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8 11: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

政治是初中阶段新设置的课程,也是重要的文科科目之一。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既不像历史课那样具有“故事性”,又不像地理课那样让人对世界充满好奇,政治课既枯燥又乏味,很难理解,并且需要不断地记忆。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政治课堂上并不罕见。近些年,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反馈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教和学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转换,“长篇大论”式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转变,很多学生对于政治已经有了很大的学习热情,愿意学才有动力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存在,很多现象需要继续做出调整。笔者根据自己在初中政治教学岗位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政治教学的反思,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迪。

一、需要大量记忆内容,讲解方式缺乏联系实践,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困扰。

政治作为一门文科科目,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刚接触政治的初中学生来说,如果不记忆,单纯依靠理解,则很难对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因此,背诵、记忆是有效且常用的政治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只有在大量背诵后,才会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这是积累基础知识的过程。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背诵,就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有的老师在课上讲解完知识点后,就要求学生课下背诵,很多学生由于不理解或者觉得不好背诵,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会被落下,时间久了,就失去了对政治学习的热情。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见到的情况,对于一门新的知识,大家的接受水平和基础都相当,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好,有的不佳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做到位。对于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和实际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单纯依靠课本知识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如在讲解少数民族政策时,就可以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地理背景等强化学生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知识点,而不用死记硬背。

二、政治教学中以教授硬性知识为主,对于思想品德等软性知识强调得较少。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也是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对于他们的身心教育尤为重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心理,向上的心态,这些比成绩分数更重要。在这方面,政治课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学正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设置的,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现代社会有很多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了不正确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政治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过于关注成绩,部分政治教师不太关注这一块。一位同事曾经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思品的题都比较好完成,分也好拿,关键是后边的知识,这个才是重点。”这确实客观存在,并且说出了很多政治教师的心声。对于成绩分数的要求限制了我们对于课程重点的设置,因此一些老师没有给思想品德部分充分的时间,导致学生对这一块也不够重视。这是现阶段政治教育的一大问题,它所反映出来的不仅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学体制的问题。它所带来的问题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这个漏洞一定会不断扩大,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所体现。

三、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有限。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好,我就喜欢上他的课,老师讲得有意思,我就能听进去。一些老师满腹经纶,但就是讲不出来,不知道怎么讲,说得深了学生听不懂,说得浅了又表达不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分析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这样才能强化教学效果。政治课相较于历史等文科课和物理化等需要计算的理科课程来说,更加“缺乏趣味”,也显得“枯燥”。如果教师在课上还是不分主次、轻重地讲一堆,可能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要明确自身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引导者,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必须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不仅要锻炼口才,要挖掘学生的身心特点,还要在多方面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作为课堂上引申的知识,在思想上进步,不断跟上学生的思想,还要在仪表、着装方面都有所注意。

笔者在初中政治教学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多年,看着一批一批学生入学,毕业,学成归来,内心无比感慨。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学习、成长。尽管我们在不断努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我们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反思、创新,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篇2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反思教师角色备课侧重点师生关系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我们教师在长期从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从主观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面对一届又一届,一班又一班的不同生源,仅凭经验、认真是远远不够的,反思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好几年,很多教师仍然走不出传统的角色,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衷于对政治知识归纳总结,梳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漏,然后传授给学生。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不只是知识的传递,重要的是引导方法和思维,表现为一种思维的启迪。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而研究,也就是国外一直倡导的“行为研究”,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走出固有的旧经验、旧方法,才能改变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套路。我在“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这一重点知识时,利用了发生在我们扬州市的一个案例,围绕案例设计了三个问题:

1.请你做法官,来辨别他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说出依据。

2.列出他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

3.这件事对你有何影响。

学生熟知案例,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所学的知识,对于他们以后的行为也是一个警示。所以教师只有切实改变自己的角色,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摆脱教师“关怀备至”的说教束缚,真正地解放出来,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思考、去辨别,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结论真理,才能真正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

二、备课侧重点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很多优秀的教案,无论从内容、形式、布局和时间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印证着教师们花费的心血。教师常常对授课内容驾轻就熟,但在对于学生这一层面上,备课内容远远不够。新课标要求,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而体验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体验、感受、思考、领悟的过程。那么一堂好课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体验授课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体现因材施教,更要关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人施教,对学生的来源、生活环境、文化基础、知识结构乃至情趣好恶以及所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储备都应属于备课范畴。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劳动,因此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接受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曾有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带着自己的教案去某偏僻的乡村中学上示范课,结果上砸了,问起原因,说是当地学生不配合。到底是谁不配合呢?备课的侧重点是应该侧重于教材还是学生?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当时教师互动一个关于污染的话题,学生们感到茫然。教师启发,比如:光污染。学生们还是茫然。很多城市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中学去上示范课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不配合,因为优秀教案从大城市拿到小乡村,它本身已出现了缺陷,不适合这里的学生。学生们很想配合,但是由于知识结构链接不上,师生很难互动起来。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备课中深入调查学生,精心地思考、研究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语言、情感、思想等,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师生反思的反思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氛围不容乐观。平时人们常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推行的教师评比、奖励、晋升等一系列考核机制中,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不少民办学校还据此进行末位淘汰,分数也成为任课教师的命根。不难想象,教师在面临着竞争、淘汰等各种压力,老师既有着父亲式的严厉惩罚又有着母亲式的唠叨。从早读到晚自习,处处时时全方位的看管、监督,难怪社会上流传着在现在的各行各业中“教师最累,学生最苦”的说法。学生把学校看成监狱,把自己比喻为犯人,老师就像是监狱长。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表面上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皱眉头;教师有事上自习,学生举手欢呼。我们不得不反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然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那么改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行为开始。只有先改变自己,学生才会改变;学生有了改变,心境才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才会改变;言辞有了改变,态度才会有改变;态度有了改变,行为也会改变;行为有了改变,彼此关系也随之改变。我班有位同学,况味是桀骜不驯,老师的话从来不听,更别说主动给老师打招呼。一次在市场我遇到他和他妈妈,我主动问候:“XX,陪妈妈买菜呢?”他扭向一边的脸转了过来,脸上的表情很尴尬。从那次以后,他的抵触情绪明显消减了很多,对老师和学习的态度也大有好转。他的变化源于老师一次意外的问候,他冻结心灵开始融化。初中生,正处于十三四岁的叛逆期,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有时甚至盲目地相信自己,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因此教师就应该反思以往的一些具体做法,试着适应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真诚的回报,才能在情感上让学生接纳你。

其次,改善师生关系要不断完善自己、展现个人魅力。光情感投入还不能保证长期赢得学生的认可,还要有过硬的实力。面对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家长万念俱灰,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刚分来的班主任找到他,建议与他比赛打一场难度很高的过关游戏,学生在确认老师没有嘲弄讽刺的意思后,摩拳擦掌地对阵了,但出乎意料,一向自认为游戏高手的他,却惨败在教师手下,不由地心生佩服。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呼大睡,开始注意他的新班主任,老师幽默的语言、漂亮的板书、可亲的微笑,让他惊奇异常。他在心里叫道,这老师真棒,由原来的佩服上升到敬仰甚至崇拜,暗暗下决心:我要学他,以他为榜样。就这样被认为不可挽回的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就发展在身边对我感触很大,因此也在反省自己,如何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篇4

关键词:审视;提高;更新;优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25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理念,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观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教师必须紧跟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转变理念,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要”: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最高表现形式。一名教师是否能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决定着他是否能尽责地教书育人;是否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是否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施教。这些都影响着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一名教师能否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尊重家长、廉洁从教,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威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对学生的感召力与教育力,从而也就影响到教育效果。教师的高尚道德行为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祖国的命运与前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爱事业、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引领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广泛涉猎、系统全面地了解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并把各种理论观点进行对比分析,把握他们的本质。学生能引起对教育基本观、基本价值的重新思考,不断充实、更新、发展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并以这种新认识反思平时教育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脱离“教书匠”的层次,才能真正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的正确教育教学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基本理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教师要紧跟时展,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3. 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并且看桶里的水是“新水”还是“旧水”,是“活水”还是“死水”。桶里的水如果是死水,实际可用量就会降低。知识系统是教师教学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它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教师成功地进行教学所必备的教学知识以及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知识等。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的知识仍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教师要不断的反思知识系统,清除自己理论上的误解和偏执,增强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境的洞察和见识。特别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理论、学科专长、相关学科、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

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知识增长是借助于实践与反思而实现。反思可以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或者是所采取的办法有缺陷。这都要求对原有反思的问题和结果进行新的反思,才有可能突破原有的的限制。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真正体现终身学习。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在职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学历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我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要革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意识,向45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向着“以最轻的负担、最短的时、最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教学质量和最优的成绩”这一目标迈进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力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想为核心。育人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动起来。这种动实际上是师生互动,是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由传统的填充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的角色实践教学,使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三尺讲台,贴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以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顾问、裁判员,积极参与其中和他们交换意见,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政治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世界观作为政治教学的主要资源。例如,学习“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蒸汽机的发明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读过的课外书籍讲了“瓦特与茶壶”的故事。随后,让学生解释“茶水烧开后为什么会出现蒸汽顶壶盖的现象?”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物理知识,先解释了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由茶壶而发明蒸汽机,在科技史上还有哪些经典的事例?”学生举出了“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趣话。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工业革命,而且增强了n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反思;改进意见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初中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够重视,老师也认为政治课难上,因此,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实践政治教师,实施新课程中,无论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该深刻反思,找出应对之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教师上课必须有课标意识

课标是国家的法律性文件,学生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考试应该考什么、评价一个老师的课以什么为依据等,都离不开课程标准。可以说,谁遵守了课程标准,谁就是依法执教,不遵守,就是违法行为。因此,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好,其它课教师也好,都必须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非常必要,只有严格对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来备课,才不会出现教学工作的随意性。教材的编写是根据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严格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力求上完课,学生能达到课标规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若不达标,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二、循序渐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强调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这样很容易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教材的内容。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成人化的思维对课程进行解读,而对于有些学生并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和疑点,则很容易忽视掉,觉得有些内容“理所当然”,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从而陷入越听不懂越难、越难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如同嚼蜡。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如果自己是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的话,应该会如何理解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按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念完课本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

三、形象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成年人觉得非常基础、理所当然能懂的词语,对于知识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比如权利、义务和涉及法律专用的词语等,对于首次接触到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需要教师事先要仔细思考,以浅显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仔细解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运用比喻、举例说明等手段,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权利和义务等,可以就学生的生活范围,比如在学校和家庭中结合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后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形成感性认识。

四、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旧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听其言,观其行”。比如他两个学生子路和冉由去问孔子,听到别人鼓励要不要去做的问题。孔子就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生性鲁莽,孔子就劝说他三思而后行,而对于生性懦弱的冉由,则鼓励其大胆去做。这一点在现代教学中更是得到充分强调。曾有教育家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只是他的老师不一定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根据他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以往那种“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化教育”应该摒弃。

五、谨防功利性教学

不能否认,目前对于教学的考核,考试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以考为纲”来很功利地进行教学并不可取。抱有这样态度去教学,很容易抛掉有营养的内容,而只教所谓的“考点”、“热点”,将本来充实的书本课程割裂成一条条枯燥的词条,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显然学生不可能从这种“饲养式”的教学中得到什么学习的乐趣。其实这大可不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考试是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总结,而无论是考试还是学习,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都是其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分数仅仅是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学习的目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哪里是重点、哪里是必考之类的暗示。

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根据笔者的考察,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延续几千年来“老师在讲台上读,学生在下面记”的旧模式。而在现代教学中,则反过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七、新教学工具的运用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本来就活泼、好学,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CAI课件和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会让他们觉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乐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新的教学手段还大大丰富了所能讲授的内容,笔者的同事曾说过一句话,比划一小时还不如一幅画形象。而不仅仅是图画,音乐等多种元素都能够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作为有益的补充,可以与后者很好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八、新形势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篇6

【关键词】 反思重要性;反思内容;反思实践

做为政治教师,不管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在新课程中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都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本人根据在政治教学上的摸索,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略谈对政治教学反思的认识,以达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名言充分揭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一方面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得予以肯定,另一方面更能找出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失,给自己“挑刺”,进行自我剖析并及时纠正。只有在不断的教学探讨中进行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吸百家之长,克服自身之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时展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所得之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灵感。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得当的措施有哪些,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等,这时如果课后能及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反思教学中的所失之处。课堂教学总会留下遗憾,课前精心的准备,周密的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这节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明确本框题主要包括三个问题:即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从而初步建构知识体系。再以组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如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贷款消费的发展状况等。最后提出课上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为什么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降低,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热点有哪些……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体现新课改精神。但是在这样的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不是很透彻,对贷款消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课后作业和复习时的问题也出来了,实质上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进行了教学反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将教材的知识给学生系统的呈现出来,并强调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教材的知识框架体系,复习起来容易些,作业的效果也好些。

2、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1)反思课堂中学生的反应。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体现。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积极回答。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面无表情或交头接耳。作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应针对课堂情况,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反思作业或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课堂质量如何,往往要通过课后的作业与测试来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测试较为理想,可能说明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反之,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原因并改进方法。如作业或试卷是否存在问题?是否以学生为主题,是否适合学生?自己的课堂预设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等。

比如:本学期教学内容为思想政治必修一模块—《经济生活》,由于时间较为充裕,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从考试情况分析发现以下问题:答题不够规范,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班与班差异很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要进行反思。我的反思是:学生在观念上存在这样的误区:其一:认为政治是记忆性科目,比较容易,只要肯花时间背背就行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政治要记忆的内容是多些,但如果没有转变初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同样学不好政治。其二:当前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大多数学生都准备选择理科。这样高考没考政治,政治只要通过会考就可以,而会考又是开卷考,认为很容易通过。针对于平均分差异大的问题,我认为这与班主任有关,班主任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思想最重要的力量,班主任认为高一学生的侧重点在语文,数学,英语方面,对于政治课,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期中期末好好复习,能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任课教师受此影响也无心向上,从而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三、如何进行反思实践

1、培养勇于反思的精神

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改进。反思特别是找出自己问题的过程,是难堪的,所以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反思者需要勇于直面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勇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挑战。这也只有具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政治老师,才会有这种反思精神。

2、自觉建构反思的标准

作为反思实践者,仅仅具有反思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还应构建起自己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反思实践才会比对的标杆和参照的依据,而这种反思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可以学习得到的,也是可以积累的。构建的过程包括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对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学习等。

3、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

有了反思的精神与反思的标准,能否实现反思实践的突破就看能否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教学反思的突破口,比如: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要更多的备学生,是否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是否较好的考虑到。

4、采用有效的反思实践形式

反思实践的形式很多,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略举以下几种:

(1)二次备。尽管教师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台讲,但上完课教师还是会发现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理想与现实还具有较大的反差。教师在课后,应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不断优化教学效果,认真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一般来说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的所得,所失之处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就会将丰富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形成敏锐的眼光和高强的反思力也大有裨益。

(3)观摩优质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如“示范课”以及各类评比课等。有助于教师在比较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并主动去探讨,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网络论坛交流。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反思交流形式,教师在网络论坛中,可以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小结

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新课改中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发自内心乐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政治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政治教学 反思

伴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高中政治教育教学需要做出反思与调整,与之前相比,在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等切合实际的做出分析,旨在改变以往高中政治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视角与角度分析

在新课改时代还没有来临之前,高中政治这门学科在教育教学上是存在问题的。对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如果之前存在于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中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解决,那么新课改时代的到来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需要对于之前存留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传统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关于教学态度的反思。高中课程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50分钟,老师在50分钟时间内需要不停地进行讲授,长时间如此,会让老师陷入疲倦期,此时需要老师自己调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更主动地投入讲授的课程中,对于疲倦期,需要自身找到相应的方法克服。(2)关于教学组织的反思。对于一节课固定的时间,老师应该合理地进行安排,是对老师组织能力的一种考验。(3)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对于高中政治来说,许多内容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自学或者预习就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进行讲解的是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如果此时老师把授课重点放错位置,无异于浪费时间,逐渐地学生就会不愿学习政治这门课程。(4)关于教学方式的反思。关于教学方式,许多老师认为这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老师讲授是主体,好的老师一定能教出好的学生,实则不然,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方式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不是老师凭心情决定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找到一个度,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学。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1.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没有实践理论,就犹如没有翅膀的鸟儿,毫无意义。事物之所以会出现并且向前发展,无一例外,肯定是对人们有意义的并且恰好被人们利用,当然对于教育来说也不例外。教育作为成就一个国家兴衰最基本的方针之一,其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因此对于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根本最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关于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对问题的总结、对问题的反思等,都不需要老师的帮助,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对应的课业知识,老师不需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其次,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再让学生感觉老师遥不可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接受知识是很必要的,学生不再对老师感觉陌生,更像是一种朋友的感觉。最后,老师更多的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对高中政治充满兴趣,让这门课程生动起来而不再是索然无味。

2.丰富教材内容。

相比较之前传统的高中政治课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更加生动,与高中生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这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想与行动总是不太一致的,即使新课改已经施行,老师也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观念影响,许多老师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认为是华而不实,知识零星碎片太多,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完整地接受知识。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安排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讲解,学生在此时就会比较混乱,接受的知识改变了,可是学习方法并没有跟上,所以会有一种错乱的感觉。说到做根本,其实是新旧教材内容的冲突。教学内容改变,然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随之做出调整,出现学生跟不上进度是理所当然的。

3.搭建平台,便于信息交流。

对于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的,需要与之前的传统进行对接,教育的改革也不例外,需要开展一些平台来进行此方面的交流。首先作为在课堂上占有相对来说主动权的老师,其掌控着整节课的节奏和氛围,老师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相关的知识,因此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安排讲授,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心领神会老师一般不做关心,很少有时间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比较少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些都是与之不同的。其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来说,老师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新课改下的讲授,老师如果做不好调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构建平台是对学生负责任,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到高中政治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的变革的正确认知。

三、结语

新课改时代已经到来,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打起精神来面对新的教育教学。针对传统的高中政治存在的问题,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做出改变,以应对新课改背景下新的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录.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

[2]徐秋霞.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反思[J].魅力中国,2011(09).

篇8

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73―01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要求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合作中,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解放。这样,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就从课堂上的教学变为课前的引导上,导学案就成为学生能否主宰课堂的关键。

一、编写导学案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确定的问题应使学生感觉到清晰明了。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心理学强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改变教师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

3.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设置,应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疑点;题型的选择应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力级别要求低的问题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及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在课堂上运用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成员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教师可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再把学习任务明确到各小组,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作出快速反应,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此外,学生还要先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进行学习,以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为主。在预习时,要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有疑难问题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同时还要培养在预习时能用符号对自己所预习的内容进行分类标记的好习惯,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当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后,教师再检查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运用导学案的课后反思

为了利用好导学案,在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总结,使导学案不断完善,让导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越来越符合学生的要求。教师最好对学生的学案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做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给预习好的小组加分、将他们的学案放在板报上展览等,逐渐引导他们把被动的预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然,为了使用好导学案,学生也要完成导学案的最后一步――归纳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如果课上没时间进行,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四、导学案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学习步骤清晰明确,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水平。

2.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前已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的学习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3.减轻课外负担。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课堂内能将知识消化和巩固,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劣势: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的确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践中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还显得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时教师讲的还是过多。

篇9

关键词:绿色教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

一、“绿色教育”的概述

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关于“绿色教育”的具体定义。将所有相关观点加以总结可知,其主要遵循的教育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绿色教育”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培养,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化发展,不断促进学生个性以及特长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绿色教育”,可以使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阅历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类别。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数目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属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得到更好的创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高职院校,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集体观念差,缺乏合作意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功利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其行为已经和传统的道德观念相偏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依旧继承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方法加以解决。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绿色教育”进行转变的具体措施

1.从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又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随大流开设课堂,教师要对“绿色教育”的基本需求加以明确,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有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

3.充分利用网络

高职院校要建立起校园网络,使网络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绿色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化。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动向就会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所有的教学方针和内容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转变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上充分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吸引学生;而针对思想活跃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研究理论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通过以上综合论述,主要针对“绿色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索。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这种教育理念,在“绿色教育”的有效指引下,对具体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改革,可以促进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为我国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梁艳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性;原则性;恰当;冲击;常规课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高涨,大胆尝试改革,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开创了崭新局面,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但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观摩公开课的体会,我感觉到,当前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这偏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足够的重视。下面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1 一些教师仍走不出旧教材的影子,随意补充知识点、加深教学难度

高中政治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作了大幅度地调整,在内容上也作了许多删减。一些教师,唯恐一些知识点高考要涉及到,所以在教学中随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其实,有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在新教材中只是作为了解的内容,详细的内容放到相关的选修模块中。盲目地、过多地补充知识点所带来的后果是: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觉得政治太难、太杂,对政治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目标的落实。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严格对照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明确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讲到何种深度,千万不要随意拓展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2 貌似教学改革,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到处是学生的声音,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唯活动是瞻”、“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这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会场、市场,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所以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动而有效。

3 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原则性

一方面表现在教学形式一定要与众不同,如引导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应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秩序,而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人为增加认识的难度。再如只推崇新课改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倡导学生畅所欲言,挑战权威,因而不管什么样的奇谈怪论,甚至是非常偏激的思想。也不加以引导和指正,只要敢于提出新观点就是好。这很可能对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开展活动在注重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引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同时要明确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

4 过分热衷于多媒体教学,滥用乱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成“时尚”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它可以使知识更生动、形象、直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我发现自己出的公开课和观摩别人公开课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多媒体,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就意味着你没有掌握高科技手段。更有甚者在某些教师的课上从来不见板书,每堂课都像放电影一样,学生对重要的内容根本来不及做笔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总之,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是主导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要运用恰当。

5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有的教师把此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量少讲。有的学校还硬性规定:教师只允许讲二十分钟,剩下全部时间学生或自学或做练习或活动。每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理论,靠学生自己探究根本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教师又讲太少,有的知识点只是点到为止,根本讲不透,学生就会如一团雾水。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淡化教师的讲,教师讲多少要由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定,不能过度追求课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因此,传统的“以教为主”不提倡,片面强调主体作用也不行,尤其是对基础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