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27 04: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项目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资项目分析

篇1

摘要:地方政府投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地方政府投资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投资效率低下、资金浪费严重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薄弱和执行内部控制乏力有关,因此,本文拟从COSO 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进行分析,推动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发展。

关键词 :内部控制;地方政府;投资项目

一、政府投资控制环境要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管理是以发展和改革部门为主体,相关主管部门分工协作以及相互制约的多部门共同决策模式。这种模式下,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政府各个领域的项目,投资项目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未能分离,就会导致投资项目中的腐败问题滋生。如2011 年3 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对十个省(市)扩内需投资项目审计,政府投资项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项目及执行单位存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不够严格、资金和建设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2)项目建设或执行单位用已完工项目或主体工程已完工项目申请、使用虚假资料申报或多头申报;(3)项目存在未取得环境评价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越权审批或未按环评批复要求建设相关设施等,违规占用土地;(4)项目执行单位违法转包或违规分包。这些客观说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政府内部控制环境较弱。

控制环境实质就是政府部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态度。如果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很重要,这就给政府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传递了去执行交流内部控制的信息,内部控制就会变得越有效。但是,如果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不重要或者是一种障碍,这种态度通过管理者的行动传递给工作人员负面的信息。在这种态度下,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在工作中应该被忽视。因此,控制环境被视为政府部门内的管理层“基调”,通过权威和政策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组织内所有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政府部门管理者及其内部工作人员应建立一个好的环境,这样内部控制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面临的风险较多,如投资通胀风险,自2008 年第四季度以来,在政府4 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促动下,各级和各地政府拼命扩大铁、公、地(铁)等基建项目投资,是近年中国经济体内广义货币迅速通胀的主要原因。还有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结果带来了大量环境恶化问题,使政府声誉受损的风险;有的地方政府追求GDP,追求政绩,违规举借大量贷款投资。因此,地方政府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会对地方政府满足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有能力去识别、分析,形成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的步骤为:第一步设定目标即政府部门尽力要去实现什么?第二步找到实现目标的风险,即哪些事情的发生会影响目标的实现?第三步评估风险,即风险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什么?第四步是管理风险,即根据风险评估,最具成本效益的管理风险的方法是什么?要特别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在评估风险时有很多独特性,因此,地方政府投资首先要考虑地方公共资源应用的安全性、效率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三、地方政府投资控制活动要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往往“重批轻管”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单位对项目批之后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后续监管,往往是一批了事。比如,滥用审批权、缺乏资产控制权、预算能力不足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缺少控制。地方政府管理者必须建立并实施控制政策和程序,以确保管理层能够识别风险,进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控制活动是指能够保证管理者的指令得以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的步骤一般分为:第一步是定义控制目标,即通过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确定控制目标是什么?第二步,设计控制,即为防止和发现已识别的风险,应如何设计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部控制活动存在各级职能部门之中,包括审批、授权、认证、保密、记录、评价、考核等,因此,管理者需要找到这些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设计。

四、地方政府投资信息与沟通要素分析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信息沟通是一种内部沟通,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沟通,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甚至歪曲,具体表现为:(1)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行政组织与公务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3)行政组织内部公务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研究表明,个体官员在对信息筛选时,信息的垂直流动中每个信息的比水平传播中的平均歪曲程度要大。但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政府部门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充分、及时、全面的掌握信息的基础上。

对于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权威决定对部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权威的主观方面是指权威取决于接受命令的人即工作人员,信息和沟通则是客观权威。信息交流要素有:(1)明确的、正式的、简洁的和完整的信息交流的渠道和交流路线;(2)监督者应具备合理合格的交流能力;(3)每一个信息都需要被认证。因此,一个健全的信息和沟通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和履行相关的责任。

五、地方政府投资监督要素分析

目前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理念、方法还不够完善,覆盖项目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完整监督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如下:(1)现行的监督框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客观的、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体系;(2)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之内的监督体系,虽然实现自上而下的监督,但不能对最高决策、管理机构的有效监督;(3)作为监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后评价缺乏时效性。因此,在政府内部控制中应该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组织为适应加强内部监督、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设置,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在内部控制中,持续定期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保控制功能的正常运行,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帮助管理层识别出内在的弱点并向管理层推荐纠正措施。没有良好的内部审计,政府内部控制系统是不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杨华云.新京报,审计署:18个扩内需项目违规获取过亿中央投资[EB/OL].[2011-06-29]. news.iqilu.com/china/gedi/2011/0326/438514.html.

篇2

解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算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结合目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决定项目设计、投资控制、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的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充分一些,项目分析细致一些,对于防止投资多、效果差、浪费大等现象意义重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以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源进行方案论证和投资估算,从而得出客观准确的投资概算,为控制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打好基础。

二是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程序反映了工程建设工作所固有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总结了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是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各建设主体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程序。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可以杜绝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从而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维护政府投资的严肃性。

三是加强设计管理,推行限额设计。设计是工程建设前期控制工程项目投资规模的重要阶段。设计单位必须对工程现场作深入调查,掌握充分数据,把一些应该考虑到的情况都体现在设计之中,并由此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使设计概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大力推行限额设计,以批准的投资概算为限额,实行全过程的规模控制,确保设计质量的深度,尽可能减少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

四是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要减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漏项、设计变更、概算漏项引起超概算的现象,必须提高设计的质量和设计的深度。设计人员、概算编制人员在设计和编制概算之前,要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充分了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掌握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工艺设备选型、建筑空间和平面、建筑材料性能,熟悉现场情况,使设计图纸和设计概算准确、完整、不漏项、不缺项。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施工图实施之后的漏项和新增项目,以及重大的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失控。

五是加强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概算的审查。提高设计质量,使设计图纸符合设计深度的要求,这对于提高设计概算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拨款的依据之一。对设计图纸和概算进行审查,可确保概算真实反映设计图纸的内容和标准,使概算投资总额更加完整、合理和接近实际,还可以对不经济、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有利于造价控制。要提高概算的质量,就应该从加强对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查入手,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自审、审核、审定和概算审查制度,避免因设计和概算的错漏而造成概算。同时,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设计方案和概算的审查。

六是规范建设单位的变更行为,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总概算进行建设,将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及编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原设计、扩大工程项目、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在对设计变更和签证增加工程的审查过程中,应按照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以及合理定价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七是规范招投标程序,建设“阳光工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在规定范围之内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公开招标可以吸引更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八是规范施工合同,加强合同管理。合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双方都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引入合同管理机制,规范施工合同的签订及管理,是施工阶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同中应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合同价款及其调整方法、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处理等。同时,合同要突出可操作性,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真正起到有据可查、有约可依的作用。这样,才能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行为和签证行为,保证工程造价得以有效的控制。

九是把好工程结算审核关。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针对施工单位在提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高估冒算现象这一情况,工程结算必须经政府指定的投资评审机构审核后才能与施工单位定案结算。

十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逐步推行代建制。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各地陆续开展了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这一建设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个重大突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代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优越性,在控制投资概算、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篇3

事实上,以行动为导向的企业决策者会重点关注投资中作为先行者带来的先行优势,而忽略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的价值。这些决策者认为,推迟进入市场会使得利润被竞争者抢走,因此他们就会选择放弃实物期权。如果先进入到市场上企业有能力阻止跟随者获得市场份额,它就会拥有先行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跟随者受到先行者的巨大威胁,并被迫做出尽早进入市场的决策。这个竞争的结果就导致了潜在进入者推动先行者比它期望的时间更早的进入市场。一旦这种思维成为定式,决策者可能推进项目速度过快,而承担不必要的技术和市场的风险,并且加剧了前沿技术研发工作的实际困难。先行优势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品牌的忠诚度,技术的领先,以及工艺创新的可能性等。

1.企业形象和声誉创新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消费者会将创新性来确定企业的形象,而不是贬义的“山寨”形象,而该企业也会被看作是一个“前沿”的企业,不过这很难说是对企业良好声誉的正面效益。

2.品牌忠诚度和转换成本先进入市场的领先者的品牌忠诚度就是获得忠诚的客户,他们是不太可能尝试跟随者的产品。

3.创立全新产品还是改造旧产品在创新获得利益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先行优势往往会稍纵即逝。以制造超级巨无霸飞机为例,主要是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之间的竞争。

4.专利技术在“专利丛林”里的高新技术公司,很多的创新和专利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干扰。也许结局是稳赢的诉讼,也会由于审判和冻结的时间太久,导致先行优势尽失。

二、跟随者并不会“后下手遭殃”

二战后东亚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日本和亚洲“四条小龙”维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被称为“东亚奇迹”。在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新技术是这些国家发明的,他们的技术创新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改良。我国在改革后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相当大的原因并非在高精尖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突破,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跟随者往往发展的比先行者要快。仍然有很多企业决策者没有意识到,作为追随者也具有很重要的优势:能够在不可逆转的投资进行之前更多了解技术,观察市场反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深入考察,以避免在过时的或者难度过大的技术上投资。并且跟随者可能会在顾客教育、员工培训、政府审批、基础投资等很多方面比先行者节省大量的投资,却可以从中获益。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个长时间的全面的研究中,一个创新产品的成功从设计到生产和销售的时间里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先行优势。先行优势可能需要很大,才能激励企业决策者提早行使实物期权,即立刻投资。如果强大的先行优势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可能就需要仔细的进行实物期权分析了。决策者通常都会采取执行那些净现值为正的投资,他们要抢占竞争的胜利果实,实现先行优势。然而,正如之前研究的一些产品和市场,可以看出要小心这种先行优势的力量。因为正相反,跟随者在学习了先行者优点,去掉了其缺点之后,很容易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等待也有价值

篇4

    关键词:财政投资;待摊投资;评审

    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评审、设备投资评审、待摊投资评审和其他投资评审等几部分。由于待摊投资核算内容比较纷杂,在评审实务中,经常发现诸如费用超标准、不应计入待摊的项目在待摊投资中核算等各类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成本的正确合理归集,进而影响建设成果的全面准确反映。如何做好待摊投资的评审,是每个财务评审人员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一、待摊投资核算内容及评审重点

    (一)待摊投资核算的内容。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投资”科目是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其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延期付款利息、负荷联合试车费、包干结余、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检测费、企业债券利息、土地使用税、汇兑损益、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报废工程损失、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及补偿费、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其他待摊投资等。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待摊投资支出内容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实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贷款)项目评估费、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查)费、招投标费、经济合同仲裁费、诉讼费、律师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汇兑损益、报废工程损失、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航道维护费、航标设施费、航测费、其他待摊投资等。

    两者都是以列举的方式将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列示出来,只是在前者中作为明细科目,而在后者中作为支出内容,两者对“待摊投资”科目核算内容的规定基本相同。

    (二)待摊投资评审重点。根据《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试行)》(财办建[2002]619号)的规定,待摊投资评审,主要是对各项费用列支是否属于本项目开支范围,费用是否按规定标准控制,取得的支出凭证是否合规等进行评审。在具体评审工作中,待摊投资评审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照有关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审查“待摊投资”的科目设置是否恰当、合理,是否按列明的项目内容设置二级明细账,财务报表所列数额与总账、明细账是否一致等。

    2、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等费用是否严格控制在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之内,特别是对业务招待费,不管是以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形式列支的,还是什么名义变相开支的,只要是招待性质的,都要纳入其范围严格审核,控制其支出标准,测算资本化利息是否计算正确,测算相关税金计提、缴纳是否正确。

    3、通过查看记账凭证以及所附原始凭证,审核待摊投资实际付款情况,列支的待摊投资是否真实、合规。

    4、审查勘察设计、监理、招标等合同,并将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及其他条款等与实际付款情况进行核对,审核是否按照合同付款凭证。

    5、审核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是否按合同支付、土地是否办理过户手续、检查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待摊投资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待摊投资评审过程中,经常存在建设单位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部分费用开支控制的不严格,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费用出现超标准或超概算问题,或者是不按照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以及建设单位考虑到竣工验收的需要预提了部分费用,从而增加了建设成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费用开支超标准或超概算。待摊投资费用超标准或超概算主要涉及到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工程勘察设计费、监理费等科目,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建设单位管理控制不严造成的,也有施工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或超标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暴露出建设单位在费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建设单位将本应由机关办公经费负担的费用列入了建设费用,增加了建设单位管理费开支;有的是由于工期拖延导致增加了费用开支;有的是待摊投资的其他明细科目误记入建设单位管理费,如将“招投标费”列入“建设单位管理费”。

    2、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超标准或超概算。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设计阶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不够充分,导致概算批复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征地及补偿的数量增加、费用标准提高,增加了征地、补偿费用;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工作中存在着违规违纪问题,征地数量、补偿费用不实,编制虚假资料,虚增征地、补偿费用。

    3、勘察设计费、监理费超概算。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一般按照规定标准签订合同,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探、设计变更需要补充设计、工期拖延增加延期监理费等原因,导致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出现超概算的问题。

    (二)预提费用计入待摊投资。由于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与竣工验收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一些建设单位考虑到竣工验收需要发生有关的验收费用,在竣工财务决算前,预提一部分招待费、验收费等费用计入待摊投资,增大了建设成本。

    (三)存款利息收入的处理不符合有关规定。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处理,一种情况是将存款利息收入直接冲减建设单位管理费,这种做法虽然冲减了工程成本,但是也可能掩盖了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的问题,会计科目的使用也不够规范;另一种情况是将存款利息收入作为本单位留成收入。

    (四)不按期进行竣工决算增加建设成本。按照《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建设单位存在“重结算、轻决算”的主观认识,据统计,有超过60%的单位都在竣工交付使用半年后才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有超过20%的单位在项目交付使用一年后才办理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导致部分费用开支不能落实,造成建设成本增加。

    三、做好待摊投资评审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严格控制待摊投资费用开支。待摊投资评审主要的依据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在评审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计收标准、不得将计算规则对待摊投资费用进行测算,与送审的数据以及批复概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完整,准确合理”。对工作失误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科目错记进行账务调整,按照会计科目汇总调整后的费用金额,然后再根据有关费用标准的规定对照分析,例如将存款利息收入从建管费科目调出计入贷款利息科目贷方或单独反映存款利息,将调整后的建管费金额与文件标准以及批复概算进行对比分析做出相应处理,最终将费用开支控制在政策限定的范围内。

    (二)注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评审人员和项目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加强对评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派出业务骨干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其他省市的同行交流工作经验,加快评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建设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程序、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实务操作,避免和减少待摊投资核算中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待摊投资核算,乃至整个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主体是项目建设单位。在待摊投资的评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一是纠正建设单位“重建设、轻决算”的认识偏差,使其对做好包括待摊投资在内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奠定基础;二是对待摊投资核算中存在的费用超标准、超概算、账务处理不符合规定等问题,提供相关的法规、政策文件等依据,向建设单位的有关同志做好解释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修改重印《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字[1995]45号)。

篇5

引言

经济市场竞争下,项目建设面临的不仅是价值问题,还有资本运营问题。投资估算和融资建设是绝大多数企业要考虑的重要管理项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策略和投资决策。

一、项目投资、融资理论简述

1.项目投资概述

企业的投资行为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言的,以项目为投资对象,经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营销方法包装项目,以获得更好的经营效益行为。因此,项目投资是为获取未来报酬,利用证券交易、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商品物价变化等市场因素,增加企业行业地位,在扩大经营领域的同时,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任何社会资源都可以被引入企业项目,利用项目和资源间的生产性关系,投资合作方会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效的综合效益。目前,项目投资已逐渐成为了独立的经济系统,其多元化的效益投资模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突显出资本优势。

2.项目融资概述

项目融资是扩充企业实体经济资本的一个借贷行为,以实体经济作抵押,获取市场外部资源。作为项目的资金来源,借款方和企业共同享有该项目的经营权,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应按照融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由此可见,信用是企业开展项目融资的主要前提条件,如果企业的信用能力不足,则企业项目融资必然会受到很多威胁和阻挠。现如今,项目融资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上到资源开发项目、制造业项目,下到工艺生产、农业产品联营合作,项目融资已经成为各企业首选的经营合作模式。

二、项目投资估算与融资决策之间的影响关系

企业在落实项目投资计划时,首先要按照既定的流程方案,围绕投资原则进行投资估算,估算项目设计策划、生产建设、后期管理等阶段的运营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投入资金的风险,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建设。

1.投资估算

投资预算是针对项目预算、组织等部门设计、生产、劳务行为的支出,在进行综合预算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把握整个项目在投资期间的资金流走向,依靠预算策划,将项目建设计划分为多个目标、多个指标。企业再根据不同目标、指标的建设优势和效益涨幅情况判断投资策划是否正确。

2.项目融资的基本特征

融资是企业扩大项目运营资本的固有手段,所以企业的融资行为是具有基本特征的,或存有某种目的,或想达到经营目标。一旦融资成功的话,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资本市场,还能在联营公司的协同帮助下完成项目建设。

2.1多方参与

融资行为也可称为是一种联营行为,由发起方、项目公司、贷款方三方构成的资本运营链条,在融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其一切资本决策都是通过多方参与来完成的。从这方面来看,融资和投资估算是紧密相连的,在多方协调下,融资合作方和项目企业会按照项目投资估算值来确定最恰当的合作方案、选择最正确的合作伙伴。

2.2负债型融资

针对以多个股东身份组成的项目公司,独立法人在法律上是具有一定的说明权利的,股东所做出的融资行为都必须得到项目企业独立法人的首肯才能进行。因此,针对负债型融资企业来讲,股东分离是最大投资特征,其融资资本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是相互分离的,虽然会相互影响,但其引发的成本变动不会很大。

2.3有限追索

融资企业或贷款机构如果没有依靠项目经营获得既定利益,项目资产和资金流受到严重影响,项目企业需根据融资条约研究贷款补偿事宜,或将该项目转让出去,或将项目造价,以寻求经济赔偿。融资企业或贷款机构的融资行为是具有追索权利的,这种权利可以降低融资风险,保证融资企业、机构的财产保护权益。

3.投资估算、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项目投资目标冲突

企业项目一般会涵盖多个投资目标,众多短期投资目标之间势必会发生生产矛盾。依靠传统指标来估算项目投资是不科学的,研究技术费用、项目开发费用、生产费用、管理检修费用等,这些经济要素对每个投资目标的影响巨大,投资目标为争夺有限资源,会设置多重利润指标,其复杂程度大,即使财务管理部门的估算能力再强,也会难校准投资数额,完成投资估算工作。

3.2标准过高

预期的投资估算值往往会高于实际操作成本值,企业为避免项目建设中途因资金短缺而中断,通常会抬高预算标准,投资估算出来的数额要远大于实际需求。因此,企业投资部门会产生巨大的融资压力,为满足项目投资决策,项目投资经理必须寻求其他融资企业,实现联合运营。但是,标准高的投资估算会失去原始的作用和能力,盲目加大投资资本,会不经意间加大项目的经营、管理约束能力,造成劳务资源、材料资源等成本资源的浪费。

3.3投资估算的“偏向效应”

投资估算是企业财务部门对项目投资情况的一种主观判断,在进行数据统计、投资情况预判时,财务人员势必会受主观意念干扰,为得到私有报酬而提高项目成本,或降低预期项目收益等。这种“偏向效应”在项目投资估算中是非常常见的,有意偏向虽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由于个人行为所造成的项目估算反应其影响意义重大,会干扰企业的项目预算管理。

三、项目融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可知,融资决策在实际应用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接受融资的项目企业,还是投资企业,都需要谨慎小心,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投资估算作用的基础上,判断融资行为的有效影响。以健全的法律体系和金融市场作为保证,可以规范融资行为审批程序,在法律的维护作用下,项目企业的融资方式会变得更加灵活,参与的企业、监管部门也会逐渐增多。同时,项目企业在融资前期,一定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严格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收费价格和成本标准,在多个服务价格标准共同约束的环境下,制定融资计划和投资方案。总之,投资估算和融资一样,都是在变化的环境当中,寻求项目最安全、最保险的建设路径。

篇6

关键词:经济分析;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Abstrac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s are reasonabl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conomic analysis. The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analysis as well as basic steps, detailed estimates of economic investment in real estate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cost of investment, project sales revenue, project sales tax and surcharges, project uncertainty.

Keywords: economic analysis; investment decision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nvestment

中图分类号:[F235.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经济活动。为了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良好的经济效果,项目负责人应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前,经过一定的分析,为项目投资者提供诸多方面的决策参考,如经济风险、运作方式等。同时,它也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据,应该值得加以重视并研究。

一、经济分析的内涵剖析

第一,经济分析的概念界定。经济分析就是按照国家财税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分析某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投资、收益等方面信息,从而为项目承担人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经济分析的前提是分析人员能够对项目相关的所有因素均可作出合理的判断。由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项目也会因各种社会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经济分析面对多变环境时应该能够应付自如。

第二,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分析人员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以提供有效决策为目标,对项目相关的财务进行评价。其基本的步骤描述如下:首先,收集足够的基础数据。经济分析主要是针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与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与估算。因此,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编制相关财务方面的报表,同时针对财务评价指标,计算和评价相关数据信息,对房地产项目所涉及到的财务情况作出评价。再次,以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一些不确定性方面的经济分析,包括该房地产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抗风险的能力。最后,根据财务评价方面的结果,做出该房地产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的决策。

二、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估算

第一,投资成本方面的估算。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投资成本方面的估算。首先,分析人员要对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开发费进行估算。土地开发费主要包括:出让金额、土地转让费用以及各种附加费用;土地征用以及安装补偿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开销费用等。其次,分析人员要对附属公共配置设施费进行估算。公共配置设施费主要是指房地产项目中,建造一些并不是直接用于营业的一些公共设施而产生的一些费用。另外,还有房地产项目当地市政工程方面的建设费、建筑勘测设计费以及城市建设费用等。

总之,房地产成本估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回收以及利润的大小。

第二,项目销售收入方面的估算。任何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最终肯定要面向社会、面向客户。项目销售收入是房地产项目保证收益的前提。销售收入方面的预测要在充分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完成,可以根据房地产公司以往的销售业绩,利用相关方法,对房地产项目所在地未来销售状况有个合理的预测与估算。房地产项目销售收入的估算是否正确与销售价格有关,在实际定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某种定位法来确定,也可以使用多种定位法的组合。如常用的定价法有:成本导向定价法、客户导向定价法以及竞争导向定价法。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公司分析人员可以根据竞争导向定价法实现销售价格的确定。因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成功,一方面可以获利;另一方面可以在房地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房地产公司可以根据社会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决定本项目销售价格是稍高于还是稍等于同类竞争者。一般在房地产销售定价的过程中,根据比准价格确定最后销售价格外,还要进行诸多方面的判断,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销售价格的合理性。如要考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营销状况、要考虑外界宏观环境对价格的动态影响、房地产市场中的需求状况等。

第三,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方面的合理估算。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方面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多,主要有:项目营业税、建设过程中的维护税、土地增值税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得税等。其中土地增值税是指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地上附有物,而获取增值收入的个人或者单位所交纳的税。但在通常情况下,因为增值税只能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入完成,并且销售成功后才能有效计算,所以可以在实际销售之际按销售额的1%实施提前征收,最后再统一进行计算后补缴。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得税是指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得利润的征收税。一般是以25%的利率进行征收,但对于一些利润较少、规模不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实施一定的优惠额度,而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新办房地产开发公司,甚至可以考虑免所得税。

第四,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评价主要涉及到盈亏平衡、敏感性和概率等分析。其中概率分析是使用概率理论研究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发生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而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使项目评价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关键因素,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最敏感的关键因素重新预测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经济评价,以减少投资风险。

三、总结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为了让决策者提出的决策结果更为合理,更为有效,财务数据方面的估算和预测是至关重要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评估预测时,应该尽可能地因不同人、不同方法而造成的估算预测结果的不一致性,或者差异过大。因此,在经济分析时,应该明确不确定的因素,估计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决策的可靠。

参考文献:

1、郭丹,李菲.成本管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

2、胡晶,赵彩霞,文安福.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商业经济,2008(10).

篇7

成功案例

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业主要求最大幅度降低或转移投资风险和建设风险,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模式及F+EPC模式大大降低政府财政及各项风险。八局南方入驻广西20余载,对广西区域内项目基本掌握。现对八局南方4个项目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1. 肇庆综合管廊及同步建设项目

2015年10月,肇庆市委市政府将肇庆管廊项目列入肇庆市2016年重点工程,2016年1月27日,广东省召开市长办公视频会议,会议明确肇庆管廊项目作为2018年第15届广东省运会献礼工程。肇庆新区核心区(即肇庆新区的西南地段,西起凤凰大道,北至贵广南广高速铁路,东至珠外环高速公路,南临西江,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实施)。总投资811548万元,建安费598846万元。经济效益分析:本工程中标合同额55.86亿元,通过深入研究施工合同,发掘策划点,截止目前随着设计优化、计划管控、商务策划等立项和实施,累计为项目创效约3亿元,本工程效益由中标时预期22%提高到27%;同时积极与联合体成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动,参与设计和设计概算中,发现概算超出可研造价时,及时与业主单位沟通,并通过肇庆市常委会的表决,将超概20.4亿元以签订补充协议和快速化工程立项分解落地。该项目的落地提高了我局在管廊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开启了“肇庆经营模式”的大门。

篇8

项目后评价是水电站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项目决策、实施、运行等各阶段工作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客观的对比分析、总结并进行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水平,为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根据在水电站规划、建设、运营中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就水电站项目后评价中的利率、移民征地安置补偿、电价等因素进行梳理,对工程投资与生产运营环节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为相关电站投资决策提供帮助,促进投资者科学分析,规避风险。

一、利率因素

水电站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工程概算中利息支出约占总投资的10%左右,控制好贷款利率水平是控制总投资的关键。工程建设期的贷款利息依据资金流、资本金平均投入,按照年利率的复利进行测算。建设期内人民银行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年利率一般都有相应的调息政策,为科学合理地预测利息支出,水电站项目的投资者对于利率的预测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1.1分年度的项目投资计划表是确保利息合理支出的基础,同时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合同约束条款对工程款、物资设备款进行有步骤地支付,可以确保年度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1.2项目贷款合同的签订建议采用随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长期贷款利率。因为水电站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3-5年以上,而业主单位对于国际经济态势、国内货币政策的把握不准,签订这种浮动的利率约定合同,可以对水电站投资的资金总成本进行控制。

1.3在水电站的实际建设中,业主单位应根据项目特性灵活运用政策性银行的技援搭桥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的扶贫贷款资金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兑汇票、协定存款帐户等金融工具,从而节约利息支出。

二、移民征地安置补偿因素

移民工作在水电站的建设中一直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话题,特别是水库淹没的投资概算政策性强,参照设计规范审查通过的补偿范围、基数、标准等往往与安置实施实际执行存在偏差。这主要是因为淹没区域的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公布的补偿标准文件与设计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土地的分类、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补偿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借鉴同时期水电站的实际补偿范围、倍数对移民投资概算进行修正才能满足实际移民工作需求,确保工程进度未因移民工作受阻。

三、电价因素

上网电价是制约水电站效益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电价申报与核准体制下,各地省市物价局、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上网电价承受能力存在博弈。物价局在核定上网电价时,通常会根据某个电站的总投资、库容、装机规模、发电量和一系列的社会平均成本来反推其上网电价。在水电站投资决策中,对于新电站推算的上网电价一定要参照近期实际的上网平均电价,来测算投资回收期。

目前设计单位编写的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的上网电价通常为不含税电价,而物价局批准的为含税上网电价。这往往在项目评估决策时容易被忽视,特别需要引起水电站投资者的重视,需对评估电价进行同口径还原,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

一般电站在投运初期都很少能获得设计平均电价,所以运营初期多为亏损,这与可研报告中的25年经营效益的平均推算又存在偏差。水电站多作为电网的主力调峰电站承担了重大的调峰、调频任务,因此无功、空转较多。但是因电网调峰、调频的补偿方案一直未正式出台执行,所以无法在上网电费上得到补偿。

作为经营者,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就应对这种差异。随着电价的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来平衡投运前期的亏损,综合多年的经济效益。

四、水资源费和库区维护费

在水电站的经济评价中,总成本费用主要考虑了折旧费、修理费、工程保险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劳保统筹和住房公积金、材料费、库区维护费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利息支出及其它费用。库区维护费多按厂供电量0。001元/千瓦时计算,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从工程竣工后开始按400元/人。年提取,共提取10年,水资源费是暂未考虑的。

而笔者参与的几个水电站从投产以来,水资源费的开征从0。001元/千瓦时目前逐步提高到0。008元/千瓦时,而且还有上涨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各省市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凡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溪流)、湖泊或者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财综〔2007〕26号《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库区基金从自有发电收入的大中型水库发电收入中筹集,根据水库实际上网销售电量,按不高于8厘/千瓦时的标准征收。库区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实行分省统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中,省级辖区内大中型水库的库区基金,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各省市库区维护费标准多按厂供电量0。008元/千瓦时征收。投资概算中按厂供电量0。001元/千瓦时计算明显偏低。鉴于水资源费和库区维护费密切与上网电量挂钩,对于新电站的效益分析都应考虑到这些政策性因素调整的差异,目前每千瓦时0。15元的固定成本压力是经营者必须自行消化的。

五、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在经济评价中,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都未列入成本。根据项目后评价分析,这两者因素影响较大,应在投资决策中单列分析。

水电站由于占地面积广,加上国家对土地稀缺资源的调控,且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标准呈增长趋势,所以土地使用税是经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税金。

根据[89]国税地字第013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对关于电力行业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及[89]国税地字第044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对<关于请求再次明确电力行业土地使用税征免范围问题的函>的复函》,国税地字[1989]第140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土地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文件精神,对水库库区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对企业范围内的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尚未利用的,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审批,可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坝区征收土地使用税是不能减免的,坝区的涉税面积也较大,税额标准高,这部分税金在经济评价中都未涉及,但在电站运营期是需按年缴纳的。

从2006年1月起,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水电站的地下厂房都纳入了房产税的征收范围。虽然业内一直对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征收房产税有异议,无论是从地下厂房工程结构特点(结构形态、施工组织、投资造价、功能形态),水电站临时工程费用的分摊还是从国家的能源政策、清洁能源的长远发展、水电产业的政策导向来看都不适宜,但是财税[2005]181号的要求从2006年1月起已经执行。对于造价较高的地下厂房和综合办公楼等都应计算缴纳房产税。

六、流域水情分析

来水量、发电用水量与发电量之间的相关性密切,相关密切程度高,充分体现了水电“以水定电”的特性。从电站运行结果来看,来水量是制约电站发电及经济效益最根本的因素。所以投资前的水情与水情资料的收集、分析相当重要。

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水文气象情报站网站所进行的水文气象要素观测项目包括:雨量、水位、流量等。从流域洪水特点及传播时间可以看出:要充分利用电站洪水预报系统提供短期预报的水情信息,提前1-2天预知每一次洪水过程。即便在电站洪水预报系统失灵,也可充分发挥水文站的作用,人工点绘洪水过程线,也可提前5-7小时预知洪峰到达坝前时间和可能的入库洪量。

因此,在洪水起涨阶段,结合坝前实际运行水位,推算本次洪水可能出现的最高坝前水位,若推算造成弃水,可提前与调度沟通协调,加大机组出力运行,提前腾出库容,调蓄洪水,避免造成过多的弃水或不弃水。在洪水退水阶段,把握好蓄水时机,及时拦蓄尾洪,力争将水库蓄至较高水位,提高水能利用率、增发电量。

七、结束语

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规范管理流程。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并不是电站正常发电交付使用,竣工决算归档后项目建设就终结,而要在统一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地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的常规性步骤。为有效地节省评估成本和时间,对于水电站这种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的工程,可以在阶段性地进程中引入后评估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任务。为电站的经济可行性提高更可靠的保证。

篇9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

中图分类号:F830.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37-02

0 前言

投资项目按不同的投资主体可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非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还可进一步分为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对于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按国家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推行代建制可以实现对现行投资体制改革,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并且有效地防止腐败浪费问题的发生。

1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优越性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在上海、宁波和重庆等城市进行了代建制试点工作。实施的几年来,可以看到,代建制在市场、主体和管理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1 市场交易的优越性

从市场的角度看,代建制是独立于项目之外的市场主体,确保了项目的投资决策者和实施者的分离,从而有效地抑制超投资和腐败行为。代建机构作为建设工程市场的中间人在与业主和供应商的联系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如制定价格、协调交易和简化合同程序等,犹如钱德勒所说的“看得见的手”,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其次,代建制可以促进工程建设市场交易。代建机构根据业主支付意愿和供应商的价格回应来制定合理的交易价格,从而促进交易,减少了反复沟通而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最后,代建制能够改善工程建设市场的微观结构,减低市场风险。在代建制的背景下,代建机构可以制定合理价格寻求供求平衡,提高了市场运作和交易效率,从而改善微观结构。此外,代建机构特有的专业优势(材料、设备及智力产品等)可以实现对业主和供应商的有效配给,平抑需求和供给的波动。

1.2 主体分工的优越性

从主体角度看,各参与方角色发生了转变。现行体制下的政府业主与使用单位的行政关系被政府业主、代建机构和使用单位三方的合同关系所取代,各方的权、责、利得到清楚界定。代建制打破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了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约束机制。政府投资部门成为独立的项目决策者和监督者,主要负责签订委托合同及与供应商的一些关键合同,确定项目的建设范围和功能要求,监督代建机构的实施过程,进行验收等。另外,其他政府监督部门如计划、建设、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也从不同角度对代建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负责审批可行性报告,审核设计规模、标准,计划并及时拨付工程资金,依法查处建设工程中的违法乱纪现象。代建机构受业主委托,履行委托合同中所规定的职责,一般包括项目定义和策划、协调各个参与方、组织和管理施工、监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等。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1.3 管理实施的优越性

从管理角度看,代建制可以从投资、质量和工期上优化施工过程,实现专业化管理,有效防止腐败浪费。

首先,自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使用单位受利益驱使,往往会提高建设标准,从而导致三超现象。代建制受政府业主委托项目的管理权,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建设范围标准,保证投资计划的切实履行。其次,旧模式下的项目单位往往由临时抽调的人员组成,其中大部分人员缺乏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边学边用,导致低效率和低质量。代建机构具有相应专业的资质,可以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等全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最后,由代建机构作为使用单位的人选定设计单位、建筑公司、设备供应商,等于设置了防止腐败的隔离墙,可以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充分发挥招标投标制度的积极作用。

2 实施代建制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从各地区试行代建制的情况来看,代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不可否认代建制仍是新兴的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在试行的时候也暴露了一些弊端,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2.1 委托的问题和风险

代建制的委托关系尚不明确,造成了一种困难的局面:代建机构作为委托人必须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处理施工管理中的一切问题,而一旦发生重大工程问题,业主投资单位还是要负全责,因为国家规定的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上的责任和义务不会因为实施代建制而转移。这样就造成了风险无法正常分担和转移,确切地说是代建机构只承担了民事风险,而业主仍承担着行政以及刑事责任。日后若遇到工程问题,可能会引起扯皮、纠纷和推卸责任的现象。

2.2 制度层面的缺陷

代建制在制度上的缺陷包括制度空白和制度交叠。制度空白的原因是代建制作为新出台的政策,还不是一个法定制度,需要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法律地位不明确,加之社会对代建制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大大增加了代建机构工作的难度,特别是涉及行政审批问题,使之无法独立决策和解决。

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状况,从而带来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分割和交叠,如工程咨询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设计咨询制度以及其他各类工程中介服务等。推行代建制相当于增加了一项中介服务,也可能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效率。此外,代建机构与监理单位的管理范围有相当大的重叠部分,例如承担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和合同管理,双方需进行协调。

2.3 代建市场的不完善

代建制依然缺乏明确市场规则。代建机构的取费标准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代建费通常从管理费中划拨,而实际代建机构的工作(以全过程代建为例)包括了项目前期策划、准备、实施、验收及保修等,取费时应考虑这些过程的成本和必要的税费和利润,而不仅是从阶段性的管理费中扣除。

现阶段,具备良好条件的代建机构仍是稀缺的。由于旧模式和制度的原因,建筑企业专业化很明显,大多数却缺乏整合管理,从机器设备到人员配备都不能满足代建制要求。例如,工程总承包类公司虽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却对项目策划、设计及后评价阶段经验较少。相反,工程管理咨询类公司具有良好的全过程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前期策划阶段,但是在资金投入较大的施工阶段优势就明显不如施工总包类公司。

3 解决对策和展望

针对代建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确立代建制合法地位,实现风险转移,加强管理和分工。在这三个环节中,前一个环节的实现直接决定后一个环节的有效运行,具有制约作用。

3.1 确立代建制的合法地位

保证代建制的合法地位是根本,需要通过立法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法律建设方面,国家可以加强立法调研,通过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代建制涉及的监管主体、资格审查、实施范围和业绩评价等做出明文规定或参考。同时,代建管理费用应明确合理,需考虑无形资产(经验及智力投入)及风险因素。

必要的行政手段可以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完成。项目的前期风险主要涉及拆迁、征地、安置和补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单靠代建机构的市场行为尤显单薄无力,而且耗费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这时政府有关部门若能介入,与代建人共同完成拆迁补偿和安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进度和降低风险。

3.2 实现风险转移

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合同管理可以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实现风险转移。代建合同是约束双方,考核履约行为的重要依据。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其地方特点实行了不同模式的代建合同,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合同管理中的权利、利益分配仍需进一步改善。代建机构应该通过合同被赋予投资和资金的管理权,从而方便资源的购买与调配,实现真正意义的投资体制改革。政府业主则主要执行监督和知情权,并履行协助和筹资的义务。

3.3 加强管理和分工

法律地位的确认和合同的签订最终要落实到项目实施中去,代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政府业主的合作是项目平稳运行的关键。

首先,代建企业应该借鉴国内外代建项目的经验,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士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现场实践经验较多,却缺乏综合协调能力,尤其是经济、商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不足。所以,应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出更多熟悉国际惯例、通晓法律、心理、社会等知识的双语复合型人才。

政府业主对于代建机构的有效管理是另一只强有力的大手,保证工程项目按时按质地完成。为防止代建机构利用信息优势而发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或寻租行为,使业主蒙受损失,业主必须对代建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并可采用工程担保或保险制度转移风险。此外,严格的监管并不一定能提高代建机构的积极性,将管理费与风险联系起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业主与代建人之间的产权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代建人高效完成项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于蒙,李南.“代建制”是促进市场配置资源、抑制腐败的有效途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周红波,叶少帅.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模式与风险分析[J]. 建筑经济,2007,(5).

[3]梁慧星.双方合同或者三方合同代建制试点中的代建合同模式分析[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

[4]连秋良.工程项目代建存在问题初探[J].福建建筑,2006,(4).

篇10

关键词: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039-02

前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电网系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项目的建设对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电网发展迅速,例如安庆地区,2011年最大负荷为1 326MW,同比增长13.33%,为缓解供电压力,电网建设项目快速向前推进。2011—2012年间安庆地区有秦潭变、朝阳变、龙湾变、长宁变等一批110kV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并投运,新建输电线路404.3公里,此外,山口变、晴岚变、香铺变等一批220kV输变电工程也在规划建设中。电网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投资管理工作是电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投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加强电网投资管理、提高电网投资效益的目的。

一、投资管理概述

电网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周期范围内,对电网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投资偏差,使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电网项目投资可控、在控。投资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周期一般可以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项目投产运行等几个阶段,依据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周期,可将投资管理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计划管理阶段、投资建设管理阶段、投资统计管理阶段、投资后评估阶段等。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周期与投资管理流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投资管理工作贯穿于电网项目建设的始终。

二、投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规划与前期阶段:重电网网架规划、轻投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运,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当前形式,同时为了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作频繁,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规划的重点立足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对城市发展规划步调相一致,而轻视对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投资回收效益等内容的分析。

(二)项目设计阶段:设计深度不足、影响投资计划实施

投资计划即合理制订成本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每个阶段的具体投资数额,科学安排投资规模和时序,以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此计划来投入资金,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总体投资造价,主要分为建议计划编报阶段、新开工计划上报阶段及计划下达执行阶段等三个部分。由于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深度不足,如地质勘探深度不够等因素,此外,中间涉及环节过多,设计批复、可研批复过程中沟通协调不充分,设计出现变更,引起投资计划不准确,资金超预期列支。施工图设计阶段未严格按照“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两型一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等标准执行,设计匆忙或不够重视,同时,设计合同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深度及技术经济指标,未能限额设计,影响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管理控制。

(三)项目建设阶段:涉及内容繁多、不能有效控制投资

一方面是物资采购问题,省级电力公司出于集约化管理、减少环节、节约成本的需要,对于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但由于受委托的是具有独立法人的物资公司,而合同签订却是各分支机构与供货商签订,造成采购周期长、投资浪费;另一方面是核算主体问题,电力企业一直采用自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例如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由省一级电力公司核算,110KV工程由市一级电力公司负责核算,但征地费、赔偿费费等支出必须由当地电力公司操作,这就会导致工程资料信息不对称,投资编制不准确;第三方面是工期(进度)问题,由于政府规划临时调整、房屋拆迁延误、设备购置不及时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分项工程和总工程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延误工期造成投资额度增加。

(四)项目投运阶段:重项目建设投运、轻投资统计管理

由于存在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用电供需矛盾紧张等多种客观因素,过多地关注输变电工程的投运结果,忽视了对管理环节的重视,并且普遍的思想都这样认为:电网输变电工程的投运就是项目的结束,不注重收集资料,造成工程完工多年,决算仍没有编制,资产没有结转,折旧无法足额计提,导致账面资产不真实,影响企业管理的质量。投资统计管理工作是电网工程项目效益分析的依据,涵盖了各类电网基建项目的投资完成、资金到位、新增能力、形象进度等各种指标,包含了设备费、建筑费、安装费、管理费、财务费、其他费用等为工程投入的一切费用。投资统计管理工作是电网项目投资后评估工作的基础,是电网工程总结经验教训的源泉,应当重视并加强投资统计管理工作。

三、投资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一)增加投资收益预算分析,丰富可研报告内容

为了使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更为合理、更为全面,可以在可研报告中增加投资收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衡量并预测电网项目投资收益情况,丰富电网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一个简单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在进行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需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用户负荷电价结构等诸多因素,对电网项目投资收益进行预算,为资金收回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为电网企业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规范投资主体管理,减少项目资金浪费

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脱节的现象,应科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设计变更、概预算变更的考核制度,优化设计方案,细化设计批复,分清责任,制定下发电网基建项目新开工计划管理办法,规范电网基建项目开工程序,控制投资节奏。对于上级单位核算的工程,要规范与下级的资金拨付,资料的传递,信息的沟通。加强对物资采购和回收环节的监督,优化采购流程,减少资金风险,最大程度减少项目资金的浪费。

(三)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合理控制投资波动

在电网项目实施阶段,由于诸多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常发生工程局部设计变更变等问题,主要涉及线路路径的局部调整、建设项目附属工程的增减、工程结构规格及标准的变化、标高及工序的微调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工程预算投资的波动,有的时候甚至超出投资计划的范围。

(四)研究投资评价方法,准确评估经济效益

电网项目投资经济性评价是对一个电网规划方案的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是对电网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目前国内常用的电网投资经济性评价主要使用传统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即从经济效益和效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估和国民经济评估,财务评价主要从现行财税制度及价格体系角度出发,国民经济评价主要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分析、测算、评价电网项目投资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及宏观经济合理性。

(五)重视投资后评估管理,为新建工程提供借鉴

投资后评估管理是指在电网项目完工并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后,对电网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投资分析和投资总结,科学评价电网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出指导性建议,为以后新电网项目的投资管理提供借鉴,是电网项目整个后评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后评估管理遵循反馈性、独立性、实用性、透明性和科学性等一般原则,重点发挥其反馈功能,对未来电网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电网投资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投资收益的增长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总结

电网建设项目通常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其从规划设计到建成投运,涉及的投资数额较大,加强电网项目投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努力提高电网投资效益,不仅有利于电网企业发展,同样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投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对电网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投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提出加强投资管理工作的措施,使电网项目投资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琳.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管理方法与应用[J].电力建设,2011,(1):104-107.

[2] 林丽琼.加强技术经济管理提高电网投资效益[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4-25.

[3] 甘德一,张媛敏,曾鸣.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方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