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6: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篇2

在开展项目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熟悉上课的流程,并对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能够进行详细的规划。在选择项目内容时,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在初中的学习中,物理是相对比较难的学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引的话,学生就很容易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项目上做精心准备,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的色彩颜色”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棱镜来进行项目实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寻找三棱镜或者自己准备肥皂液,拿到课堂上。这些工具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去准备,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将棱镜放到阳光下,去观察阳光透过棱镜以后的颜色,当学生看到光通过棱镜以后出现五彩的颜色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很惊奇。然后学生又通过肥皂液看到五颜六色的气泡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神奇,在这样有趣的实验项目中,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想知道为什么白光会呈现出很多颜色。接下来在讲解光的折射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听讲,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二、开展课外教学,增加项目实践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项目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项目实践,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到户外进行实践。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对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解释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感觉到困难,就是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小,对于物理现象的了解也不足,因此在面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时,学生也不明白具体的物理原理,因此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项目,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悟,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物理“重力”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正确理解重力加速度“g”这个物理量,因此学生在进行有关的重力计算的时候只是套用公式,并不能对这个值进行准确理解,而重力加速度对于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设计项目来让学生理解这个量。如让学生站在相同的地点来对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重新测量电梯升降过程中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此时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一致。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加强对知识点的吸收,并理解在利用重力公式计算重力的时候应该满足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注重项目总结,提高知识感悟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2

受到我国较为悠久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仍然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记忆,基本上变成了学习机器和记忆机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理念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创新。针对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新课改对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教学理念也逐渐趋向于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越来越主动,学习兴趣也就自然浓厚。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将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分支,对于力学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学家倾注心血的事业,这也表明了力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物理教学是从初中开始,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这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力学不仅仅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力W教学必须要予以重视。相对而言,初中力学传授的知识大多以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为主,这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的难度不大,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容易掌握。笔者意识到力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文重点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于力学教学的内容,尤其注重在新课改下的力学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理念强调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当前我国物理教学起步较晚,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学也就应该从基础出发,勿急于求成。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力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即便是在考试试题中,力学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意识到初中物理力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对力学多一分重视。当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也较差,导致了学生学习喊累,老师教学也喊累的现象屡屡发生。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应该有应试压力和升学压力,教学也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改正自己的观念,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老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多一些互动。

二、引导教学,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以学生记忆知识点为主,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得清清楚楚,之后为学生勾画重点,学生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不利。物理教学尤其是力学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参与的,更需要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多思考,而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较差。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应该以引导教学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和学生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不能完全讲述,而是要能够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是在教学中留下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做习题,也可以是进行实践活动,完成形式也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是由小组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进行独立思考,也就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设计教学内容,也要精心准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比如在课前提问是为了引入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中间提问是为了让知识点更深一层,在课后提问是为了总结课堂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使得师生多了一些互动 的机会,也可以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三、教学贴近生活,使得学生易理解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牛顿因为落下的苹果砸了头而发现地心引力,正表明了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物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回归生活,把力学相关理论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难以理解部分定律。这就需要老师将定律内容进行合理生活化,教学贴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容易。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光是讲理论,学生难以理解,老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描述,比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雨为什么从天而降、水为什么往低处流等。这些东西都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老师将物理学理论和这些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学生理解也就相对较为容易。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将手中的物体举起来,随后放开手,观察该物体的动向。如果是有风的天气,老师要让学生观察在室内扔下一张纸的运动轨迹和在室外扔下一张纸的运动轨迹,并让学生讨论其原因,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就是在教学中将力学理论结合生活进行讲解,在具体描述过程中多借助身边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才不会那么吃力。

四、多实践、多动手,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中涉及到大量的实践动手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实践、多动手,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部分实验可以在学校物理实验室完成,但涉及到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较为简单的实验,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甚至回家之后完成。比如在讲惯性定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即在光滑的桌面上铺上A4纸,纸上放置一支笔或其他质量较轻的物体,随后迅速将纸抽离,察看纸上物体的位置。或者是由学生回家后询问家长为什么汽车在踩了刹车之后仍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的原因。在经过这样的课后作业后,老师在课堂上讲惯性定律,学生也就能够很快理解。

篇4

化学学科概念多、抽象性强、理解性要求高,是一门兼具文科和理科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对此,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化学复习教学的四步走策略.第一轮复习是围绕教材,按照课本章节复习;第二轮是围绕教学知识点,实施专项复习;第三轮是围绕考纲考点,实施习题训练复习;第四轮是总结式复习,回顾前三轮的复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如此一来,从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到试卷中常出现的经典考题,可以实现“一网打尽”,从而实现有效化学复习教学.

二、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围绕教材,学生基础强化

认真研读新课程理念不难发现,中考化学知识点无一不是来源于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知识点的考查更加强调基础和实践.在传统的化学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一味地拔高和拓展,在一些不必要的题型和知识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教材必须是复习教学的重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总结、课后习题、阅读资料等,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考点.在中考之前,必须将化学课本反复研读,将教材中的化学概念、知识研拓、实验技能等,加以总结.例如,在化学授课伊始,教材中给出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必然有新物质的产生,而物理变化则不引入新物质.由此引出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即是考查某一性质的产生是否需要化学变化的帮助.对此,笔者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题:爆炸现象是化学变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对于本题,教材中明确指出化学中出现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必须区别对待.物理爆炸不涉及新物质的产生,如气球的爆炸,则是物理变化;化学爆炸,如鞭炮的爆炸,必定产生新物质,则是化学变化.如果对教材中的爆炸知识点看得不够仔细,自然就难以正确判断出该题的答案.对于初中化学的首轮教材化复习,不必追求深度,但是必须强调对教材的仔细研读,细细品味教材中的每一句话.

2.围绕考点,化学专项强化

初中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概念虽然繁多,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往往是固定的.对于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教师不妨一带而过,从而为化学难点和重点的复习腾出时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化学特殊现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失分点.对此,笔者开设了专门的实验课、化学角、化学之最等兴趣活动.在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只有做到突出主次、真正减负,化学复习教学的高效才能实现.

3.围绕实验,化学素养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中考化学的核心考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题、实验推断题、实验计算题等,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利用实验规律、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高效化学实验教学.除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教学外,近些年中考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对此,教师不妨从中考化学的实验真题出发,围绕实验考点,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例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1)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说明了CO2的性质是什么?(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接下来的操作是什么?分析:在该实验中,既涉及化学实验的操作,又涉及化学物质的性质,对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在化学教材中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在本题中,还涉及探究式实验,在第二问中,要求自主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区别.该题中,还隐含要求掌握CO2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总结法;练习法;实验法;多媒体法

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对于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熟悉教材,把握好课标,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多见多做习题,并将本模块的习题加以分类总结,把握好出题方式,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根据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情况,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呢?下面介绍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一、总结法

抓好基础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前提,所以复习课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本章或本模块的知识点。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只是通过简单重复和讲解的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浪费时间,收效甚微。所以复习时应使学生主动归纳知识,自觉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总结的方法一般有: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提出问题等方法。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循环图的总结方式,将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建立联系,学生小组合作补充完善各个物态变化所包含的知识点。在复习“光现象”这一章时,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进行总结比较,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光的传播,促进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总结法一般对于概念性强、识记要求高的章节有很好的复习效果。

二、练习法

由于新授课的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的解题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法对于注重考查学生解题能力的章节是很好的复习方式。教师应精选习题,讲解典型习题,并配有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可以熟练应用原始公式解题,但对于结合欧姆定律来求解电功率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学会使用,并让学生体会选择合适的公式来简化做题步骤,提高做题速度。应用练习法复习,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实验现象,体验处理实验中遇到问题,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动脑分析得到结论的能力。对于一些在习题中出现的实验,学生可能靠想象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或者微课程的方式,将实验现象演示给学生,直观明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四、多媒体法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节省复习时间。不论是总结法、练习法还是实验法,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将总结的知识网络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知识的层层发展与联系更好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取长补短。

总之,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在反思中不断积累和改进,不应拘泥于教学常规,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项目学习 初中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8-01

项目学习法是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创新型手段,也是现代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项目学习”法合理应用到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范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项目学习法的概念

项目学习法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与学生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项目,这里的项目是指教师根据某个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并能够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任务。项目学习法是以项目活动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根本目的是解决某个较为复杂的操作问题,常见的有科技类项目设计、社会性活动设计两种。项目学习法和课题研究不同,后者主要目的是认识和解决某个问题,而前者侧重于操作与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期间采用项目学习法,通过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技能,探讨完成所设置的项目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在参与项目活动中,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等价值观的培养。项目学习法下的活动都是真实的,可以反映出现实生产生活,让学生学习更具实用性与针对性,以便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项目学习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法,首先要确定项目任务,以《电流和电路》课堂为例。初学电流和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些电路图,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并提出多个项目任务设想,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最后将项目目标与任务确定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电流和电路,全面了解完整电路的主要构成部分,并准确画出电路图。通过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项目教学的实施

在将各自项目任务确定下来以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根据遇到的疑惑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疑惑,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每节课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完成设计制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重视讲解新的知识点,在将内容精讲结束后,还会多次强调其中容易被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为学生传授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通过项目学习法,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项目,在此期间积累知识,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容易被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非是教师灌输。学生通过摸索与总结,得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教师采用项目学习法,只需要为学生讲解重点教学内容,整个过程必须精炼,并为学生提供例子,让学生自己操作解决,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电流和电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道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的题:用彩色泡沫塑料纸画一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电动机,然后教师将它们沾水后贴在黑板上,用笔连接成简单串联电路,让学生将这个电路图画出来。然后,再采取分组实验法,将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2.3 评价总结

在学生完成关于“电流和电路”学习项目以后,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与总结,制定出明确的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首先,教师可采取自我评价,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电路图是否正确,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让小组所有人员综合评价本组的电路图,同时要指出其正确与否及改进建议。教师要将这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创作的电路图,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总结思路、技巧,便于学生认清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明确需要继续巩固学习的地方,并评价各种电路图的了解用情况。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项目学习法,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体验成功,激发兴趣,智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采用有效措施,将项目学习法更好应用到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黎玉伟.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物理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应用

[D].河北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留白式”教学法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42-02

我们在欣赏布局密密麻麻的画作或摄影作品时,常常会觉得喘不过气,而适当的留白反而让画作或摄影作品韵味深远,空白处仿佛阐述了新的意境。这就是在作画与摄影时运用到的留白法。那么,在教学中是否也能够加入“留白式”教学法,使学生不会感觉到课堂的压力,更好地进行学习呢?本文以初中物理为例,分析“留白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一、“留白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留白式”教学法的本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能够针对教师讲授的已知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升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在初中物理课程当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能够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留白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填满整个课堂,只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大,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教师只有在课堂中适当地留白,才能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同时,也能够从侧面激发学生对空白的填补欲望,让他们认为自己在课堂中还能够掌握更多的内容,对未知充满求知欲。这种学生主动地进行留白填充,比教师将课堂填满更有成效,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在初中物理课程当中,利用这样的求知欲解答更多的难题。

(三)“留白式”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心理学家调查,我国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自尊心较强,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教师、家长的认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尊心,运用“留白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困境或是摒错误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复杂的科目也能够迎难而上,不断提升自己。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部分教师认为“留白式”教学法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量时间,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质量,反而是一种浪费。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这种模式下,使用“留白式”教学法恰巧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在教师的留白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在解答初中物理的复杂题型时,教师给了足够时间让学生耐心思考,学生没有时间压力也能够一心沉浸在思考中,找出解题方法。这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找到的解题思路,记忆更加深刻,也从侧面反映了“留白式”教学法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使用“留白式”教学法

“留白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重视它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合理运用,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课程导入时使用“留白式”教学法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初中生充满了好奇心和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导入时进行“留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直接告诉学生这堂课的讲述内容,而是抛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之前,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大气压强的概念,而是利用一个小实验进行导入:首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大试管,然后将较小的试管套放在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向学生提问:如果老师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向下,小试管会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于是教师将两支试管倒转,小试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了,教师及时停止倒转,小试管也在大试管中停住了,没有掉下来的迹象。这种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为什么小试管不会掉下来呢,这与我们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密切相关,我们一起进行探究吧。

利用“留白式”教学法进行课程导入,在导入时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当中,紧跟着教师的上课步伐,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留白式”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但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总认为学生回答的时间过长,思考时间太久,回答得也不在点子上,所以逐渐减少课堂提问。教师不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会让学生产生“反正老师一会也会告诉我们答案,我就不想了”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刚说完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时,学生可能并没有想清楚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冷静思考一下,为学生的回答问题时间做出留白,让学生说出更精彩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1m/s,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教师这时候的“留白”,让学生都沉浸在思考当中,等到教师看到大部分学生脸上呈现出有了答案的喜悦时,再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会回答:如果声音速度这么快,我们在看电视时,画面与声音不会同步,看着会很别扭;还有学生会说,如果声音传播速度为0.1m/s,我们不能够正常地进行沟通,互相都听不到对方的说话等。学生优秀的回答与教师的适当留白密不可分,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回答,也让学生明白好的回答需要反复思考,在物理学习中更加仔细认真。

(三)在教学难点时使用“留白式”教学法

每堂课都有教学的重难点,许多教师在教学重难点时,由于害怕学生掌握不了,所以在课堂中一遍遍重复,使学生厌烦。事实上,教师可以采用“留白式”教学法,对一些内容进行保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给出留白时间让学生细心思考,这样能使学生有更好的理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难点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能够自主设计并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这是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如果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会缺乏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给学生看看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器材,让学生猜一猜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不同的距离产生的像是否相同等,学生主动的猜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再给出适当的任务:如何确定成像的大小及位置?怎么判断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让活跃的课堂气氛一下冷静,学生陷入到思考当中。

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分别以小组的形式结合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也能减少实验时间,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进行自主实验过程就是教师运用“留白式”教学的体现,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发现平面镜的成像特c。

(四)在课程板书中进行“留白式”教学

现在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对板书内容不断精简。板书的内容是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以及知识点的高度概括,但很少教师会利用板书进行“留白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板书中,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时对板书进行一定的留白书写,让学生对知识点填空,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板书:

力是 对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 。

测量力的仪器: ;

力的单位: ;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三要素: 。

教师通过这样留白式的课堂板书,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板书的空白部分,学生在补充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了巩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五)在课程总结时使用“留白式”教学

课堂总结对课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节好的课堂与完美的课堂总结密不可分,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总结只是单纯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在课堂总结时使用“留白式”教学,设置空白,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堂进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知识,还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杠杆原理”一节的课堂总结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杠杆原理进行总结,还留给学生一些问题进行课后思考,例如,回家看看小区中的跷跷板,分析其中的杠杆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在下一堂课进行分享,看看哪位同学找到的杠杆最具有创意……这样留白式的总结形式让学生发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完成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8

关键词:主体参与;初中物理;设计

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课程设置的难度不断加大,物理学科的深度趋向于增加,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变得比较复杂,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找到新的突破点,不要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呆板式教学,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效果才会明显增加,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证。我们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课前预习的设计

课前预习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会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予以科学的指导。

(一)对预习的知识有效筛选

初中物理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堂预习之前,自己首先应该对安排的任务进行有效的筛选,因为有些章节所包含的知识和内容比较多,学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筛选预习的重点,只有最重要的知识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

(二)安排适量的预习题

除了帮助学生筛选重要的知识,初中物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安排适量的预习题。预习题主要的作用是在学生预习完重点知识内容后,能够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在练习预习题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

(一)注重课堂导入环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现阶段教师的基本目标,例如,在学习小孔成像这部分时,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小孔成像的幻灯片,然后提问小孔成像产生的原因,从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导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时,这时教师的注意力应该转移到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同时初中物理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亲身做实验来证明实验的结论,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参与而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部分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二)精讲多练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所讲解的知识浓缩,就是要精讲,而不是泛泛的讲解,精讲能帮助学生把握核心知识点。与此同时,再针对相关的课程知识,设置较多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都是不同的,初中物理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开展物理课外实验,在现实条件的允许下,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物理实验。例如,声音的传播、简单的机械和功、物体的运动等这几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这样的话,不但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热情,不断树立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课后复习的设计

大部分的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预习和课堂教学的环节,对于课后复习环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课后复习恰恰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课后复习,那么时间久了,对所学的知识会逐渐遗忘,以至于学过的知识等于“白学”。因此,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对课后复习进行有效的设计,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而对于学生来讲,身为参与主体,就必须进行角色转化,在课堂授课前,积极配合老师安排和交代的任务,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讲课中,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是提问自己不懂不会的知识点;课后,学生应该善于总结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把重点和难点归纳总结,并且可以与之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以便更好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漏洞,及时进行修补。只有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配合,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结构,从而推动物理教学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热爱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完善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的效果也会远远超出老师单纯讲课的方式,并加以指导和训练,只有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充分地展露出来,而我们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声有色,才会实现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到国家的航天水平、军事技术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但由于目前的“3+2”高考模式的指引,导致了学生对物理等学科的轻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落在那“3”学科上。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理的教学质量。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是学生最迫切的问题,如何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是每位物理老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可在下列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 物理学;高效;课堂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书本内容的简单复述,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学效果除了课上的精彩表现外,课前的准备更是高效课堂的基础脚本。准备工作主要是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对象和备教学方法等方面。首先,对教学内容知识点要进行分析研究,充分把握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多动脑筋、下功夫。其次,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典型性,对不同基础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能让学优生有收获,中等生有提高,学困生有长进。比如,在学过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内容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现有一高6米,长10米的斜面,(1)如将一100牛的物体轻放斜面顶端,物体恰能匀速下滑,则此物体所受摩擦力多大?(2)若斜面的动摩擦因素μ=0.2,则100牛的物体从顶端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多大?(3)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此100牛的物体从顶端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多大?(g=10m/s2)设计问题时不在多,而在精,此问题设计了三个台阶,涉及了力的分解合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重要内容。最后,把这些知识点、习题等以学案的形式在课前预先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就知道课上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他们的预习并且做到心中有数。一份质量高乘的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

二、课上的组织实施

一份完美精炼的学案,并不能表示就一定会有高效的课堂质量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的步骤还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实施。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说起来,谁都知道,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了,老师总有点不放心学生,特别是遇到新知识点,总是认为自己多讲点心里踏实。其实这样做,苦了教师,学生还不认可,可谓得不偿失。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归纳,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出现“放羊”式乱轰轰课堂,而要注意组织引导,适时参加到不同基础的小组中。对于基础好的小组要求他们花较短的时间解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对于基础一般的大多数则要加以适当的点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先完成低起点问题,对于稍高难度的知识点,教师要耐心地和学生共同讨论讲解,不能弃之不顾。在学生讨论结束得出结论或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后,教师或学生要及时总结归纳,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模棱两可。对于一些难点的突破,可能更多的是借助于教师的点拨启发。课堂的效果效率如何取决于多方面,除了严密的组织实施,有时教师的语言表达、时间安排甚至教师的形象都可能是确定因素。

三、课后的整理反馈

课堂内容结束后并不意味着一定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反馈及时整理不足之处,可以是调节知识点的难度,也可能要配以适当的习题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能对一些学困生要开“小灶”,以弥补课上的不足。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真正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探索,才能在物理课堂上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我相信经过长期大量的全面课前精心准备、完美的课堂组织实施配以完善的课后整理反馈这些有效积累,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洪松.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2]周通洲.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6)

[3]邓左军.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学习课堂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15)

[4]范克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数理化学习.2012(08)

篇10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对作业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当前初中物理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适当的物理作业设计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开放性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完成作业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在物理教学中,作业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当前的物理作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无法体会学生面对作业的态度.

一、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计划性欠缺.作业安排缺乏计划性,节奏不合理.主要是在作业安排上有时多、有时少,甚至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想象,有些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计划,随意安排,经常是下课时或者下课前几分钟才匆忙安排作业,有的教师甚至随意翻开课本,让学生从某题做到某题.

2.作业总量过多.当前的物理教师在课后布置的作业总量过多,对学生来说造成严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渐渐地丧失学习兴趣.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得到的训练也就越多.研究结果表明,学业的成绩和学业的作业量是呈一条抛物线的,以作业量为横轴,学生成绩为竖轴,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在某一点时达到成绩最高值,无论是增加或者减少作业量都会降低学生的成绩.造成学生的作业量过多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对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没有准确把握;(2)教师无法对学生布置有效的作业;(3)教师没有实施分层教学.

3.作业质量有待提高.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作业存在一些科学性问题.(2)作业无法与生活连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忽视作业的完成地点,通常情况下学生的作业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这样,学生接触生活上的事情就比较多,然而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与生活错开的,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3)作业之间的衔接性较差.通常情况下,前一个作业是为后一个作业做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将两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但是实际上学生的作业是互相独立的,甚至出现重复的现象以及遗漏知识点的现象.

二、初中物理开放性作业设计对策

1.更新设计观念,创新设计模式.初中作业设计的创造性主要来自于教师以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见解,而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自身的思维结构化、具体化,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思维方式对自身的物理知识进行创新.对初中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要朝着创新的方向培养,改变教学理念,大力进行创新.作业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前提下,围绕着教学目标,形成稳定的作业模式.传统的作业模式注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对作业模式进行创新,使初中物理作业模式能“活”起来,使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创新.

2.创新作业方法.所谓的“作业方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对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传统的作业方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让学生在练习中成长,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布置作业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当天所学的知识量,以少量的作业涵盖重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性.

3.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设计物理作业.物理现象主要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现象.物理作业要密切与生活相关.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在物理教学中要时常观察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巧妙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摩擦现象”时,让学生将手放在桌子上往前推,手会有怎样的感觉,同时放在玻璃板上往前推又是怎样的感觉?让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现象看清事情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创新.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规律,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开放性物理作业,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