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记叙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3: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记叙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秀记叙文

篇1

冬天也美丽优秀初三记叙文1

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像来到了一个幽雅括静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今天是大年初一,天空下起了小雨,天气特别寒冷,寒风从窗缝里透进来,寒气逼人。到了下午,窗外一片白茫茫的,雪花像蝴蝶似的在飘着,一会儿斜跌下来,一会儿悠悠荡荡扑向大地的怀抱。落在行人的身上,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雪花形态万千,有的像一只蝴蝶在空中舞动,有的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

我看白雪,我看雪景,我更爱银装素裹的冬天。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其它季节无法拥有的温馨和希望。

我最喜欢冬天,最喜欢在冬天里做的事情就是迈着沉稳的步伐去寻找冬爷爷,和他零距离接触。寒冷的冬悄然而至,冷气频频光临,我也没闲着,我也在“寻找”着冬天的快乐。

来到田野边,小麦、玉米都被冬爷爷盖上了白棉被,正在欢乐的笑呢!冬爷爷望了望柳树姑娘,也给她披上了银装;冬爷爷摸了摸大地,给他换上了新妆;冬爷爷亲了亲茅屋,把一件白战衣盖在了他的身上……

来到果园里,一片白茫茫的,怎么回事?哦,原来是冬爷爷送给树苗们的地毯,树苗们正在暖和的地毯下,舒服地睡着觉呢!冬爷爷向我们笑着,又到别处去了。

来到花园里,看!冬爷爷在那,在那!正在给花儿们穿棉袄,花儿们笑嘻嘻的,张开了双臂,欢快的穿着衣裳。冬爷爷把一件又一件的棉袄送给了花儿。

来到小河边,他在那儿!他给小河铺了一层厚厚的水晶,晶莹剔透,美极了!孩子们在小河上欢快地跳着舞唱着歌,又多了一个“舞台”,让孩子快快们乐乐地成长,这全是冬爷爷的杰作。

冬爷爷,您就在我们身边,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您化腐朽为神奇,给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带来了欢乐!

啊!冬天,你真美!

冬天也美丽优秀初三记叙文2

家乡的冬天很美,但没有雪花飞扬的风雅景色、大雪遍地的壮丽风光,唯有那一条条清秀的小河静静流淌,一道道弯曲的小路环绕,装饰着家乡。

冬天的早晨,小河上覆着一层薄薄的冰,像是上天赐给她的被子,而她的被子又成了乡亲们的镜子,映出了家乡人们一张张憨厚朴实的脸。随着太阳的升起,这层薄冰也渐渐融化,腾起一层细雾,这时候的小河犹抱琵琶半遮面,掩映在阳光下、细雾中,美极了!雾散去后,小河变成了一条跃动的丝带,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闪闪发光,像是在丝带上镶嵌着精致的钻石,又像蓝幕上的颗颗星星,令人心旷神怡。

由于河多,自然家乡的桥也多。一座座小桥架在亮晶晶的丝带上,远远望去,河上有一座桥,河中也有一座桥,它们合成了一个圆宛如十五的月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河面荡起层层波纹,像是妇女手中的丝线,一根根编织着美丽的图画。

虽然河面还结着冰,可岸上已有大片青色的小草了,温暖的南方就是这样,总能让人在寒冬里能看到春天的希望。可是就算还不到春天又怎样呢,这儿的冬天是那么的美,没有人会强烈的期盼春天早点到来。你看,河边群群活泼可爱的鸭子欢乐地游泳唱歌;一束束洁白的芦苇在冷风的吹动下摇摆,像是在探头一睹小河的风采;天空一只只调皮的麻雀打着圈,它们似乎在跳舞呢……

这时,小孩们总喜欢来到河边,男生抛掷石子,比赛谁飘得最远、水花最多,女生则采摘芦苇,编成一顶顶漂亮的帽子,相互炫耀。

啊,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小河、小桥、小草,以及一片片动人的欢笑,好一幅动人风情画。迷恋你啊,我家乡的冬天!

冬天也美丽优秀初三记叙文3

在脚下,我低头便看见了冬天。

冬天,是冰冷的。冷冷的风,冷冷的雨,冷冷的空气,冷冷的笑,冷冷的人和故事,就连那一个我们曾经追求的梦似乎也是冷冷的。

是的,很多人都不向往冬天,甚至讨厌冬天。冬有的是枯枝落叶,萧索冷清,让你寻不到一丁点春的碧绿,夏的热情,秋的怡人……于是,冬总是被人们用来形容人生路上的种种挫折和失败。说冬总是在人们的希望上泼上一盆冷水。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只有经得起冬的验证的种子,才是真实的种子。没有冬的爱情,便不能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没有冬的人生,便不能算是丰富完美的人生。

冬,它把枯枝落叶埋进泥土的深处,默默地为春天的到来作好准备。冬是下一个春天的蕴育者。它正悄悄挪移脚步向春天走去。其实,冬也是一种开始,我们行进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挫折。正因为这些挫折,我们才会重新开始;正因为重新开始,我们才会更成熟,我们的结局才会更成功;正因为成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圆满。所有事情的开端总是痛苦的。只有把冬作为开始,下一个世纪才会变得更崭新可爱。

我们不妨把或多或少的收获装进记事本冰封,一切从冬的零点开始;不妨把亦真亦幻的追求交给岁月,一切从冬的真实开始;不妨把常有的微笑和常有的愁云抛弃,一切从冬的淡淡清光开始;不妨忘记徒劳的辛苦和不辛苦的幸运,一切迎着强劲的西北风出发。

也该相信眼泪后有笑容,如果你怕下雨,也该相信雨后有彩虹,如果你失败,如果你痛哭,也该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眼前有乌云遮蔽,看不到苍穹的光亮,但总该相信雨后必有一个灿烂的艳阳天。所以在痛苦之后,一切从头开始。有开始,就会有结果。

我低头便看见了冬天。冬天,也是一种开始,一种新的开始,一种好的开始。

冬天也美丽优秀初三记叙文4

冬,不太讨人喜欢。却深得我心。

最近,又是一个冬季的到来,我的朋友调侃的说:一年四季过的真快。又到了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气的季节了。我笑笑,对朋友说:冬天没什么不好,就是冷了点,有梅无雪不精神,可惜我们这种地方不像大城市那里,每年冬天都会下雪,我们农村的地方,冬天从来没有下过雪。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一场真正的雪。真的,看雪就是我至今的梦想。大雪纷飞,雪花从我头上飘落,我在雪中打雪仗,堆雪人,别提多开心了。

有人说过:雪花是世界上开得﹑最美的花朵。它绽放于九天之上,是碧空之仙女,苍穹之公主,宇宙之天使。我想,雪是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会虽来自天国,但最终还是要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雪说,她源于大地,是大地赋予了她的生命,所以她要感恩,回归大地。雪,是来感恩大地,感恩冬天的吧!

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下来了。雪飘呀飘,点缀了大地母亲,装饰了冬天。雪姑娘咯咯咯的笑着,往大地的每一处撒上了一层纱,大地母亲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她立刻换上了白色的素装,慈爱的看着雪娃娃,仿佛要拥抱雪姑娘,雪一滑落,便如女儿一般紧紧地贴着大地,享受大地母亲怀抱的温暖。

雪是懂得感恩的,她为了感谢大地母亲给予的生命,选择在冬天,感谢大地,感恩冬天。这不正是人类所需要拥有的感恩的心,连雪都懂的感恩,人类更应该感恩大地,感恩父母,感恩对自己有恩的人。

冬天也美丽优秀初三记叙文5

春推着夏,夏恋着花,秋埋了叶,冬就来了。

在冬天,到处都是白雪皑皑的影像,像一个白色的村庄,雪伴着风,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一个个,像小精灵一样,在风中打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要燃烧一般……雪到处都在,自然,也带到了校园。

在清晨,雪还在不断地下着,撒向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太阳的照射下,看起来很美丽,也很宁静,校园里的各种树木似乎得了脱发病,在寒风中任雪入侵,雪把树包装得亮丽极了。

早上,当下课的铃刚刚打响,同学们便小鸟般飞出了教室,向张着大嘴的楼门口走去,仿佛一只大魔术匣子飞舞出一群接一群的小天使,他们跑向操场,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打雪仗,不时,操场上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欢笑声打破了操场的宁静,他们互相扔起雪团来,雪在快乐中四溢。

铃——-铃上课的铃唱起了交响曲,同学们扔下了手中的雪,向教室走去,操场上留下来许许多多的脚印,有大有小,优雅自然。还有一个个雪人,个头不大,嘴角却挂满了甜甜的笑,仿佛正在等他的主人。

中午的阳光显得很凶残,将厚厚的积雪削掉了一层,看上去很水晶,笑嘻嘻的雪人变矮了,像个小矮人,阳光射到它们身上,使它们的身上变得汗渍渍的,十分有趣。

篇2

近几年,省、地中考语文试题中都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看,所选的记叙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人间真情、人生哲理、无私奉献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但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二、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等。如:

2012年的16题: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2.概括文章内容。如2008年的24题: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011年的第1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如 2009年的21题:指出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2011年20题: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如 2009年的20题:文题《最后的阳光》有什么深刻含义?2012年的20题: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6.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如2009年的19题:做人应讲求诚信,卡夫卡为什么要欺骗小女孩?2011年的21题: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

7.修辞手法的运用。如2010年的23题:读完全文后,模仿下面的句子,概括这位母亲的优秀品质,构成排比句式。母亲刚强、坚韧,令我感动; , ; , 。

8.主观开放试题。如2008年的28题: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三、考点解读

这里说一下几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抒情和议论。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记叙文中,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思想的作用。

四、方法指导

近几年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记叙文阅读考题的设置多是课外的美文,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情散文,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有的是以物喻人,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思融于事物或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主题的关系。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注意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所起关键性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描写;语文教学

在初中记叙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自行编写作文写作教材

教师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编写出符合实际的写作教材。例如,七年级学生需要着重训练记叙文写作,自编教材中要突出文章的六要素以及表达方式和记叙顺序等方面的重点。这些专项指导要分为不同的训练要点,对应设计相应要点的训练板块。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做一个关于童年往事的专题写作训练。我补充了曹文轩《童年》,迟子建《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及史铁生《消逝的钟声》等阅读材料,从摘抄笔记、自主创作、感悟笔记等多角度进行训练,有效地引导学生将阅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自行编写的教材不仅可操作性强,还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

二、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从长期教学结果来看,有关记叙文的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形象”要素,更多注重记叙文的思想和语言。由于初中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阅读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写作训练应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写作立意加以强化和训练。语文教师要抓住记叙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对文章人物的形象、神态、举止、语言、心理变化和所处环境加以深入的分析,经推敲后出现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恰如其分地使用写作手法与修辞,才能将人物与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因此,记叙文写作可以看作一个创作过程,优秀的记叙文如同优秀的建筑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充分利用课本范文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七年级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以及《济南的冬天》中,非常细致生动地描述了人物和景物。教师应在写作课上让学生重新加以体味。这种鉴赏类的课程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训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或者物开始,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仔细分析后,通过良好的立意与生动的文笔将其展示于人。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还需要通过不断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对作文有感情,其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大半。

三、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还有,法国都德的短篇《最后一课》中,仅通过沦陷区里的一个小学校的一节课,描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一些“小事”,但却无限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真实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四、强化片段训练,提升学生细节描写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细节描写技巧后,老师应采取良好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细节描写水平。通常情况下,具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常常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事例,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文章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中,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文章的可读价值。所以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作文片段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进行文章细节刻画。通过总结近几年中考中的作文命题,便可以发现当前作文写作都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非常贴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真情感。例如:在写作“取得成功时的喜悦”、“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害怕”、“感人的亲情”等题材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片段式写作,如:成功时的喜悦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心理变化描写;感人亲情的典型事例刻画。让缺乏细节描写的学生能够在快速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细节描写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写作中得心应手的进行细节描写。

现阶段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作为教师,不仅要从学生方面入手,更要从自身出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传统的以统发教材为基准的教学方式为统发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对记叙文写作进行专项训练的教学方式。变教师单向指导为师生多元化互动,使“痛苦写作”成为“快乐写作”。

参考文献:

篇4

第一要看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

第二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想写杂文的考生则要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功底。

第三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理论和事实论据;如写记叙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连贯的、有趣的生活故事;如写说明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如写散文,就要看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基础等。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规定“文体自选”,是为了让每个考生尽可能地释放自己的写作潜能,以体现高考的公平性。但“文体自选”并不是对文体不做要求,考生选定了哪种文体,行文就要符合自己所选定的文体特点。

现在很多考生不愿(其实是不会)写规范的议论文。写议论文,一是通篇要有清晰严谨的逻辑轨迹,比如阐释类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评论类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设靶子―析根源―明实质―给对策”;二是要学会具体分析问题,如解说观点、解剖事例、阐释名言、追问原因、归纳演绎等。

篇5

即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散文因素

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请比较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1组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2组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3组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3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1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小说因素

篇6

一、积累意识,让记叙文立意更高远

杜牧说“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意在笔先。拿到一个作文题,要依照自己掌握的材料和自己的写作习惯,借鉴前人的思想旨趣,拟出最适合自己表达的主题,力求做到立意能够展现出一个志趣高远、积极进取的自我形象。

立意怎样才能高远,怎样才能展现自我才学?中学生阅历有限,思想要特立独行是比较困难的,不妨回眸人类辉煌的文明史,回顾中学语文课文,坚决地拿来。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君不见《观沧海》、《蜀相》、《沁园春·长沙》,他们立意高远,大气磅礴,他们纵观古今,指点江山,抒发忧国忧民、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士之情,金戈铁马气息扑面而来;君不见《雨霖铃》、《想北平》、《我心归去》,他们吟风咏月,思乡念亲,抒发个人离愁别绪,表现自己的片时感悟,充满春花秋月小桥流水之思。史铁生借《我与地坛》表现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亲情的体察和感悟。海伦·凯勒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现了虽身处逆境却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类的真挚友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我们完全可以借他的“魂”塑自己的文“意”。

拓展拿来的空间,大至世界名著,小至诸如《读者》、《意林》,我们要认真体悟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为什么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大胆地借鉴呢?他人的认识比我们深刻,他人的思想比我们成熟,甚至他人的语言比我们精彩,拿来主义,只要切合题意,就是成功。

具体到记叙文写作,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事一景一物中摄取题材,去选择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材料,用心眼去观察,完全可以由此及彼,努力挖掘平凡题材中蕴涵的深广意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抓住一点,写深写透,用一滴水就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简言之,就是从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材料中,把平凡题材的意义、作用或结果合理地扩大、拔高,展现自己思想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把事情放到人生、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哲学等大背景下去探讨结果,“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恰巧地运用典型事件,编织成主旨贯一而思想底蕴深厚的文章。

二、真实意识,让记叙文情感更感人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真实、诚挚才能感人。白乐天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里的情要的是真情,要的是真切独特的情感体验。惟其真切,方能让人感同身受;惟其独特,方能令人为之动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至美之文呢?

首先,事要真,情要真。诵读《项脊轩志》、《陈情表》、《祭十二郎文》等古代优秀散文,就会发现,作者抒发的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事情真才能感情真。在追求“坚韧”品格中,“父母双亡”、“父母离婚”、“身残志坚”,大多虚构庸俗,情节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其次抒情不可滥,更不可俗,要抒发自我真切的体验,敢于流露“我思我情”。郁达夫的《怀鲁迅》,作者自听到“鲁迅死亡的噩耗”,“出发了、会萃了、跳上了”连续动作描写,写出其行色的匆匆;“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殡仪馆”,进一步表现作者赴悼的急切心理。他从鲁迅的存在,想到中国人不是“可怜的生物之群”,可旧中国对鲁迅“不知拥护、爱戴、崇仰”,可见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短句与长句的交错中,郁达夫通过记叙抒情显示出自己的气质、个性、感情和思想,此之谓“文中有我”。

再次在具体情境中传达真实情感。情感表达一般不宜直接抒发,不能直接地告白,而是要把情感寄寓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们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体味人物的情感。这方面我们可以认真体会、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如李清照要表现自己凄苦无依的情感,必须借助“寻寻觅觅”的具体动作,必须借“冷冷清清”的具体环境,来表现“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她必须借独自谛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来展现自己孤独无伴的凄苦心情。

所以,记叙文写作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客观事物要反复认识、反复体察,要善于小中见大,善于从平凡事物中感悟生活之美,人性之善,感情之真。

三、结构意识,让记叙文构思更精巧

袁枚说“着意画资妙选材,也须结构匠心裁。”记叙文要求结构清晰,简明合理。最容易把握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两个“总”分别是开头和结尾,中间的“分”一般可以汲取中国古典小说“三迭式”情节营养,安排三四个小层次,可以有小标题,也可以灵活处理。如郁达夫《故都的秋》,首尾的“总”是写自己对故都的秋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分”是选取了秋院、秋蕊、秋蝉、秋雨、秋果五幅画面。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的“总”写自己出门到荷塘,结尾的“总”写到家,“分”是重点选取了月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面、联想采莲旧俗四个方面。叙事记叙文可以处理成至少三种形式:分述三件相对独立的事件,从不同侧面展现主题;分述三件有因果联系的事件,环环相扣,来揭示主题;把一件事分成三个阶段描写,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写人记叙文可写同一人的三件事,也可以是三个有关系的人的各一件事,还可以是三个无关的人的各一件事。

其次记叙文结构,还可着重训练的是“点面”结合式。“点”是指详细记叙的某一典型场景,或事件细节,或人物的某一典型言行。“面”是粗线条勾勒的环境、事物或人物的概貌。“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可使文章主旨鲜明深刻。如《红楼梦》第三回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篇7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8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中的材料。

首先,阅读记叙文,要注意区分文章材料的详略,把这些详写的或略写的材料同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起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有全面充分的理解。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判断材料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其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大小。凡是对表现文章主题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是详写;而对表现文章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却作了概括叙述,就是略写。

应该注意的是,略写的材料并非不重要,更不能缺少。如果没有略写的材料,就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性,当然会影响文章中心的表达。同时,这些略写的材料还可以突出详写的重点材料,使其能充分发挥表达中心的作用。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是:先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文章总体上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先后顺序及叙述顺序。文章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按一定的次序写,都是为了表达、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次,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全文内容,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同时,线索也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写作思路,准确把握蕴涵于材料中的线索。

总之,材料是中心的载体,中心是材料的结晶,两者相辅相成。要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必须整体感知、认真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跛行的父亲

[美国]奥古斯特・布罗特

小时候,我害怕被人看见和父亲走在一起。他跛得厉害,而且身材矮小。我和他一起散步时,他的手会搭在我的手臂上,以求得平衡,路人会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而这种目光常常搞得我窘迫难当。如果他察觉到这一点,是不会佯装不知的。

要协调我和他的步态是很困难的――他蹒跚而行,我则风风火火。因此,我们走在一起时,常常不怎么说话。可当我们出发时,他总是会说:“你调整好步子,我尽量适应你。”

我们平时的步行是前往那个地铁站或是从那里返回,那里是他工作的地方。他坚持上班,不管刮风下雨,他几乎没误过一天。按时到自己的办公室,这一点,正常人往往都做不到。这是他感到骄傲的一件事。

当地面结冰时,步行对于他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尽管有人帮助,也是枉然。每当这时,我和几个妹妹就用一架儿童雪橇拖着他穿过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大街,来到地铁入口。到那儿后,他会手扶栏杆,顺着低矮的台阶下到下面去,那里,温暖的隧道空气将冰雪融化了。曼哈顿地铁站是他单位的地下办公室。他一般不会到外面去,除非我们在布鲁克林街他回家的路上碰见。

如今想来,我不禁感叹,对他这样一位成熟的男人来说,需要拿出多么大的勇气来承受这样的侮辱和压力,可他居然做到了――毫无痛苦,也毫无怨言。

他从来没把自己当做一个可怜的人,对比他幸运和能干的人,他毫无嫉妒之意。他在别人身上找寻的是颗“善心”,如果找到了,那已拥有这颗善心的人便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了。

如今,步入耄耋之年的我相信这是评判一个人的恰当标准。尽管我仍然不能确切知道一颗“善心”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是,我清楚自己在过去的岁月中缺乏的正是这样一颗善心。

虽然不能参加许多活动,但父亲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加以弥补。当当地一支沙滩棒球队发现自己缺少一名经理时,他主动申请,毛遂自荐。他是个棒球迷,对棒球很熟悉,常把我带到埃比特赛场看布鲁克林“躲避者”队的比赛。他喜欢去参加舞会和各种宴会,他乐得做一名观众。

他离开我已有多年,可是,我经常想起他。我不知道他是否觉察出我不愿意被人看见和他一起行走。如果他有所觉察,我很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向他道歉了,告诉他我是多么的卑劣,多么的后悔。今天,当我为一些琐事怨天尤人时,当我嫉妒别人的好运时,当我没有一颗“善心”时,我都会想起他。

每当这时,我想我会把手臂放在他的手臂上,恢复我的平衡,说:“你调整好步子,我尽量适应你。”

(霍革军编译,选自《华夏少年》)

1.文中选取了父亲的哪几件事来描写?哪些是详写?

2.这些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3.文中略写的材料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理解记叙文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篇9

【关键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导教学的设计

为了向素质教育靠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那么首先就必须把教师的“教”转换为“导”。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导的方式,找准导的基点。

1.直叙式的指导。就是教师以直接讲述的方式,给学生以指导。一般用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有很大的信息量。比如年代久远的作品,学生无法了解“远去”的文化知识,读起来将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直叙式指导的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迂回式的诱导。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固然是好的,但是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一课文中的某一问题坚持了一种不够正确的看法,这时,教师应采用迂回战术,从侧面或是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的地方入手,随机引导到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上,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旁敲侧击”法、“触类旁通”法,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文体教学的设计(以记叙文为例)

这里的记叙体课文,指的就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它在职高教材中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对这些课教学设计也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记叙文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文”和“情”的关系。记叙文,不仅仅在于叙述,更注重抒情。课文作者的思想总是要通过感人的形象表达出来,这就决定了课文一般具有思想教育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提高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对课文的导读设计,必须注意从抓文中关键词入手,激发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作者去恨、去爱。

(2)安排好“人”和“事”的关系。记叙文虽然以叙事为主线,但是事件的行为主体都是人。所以,要处理好人物和事件的关系,使其和谐同一。在小说中,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是最主要的要素,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教师切忌在设计中,脱离故事情节,泛泛而谈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无法丰满起来,产生不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三、方法和策略

钱梦龙老师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总结除了“三主四式教读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有“自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读”,用这个方式教会学生读书。他曾在两个条件相等的班教《一件小事》,在甲班,完全由他讲授,一节课学完后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答案正确率很高;在乙班,他让学生自学、思考、讨论,教师只重点指导,但没有做课后的练习题。一个学期后,他突然对两个班同时进行检测,甲班的优秀答案仅占全班的38%,而乙班的却占70%。于是,钱老师感慨地说:“学生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谁也代替不了的。”

职高学生是面向新知识时代下高竞争的挑战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刺激他们专业技能的学习。以阅读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开启学生心智,成功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篇10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不过,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要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和抒情。恰当的议论和抒情,往往能使自己的情意得到更优美、更深刻的表达,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使你的作文“丰满”起来。

写人叙事又称记“实”,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又称写“虚”,犹如“点睛”。所以,写记叙文,要“实”“虚”并举,“画龙”还要“点睛”,二者不可偏废。“画龙”如何“点睛”?常用的技法有两种:

一、议论与叙述相结合。这种结合,有两种方式:

1.在叙述中生发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不同,它多是由叙述作铺垫,然后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例如:

这件事使我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是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伸出一双援助的手,那这世界会越来越美好。(《我想让这世界更温暖》)

这段文字在前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由衷的感悟,同时其叙述与议论都紧扣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议论引出叙述,叙述支撑议论。例如:

多少年来,我都认为别人对我的关心是应该的,是很正常的事情。直到去年冬天经历了一件事,我的思想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会关心别人》)

这段议论引出了对下文“去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的叙述,这一事件使“我”认识到:不仅被别人关心是一种幸福,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幸福。“我”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上面的议论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二、抒情与叙述、描写相结合。这种结合,有两种方式:

1.在叙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即直抒胸臆。例如:

“丁零零……”两辆自行车从我身边过去。我转身看去,一辆车子上的父子正相互逗笑着,另一辆车子上的母亲边叮嘱要小心,边跟着嬉笑。多么和谐,多么温馨啊!我多么希望这就是我的家!(《我多么希望有个温暖的家》)

上文在叙写了人家父子、母子欢乐的情景之后,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希望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的强烈愿望。

2.除直抒胸臆外,抒情更多的是结合着描写进行。例如:

朵朵寒梅挺立在枝头,亭亭玉立……一丛丛、一簇簇的“黄玲珑”探着身子,像是富于表现力的时装模特,三五成群地组合在一起,尽显绰约风姿。(《寒梅小赞》)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寒梅的美,描写中饱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忌“空”,即议论和叙述脱节;二忌“浅”,即议论不能切中事件的深刻要义;三忌“滥”,即议论多而不当,滥发议论。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要少而精。

记叙文中的抒情,一要做到适当、得体,即抒情不能太多、太滥,要有针对性;二要做到有所凭借,要么借事抒情,要么借物抒情,要么借景抒情,不能平白无故地乱“抒”一气;三要做到抒真情,抒发的感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生硬地挤情、造情。总之,记叙文中的抒情要有感而发。

让阳光永驻心中

李 倩

一朵牵牛花,身上沐浴着阳光,是那么明艳。它把它最美的笑脸给了阳光。因为它知道正因为阳光,它才能如此美丽。是呀,阳光是重要的,因为阳光是希望,阳光是力量。只有让阳光扫除了心中的阴霾,我们才会快乐。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事事不如别人,看到别人都那么优秀,我只能心生羡慕,因此我很自卑,我生活在一个灰色的世界里,那个世界没有一丝光亮。

直到有一天,妈妈让我去参加一个演讲比赛。当时的我恐慌极了,可是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那天早晨,阳光格外明媚,微风徐徐地吹着,吹在我的脸上感觉好惬意。我走上了演讲台,望着台上的评委和台下那么多的观众,我紧张得说不出一个字来。心急的我不知该如何是好,竟然哭了。我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四周一片黑暗,无边的恐慌从我的心里迸发出来。这时,我看了看妈妈,她温柔的眼神似乎在对我说:“孩子,你忘记妈妈对你说过的话了吗?不要害怕,不要自卑,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让阳光永驻心中!”我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妈妈对我深切的希望打动了我,我没有让妈妈失望,因为此时我心中的阴霾已一扫而光。我大声地将演讲词讲了出来,妈妈向我频频点头,台下响起了掌声。

经过那次演讲我像变了一个人,成绩突飞猛进,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朋友渐渐多了起来,我变成了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在阳光下笑着,那个乐观的女孩格外耀眼,我什么困难都不会怕了,因为我知道让阳光永驻心中,心中就会充满希望。

就这样,一路阳光,一路希望,一路欢笑,人生之路我走得坦坦荡荡!

技巧解密

作者先从一朵牵牛花写起,点明阳光是希望和力量。这叫先叙后议,在叙述中生发议论。然后文章开始叙述了自己经历一次演讲后的变化。这叫由议论引出叙述,通过叙述支撑议论。文章结尾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由衷地抒发了作者自己在人生之路上“一路阳光,一路希望”的自豪之情。

1.以“有感于老师拖堂”为题作文,要适当地运用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