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7 14:1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背景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因此,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以及“美丽乡村”两个概念,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乡村建设本身存在复杂性,加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乡村提出了更高的规划建设要求,从而使乡村规划难度增加;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模式的应运而生,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乡村的生活环境,但在推广与规划设计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引发了思考。
2传统的村庄规划问题
2.1传统的村庄规划设计不科学
现在大多数乡村规划建设生搬硬套地模仿城市建设模式,将村庄规划成“住宅集中布置、形态、村庄道路布局整齐规整、并配有宽敞的广场及公园”的城市模式,将乡村规划建设成现代小城市,忽略乡村原本具有的形态特征。有时为了过分强调村庄规划布局,不惜推山填湖,破坏原有的生态地貌。生态、和谐乡村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原则,而那种过分强调布局形态的规划方案,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规划者仅仅只是从自身设计角度出发,没能够将乡村现状融入到规划设计中,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很难有效地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2.2风格特色缺乏统一
在传统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乡村整体建设缺乏统一风貌。首先,在周期长的乡村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村长或者书记换届调任,对乡村建设的专业角度解读不同,导致村庄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风貌。其次,当地居民根据自主意愿来建设房屋,这就导致凌乱的建筑风格,失去了村庄特有的传统风格。长期的村庄建设活动,需要全体村民自觉把控村庄文化精髓,保持传统建筑特色,在满足房屋的实用性条件下,实现村貌统一的韵律美感。
2.3产业和文化特色不鲜明
目前,多数村庄通过亮化、彩化等方式来改变乡村旧貌,村庄整体生活生产的局面未能得到全新的改善,整体村庄文化内涵无法得到诠释,此种速效的村庄规划设计的持续性不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规划设计前期,没能考虑建设有乡村特色的产业,在传统乡村规划设计周期性长的情况下,仅仅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很难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其次,规划设计时未能结合村庄的传统文化,致使村庄的文化特色消失,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传统的文化元素。
3美丽乡村规划的建议
3.1根据现状地貌,整体布局设计
在村庄的整体空间布局规划中,除了参照乡村原本的地形地貌,还应充分考虑村庄现状的居住分布。充分把村庄特有的山川河流、绿化植被以及农作物等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打破原有整齐划一的布局模式,从而规划设计出符合当地地形地貌的布局方式。目前,多数乡村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特征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有的根据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出生态村,有的根据自身悠久的历史古镇从而规划设计出历史古村,因此,只有充分地融入自身具有的优势,才能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风光。例如长乐市江田镇南阳村在规划设计美丽乡村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身具备特有的元素,同时结合山水以及独特的山川河流元素,进而规划出具备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
3.2利用地理优势,完善自身产业链条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具有周期长的特征,它既要实现生态上的完善,还要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条提供资金的支持。传统的乡村发展模式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从表象上来看,乡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相互制约,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结合乡村的本土地理特征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乡村品牌,实现乡村的知名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城郊村凭借靠近城镇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从而为城镇提供生活便利,其道路、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均按照城镇标准来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城镇的对接。
3.3统筹配套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与城镇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给水、排水、采暖、燃气等市政管道的敷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前要先做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因为配套设施建设需求资金较大,一般乡村无法独立完成建设要求,因此要求乡村与城市之间、相邻乡村之间应统筹考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如江田镇邦上村在配套规划时,对接上位规划,对村庄市政配套规划整体考虑。
4结论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要想得以实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适合乡村发展以及具有乡村特色的规划方案。它需要从美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方面学科着手,既做到不破坏乡村的自然肌理,又要满足乡村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融入文化内涵及乡村特色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美丽乡村实施建设做好铺垫,才有可能规划建设出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刘建.美丽乡村要表里如一[J].西部大开发,2014(11):1.
[2]谢汉能.探究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9):1.
[3]王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篇2
一、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紧密结合乡村实际,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片区(经济区)为单元编制乡村级规划,引领国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着力提升乡村级(以下简称“乡村”)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指导全县乡镇形成一批乡村规划编制示范样本,以先行试点编制的示范村镇为基础,根据省市目标要求及县域发展,应编尽编乡村规划,实现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覆盖。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完善乡村规划法规政策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试点示范
结合我县实际,以片区(经济区)为单元编制乡村规划。2021年5月底前选择镇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选择7个产业发展试点村,6个乡镇振兴示范村。2021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乡镇、村规划编制需求摸排。2021年前完成13个试点村和1个试点乡镇的乡村规划编制初稿,力争12月底前完成审批;2022年,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规划编制工作;至2025年,根据省市目标要求及县域发展,逐步推进编制余下村的村庄规划和乡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力争做到应编尽编。
(四)强化规划管理
一是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机制,每个乡镇建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按区域设置自然资源所,配备专职乡村规划师,2021年底前率先在已实施的镇和13个示范村所在镇先行各设置一名专职乡村规划师,所在村设置一名兼职乡村规划员。2023年底前,实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全覆盖,制定乡镇国土空间管理机构制度。2025年底前实现每个乡镇或片区配备专职乡村规划师,制定完善的乡村规划师管理制度。二是健全乡村规划法规政策体系。2022年前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原则构建乡村规划法规政策文件初稿,完善审批、项目监督、验收等相关政策文件,2023年前完成乡村规划法规政策文件的宣传及试落实工作。2025年确定乡村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信息系统。
(五)把握规划重点
鼓励人才下乡,因地制宜编制规划,产业用地复合高效利用,科学避让自然灾害风险,推动乡村居民点适度集聚。
突出耕地保护。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安排专人落实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入库监管工作,2025年底前实现对全县13个乡镇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全覆盖动态监测。
三、保障措施
(六)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成立自然资源局乡村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以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规划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及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统筹力量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规划设计中心,由分管规划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县自然资源局加强日常评估和监督检查,研究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及时提供技术咨询、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做好规划的动态完善。同时鼓励乡镇探索研究村民民主监督机制,实施村民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全过程监督。
(七)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建立乡村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财政保障机制,以县级财政为主,通过纳入预算、财政奖补、整合上级有关资金等方式提供必要保障,支持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一是规划编制费用。目前我县2021年镇国土空间规划和13个规划编制试点村费用约405万元,其中编制村庄规划费约25万元/村,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费80万元/镇(乡),如连片建设,经费可适当降低,预计剩余乡镇和村还需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二是培训学习费用,2025年前预计投入50万元规划培训费用,每年投入约10万元。
篇3
关键词:新农村自建房;建设规划;建筑设计
1新农村自建房建设规划与设计原则
1.1以经济性为原则
在新农村社区住宅设计中,要以当地农村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以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原则,不能照搬城市当中的别墅或者洋房,一味的追求舒适性,而不考虑农村的经济状况。在住宅户型设计上还要考虑农村住宅的特殊性,布置一些生产、忙存空间。由于农村生产规模小,家庭作业等特点,在新农村住宅中需要考虑一定面积的生产用房。在垂直分户的住宅中,生产用房的设置可以结合院子设置,并且可独立对外,利于生产交通。在水平分户的住宅中,生产用房可以独立设置,集中设置于公共交通的位置。使农民在搬进水平分户的住宅之后能仍然可以进行生产活动。这样既达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又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1.2合理确定农村居民自建房用地面积
对于那些进行第一产业的农户,和那些家庭手工业的农民对住宅、庭院的需求较高,釆用垂直分户的模式,一户两侧,拥有南向或北向的庭院。每户的占地面积应该统一考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做到用地最小。对于水平分户的农户,这种分户方式本身就已经达到了对土体节约使用的目的。比垂直分户节约更多的土地。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使用水平分户,以节约土地资源。
2新农村自建房建设规划与设计的缺陷
2.1没有统一规划设计的思想
(1)长期居住风水思想的禁锢。由于农村很多地方都很重视居住风水思想,因此自建房都是各搞各的,虽然看似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没有统一规划和设计,所以自建房横七竖八与贫困人口的旧房屋夹杂而立,失去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规划和设计无法展开。而这种传统的思想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沉重的打击。(2)房屋设计没有统一的样式。农村很多建房中,都是按照户主的思想和意愿进行房屋设计建造的,导致农村房屋样式千奇百怪,平顶、砖瓦、彩钢、平顶彩钢混合等都有,虽然是按照各自所需建设的,但是不利于房屋样式的规划和设计,这种混合的房屋建造一方面不利于自建房排水功能,采光设计,另一方面也给左右邻居带来了矛盾。(3)农村下水道建设严重不足。由于习惯了房前屋后或者庭院随处泼污水,所以有了新房但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新农村垃圾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正日益严重危害着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路面粪便随处可见,损害了新农村建设的形象。这样生活方式更为严重的是污染地下水源,破环生活环境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很多新农村建设中只顾了房屋道路的规划设计,对给排水管道的规划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新农村自建房建设规划与设计的要点
3.1做好自建房图纸规划设计
要做到统一规划首先要有施工图纸,农村房屋建设规划图纸包含了以下方面:①给排水系统,在进行建设前,必须明确给排水开挖路线、管道大小、进户管道、水井房等,也可是看作是地下工程,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新农村厕所、生活用水、污水处理等,是建设新农村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厕所干净程度、污水处理程度都是新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②房屋地基、结构设计,包括自建房的面积、防震程度、采光程度等,一般新农村房屋结构采取二层楼房标准,因为二层楼房有利于节约用地面积,进行太阳能采光设计和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实现农村采暖向清洁能源迈进,大大提高了新农村自建房的干净程度,而且农民可实现天天洗澡的愿望,是新农村进步的又一重要体现。③道路建设,自建房屋不能就只搞房屋建设,如果仅仅建造房屋,那么新农村规划设计就没有必要了,所以道路设计规划是新农村自建房的重要环节,而且道路的规划设计厚度和宽度,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邻居矛盾的产生,因此对道路规划设计必须统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加入太阳能路灯的设计,从而更加完善新农村建设。
3.2严格控制自建房材料
现代房屋建设中大量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房屋建设的质量,能有效应对地震带来的损坏,因此现在的材料远远超过传统的石头、泥土等材料。但是在建设中我们还要对钢筋水泥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水泥质量,混凝土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发生裂缝和风化,导致房屋建造质量下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质量。其次控制砂石的干净程度,使混凝土搅拌质量更加高效。
3.3做好房屋结构设计
二层楼房设计一般采取框架结构进行,框架结构有很好的稳定性能,而且建设速度快质量高,只要做好钢筋框架即可,然后浇筑混凝土砌筑成房屋横梁和墙柱,在混凝土框架中嵌入砌砖构成完整的墙体和屋面。若是一层建设则只需砌筑横梁和墙柱,或者用砖混结构进行建设即可。其次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中要分清厕所、厨房、卧室、洗澡间,因为厕所、洗澡间、厨房关系到地下给排水管道的埋设问题,所以既要做到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又要保证厕所、厨房、洗澡间的安全,以免发生断水或者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3.4做好建筑节能尤为重要
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和改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建筑在使用的过程应尽量减少能耗因此农存建筑节能设计成为了关系重大的问题之一。对农村自建房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开窗面积,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及设备等措施。此外采用节水型洁具、节能灯具、节能电器都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农村需要建设,需要进步,需要改善,需要提高,农村建筑的节能,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结束语
新农村房屋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在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下,新农村建设的好坏主要由高水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来决定。因此重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生态环境建设,建筑节能,加强管理,提高农村绿色竞争力,打造美丽乡村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黎兴亮 单位:佛山市高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葛丹东,华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2010,(3):148-155.
篇4
夏邵刚自2002 年到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林勘院”)参加工作以来,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三湘大地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印记,包括张家界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设计,冷水江市大湾滨江休闲公园景观工程,长沙市沙坪湘绣商业街新街规划设计,桂阳烟草公园规划设计……作为一名副总工程师,看到设计的方案一步步实施,打造的作品一件件呈现,让自己对建筑的执著与坚守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带着感情做设计”
詹天佑用“人”字形的设计方案完成了北京至张家口铁路规划,这是当时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的。这篇小学课本上的课文在夏邵刚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做建筑师的种子,多年的坚持与努力,于他而言其实是对梦想的一种细心浇灌。一直以来,夏邵刚都致力于认真做好每一个项目,“孜孜不倦地做设计,就好似孕育小孩,对每一个细节都赋予了最深的感情。”
如果说梦想的起源是詹天佑的设计方案,那多年来支持夏邵刚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对设计作品的精益求精就源于对的崇敬。书柜中最显眼的《全集》他都通读了一遍,常感叹“的自省精神,我们无法超越和比拟,他是大海,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自我的约束,让夏邵刚在设计理念中一直有一种“不管做什么建筑设计,首先我自己要满意”的偏执。即便是甲方同意的设计方案,他也要更进一步深思,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考虑出于安全的综合效果,做相应的完善。在蔡锷故居规划设计项目上,夏邵刚就被同事评价为“自找麻烦”。
他多处考察调研后,在结合蔡锷故居周边环境、广泛搜集蔡锷相关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和团队匠心独运的进行景区的设计和规划,很快就完成了包括蔡锷纪念馆、铜像广场、护国将军门楼、军神塔等核心景区的规划设计,甲方对方案也非常满意,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但交完设计稿之后的夏邵刚一直对护国将军门楼念念不忘,虽然设计的将军门楼在尺度和体量上都与整体规划非常协调,但作为景区的门脸,夏邵刚觉得这是一个缺乏视觉冲击力的门楼设计,“虽然说已经是合格的设计,但却并不能够让人心潮澎湃。”
偶然的机会,夏邵刚参观了厦门的陈嘉庚故居,当欣赏到陈嘉庚纪念馆采用的三重檐端部歇山顶的特殊结构形式,夏邵刚茅塞顿开,之前的设计太单薄,他需要增加建筑物的震撼感。回到长沙后他立马组织团队成员,经过半年时间,近百余次的反复修改,终于完成门楼与牌楼重叠建造的设计方案。当夏邵刚再次交出修改方案时,对方既惊叹于设计的新颖别致又感动于设计院的尽职尽责,当即主动提出追加设计费作为补偿。
“从学校开始到现在参与或主持完成了100 多个项目,专业的东西好像已经跟血液结合在一起,无法分开。还好建筑设计师有着在建筑中融入自我意识的本能,我便将感情用在这点‘私心’上,不断的敦促自己精益求精。”
“顺应自然,返璞归真”
当代艺术家艾未未说,贫穷的建筑可以很美,甚至临时建筑、城乡结合的建筑都存在美学。夏邵刚也是这样的美学主张者,他每每下乡,看到自由耕种状态下的农田草绿花黄会感慨自然之美,看到未经修饰雕琢的建筑外墙会赞叹农民的智慧。在他看来,最好的设计就应该像苏州园林那样的自然流畅,当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夏邵刚作为林勘院的专业带头人,与同行一道从生态的视角出发,综合城市规划的系统思想,发挥专业领域的优势来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通过10 多年的不懈努力,林勘院在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度假农庄等设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就是生态”的规划道路,形成了自身的亮点与特色。
夏邵刚坦言自己近年来越来越崇尚老子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道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新农村规划设计就应该对自然满怀的敬畏之情。
夏邵刚做规划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胜有为”,这一点他在故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规划下的故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重点突出民族特色和原生态,让乡村道路沿河岸自然舒展,确保美丽乡村饱含着浓浓的乡愁。
在返璞归真的理念下,近年来夏邵刚主持完成的《邵阳蔡锷故里规划设计》、《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龙头片区新农村总体规划》等设计成果获得了同行专家及业主部门的一致认同与高度认可。
同他所欣赏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一样,夏邵刚也是一个古建筑的捍卫者,古老的建筑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自然洗礼下的馈赠,应完好地保留。近期正致力于仿古建筑研究的夏邵刚希望在今后的作品中更多地添加一些仿古建筑的元素,将传统文化做更好的传承。
“我只是朝着自己目标不断努力罢了”谈到印象最深的工作经历,夏邵刚回忆起了2010 年投标湖南赤山监狱项目时的情形。彼时刚刚投入到市场激烈竞争洪流中的生态环境与规划设计分院在前两个投标方案均以第二名的成绩败北,他们迫切需要这场成功来振奋士气。
但监狱因其特殊属性,建筑结构向来讳莫如深。从没有进行过监狱系统项目规划设计的夏邵刚对监狱内部的组成结构、设计要求一概不知,加上当时团队仅有3 人,又仅有1 个月的准备时间,即便如此,夏邵刚还是决定破釜沉舟,奋力一试。
经过多番资料收集,到监狱周边了解情况,最终夏邵刚确定了两个规划重点:一是强调安全防范,在设计中注重监狱围墙四周视线通透性;二是合理规划处理场地,改陡坡为环道,降低坡度方便物资运输,同时增加活动空间。
确定规划思路后,夏邵刚立马着手,最终在招标截稿前连续熬了3个通宵完成设计方案。带着投标成稿进到打印室,夏邵刚如释重负,将方案成稿交由同事处理后,自己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篇5
作为中国经济排名第一的广东,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不少市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尾市陆河县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誉。陆河县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增加农村山区餐饮及农产品销售收入。而在发展旅游扶贫、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村容村貌和农民群众收入变化最明显的要属水唇镇罗洞村的“世外梅园”。
据了解,罗洞村是广东省级贫困村,现有300多户共1872人,人均收入约4000元。罗洞全村种植青梅上万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世外梅园”和“长寿之村”的美誉,是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因梅而生的乡村旅游
罗洞村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面积种植青梅,目前总种植面积上万亩,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罗洞村初步建成了“万亩生态水果长廊观赏区”,形成了“家家有梅,靠梅致富”的局面。
据水唇镇党委书记叶涌华介绍,为做大做强罗洞村的梅旅产业,谋划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早在2015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罗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汕尾首家村级股份公司,由乡贤、村民集资入股,注册资本1000万元,每年按照不低于8%的股息进行分红。村民以土地、山林、果树和现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开发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业。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罗洞‘世外梅园’生态旅游景区进入有序规模开发的阶段。”叶涌华对《小康》记者说。
据了解,“世外梅园”旅游发展方案聘请深圳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院编制,以打造中国特色赏梅基地和乡村体验游胜地为定位,将罗洞梅园划分为雷石问梅、清溪探梅、青岗踏梅等多个片区和楹联文化长廊、主题梅园、梅林花溪长廊等多个景点,将以往单点式的旅游模式,拓增为线、面的休闲乡村旅游。
另外,罗洞村还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下拨的1000万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十里花溪、花语岛、漂流河道、游客接待中心、美食广场等景观及设施陆续完善,并于2016年底顺利获批国家AAA级旅游区资质。
因梅而生的农家乐
2月15日,《小康》记者来到“世外梅园”景区,见到入口处正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成。而在道路两旁,则是村民的房屋,有的是土特产专卖店,有的则是农家乐。其中一家名为大众农家乐的院子内已经坐满了三四桌的游客。
“我这个农家乐是2015年初弄起来的,是罗洞村第一家农家乐。当时,大家对农家乐还很陌生,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两口子把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做起了罗洞村餐饮业的第一笔生意,从当时只能接待2张桌,到现在腾出两间家庭用房和建设大棚能够接待14张桌。现在生意非常红火,还常常有回头客,农家乐为我们家增加了近20万元的收入。”60多岁的大众农家乐的女主人告诉《小康》记者。
“我们立足水唇镇实际情况,坚定发展旅游扶贫的步伐,在完善景观设施的同时,还成立了全县首个农家乐协会,专门扶持和指导农民群众从事餐饮业。罗洞村的农家乐也雨后春笋般地增加,从2015年只有一家,到现在全村已有13家农家乐。”叶涌华说。
据了解,2017年春节,罗洞村成功承办了央视《乡村大世界》的节目录制。而且,在今年梅花节的20天里,罗洞村的农家乐每家平均增收3万元,最多的两家接近增收9万元。
以梅橐,陆河打造特色旅游
以前种植成片主要用来收果的梅林,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圣地。乡村旅游从水唇镇到陆河县都日新月异,蓬勃发展。陆河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农业生产特点、客家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等基础条件,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制定了《陆河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全县八个镇按照各自特色地利,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形成村村是景点,路路是风景,一年四季是花园。同时,以水唇镇罗洞村为先行点和示范村,带动全县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陆河县委书记陈德忠说,“为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对开设农家乐、开发民宿的村民给予资金补贴,县农业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倾斜。”
2月16日,《小康》记者来到陆河县新田镇联新村樱花种植基地,发现数千亩山坡已经完成改造,两三米高的樱花树在这里安家。而在道路两旁,有一片樱花树林中的几株樱花已经开放。
据了解,该镇联新樱花(茶花)种植基地面积1200亩,主要品种有早樱、晚樱两大类,开花时间可持续40天以上,每年的3月份前后鲜花盛开、艳丽夺目,观赏效果极佳。
陈德忠调研该基地时要求新田镇要结合基地内植物品类多、花期长以及区位、交通、环境等优势,着力打造“樱花节”。另外,要联合有关单位详细规划、做好预案、列出清单,赶在3月底樱花盛开之前擦亮新田旅游新招牌,引爆新田旅游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而且要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好整体规划和景区节点规划,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篇6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思考与对策;濉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7-03
1 濉溪县美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2年10月以来,濉溪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推进好乡村建设,采取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结合城乡同治,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使首批25个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完成 坚持规划全面覆盖,强化县域一体化理念,突出抓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布置居民点563个,其中10个中心镇区(不含濉溪镇)、14个一般集镇、172个中心村、367个自然村。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议建设标准(试行)》,选择黄新庄、蒙村等25个村作为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建设规划。濉溪镇蒙村、百善镇道口村的建设规划入选“安徽省美好乡村优秀规划方案”(全省1710个中心村仅入选40个)。此外,还编印发了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标准,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1.2 项目建设、资金整合扎实推进 截至8月底,首批25个中心村组织实施335个项目,总投资3.86亿元,开工315个,竣工204个,完成投资2.37亿元。其中省市县三级专项配套资金项目156个,总投资0.5778亿元,全部开工,竣工106个,完成投资约0.51亿元;部门整合涉农资金项目125个,总投资1.42亿元,开工110个,竣工72个,完成投资0.79亿元;镇村自行组织项目54个,总投资1.86亿元,开工49个,竣工26个,完成投资1.07亿元。已建道路75.5km,绿化19.9万m2,修建排水管道7.13万m,建设污水处理厂4处,农民娱乐休闲文化广场38个,配置各类文体器材102台套。
1.3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开展环境卫生“城乡同治”。目前各中心村可视范围内的垃圾及杂物已基本清理,尤其是黄新庄、北湖南、张圩等中心村内部卫生保洁状况较好,设置了垃圾收集桶,基本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治理生产、生活水系。结合农田水利项目,芦沟、黄新庄等22个中心村实施了沟塘疏浚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共投入资金1 980万元。房屋外粉美化。对县域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房屋进行粉刷出新,全县25个中心村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户外墙喷涂工作,粉刷面积超过400万m2。
1.4 产业发展和创业富民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美好乡村的根本目的。全县努力做到产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互动融合。完成首批25个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初编,确立规模种植特色产业村8个,采煤塌陷形成水面养殖村5个,近厂矿运输商贸服务第三产业村12个。加强创业培训和宣传,在25个中心村开展创业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360人,培育成功创业村民316人,带动600余人就业。新建村级创业点10个,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05万元。结合小老板培育工程,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心村创业富民工作。
2 濉溪县美好乡村建设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规划编制相对滞后 全县首批25个示范村除濉溪镇蒙村外都是经过2~3a先行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的,而且多数建设在前、规划在后,建筑模式单一,布局呆板,地方特色不鲜明,乡土气息不浓厚。
2.2 建设资金缺口大 25个中心村项目建设总投资需要3.86亿元(不含环境卫生日常维护管理费用)。目前,除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资金0.57亿元和部门整合涉农资金1.42亿元外,配套资金缺口达1.86亿元,而这些资金需镇村自筹,超出镇村的承受能力,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2.3 产业支撑作用不强 靠矿靠集市的中心村多以运输、商贸服务第三产业为生。传统种植、养殖业比例较大,规模种植养殖数量小、标准化低,特色产业引领作用不强;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机制,种粮大户、养殖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所需要的粮食晒场、农机大棚、仓储、养殖用地等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解决。村级经济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仅有的几个村也只是靠原有固定资产的发包租赁。
2.4 环境整治力度不大 绿化管理不到位,高矮不一、杂草丛生、缺苗枯死现象较为普遍。环境整治只注重村部和主干道沿线,支路、沟塘等处存在卫生整治盲点。此外,有些村庄选用稀缺名贵的风景树种,难栽、难管理,成本高;绿化本地树种少,缺乏乡土特色,村内高大乔木少,缺少纳凉树荫。
2.5 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美好乡村建设既是民心工程,又是系统工程。由于农民对美好乡村建设认识上的误区,缺少积极性,主动参与热情不高。绝大多数群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是政府要做的事,对于日常环卫管理、基础设施维护不愿出资出人,甚至安全饮水的水费都不交,垃圾也不能放到指定收集点。村规民约和理事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3 推进濉溪县美好乡村建设的对策
3.1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党的十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美好乡村建设要同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优先发展城镇化,加快发展城镇工业,带动商贸流通业、三产服务业发展,以城镇增容扩量,转移农民,增加市民,这是解决“三农”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全民奔小康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进县城、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经过10~15a的努力,县城人口要达到30万~40万,每个重点镇达到5万人左右。农村直接从事种植、养殖的人口减少至10万~20万,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工业、城镇、农业协调发展,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全面增长。
3.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多年以来,大多数村缺少科学规划,农民建设用地未能集中划片解决,农民急需建房就近在承包地违规建设,杂乱无章。因此,要按照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每年要培育20多个中心村,总体上要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首先要科学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建设方案,严禁随意变更,确保美好乡村建设按照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在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见,防止贪大求洋,要具有可实施性和操作性;要利用原有道路、树木、水系等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农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防止大拆大建;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人口集中、产业培育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3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要立足于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文化底蕴等实际,彰显地方特色,着力构建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美丽新村。
3.3.1 企矿占地整体搬迁型 濉溪县正在建设的25个美好乡村示范村,除濉溪镇蒙村外,都是整体搬迁安置村,利用工矿企业占地搬迁的时机,重新选择规划新村建设用地。其特点是,有利于总体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布局合理整齐,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负担减轻,拆迁补偿费用使用合理有效。目前,濉溪每年采煤塌陷地面积约0.33万hm2,还将有很多村庄需要整体搬迁,要抓住契机,把搬迁补偿资金用于美好乡村建设。
3.3.2 自愿自建自管型 双堆集镇芦沟村不靠工矿,不靠大集,没有拆迁补偿资金支持。该村村民有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村干部组织农民代表到外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回村后座谈讨论,确定了新村建设用地,开展新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以抓阄的方式确定每户建房位置,每户按规划建设位置各自出资建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村统一解决。为弥补资金缺口,预先约定临街门面,每户出资1万元。一期工程建成后,省、市、县领导前往调研、指导,并给予奖补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该村全面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此类村农民参与度、满意度高,自愿、自建、自管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宜于普及推广。
3.3.3 老村改造型 百善镇、刘桥镇、濉溪镇10多个村靠近县城,全县11个镇有30多个村靠近集镇,30多个村靠近全县17对矿井,还有20世纪90年代初,撤区并乡后靠近乡政府旧址的几十个村。这些村人口较为密集、商贸流通活跃,交通十分便捷,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应该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先行开展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借鉴濉溪镇蒙村、烈山区榴园村的老村改造模式;也可以采取若干个自然村庄搬迁集中到一个中心村,人口规模以3 000~8 000人为宜。人口基数大些,能够更加有效发挥公共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享受公共服务。
3.4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全县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初步估算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均投入将达1万元。按照省委、省政府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的建设速度、建设标准,以及资金投入比例,县、镇财政压力很大。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应从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整合涉农资金、招商引资、企业社会捐助等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涉农资金整合上,建议出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办法,能整尽整。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财政部门统一资金管理,统筹安排中心村建设资金,避免“撒胡椒面”。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规划设计与节约资金有机结合。因为资金缺口大,镇、村负担压力大,所以在设计建设中,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比如村庄道路、环村路及沟、坑、塘边,绿化工程不一定栽植稀缺名贵的景观树种,可栽植杨树、柳树等用材的树种;绿化带应栽植易成活、易管理、价格便宜的苗木,花木、草坪可以不栽;沟、塘坡面暂不铺设水泥面板。若资金不足,有些景观装饰工程如长廊、亭榭、阁、台也可以暂时不建。
3.5 着力促进产业培育、发展
3.5.1 突出特色,确立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传统产业特色,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选择自然资源丰富、产品综合竞争力强、市场发展空间大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建设专用粮油、优质瓜菜、畜禽养殖基地;采煤塌陷村要着力建设水产养殖基地,发展滨水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5.2 发展乡村工业,以工促农 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打造县开发区、濉芜产业园、6个工业集中区,可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兴办更多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镇村也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农民创业园,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民就业创业,促进财税增长和农民增收。
3.5.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等方式,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农户+基地”运行机制和农产品品牌战略,辐射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搭建土地流转平台,规模化流转农民承包土地,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3.5.4 加快科技转化,提高农业效益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小老板培育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制定农民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资金、带技术回乡创办实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3.5.5 积极探索解决土地用管矛盾 按照村庄规划,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解决途径。通过租赁进行商业、农家乐、小工业等项目建设,激活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农村建设用地由农村集体组织自己开发建设,甚至可以抵押融资。对中心村内闲置的宅基地,探索按照“宅田合一”进行土地置换或货币补偿的办法,给急需建房农户让出宅基地。对于压煤搬迁新建村庄在规划和征地时应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整合的自然村要加大土地复垦力度,适当缓解土地指标难的问题。对照农用地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养殖用地、农民家庭农场晒场、仓储等建设用地难题。
3.6 建立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和政府、群众、社会共建共享推动机制。美好乡村建设管理,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农民。要通过农民喜爱的宣传形式,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美好乡村的建设与管理。
3.6.1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机制 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物业管理办法,试行市场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建立“美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县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将公众参与卫生行动纳入村规民约,严格执行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制度,培养农民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3.6.2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建管的机制 把实施民生工程与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结合起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自来水、污水处理、文体中心、医疗卫生室、计生服务室、金融惠农网点、直销网点等社会事业全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