性披露为主,其他形式为辅[5]。王玉春鉴于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张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应采取采用独立的非会计形式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以文字叙述为主,并辅以数据、表格等形式反映,等到独立的会计形式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论研究成熟,再采用独立的会计形式编制社会责任报告[4]。

2 对报告的鉴证与评价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应属于会计学领域,在知网中的文献数量较多,由此可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较为成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鉴证文献综述》一文总结了随着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绩效,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大量涌现引发了人们对报告完整性和可信度的质疑(O'Dwyer,2011)[6],由此催生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业务,并发现企业社会报告的鉴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 CSR 报告审计鉴证概念的界定和CSR报告审计鉴证框架的研究[7]。

评价中的主要研究就是探讨一个广泛适用评价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一文表明目前对社会责任评价系统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评价体系,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评价体系。但在比较两种模式后,认为应该综合以上两种评价体系,从而提出可靠性,相关性,响应性的3R评价体系[8]。在《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也提出类似的相关可靠重要的评价标准[4]。但事实上,纵观所有相关文献,有关评价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

3 实证研究

关于现状,研究总的来说都认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历年递增,但随意性较大,质量有待提高,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缺乏强制性,内容评价都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关于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国内总体现状,主要是与国外对比,例如与西方国家相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认为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我国企业编报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仍然较低,且存在报告名称不一致,报告篇幅差异大以及报告内容不中肯、不可比、不准确、不及时、不清晰、不可靠等现象和问题[9]。

就国内来说,不同地域和行业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上也存在差异。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报告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其中制造业比例最高,达到50%;比例最低的为建筑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只有1.09%。,但在最近几年已有所改变。在《从上半年数据看国内CSR报告有多火》[10]的调查中,又发现2015近半报告主体为社会服务业企业,而地域上福建的比例较高,上海北京企业(组织)数量最多。同时该文也指出,不同的企业性质报告数量也不一样,相对于非央企,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更高。

3.1 对报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国外已有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研究基本很少涉及到资本市场因素,更加注重合法性动机。现有文献主要从行业敏感度以及媒体曝光度来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动机(Aerts and Cormier,2011;Brammer and Pavelin,2004;Jenkin and Yakovleva,2006)[11] [12] [13]。仅有少数研究从投资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性动机,基于投资者视角,Barth et al.(1997)[14]发现,样本期间内频繁融资的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Dhaliwal et al.(2011)[15]发现,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两年后更可能进行再融资,融资的数额也更大。基于消费者视角,Campbell et al.(2006)[16]发现,消费者口碑敏感型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更高。

除了外界条件的影响,国内研究还从企业自身因素出发,如南京审计学院的崔秀梅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著正相关[17],关于企业自身因素还有从公司价值、成长性、规模等分析的。

3.2 对报告功能的实证研究

功能观在理论研究中也是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肯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企业的作用,殷格非(2009)更是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十大功能:增强财务稳定性;提高管理层的评估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功能;是增加外部沟通的新手段;有助于企业建立内部对话新机制;是综合业绩报告的新工具;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内部传播;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是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重要工具[18]。然而由于定量较容易,目前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3.2.1 经济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经济绩效有影响,很多文章都对此有所支持,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价值――基于67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19]: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与企业超额累计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有利于企I市场价值的提升。刘茂平[20]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

3.2.2 企业声誉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提升企业声誉,具有代表性的沈洪涛(2011)的研究,CSR 报告能有效传递社会责任表现的信息,增强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之间的正向关系:CSR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21]。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好的环境绩效可以减少企业未来的环境成本,社会责任报告的就是向社会公众和广大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4 目前文献研究的不足

通过以上文献的分析和梳理,发现现有文献还有以下三个方面不足,未来研究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更进一步。

①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需要的是内容和评价的体系的规范,虽然这方面文献很多,但仍然没有提出统一的规范。

②实证研究数量挺多,但研究内容上还较局限,多集中于对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再如关于实证研究的功能方面,目前多集中在经济影响,还有企业声誉,很少关注其他影响,如企业的创新表现。

③实证研究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待更加丰富和准确,目前关于影响因素和功能的研究主要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但是这种线性模型是存在较多局限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其中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考虑非线性模型。

参考文献:

[1]夏虹,李赢.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J].财会通讯,2010(12):99-102.

[2]许家林,徐荣.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演变与现实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5):41-48,143.

[3]王玉春.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7):91-97.

[4]杨文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X):64-65.

[5]O'Dwyer B,Owen D. Seeking stakeholder-centric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an examination of recent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practice[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2007,25:77-93.

[6]阳秋林,郭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鉴证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4,21:61-64.

[7]龚明晓,周文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1):54-60.

[8]高文亮,张正勇.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比较[J]. 证券市场导报,2011(01):61-65.

[9]从上半年数据看国内CSR报告有多火[J].WTO经济导刊,2015(08):53.

[10]Aerts, W., Cormier, D.. Media Legitima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09, 34(1): 1-27.

[11]Brammer, S., Pavelin, S.. Voluntary Social Disclosures by Large UK Companies[J].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2004, 13(2/3): 86-99.

[12]Jenkins, H., Yakovleva, 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ining Industry: Exploring Trends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 14(1): 271-284.

[13]Barth, M., Mc Nichols. M., Wilson, P.. Factors Influencing Firms’ Disclosures About 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997, 2(1): 35-64.

[14]Dhaliwal, D., Li, O.Z., Tsang, A., Yang, Y.G.. 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The Cas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Accounting Review, 2011, 87(1): 24-46.

[15]Campbell, D., Craven, B. & Shrives, P.. Voluntary Social Reporting in Three FTSI Sectors: A Comment on Perception and Legitimacy[J].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06, 16(4), 558-581.

[16]崔秀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影响因素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验证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40-46.

[17]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十大功用[J].WTO经济导刊,2009(5).

[18]施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价值――基于67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江海学刊,2010(06):99-103.

篇7

一、回顾2013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20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份。

3次 连续三年报告的汽车企业占比为70%,部分企业已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披露机制。

11-30页 报告篇幅在11-30页的汽车企业报告占比最大,为50%。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受关注程度越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也越全面。

CASS-CSR1.0/2.0 40%的汽车企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报告编制,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CSR1.0/2.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G3.1)及上交所指引为主要参考依据。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报告的企业中,70%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90%的汽车企业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两份为《戴姆勒中国2012可持续发展报告》、《BMW中国企业社会贡献系列活动2012 年度报告》。

80% 80%的汽车企业了中文报告,20%的汽车企业了中英文报告。

二、对2013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作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汽车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7.53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20%的报告质量已达优秀,具有较高的水准;55%的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汽车企业报告质量整体略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但报告可比性略低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汽车企业报告可比性、创新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凸显汽车企业以“人、车、社会和谐发展”为理念追求

在我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之时,汽车不仅承担了主要的客货交通运输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汽车文化也在形成之中。汽车企业已逐步认识到汽车行业的社会责任本质是实现人、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城市交通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很多报告不仅在报告正文中提及追求“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在报告的主题设置、报告的设计方面也反映出这一理念。

发现二:实质性议题关注点的渐变――由产品的安全性能扩大到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我国交通事故死伤人数连续十年高居世界第一。交通事故对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逐渐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议题。汽车企业均将“安全”作为重要的实质性议题进行披露,但依据各企业对“安全”议题的认识程度,我们发现披露的重点各有不同。

除了不断研发安全技术、提高基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为大众提供便捷安全的可移动产品外,汽车企业逐渐将“安全”理念扩大为“保护所有道路的使用者”。

发现三: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为报告中产品议题的重要内容

汽车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便捷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40%的石油开采量被汽车所消耗,2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汽车。我国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10%。石油资源的有限及气候变化的压力,迫使汽车企业不断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储备支撑未来发展的领先优势,有75%的汽车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及技术的应用推广。

发现四:不断扩大对社会责任领域的认知

基于行业特性及公众对汽车尾气污染等关注程度的加深,汽车企业均较好地回应了利益相关方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期望与要求。汽车企业在报告中均以较大篇幅披露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秉持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及环境管理体系和卓有成效的环保实践。这表明汽车企业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方面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

但我们发现,汽车企业对环保的关注不止于此。众多汽车企业报告还披露了企业在引导公众开展生态保护、传播环保知识与理念和捐资保护自然遗产方面的实践,这表明汽车企业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真正向着“人、车、环境的和谐发展”理念前进。

发现五:本土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报告披露侧重点有所不同

众多跨国汽车企业普遍在报告中以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绩效为披露重点,注重责任理念的前瞻性;尤其注重披露对环境和社会公益方面的实践和绩效,但对在中国本土运营所产生的经济绩效、经济影响以及员工相关议题的披露还不足,本土化还略显薄弱。此外部分跨国汽车企业的中国区报告也有英文版,以方便外籍员工阅读和跨地区交流。

从报告呈现方面,跨国汽车企业更加重视报告的品牌传播价值。

从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本土汽车企业注重经济、社会、员工、环境等方面实践与绩效信息的全方位披露,但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方面的认识还略显不足。在报告设计呈现方面,除少数汽车企业外,均不够重视报告的可读性。

四、我们的建议

1.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达321家,从业人数超过107万。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与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并未成正比增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为粗放的现状。我们建议更多汽车企业能够尝试报告,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责任品牌的视角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是利益相关方全面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日益为大众熟悉的汽车行业,如何树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社会责任报告是重要的一环。据相关调查显示,公众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之于汽车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程度表示肯定。汽车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品牌建设,则能塑造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责任品牌也逐渐成为公众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篇8

从报告的数量看,2006年以来中央企业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均呈上升递增态势,报告的企业从2006年的5家上升至2011年的76家,基本覆盖了中央企业所在重要行业,占中央企业总数117家的65%,与《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持平。中国石油、中国五旷、中钢集团等一些企业还了国别报告。许多企业的报告体现出了较强的连续性,33家企业连续3年及以上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有12家企业连续4年报告,4家企业连续5年,4家企业连续6年,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较早,连续性强,质量普遍比较高。

从报告的质量看,整体质量和规范性不断提升。报告内容更加全面,许多报告在完整性、实质性、可比性、可读性、平衡性和创新性等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报告的篇幅渐趋合理,2011年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平均为69页,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态势,篇幅的长度确保了报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履责的情况。报告的时效性也不断提高,2011年的报告半数以上为上半年,与企业年报时间基本一致。同时,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更加规范,多数报告都列出了国内外较为权威的报告参考编写标准;一些报告还进行了报告评价或报告审验等第三方评价,提高了报告可信度;部分报告以同时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提高了国际化程度。总体看来,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中远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钢集团、中国五矿、中国石化等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中央企业不仅就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和绩效进行了较为充分系统的披露,提升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水平,同时也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持续改进社会责任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中央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实现多重价值,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外塑形象、内强管理”两个层面。

从外部看,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增强了企业透明度,有利于赢得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为外部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从内部看,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系统总结,逐步梳理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理念与要求,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内部传播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形成责任文化,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中央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还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对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经营短板,规避风险,发现机遇,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分析来看,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新型的管理工具,至少对中央企业产生了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是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深化和意识的提升。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是编制报告的前提和起点,它直接决定了报告的框架结构,也决定了报告的深度和质量。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增强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提升了对社会责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为编制好社会责任报告,几乎所有的中央企业都开展了社会责任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专题培训、岗位培训、外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有些企业还创办了社会责任内部网站或刊物,开辟社会责任学习培训专栏,建立社会责任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了社会责任关键岗位和全体员工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一些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社会责任交流活动,如研讨会、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责任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广泛学习优秀的做法经验。通过这些举措,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要求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负起责任,要求企业在决策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可能造成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许多中央企业在编制报告过程中,探索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

此外,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也促进了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在公司内外部的有效传播。许多公司的员工认识到,原来自身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之一,都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大部分中央企业都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与推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是促进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完善。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成立了专门机构,组建了专业队伍,提供了专项经费保证,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以确保报告的顺利编制和。随着社会责任工作的深入开展,如社会责任战略规划、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职责和任务也在增多,这些基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人、财、物方面的资源支持,也就成为中央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系统深入地开展各项社会责任工作的基础。

篇9

在外观设计上,两份报告的设计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从纸质、色彩、图片、字体各个方面都给予读者柔和、友善的感觉;在内容选择上,主要选择环境、雇员、社区、合作方四个领域,重点都较为突出;在篇幅安排上,安赛乐的社会责任报告部分共14页,篇幅较少,因此,披露的信息略显不足,而宝钢的篇幅大约在50页,较为适度,但内容大多集中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其他部分略显不足。从印刷质量来看,两份报告印刷精美,未有文字错误。

两份报告设计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以柔和色彩、活泼的卡通来表达出钢铁行业特别追求的“环境友好”理念;用大量采用具有亲和力的人物图片,表达各利益相关方的紧密联系。从安赛乐的报告来看,由于篇幅过短,因此难以使阅读者对安赛乐社会责任履行的状况有个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五、对报告的总体评价

1 实质性、完整性与回应性

在实质性原则的应用方面,两份报告都表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要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环境的价值平衡、共同发展。宝钢报告中环境管理方面有较详尽的指标体系,表明“绿色宝钢”责任的落实,在其他方面,主要从一般性的、宏观的层面进行描述;安赛乐的报告,由于篇幅不多,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涉及较少。

在完整性原则的应用方面,两份报告都涉及对股东、环境、员工、社区、合作伙伴的责任,但重点都放在环境和雇员两个方面;都包括价值观和战略的说明,但具体实施措施略显不足;报告中责任的指标大多是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报告中对履行责任的正面活动和绩效有比较详细的阐述,但两份报告均未有对挑战和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在回应性原则的应用方面,两份报告均高度重视与利益相关各方的沟通交流。安赛乐的报告在不多的篇幅中反复强调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以及公开对话、交流的机制;宝钢的报告中,在“社会”部分中,分别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的需求、责任、对话、合作进行了说明。但两份报告显示:利益相关方参与还未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机制,报告所要披露的内容是否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也都未提及。由于报告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各利益相关方,因此,了解他们对所披露信息的期望和要求应该是相当重要的。

2 报告的问题与不足

根据确保报告质量的六个原则,宝钢的报告平衡性、可比性和可靠性显得不足。在平衡性方面,缺乏可持续发展背景的介绍,没有对企业或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描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计划没有披露;在可比性方面,环境绩效指标有历年数据的对比,但没有与行业或基准指标的对照,在社会或经营方面,指标体系较不完整;在可靠性方面,没有在报告中披露如何选择报告的内容、如何获得必需的信息、内外部的评价与审验声明等。安赛乐对社会责任议题的披露是年度报告的一个部分,缺乏一份完整社会责任报告所应有的结构体系。尽管安赛乐实际上有很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但如果根据确定报告质量的六个原则来进行评价,都存在着不足,这说明报告的篇幅对报告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两份报告在绩效的披露方面,都缺乏经济绩效的指标,没有说明经济环境与企业经营之间的互动关系。

宝钢的报告是依据G2来编制的,结构安排总体较为规范和具有逻辑性,而安赛乐的报告相比较缺乏逻辑性。在外观设计上,宝钢的报告版面设计较为凌乱,字体较小,左右栏的排版和图片以及文字说明的排版较为随意。

3 对钢铁行业企业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启示

通过对宝钢和安赛乐的报告进行对标研究,可以为钢铁行业的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提供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由于钢材及其衍生产品和服务是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较高,有其特殊的行业特性,有着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对经济、环境与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报告中要通过企业的理念、使命和战略强烈地传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

其次,在披露内容方面,虽然钢铁行业对环境和社区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可以重点突出,但是,钢铁行业受外部经济以及对外部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除常规的财务指标外,要对此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说明。

第三,要提供行业或基准的指标。由于钢铁行业尤其是一些技术指标对大多数阅读者而言是生疏的,因此,如果只提供企业自身的指标,没有行业或同类企业的对比,读者将难以评价企业的相关绩效。

第四,通过外观设计,体现“环境友好”的理念,尽量改变人们对钢铁行业的传统印象。

五、对报告的总体评价

1 实质性,完整性与回应性

在实质性原则的应用方面,两份报告都表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要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环境的价值平衡、共同发展。宝钢报告中环境管理方面有较详尽的指标体系,表明“绿色宝钢”责任的落实,在其他方面,主要从一般性的、宏观的层面进行描述;安赛乐的报告,由于篇幅不多,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涉及较少。

篇10

资料的收集大致可分为收集基础资料和专题资料两大类内容。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是书面的现有的资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字性资料;二是数字性资料。所谓专题性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在工作小组通过撰写提纲后,针对写作提纲的要求有目的地收集资料,也包括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各种层面的访谈。

问卷调查

收集必要信息和数据的一种可行方法就是向企业内的主要员工分发调查问卷。对于起草第一份报告,这一阶段通常都会遇到一些阻力,因为调查问卷对于被调查人来说常常会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如果被调查人知道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好处,才会有较好的合作,所以强有力的跨部门小组是有力的保障。

采访

这是一种面对面的访谈收集方式,用以弥补调查问卷见物不见人的不足。特别是有关撰写人对所负责章节不熟悉的时候,采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时甚至是保证报告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证留出充足的时间。询问被采访人关于企业的不同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他们部门的相关程度以及他们对此的态度。

* 澄清问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解,接着让被采访人填写缺少的信息。

* 不仅要获得数据,还要获得纳入报告的实例。

* 与被采访人一起分析收集的数据。

采访和问卷调查是企业内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适当方法,通过采访和调查,会在企业内部提出一些关键数字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关注环境、社会和一般性的经济问题。并且,按照现有的经营过程来划分报告的准备工作,有助于使可持续发展更深入地融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诸如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都需要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可识别企业内部的一些交叉关系,而“经典的”三支柱报告一般只会涉及环境部门和人事部门。

如果企业编制报告准备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作为指导,依据《指南》的要求和指标,列出详细的资料清单,将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法。作为初次报告的企业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GRI的指标太多,同时也有部分指标并不适用的情况。所以,同时查阅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看看他们采用了哪些指标,也是资料收集时的一个参考。

为第一次编制报告收集数据始终是一个挑战,因为对各参与方而言都是一次新的经历。然而,一个企业在编制报告上的经验越丰富,报告编制过程就越简单,也就越容易确定可持续发展问题,更精确地选择需要的指标。如果一个企业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一般就要建立适当的、统一的数据收集和管理制度,逐渐地,数据的收集就容易得多了,甚至几乎不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或采访,相应的工作量也会减少。

中远集团首次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典范榜,其采取调查问卷伴之以培训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好方法:

如表5-1所示,在进行报告编制工作之前,由编写组对二级公司进行了四轮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基础情况的调查。编写组根据编制报告工作的需要,设计出问题单下发到二级公司,收到反馈信息后进行梳理,而后设计下一轮调查问卷的内容,以便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更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

为了保证编写工作的规范进行,专家组采取包括全球电话会议的培训形式,并与编写组就报告的编制工作召开了10次研讨会。在编写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对GRI报告指标的研究,同时,集团还组织专家组对二级单位负责实施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和编写报告的负责人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以指导二级企业开展对三级企业的信息收集过程。

二、设计报告提纲

1. 分析基础资料

收集了基本的资料后,紧接着就是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如何进行分析呢?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益相关方分析,二是可持续发展分析,三是利益相关方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

第一,进行利益相关方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利益相关方是谁?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是什么?利益相关方的反作用又是什么?

谁与公司有关?利益相关方是指所有影响企业经营或受企业经营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可能的利益相关方包括:

* 员工;

* 客户及最终用户;

* 政府部门;

* 供应商/上游公司;

* 财务分析师;

* 非政府组织:与环境问题、人权、

消费者保护等有关的组织;

* 银行、保险公司;

* 近邻、当地居民;

* 专家(如大学或研究机构);

* 潜在的雇员。

还要分析公司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是什么(参见图5-1)?

第二,进行可持续发展分析。问题包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企业采取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措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绩效如何?企业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机遇是什么?等。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识别与公司最相关的议题,全面收集有关这些信息,识别企业面临的挑战,尽早开始处理企业还不熟悉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要特别注意与有能力的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系。

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机遇分析:在确定与企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题目过程中,下面一些问题可以提供帮助和启示:

第三,企业社会利益相关方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在利益相关方和可持续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企业哪些利益相关方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如何构筑合适的利益相关方关系,来抓住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有效避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汇集主要利益相关方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信息,具体工作包括 :

* 找出哪些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主题,找出利益相关方想知道什么或担心什么。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利益相关方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察:

共同了解企业为自己的经营活动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报告形成基本信息的方式是成功编制报告的一个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