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2 02: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聘用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人事;劳务派遣;编外员工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4-0032-04
前言
当下,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数目可观的编外员工,有的单位编外员工的总数已经达到了在编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已经构成了整体员工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撑起了用人单位业务发展的半边天。编外人员在事业单位的大量涌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事业单位虽然是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组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要面向市场运营,其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因此,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日益扩大的业务总量和人手短缺的矛盾就不能简单依靠增加编制来解决,通过自筹经费、编外聘用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为必然选择。那么,怎样看待这一社会现象,以什么样的观念和思想引领编外聘用制度的发展,就是摆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干部面前的现实课题。有鉴于此,本文拟援引北京化工大学的实例,对编外聘用制度的内在机制与发展规律做一番简单探讨,以期收到增强认识、改善管理之微薄功效。
一、编外聘用制度的模式
现阶段,事业单位编外员工与在编员工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编外员工没有编制工资,其薪酬及其他各项费用完全由用人单位自筹解决;第二,编外员工的工资额度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采取企业化的薪酬给付模式;第三,编外员工参加全项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第四,用人单位一般不保管编外员工的人事档案,涉及的人事管理工作委托由人才中介机构负责,管理权与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第五,编外员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关系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节[1]。
鉴于编外员工与在编员工之间的如上差别,对其管理也有新的特点。对编外员工的管理实质上就是面向市场、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目前,编外聘用制度的实施通常采用人事和劳务派遣两种模式。人事,顾名思义就是将编外员工的人事管理工作委托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负责,比如人事档案的管理和社会保险的缴纳等事宜,实行管理权和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2]。依凭编外聘用制度的实施而异军突起的人事制度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使人事管理工作由传统的单位化走向了社会化,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当然各单位对人事制度的实施模式不尽相同,社会化程度有高有低,反映了不同的改革力度。与人事相比,劳务派遣一般来说是更加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所聘人员不属于用人单位的劳动者,由人才中介服务结构与之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并承担法定的甲方责任[3]。这种模式使用人单位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也使被聘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从属性关系进一步淡化,从而使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从本质上来说,人事与劳务派遣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均是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社会化改革,在某些情况下,仅是称谓不同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编外员工的管理模式也会不断翻新,但始终沿着社会化改革的主线不断走向深入是其必然趋势。
二、我校编外聘用制度的发展演变及编外聘用人员的现状
我校编外聘用制度的规范化运作肇始于2004年。其时,与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合作,对当年招聘的三位对外汉语教师(均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实行了劳务派遣制度。他们的档案由毕业学校直接发至人才中心保管,其劳动合同的签订甚至进京户口的解决均由人才中心负责。2005年,又对另外30名编外员工实行了人事制度,将其社会保险的缴纳事宜委托由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但由学校作为甲方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伴随《劳动合同法》的行将实施,至2007底,又将所有人事的编外人员全部转成了劳务派遣人员。直到现在,我校对编外人员的管理仅采取劳务派遣一种模式。目前,学校劳务派遣人员的总数已达到了161人,并且人员的构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编外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
编外聘用人员的学历构成如图1所示。可见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高学历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这是与以往相比,编外人员学历构成上的一个新变化。在2005年左右,编外聘用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拥有硕士学位的仅仅3人,占总人数的6%左右。
(二)编外人员的岗位构成情况
(三)编外人员的收入分布情况
(四)编外人员的费用来源分布情况
编外聘用的费用来源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为学校直接出资;其次为部门自筹经费出资(指具有创收功能的部门如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处等自筹经费聘人);再者为课题组依托科研经费出资。从图4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出资方式中,由学校直接出资的比例最小,相比之下由课题组依托科研经费出资占了最大比例,这是与以往相比编外人员结构的又一个新变化。在2007年前后,学校的编外聘用人员中除少数由学校直接出资的以外,大部分由具有创收功能的部门自筹经费聘用,相比之下由课题组依托科研经费聘用的人数很少,但近几年这一方式却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这也是近几年学校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反映。
三、编外聘用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一)进一步提高编外聘用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岗位层次
如上分析,50%以上的编外人员具有本科以上的高层次学历,其中20%以上的人员从事的是教学、科研等学校的主流工作。因此当下的形势表明编外人员已实现了角色上的升级换代,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临时工”,已成为学校整体教职工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顺应客观形势,深刻把握编外聘用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提升编外人员的学历和岗位层次,提高他们在学校主流工作中的比重和参与程度,使编外人员可以与在编人员平等、有序、自由地竞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教辅等任何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要秉持超前的思维、发展的目光,真正树立一视同仁的思想,真正将编外人员当作肩负未来的人才资源,要编订同等的薪酬给付规则、资源使用规则、发展晋升规则。
当今时代,学校的发展必须面向社会,与公司企业一样,学校也要主动成为广大青年的发展平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外聘用或企业化用人势不可挡、不可回避。只有主动迎合客观形势,努力挖掘学校的用人潜力,真正吸引学有所长的广大青年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大计中来,使编外聘用制度能够真正产生出效应,使编外人员能够真正成为一支活力四射、创新十足的人才资源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有前途的。
(二)进一步优化编外人员的岗位结构
如前分析,70%以上的编外人员从事的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工作,其岗位结构已呈现出优化的趋势。但从图2中又可清楚地看出,文化程度较低的工勤人员仍然占到总人数的20%以上,比例较高。因此适当降低工勤人员的比例是实现岗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工勤人员并非可有可无,他们对维持学校运转同样不可或缺,但毕竟是辅的,非关键的。编外聘用制度的实施只有与学校主流工作的发展结合起来并受之驱动才能步入科学合理的轨道。工勤等低层次岗位所占的比例直接反映编外聘用制度与学校主流工作的结合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编外用人机制的发展水平[4]。高校工作特色鲜明,专业性强,任何制度改革及管理创新均应围绕促进学科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来展开和推进。因此,编外聘用制度不应被数目较大的工勤人员所困扰和羁绊。可以结合学校的后勤服务改革来转移或削减工勤岗位,尝试将工勤服务工作承包给后勤或社会上专门的公司来完成,这样可能更加效益显著。学校的管理工作也是有特色的,应将管理资源集中投入到促进学校核心事业的发展上来,让学校的人事部门来管理工勤人员反而不一定内行。
(三)进一步完善编外人员的薪酬体系
如上分析,我校编外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实际上,单位为编外聘用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数额较大,因此综合起来计算总的用人成本并不算太低。如五项险种(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总的缴费比例为32.1%,以月薪3000元为例,社会保险的支出总额为963元,总的成本就接近4000元/月。因此,基于社会保险支出成本的考虑,普遍认为编外人员的工资水平偏低是合理的。相比之下,对于在编人员来说,只参加失业和工伤两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仅为1.3%,支出的社保费用的确不高。其实,在编人员虽然不参加全面的社会保险,但并不意味着由此就节约了保障福利成本。在编人员享受的是公费医疗,在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之前退休的在编人员,学校还得支付退休金。因此,对于在编人员来说,学校也支付了保障福利成本,只是由于习惯性思维,显得相对隐蔽、不易被觉察而已。此外,为编外人员多支付社保费用,也是当前社保体系发展不完善的过渡时期必须付出的改革成本,应着眼于改革的长远发展目标,不纠结于细枝末节,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现象。
综合以上分析,编外聘用人员工资水平偏低是一个突出的瓶颈,急需突破。工资水平是调节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核心杠杆,工资收入不仅直接关系着劳动者的物质待遇,而且也体现着对本人能力、贡献及人格方面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有着深刻的精神激励内涵。应本着充分激发劳动者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对学校认同感的目的,科学改善编外人员的薪酬结构,合理提高其待遇水平,体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的理念和原则。
(四)进一步提高课题组对编外聘用制度的参与程度。
任何制度、规则及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均是客观实际驱动使然。起初为了遏制事业编制的滥用,在用人需求的驱动下,学校开启了编外聘人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摸索,初步实现了编外聘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近几年课题组依托科研经费聘人发展迅猛,所聘的人数占据了最大比例,并且这一人群学历层次最高,从事的还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体现了学校编外聘用制度的优化发展势头。编外聘用制度的发展单纯依靠学校的直接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上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教师蕴含着推动学校改革的巨大能量,因此,应抓紧有利时机,进一步保护好引导好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破除目前零散、被动的管理状况,促使课题组聘人由自发行为逐渐向有组织的自觉行为转变,使学校的编外聘用制度真正成为繁荣学术发展的科学用人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学院对编外聘用人员的管理
目前,学校对编外人员的管理依然处于人事处包揽的状况,学院尚未有效地参与进来。学院是用人的主体,课题组聘人的高效运作依赖于学院的科学管理,学院在编外用人方面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整体用人制度改革的推进。因此,务必要使学院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加强对编外人员的管理,能够自觉将编外人员纳入到学院整体教师队伍中加以统筹规划,从而使学院的有效管理真正成为学校整体机制的重要方面。
四、结语
编外聘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用人模式的突破和超越[5]。要顺应客观形势和时代必然,努力探索编外聘用制度的发展规律,积极推动其与编内用人制度的密切联系和高度融合,促使两股力量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真正形成科学高效的复合形式的用人模式,这是当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当然,两种制度共存的复合用人模式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改革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社会化,两种制度的界限必将越来越模糊,会逐渐形成一个看不见彼此的有机统一体。
[参考文献]
[1]胡燕.高校人事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p46~49.
[2]陈丽,张丽娜,赵惠芳,孔志洪.高校推行人事制度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3(4):p52~53.
[3]王宏原.人事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p37~41.
篇2
一、抓住重点,大力推进用人机制改革,为整体推进人员聘用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20__]35号和鄂办发[20__]1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及时研究制定了《枝江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全面实施”的步骤,采取行政手段推动、试点单位带动、强化督办促动等措施,大力推进了用人机制改革。
(一)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创造选人用人健康环境
1997年,我市开始试行在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改革不合适宜的毕业生分配制度。1999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枝江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聘实施办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初步形成公开招聘的用人机制。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公开招聘制度,在招聘范围、招聘方式方法、招聘程序等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公开招聘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坚持按岗位招聘。以人才需求为核心,把招聘工作与人才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优先招聘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20__年以来,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89名。二是进一步确立公开招聘的主体地位。事业单位出现空缺岗位,一般实行公开招聘,不采取调配方式进人。20__年,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对派驻延伸到乡镇国土所、林业站及动检、血防人员实行了全员公开招聘;对新成立的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除1名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是调任外,其他均实行公开招聘。三是扩大用人单位自。用人单位在增人计划限额内和有效监督下,根据岗位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内在编人员或直接到大学选拔,自主招聘急需人才。20__年,市一中扩招,组织该校在市内其他高中公开招聘了20名急缺学科教师。
(二)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做到择优聘用人才,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枝江市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及实行聘任制的领导岗位一般都要实行竞争上岗。20__年9月,教育系统作为全市实施人员聘用制度的试点单位,4336名教职工实行了全员竞聘,共有3784人通过竞争上岗取得岗位,489名教职工落聘待岗,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对口的教师走上骨干岗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下降2岁,35岁以下教师比例增加5.1,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2.2,学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20__年私徊礁纳婆逯行Ы淌峁梗颐亲橹附淌浩干细冢?55人参加竞聘,择优聘用121人;在市直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和乡镇财政所综合配套改革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共有123个单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有35人通过竞争成为单位的负责人。
(三)着力推进合同聘用制,转变人员管理方式
只有签订聘用合同,才能实现用人关系的真正转变。在推聘中,我们加强了岗位管理。一是科学设置岗位。在推聘过程中,人事部门对各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的设置进行了严格审核,按照编制员额和工作需要逐一核定岗位职数;对重点学校、中心医院和农业科技单位的岗位职数按增加3-5给予了适当倾斜。二是按岗聘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高职低聘332人,其中高级89人、中级243人。三是加强聘用合同管理。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为1—3年;部分业务骨干、拔尖人才和符合签订至退休合同期限的职工签订了长期合同。由人事部门建立聘用合同登记台帐,依法进行鉴证。
二、突破难点,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为完善人员聘用制度注入强劲动力
分配制度改革,是激发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活力的关键,也是推聘工作中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在深化内部分配改革的制度上取得了突破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铁定的工资标准不容变更,难以和岗位目标、工作业绩挂钩,活工资不“活”,“铁”工资又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许多事业单位都想进行改
革,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大都望而却步。为此,我们在一些事业单位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__年,结合上级文件精神,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了《枝江市深化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指导性意见》,对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原则、机制、形式、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事业单位主要采取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协议工资制。为了推行新的分配制度,在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等单位积极开展了改革试点。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通过2年绩效工资制改革,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单位实力明显增强。至20__年底,单位业务收入比改革前翻了一番,达到610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平增加5000元;固定资产增加300万元,达到700万元。市一中通过推行结构工资制,搞活了“活工资”,拉大了教职工工资差距,月收入高低之差达到1800元,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师争相“多带课”、“比业绩”。(二)在深化内部分配改革的体制上取得了突破
由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近几年来,财政部门对财政拨款单位的工资实行了直达职工个人帐户管理。为顺利推进改革,人事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加强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突破体制,对财政工资的拨付办法上进行调整,实行事业单位工资基金专户制度,职工工资由直接直达变为间接直达。即工资的固定部分直达个人帐户,活的部分随着单位对职工工作业绩和效益考核后,进入财政工资基金专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再直达个人帐户。以此同时,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形式也作了相应调整,主要推行岗位工资制和结构工资制。市实验中学在改革中做足“活工资”文章,对教师一月一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固定工资在当月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活工资”根据考核结果在下月由财政从工资基金专户直达个人帐户。该单位改革的经验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既搞活了内部分配,又维护了公共财政体制,还加强了财务管理。
(三)在深化内部分配改革的工作机制上取得了突破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运转协调的内部分配改革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改革联系点制度。20__年以来,我们将8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事业单位纳为联系点,开展政策指导、问题纠偏、完善提高、总结推广一条龙服务。二是形成了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财政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事业单位作为改革的主体,既要积极推行,又要接受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人事部门上门主动开展指导和服务,加强工资基金总额控制;财政部门提供便利快捷的财会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三方面缺一不可。三是建立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改革责任机制。凡是不积极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单位,市政府要求人事部门停办该单位的职称评定、工资审核,单位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定位合格以上等次。20__年,在全市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全市240个事业单位推行岗位工资制的有16个、结构工资制132个、绩效工资制67个、协议工资制4个、其他11个。
篇3
一、 书记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法院现有政法专项编制64、实有人数58人,法官员额数19、法官助理人数16、书记员6名,司法警察7人、司法行政人员10人。聘用制书记员有10人,均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本院自筹资金保障。聘用书记员中25岁以下8人,26-35岁2人,任职2年及以下6人、3-5年4人,学历均为本科。根据司法改革的要求,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比例为1:1:1,目前我院书记员的缺口为3人。
二、 聘用书记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当前、聘用书记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聘用制书记员制度落实异化,忽视书记员工作专业性,职业化难以实现,录用标准过高、标准混同,聘用合同签订流于形式,单列未实行。
(二)聘用书记员责任心缺乏和技能不足等问题,大多数聘用书记员责任心不强,认为自己不是正式的,缺乏干工作的热情,有得过且过的思想。
(三)聘用书记员工作稳定度不高,我院目前的聘用书记员年纪都比较小,而且学历均为大专学历,由于临聘和正式的在待遇上的差别较大,而且无论临聘书记员的工作完成的如何出色,始终不能转为正式的,还是必须参加统一的公务员公招考试,所以基本上在职的临聘书记员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一旦考上就会辞职。这样造成聘用书记员的流动性过高,而且一直存在的缺口,新招录的聘用书记员又要花一定时间去培训才能熟悉法院的工作以及和法官培养一定的工作默契。也加大的法官的工作量。
三、综合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定书记员队伍职业化信念,在法院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度增加聘用制书记员的待遇问题,缩小和正式书记员之间的差距,让其感受到法院的文化氛围,融入法院这个大家庭。
(二)更新观念,正视聘用制书记员的问题,不能太过于区分正式书记员与临聘书记员的身份差别,要融为一体,与聘用书记员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或两年,减少聘用书记员的流动性,以免影响审判工作的正式开展。
(三)认真贯彻落实聘用制书记员制度、落实合同管理、完善社保体系、变更招录要求,侧重专业性,稳定书记员队伍,完善书记员的职级晋升制度。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法院队伍。加大对聘用书记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由于较多临聘书记员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加大其业务培训,还要多组织聘用书记员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四)由于聘用书记员的流动性较大,法院要与聘用书记员签订保密协议和责任承诺书,增强聘用书记员的保密意识和责任心。
安阳市龙安区法院共有干警85人,在审执部门办案的法官人数为25人,现有正式在编的行政编制书记员为7人,事业编制的书记员3人,各业务庭聘用的书记员18人。
书记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无论是在编的、还是临时聘用的书记员,均把目前的书记员工作当作短暂的过渡,而非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热爱。目前我院行政在编书记员中有3名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其中2名书记员法官审核手续上报未审批,一名正在参加法官任命前的培训学习。未通过司法考试的书记员中,还有一名担任法庭的立案工作。18名临时聘用人员,均把书记员当作跳板,一部分人是边工作,边学习法律知识,边参加司法考试,一旦通过,就跳槽到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有的甚至还未通过司法考试就到一些门槛较低的法律服务所从事案件工作;一部分书记员边边工作等待行政、事业单位公招公选的机会,一旦通过考试就跳出了法院。
2、自1995年开始,龙安区法院公开招聘了五批工作人员,招录的五批公务员均为政法编制,除2011年的2名同志未担任法官,其余均担任业务庭的审判骨干。没有专门的书记员招录编制,未公开招录过书记员。
3、因书记员80%为各业务庭自行聘用,他们中只有少数为法律专业,大部分为非法律专业,上岗前又无专门的培训,导致书记员水平参差不齐,表现在:各类笔录字迹潦草;不善于归纳、总结庭审中当事人讲话的重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不能弥补法官的粗心和疏忽;依赖法官提醒,案件承办人开庭需要一边驾驭庭审,一边注意书记员的节奏和记录的内容,分散了法官的注意力;整理卷宗不细心,几次案件评查中属于书记员立卷、订卷环节的瑕疵占到80%。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书记员培训机制不完善。上级法院每年都会有专门的法官培训计划,对党组的、对新任法官的、还有新法律法规的专项培训,但对书记员的培训还从未有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思想上不重视书记员的工作,另一方面书记员队伍不稳定,使得主管机构不敢有长远的书记员培训计划、甚至认为培训是资源的浪费,无培训的必要。
5、临时聘用人员待遇较低,缺乏归属感。这部分人员没有保险,只有最低的工资收入,不能享有正式编制人员的福利待遇,又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他们缺乏上进心,很难形成主人翁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书记员专项编制,确定书记员名额,充实审判辅助力量,同时对书记员进行相应的职级编配,可以参照法官津贴待遇给予相应的津贴补助,从根本上解除书记员的后顾之忧,从而解决书记员队伍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促进法院队伍人员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2、提高书记员待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在书记员的待遇、经费保障方面的支持,调动书记员的工作积极性,扩大并稳定书记员队伍;
篇4
为更好地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规范劳保用品的管理,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工伤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公司员工
三、内容
3.1劳动保护用品: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简称劳保用品。
3.2公司安全组根据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条件、性质,制定出《劳保用品发放配发标准》,下发于各个部门并且每年进行更新,对不适合岗位要求的,及时更换。
3.3劳保用品的采购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由采购部依《分供方评审程序》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估,提供一般劳保用品的供方必须具有省级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产品合格证,提供特殊劳保用品的供方还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及产品安全鉴定证。(特殊劳保用品经营单位须取得省级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资格认证)。
3.3公司对产生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的部门配置防护耳罩(耳塞)、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防护耳罩(耳塞)、防护眼镜的使用期限为一年,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使用期限为两个月。防护耳罩(耳塞)、防护眼镜超过使用期限未损坏的,使用人继续保留使用,损坏后再进行更换。
3.4劳保用品根据配发标准进行发放,职工领用劳保用品时履行领用登记手续。
3.5防护耳罩(耳塞)、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等劳保用品在更换时必须以旧换新,由部门进行统计更换,更换完毕后,将旧的劳保用品同统一放置于辅料仓,由辅料仓同一进行报废处理,凡不交旧品者,每件扣交新品80%金额。
3.6劳保用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正确使用,杜绝野蛮违章使用劳保用品;应做好清洗、保养工作,保持其正常的使用状态,在规定有限使用期间,发现有丢失、损坏现象,个人进行赔偿。
篇5
1、为加强制度建设,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规范采购行为,强化财政性支出管理,加强支出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制定本制度。
2、采购根据日常工作办公需要,在财政纪律监督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3、采购范围。具体包括基本建设工程支出,购置设备、车辆、办公用文化用品等消耗性支出和会议支出,凡需列局财务的所有办公经费支出项目都属于本制度规定的采购范围(维修车辆、购买汽油按车辆管理制度实行,招待费用按招待管理制度实行)。
4、日常消耗性办公用品采购的方法和程序。(1)局领导和各股室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提出办公用品需求计划,报办公室汇总;(2)办公室将全局办公用品需求情况报局党组研究,确定全局办公用品采购计划;方案一:(3)办公室将党组确定的采购计划通知各股室自行采购;(4)采购费用凭有税发票到局财务审核,按财务规定报销;方案二:(3)由办公室和财务室按需求进度统一购买、保管;(4)局领导和各股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登记领取,领取数一般不得超过规定数额;(5)费用结算,凭有税发票和采购用品详单即办即结。
5、大宗办公用品和固定资产采购办法。本制度所指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或单项价值超过2000元的国有资产。采购办法:(1)单项价值在2000元(不含)以内或采购总额在10000元(不含)以内的大宗办公用品,各股室因工作需要购置的,须先写出采购申报,注明用品名称、规格、型号、用途等具体要求,报业务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报局长同意后,到办公室登记, 由办公室和财务室负责统一采购结算。(2)单项价值在2000元以上和采购总额在10000元以上的重大采购项目由局党组集体研究确定,由相关股室和办公室、财务室按财政纪律规定办理采购手续,需政府采购的委托区采购中心统一办理,由局财务结算。
6、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软件和其它办公电子设备的采购。该项设备采购由局党组以办公必需为原则研究确定采购目录(见附录),凡目录以外的电子设备及其配套设备一律不能采购。因工作需要增加或减少采购目录项目,需局党组研究决定,是否更新采购目录。
7、固定资产管理安全规定。固定资产的安全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丢失、谁负责”的原则实行。(1)计财股对经采购的办公用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固定资产因工作关系进行移交需将移交清单送一份给计财股备案,办理责任人变更登记。(2)责任人对所负责的固定资产必须正确使用,精心爱护,保证固定资产完整性。不准用办公用固定资产办私事。未经许可,不得将固定资产借给外单位或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使用。固定资产出借,应由借用人写出局面借条,明确使用期限,由批准人签字同意,方能出借。借用人到期归还后,责任人应对所借资产的完整性进行检查。(3)因不正当操作使用,或因个人过失,或因故意损坏,对固定资产造成损坏,责任人或过失人应予赔偿损失,承担全部责任。故意损坏的还应责令写出书面检查,给予严厉批评。出借后的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坏由借用人负责赔偿。(4)因保管不善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责任人应予赔偿,承担全部责任。固定资产出借后造成丢失的,由借用人或批准人赔偿。(5)经妥善保管后,固定资产发生被盗的,责任人应当写出情况说明,由党组研究认定责任。
8、固定资产报废规定。出现下列情况,责任人可以申请报废:(1)固定资产已过设计寿命,确实不能再使用的。(2)固定资产出现故障后无法修复的。(3)因本设备技术水平落后,不能与相关配套设施配套,而造成事实上不能再使用的。(4)设备使用成本过高,超出该设备自身价值的。固定资产报废程序按财务有关规定办理,由办公室和财务室具体负责,统一处理。
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软件和其它办公电子设备采购目录
一、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类
1、整机(笔记本电脑);
2、计算机附属设备:⑴主机箱、⑵机箱电源、⑶主机板、⑷CPU(中央处理器)、⑸内存条、⑹硬盘、⑺显卡、⑻显示器、⑼网卡、⑽MODEL、⑾网线、⑿键盘、⒀鼠标、⒁光驱(刻录机)、⒂软驱、⒃U盘、⒄数据线、⒅电源线、⒆电脑专用桌椅、⒇UPS、
;
3、计算机配套设备:⑴打印机、⑵扫描仪、⑶复印机、⑷速印机、⑸集传真、扫描、打字等多种功能的一体机⑹
⑺
⑻
;
4、计算机软件:(1)办公必备常用软件:①操作系统、②文字图表处理软件(WORD、EXCEL、WPS等)、③杀毒软件、④常用压缩功能软件;(2)民政类业务专用软件(一般由上级民政部门统一制作安排);
篇6
此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影响显然超越先前的假酒案、苏丹红、瘦肉精,政府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也超过以往。事件爆发后,中国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预案。涉案企业被一一查处,相关责任人被层层问责,问题奶粉纷纷下架。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将会持续强化,但在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人们在痛心,震惊不安之余,还是很难抱太乐观的态度。事故频发让人们担心,我们对食品的监管是否真的缺失。
近年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监管部门像消防队员一样四处灭火,但频频灭火却更频繁地失火。为何监管部门不能防范于未然?有人把这种监管能力的缺失,定义为一种“体制性的监管能力缺失”。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设置本身使然,而非个别官员或部门的执行力不足。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相关法律不够健全被解释为出现问题的主因。然而,按照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释义,法律的本质只是一种社会管理的辅助工具,社会公正首先需要的是制度的多极制约,如此,法律才能具有真正的标准意义。
从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看,无论是美国式的多头监管,还是英国式的单线主导,其成功关键都在于建立了消费者对政府行为进行问责和监督的制度。
反观国内,我们只有自上而下的问责,只有行政主导的事后问责制度,而没有民众对官员的问责;没有公益诉讼制度,没有消费者集体诉讼、环境集体诉讼、股东集体诉讼等;没有建立起正常的新闻监督、民众监督的机制。我们缺失的其实是一种现代公共治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活动更多是直接发生在具体的市场情境之中和活生生的市场主体之间,这使得我们的社会日益扁平化。然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市场和社会管理的重心依然高高在上。
监管重心太高和法治不严,自上而下的监督难以到位,各级机构不能完全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独立履行职责,反而常常受制于地方利益,加之没有严格健全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安全事故最终愈发难以收拾。
篇7
第二条:耐用办公用品的领用:
1、耐用办公用品包括:电话、计算器、订书机、文件栏、文件夹、笔筒、打孔机、剪刀、戒纸刀、直尺、起钉器。
2、耐用办公用品已于员工入职时按标准发放,原则上不再增补,若破损、残旧需更换的必须以旧换新。
第三条:易耗办公用品的领用:
1、易耗办公用品分为两部分:部门所需用品和个人所需用品。
2、部门所需用品包括:传真纸、复(写)印纸、打印纸、墨盒、碳粉、硒鼓、光盘、墨水、装订夹、白板笔。
3、个人所需用品包括:签字笔(芯)、圆珠笔(芯)、铅笔、笔记本、双面胶、透明胶、胶水、钉书针、回形针、橡皮擦、涂改液、信笺纸。
4、部门常用易耗办公用品月用量标准见附表。此标准为暂定数,可依据每月平均用量进行合理调整。
5、每月22日前,由各部门将次月《易耗办公用品需求计划表》填好(常用易耗办公用品不得超过每月用量标准),经部门经理初核,中心总监或副总复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批准后交采购部统一采购。
6、发放时间:每月1-2号(如遇假期,顺延)。其余时间一般不予办理办公用品的领用手续。
7、领用方法:由各部门文员按发放日期统一到办公用品仓申领,填写《领料单》,经部门经理签字后交仓管员按《易耗办公用品需求计划表》发放,若部门领用超出需求计划的,须经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批准后方可发放。
8、部分办公用品(油性笔、水彩笔、签字笔、白板笔、圆珠笔芯、圆珠笔、涂改液、各种电脑墨盒)实行以旧换新原则,传真纸领用时须以中间纸交换。
9、电脑耗材品(鼠标、墨盒、打印墨水碳粉、硒鼓等)由总经办电脑部经理审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批准后方可领用,申领时须依旧换新。
9、本着节约与自愿的原则,可不领用或少领用的应尽量不领用或少领用。文秘资源网对于节俭成效突出的员工,公司将予以表扬。
篇8
关键词:台湾;食品安全;食品召回;监管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对食品安全相当重视,不仅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监管法律法规,而且具备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保障体系。2011年5月中旬,台湾卫生部门发现,当地两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将DEHP和DINP加入到了起云剂中,并将这些起云剂出售给了食品和饮料生产商。在台湾,起云剂的主要成分是棕榈油。然而,一些供应商用DEHP和DINP取代了棕榈油以节省成本,同时成品的颜色与本应含有棕榈油的成品颜色一致。食品和饮料公司再利用这些问题起云剂制造食品和饮料。在使用这种问题起云剂的生产商中有很多是规模较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其中就包括统一、味全、白兰氏台糖和台盐。他们的成品销往超市和各种餐饮服务门店。台湾卫生部门报告称,已发现超过780种产品(软饮料、果酱和膳食补充剂)受污染,至少有244家公司牵涉其中。但目前仍不清楚有多少品牌已经受到污染。对台湾本地市场造成的影响,将大大损害食品饮料业及餐饮服务渠道,并意味着这两个行业的前景在短期内将十分黯淡。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台湾应对处理十分果断迅速,整个事件从发生到平息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这都得益于台湾地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值得我们借鉴。
台湾食品安全监管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供应链的全程监管,这种监管体系既降低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又保护了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提高了食品行业的竞争力。台湾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主要负责台湾地区农、畜、水产品原料的管理,进行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调查及改善工作。作为台湾卫生、医疗等主抓全民健康事务的主管机构,负责食品市场流通监管。职能包括对输入、输出食品 进行政策管理和证照核发,并委托标准检验局具体负责进出口食品的监管。负责口岸输入食品的管制查验,以及受理输出食品厂商的委托检验,为台湾质量标准制定;商品检验、消费者权益保障;推行国际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及环境管理系统;办理计量标准的校准与检(试)验服务等。凡经台湾经济部门公告为应施检验之品目,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输出、输入或在市场上销售。
为规范厂商实施食品召回行动,2000年公布了《食品召回指引》,详细规定了食品召回的目的、运作程序、等级层面、资料以及行政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该指引首先按照危害程度将食品召回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可能造成民众死亡或对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者;第二级为有可能对民众健康造成危害者;第三级为虽不可能造成民众危害但其品质不符规定者。然后按照食品召回延伸销售通路的深度将召回分为三个层面:即消费者层面、零售商层面和批 发商层面。如若遇到第一等级则食品召回直接延伸至消费者层面,其余可先行草拟召回层面,报卫生主管机关后依指示拟妥召回计划。
台湾地区规定一定种类、规模的食品业者,投保产品责任保险。根据 《食品卫生管理法》第21条之规定,食品生产、销售从业者、进口商以及委托他厂代工的产品供应者,应缴纳一定数额的产品责任保险金。其保险按照食品类别,分四个阶段实施。其产品责任保险的范围规定十分细致,对于赔偿数额的规定也十分明确。如台湾强制食品经营者投保产品责任保险的范围为:因食品具有瑕疵、缺点、不可预料之伤害或毒害性质等缺陷,致第三人遭受身体伤害、残废、死亡者,首先由被保险人依法赔偿,然后由保险公司予以补偿。并且最基本的承保条件为“每一个人身体伤害最高100万元;每次事故最高理赔金额为新台币400万元(不论每一意外事故为几个人受伤害);保险期间内累计最高理赔金 额为新台币1000万元(不论保险期间内发生几次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李寿崧.台湾地区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J].中国检验检疫,2010(04):39-40.
[2]国伟,周昱,王文枝,聂雪梅,李立,储晓刚.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质量认证简介[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79-83.
[3]蔡菲菲.台湾食品卫生监管体系[J].食品工业科技,2010(03):30-35.
[4]谢绍芬.食品业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中国台湾食品业强制保险立法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1(12):83-87.
篇9
提问方法:某一句(或某几句)或某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问变体:作者写某一句(或某几句)或某几段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某一句(或某几句)或某几段的妙处?
典型例题
2009年江苏高考卷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问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错答举例
1. 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激发读者的思考。
2. 总领全文,为下文描写都江堰作铺垫,激发读者的思考。错因分析
1. 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此段是开头段,暗示了全文的行文思路――由水及都江堰到人到文化精神。因此此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所以此段有领起全文内容的作用。
2. 虽了解一些术语,但并不真正理解术语的含义。总领全文和为下文作铺垫是矛盾的。
正确解析
本题属于作用题,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形式上:一是此段是开头段,所以有领起全文内容的作用;二是激发读者的思考。内容角度:原文“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由水到人到精神,是由实而虚。
参考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方法总结
1. 答题角度:从形式和内容角度回答。形式包括结构上(指引起下文等作用)和句子表达方面的作用(指修辞作用和句式特点等)。
2. 术语简介:开头段作用:点题;引出下文或总领全文;首尾照应;奠定感情基调等;
结尾段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中间段作用:在结构上一般起过渡作用(即承上启下),有时仅是引起下文的叙述抒情。现 场 练 兵
黄河入海流
李康美
冰雪融化成水滴,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我曾经去过青海高原,虽然未到黄河真正的发源地,但流经的河水也是幼年的黄河。那里的黄河清澈见底,甚至一直到兰州,都还算不上波澜壮阔。在宁夏虽有了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是同样算不得汹涌澎湃。
实际上,黄河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一条主动脉,那么,依附着它壮大着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叫做毛细血管。在我们渭南的土地上,黄河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奇特景观:在那个人称“三河口”的地方,渭河和洛河几乎同时注入了黄河,从而使黄河一下子变得那么的浩淼。
很早以前,我总以为渭河和洛河在临汇入黄河时,都会因为落差,而腾起冲天的水雾,并且是波浪翻卷,发出日夜不息的水与水的冲击声。后来,我多次去过“三河口”,遗憾的是,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一种十分友好的姿态,从未听见过哗哗的冲击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行了短暂的倾诉后,又一同相依相偎向东而去。
前年去山东,驱车看遍了胶东旁边的大海,我突然想到,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回程经过山东东营市,我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要去看看黄河的入海口。真该看一看,终年冰雪的喜马拉雅,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那里冰雪融化成的一滴一滴水珠,到头来却仍然在这里融入了海洋,巍然屹立的世界屋脊,竟然以水为使者,贯穿了中国的土地,再通过海洋,和世界连为一体,飞溅起自己的声音。还应该包括我们的渭河、洛河,尽管它们在“三河口”之后就已经隐名埋姓,默默无闻地随着黄河的水流涌动,但是黄河能注入大海,它们的动力功不可没。
未到目的地之前,我又做了一次错误的判断,仍然以为黄河和渤海有着一定的落差,说不定还形成了一面宽大的瀑布,很远就可以听见惊涛拍浪般的响声。从东营市始发的路程上,我总倾听,心里还是继续着想象,只要听见那种万马奔腾的水击声,那里就一定是黄河的入海口。
可是那样的咆哮声一直没有出现。也许是年深历久的冲刷,也许是流经万里的黄河太疲惫了,在这里,别说听见什么声音,就是黄河的流速也变得非常迟缓了。乘游艇而下,我一直企盼的声音也始终没有到来。只是水面越来越宽,两岸的芦苇荡遥远得只能望见一缕绿色。黄河入海口原来也和我们的“三河口”一样,只是像扇面儿似的铺展开来,慢慢地,慢慢地和前边的渤海衔接,走向了无边无际的浩瀚,最终也就消亡了自己。
当然,黄河入海的景观绝非我们的“三河口”可比,那样的博大更是无法想象的。当游艇的主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黄河入海口就在那一片水域时,我们早就看不见两岸的边际,可以想见,黄河临入海时的河面有多么宽广!何以见得这片水域才是黄河和渤海的衔接处?其实,我们已经从异样的空气中得到了鉴别,一边是黄河还未经过大海洗礼的泥土气息,扭过头去,那边却是略带咸味的海风拂面了。
游艇继续驶入了大海,为了黄河的消亡,或者说为了黄河和世界的衔接,我们也该送她一程。
(选自《散文》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 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画线的段落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说“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作者这样表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探究“黄河入海流”的生命轨迹蕴含了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领起全文内容,概括了黄河凝聚壮大的成长历程,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奇观的惊奇与赞叹。
2. 想象黄河流入大海惊涛拍浪、汹涌澎湃的情景和自己“侧耳细听”的细节描写,照应上文,与下文写黄河入海时静穆安详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赞美了黄河博大宽广的胸怀以及宠辱不惊的气度
3. 因为黄河①兼收并蓄,蔚为壮观;②汇入海洋,完成使命;③衔接世界,获得新生。
篇10
新课伊始,老师先谈话导入: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子能顶半边天,他们和男子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古代可不是这样的。
师:出示“男”,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从字形上看,男人是做什么的人?
生:男人是在田地里出力干活的人。
生:男人是在外面做事的人。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写一写“男”字。(分析字形,师范写“男”字,生描红)
师:出示“”(篆书的“女”字),从字形上看“女”字是一个女子双手抱于胸前,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臀部坐在小腿肚上的长跪姿势,你们知道古代女子的地位怎么样?
生:从字形上看,古代妇女的地位不高,她们一般都在家做家务。
师:是啊!古代女子从属于男子、家庭,只能在家做家务,不能像男人一样出门工作。随后揭示课题“木兰从军”,开始学习课文。
【反思】 运用汉字字形,激发阅读兴趣
案例中,教师运用“男”“女”字形中蕴含的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导入新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对阅读课文充满期待。我们知道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学生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学生阅读的“凝聚力”。它赋予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其阅读和学习变得主动、愉快而又有效。只有学生积极投入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片段二] 《大禹治水》一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课文中都说的是“禹”,为什么题目却是“大禹”呢?你认为课文的哪些地方突出他很“大”?
生:人们都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很伟大,所以加了一个“大”字。
生:人们都尊敬他,喜欢他,所以加了一个“大”字。
师: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崇敬地称呼他――
生:大禹。
【反思】 渗透以汉字字义为抓手的阅读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发现:“禹”是他的名字,课题却在“禹”前加上“大”,这里的“大”是敬语,是尊称对方的意思,突出“禹”的伟大、了不起,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透过“大”字,可见我们汉民族自古就把“礼”看作社会道德标准的印记。循着这条线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字字义中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情味感,通过抓关键词句,品味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知道他是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激发学生对大禹敬仰的情感。
[片段三] 《燕子》一课教学片段
师:老师也能背。听好,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看看老师能不能背下来,好吗?(师示范背诵,故意漏了“小”字)
生:是“小燕子”!
师:漏了这个“小”字,不要紧吧?
生:要紧!
师:谁说要紧的?
生:因为漏了那个“小”字就不可爱了。
师:“宝贝”可爱吗?
生:可爱!
师:“小宝贝”可爱吗?
生:更可爱!
师:这个“小”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感情啊?
生:喜爱。
师: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背一背可爱的小燕子。(生很有感情地背)
【反思】 运用汉字情意,提升阅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