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19:0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地理课 地理素质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更富有真实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运动过程和组成结构清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对重点进行闪动等技术操作,使地理运动过程和组成结构重复出现,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使教和学都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注入式转为启发式,强化了形声的教学效果,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使一个教师可以教无数的学生,使一个学生可向无数的教师学习,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数量,为开拓地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可能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优化地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真可谓是地理教学中的“催化剂”。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调控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地理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乏味。特别是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尤其是动画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学生非常兴奋,集中注意力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学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探求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初一地理上册“人口问题”一节时,只需要播放一段视频,世界及中国人口问题的种种情景就会一览无余,无需教师多作解释,学生就已经全明白了,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兴趣是指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充满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初二地理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时,对于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的知识,学生知道的很少.为了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了解,我开始就放了一段关于解放后铁路建设成就的视频,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修铁路凿山洞的情景,看到了隆隆的火车穿过隧道快速的行驶在铁路上,看到了铁路有少到多的发展过程。片中的形、声、色吸引了学生,当让同学们说一说我国铁路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时,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对于铁路成就的取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分别出示了铁路营业里程增长投影片、1949年到目前我国铁路分布的复合片、各种机车时速投影片,一步一步地、一方面一方面地启发学生说出铁路建设在营业里程、干线分布、机车时速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样把学生从广泛的兴趣中引向解决具体问题上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的求知欲。于是学生很快的把铁路建设成就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不仅没有因新知识抽象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知识到掌握知识,再到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主动自发中进行,从而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及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智力发展机会,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典型鲜明、动画造型逼真,使地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易懂、极富表现力。它既可提供大量文字材料所无法达到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地理事实的科学信息,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观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途径,对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观察更细,更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有多少条?是怎样分布的?同学们有的答15条,有的答10条……,争执不休。于是让学生细心观察我演示的我国主要铁路分布复合投影片。我先出示南北铁路干线的投影片,让学生读出干线的起止点、名称,并观察所经过的省区,再复合上着色与南北不同的东西铁路干线片子。让学生继续说出它们的起止点、名称、所经省区。学生由观察复合片人手经过头脑的归纳总结过程,对铁路干线5纵3横的分布格局形成了科学的空间概念,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集中到研究问题的关键上,指出思维的线索和方向。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将某一地理问题的“文字信息”变成直观的“形象信息”,可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优化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59-01
初中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牵涉的知识面非常广,要运用很多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且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和深奥,难于理解。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渠道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以情动人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身作则,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激发出对地理知识的热爱,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言,对答得好的学生,我们要不吝惜表扬,对答得差一点的同学,我们要及时鼓励他们,帮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让他们不要气馁,树立起信心,使其大胆的、自觉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后进生,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心,还会损害你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平时对后进生要多关爱、信任、期待和鞭策。只要你用心去教学生,用爱去感动学生,你终究会成为学生信任、拥戴的老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因为爱你而密切地与你合作,整堂课就会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师生的心情都会非常的愉悦,教学效果就不言而知了。
2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疑布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辩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向教材内容质疑,向教师的观点、讲解质疑。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引导学生反问:如果地球不自转,是否有昼夜现象?是否有昼夜更替现象?在讲解我国地势特点时反问:假设我国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将产生何等影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只要学生提出质疑,不管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离奇,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3 课堂内多采用直观教学
3.1利用地图
“不用地图,就不成其为地理教学。”刚进入初级中学的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地图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地图意识,学会看地物的分布,然后再看不断变化的各种地图,让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能力越来越强;其次,要求学生由会看图到能快捷准确的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三要求学生能在地理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要求掌握的地理要素;四教学生绘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做得好的即时给以表扬,同时耐心细致地帮助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3.2经常利用演示的技能
3.2.1模拟演示
模拟演示比较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记忆更长久、更牢固。例如:讲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教室里的窗帘关上,灯也关上,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叫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然后又叫一位学生上来,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叫同学们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同前面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巩固和深化。
3.2.2模型演示
可以将巨大的学生不容易看到的地理事物制成模型,让学生观看模型,达到以小化大,由远及近的直观效果。如使用地球仪、各种等高线模型、中国或世界的立体地图等。
3.2.3图片演示
因为图片是地理事物的真实写照,它形象直观、美观而典型,价格低廉易于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各种适合教学使用的典型图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典型的地貌、河流、植被、土壤、动物的图片,各自然带景观图片,以及表现各国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的景观图片等。
3.2.4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地理这门课上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适宜的,因为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仅靠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不仅十分枯燥,也难于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表象。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存储和处理文字、图像﹙图片、影片、动画﹚、声音的功能,这就为教师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4 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
野外是地理教学的最佳课堂,我们可以走出去,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不仅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能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天文台、气象台,条件差一点的学校至少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周边的地理环境,观察并记录地理事象的变化,简单总结地理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更高。
参考文献:
[1]姜洁.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J].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初中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05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思想在我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上,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教学方式起到很大程度的进步推进作用,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支点,以此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将会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进行分析,从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提升而不断努力。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使得教学的手段更加科学化,更加利于教学发展。
1 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分析
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理念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进行图文的表达,可以将初中地理教学以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形式来改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教学的有效实施,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古埃及文明与发展”一课时,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摒弃传统的观念,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通过多媒体的画面以及多媒体的音频文件来介绍古埃及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对相应的古埃及文化进行介绍,老师在教学时,先准备好古埃及文化相关视频,将尼罗河以及金字塔真实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相应文化欣赏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图文更加深刻地了解埃及的文化。
2 多媒体教学将地理知识进行形象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能够从根本上对相应的课堂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学生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其对知识的吸收率,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知识的抽象性,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空洞的感觉。例如老师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课文时,其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再根据其产生漂移的过程对漂移学说进行分析,此种理论性的地理知识难以被学生们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以及插图的讲解来深化学生们的理解,对整个漂移的过程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此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困惑解释清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能够清楚漂移的基本过程以及理论知识的形态,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讲解,为学生们提供形象化的知识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外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给了老师们启示:图文并茂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课堂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展现给人们动态的变化。
3 使用对媒体教学注意事项总结
3.1 传统教学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选择手段分析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其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很好地完成整个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本着多媒体作为基础实现教学手段的飞越,通过教学过程的传统手段以及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结合,将教学的工作提升到最大,使得教学过程中多种手段相互结合,以此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进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教学手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整个教学工作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从管理模式到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注重实效,开拓创新,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总结来强化整个初中地理教学革新。
3.2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学模式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作为辅导,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项教学工具,通过教学工具的改变,其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导的工具,其本质的意义没有改变,其作用是为了让老师更加方便地讲解课本知识,使得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地放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从感知上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事物,所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便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总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其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因此根据相应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我国的教育方式朝着信息科学的方向发展,根据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革,使得在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23.
[2]姚广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9):85.
[3]冯立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0,(18):98-99.
[4]曹巍.也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155.
篇4
地理学科由于在苏州市只参加会考而不参加中考,导致大多数家长与学生对其重视度不够,致使出现了许多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找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困难生形成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的特点提出对策,对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初中地理成绩,为学生今后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指的是:学生在地理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或马虎应付作业,不会分析习题,逻辑能力不强,消极对待考试,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地理学科有抵触性,我通常将以上学生称之为地理学习困难生。
二、地理教学困难生的形成原因
1.不能正确认识学科的合理性、重要性。正如上文提到的,地理在苏州市不参加中考,学生了解不到地理的重要性,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认识不到地理的应用价值,没有良好的学习观。学生大多不知道学习地理的用处,不能了解地理的实用意义,觉得学与不学对生活影响不大,这种错误的学习观点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3.缺乏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地理学科有着文理互通的特性,不仅有一些文科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且需要理科的逻辑思维以及判断能力才能学好,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开始回避,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4.对于地理教学中困难生的形成,也有教师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或者对学生的错误评价都会导致学生成为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三、地理教学中困难生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地理教学中困难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上消极,课下积极;2.上课分神,搞小动作;3.课上不参与互动,课后不做作业;4.无视课堂纪律;5.认真学了,但不会做题。
地理教学中困难生在课堂的表现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其他同学起到不良的影响,这些学生打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思路,降低其他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负面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中困难生的转化很有必要。
四、如何转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难生,一定要深刻了解意识到教学中困难生的弊病到底在哪里,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学:
1.沟通
与学生建立友谊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多与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兴趣爱好,可以让教师在课上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动教学。沟通,简单来说就是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喜欢教师,利用“爱屋及乌”的思想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沟通中,要注意适当的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生活学习中,尊重他们,不要因为学生学习的好坏来决定教师对学生的喜欢与厌恶,要尊重每一名学生,通过打动学生心灵的方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还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学习,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希望,有了对学习的信心与希望,学生才会有动力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尊重学生与赏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寻求帮助,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2.举例生动活跃,发散学生思维
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教学例子,现在学生都喜欢看一些青春幽默的电视剧,上课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上课时候利用《爱情公寓》中曾小贤为了与诺澜在视频中一起过圣诞节,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时差的例子来与学生探讨时差的形成原因、每个时区时差的不同等问题。这样课堂就显的不再枯燥,并且能让每个同学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所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学科在实际中应用的广泛,学生才能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同时一些生活中的地理学科方面的现象,学生也能更好的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从学习到运用,再从发现到学习,这样的良好循环,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3.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要改变学生对学习地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教学理念出发,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课改政策,普及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根据这些政策对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行整合,适当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变自身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更换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科学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教师而言,还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督促,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督促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行课后复习,对习题要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结:
篇5
新学期开始,地理教学计划如下: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Ji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课时安排
课题
课题内容
课时
1
地球
2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2
3
地图
2
4
大洲和大洋
1
5
世界五种主要地形
1
6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
7
东亚
1
8
东南亚
1
9
南亚
1
10
中亚、 西亚和北非
2
11
欧洲西部
1
12
欧洲东部和北亚
1
13
美洲
2
14
大洋洲
1
15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16
中国的地形
1
17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
18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9
中国的自然资源
2
20
中国的农业
1
21
中国的工业
1
22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业
2
23
中国的区域地理
5
总复习
篇6
关键词:环境问题;初中地理;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46
一、引言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诸如:雾霾、重金属污染、沙尘暴等,这些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环境问题无小事,环保思想要从小开始培养。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环保思想至关重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针对环保思想教育欠缺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革。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思想的重要性
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环境保护正式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保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初中地理中的环保教学,是践行基本国策的重要表现。
2.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认为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对于地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可以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当前环保教育出现的问题
1. 地理教学中环保思想的缺失
我国目前所定的环保教育目标中只抽象地要求提高环境意识,而对各级学校环保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这给环境教育的评估工作带来了困难。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我国初中教育,升学率高低成了评价学校质量的唯一手段,各校为争取较高的升学率,不惜违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大部分力量投入到考试课程,并且随意增加规定课程和超越大纲要求的内容,导致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思想的缺失。
2. 学生缺乏兴趣
一方面,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考试制度没有彻底地改变,导致学生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对于与应试教育无关的科目持排斥态度。另一方面,由于课本上的环保知识太过于抽象,学生对于环保的认识也只是建立在教师中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宣传上,所以会对环保缺乏足够的兴趣。
四、加强环境保护思想的方法
1. 增强地理教学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地理教学中环保思想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案例教学法,以当前生活中比较热门的环境问题为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在环境问题中出现的涉及各个方面利益的人物,使学生了解在环境问题中各个人物、机构的作用。第三,辩论教学法,辩论教学可使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道德得到深化或发展,具有较全面的素质教育功能。
2. 结合实际,深化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教师就要在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让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认识环境问题,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对他们造成的危害,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深化。同时,教师结合地理教材,在地理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对于检查学生的环保知识和增强环保意识,作用很大。
3. 将环保教育的考查进行量化
在初中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环境保护的战略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各级学校环保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明确规定的问题,为了方便环保教育的量化考查,可以在考试中,加大关于环保知识的考查,通过考试来考查学校环保教育的落实。另外,教师可以将环保教育的考查放到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上,从而培养学生环保的实践能力。
篇7
关键词:教学衔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1.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原因
1.1学生原因。①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这种情况在农村的初中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长久以来,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导致各校初中地理课所排课时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不开,即使开了也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
②学生思想上轻视、不想学地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地理的学科性质,不清楚地理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2教材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一门科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安排恰恰相反;高一地理上册初始阶段内容规律性很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对其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空问想象力,对思维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对原本初中基础就很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1.3教师原因。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精心没计入门教学计划;②对学生学习状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教授内容缺乏针对性,难点不易突破;③教学方法简单、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毫无吸引力;④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知之甚少;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2.1管理上的衔接。①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②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③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2.2教学方法的衔接。①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②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
③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3学习方法的衔接。①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②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是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
3.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地理课有大量的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林林总总,若是仅靠教师的粉笔作板图的话,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不很准确、美观。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的高、初中地理图、表,可以将重要的内容放大:或者用笔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初中应该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内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等。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时期教师的引导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现代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65―01
作为一门重要的中学课程,地理教学还有很多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中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迎合这些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摸索、探究,不断追求教法创新,从转变自身开始,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教育界关于教学策略这一名词的具体界定尚存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教学策略应该被划分为是一种思想,认为教学策略应该是一种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得以实现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或方法;也有人认为,教学策略只是某些教学概念的不同说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看到,弄清概念很重要。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培养学生兴趣。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地理老师们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加大,教师不但要能传授还要会传授,要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同时还要培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将教学与生活相连接,让知识的传授由浅入深,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教学。
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只有真正做到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会自发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与日俱增,对相关知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地理教学在这一趋势的驱使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值得高兴的是,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它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所以,让授课结合生活,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作出相应的授课,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例如,教师可通过讲述相关历史典故相关名人轶事等人文知识,或是结合时事以及数理知识等来讲述、阐释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课下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是集体观看视频资料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图有画面有讲解的教学方式,是最能提高课堂活跃度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很理想!例如,笔者上课时,常常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抢答或是竞赛,以此让大家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 认真探讨课程标准,灵活讲解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召唤,面对新形势,初中地理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宣扬地理实用性。教师要从思想上做出改观,抛弃传统思维、接纳新思维、顺应新形势,不教条、不守旧、多创新、勤于创新,突破教材框架,达到知识的传播,学会灵活、敢于尝试。例如,说到自然环境,可以向学生介绍道:南宁地理位置很好;当地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简介及其形成原因;当地的、特色的大石山区特有的风貌;气候宜人;作为全国甘蔗的第一大产地;南宁有“中国绿城”之称。就人文环境上,可以讲解道:作为多民族的聚集地,各民族同胞在南宁相处和谐,人文气息浓厚,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气象的展现。东盟国际博览会之所以在南宁长久举办,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以及交通优势!如此教学,相信学生们定会对南宁印象深刻,对我们国家的地理、人文也会更加热爱,教学计划就会在愉悦与成效中完成。
篇9
关键词: 地理学科 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
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基础,把知识的传授、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的地理教学活动在教学有效性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落后的教育理念、单一的教学形式、应试化的教学目标导致很多地理教学活动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呢?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这里所说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是单纯地指知识量的增加,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要想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有目共睹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那么教学活动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学生而言,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一些内容有趣、形式多样的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因此,重视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多媒体工具等多种途径进行导入,导入得好,就可以很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巴西》这课的内容时,一开始就和学生做了一个猜谜游戏,让学生根据笔者所说的名词猜地名。听说猜谜,学生立刻来了兴趣,笔者先说出几个名词:咖啡、热带雨林、葡萄牙语,让学生猜一猜由几个名词能够想到的地方。班中只有零星几个学生说了几个不同的答案,接下来笔者继续补充:足球、卡卡,很多学生恍然大悟,大声说道:巴西。就这样,把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巴西》给引了出来。这个简单的猜谜游戏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几个名词把本节课有关“巴西”的内容给引了出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角,缺一不可,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却常常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多处于从属地位,因而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环节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些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与教师之间形成更积极有效的互动,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图文结合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学好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一张看似简单的地图却蕴含非常大的信息量,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善用地图,努力做到图文结合。教师要教学生如何看图、读图、绘图、用图,学会从地图中找到切入点,读出信息,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字信息相比,地图往往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很多时候,地图承载的信息是文字所无法表达的信息。例如,讲“地形分布”时,笔者就让学生先把我国地形中的一些重要的山脉找出来并在纸上画出来,重要的山脉一出来,我国的地形“骨架”就基本上出来了,再慢慢往骨架中添加东西,整个地形分布图就画出来了。比起一大段的文字讲解,用一张图简单地把信息量大而复杂的内容给概括出来,并且利用地图这种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大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注意有效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而课后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提高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而且可以及时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作业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计划进行调控,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以往,教师设计的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这种作业设计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摒弃以往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尽量多地帮助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实用的、形式多样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操作类的作业,如小实验、社会调查、观察作业等,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下更好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有效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于教师而言,追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初中地理教师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有效教学的含义,另一方面要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实施真正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洪丽芸.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04).
篇10
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进:1、继续组织初中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把握“课标”,用新的理论指导地理教学;2、组织高中新教材、新大纲的学习和培训,组织高中地理教师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用好新教材,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迎接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二、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与实施,深化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地理学科教学常规,使XXX市地理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学常规进行。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地理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本学期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1、重点抓好七年级地理的集体备课,组织研究课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2、通过实施初二会考提高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质量;3、组织高一、高二教师研究教材,开公开课,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4、组织高三教师学习新的《考试说明》及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有关文件,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组织好苏、锡、常、镇模拟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评价工作,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学生复习情况,召开XXX市市高三地理教学专题复习研讨会,研究下一阶段复习教学策略。
三、切实进行课题研究,引导“新课程改革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地理课程资源建设”的课题研究,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深化“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提高课课堂教学效益;引导教师开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问题的研究;运用新课程理念,修订了《XXX市地理》,进行乡土地理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整体研究;本学期将组织部分地理教师研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四、根据学科基地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基地的建设。
五、做好“XXX市教研——地理”网页的维护工作。
具体日程安排:
二、三月份:
1、高三期末试卷分析,交流高考信息、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
2、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研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
3、高三地理研究课。
4、完成高三一模试卷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5、七年级地理新课程培训。
6、完成《XXX市地理》改编工作。
7、地理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正式启动。
四月份:
1、召开XXX市市高三地理教学专题复习研讨会;高三地理研究课。
2、七年级地理研究课。
3、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4、高一地理研究课。
5、初二地理研究课。
6、组织部分教师外出交流高考信息。
7、暑假作业编写。
五月份:
1、完成高三二模试卷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2、高二地理研究课。
3、组织高三教师交流复习教学经验,讨论下阶段复习教学计划。
4、相关年级期末、会考试题的命题工作。
六月份:
1、召开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