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1 14:0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学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
1、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见附件1,以下简称设置标准)的要求。主要标准条件为:①培训规模200人以上;②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不含租用的校舍、场地、设施等)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③有与开办职业相适应的师资、实习实验设备、教学计划等。
2、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程序。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应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尚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有办学愿望的,申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审批机关参照设置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筹设。批准筹设的,筹设期为一年。筹设期内,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筹设期满仍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申请延期一年,但筹设期最长不超过3年。申办者申请正式设立的,根据学校正式设立应具备的条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依照以下程序进行:①受理。审批机关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法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见附件2)。②核查。由审批机关组织评审组,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实地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③审批。审批机关依据评审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还申办者。劳动保障部门原则上每年6月和12月各审批一次。
3、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泰安市*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名称中含"山东”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含"泰安”字样的,须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二、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
1、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前,须经区劳动保障局核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招生简章和广告要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未经核准审批擅自招生广告或虚假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2、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行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根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侧重操作技能培训的特点,要求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都要达到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并取得国家三级(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另外要求每个培训工种从今年起至少要配备一名国家二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实习指导教师。
招收列入就业准入控制工种的学员,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初级培训不低于400学时,中级培训不低于600学时,高级培训不低于800学时。入学后15日内将学员名单、教学计划报区劳动保障局培训鉴定科。培训结束后学员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员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普遍不合格的,培训学校要进行整改,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办学资格。今年各培训学校鉴定人数要求不少于学员总数的30%,2007年达到60%以上,2008年达到90%以上。
3、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员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为每一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据实填写入校时间、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勤记录、结业成绩等在校培训期间的相关信息,培训档案要永久保管备查。
4、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标准,制定落实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全面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确保不出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督促培训学校抓好整改;拒不整改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办学许可证》不予年检。
三、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制度。区劳动保障局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出年度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被评为合格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允许继续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无故不参加年检或者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注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收回。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及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情况,划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信用等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鼓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培植培训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的取消信用评价等级。
四、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指导和服务
1、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规划指导。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科学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篇2
在校长任职资格班的课堂上,学员们正在唇枪舌剑,激烈争辩。大家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更应注重扶危济困还是更应注重自我保护”为辩题,正反双方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方认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更应该注重扶危济困,因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事实的形成就是以扶危济困为基础的,如果首先考虑自我保护,就会错过最佳的救助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反方则认为,近些年来无论是“南京彭宇案”还是广东“小悦悦事件”,都用鲜活的事实告诉人们,如果没有自我保护作为前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后果就是有可能要承担本不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受到不公正的评判。作为管理伦理课的教师,当笔者把这个两难问题抛给学员的时候,最想听到的就是学员们关于目前社会最热点的道德问题所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师德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关系到教育领域的道德观念,关系到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振兴。师德的基础是教师基本的道德修养,体现在教师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上。从道德事件的讨论到焦点问题的辩论,学员们自然地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认为目前中国的道德水平处于爬坡状态,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一边认为中国的道德水平处于滑坡阶段甚至已经跌入谷底,面临严重的道德危机。为了进一步引发讨论,笔者问及了目前学校管理中道德缺失的案例。例如,从“杀无赦校长”到“下跪校长”“带学生开房的校长”,再到体罚学生,有偿家教、向家长学生索要财物的教师,这一系列拷问师德的案例也在拷问现行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伦理价值观,同时也在拷问我们教育工作者,这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根源出自哪里?有的学员在发言中谈到“我对中国社会目前的道德状况持悲观态度,我觉得以自己一己之力根本改变不了现实”;有的学员在案例讨论时论及“教师是普通人,校长也一样,犯错误是难免的,社会应该给予理解”……;等等。这些观点不仅仅是出自一两个人,更是代表了部分教师群体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态度与看法。为了引导学员们进行价值澄清,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笔者没有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法律的不完善、媒体的负面舆论宣传等角度去分析问题的原因,而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学员均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从教育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的角度理性看待学校管理实践中伦理缺失的案例,引发学员对于师德建设的思考。
二、师德培训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当有记者问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师德问题不断曝光,如何从源头上遏止?”这一问题时,许司长答道:“师德教育必须作为基础,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都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要把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笔者个人认为,师德教育不仅应该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更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这是因为:
(一)从学校的功能来看,学校管理具有全程育人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使命是育人,而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机构与场所,不同于企业组织。“企业注重结果导向而学校则注重过程导向,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才。”学校是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与感化为中介的,需要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氛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与信任,无疑需要学校管理者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这也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体现。
(二)从教师职业要求来看,学校管理者具有道德示范性特征
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塑造定型的效应。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作为教育管理者,一方面应具有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应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成为教师的楷模和表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够将领导权威建立在真正的令人信服的道德领导之上,从而实现对学校师生的价值引导。
(三)从管理文化的本质来看,学校管理具有“人本管理”的价值追求
学校里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人与人之间展开,人的因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人本管理是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满足教育管理人性化的要求,充分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凸显他们在管理中的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挥他们的才智,促使学校管理从强调控制走向人文关怀,从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四)从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来讲,成人培训重在增长意识
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学校管理者的培训一般都是短期培训而非长期脱产培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培训重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意识、创新管理思维,并将培训中的创新意识向今后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延伸。师德培训是以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德治校的理念为目标,通过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引起管理者关注领导行为背后所隐藏的道德、信念、情感等因素,重视学校共享价值观的长期培育,把学校建设成为道德共同体。
三、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设计及应用
(一)道德领导理论的引介——依靠道德领导力去影响教师
道德领导思想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代表著作是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一书。萨乔万尼经过对教育领导问题的长期研究,依据领导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权威分为:科层、心理、技术—理性、专业和道德等五种。他认为道德领导是“领导者借助专业的和道德的权威,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道德领导是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1]道德领导理论强调学校领导者既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借以影响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还要依靠道德权威的作用对教职员工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来引领全体成员为建立道德共同体而贡献。这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校领导理论,对于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改善领导方式提供了新视野,同时也丰富了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并给教育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二)管理伦理案例的反思——探寻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育管理的教育性决定它不可能没有基本的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决定了它不应当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和职能化的活动,因此,教育管理的道德价值向度和公共伦理精神不仅应该成为管理者的实践追求,更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在师德培训中,引导学员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校管理中道德失范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自身、他人的行为做出利害与否的善恶价值判断,剖析管理活动中伦理缺失的原因,思考伦理对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导向功能,“使学校管理真正体现伦理精神,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的伦理精神、管理行为的道德关怀,甚至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和被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实施”[3],最终实现有道德的教育管理。
(三)道德反思习惯的养成——在反思性实践中完善道德修养
篇3
前天,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学习,聆听了刘老师的授课.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识教育.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细细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个人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了解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是
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还提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对于企业是一样的道理,现实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个体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细节决定实体发展的成败.
篇4
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务实勤业、博深精业、开拓创新”的符合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家长学生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
4)经费和时间保证。积极投入资金,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开展培训时,领导要大力支持各个负责人的总做,确保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教师参加各式培训。
2、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骨干教师要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并能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做好分工,承担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早退,活动考勤纳入教师每回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三、培训内容:
1、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
2、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4、各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
四、培训形式: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相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科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以组为单位组织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
4、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篇5
一、实施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笼统一些和细致一些都叫科学管理,但真正的科学管理应该是具体化了、细化了的目标管理和指标系统,岗位责任及总结检查,评价和必要的协调,只有做到上面所说的方面,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的作用,才能够减少矛盾,避免内耗,形成真正的科学管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学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的都要管理人、财、物,都要效益;不同点是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所要的效益是教育质量。学校的所有干部,教职工都是校长的管理对象,而又都是管理的事实者,立足与发展他们的能力作用,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着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
1.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2.以诚待人
尊重别人是以诚待人的重要表现。我经常和班子成员及教师谈心,互相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推心置腹地实事求是的指出他们不足,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我敞开。我相信只要这样,天长地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实现了共勉,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3.关心教师生活,想他们所想。
每个教师都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这种事业和责任感无论对个人和学校,对孩子及家庭,还是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好事。作为学校的校长就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知道他们提供方便,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分忧,为他们在学历提高、晋级评优等提供条件。
三、学校要努力办成特色学校,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1、要让自己自己成为具有现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特色的校长就没有特色的学校。所以,小学校长必须有现代意识、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必须对特色办学有充分的高度的理论认识,同时校长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带领全体师生坚定不移地投入特色学校的建设。
2、要选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对于新江小学来说,我认为可以在学校特色活动上由点及面,在坚持发展学校田径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优势,让航模、学生刮画、纸膜进一步创特色、创品牌。
3、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特色办学的目标确定后,就要制订远、中、近期各个阶段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分阶段、有序的完成奋斗目标。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过高,使教师失去了积极性,又不能过低,否则教师就会没有活力。
4、要培训一支具备特长的教师队伍
①确定新江小学教师梯队,教师制定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和教师双向沟通,提出建议,达成共识,获得支持。
②加强教研活动,构建培养机制。建立学科教学协作制,通过定课研讨、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解决教学困惑,相互学习交流。建立班级教育研讨制,通过班主任例会、班情日常通气会,学习现代德育中关于学生成长和班级建设的理论,研究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建立教学评估多元制,通过同行之间真情告白,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家校之间坦诚沟通等措施,不断调整办学行为。
③开设教师论坛,培养反思精神。通过我的金点子、我的创新点、我的新困惑等活动,提出前沿话题,引导教师思考与实践。
5、要有一套针对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
①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特色办学理论教育,加强对教师特长形成培训,提出理论水平提高和特长形成的时间要求;
②工作制度。按安排的课时和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特色创建工作中每一具体环节的工作;
③奖励制度。对学有所成,工作有所作为的教师,根据成绩和贡献大小,执行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6、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
每学期应该对教师个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评估。评估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按一定标准值给予记分。
①在特色教育工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否提高了特色教育理论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思想;
②是否按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容完成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③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是否形成了适应特色教育需要的一项或多项特长;
④学生参加社会或家庭实践反馈情况如何;
⑤学生特长参与的作品见报见刊或比赛获奖的数量、等级统计;
⑥特色教育成果受到何级何部门肯定、奖励、表彰。
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当然不是孤立地只抓特长培养,学科文化知识要必须牢固。创建特色学校,有利于培养造就新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队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教育在社会的地位。新江小学特色教育成功,将会示范和带动其它小学积极探索自身的特色办学模式,涌现更多的特色学校,逐步形成建华区小学特色教育大格局,这样,学校教育才会更好地赢得社会、群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7、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为己任,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成功的学校的经验也表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在学校搞一些文化活动的问题,它对于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书本中指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主要通过一些隐性和显性的要素组成,包括学校历史、学校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内部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校风、学风、学校的活动仪式、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学校绿化、学校办学思想、管理信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等。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学校成员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人际关系等精神领域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理想的校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各种典礼和文化活动,还有学校人际关系。
对我感触最深、获益最多的是王建宗校长所列举的美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校园到处洋溢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充分发挥了教室、墙壁的育人功能,成为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
篇6
一、项目研发——有效管理的基础
培训项目研发有两层含义:所谓“研”就是通过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确定培训主题、内容和对象,研制培训方案;所谓“发”就是培训项目经审核批准后,项目计划书,供教师自主选择。
项目研发的第一步是要组建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既要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也要有理论研究型的专家、教授,还要有熟悉教师成长和培训规律的培训师。我县在“多主体项目研发”过程中,组织发动了11位县级首席导师,65位县级学科培训导师,还聘请了在甬高校和宁波市师干训中心的部分专家,成立了多个项目研发团队。然后全面分析教师的个体需求、岗位需求和学校组织需求,梳理出多个主题,再结合学生和社会的期望确定申报项目的最佳内容。
在研制项目培训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培训目标定位,准确把握处于“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的成长需求,避免培训内容“不合胃口”和“不适应”现象的发生。其次要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教师培训的核心资源是智力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和技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智力资源的主体,它包含培训教师、培训管理者和学员,在培训中直接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整合。比如在《教科研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这一市级培训项目方案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分别邀请了省、市、县三级教育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和省、市培训机构的专家,以及中小学特级教师共7人,对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进行选择和设计,还专程到杭州多次修改培训方案。同时非常重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培训前三个月便给学员寄发培训预备通知,请他们将自己撰写的论文或课题申报书的电子稿提前半个月发给项目组,以便授课教师组织讲评和研讨。
当培训方案形成后,县师训中心要组织由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每一个项目方案进行审核,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即进入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平台,让教师自主选择报名。在项目环节,要充分强调规范性。不仅《项目申报书》的填写要规范、完整,更要十分注意操作程序的严肃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项目研发作为培训的起步阶段,直接关系到培训的针对性,起到了定方向、设蓝图的作用,如果需求定位不准确,课程与活动设计脱离学员实际,必将导致项目培训的低效。因此,只有抓好项目研发过程的管理,才能为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
要保证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首先,培训方案要适合教师需求。其次,培训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它既是落实培训方案的具体过程,又是检验培训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的试金石。因此,施训过程的管理也就成了培训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也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效率、落实责任,我县在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采取了项目负责人领导下的“组班教师负责制”。所谓“组班教师”即全面负责某一个培训班级所有培训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专职人员,集班主任、项目秘书、信息档案与后勤管理职能于一身。组班教师不仅要负责培训班级的学员报到、培训考勤、信息报道与反馈,还要配合导师做好培训组织和学员作业的收集、班级培训总结的撰写、优秀学员的评选等工作,项目负责人和其他职能部门则做好指导、协助工作。
在首次项目培训时,组班教师要做好学员报到的服务管理工作,热情耐心地指导学员签到、缴费、领取学习资料并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对于90学时以上的长项目培训,还要做好开班典礼的服务工作;短项目,由组班教师简要介绍该培训项目的背景、概况与要求即可。
我县学科教师90学时脱产培训项目实行的是首席导师负责制下的“导师+基地”培训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由一位特级教师或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再聘请县内外的名师、骨干教师组成一个导师团,其中首席导师主要负责培训教学与活动安排,而组班教师则负责班务管理。
当参训学员满怀期待来到首席导师所在学校,经过简短的开班典礼后,学员先听导师的理论讲座,观看教学录像或导师上示范课、剖析教学案例。接着,导师团成员指导各学习小组进行集体备课,辅导学员独立制作课件,每组用抓阄的方法选出1~2人上诊断课。然后是分组评课,集中交流,导师点评,学员上提高课,导师再作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引领。在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归纳过程中,组班教师不仅要做好讨论与点评情况的记录和学员意见的反馈等工作,还要配合导师做好学员签到、联络、服务等事项。
为了便于对学员实施个性化辅导,有效促进对参训教师的个体诊断,在培训的第二阶段,要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各导师团成员所在学校进行实践培训。由于分组实践缩小了规模,使得人人都有上课的机会,导师也能针对每个学员的不同情况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指导,这样还能增强导师和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同实践学校及时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比如落实好8~10人的备课与休息场所等。其次,由于实践基地分散在全县各地,组班教师难以兼顾,必须要检查小组长点名、签到和培训过程记录等职责的落实情况。组班教师还要到各基地蹲点半天以上。再次,要帮助学员协调或解决交通不便等实际困难。最后,还要建立分组实践基地的联络平台。每小组至少推选一名学员与组班教师建立QQ群,把每天的培训概况和突出的亮点同大家交流分享,以便了解和掌握各组的培训动态。
培训结束时,要对培训记录、培训作业、学员小结等进行收集归档,先由各小组长收齐后交各自的学科导师审阅,然后由首席导师汇集审批。组班教师还要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同时,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通讯员,召开结业仪式进行总结表彰,并给参训学员发放结业证书。
在整个项目培训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培训安全是培训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每一次培训,对有可能发生的状况我们都做好充分准备,并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如遇停电、火警、学员身体不适或指导教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位等情况,都有应急预案来应对。
由于我县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了组班教师负责制的管理形式,加上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考核和培训风险防范措施,每一个项目培训都能有序、高效地开展,为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总结反思——有效管理的深化
对项目培训进行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炼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今后的培训提供帮助与借鉴,不断增强教师培训的生命力。培训项目总结要全面、具体、翔实,主要是亮点与特色的提炼,从需求调研分析到培训方案研制;从项目申报到指导教师选课;从培训准备到过程实施;从培训成果收集整理到推广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与反思。
对需求调研分析的总结,重点要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否反映了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愿,是否将大多数调查对象的需求纳入了培训内容。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长项目中,根据调研中多数老师的要求,我县把命题与试题分析、说课与试讲、有效教学设计与有效评课的内容确定为培训主题,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在《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培训》长项目中,则根据多数老师的需求,把一字(英语书写)与一话(英语语音)的基本功训练作为培训内容之一,学员在参训期间,每天利用中午12点到1点这段时间,在导师的安排下进行半小时的书写练习和半小时的语音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采取了“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促提高”的总结模式,即针对对每一个专题讲座、每一个专项活动,都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对满意度很低或者学员意见较集中的问题,就要启动风险防范机制,对培训内容或计划作出调整,使培训活动朝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发展。项目培训的最后半天,我们还要求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和项目的整体看法作出评估。
每一个项目培训结束后都要写出总结报告,内容包括:①项目基本情况;②培训实施过程;③培训的效果;④培训经验与反思。在培训效果方面应包含学员的学习成果(个人成果与集体成果)和项目的其他成果(如培训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案例、自主研发的教材与课程等)。
在经验与反思方面,要着重表述项目的成功做法、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的建议等。比如,我县在第一轮试点中,对个别项目过分强调精品课堂打造,忽视常规课堂研究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大家认为教师平常均以上常规课为主,在全员培训的项目中应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常规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在反思中,教师还提出,有些学科项目只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备课、阅读、出题、做题等第一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自己先学会理解教材,先备课、会做题目,才能去上课。于是,在第二轮方案设计时,我们对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作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过程,从决策、执行到反馈、总结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面提升参训教师的素质这一需求。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在服从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满足学员的合理要求,激发学员的参训兴趣和热情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管理的效率。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每一个培训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就能探索出以项目实施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教师培训的理论与方法,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方,钟祖荣,余新.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7
一、 图书馆的工作
建立符合和满足师生需要的藏书体系。要求:
1、 结构合理、品种丰富、重点突出、复本适量。
2、 做好图书登录、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排列上架等典藏工作。
3、 开展书刊宣传、借阅检索工作,提高书刊利用率。
4、 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导。
5、 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
6、 做好教师服务工作。
7、 积极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
8、 科学管理(业务、财会、设备)
二、 图书室制度
三、 图书室的建设:环境、配套设施、图书、期刊、档案资料
四、 图书财产登记:总括登记、个别登记(含注销登记)及记帐凭证
五、 图书室的管理
1、专人管理、定期开放,阅览室门口公布《开放时间》。
2、建立《分类目录》、按制度办事,图书、阅览室保持环境优美。
3、指导小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借阅、归位以及卫生工作。
4、及时修补破损图书、定期审查、护好图书室
六、图书的借阅
1、阅览
2、外借
七、图书室的导读服务
1、推荐书目,新书通报
2、开设辅导课
3、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八、做好图书室管理需注意的几点。
1、环境:图书、阅览室要作为自己家一样布置,体现温馨、安静、环境优美,能留得住人,能通过环境育人。
2、小管理员:要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帮助管理图书室,既培养人又能使忙碌的图书室经常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3、档案资料:要积累体现阅览工作的资料,图书室工作日志、借阅记录(电脑里有数据)、学生阅读摘抄与心得等。
4、图书排架号的标记,以《李自成》为例。
5、怎样是合适的分类
小 结
一个目录:与图书排架一致的书本式《分类目录》
两本帐:总括登记帐、个别登记帐(含注销帐)带记帐凭证。 三个一致:图书标签、排架与电脑数据一致。
四个建设:环境、配套设施、报刊书籍、档案资料。
篇8
关键词:培训理念;教学实践;教学研究
一、当前培训成果在实际中转化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全面发展”与“追求学业成绩”之间的矛盾
教育观提出,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不能简单地追求阶段性的功利,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即健康的身体、好奇心、求知欲、自主性、自尊和自信,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有些学校就会尝试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开设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展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应当说,学生的个人能力在这种环境下无疑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但同时,学习成绩被弱化,学校的导向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业素养上可能存在着不足。
2.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脱节
(1)“教师感觉工作忙碌,无力教研。”教研气氛弱,可以说是很多学校的通病。很多时候,教师对现实的不满往往是对工作现状的不满。其实我们的理念很有价值,但正因为它新颖,所以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教科研力量。但现实的情况是学校的科研工作非常薄弱,许多教师感觉工作忙碌但却没长进。教师的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检查,学校的早晚自习、月考、分析会,让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太多,教研往往就变成了“三课”活动,走走过场。
(2)“学生上课的规矩”与“尊重学生”相矛盾。教师希望所有学生在班级里都能快乐,在班里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应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不应该压抑学生的个性。有的教师上课时不要求学生很规矩地手背着手坐好,不限制学生在上课期间随意插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教师交流任何想法。可在其他任课教师眼中,可能这个班的学生很难教,学生连基本的上课规矩都不懂,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3)“理念的模糊性与落实”之间的脱节。新课程中有许多新理念,有的已趋成熟,有的还在探索期。比如,教师是能尊重学生人格个性的人;是能让学生快乐学习的人;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是设计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教师不是轻易说“对与错”“应该如何”的人,而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人。这些教师观表达较为宽泛,教师不知道该怎样操作,表现在行动中则是观望、犹豫、不果断。
诸如以上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而这些都会影响教师推进教育改革,实施新理念的积极性。
二、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做法研究
1.国家的拳路要“明”
在现实中,学生要面对的是以选拔性考试为主要方式、以升学为主要标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而新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均衡、全面发展,显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国家在教育体制改革上,要加快做好顶层设计,并尽快取得体制上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为新理念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2.学校的拳路要“稳”
学校不要想通过教师培训解决所有的问题。抱有这种急躁的思想很容易对课程效果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到对培训活动持续性的坚持。培训是造血系统,学校必须重视。所以,学校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教师培训和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培训上采取“领导―中层―学科教师”的顺序。在具体实施推进过程中,可以组成一个培训项目推行小组,每一个项目组人员可以从教务、教研组、学科教师中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组负责拟定具体推行方案,定期向学校汇报推行进度和成效。
3.教师的拳路要“准”
在各种理念纷繁复杂、各种培训交织、各种先进经验多如牛毛的今天,教师们要学会把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有些经验、教学法是行星、甚至是流星,一闪而过。而有些经验、方法是恒星,永远都在闪耀光芒。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实不就是我们今天还在大力宣扬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吗?培训理念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转化,因地制宜不能照搬。
三、加强“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这里面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另一个是教师层面。
在国家层面,我们呼吁专家向袁隆平学习,把科研搬到田间地头,理念唯有在实践中生根,才可开花结果。因此,我们的专家要加强“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转化”研究,要加强各种运用的反馈,解决教师的困惑,告诉教师处理的方法。总之,理念不是虚的,不能让教师无所适从。
在教师层面,我们要意识到教育理念的实施,一定要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想当然的,而是要把教育科研扎扎实实地搞起来,这里面包含着成功与失败,包含着快乐与痛苦。但是我们要坚信我们的方向,坚定我们的步伐。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培训;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是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因为对其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了技能培训工作没有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到现在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混乱、各系随意组织、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多种问题,严重的妨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文中主要就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对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有技术的技工人才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技术、技能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学生的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缺乏实践,那么毕业后也难以找到工作。市场对就业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整,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真正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还会在学习之余去考取相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这对他们的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已经开始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对于劳动密集型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较多,基于这种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现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的就业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从学校整体上来看,学校没有注重对学生培训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没有能够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情况,使得学校的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导向。
(二)各系随意组织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各系随意组织的现象。当然各系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往往都是由各系自由的组织,但是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中的各系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常是当前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针对这些方面来组织培训活动,而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需要,而难以满足今后的市场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培训科目众多
在进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只要和学生所学科目相关的内容基本都各自设有培训科目,学生的各项技能被拆分开来单独培训,这样的培训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是却难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一)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而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培训活动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信心面对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校对他们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二)合理组织培训科目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对学生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让培训工作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查,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可以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并能够对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
四、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统一管理
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对各系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同时必须对各系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的现象的发生。
(二)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对一些效果不显著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相当广泛,在进行管理时较为困难,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广撒网、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要进行规范管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效果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三)技能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产业机构的调整力度变得更大,并且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必须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虽然培训科目众多,但是却难以发挥出实效,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状分析及改进设想[J].交通职业教育,2010,(06).
篇10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校长是受党和国家委托,领导和管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灵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长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称《刚要》]要求“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重任在肩,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办学本领应该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其培训模式作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基本现状调查。
某县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抽样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抽取了13个乡镇,共30所中小学作为样本,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层次较高,绝对高于教师队伍学历,但多为后续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占15.6%,中专学历仅占2.8%,但绝大部分是中师生通过进修和二次进修而取得的;2.职称层次较高,中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校长占69%,中级职称的占31%,没有初级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3.8%,中级职称的占6.2%;3.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30-40岁占26.5%,40-50岁占56.7%,50岁以上占16.8%,女校长比例不到10%;4.大多数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具备任职任职资格,具有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层干部管理经历,对新理论、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论文,但职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管理知识深度。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
在《刚要》中,“校长”这个词共出现过20次,对校长的素质和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①,“那就是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不仅理论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个教育实践家”,实现教育家办学,要求校长首先“应当是政治家”,“还应当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②。因此可见校长的行政性在淡化,长官化在消减,不再是纯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当家”,而是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农村中小学校长目前是校长队伍中最大的群体,《刚要》的要求自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追求,是适应当地教育且引领当地教育发展的专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刚要》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要抓好培训工作,培训模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除《纲要》的“校长轮岗交流”“ 海外研修培训”等模式外,目前较为实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镇为主,县级联动长效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分散,要经常性开展全县大规模集中培训,这很不现实,因此可以以镇(或将全县划分为几个片区)为单位开展经常性培训,县教育主管部门督查。
(二)镇县分层培训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理论素质、专业化要求,以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乡镇重点培训镇域管理、特色发展等。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师缺编严重,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农村中学校长都承担一定量的上课任务,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校长在学校(或家)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主要摘要之间的矛盾,培训时间不受限制,培训的方式灵活,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提升校长素养,是校长终生学习很好的模式。
(四)专题式培训模式 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④调研全国第一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95名校长“校长最关注的问题”,在回答“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时:教师队伍问题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是安全问题,占30.8%,第三是办学经费和校园硬件建设,占15.7%,第四是升学率,占12%。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说明校长在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面对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95%的校长希望有高人指点,最好是“药到病除”,农村中小学校长除上述“四个关注”外,校长知识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应该进行这些专题培训,让他们立即走出困境。
(五)个性化培训模式。《纲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就必须进行个性化培训,即有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特色,对校长进行特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六)分层分岗的培训模式。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年龄结构、知识素养、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层,比如中学小学、年龄老少、任职长短、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分层培训,便于相互间有共同的话题等。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②《中小学校长》2010.12孙宵兵.《<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④《中小学校长》2010.11樊平军《校长关注的四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