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4 12:4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课件

篇1

版面设计重点不突出因为是小学音乐课,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所以将自己的课件做得很“满”,不让版面上任何一个角落空着,稍有一个空档就添加一个动态的小动物。其实这样做,不利于音乐课的教学。因为过于花哨的版面,特别容易引起小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本来是想让小学生静下心来听音乐,而课件上扑闪的花蝴蝶、飞舞的蜜蜂都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使得他们听课也就不专心了。很多音乐课件,在制作中主要是插入几张图片,然后插入一段音乐,可以说这样制作出的课件只是在浪费制作人的时间,只是一个空壳,对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会经常遇到很多介绍音乐常识的知识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比如,滑音的演唱、低年级简单的二声部、少数民族的服饰介绍及舞蹈的展现等,这些都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来形象的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学会这些抽象枯燥的内容。电子课件的使用,让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制作电子课件常用的工具

1.制作课件需要教师能熟练地使用一些图片处理软件。比如,Photoshop、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和截屏工具等。

2.影音文件制作方面的软件。Cakewalk和CoolEditPro这两款软件太过于专业,虽然功能十分强大,但是不容易被接受。而作曲大师、贝音等,由于操作简单,备受教师的喜爱。

3.格式转换方面。电子课件主要支持WAV和MP3音频文件,教师可以安装“超级转换秀”这样的转换器来进行格式的转换。

4.音乐和视频的切割、合并工具。在音乐课堂上,我们有时需要学生欣赏一段的音乐或视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音乐和视频的切割、合并工具。常用的有“MP3splitter&joiner”,这款软件既可分割,又可合并,非常好上手。掌握以上软件使用,我想好的电子课件是可以快速做出来了。

三、如何制作有效的电子课件

我是这样做的: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件,第一张幻灯片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的超级链接设置,建立漂亮的目录。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音乐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呢?实践发现,小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这样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为他们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声像具备、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兴趣。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接收音乐,进而喜欢上音乐课。

一、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容易被感情性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吸引。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及趣味性故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中。这时再开始音乐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歌曲《雁南飞》时,我尝试着在活动前自编了《大雁的故事》,拿着一张大雁的图片问学生:“你认识这是什么吗?今天这只大雁很伤心,因为它马上就要和它的小伙伴一起飞回南方去了,可是它留恋这里,但这儿的天气太冷了,于是这只大雁在走之前说:明天春天我会再回来的!说完它们就变换着队形和它的小伙伴飞走了。”接下来,我就范唱了这首歌曲,唱完后我请学生讲讲听到的歌词,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表扬他们,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接下来就在模拟大雁飞的状态和队形变换中学唱歌曲,很快就学会了,接下来再请他们表演歌曲。学生整节课兴趣都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多媒体课件创设音乐情境

随着电教化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频繁。多媒体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引导下,很快就融入教师设计的音乐情境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另外,多媒体还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用多种方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认识。

在学习四年级的歌曲《田野的呼唤》时,要使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并能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特征。课前,我找了许多俄罗斯田野景色的视频镜头,让学生感受俄罗斯大自然美丽的景色,自然感受到了田野的壮美。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充满阳光的春天、清清的小河、露珠闪闪的玫瑰花、飞翔的百灵鸟”等,学生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生动的表演体验音乐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不妨把它与游戏结合起来,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欲望,还能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他们反而感觉自己成为歌曲中的主角,对歌曲产生好感,再次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喜欢上音乐课。在教授一年级歌曲《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先让他们想象家中的玩具在自己睡着时动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请他们来模仿一下。在学生开心模仿时,我说这群可爱的玩具唱着歌走来了,说着我就表演一个玩具唱起歌来!表演结束后,让学生也模仿自己喜爱的玩具。这样学生很快记住了歌曲的情节,表演得有模有样。直到下课,他们仍然意犹未尽!

四、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别强,总希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于是我在一年级的课堂上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竞赛既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也有小组之间的竞争。采用独唱、齐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或者要求接口唱,甚至创编词唱。开始时许多学生不敢唱,在教师的激励下,胆小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总之,我们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唱歌、喜爱音乐。

五、教具辅助感受情境

幽默语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教具的辅助更能增添教学色彩。为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要经常用挂图、乐器、卡片等教具,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例如,在一年级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的教学中,我利用了响板、碰铃、三角铁等乐器,学生一见到乐器就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这样歌曲里有个听乐器声音的间奏,学生就不会忘记了,因为他们都在认真地敲乐器,任务变得简单而有趣。

除了使用乐器,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头饰,在学习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时,为了提高学生表演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制作一个简单的头饰,头饰的一面是小花猫,一面是小老鼠,这样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扮演小花猫或者小老鼠,这样就提高了表演的兴趣,也提高了效率。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作为乐器,比如,课桌、板凳、文具盒等,当然还有身体乐器。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以及动手的能力,这样既丰富了音乐课堂也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音乐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情境创设很重要。情境创设能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把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受音乐,去体验音乐,使学生的审美素质、音乐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心里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瑜.小学音乐课情境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1(20).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互动式 教学

音乐是欣赏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主的教育,音乐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音乐而获得一种健康高尚的审美活动。音乐教学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实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给小学音乐课教学带来一股春风,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

一、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理论家曾经指出,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而接受,就会出现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抵触而不愿意接纳的现象,只有对一件事情存在浓厚的兴趣,才会取得成功,才能实现创造,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就可以不采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到其中来。先让学生朗读音乐课本中的这首词,然后用多媒体视频播放,欣赏歌词中作者乔羽笔下描写的情景,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的欣赏,让学生认识蓝天、白云、红墙、小舟等景物,为什么要被歌颂。然后介绍作者浓厚的乡音铿锵有致,言词幽默有趣,加上他言语间的手势动感明快,给人留下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印象。乔羽幼时受其父文学熏陶,4岁时已能识字三千,《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一一会读,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可以扩大音乐视野,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音乐,同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从读懂音乐开始,然后才能感知并接受之。

二、营造互动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理解和感悟,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是人们在交往中和情感交流中的表现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群体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器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锻炼互相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丰富民间器乐》时,就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段打击乐小合奏:在《京剧》这节课中,可以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经典唱段:在《古乐神韵》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灵活多样、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能够把音乐的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互相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互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习音乐潜能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有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从中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机会,提升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展示自己,进一步激发他们在学习音乐中的潜能,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互动。例如:在欣赏《盼》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这段音乐,并根据学生的各自需要,组织大家查找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历史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一起讨论《盼》的艺术价值,讨论音乐家对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等。教师只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能突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互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也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欣赏中都能体验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四、营造和谐互动氛围。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篇4

摘要: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生活化 音乐课堂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是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音乐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此,我进行了让生活走进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有效性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是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7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想看看杨老师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吗?(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他们控制音量,调整情绪,为摇篮中的小宝宝唱歌。并律动感受:第一段轻轻拍孩子,第二段轻轻抚摸孩子。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看来,创编歌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设计,怎么引导。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学生生活经历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

如,(二)寻找春天的声音

1. 找一找

师: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

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春天小河在欢快地流淌:哗啦啦 哗啦啦……

生:还有春雨在歌唱: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淅沥沥 淅沥| 淅沥 沥|……

2.念一念

师:这些春天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老师用小黄鹂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大家来学学小黄莺灵活清脆的叫声好么…… (课件出示节奏×× × ×× | ×× × 0 | ×× × ×× | × ―― |)活动: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

师: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

生:蜜蜂的叫声: 嗡嗡嗡 嗡嗡嗡……

生:小河的流淌声:哗啦啦 哗啦啦……

篇5

关键词:学科评估;音乐学科;建设;启示

学科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它不仅承担了各专业人才培养重任,还起到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促进各项科研项目研究顺利进行等作用。其中,高校音乐专业作为推动音乐文化发展、音乐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通过学科评估方式对其近阶段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空间等进行细致、全面的检验。学科评估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评估指标先后通过多次革新、发展,逐渐趋于合理化。新一轮的评估活动开启后,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并针对音乐学科独特的学科特色,定制新的评估指标,采用新的评估方式。比如更注重音乐学科实践性、创造性特征,加入非定性、非定量评估要素等。而这些评估指标对于高校音乐学科建设更具针对性,更能发挥其评估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一轮评估体系标准对高校音乐学科建设的推动、启示意义进行探究。

1加强音乐学科团队建设

学科的发展需要团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学科的学术地位、学术声誉、学科方向特色凝练,以及该学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术层次结构至关重要,要有一流学术造诣和学术声望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结构优良的高水平学术团队。”[1]新音乐学科评估指标中,首先要加入学科团队评估要素。然而,高校音乐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较为注重教师个人表演水平、创作能力的发展,使得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们大都因艺术创作个性需求,在平时的科研与教学过程中显现出特立独行的风格。音乐学科建设中实践性所占比重大,也使其科研团队建设起步较晚,相比其他学科稍显滞后。这些都造成了音乐学科建设中学科团队建设经常被忽视。新的学科评估标准制定后,对于音乐学科的全面、长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及启示作用。尤其在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方面,既强调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也强调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引领、支撑作用。对于拥有一级学科、双一流学科的高校来说,在已有的团队发展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学科团队结构,建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尤其在向多个研究方向拓展、重视跨学科研究、加强国内外音乐学术交流合作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提高学科团队整体水平,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具体的措施包括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参加和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与国内外一流的音乐学科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当然,学科团队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方面,还需增强对艺术演出、创作等实践团队的培养力度。

2发挥音乐学科民族文化传承职能

新的音乐学科评估指标十分强调音乐学科的社会职能,首先提及的便是发挥其对弘扬、传承社会优秀文化的价值:“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供一系列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并取得成效的总体情况,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智库作用,为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纳等。”从这几行文字可见,音乐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发展要以服务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为目的。而其中弘扬优秀文化的要求作为首要要素应得到重视。尤其高校中民族音乐边缘地位的现状,对我国高校音乐学科体系的建设敲响了一次长长的警钟。学科评估指标强调音乐学科服务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是对音乐学科建设与发展单一地为发展西方音乐现状的无声批判及有效引导。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而这种自觉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这包括将本专业打造成高校所在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阵地,为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发展、创作、表演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艺术作品开辟新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方式,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此外,还要通过对外合作与交流,传承发扬本国、本土优秀文化,比如积极开展师生海外艺术交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校在国外的教育声誉,扩大国际影响力。另外,要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合作、演出等实践交流活动。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除了遵循原课程外,应将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纳为本校特色课程,加大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比重。

3加强音乐学科内涵建设

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内涵建设,即学科质量提升与发展。新学科评估指标中,加大了内涵建设的比重,更为重视学科质量的评估。这对于音乐学科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顺利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指标化的评估体系为音乐学科内涵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树立了质量建设意识。尤其音乐学科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高校,在稳定发展基础上,更要围绕提高学科质量做文章。学科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第一,科研质量。科研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保驾护航。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包括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得失的理论总结,对音乐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此外,还包括教师们针对自身的专业专长,在音乐学科某一个领域创造的具有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成果的样式包括发表的期刊论文、出版的书籍以及参与的课题等。而成果的质量则主要通过论文内容质量、引用次数,文章发表刊物、出版社、课题的级别等要素进行区别。第二,人才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内涵建设好坏的重要检验标准。各高校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认可作为指标,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人才进入社会后所做的贡献。这在新评估体系指标中,集中从“优秀毕业生”贡献一栏中体现。此外,就业率也是一大标准。第三,学科声誉。学科声誉主要是针对本学科科研水平、社会贡献、学科带头人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及其社会声誉、学科贡献等方面进行衡量,也是发展音乐学科内涵的重要指标。

4结语

学科评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检测意义。而音乐学科的建设随新一轮评估体系指标的革新得到启示,这不仅对音乐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科评估体系的完善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6.

[2]…董秀华.对我国大学排行实践的回顾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90-95.

篇6

关键词: 音乐游戏 小学音乐课程实践 注意事项

音乐游戏的本质在于音乐本身,让学生通过游戏掌握音乐要素,通过音乐游戏,学生可以有效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情节,激发驱动力和想象创造力。音乐游戏是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最终是以达到音乐教学目的为落脚点的。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教师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机械地接受和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并没有将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无法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采用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快速掌握音乐理论,提高学习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程中应用音乐游戏的措施

1.以物创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音乐教师应该针对音乐的独特性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快速融入音乐教学当中。在小学音乐中融入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音乐游戏,例如,哆、来、咪、发、唆这几个音符,教师可以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水杯,用筷子敲击发出这几个音符,并且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最后教师可以打乱杯子顺序,随机敲击其中一个杯子,让学生判断,发出的声音属于哪一个音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掌握音符的学习,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2.托新制新,用现代化设备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比较,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维。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主观表达,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音乐游戏教学的出发点。例如,现代教学硬件设备齐全,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的音乐知识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并且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游戏将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寓教于乐,塑景以情。

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创设有效的音乐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音乐的主旨含义和音乐的魅力。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蜗牛和黄鹂这两个角色,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表演,深刻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教育意义,并且在游戏实践过程中学会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

二、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音乐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对音乐本质进行挖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对音乐本质的理解,才能深入音乐的各个要素,感受音乐的意义和魅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高,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学会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对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但是音乐教师一定要合理应用音乐游戏,否则不但不会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反而会使得音乐课堂秩序混乱。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音乐游戏只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教师应该明确音乐实践和游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过度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游戏教学,要把握适度原则。保证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不能将其视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防止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第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实时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程,凸显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性,切忌出现音乐游戏占据音乐课堂主体地位的局面。

第三,在音乐游戏实施之前,教师一定要制定游戏的规则和游戏实施具体计划,保证学生在参与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呈现出有序性和有目的性的状态。

第四,教师在制订音乐游戏计划方案的时候,必须事先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知识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符合其认知能力水平的音乐游戏。尤其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的认知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制订游戏的计划,保证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达到音乐家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中总结出:音乐游戏和普通游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音乐游戏是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始终占据游戏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游戏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尤其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游戏是小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最佳方式,在音乐游戏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辅助地位,对学生的游戏实践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达到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达到音乐教学目的为落脚点的。通过音乐游戏,学生可以有效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想象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创设有效的音乐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音乐的主旨含义和音乐的魅力,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晓茹.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神州旬刊,2015(12).

篇7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触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向学生传递美、让学生体会美、使学生发现美的一种教育形式。但在许多小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套、陈旧,把音乐课上成了乐理课或是单纯的唱歌课,这样,不仅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更使得学生对音乐甚至是艺术产生了不正确的理解。文章通过笔者的经历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探索,浅谈了关于如何构建小学高效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喜爱音乐,喜爱音乐课堂从而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课堂;高效;能力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有效注意时间很有限,如何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注意时间里效率最大化,这就在于教师对课程的设置以及引导。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相关的情境,使其身临其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程内容。

音乐多数情况下是抽象性的,这需要学生通过聆听、体会,产生情感体验。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大多是通过感官得到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展示,实物举例等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如在三年级下《草原就是我的家》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服饰特点、舞蹈动作等,在展示的过程中,轻声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看到了蒙古族的特点,听着蒙古族的歌曲,学生就能随着图片中的风景,体会歌曲的意境。

二、改变方式,激活音乐课堂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充当的只是知识的灌输器,一味地将课本知识通过复述转达给学生,用课本知识掌握与否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欣赏、体验、表现、创造能力。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音乐的课堂就是要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随音乐舞动、歌唱。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度。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在掌控班级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能够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并能在课上聆听体会歌曲的美感,从而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着一种看似平凡却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太过平淡,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学生就会走神甚至打瞌睡;教师的音量过大,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更会淡化音乐的美感,所以,在语音语调上,教师要抑扬顿挫、重点突出,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觉得很放松,再辅以适当的活动板块,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音乐的优势是要发掘学生比如律动感、旋律感、创造性、表现性等方面的才能。音乐教材的编写就结合了多种板块来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中外歌曲、唱跳结合等,教师要有善于发掘的能力,不仅发掘学生的潜力,也需要发掘教材中歌曲的拓展知识。

如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下中的音乐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一个幽默小故事,这其中有乔治和丽莎两个主角并有众人一起来完成整个作品。学生了解了歌词大意后,也会被幽默的故事感染,在学会了整首歌曲后,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当编剧,表演出自己想表达的作品。在这一节课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会,创造、表达、演绎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在此有所展现,长此以往,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音乐课堂是在教室中摆放一台钢琴,教师弹、学生唱。在教育观念不断发展,课程标准不断完善的今天,单单一台钢琴已经满足不了音乐呈现多样化的格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让多媒体广泛普及开来,音乐课堂也不例外。但事物皆有两面性,多媒体也同样。多媒体能够播放歌曲、演示动画、展示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但音乐归根结底是需要通过声音、器乐、肢体融人人的情感来表达的。

三、贴近生活,激起学生灵感

音乐有六种起源说,起源于劳动、起源于情感交流、起源于大自然声音的模仿、起源于语言、起源于交流的信号、起源于巫术。但无论是哪一种起源学说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音乐是来源于生活当中的,小学阶段的音乐内容更是如此。之所以让学生学习音乐,就是想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向学生传导正确的观念,也通过音乐表达出学生的人生体验。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如此,我们可以让课堂走出教室,在更多的场合体会不同的音乐,夏日的蝉鸣、淅沥的雨声、汽车的轰鸣,甚至是脚踩地面呈现的节奏,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学生接触声音、接触音乐的一角,运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情感,学生可以改编歌曲的旋律,可以重填歌词,音乐就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本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情况下,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倡导的课堂。同时教师的能力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除了平时的教学实践外,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也是要持续的学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3]霍力岩,沙莉 重新审视多元智力——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篇8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是一门特殊学科,它不单单是理论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艺术。音乐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门调查显示:教师谈话或授课时音调适中、语气亲切,能根据内容情感调控说话的节奏,学生在这样的言语状态下能保持学习兴趣;反之就有60%的学生产生反感。因此,音乐要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将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

二、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因此,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结合起来。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唱《国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着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视频,使学生如临其境,被这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乐曲所渲染,使他们亲身体验国歌韵律的神圣和庄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大量的图片、挂图以及密密麻麻的板书,既繁琐杂乱又浪费时间,而且给学生以孤立、缺乏联系的印象,而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些弊端,并且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内能轻松学到更多知识。

3.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多媒体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课堂有了全新的感觉,多媒体按人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序,由点及面地把信息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的思维搭设了阶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突破。

四、注重音乐实践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要求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先生指出:“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行其是。”为了增强小组合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例如安排二年级《龟兔赛跑》音乐故事表演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综合分组,合理安排组内小兔、乌龟、小熊等角色分工。这样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配合,促进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自由。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合作、实践、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级《小雨沙沙》中,学生在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大雨和小雨分别是什么情形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选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看哪组学得快、合作得好。教师适时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可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五、注重教学评价

篇9

双语音乐 课堂教学 结构 方法

一、前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与多元化文化交流的需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双语教学成为了一个新的亮点。双语音乐课是从创设情景、欣赏感知逐步过渡到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经验,最后达到自我表现、巩固迁移,从而强化第二语言的习得。下面就我校双语音乐的课堂教学,谈谈我自身对小学双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感受。

二、“双语音乐”教学结构探索

双语音乐课一般分为三种课型:欣赏课、歌曲教学和表演课(音乐剧和戏剧表演)。

1.欣赏课

欣赏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双语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这样一种将“看、听、讲、议、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等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来,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贵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经典的英语歌曲的欣赏,理解感受音乐的情感之外,同时也对异国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2.歌曲教学

歌曲教学是我们双语音乐课中最为普遍的课型。对于双语音乐课,解决词汇及专业术语,是课堂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如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使课堂不连贯,中断教学流程,影响学习效果。

3.表演课

表演课其实也是一种拓展课,主要涉及音乐剧和戏剧等内容。在教学中,双语音乐课演变为英语音乐剧,音乐教室转变为生活舞台,使学生参与到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来,让他们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机会,让他们有可能展示独特的才华,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才能鼓舞每个人开发潜能的信心与勇气,同时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双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无现成的范例可寻,所以我在音乐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吸取别人双语教学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得与失。本着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努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时时保持对双语音乐课的积极心态并由此产生愉悦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感悟音乐魅力与拓展英语学习的重要平台。

1.英语教学方法迁移到双语课中,提高课堂实效

我校的双语音乐选材中,很多都是地道的经典儿童英文歌曲,这就涉及到英语歌词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中,我把英文歌词视为一首首诗歌,让学生用打节奏的方式学习,这是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代替单调的朗读歌词,同时也体验了一种音韵美和节奏美,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巧妙处理英语歌词中的破词与连词

英语歌曲中的破词(breaking)与连词(joining)的处理是英语歌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视听法、图标法、押韵节拍法来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押韵节拍法,主要是根据英语单词的音节,把多音节单词做个分开为独立的单音节,以此降低学习的难度,再配上节拍,学生也乐学。学生在这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可谓是学中玩,玩中学。

3.英汉两种语言演唱的巧妙结合

学习和欣赏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和外国儿童歌曲,避免一味学习英语歌曲,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舍弃的做法。如《找朋友》《老师,您好》《我们新疆好地方》等,都是教育部编教材中生动有趣的儿童歌曲。对这些歌曲的学习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进行友爱教育、尊师重道,民族友谊等传统美德教育。在教学中我还对相同的旋律配以英汉两种语言的歌词。

四、结语

总之,双语教学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和引起一些争议是不足为怪的。我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经过各方多年的努力,由实践到理论,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的层次和品位。它将成为教学园地中最丰富的一片花丛。当然在音乐课中贯穿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的音乐教学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能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James J. 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ky Oaks Production, Inc,1993.

\[2\]余珍有.儿童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南京师大学报,1995,(1).

篇10

小学生一般都性格活泼,爱唱爱跳,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喜欢上音乐课的,可是,要让学生不但喜欢上音乐,而且对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兴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创造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小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下面,我就具体地谈一下怎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间音乐。

一、创作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调动和启发的工作。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优点及时地表现出来。在进行课间音乐欣赏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非常胆小,尽管具备一定的音乐才能和天赋,但是却不敢表现自己,生怕教师和其他学生笑话自己,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多鼓励,给予他们赞扬,让勇敢的学生带领他们上台一起表演,久而久之,养成他们大方开朗的性格。学生的音乐才能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肯定会更加热爱学习音乐课。

其次,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只有在优良的音乐环境中,学生才会身心愉悦,才能热爱学习。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是一件轻松、美妙的事情。然后,在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之后,站在共同学习的角度多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在课间音乐欣赏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比如,在欣赏校园歌曲《童年》的时候,我就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回答:歌曲里面的哪些行为是你也想做的呢?哪些歌词表现了小朋友对童年的喜爱和对长大后生活的向往?我还让学生每人唱一段,看看谁唱得感情充沛,能够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要搞创新,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引导中,教师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置一些问题,如: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怎样的风格?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经我自我反省并换位思考后,觉得此模式有悖于心理学的认识规律,易产生不被认同的心理倾向,结果出现课堂“冷场”现象。我尝试着改变这种传统的提问方式,设置提问的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在教乐理知识的时候,考虑到这一部分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区别长短音等。比如,牛的叫声和狗的叫声的区别等。我还让学生自己举例来感受长短音的不同之处,还有节奏和间隔等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判断和掌握。这样的方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枯燥为有趣。学生在其乐无穷的思考中就轻轻松松学会了枯燥难理解的乐理知识。

三、创设感受和想象情境,让小学生感悟课间音乐带来的快乐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不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课间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在。如在学习枯燥无味的音阶“do、re、mi、fa、sol、la、si、do”时,我用简线谱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想象,把这几个音用自己的天然乐器(身上的各个部位)表演出来。因此,就产生了“手指上的音符”。首先,“do”伸大拇指,“re”伸中指和食指,“mi”伸出三个手指,“fa”伸4个手指,“sol”伸出5个手指,“la”和“si”分别是阿拉伯数字的6和7,“la”就是平时用大拇指和小拇指来表示的6,“si”就是7,是拇指中指和食指捏在一起的。说简单点,也就是数字1—7的手指伸法。不过,这个手指上的音符威力还真不小,它能使枯燥无味的音符变成“活”的。学生在唱旋律的同时,还用手指来表演,这样既动脑又动手又动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于处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小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偏爱。比如,很多小学生都对美声不感兴趣,尤其不喜欢节奏比较缓慢的戏曲等。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或者是他们平时爱看的动画片的片头片尾曲。听到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听到比较欢快的歌曲,会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此歌曲的欢快。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到前面来演讲和表演自己听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