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范文
时间:2023-03-20 02: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诗文赏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前后勾连,知人论世
学生要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创作该诗文时的特定环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将各种知识前后勾连,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
如《赤壁》这首诗歌,作者杜牧生活在晚唐,他有着很大的抱负,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却穷奢极欲,国家内忧外患,面临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在这种背景之下,杜牧经过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赤壁,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怀古之情,于是才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学生如果能够在品读诗歌的时候感受到这种情怀,便能更好地完成对这首诗歌的品读。教师可以将《赤壁》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串联各种历史知识,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分析整首诗歌。
古诗文中的各种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勾连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了解诗文背景和作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品读诗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试题。
二、注重积累,规范表达
学生在解答赏析类试题的时候经常面临一个问题:明明心中知道答案,但是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日常积累,无法掌握规范化的表达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让学生重视日常积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赏析《桃花源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不愿意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乌托邦式的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然而在完成赏析类试题的时候,学生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常阅读诗文的时候就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学会如何规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仍以《桃花源记》为例,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助于思考的问题,如:“桃花源民风淳朴,平等自由,但是大家想一下,在东晋时期这样的地方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有人说《桃花源记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在逃避现实,你是如何认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表达了对《桃花源记》的看法,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规范表达的能力,学会如何用更准确的语句来解答古诗文试题。
在指导学生运用规范化语句来表达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拘泥于所谓的“正确答案”,而要在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用更准确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善于透视,举一反三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透视,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动静相生的关系同时整理各种典型古诗文的特点,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将自己对典型古诗文的赏读方法用到赏读其他文章上去促进对诗文的全面理解。
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常用的文言文知识,理解作者所讲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体裁。“序”分成赠序和书序这两种类型,书序相当于前言,主要起到介绍作者生平、介绍成书过程和创作宗旨的作用,而赠序则用来表达离别时候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带有一些个人的观点,所以这种序实际上相当于议论性的散文。在了解了这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透视文本,掌握赠序的基本结构,了解赠序的内容和性质,并让他们尝试进行扩展阅读,分辨自己阅读的是书序还是赠序,并尝试概括阐述其思想观点。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赏析此类议论性散文,更好地完成试题。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策略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古诗词诵读与赏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应考复习中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大运动量”的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大理想,存在一些不太科学的地方,下面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1.教师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忽略了文本特征,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
不少教师教古典诗词时,或忽略学生的主体存在,以教师独断专行阐释取代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体悟得少;或忽略诗歌的文体特征,把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课;或忽略利用文本和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仅为活跃课堂气氛而滥用多媒体。这些忽略学生的主体存在,忽略诗歌的文体特征,忽略文本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规律的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让最富空灵性、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诗词失去了它的特有魅力。
2.教师为应考而教,重形式而轻内容
一些教师教古诗词,“紧扣”考纲规定的“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现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不越雷池,不是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就是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忽视了诗词意象、意境之间的联系,更无法从营造出的意境中去体悟诗人的心境。教师为试卷参考答案而教,无视新见。诗歌鉴赏题,不少老师在改卷时按要点给分,墨守成规,轻率否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的解读。
3.学生准备不足、认识偏下
一些高中生对古代文史知识储备不够,缺少古典文学底蕴,不了解古诗词在言语、形式、韵律、技法等方面的特征,认为古诗词缺少时代特征,特别是长一点的诗词,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难记。还有些学生受当下流行的快餐阅读文化的冲击,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认为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因而对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持一种冷淡态度。
4.学生的动机单纯,为考而学
多数同学学习诗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纯粹是为了应付高考试卷里的诗歌鉴赏题,而不是为了鉴赏美,不是为了更好地体验人生和社会、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因此,这种学习不会带来精神的愉悦,只会成为学生沉重的外在压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呢?笔者浅析几种教学策略。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是非常重要,非常讲究的。它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些诗歌的标题本身就为我们道出了这首诗歌的类型。把握了诗歌的类型,学生就可以根据某类诗歌的一般特点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进行初步判定,为下一步的鉴赏阅读奠定了基础。咏物诗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的特点就是要抓住景色描写的技巧,动静结合,乐景衬哀情或者虚实结合;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就是借古讽今,今昔对比。有的诗歌标题直接表达了作者写作的目的。重视题目的阅读,可以为后续的鉴赏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
2.看作者
把握诗歌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的艺术风格,才有可能领略到其诗歌艺术的奥秘。不同的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比较特定的内容,如李白的创作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陶渊明有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杜甫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诗风雄浑奇拔,白居易的诗歌雅俗共赏,李贺的诗风奇诡变幻,李商隐的诗风含蓄绰约,杜牧的诗风清丽俊逸,苏轼的词风旷达豪迈,柳永的词风缠绵悱恻,李清照的词风婉约凄切,陆游的诗风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气势雄壮……这些都应成为学生的阅读鉴赏的储备。
3.把握意境
要把握一首诗歌的精髓,就必须要从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入手,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要把诗人在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通过联想的手段,在大脑中形成画面,再结合诗歌所给出的信息,综合分析。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却往往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分析和理解,因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作品的真正意蕴。诗人的创作要经过一段认识、酝酿的过程。在众多的素材面前,诗人必须要经过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首先必须要抓住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找出意象是形成意境关键的一步。
4.体味情感
“诗言志”,实际上就是“诗言情”。鉴赏古诗词的核心就在于把握诗人所传达的情感,或喜悦,或哀伤,或旷达,或柔情。古诗词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感:忧国忧民,表现对统治者的鞭挞和不满,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杜甫的《春望》、柳中庸的《征人怨》;表达自己人生志向的,或壮志难酬,如陆游的《书愤》、杜甫的《蜀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类诗歌尤其多,很多离别的诗歌都是对这一主题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汪行舟.古诗词七步鉴赏法――我对古诗词鉴赏的一点看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2.肖文群.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3.05.
3.王文明.新时期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2014.06.
篇3
1.1“一股独大”,国有股东成为实际控制人
据统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54%的股权属于国家所有和国家法人所有,而且在上市公司的全部董事中,有73.3%的董事有国有股(27.9%)和国有法人股(45.4%)的背景;另外,2005年4月的调查显示,我国1102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平均高达44.86%,其中超过50%以上的达890家,由此可知,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国有非流通股比例很高的现象十分严重。王菁(2003)认为:从剩余收益的分配过程来看,政府股东可以获取的非共享收益为直接的税收收益,但是政府还是银行的所有者,同事也是很多固定合约支付利益方的股东;而保证雇员的收入以及就业率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同样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于是,政府股东在分享任何一方非共享收益的同时,也分担了任何一方受到的利益侵害。相对而言,其他性质的控制性股东所获取的非共享收益更直接。因此与其他性质的控制性股东相比,政府股东具有不同的控制动力”这段话也恰好说明了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有股和其他性质的股东利益冲突的独特之处。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上述情形虽有所缓解,但由于政策实施效应的滞后性,并未从根本上铲除“一股独大”。
1.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形成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控制股东大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着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话语权”。具体说来:由于控股大股东以自身母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会介入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为了减少介入成本,大股东就会利用股东大会的聘任制度,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层安插符合自己意向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此外,公司外部治理的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用脚投票”功能的丧失。所谓“用脚投票”是指假如上市公司的股东对经营者的管理状况和策略不满时,可以采取抛出股票的行为,使股价下跌,从而股东可以联合起来导致管理层下台的一种手段,这种机制在理论上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股东意志的实现,确保股东的资源安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控股大股东选出的,所以管理层在经营的策略方面必然站在大股东利益的一方。由于大股东的股权是非流通的,比例也很高,所以其经济利益不受股价下跌的影响,也无法使中小股东形成可以与之抗衡的股权力量。这样,中小股东“用脚投票”就无法改变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二是无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我国很多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仍然在持续经营,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上市额度管理现象,使得公司上市的成本很大,所以很多公司会通过购买壳资源,间接取得上市的资格。同时,那些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同样需要资金,只能出售壳资源。在这种交易的过程中,大股东会继续利用所谓“利好”消息蒙蔽中小投资者,以达到自己圈钱的目的。
1.3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在我国,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管理信息规则之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也不会真正地为中小股东的利益着想,所以也就不会为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准确的投资信息。其中,最为中小股东关心的关联方交易披露制度极不完善,很多公司对其关联方交易的政策以及交易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没有做出相应的披露说明,这样中小股东就无法通过有效途径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而且很容易被大股东提供的虚假财务信息所欺骗,继续盲目向上市公司投入资源。
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上市公司的强制审计未予以规定,审计的程度也仅限于年度审计报告;二是对于非法信息披露行为在处罚方面未予以规定。以上两个方面就给大股东编制虚假财务信息,隐瞒财务报告和重要信息的不披露行为创造了制度上的条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因为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中心,但是在资本市运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自然难以得到保护。
2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现实手段
2.1大股东利用业务往来、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转移资源和利润操纵
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资产是由所有股东共同拥有,并且都有尽力保护的责任,然而我国的现实状况却不是这样,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话语权”的基础上,大股东很容易将上市公司作为他们的“提款机”,通过低价购买上市公司资产和高价出售资产给上市公司的方式,利用关联交易的价差以达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同时,由于我国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中小股东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运行状况,无法及时意识到利益的受损,难以通过证券市场制度和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2.2大股东强迫上市公司为其进行担保或质押
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主要有两种类型,关联担保和相互担保。大股东通常利用其控股股权的优势地位,强迫上市公司为其母公司提供高风险的违规担保,这一类型的担保数额巨大,使得上市公司成为其控股大股东的“提款机”。面对此现象,我国证监会已经了《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相关问题的通知》,但是现在看来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第二种类型的相互担保则是和大股东存在相关性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债务担保关系,在这种担保模式中,大股东将上市公司扯入并不相关的行业中去,大大增加了控股股东所在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严重损害了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2.3通过股利分配,掠夺中小股东的既得利益
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极不规范,分红派息率很低。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更喜欢高价配股,因为这可以进一步攫取中小股东的资金。另一方面,大股东不分红既可以保证上市公司拥有很多的现金,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未分配的利润会在下一年度摊入资本公积,增加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并不断转增股本,以提高非流通股在总股权中的比重。
3解决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对策建议
3.1积极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对于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优化股权结构。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要优化股权结构必须实现产权的多元化,避免“一股独大”局面的出现。优化股权结构可以通过国有股回购、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国有股权协议转让、发行可转换债券、定向转让和资产重组等手段,降低国有非流通股权的比例,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形成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以股东利益为中心,以达到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目的。
3.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治理
中小股东“搭便车”行为导致大股东利用治理制度的缺陷滥用股权,为此上市公司应该利用社会分工和集约经营的原则,引入高效的商务管理信托机制,由受托机构代表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增加参与审查和投票表决的专业性,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维护。同时,商务管理信托在两方面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一是引入专业化的管理,促使公司资产的优化组合,改善经营,增加和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商务管理信托将股东的收益权和表决权分离,由信托机构代表中小股东行使表决权,这样信托机构的专业性和外部性可以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
3.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完整性是指所有影响投资者做出进入或退出决定的信息均应得到披露;真实性是指公开的信息应该如实反映上市公司运营的客观状况;及时性是指公开的信息传递速度要尽可能的快,以利于投资者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同时,还要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和信息披露规则,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也要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篇4
,不分配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从年度之间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变化也较大(见表2)。1999年与1998年相比,沪市有59.3%的上市公司股利数量发生变化,47.9%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发生变化;深市有56.0%的上市公司的股利数量发生变化,45.7%的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发生变化。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改变过于频繁、随意、股利政策严重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2.邵正林,林云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观察.2004,3:147-154.
表2 1998与1999两年相比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变动表
市场 数量不变 数量增加 数量减少 形式不变 形式变化
家 % 家 % 家 % 家 % 家 %
沪市 175 40.7 113 26.3 142 33.0 224 52.1 206 47.9
深市 185 44.0 93 22 142 33.9 228 54.3 192 45.7
数据来源:1.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红利分配研究数据库》;
2.邵正林,林云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金融观察.2004,3:147-154.
2、股利分配往往伴随着配股,转增资本等股本扩张行为。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资金紧张,因此不派现的公司较多,但在2000年派现送股的公司比例有所回升之后几年呈稳定状态。根据证监会对公司配股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要获得配股资格,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为达到配股的目的,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从而相应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办法。
3、上市公司存在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的公司逐年增多,暂不分配现象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分配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呈逐年增加。据统计1994-2003年9年中,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比例分别为7.12%, 19.45%, 34.88%, 53.53%, 58.59%, 62.48%, 35.52%、39.89%, 46.3%,46%(具体情况见表1),不分配的状况很严重,对于不分配股利的原因,许多公司未做出具体解释。而且在1997,1998年度不分配股利的397家、480家公司中分别有243,265家的每股收益大于0.2元,即有一半的公司有盈利但不发放股利。
4、违反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有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等多种股票种类,这些不同的股票取得的成本不同,股东对股利的喜好也不同。为了迎合投资者的不同要求,不少公司对不同投资主体采取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不是上市公司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技能,不了解股利决策的一般等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目标和决策行为的深层次体制性因素造成的。
1、股市运行不规范,市场不成熟。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近十几年起来的新兴市场。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是,我国更多地表现为股票股利与股价正相关,现金股利与股价负相关,一些连续派现且股利支付率较高的公司,股价表现平平。如美的(000527)上市后每年派现,市盈率一直在20倍以下,股价持续不振;相反一些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在送股消息出台前后,股份大幅度攀升,成为庄家炒做的题材。
2、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利润质量不高。我国上市公司大量通过盈余管理粉饰报表,使报表利润和的真实盈利能力脱节而无利可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2003年报披露的业绩情况,部分公司通过以前年度减值准备冲回、补贴收入、处置资产收益和短期投资收益等方式增加盈利,其中有50家净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还有115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50%,2003年与2002年比较,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41.45%,每股收益增长14.29%,但每股现金下降了9.68%,销售现金比率也降低为11.84,收益的实现程度不如2002年。
3、股利分配决策不,随意性较大。由于股市的投机性较强,与资本利得相比,股利收益极为有限,股东对股利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部分上市公司轻视股利政策,不注重和分析股利政策对股东、企业、股价以及股市的多方面影响,股利分配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上市公司不论是否真正需要,总是想从股民手里“圈钱”,有的经理、老总认为手头资金越多越好,还有的认为只要有了钱不怕没有好项目。于是一些上市公司便有了少分红、甚至不分红,或只送红股不分红利的分配方案。
4、上市公司收益状况不佳。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收益都呈现刚上市时业绩良好,慢慢逐步变差的过程,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持久性差。企业改制名不符实,虽然通过上市筹集了资金但相应的管理跟不上,没有盈利,无力支付股利。除少数盈利企业将当年实现的收益全部留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大部分盈利企业实现的净利缺乏充分的现金保障。
三、规范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切实起到推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1、制定相关法规,规定具备股利分配条件的上市公司务必实施分配。国外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累积利润不得大于某一比例,以此迫使上市公司实施分配。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底提出把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此政策出台后效果十分显著,在2000年年报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提出了现金分配方案。因此证监会有必要制订相关法规,设定一定的标准,要求具备分配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分配。这样做可以限制少数不法分子人为操纵虚假利润并从中牟利的可能,也可以减少因长期积累利润而形成的幕后操作的可能。
2、通过股权多元化和分散化,改变一股独大的畸形股权结构。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并不彻底,国有人股东利益代表人不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有时区分不清,在此情况下,公司董事会所做出的决定往往偏向于经营者国有大股东,而未顾及广大公众股东。必须改变的股权结构,使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形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有效法人治理结构,以此促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为此,要继续深化上市公司的改制工作,全面推进股权分置,促进国有股在流通基础上的减持和转让,加大战略投资者的参股力度,提高公众流通股的比例。
篇5
传统的教法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老师的讲解后,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神韵。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本人对初中古典诗词赏析的教法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遵循原创规律是前提
我们知道,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度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字样式。除有特定的音韵、节奏、格律外,好的诗词结构还表现出其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首创性。其形象来源于诗、词人对社会积累的提高和社会原型的抽象。这是一个将生活的丰富内涵与作品浓缩的外延相统一的过程。它既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它要求表现的语言简洁。凝练、含蓄、深邃。因此,从表现层面看,它朴素、简单,却又内蕴机巧,奥妙无穷。因此,教师遵从原创规律,形象古典诗词教学,亦可成功。
二、引导学生情感介入是基础
由于诗人、词人的特殊经历等原因,有时某种景物会使他们产生特殊的感受,从而出现在其作品中。有时某种情绪也会萦绕于诗人心中。文人的气质与际遇,又使许多的诗人、词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教师只要巧妙构思,积极启发,促使学生创造性的联想,学生的情感介入才逼真。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离情别意,人的真挚情感,自古以来不会有何差别,教师只要善于以旧连新,学生就能较易地进入诗词的特有境界,并引起共鸣。
三、激励学生自主研习是核心
在古典诗词赏析中,教师的“教”只是一种“导”,以“不教”为目的,通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钻研,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水平。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融资偏好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我国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2007年全年共有19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其中增发融资3025.91亿元,配股融资232.54亿元,创下了沪深股市的历史最高记录。权益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企业转化经营机制提供了条件。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率相当低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股权融资机会甚至还积极争取,致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实务与传统的融资理论相背离,股权融资偏好的负效应日益显现。
1.融资结构改变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增长失衡
企业盈利可持续增长是实施股权融资的基本保障。在企业内外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过度的股权融资必然导致资本使用效率下滑,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不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统计,从2000年进行配股的93家上市公司看,其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在配股当年为15.31%,到2006年下滑到9.42%。这说明,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资金投资的项目并没有给其带来预期的高回报率,反而降低了其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进而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2.盲目的股权融资增大了盲目投资倾向及资金链断裂可能性
上市公司经营决策者在融资决策时由于很少考虑到成本,因此产生强烈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不但表现在经营者在融资时首先选择股权融资,还表现在即使没有融资需要时,只是符合股权融资条件,大都选择进行股权融资。许多上市公司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研究,只是为了“圈钱”而拼凑项目,导致盲目投资的倾向,加速资金链断裂可能性。
3.挫伤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股票市场及股票供求关系有着联系。过度、过乱的股权融资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的反感,从而引发股票市场的狂跌,降低了公司的市场信用,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
1.我国特殊融资环境导致股权融资偏好
从宏观环境分析,一方面投资的高增长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而很多上市公司都有一种资金饥渴症;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使得债券融资渠道狭窄难以融资。从微环境来分析,由于追求盈利最大化,为降低融资直接成本的支付,致使部分上市公司错误地偏重股权融资。
2.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外股权融资成本主要由股息及交易费用构成。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公司长年不分红或者象征性分红,股票分红的股利支出极低,因此股利支出并不构成太大的成本。而实际上的企业债券或银行借款的最低单位成本均大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实际成本的相对偏低是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动因。
3.股权融资的“软约束”偏强
在我国现有资本市场情况下,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股利的政策和规定的缺陷及不合理,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成本。不同的约束强度会形成不同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就是低融资成本驱动的股权对债权的替代。
4.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由于以股权高度集中于国家的特征。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了由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比重过大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企业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筹资计划完全能够按照内部控制人的意愿得以执行,这是造成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原因,也是企业恶意上市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三、构建合理融资结构对策研究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上市融资行为
一方面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相关制度建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核准制,减少和防范上市公司为达到股权融资目的而进行认为操作;另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募股资金投资项目和效益的审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控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
2.发展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促进债务结构的优化
我国债券市场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弱,主要表现在轻视企业债券的发行,对企业债券发行约束条件较多,目前的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等。有关部门应尽快规范债券发行相关制度,应增加债券品种,同时应逐步推进债券衍生品种市场的发展,以适应不同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需求。
3.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完善企业融资结构
公司管理层树立正确合理的融资观念,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融资结构,强化内部融资,以降低融资风险增强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同时应规范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利润留存制度,使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内部资本的扩张,增强自身的实力。
4.加强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在我国目前市场体系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解决人的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建立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结构的绩效评价机制,实现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流动和定价。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的是对经营者经营运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促使其形成持续的较强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丁忠明黄华继: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因此,在进行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明确,古诗文鉴赏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是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分层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应该先聆听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感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点、评价、完善,这样学生就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二、组织古诗文鉴赏活动
在开展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古诗文鉴赏活动,这样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延伸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古诗文鉴赏场景,并引导学生开展鉴赏讨论活动,这对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讲解《雨霖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和鉴赏比赛,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进行朗读,一个学生总结本小组对这首词的理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对古诗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注重古诗文鉴赏评价
在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中,鉴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鉴赏评价,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从多个角度理解古诗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古诗文鉴赏评价这一环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如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各组相互评价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古诗文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古诗文鉴赏教学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地组织古诗文鉴赏活动,注重古诗文鉴赏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鉴赏
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接受文化洗礼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精神体会。古诗词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让学生对这些财富进行有效利用,吸收其精华,从而使学生在充满诗意化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家都知道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的数量数不胜数,有相当多的作品值得我们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然而,目前对古诗词的鉴赏是在一定的文学层面基础上的,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鉴赏却是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材专家也不可否认,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缺乏研究。
(二)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很难理解,背起来很费劲,还得看书下的注释才能勉强看懂内容的大致意思。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古诗词不及学习现代诗歌有趣,现代诗歌多以白话为主,简单易懂。还有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几个古诗词进行默写,根本体会不到古诗词中美的所在,觉得那些生活与事物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些东西。这些想法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这种不好的现象继续下去,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意象体会诗境。例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课前准备的幻灯片,将诗词所描述的景象与意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配上凄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放幻灯片前给学生一点提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带着寒蝉、骤雨、凝噎和暮霭这四个词投入到幻灯片的观看中,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古人作诗时的意境和心情,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学习与实际相连接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古诗词离自己的生活较为遥远,与现在的生活不搭边而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将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与实际相连接的方式改进教学。例如,在学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将这首词所描写的天姥山和现实中的天姥山相联系。在教学时,我们可先让学生阅读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天姥山,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介绍天姥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景色。这样通过比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古诗词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还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写作风格,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内容与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中,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然后大胆地将自己所想的画片用语言描绘出来。有学生描绘道:一棵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棵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地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使人感到一阵阵悲凉。面前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地流过远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的门口。悲凉的秋风,孤独寂寞的古道,一个孤独的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仅留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地向前行进着。学生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心情,即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诗人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并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样深入地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三、结束语
中国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诗词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看的。我们要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通过意境与想象将学生带入古人们的生活领域,通过学习与实际相连接,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激发对古文学的热情与兴趣,接受古文化的精神洗礼。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精神体会,开阔视野,润化心灵。因此,我们要向古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心科.接受美学与高中文学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2).
[2]付春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雁意象.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
[3]王念楼.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
[4]黄东晓.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1(28).
篇9
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图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
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篇10
【关键词】 古诗文 积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古诗文积累应是语言积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高质量地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古诗文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想取得成绩,必须要讲究方法。笔者以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自身深厚的古诗文功底是对学生积极的榜样激励。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激发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因而,在教学之余,笔者搜集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习、背诵。
2. 温故知新让记忆更长久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调动学生的积累,以旧知启新知,化难为易, 使学生易学乐学。如《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学生难以理解,笔者便提醒他们回忆《扁鹊见蔡桓公》中“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中“之”的意义,学生便懂了,这儿的“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充当分句,不译”的意思,而且记得牢。
3. 授之以渔才能游刃有余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学习是方法的学习。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探索古文化的奥秘,才能真正让他们觉得积累古诗文是有趣的、是轻松地、是有用的。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用归纳法、表格法收集整理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注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教会学生借助语感和语境、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推断词义;教给学生先通读全文,理解文意,再逐句直译或意译,理解大意的总的翻译方法;传授专有名词、修辞句、特殊句式等的具体的翻译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结构、评点技巧、品味语言、赏析特色。在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充分动脑动手之后,老师再对疑难点进行点拨,把学生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点击出来,派上用场,让学生感到古诗文学习只要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并不难。
4. 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有心理学家证明,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已听到的20%,自已看到的30%,自已同时听到和看到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70%。这一结果说明,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在古诗文学习中,笔者经常制作或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色彩、声音、情感的神奇配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从画面上,从诵读者口中,从悠扬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背诵效果也很好。可以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变换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古诗文。这两种背诵方式学生都比较喜欢。多媒体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习形式不再枯燥单一,事半功倍。
5. 适当延伸,加强积累
在学生有一定积累量的基础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笔者常由一首诗延伸到与其主题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同一诗歌流派的、或同一诗人的其他诗作,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积累。如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调动学生吟诵其他咏月名句;学习《鸟》专题,鼓励学生比较三首咏鸟诗的异同,赏析各自的特色,查找更多优秀的吟咏鸟类及其他动物类的作品。
6.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另外,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常把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像于漪那样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增色添彩,文采斐然,令笔者倍感欣慰。古诗文还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载体。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文贵自得这种境界,笔者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把这篇文言文用现代汉语改写成散文。这样,学生既能深入领会古诗文的内涵,又锻炼了文笔。
7. 竞赛中才见出真功夫
合理的竞争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引领学生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开展竞赛活动非常重要。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既可以提供展示平台,促使学生发挥特长,尽显风采,又利于激发成就动机。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古诗文对抗赛、古诗文擂台赛、古诗文名句默写竞赛等。在活动中,学生们展现了古诗文积累功底,更增强了积累的信心。
当然,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是,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能对古诗文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古诗文,积累古诗文,在古文化的浸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化功底,提高自己的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晏渝生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