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简历范文
时间:2023-03-27 05:2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工程师简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人概况
姓名:XXX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学士 专业:工业电器自动化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1993.9--1997.7 工业电器自动化专业
主修课程:自控原理,电力拖动,电子技术,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硬件及接口电路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
另:其他培训情况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培训,培训科目:Windows NT Technology,Windows NT Enterprise,Networking with TCP/IP on Windows NT,ⅡS4.0 WindowsNT
* 英语 通过国家四级考试,阅读和 翻译 能力较强,曾多次为机械工业出版社 翻译 计算机书籍,并获出版。
工作经历
*1998年5月---至今 XX公司
网络系统工程师
Cisco、IBM网络产品的技术支持
网络系统方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规划,解答用户的疑问,根 据用户需求提出最佳解决方案;Cisco、IBM网络产品的现场调试和系统维护
客户技术培训,及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培训
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LAN,WAN,TCP/IP,ATM等,以及Cisco、IBM 网络设备调试过程;讲解IBM AIX基本系统管理及高级系统管理、Netview、NFS、HACMP等
曾经参与的项目
设计,安装,调试“吉林97工程”--吉林省电信综合管理系统ATM网络及主机系统,长沙卷烟厂,锦州合作银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系统;设计云南省邮电办公信息集成系统,济南广电ATM宽带综合业务网、陕西有线电视宽带网。
*1996年9月---1998年3月 XX公司
系统管理员/工程师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的系统管理
熟练掌握UNIX(SUN Solari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并参与组建了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包括网络设计,安装系统,联调,维护,网络编程)
CHINAGBN 金桥网六城市网络站点的建设
参与各站点Internet网络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及其与卫星主干网的连接,对主干卫星网、X.25分组交换、Frame Relay、ISDN和DDN及其相关设备有所了解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Web系统管理员
自我评价
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踏实负责,且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曾多次主持对用户和内部的技术讲解和培训,获得用户和公司的一致好评。曾在电子工业部“三金工程展风采展示会”上向来宾讲解CHINAGBN专线集团用户解决方案。
篇2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学士 专业:工业电器自动化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1993.9--1997.7 工业电器自动化专业
主修课程:自控原理,电力拖动,电子技术,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硬件及接口电路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
另:其他培训情况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培训,培训科目:Windows NT Technology,Windows NT Enterprise,Networking with TCP/IP on Windows NT,ⅡS4.0 WindowsNT
*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阅读和翻译能力较强,曾多次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计算机书籍,并获出版。 工作经历*1998年5月---至今 XX公司
网络系统工程师
Cisco、IBM网络产品的技术支持
网络系统方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规划,解答用户的疑问,根 据用户需求提出最佳解决方案;Cisco、IBM网络产品的现场调试和系统维护
客户技术培训,及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培训
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LAN,WAN,TCP/IP,ATM等,以及Cisco、IBM 网络设备调试过程;讲解IBM AIX基本系统管理及高级系统管理、Netview、
NFS、HACMP等
曾经参与的项目
设计,安装,调试“吉林97工程”--吉林省电信综合管理系统ATM网络及主机系统,长沙卷烟厂,锦州合作银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系统;设计云南省邮电办公信息集成系统,济南广电ATM宽带综合业务网、陕西有线电视宽带网。 *1996年9月---1998年3月 XX公司
系统管理员/工程师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的系统管理
熟练掌握UNIX(SUN Solari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并参与组建了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包括网络设计,安装系统,联调,维护,网络编程)
CHINAGBN 金桥网六城市网络站点的建设
参与各站点Internet网络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及其与卫星主干网的连接,对主干卫星网、X.25分组交换、Frame Relay、ISDN和DDN及其相关设备有所了解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Web系统管理员个人简介
篇3
姓名:***
出生年月: 1984/12/09 学历:本科 籍贯:四川成都
毕业院校:重庆工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毕业时间: 2007/07
联系方式: 15008****** 028-87535*** email : qinju****@***.***
个人评价
熟练掌握 java 语言;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具有良好的编码风格;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做事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能至始至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具有上进心、责任心、感恩心。
工作经历
时间: 2007-03 至 2007-07
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 部门:东软商用事业部
工作职责:软件工程师
项目名称: *** 投信系统
开发语言: java 、 vb 开发工具: eclipse
项目总结:
在 *** 投信系统中 , 我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客户讲解需求,写详细设计、编码、写测试书、测试。这是我的第一个项目,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大学里没有接触到的知识 . 例如 : 自动测试( junit )、 log4j 等等。在这个项目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编码风格、命名风格等有欠缺,所以我自学了《代码大全 2 》中的第二、第三部分。
时间: 2007-07 至 2008-03
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 部门:东软商用事业部
工作职责:软件工程师
项目名称: *** 航空系统
开发语言: java orcal 开发工具: pl/sql eclipse
项目总结:
在 *** 航空系统中 , 我的任务是对多个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电文进行接收和解析,然后把电文传给存储过程,在存储过程中把电文转化为记录存入数据库。在这个系统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把一种特殊的的日志从一般的日志中分离出来(把电文的日志与其他日志分离)、如何使用 dbunit 测试、如何使用游标,批处理,对 orcal 有了更深的理解等。我不仅学习到了以上专业的知识 , 而且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让我明白了要及时的与你的队员一起探讨式样、一起研究解决方案。让我明白了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的与领导或客户沟通。做这个项目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 java 的继承,接口,设计模式方面理解的太肤浅,所以我报名培训了《 thinkingjava 》、《设计模式》。
时间: 2008-03 至 2008-07
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 部门:东软商用事业部
工作职责:软件工程师
项目名称: *** 百货店系统
开发语言: java 、 jsf 开发工具: eclipse activereport
项目总结:
在 *** 百货店系统中 , 我的任务是做几个 jsp 画面和画水晶报表。做这个项目我学习了样式表 (css) 、 jsp 、 ajax 。利用 activereport 画水晶报表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劲的事,但它使我养成了做事要细心要有耐心的习惯。在这个项目中我发现自己 jsp 用的不太熟悉,所以我现在自学 jsp. 做完这个项目后,我的 web 开发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时间: 2008-08 至 2009-03
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 部门:东软商用事业部
工作职责:软件工程师
项目名称: *** 汽车系统
开发语言: java 开发工具: eclipse
项目总结:
在 *** 汽车系统中 , 我的主要任务是对文件(汽车公司运送汽车后产生的输送结果书)进行解析,并且把文件中的内容解析成单条的记录,然后把记录插入到多个关联的表中 . 这个系统要针对多个公司,所以我在详细设计时利用了模板方法模式。在这个项目中,对我学习的设计模式得到了应用 , 是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设计模式的各个模式。
专业能力
编程方面 :本人 熟悉 java 语言,精通软件工程思想, 熟悉使用 js 、 jsp 、 css, 掌握 c 语言 ,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 vc++ 集成开发环境,熟悉软件开发的流程。
数据库方面 :熟练掌握基本数据库理论知识,能熟练使用 orcal;
培训经历
2005/122006/01 华迪实训基地 《社区管理系统》 职责:需求分析、编码、测试
2007/032007/06 东软集团 培训内容: java 、软件工程等。
2007/07 2007/09 东软集团 培训内容: thinkingjava 、设计模式。
个人证书
篇4
关键词:测试用例;评审;追踪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2-1131-04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Practice for Software Functional Test Case
YU Jiu-jiu
(Anhui Wenda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Hefei 231201,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design software functional test case and practice on RMDB system, reviewing and tracing test cas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n functional test case design.
Key words: test case; review; trace
1 前言
软件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种情况,软件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事先所设计的执行结果。测试用例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是软件测试工作的核心,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任务之一,良好的测试用例设计过程能够提高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便于跟踪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覆盖率报告。测试用例可以用数据库、Word 、Excel 、XML 等格式进行管理,市面亦有成熟的商业软件工具和开源工具等。对于一般中小软件企业,使用文档来管理测试用例是较为方便、经济的途径。
2 软件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
软件功能测试是对软件系统最基本的一类测试,功能测试用例即指软件产品在交付于用户前对其是否达到事先所定义的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上说指定的产品功能要求进行测试的测试用例。它是站在用户角度上,也是较重要的一类测试用例。
2.1 设计原理
测试用例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在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条件中应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人们往往倾向于过多地考虑合法的和期望的输入条件,以检查程序知否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情,而忽视了不合法的和预想不到的输入条件。如果开发出的软件遇到非法情况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会导致软件的失效。用不合理的输入条件测试程序时,会比合理的输入条件进行测试能发现更多的错误。所以就软件功能测试而言,测试用例设计要从4个方面考虑:
1) 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说明;
2) 系统功能是否完善;
3) 系统功能是否有作用;
4) 系统功能是否无错误。
2.2 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和编制是软件测试活动中最重要的。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是软件测试的必须遵守的准则。更是软件测试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
测试用例设计的目的就是将系统需求具体化,提取测试需求,通过可测试的方法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描述。测试用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试质量的高低。用最少的测试用例覆盖最全的功能点是测试用例设计的目标。
在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一个有效的测试用例模板对用例的管理,测试的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功能测试用例组成要素
1) 用例场景:描述该测试用例所验证的需求用例。通常一个需求用例与多个测试用例对应。对每个需求用例,有时可能需要两个或多个测试用例与其对应。一个测试用例描述正常工作流情况,另一个或多个描述异常处理工作流。通常异常工作流的测试用例往往是正常工作流测试用例的几倍。
2) 测试用例序号:每个测试用例都有一个惟一的序列号,用于标识。
3) 测试用例描述:对测试内容的简单描述,让阅读者能够很快对这个测试用例有个大概的了解。
4) 前置条件:描述执行该测试用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5) 步骤:实现测试用例的各个操作。
6) 预期结果:每个测试步骤执行之后的预期结果,是建议需求验证是否被通过的标准。预期结果不是在测试执行当中才被考虑的,应该在测试用例设计阶段由需求分析推导而得。
7) 注释:填写测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或者说明。注释不是必须填写的列,而其他列则是必须要填写的。
8) 真实结果:每一个版本对应真实结果的一列。这一列里填写测试的真实结果(通过/失败/不可测/跳过)。如果测试用例执行失败,需要填写失败的详细结果,以及对应的缺陷号。(注:真实结果也可以在相应的测试报告中填写)
3 软件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在RMDB系统中的实践
3.1RMDB系统简介
RMDB系统是某信息公司用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分配的数据库系统,主要用来对当前公司所从事的信息项目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同时管理每个员工的工作信息,个人信息及所在部门的人员行政关系等。该系统还具有对各种类型的员工的工作量进行合理分配并时刻追踪员工的工作绩效等功能。
RMDB系统的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
3.2 功能测试用例(版本)计划的制定
在功能测试执行之前,需要制定版本的功能测试计划,对即将进入的测试过程和测试内容进行计划。版本测试计划中最难的就是决定选择哪些功能测试用例,以什么样的顺序来执行,以及预测执行这些测试用例所需要的时间。在实际的项目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往往无法对系统的每一个版本进行完全的功能测试和回归测试。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怎样的测试用例集合执行能,能够减少因为缩减测试用例而带来的风险,在测试计划里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测试测试用例需求复杂度的分析是进行测试执行时间预测的第一步。测试需求的复杂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 包含功能验证点的数目;
2) 测试用例里测试步骤的数目;
3) 执行该测试用例所需环境设置的复杂度。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系统因素。通过测试复杂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张测试需求复杂度的表。每一个测试用例的复杂度被标记为
‘High’,‘Middle’,‘Low’中的一种。
图2是RMDB系统中某功能主模块部分测试用例的测试复杂度分析。
测试用例是在对测试任务进行安排时划分的最小单位。根据测试经验对每一个复杂度的测试用例预测一个时间长度。然后可以考虑用MS- Project对任务进行分配。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测试用例之间的依赖性和关联性,以及测试人员的可用时间(也考虑到一些测试人员可能同时工作在几个项目上)。
3.3 建立好缺陷分析及预防的系统化流程工作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常常思考怎样更好地利用以前的测试数据,对今后测试计划和开发计划起指导作用。其中对缺陷根本原因的分析,能够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掌握缺陷集中的区域,明晰缺陷发展趋势,了解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遏制缺陷发生的措施,降低缺陷数量,降低测试成本。在今后的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一起,建立起一个缺陷分析和预防的流程。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针对系统缺陷分析表对系统当前的缺陷状态和数目进行分析和统计,如果系统某些模块缺陷数目过多,或者严重级别的缺陷数目剧增,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缺陷进行根本原因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缺陷原因的分布。我们所制定的RMDB系统缺陷分析表如图3所示。
3.4 RMDB系统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及实施
测试用例的设计和编制是软件测试活动中最重要的。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是软件测试的必须遵守的准则。更是软件测试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
测试用例设计的目的就是将系统需求具体化,提取测试需求,通过可测试的方法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描述。测试用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试质量的高低。用最少的测试用例覆盖最全的功能点是测试用例设计的目标。
在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一个有效的测试用例模板对用例的管理,测试的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RMDB测试中的某功能测试用例模板为例。
测试数据工作表中存放每一个测试用例所需要用到的测试数据。同一个测试用例有可能用到不同的数据组合,但是测试步骤是相同的。
测试用例包总结工作表(图4)中对各个测试周期里以测试包为单位的测试用例执行结果进行统计。通过测试包总结工作表,可以看出每一个测试周期里成功/失败的测试用例数目,计划和实际实行的测试用例数目,以及错误报告的统计情况。这些数据是我们对某个测试周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的依据。如图5所示。
3.5 测试用例在软件测试中的作用
1) 指导测试的实施
测试用例主要适用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在实施测试时测试用例作为测试的标准,测试人员一定要按照测试用例严格按用例项目和测试步骤逐一实施测试。并对测试情况记录在测试用例管理软件中,以便自动生成测试结果文档。
根据测试用例的测试等级,集成测试应测试那些用例,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又该测试那些用例,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都已作明确规定,实施测试时测试人员不能随意作变动。
2) 规划测试数据的准备
在我们的实践中测试数据是与测试用例分离的。按照测试用例配套准备一组或若干组测试原始数据,以及标准测试结果。尤其象测试报表之类数据集的正确性,按照测试用例规划准备测试数据是十分必须的。
3) 评估测试结果的度量基准
完成测试实施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并且编制测试报告。判断软件测试是否完成、衡量测试质量需要一些量化的结果。例:测试覆盖率是多少、测试合格率是多少、重要测试合格率是多少,等等。以前统计基准是软件模块或功能点,显得过于粗糙。采用测试用例作度量基准更加准确、有效。
4) 分析缺陷的标准
通过收集缺陷,对比测试用例和缺陷数据库,分析确证是漏测还是缺陷复现。漏测反映了测试用例的不完善,应立即补充相应测试用例,最终达到逐步完善软件质量。而已有相应测试用例,则反映实施测试或变更处理存在问题。
4 测试用例的评审和追踪
4.1 测试用例的评审
RMDB系统的需求用例业务逻辑较复杂,在迭代开发的过程中随着新功能的添加而涉及到与局域网内多个数据应用系统的交互。在开发的过程中,测试人员是根据需求用例和业务背景知识设计测试用例的。系统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基本上是在开发详细设计之前完成。由于系统测试用例是系统需求可测试的描述,开发人员在进行代码开发的过程中结合测试步骤的流程,对代码设计和开发十分有帮助。
由于测试用例在项目中成为需求的一部分,需要采取一定的流程对测试用例进行评审,以保证测试用例的正确性。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准则,但它并不是一经编制完成就成为准则。测试用例在设计编写过程中要组织同级互查。完成编写后应组织专家评审,需获得通过才可以使用。评审委员会可由项目负责人、测试、编程、分析设计等有关人员组成,也可邀请客户代表参加。通常评审测试用例的衡量标准有:
1) 准确:测试用例符合用例描述中所需测试的内容
2) 概要:包括必须的测试步骤
3) 可重复,容易理解:测试用例是一个可重复的实验。不同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可以得出相同的测试结果。如果仅仅只有设计者知道怎么执行,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
4) 合适:测试用例在相应的测试环境下具有可执行性,而不应依赖于测试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
5) 可跟踪:在执行每一轮的测试中,需要追踪共执行了多少测试用例,执行的测试用例中通过的,未通过的及未使用的占多少,未使用的原因是什么。为以后的测试用例更新做准备。
6) 可恢复:测试用例执行后,测试环境需要恢复到测试前的状态。如果对系统进行恢复测试,需要说明如何使系统回到正常状态。
在评审会议中,会议主持者负责控制评审的进度和时间,通过评审,把需要澄清和改进的问题记录下来,由测试用例的设计者会后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的测试用例需要提交再次评审,直到所有的用例通过评审为止。
最后,测试用例在形成文档后也还需要不断完善。主要来自三方面的缘故:第一、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设计测试用例时考虑不周,需要完善;第二、在软件交付使用后反馈的软件功能性缺陷,而缺陷又是因测试用例存在漏洞造成;第三、软件自身的新增功能以及软件版本的更新,测试用例也必须配套修改更新。
一般小的修改完善可在原测试用例文档上修改,但文档要有更改记录。软件的版本升级更新,测试用例一般也应随之编制升级更新版本。
4.2 测试用例的追踪
因为测试用例具有易组织性,可评估性和管理性,在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实现测试用例执行过程的跟踪可以有效地将测试过程量化。例如,执行一轮测试中,共执行了多少测试用例,哪些成功的预测到缺陷,那些没有,等等。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对过程,测试人员的工作量不应仅仅凭借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来判定,但至少每轮测试后通过对实现所设计的测试用例的追踪可以判断当前软件测试的质量,并对测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追踪测试用例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记忆:凭借个人的记忆力来追踪测试用例,方法是不可取的。
2) 书面文档:使用书面文档记录测试用例,主要使用列表的形式。但作为组织和搜索数据分析时,这种方法是很局限的。
3) 电子表格:通过表格中列出的测试用例的跟踪细节,可以直观的砍刀测试状态以及分析合同及测试用例的通过与否,它与软件缺陷相关联。这为测试中有效管理和分析测试过程以及软件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量化依据。
4) 自定义数据库:通过自己定义的数据库来跟踪测试用例的执行和覆盖率,并通过自己编写的工具生成相关报表,分析图等。当然,这种方法所花费的成本是最高的。
根据RMDB系统实际测试环境的现状,我们所采用的是电子表格形式对每一轮测试后的测试用例进行追踪。所用的测试用例覆盖缺陷追踪统计表模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分别是测试轮数,被测模块号,模块名,模块测试状态,缺陷号,未覆盖标识,覆盖标识(执行的用例号,为被执行的用例号),覆盖缺陷率。
1) 测试轮数:表明这是第几轮测试的统计表。
2) 被测模块号:每个被测模块都有一个惟一的序列号,用于标识。
3) 模块名:每个被测模块都有一个惟一的模块名,用于标识。
4) 模块测试状态:指该模块内是否发现缺陷(无论是哪一种缺陷),一般用Pass/Fail 标识。
5) 缺陷号:指在某一模块中所发现的一或多个缺陷序列号,每个缺陷序列号唯一,用于标识。
6) 未覆盖标识:指该缺陷未被事先设计的测试用例所覆盖到(预测到),标明相应的缺陷序列号。
7) 覆盖标识(执行的用例号):指该缺陷被事先设计的测试用例表中所覆盖到(预测到),并且该缺陷发生的结果与测试用例表中反映的一致。标明相应的测试用例序列号。
8) 覆盖标识(未执行的用例号):指该缺陷被虽然被事先设计的测试用例表中所覆盖到(预测到),但是该缺陷发生的结果与测试用例表中反映的不一致。标明相应的测试用例序列。
9) 覆盖缺陷率:统计此轮测试后,事先设计的测试用例表中成功的覆盖到(预测到)实际所发现缺陷的比率。(一般来说,若这个比率应不低于60%,则说明事先所设计的 测试用例是有效的。)
图6为RMDB系统在某一轮测试结束后测试用例评审时的跟踪统计工作表模版。
在每一轮测试工作结束后,测试人员要花一定时间对已发现的缺陷情况并结合已有的测试用例做测试用例的更新工作(若用户对系统的某些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也是要进行相应测试用例更新操作)。这样一方面为下一轮的测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对测试用例进行科学化管理,从而提高测试用例的设计效率。
5 结束语
基于现代化软件开发规律,软件在其生命周期中会频繁地被修改和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修改后的或者新版本的软件会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或者在软件功能上产生某些变化。随着软件的不断完善,软件的某些功能发生了演变,原有的测试用例可能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另一些测试用例可能会变得过时,还有一些测试用例将完全不能运行。为了保证测试用例库中测试用例的有效性,还需要对测试用例进行维护。同时,被修改的或新增添的软件功能,仅仅通过重新运行以前的测试用例并不足以揭示其中的问题,有必要增加新的测试用例来测试这些新的功能或特征。因此,测试用例的维护工作还应包括开发新测试用例,这些新的测试用例用来测试软件的新特征或者覆盖现有测试用例无法覆盖的软件功能或特征。
参考文献:
[1] 朱少明.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PLC软件;工程化;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23-2
0 引言
本文结合本单位装检类设备及高端工艺装备中PLC软件特点,推广深化GJB5000A体系应用,对PLC软件工程化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提出了PLC软件工程化管理方法与规范,管控关键性过程活动和文档质量,以测试推动PLC软件工程化,提升PLC软件的综合效能,有效支撑本单位装检设备及高端工艺装备的高质量研制与管理。
1 PLC软件工程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软件工程化管理是提高软件研制质量的必经之路,不仅能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更能降低软件研制风险,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软件的可维护性。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PLC软件的工程化管理对于保障控制系统安全与可靠运行、提升效能和增值等具有重要作用。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自动化、高可靠性要求的工业环境,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单元,广泛应用于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工艺过程控制、信号测试与诊断等领域,因此广义上的PLC,亦包括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
相对于PLC硬件的固态化与显性化,PLC软件具备更灵活的柔性与更强的扩展性,成为PLC产品功能实现与性能提升的关键载体,因此,PLC软件质量亦成为工业控制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关键。PLC软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测试设备、实验装置、装检设备以及高端工艺装备等,在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成化装检设备离不开PLC软件。实现装检自动化,包括实现传感仪表信号检测、流程自动控制、状态监控、应急安全处理及报警等需要高质量、高可靠性的PLC软件。因此PLC软件是实现装检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保障,可以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强度和操作技能要求、减少人体危害风险等。
面向超精密加工领域研发的高端工艺装备,几乎均涉及PLC控制,如金刚车系列机床、磁流变抛光系列机床、激光焊接机床等,实现电机与仪表驱动、人机交互、运动控制、加工工艺过程控制、数据采集、通信及故障诊断等。
在高端工艺装备中,PLC软件作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看, 它是实现运动(协调)控制、开关量逻辑控制、工艺参数与工艺过程控制、数据处理及通信的重要载体;从性能看,它是实现高端工艺装备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综前所述,PLC软件在当前和未来均存在巨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相对于PLC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在PLC软件管理方面与时俱进。经过分析,以下方面制约了PLC软件的质量与研发进度。
①使用的PLC产品种类繁多,各PLC产品技术差异性大,包括平台架构方式、编程与测试方法等,导致PLC软件设计差异性大,尚未结合本单位产品特点形成相应的PLC软件技术规范。
②PLC软件开发人员分工不明确,设计、编码与测试多由同一人承担,软件质量与开发进度无法保证,人员更替对项目研发和后期维护影响较大。
③PLC软件开发过程活动、软件相关开发文档和软件版本,未进行有效管控,导致PLC软件质量与开发进度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之一。
④针对PLC软件的测试平台和测试手段较为欠缺,测试过程缺乏规范。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软件工程化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的必经之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在软件工程化管理方面开展了体系研究,于2015年11月通过GJB5000A二级正式评价,形成了软件工程管理手册、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切实提高了本单位软件工程化水平。
但本单位软件工程化管理尚未涵盖PLC软件。有别于其他软件,PLC软件与硬件耦合度高,对硬件平台依赖性大;PLC软件驱动硬件单元,对系统综合性能影响大;PLC软件测试难度大,包括测试平台的搭建、真实工况与异常工况的模拟等;PLC软件涉及更多的接口,包括与机械结构、电气硬件、上位软件及复杂的现场工况。因此,实施PLC软件工程化,加强PLC软件质量控制,确保其有效推动提高PLC软件质量和开发进度,需探索与PLC特点和本单位工业控制系统相适宜的管理办法。
2 PLC软件工程化管理调研
为探索PLC软件工程化管理方法,我们对国内相关单位的PLC软件管理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初步情况,国内还没有单位将PLC软件纳入GJB5000A体系进行管理,尚未针对PLC软件形成工程体系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一般均将PLC软件纳入电气控制系统管理,存在与电气硬件强耦合、开发角色分工不明确等带来的一些问题,包括PLC软件规格需求不清晰、开发过程无法有效跟踪和控制、测试不规范、PLC软件质量对人的依赖性大等。但从调研单位的工程实践看,有诸多可供加强PLC软件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机床厂专机的控制软件,与本单位PLC软件具有较大相似度。机床厂对专机在控制软件界定及分类管理、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评审与软件验证、软件版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要求。
同为下位控制的PLC软件,可借鉴FPGA软件管理。虽然FPGA软件面向芯片级、侧重时序逻辑,而PLC软件面向控制系统集成,两者在技术上差异性较大,但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该院对FPGA软件质量进行了有效的体系管理,形成了设计准则及测试规范等,相关管理经验包括配置、需求、角色分配、评审与测试规范等方面,对于PLC软件管理均是有益的参考。
重视软件测试。PLC软件测试,包括测试平台的搭建和测试方法的构建、PLC程序的执行效率、PLC软件的配置与移植、PLC软件对硬件变化或性能衰减的适应性、PLC软件对控制系统总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等内容。从调研情况看,分阶段(包括单元测试、接口测试、集成测试)、多方法(包括数字仿真、硬件在回路、形式化验证等)测试是有益的,同时,编制测试规范、测试计划及测试过程需要对相关控制软硬件知识的深入认识。
3 PLC软件工程化管理初探
作为总装备部组织国内专家制定、用于指导军用软件研制机构改善软件过程和加强软件开发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标准,GJB5000A对提升软件研制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软件研制能力由基于个人的能力转变为组织的能力,提供了科学管理理念和做法。本单位在高端工艺装备多个软件项目开发中推行GJB5000A,切实提升了上位控制软件的研制质量。鉴于国内尚未将GJB5000A涵盖PLC软件管理的现状,本单位PLC软件管理遵循GJB5000A“服务于本单位组织目标和质量目标、追求有效性和适用性,渐进推进”的思想,结合本单位PLC软件和组织特点,对PLC软件工程化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管理实践。
基于本单位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QJZ53/54/55),结合本单位PLC软件特点、PLC软件研制管理基础等,借鉴同行相关管理方法,形成适宜于本单位PLC软件应用需求、与研发人员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相匹配的PLC软件研制管理要求,按此要求,在武器型号装检设备及高端工艺装备项目中,推行PLC软件工程化项目试点,通过项目实践及时总结评价,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员的研发和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水平,并迭代完善PLC软件研制管理要求,从而引导、促进PLC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不断进步。
如前所述,将制约本单位当前PLC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的这些薄弱环节,设置为重要环节和节点,纳入质量目标加以规范管理,并基于GJB5000A本地化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进行裁剪简化,形成PLC软件研制管理要求,其流程:重点从项目开发的人员配置、过程重要节点管控和测试规范、文档质量等方面推进PLC软件工程化管理。
3.1 人员配置
改变设计、编码与测试由同一人承担的开发方式,软件开发人员至少由2人构成,包括需求与设计员、程序编码员(根据目前人员情况,需求与设计员和程序编码员可以由同一人承担)、程序测试员。
软件工程化总是关注过程,而过程的关键因素是人。针对当前PLC研发人员不熟悉GJB5000A体系、而掌握GJB5000A的人员又不理解PLC技术的现况,一方面开展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PLC技术及软件工程化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数项PLC软件工程化试点项目,并交叉承担开发人员、QA、CM、测试人员等不同角色,在过程实践中理解各角色要求、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形成共识,进而形成两类人员相互匹配和相互促进的持续改进过程。
3.2 重视设计文档,管控关键过程
加强并规范源头设计,重视设计文档,对关键过程活动进行管控。重点对软件研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进行评审确保设计文档质量。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下环节,即根据软件研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进行软件设计工作,形成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计划与说明书,指导软件编码设计和测试工作。
简化文档形式,强化文档内容,确保设计文档能有效提升PLC软件质量和开发进度。鉴于PLC软件与子系统(包含机械结构、电气硬件和上位软件)涉及多接口,重点要求对接口详细分析和说明;要求以流程框图对控制功能模块的逻辑进行说明。
3.3 以软件测试推动PLC软件工程化
规范并加强PLC软件测试工作。PLC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由项目组内部控制,测试前要求编制测试计划与说明书,由程序测试员根据测试计划与说明书,进行测试、迭代优化;测试后,编制软件测试报告。测试过程中,除测试软件研制任务书要求的功能与性能外,重点考察下位软件对控制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防护和保障,考察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关键信号的实时响应性。
3.4 加强软件版本进行控制管理
参照软件工程管理手册,对PLC软件建立至少两级受控库,并进行分级受控库的配置管理。针对PLC涉及多接口及对系统影响直接,加强版本变更对影响域的详细分析与说明。
4 小结
GJB5000A对软件研制提供了一套科学管理理念和做法,这是一个结合单位实际实现软件质量持续优化、不断改进的过程,对刚起步的PLC软件工程化管理尤其如此。今后,将在GJB5000A体系涵盖PLC软件研制的基础上,结合各试点项目反馈,持续优化PLC软件的管理活动,完善PLC软件技术规范,切实加强PLC软件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质量;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具有空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高以及抗剪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等主要特点。在水利工程建筑物荷载以及水压的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出现不均匀变形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才会逐步趋向于稳定。受软土地基沉降问题的影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上部结构也会随着地基的沉降而发生不均匀的沉降。建筑结构一旦发生沉降,问题严重的将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正常的使用性能,当遇到洪水冲击时,水利工程因建筑结构的沉降问题容易出现泥土流失、管涌,甚至出现倒塌事故,严重威胁到工程沿岸居民以及下游居民的安全。软土地基的性质主要有施工地的地质情况而决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在软土地基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注意便会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新能。
1 软土地基所具有的特点
1.1 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孔隙比
通过实验调查可以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下,软土与重塑土的孔隙进行比较,前者的孔隙要较后者大很多,软土所具有的高孔隙直接决定着软土地基的高孔隙。这一特性在软土地基缓慢沉积的过程中将对软土沉积密实性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软土地基的进一步稳固。
1.2 软土地基的压缩性高
高压缩性是软土所具有的明显特征,在外力的作用下,软土固有的平缓的压缩曲线会发生陡降,当大力进一步增大,足以超过软土的可承受压力后,此时软土的压缩曲线的斜率则会从突变开始向渐变方式进行转化。
1.3 软土地基具有低透水性
弱透水性是软土所具有的明显特点,软土地基同时也继承了软土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软土地基的低透水性。通常状况下,软土地基竖向渗透系数仅为106~108mm/s左右,渗透速度非常缓慢,不利于地基在短期内进行排水固结,影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沉降效果。
1.4 软土地基具有高灵敏度
软土地基的这一特性主要通过软土地基的触变性加以体现出来,但软土地基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时,处于振动状态下的原状软土结构则会遭到破坏,影响软土结构的强度与稳固性,导致软土地基出现与均匀沉降,基底出现侧向滑落。
2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地基的处理技术
依据处理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沉降处理,另一类则是稳定处理。所谓沉降处理主要通过提高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效率,来实现降低软土地基总沉降量,提高软土地基稳固性。所谓稳定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软土地基的剪切变形实施有效控制,来实现尽量避免软土地基强度下降,有效增强软土地基强度,达到提高软土地基抗滑阻力的目的。下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桩基法处理技术
当软基淤土层比较厚而难以进行大面积深处理时,多采用桩基法处理技术。近年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被普遍应用,其原理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在弱软基中注入钢筋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的放热及离子交换作用,使周围土质的物理性质改变,形成混凝土桩复合地基,以达到加大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此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处理技术还能抗水闸水压力,产生水平荷载达到水平稳定作用。
2.2 换土垫层法处理技术
当软基淤土层厚度比较薄时,采用换土垫层法,通过对淤土层进行砂土、灰土粗砂或水泥土等换填,进行地基处理,主要是回填压密性较好的土层并压实,使土层具有良好的持力,达到改变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抗变形性、保持稳定性能的目的。原理是:挖出地基底面以下较浅范围内的软弱土,分层填充质地硬、强度高、性能稳定、压缩性较小、抗侵蚀性的材料,同时利用人工或机械分层进行压实,以达到建筑要求的密实程度,形成达标准的地基。
2.3 高压旋喷注浆法处理技术
高压旋喷注浆法是运用气压、
液压或者电化学原理,通过把可以固化的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者注入到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缝隙部位的一种处理技术。原理是:通过在闸基中进行高压旋喷灌浆,形成水泥土摩擦桩,使闸基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承载力大大提高,以达到控制基地沉降为目的。在高压旋喷浆液的同时,可以通过旋转、定喷、摆喷或旋喷的方式使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来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发生沉降。
2.4 加筋土法处理技术
加筋土法是通过把较强抗拉能力的土工合成材料、金属板条等埋置入软基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作用,让土与加筋材料结合成整体,增强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整体变形的频率,大大增强地基的承载力,从而减少沉降。原理是:通过在砂垫层中埋置土工织物材料,利用土工织物具受拉作用的特点,使基底应力分布得以调整,因此,减少了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大大提高了地基稳定性。
2.5 加载预压法处理技术
加载预压法的原理是:在建筑物建造施工前,通过预压荷载作用,对天然地基进行压密、固结,地基产生变形,利用此方法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卸去预压荷载后再进行建筑物施工,此方法在完工后地基沉降小,地基承载力也大大提高。当天然地基土处于弱渗透性时,通过缩短地基排水固结的排水间距,来提高土体固结速度,往往会在地基中铺设竖向排水通道,其常用形式包括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
2.6 深层搅拌法处理技术
深层搅拌法处理技术适用于淤泥或是淤泥质粉细砂地区的地基,对于粉细砂地区地基,此方法也可用于水工的地基加固以及防渗透处理。原理是:采用深层搅拌机,通过把水泥与地基土原位进行搅拌,搅拌成圆柱状或格栅状或连续墙水泥土增强体,使之形成复合地基,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进而减小地基沉降。深层搅拌法适用于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
3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随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种新型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软土地基的使用性能,为全面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极大的降低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者更应积极的致力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确保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帮伟,郑烨.爆炸置换法在南扫箕围垦工程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 2010,(05).
篇7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对软土层的性能充分的掌握,软土层土的天然孔隙比e值大于1.0;土的含水量大于40%;压缩系数a1~2大于或等于0.5MPa时,属高压缩性土层;地基的承载力小:软土层在建筑物的轴向力作用下容易破坏,上层破坏意味出现明显的分离面(裂缝)。屈服是塑性变形的开始,无限制的塑性变形,即为流动软土层就是小的荷载差异,也会引起建筑的沉降,当沉降量大而不均匀,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事故。
1.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及处理不当所引起的恶果
软土层上建筑物的沉降速率随基础面积和荷载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民用建筑活荷载较小时,其竣工时沉降速率为0.5―1.5mm/d;在竣工后半年至一年的时期内,是建筑物差异沉降最为迅速的时期,常发生倾斜和裂缝、当沉降速率衰减到0.05mm/d以下时,差异沉降不再增加,沉降基本稳定,软土层厚度比较厚时,需要的沉降稳定时间较长,因为软土的渗透性低,孔隙水不易排除,有些建筑物建成后几十年,其沉降尚未完全稳定。例如,上海展览馆的中央大厅,当时由国外专家设计,利用箱形基础,基础面积为46.5m×46.5m,半地下室,基底压力为130kPa,附加压力约120kPa:当时没有进行沉降量的计算就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建成30年以后,累计沉降量已超过1.8m,影响范围达30m以上,使相邻两侧展览厅的墙体严重开裂,直至目前沉降才基本稳定。
软土地基的处理,一般都足以提高强度和减少变形为目的。但有时这两者并不能同时达到。例如,强度提高了,但变形却没有减少。如果已加固好地基而没有加固地基交界处的软土层,该土层已经受到扰动,随建筑物的升高,软弱基土在上部压力的作用下滑动、挤出就可能由该处发生:当然,也有设计问题,如选用的处理方法不适合该王程的软土层。更有施工的问题,如很多基础施工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素质,又无质量保证体系,以赢利为目的,放松质量管理,常造成已处理的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又出现下列质量问题:1)当基础下软土层较厚又比较均匀时,在上部轴向力的作用下,地基压缩引起建筑物过大沉降;2)当上部荷载差异大,上层不均匀时,建筑物将产生不均匀下沉,从而引发倾斜,致使墙体裂缝;3)地基上层均匀性差,再加上建筑物荷载不均匀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会产生过大的倾斜或倒塌事故;4)当软土地基加载过大、过快时,建筑物的轴向力超过了地基的承载力,使建筑物下的软上发生塑性变形,出现分离面(裂缝)而破坏地基,产生倾斜或倒塌事故。
2.软土地基的处理
(1)对暗塘、暗滨、暗沟、坑穴、古河道等的处理一般可采用基础加深、换土垫层或短桩等方法。
(2)对表层和浅层不均匀地基的处理,一般可采用挖除软弱地基土,换土夯填密实,也可用人力增大土的密度,采用夯实、碾压、振动等方法处理。
(3)厚层软土地基可采取堆载预压的方法处理,常用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板排水堆载预压。如缺少堆载用的材料时,可采用真空预压。预压荷载宜略大于设计荷载,预压时间,分级和速率应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及软土的固结情况而决定。
(4)软土地基也可采取砂桩、碎石桩、石灰桩、石灰粉煤灰桩、灰土桩和水泥上旋喷桩处理,但桩的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
(5)对荷载大、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宜采用桩基,可有效地减小沉降量和差异沉降。
3.软土地基的建筑设计
为防止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建筑设计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技术处理措施,如减轻上部荷载,加强基础整体刚度,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以减少软土地基的沉降差。设计要采取增强建筑结构的方法,使建筑与基础能起到共同作用,防止因建筑平面形状复杂、转弯多、立面变化过大,或设置大门洞和大窗框,而削弱建筑的整体刚度或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移较多等。这均会造成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因此,设计时宜采取下列措施:
(1)体型复杂,荷载差异又大的建筑工程,宜采用框架结构,并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一般可采用箱型基础、桩基础、整板筏基础等,以适应不均匀沉降的性能。
(2)砖混结构的建筑工程,必须对建筑物的体型,荷载、基础类型与地基进行综合分析,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内外墙要尽量贯通,合理布置纵横墙,横墙间距不宜超过房屋宽度的1.5倍。建筑物的长高比是影响砖砌体承重结构刚度的主要因素,合理的长高比具有调整地基非均匀变形的能力,且产生的相对弯曲值小,能避免墙体开裂。经多方调查,不同长高比的建筑物的不完全统计资料表明:
①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其长高比=L/Hf≤3时,墙体没有裂缝。式中,L为建筑物的长度(m);Hf为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
当建筑的长高比为3
②应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加强地基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在进行结构计算时,应使各种假设尽量符合实际工作状态,如计算阳台、挑走廊的纵墙基础时,不要采用纵横墙三向分配荷载,应将阳台、挑廊荷载值由纵墙基础承担。
③为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
A、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等,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形式。
B、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厚填土层,以减轻地面荷载。
C、在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的同时,调整基础的宽度或埋置深度,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
D、在墙体上开洞过大时,宜在开洞部位适当配筋或采用构造柱及圈梁加强,E、地面堆载应力要求均衡,避免大量、迅速:集中堆载,并应根据使用要求
决定,堆载特点、结构类型,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允许堆载的大小和范围。堆载不宜压在基础上。
(3)厂房和仓库的结构设计,可适当提高柱、墙的抗弯能力,增强建筑的刚度。对于中、小型仓库,宜采用静定结构:具有地面荷载的建筑地基下软弱土层较薄,采用桩基比较经济;车间内设有30t,以上重级工作制吊车时,宜采用桩基础.
4.软土地基的建筑施工技术
4.1挖土
浅基槽或基坑挖土时,要有防止扰动基础下的软土持力土层的措施。按规定做好基槽或基坑边坡的支撑或放坡,防止坍土:对已挖好的基槽或基坑,要会同勘察、设计、监理、质监等单位有关人员检验,并核对岩土上程的勘察报告中确定的持力上层是否―致,如发现有不符之处,须及时研究解决。
4.2围护
深基坑周围,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用板桩、钻孔灌注桩、预制桩等围护,以抵抗软土层挤压产生的水平推力,使基土流塑挤出、这也是防止边坡坍土的主要措施。
4.3增设垫层
在软土地区一般采用的是换土垫层,如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灰上或素上垫层,煤渣垫层、粉煤灰垫层、矿渣垫层以及用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献垫层等,虽然垫层的材料不同,应力分布有差异,但从众多的试验结果来看,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沉降的特点也基本相似。所以,各种材料的垫层都可近似地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垫层的主要作用有下列3点:1)提高地基承载力。因各种垫层的抗剪强度都高于软弱土层,所以能提高软土承载力,避免软土地基的破坏;2)减少沉降量;如条形基础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0%,现用密实的垫层代替上部软弱土层,即可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层软土的压力较小,这样也会相应减少下卧土层的沉降量;3)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因垫层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下软土塑性破坏.
4.4在施工时进行现场监测
监测是施工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可提供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实际数据。发现不正常现象可以及时研究处理。
4.5控制施工进度
利用施工的材料均匀堆载预压,周围墙体必须同时砌筑;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每天的可砌高度不超过一排脚手架高,即1.5m左右;浇筑混凝土构件也要掌握均匀度,防止人为的偏心受压。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对软土层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建筑物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旷利军. 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及要求[J].《科园月刊》,2008(4).
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软件工程;教师;工具;实践
0 引言
软件工程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学及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以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研究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培养出多层次、实用型、应用型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软件人才,是处于人才培养工作第一线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的关键问题。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们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而这些日积月累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既是教师个人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整个学科和相关行业发展的有用资源。因此,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让教师、学生及业内人士能够共享,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的教研水平和促进行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探讨主要以理论研究为多,具体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对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知识管理方法,以促进知识管理在教师中的普及和应用。
1 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几个环节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的描述更为普适。广义上的个人知识管理内容很宽泛,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本文所探讨的个人知识仅指教师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存储在个人头脑中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整理、存储以及共享这些知识,使其成为教师进行自我总结、提升和创新的基础,并通过共享来实现个人知识的最大化利用。下面先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谈一谈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几个环节。
1.1 课程知识的整理
通常在各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除了对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课件以及各种教辅资料进行整理外,各阶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教学细节常常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导致很多实践经验和知识的流失,而通过教学日记、教学心得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主要问题、更新和补充的知识点、教学技巧、学习技巧等点滴细节,并将其渗透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知识积累程度。
1.2 项目开发经验的积累和传播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参加大量软件项目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申请、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代码实现、软件测试和维护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工具。软件开发质量的保证一方面要依赖于对软件工程规范和相关标准的严格遵循,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开发者的个人经验和技巧。由于这些隐藏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个人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利资本,因此它们很难像最终交付的软件产品一样以文字或代码的方式保存下来。但是,这些知识如果能够被有效保存下来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这对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软件研发能力都非常有利。
1.3 个人知识架构的自我更新
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涉及软件需求、设计、构造、测试、维护、配置管理、工程管理及软件质量等多个知识域的知识,其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变化之快是任何其它专业难以企及的。对教师而言,现在不再有可能抱着儿本教材就能很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个人知识体系结构的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和全面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是教师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的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将知识管理的过程渗透到教师工作实践的方方面面,对于处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环境下的教师和科研技术人员而言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2 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解当前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情况,笔者对50位老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已逐渐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实践,但由于知识管理过程比较繁琐,且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循,同时也缺乏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使用方便的集成化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因此,真正将个人知识管理付诸实践并将其内化为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习惯的高校教师还不是很多,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师中的普遍应用和实施还需要一个不断实践和加强的过程。
下面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对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给出几点建议。
2.1 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收集和整理知识。教师可以创建个人知识库,根据知识类别、存储方式来整理各类知识。例如笔者根据自己的主要教学课程、科研方向及综合知识建立了三个数据库。教学数据库中包含主要授课课程的教案和课件、教辅资料、教学笔记、习题集、学生作业资料、实验报告、学生信息以及答疑信息等,这些资源主要为文档类型,可以采用文本型数据库;科研数据库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为几个子库,每个子库中包含该方向所参与项目的相关资料如代码、项目文档、开发工具、参考资料、开发心得等,这些资料中的文档、代码等类型的文件的管理,可以用专门的、用于文档和代码管理的工具来实现;而个人综合知识数据库则用来存储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综合知识,按其类型分为文档、数据表格、网页、源程序等。对各类资源进行存储时,最好进行分类,并统一命名,以便形成具有分层、分级、便于检索和管理的个人知识库系统。
2.2 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由于教师需要管理的知识量大、种类繁多、关联复杂且冗余较多,检索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方便有效的工具。目前,各类文档、数据处理软件层出不穷,为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文档编辑工具、PowerBuilder、SQL Server等数据库软件进行文档和数据的编辑、存储及处理外,另外还有很多专门的知识管理工具。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知识管理实践,针对不同的知识管理工具各列举一二。
(1)文本文件管理工具
需要管理的知识类型主要为文本类,目前中文信息处理类 的软件非常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款。例如笔者使用的是Neotoma软件,利用它的树型结构知识树对资源文件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该结构为分支中的每项内容提供了文件全名、关键字、摘要、所有者、收集日期时间、阅读次数等附加属性以方便浏览,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关键字、文件名称等进行海量文本文件内容的检索。利用它的内置邮件发送工具,笔者可以及时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信息保存到相应路径中;其附带的即时通信工具不仅可以完成实时交流的功能,同时其交流文本也能很方便地进行保存等,这类软件成为笔者进行教学科研相关电子文档存储和管理的得力助手。另外,即时通信工具QQ目前已经基本上能够完成各种实时交流,通过QQ的群功能,可以建立如项目小组群、读书小组群、同事交流群、工作信息群、师生互动群等,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换;利用QQ的个人空间可建立博客,记录教学心得、读书笔记之类的内容,该内容可以对所有人开放,所有阅览者可以对博客内容留言,从而达到知识交流的目的。
(2)项目源代码管理工具
软件项目代码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自己所开发项目的软件代码,还是收集并供参考和学习的其它有用软件源代码,都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源代码管理软件对代码进行分类存储并提供快速查阅等功能,能帮助教师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例如笔者目前使用的是Notepad++软件,它提供对多种编程语言程序文件的存储、编辑和检索功能,并通过目录树来管理代码文件,可对C/C++、Pascal、Java、、XML、HTML等程序语言进行“语法突出”和多窗口的方式显示,另外还有高效的检索和书签等功能。类似的软件还有Editplus、Ultmedit、CodeHelp、VB代码管理器等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代码管理软件。
(3)网络资源管理工具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师获取书本以外知识的一个广阔途径,快速高效地搜索、存储和管理网页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又一个重要工作。目前网上冲浪的软件种类繁多,除了常用的IE浏览器,笔者还采用了Firefox浏览器软件。较传统IE浏览器而言,这个开源浏览器不仅体积小速度快,而且具有如标签式浏览、智能化搜索、加强的隐私及安全性能、实时书签、下载便捷以及为网页开发者所提供的能了解网页运作详情的工具等高级特征,有了它的帮助,能够对网络中的各类有用资源进行快速的保存和组织。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种用于知识管理的工具实例,类似的还有很多其它优秀的、方便实用的软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熟悉程度以及需要管理的知识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让知识管理成为一件并不困难,省时省力的事,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利用熟悉的编程语言和新的软件技术自行设计并开发出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管理系统。例如,笔者指导学生们开发了几个小型的源代码管理工具,这些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式来选择所支持的源代码种类和操作方式,并让他们将开发后的系统用于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知识共享的实现
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外,更有效的方式是将个人的教学知识、项目研发经验让人共享,从而实现知识管理的真正目的。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常用的Email、Blog、教学答疑系统等能实现师生之间点对点信息交流的网络工具外,在学院内部建立专门的知识共享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是一种影响更广、效果更明显的方法。笔者所在的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些内部的教学管理和交流平台,这些平台的功能很丰富,不仅包含该学院各门课程的教学管理活动,还专门开辟了教师交流、师生交流、学习资源上传和下载等功能,并且辅以相应的积分和奖励措施,真正为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指引。这种交流不仅能引发创新思维,还能促使教师队伍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丰富教学科研经验,并加强项目合作。
另外,还有很多能实现知识共享的开发工具,知识地图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知识地图引擎为TM4J主题图引擎,它是一种可供二次开发的软件包,其中定义了一种基于复杂DTD的XML规范――XTM,遵循这个规范可以进行资源的管理,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定位、共享及合并。笔者将该TM4J主题图引擎软件包中提供的函数和方法将所教的某门专业课程的书本知识及相关的网络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了一个能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并包含丰富课程知识资源索引的课程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课程知识索引和共享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将学院所有教师的个人知识资源汇总起来,让参与到知识管理和共享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能方便地找到存储和拥有所需要知识的载体和人。
3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模式
引言
一般情况下,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当中的信息系统就是典型的人机系统,其功能主要是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处理、统计、分析和传递,其作用非常明显,能够对于某一个项目、决策进行预测与规划,促使办公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出错的概率也有明显下降。因为当代企业项目越发复杂,导致所处理的事物明显增多,这也就要求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企业能够具备更好的管理信息系。对此,研究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1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缺乏
在软件工程开发过程中,因为软件所具备的内容在设计时不过合理、实际,往往过于重视理论,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原本想要设计的内容过于笼统的情况,导致很难完成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面要求的软件,或者是设计出的软件具备较多的缺陷,反而需要的功能无法在软件当中得以应用[1]。与此同时,我国软件工程开发普遍都较为重视理论,大多数项目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合,许多软件工程所设计的软件或者是网站虽然制作非常完美,信息多,但是在真正投入使用之后,就会发现许多功能并不被人所熟知或常用,大量的功能显得啰嗦而麻烦。
1.2缺乏团队精神,研发周期过长
即使是有些企业在研发之前做过市场调研,但是在研发完成之后仍然可能存在软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研发的时间过长,市场变化速度较快,导致软件在研发的过程中便错过了市场的需求[2]。研发在软件工程信息开发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但是一些软件信息开发企业在实际的用人方面,大多数开发者都习惯性独立研发,不喜欢与团队或其他团队共享研发成果,其希望软件的每一个研发步骤都是按照自身的想法所进行。但是,这样的研究过程必然会导致研发进度过慢,形成研发周期过长,失去市场竞争性。
1.3没有合理的计划,形成重复开费资源
大多数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企业的设计团队在设计一款软件的过程中,都是只有一个笼统的计划,往往会在一个细小的环境当中应用大量的物力与人力,但是对于设计的关键却不能满足系统性软件的设计需求[3]。最终导致设计结果的不合理或者是不可用。这也就爱形成资源方面的浪费,导致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无回报。
2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问题的处理对策
2.1将实践应用于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中
在研究某个软件或开发一个网站的最开始,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明确市场的需求,确保之后的研究开发成果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促使研究出的产品能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2.2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杜绝个人主义
在设计刚开始就需要对企业的研发人员下达相应的任务、责任划分,规避个人英雄注意的发生,在组建好团队之后,就需要让团队内部成员认识到整个软件的开发并不是自己的任务,而是团队任务,自己只需要完成软件开发中的一部分即可。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网站的制作方面,绝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必须有计划性、目的性的组建一个团队,并借助团队的力量进行制作,团队之间成员应当互帮互助,展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完成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任务。
2.3预先设计合理计划,强化资源利用率
一个软件项目工程从设计的最开始到完成,会涉及到许多的程序与过程,并且这些程序和过程都会非常复杂,假设对于一个设计程序或设计过程没有良好的掌握,必然会导致软件最终的完成质量无法保障。对此,在项目刚开始设计时,就需要安排好相关的设计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首先需要规划项目的步骤与最终目标,其次需要分析步骤的可行性,并充分考虑研发过程的成本问题,降低研发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按照相应程序完成设计任务,不仅保证软件能够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还能控制人力、物力、时间等多方面的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需要软件工程信息的管理研发者对每一个细节都付出相应的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软件工程网络管理开发更好的进行,同样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实际,分析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勋.生产数据网络管理系统升级及数据整合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篇10
软件过程及评价主观性强软件及开发是个主观性强,知识、劳动密集型工作,同一个项目或任务,由于每个人项目经历、经验的不同,不同的人所得出的满足需求的合格产品是肯定有区别的,但在质量、灵活性、可扩充性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同时,对于软件产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具有强主观性的特点。这种强主观性使得对毕业设计的评价难以用客观的量化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进行度量,对教师间把握统一的考核尺度制造了困难。
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越来越少由于就业形式的变化,各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也作了一定的改变,为了让学生能更方便的外出找工作,更早的接触社会,大部分高校第八学期除了毕业设计,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的教学任务。重庆理工大学也存在类似情况,在第八学期,大部分学生没有待在学校,有的在外联系工作单位,有的提前到单位实习,甚至有的以在外找工作为借口待在家里,学生的分散性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给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选题类型趋于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层次、方向的多样化,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不仅只有传统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类的题目,还涉及论文类及算法类等类别。根据对前几届毕业设计环节的综合统计,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类选题所占分量最多,占70以上。由于不同题型的毕业设计需要应用的知识、实施过程、考核重点都存在很大差异,不同题型之间的考核没有对比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选题类型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一次综合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存在的问题也不少[3-4]。综合分析,存在以下三个典型问题:
1历史题目重复率高,抄袭现象难以控制
每年都有几个班的学生毕业,毕业设计都要实施。在纸质时代,抄袭成本大,抄袭源也比较难找到,因此抄袭现象相对较少,不同届学生的题目相同并不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给广大民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偷懒提供了契机。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外实习,教师很难有效的监督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虑到自己毕业后不从事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或工作比较忙,不愿意投入时间好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而是从互联网抄袭,甚至通过互联网购买。
2学生对考核的公正性存在质疑
由于参与综合实践环节的学生人数和指导教师规模越来越大,综合实践环节在进行质量考核时必然要进行分组。由于大家没有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及标准,同一水平的毕业设计处于不同考核小组,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成绩;甚至有指导教师认为较好的论文在答辩时被判为不及格现象。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学生对论文评审、答辩过程公平性的质疑,对学校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教师间、各不同小组之间缺乏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分组的不均匀分布而导致了评审的不公平性。
3学生难以获取实际需求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到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中,大部分学生只能以虚构的题目为背景,没有具体的企业为依托。因此,很获取项目的具体而详细的需求,学生所完成的也只能是一些通用功能的系统,系统业务逻辑比较简单,甚至基本没有业务逻辑,仅仅是简单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的拼凑,不能真正体会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内涵。
软件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对策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是很多高校都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有不少教师已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策略[5-7]。根据对多年毕业设计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总结,作者认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和考核中存在众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法;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管理过程不规范,随意性大。因此,本文主要从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规范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其他一些辅助策略进行探讨。
1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细化考核指标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两部分。考核指标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它除了可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外,也给学生提供了完成毕业设计目标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将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从过程检查、评阅、答辩等几个环节进行考虑,各环节又有细分指标,如论文选题、工作量、分析设计,程序运行、系统界面、论文结构、熟悉程度等,用权重表示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每个指标有几个不同得分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可参考的评判标准,从而将以前的主观考核变为根据指标进行量化计算,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的影响。
2规范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传统的考评方式重视对结果的考核,缺少对过程的考核,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实践环节任务时,没有一个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习惯,完全是“灵感触发”式的完成的,因此最终提交的往往是低劣的文档或代码。软件产品是知识密集性产品,实践证明,有效的过程管理是生产出好产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规范毕业设计的课程管理,借助于1节建立的考核体系,对过程中的开题、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关键环节进行考核,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一步时有明确目标的指导,通过过程的管理促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必要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控制系统[8-9],用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3采用团队培养模式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一项最主要能力,而简单的系统开发或项目由于功能简单、业务单一,对锻炼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作用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多名学生组团共同完成一项较复杂系统的方式,每名学生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之间通过对复杂点的业务逻辑的讨论来提高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来了解项目管理与软件工程方法的精髓。
4与企业合作指导
由于企业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有自我学习的环境氛围和压力,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每天都有相应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类型的问题,会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和实际项目环境下的压力在学校是很难提供的。近些年来,学院也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派学生深入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已签约的学生也可以提前到签约企业工作,以企业的项目来完成其毕业设计环节,实现企业、学校共同指导的方式。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