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9 18:4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1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传统的教学过程把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这样做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其才能的开发。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从应用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前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通电螺线管具有磁性,能使小磁针偏转,但磁性较弱。本节课我没有按常规的复习来引入新课,而是以让学生观看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过程来引入新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通过对短片的观看,学生领会到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学生观看了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之后,有一种强烈的想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的欲望。这时我巧妙引导,让学生由已知来探究未知。我说:“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够自装自卸呢?”学生通过思考,结合上节学习,想到了通电螺线管的工作原理。我接着引导:“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很弱,那么我们采取什么办法能过增强它的磁性呢?”这一提问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学生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电磁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三、引导探究,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在探求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跟电磁铁电压、电阻、电流、匝数、铁芯等有关。我利用副板书将学生的答案都记了下来,然后和他们一起分析:电压多少,电阻的变化最终都影响电流,从而归纳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和电流大小,以及有无铁芯有关。在分析与它们有什么关系时,我通过引导指出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接着我先演示电流一定时,改变匝数,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得出结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有关,匝数多磁性强;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寻找在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连接电路,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发”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了成功者的乐趣。

四、走出课堂,开阔视野

当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后,定会产生一种要表现自己的冲动。我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释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基本上都能知道它的核心部分就是电磁铁,也知道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够自装自卸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我先介绍学校中有一样东西就是利用了电磁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到了电铃,并且知道其主要结构及核心部分――电磁铁。接着我让学生分析电铃是怎样连续敲响的,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分析,发所未发。然后我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电铃的工作原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使全课教学达到制高点。学生通过反思使认识得到了升华,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表达能力也就在这一次次发所未发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布置的延伸作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电器设备用到了电磁铁?你能否利用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来搞一个小创造和发明呢?这样就让本节知识得以延伸,走向了生活。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形式分析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单独提出,在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我就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步骤、模式、呈现形式、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是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再发现为步骤的教学方法。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以致完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的找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几种呈现形式

(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发现新事实,探索新规律;检验理论,判定理论的适用范围;测定常数;推广应用,开拓新领域。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以及电阻关系等,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与交流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通过调查进行探究

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这一章的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就比较空洞无味了,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物理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怎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三)通过资料分析进行探究

有的物理实验,普通中学的实验条件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家们研究的历程,利用他们实验中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探究历程,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了解物质由什么构成?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活动: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阅读课本,发表自己的查阅结果。并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也能起到探究的效果。

无论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调查进行探究,还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进行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

(二)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三)不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探究,采用探究式教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四、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由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思维不开放,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来,加之受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时效不高。

(一)受资源的限制

农村初中多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不够,甚至有的学校的学生一点上网查资料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学生不能通过网络查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同时,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现有的实验器材是课程改革以前国家按照标准配置的,因而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实验需要的器材。

(二)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物理周课时也不多(八年级两节,九年级三节),而物理上某些问题的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课内一般不能够完成。课前,教师也需要相对更多的时间准备。因此,时效不高,没有时间保证不能够实施。

(三)受学生知识水平,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限制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一时不能改变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习惯于老师讲学习学的灌输式教与学的模式。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初步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探究能力还不够高等,有些教学内容,无论老师如何引导,如何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但大部分学生始终是被动地进行探究,也不能很好的得出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是有益的。合理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其三个基本目标。大胆的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索性思维、动手动脑的综合实践能力,对物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34-02

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而这些能力要求均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实现。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在课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与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演示实验不一定非要由教师来呈现,它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使学生由实验观察中,心理上的“跃跃欲试”进化为实验操作中的两只手的“亲自试试”。因而,必然会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真切地了解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各种现象与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的研究与反思等,进而形成具体的能力。而这是学生仅仅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以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演示实验“小铁球受到力的影响改变运动状态”为例,如果由教师亲自呈现演示实验,相对于教师自身及紧邻讲台的一些同学的观察来说,演示过程和效果可能会非常好,但会因演示空间狭小、演示物较小、观察距离较远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使中后排多数学生很细致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和呈现结果。因而就总体来说,其演示过程与效果不会是很好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仅仅停留于观察的阶段。如果将这一演示实验由学生小组亲自进行,则既可克服教师演示的局限,又可使学生在亲自操作过程中,调动观察与操作的积极性、培养观察和操作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动手探索的快乐,进而激发探索欲望。

二、在开放性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一些测定性实验已有较为固定的实验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固然稳妥,不会出现意外情况,但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问题解决方式的创新等。因此,对于这些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和鼓励学生打破成规,进行实验步骤与方法的多种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已有实验模式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新的实验方式与已有模式的差异点在哪里、存在什么问题、应怎样解决等诸多问题。例如,在“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中,就可以进行开放性实验。实验前,教师明确实验目的,但不规定具体的实验步骤,不说明具体的实验方法,而允许学生(实验小组)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等来确定和完善实验步骤与过程,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如测量石块的密度,就有先测体积后测质量与先测质量后测体积之分,至于具体哪种方法较好,哪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可由学生自己在探索中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这种开放性实验会因实验步骤与方法的探索性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丰富学生的实验体会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情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物理课程的构建也非常注重学生的由生活认识到物理认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随时注意把一些与实验教学紧密相连的生活物品拿到课堂上、带到实验中,以此常见、熟悉的生活物品为媒介,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解。例如,可以用激光笔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用近视镜和老花镜做凹透镜和凸透镜实验,用小药瓶做浮沉实验,等等。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学生实验,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用或改造一些日常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亲自动手,随时进行,独立完成。这样做,一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之前,我就布置学生利用饭盆、橡皮泥等做教材中“想想做做”栏中的“橡皮泥船载重物”的实验活动,取得了预习教材与节省课上实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效果。表现在能力培养上,学生(小组)的亲自动手制作器材、亲自试验、独立进行,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学生实践能力、探究精神等无不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发挥,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习的趣味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非常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与发展。

四、在实验拓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部分物理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可以不拘泥于成规而将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延伸。这种拓展与延伸,由于与已有实验模式相比出现不同,会因学生不知道其结果而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也会相应增强。仍以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为例,教材“想想做做”栏中有“盐水浮鸡蛋”的学生实验活动,将两只新鲜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容器中。在实验过程中,有学生在只有一个玻璃水槽和一只鸡蛋的情况下,采用先观察鸡蛋浸在清水中的位置,标出记号后,再观察逐渐向水中加一定数量盐后鸡蛋在水中的位置的方法,同样完成了实验。这种在现有条件下学生自发地或在教师启发下改进实验步骤、拓展实验内容的行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一般都应得到支持和鼓励。正是由于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动手操作与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就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与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虽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从点滴做起,就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能力与自我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海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学苑教育,2013,(11):66.

篇4

【关键词】教材;牛D第一定律;比较;教学启示

一、中英教材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表述

1.中国教材(人教版)

以前和现在的人教版的初中教材,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表述均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英国教材

由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廖伯琴教授主译的英国中学主流教材《物理》中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这样表述的:如果一个物体受力平衡(合外力为零),那么:若物体是静止的,它将保持静止状态;若物体是运动的,它将以原来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材理念的差异及教学效果的差别

1.中国教材(人教版)编写理念及教学效果

(1)教材编写理念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实验与推理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总结而得出的,尤其是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基础、结论与推理。因此,我国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尽量还原当时的实验情境、结论与推理结果,以更好地落实《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2)教学效果

在我国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中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而实际生活中是找不到不受力物体的,而且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验证得出,因此学生自然而然会在心理有一种排斥和难以置信感,尽管我们老师会不断地强调不受力相当于受平衡力,但也显得苍白。还有就是定律中后面的结论: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到底是保持静止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解释才能弄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及听课经历发现,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时,教师通常要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读,或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读,以便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

2.英国教材编写理念及教学效果

(1)教材理念

英国主流教材编写者始终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把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把枯燥无味的物理学变得精彩无比、美妙绝伦。因此,在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时尽可能让学生一看就明白,首先是成立条件上一目了然,不受力和受平衡力均适用牛顿第一定律;其次是结果上一目了然,即原来是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依然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会保持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这样编写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学习。

(2)教学效果

笔者让一些学校的物理老师尝试用英国主流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表述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以上述题目为例,大部分学生均能选出正确答案,错误率很低,原因在于英国教材中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非常清晰,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会以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述方式,产生的结果会不一样。

三、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1.规律描述应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物理是从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具有简单美。因此,教学时也应该力求简洁,做到简单高效,尤其是在描述物理规律时应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例《牛顿第一定律》可采用英国教材中的描述方式,让学生一看就懂。

2.牢固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

不可否认,教材是学科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制而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不同地区的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材的编写内容与顺序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牢固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而不要教教材,束缚于教材,例如: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2节弹力中有个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与第3节重力中的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进行整合,合二为一,这样整合教材,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目的。

3.做到“深奥的知识浅显化”

在物理学中,总会一些知识比较抽象,令学生难以理解。如“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处理这个难点,我们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好“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这个实验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比热容”这个量的名称里面去理解,“比”就是“比较”的意思,“热”就是“吸热或放热”的意思,“容”就是“能力、本领”的意思,把这三个字的含义合起来,就是“比较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4.不断钻研,提升专业水平

只有学习,才会进步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看一些物理教学类的杂志,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物理之友》等;也可以看看国外的教材,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教材,如美国、英国、荷兰等,了解异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素材;还可以多听课学习、与同伴交流、研讨等,不断地向书籍与同行学习,潜心钻研,加强反思,持续积累,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我们物理教师要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不断学习与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做到“深奥知识浅显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八年级下册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7∽17

篇5

从XX年起,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知识教学变成了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我们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师从课堂传输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平时,我们学校很重视教学反思,我们在每节课后都进行认真的反思。我想,注重教育教学的细节和过程,做到事前计划设计,事后反思总结,并着眼于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科研的突破和主战场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时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完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较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通过这种方式我认真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提高45分钟的效率。

我们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提倡教师走进课堂,相互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我们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在这一年里,我们八年级的几位教师之间紧密地合作,坦诚互助。彻底没有以前彼此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我想,我们教师必须像现在这样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因为我们物理学科也可能一项课题会涉及到数学、地理、化学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科学组的亲密的互动关系,引发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同时,在与不同学科老师的协作、交流中,我们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教物理的也要研究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知识,以改善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做一名综合型教师。

过去,我们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我们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平时工作中,我们几人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为此,我们在每节课备课前,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并写详细的学案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是一种挑战。因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我们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不过这样,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间。

篇6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算一个起点。

三、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四、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五、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主动找他们来了解原因.他们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里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比较大。他告诉我: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不能把顶岗实习做为定型实习。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条件出新花样,认真积累教学经验,多反思,多总结,把我们的第一次工作做到最好,努力培养自己的师德,学识,辐射力。

篇7

关键词:拓展 初中 物理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一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二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三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四要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而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重视书本忽视其他学习资源、重视课内忽视课外学生活动的问题。反思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解的方法,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开发尽可能多的物理学习资源,以拓展知识,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有些问题教材未作深入阐述或未阐述,但在学生探索能力范围之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二是与个人或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改造家庭炉灶以提高燃料的效率、设计特殊电路、制作自动控制电器等:从一些装置产生的问题,如傻瓜相机为什么不用调焦?为什么人能通过门镜看到门外的人,而门外的人却看不到室内的人?三是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惯性在汽车制动和导航中的应用、太阳能的综合利用、静电利用和危害防范、农业生产中的物理学知识、高科技在抗洪救灾中的应用等,四是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如新型电池、超导体、激光、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记忆合金等。五是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物理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开发、电脑病毒以及犯罪克隆与伦理等,

1.结合活动进行拓展。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物理学内容,将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结合到各种活动中。活动的设计要尽可能贴近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使学生有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了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就可开展“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鉴于学生的知识有限,可将主题范围缩小为“厨房里的热学知识”,引导学生去对平时“视而不见”的厨房用具、设备、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思考这些用具、设备为什么要这样造?厨房中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并要求学生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补充课外小实验,撰写科技小论文,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思维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弄清实验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学习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时,可以让学生做几个小实验,如“纸锅烧水”、“鱼在沸水中生存”、“用冰水煮开水”等,并解释其物理现象和规律″学习了《水的循环》一节内容后,让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水的再利用”为题,撰写小论文或设计一个学校、家庭的节水方案,并在班上交流,以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对校园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合理利用的研究,讨论制定“怎样处理和合理利用校园生活垃圾”的科学方案。

3.结合物理游艺表演进行拓展在学习了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和《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观看“油锅取物”的游艺表演: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伸手取出物体后若无其事:在学生惊叹的同时,让其明白其中的物理知识:原来油锅中的液体是油和白醋的混合物,由于油的密度小,所以漂浮在白醋的上面,并且白醋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庄40~50℃之间即可沸腾,看起来像是油锅中的油沸腾了.而实际上是白醋在沸腾,表演者伸手到509:左右的液体中拿物体时,虽然感到热但不会烫伤皮肤,加之动作快,是不会有危险的。这种趣味性、娱乐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活动,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对教学信息进行反应。

4.结合网络及课外读物进行拓展: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时,对一些似是而非不易正确理解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一般查阅资料的途径有:一是书籍、报刊和其他资料,书籍包括专著、教科书、辞书、百科全书和科普书等,二是互联网。学习社会的到来,使网络学习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学生有无学习能力的标志之一。给学生提供一些开发和拓展物理学习资源的极佳场所。真正地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并将每一次的学习成果进行班级和年级内的交流展示。同时,让学生明白,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是快速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演习和训练场所,而这种能力是每个人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积极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学研究所等各类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和拓展的舞台,使物理资源的开发活动更灵活、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学探索

[2]顾建元.重视物理情境创设,促进物理意义建构[J].物理教师

[3]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1版.广东教育出版社

篇8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2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致使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感到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要从物理教学的整体性去思考设计“学习单”,以“学习单”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更具价值,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

一、“学习单”的内涵及运用价值

“学习单”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从学生掌握的知识着手,将学生的疑点作为学习的起点,把学习的难点作为设计的重点,把教学资源的生发点作为教学的推进点来设计与运用“学习单”,促使学生在“学习单”的指导下,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意的物理探究活动,展示交流学习结果,自行发现、建构有意义的物理知识,收获更为高效和丰硕的物理学习成果,真正体现“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物理“学习单”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不是分开来的个体,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从物理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设计“学习单”,形成“学习单”系列,真正实现课前预习有效、课中研讨高效、课后巩固有成效。

(二)层次性原则

“学习单”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真正从“学习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要从学情出发,根据物理教学目标,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究、讨论、交流、反思等多元活动,进行有序、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三、初中物理“学习单”运用的策略

(一)课前――课前预习,自主完成

在课前预期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针对学习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或探究活动,作为学生的导学工具,指导学生先学一步,对新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仅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遗忘的障碍搭建桥梁。

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份“预习单”:(1)汽化是 。(2)液化是 。(3)列举“汽化”和“液化”的实例(不少于三个),看谁列举的多。(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那些?请举例说明。

这样设计“学习单”,把要学习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合理地应用于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不仅可以扫除听课时的障碍,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利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进行动态课堂安排,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探究历程,促进自主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有效。

(二)课中――基于预习,学习新知

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探究的良好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预设,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把学生的预习结果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进。同时,教师要针对教材重难点拟设生成性问题,精心设计“学习单”,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提示、升华与启发,扩大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或方法。如,学生在探究沙子和水的吸(放)热本领的实验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单”:

1.使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的办法是 ?如何使沙子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 ?如果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长短不同,说明了 ?

2.如何比较沙子和水谁升温快?

3.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沙子和水的

相同。此外还应控制 相同。

4.此实验探究的结果是 。

(三)课后――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篇9

(贵州省安龙县第二中学552400)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的东西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这就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用到一只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这样引入新课同样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另外还可以讲述物理学史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眼界,了解物理学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来增强物理教学的魅力。而讲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讲一下伽利略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错误,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等,既展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情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如在教学声现象时,采用多媒体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凝神聆听,然后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样乐器的声音不一样?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有一位教师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的讲座时,他一开始并不夸夸其谈,而是用一只空袋,拣起来放手,再拣起来,再放手,这样重复了好几次,这一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迫切想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就在这时他发问:“这袋为什么站不起来呢?”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他说:“袋内无货,无法站立”。自热而然地引出了他的讲座内容。又如美国的一位教师在机械能守恒定律开讲之时,创造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情境。他用一个大铁球把它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将它拉至偏离竖直位置,紧靠着自己的头,在学生目不转睛之时,他把球放开,球开始运动,下面的学生为他捏了一把汗。可是他稳如泰山地站着一动不动,球摆回时并没有碰到他的头,这一场面吸引了学生,对这样的情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巧设实验,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八年级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设计方案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四、注重应用,发展兴趣

篇10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物理的很多概念、规律、定律,用文字表达比较抽象、枯燥,八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教师在授课时,普遍感到学生很难接受物理这门基础学科,然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的概念、规律和原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接受新知识,了解新现象,感受物理学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重视四个方面。

一、以探究物理现象为目的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释物理现象、掌握物理概念、物理知识,所以演示实验要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相适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物理概念、规律,达到实验为教学目的服务,同时教师让学生知道演示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突出那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哪些操作规程,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积极思考,抓住演示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问题,演示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要符合教学原则,要考虑实验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实验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要体现实验的原理与实验的现象,为探究物理知识而服务。

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直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实实在在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规律。因此,必须保证让学生都能看到、看清实验时发生的物理现象,只要效果明显、直观、有说服力,这样的演示实验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1.演示实验的仪器要明显,这样物理现象的变化就会显著,我们可以使实验仪器的尺度足够大,刻度线条明显粗。必要时借助投影、光线放大或电子白板等设备增强物理现象,提高实验效果,对于细小的实验元件可以用投影机,幻灯片放大到屏幕上,让教室后边的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的本质,体会物理实验带来的乐趣。

2.实验仪器的位置要适应学生的观察,演示桌的高低、仪器的摆放,主要演示实验仪器要放在突出的位置,没用的仪器,或用过后的仪器放在桌子下,不能互相遮挡,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有色调或演示光线的实验结果,观察的主题与背景与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比如透镜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折射等。

3.演示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观察力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清观察过程的主次、观察的目的与重点,对实验现象认真细致的观察,客观、科学的分析实验结果,防止片面的以“次要”现象冲淡“主要”的观察,例如在做电路短路实验时,插座金属片的短路,有电光现象,有声音现象,有熔丝烧断后的青烟,多种的感官刺激,别让学生在这些现象后分不清主次。可见,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客观的去观察、去探索要掌握的物理知识。

三、演示实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敏锐的观察、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活跃思想、丰富想象,同时也会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新的感悟,这正是八年级学生喜欢学习物理的关键所在。譬如,我们在做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中,围绕凸透镜演示实验的结果层层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得理性知识,以获得物理现象本质的东西。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学生仅仅是观众,而创新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在做实验演示之前,让学生设疑、猜想、和假设问题,设计实验过程,求证理论。可见,通过科学的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见的物理现象通过自己的观察、推断与思维结合起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检验,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马德堡半球测试大气压的演示实验时,教师积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的存在,由于抽气浪费时间,可以用有弹力的塑料瓶替代马德堡半球,用手挤压塑料瓶,排除瓶中的空气,瓶嘴对手心吸住,瓶子便紧紧的贴在手心上,要拉开比较费力,这些常见的实验说明大气是有压强的,有比如我在讲摩擦力的方向时,用一把弹性的梳子,紧压在桌面前行,就会很直观的显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课本紧压、拉动、观察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演示实验的设备要方便、稳定、安全

演示实验是为了解决抽象的问题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内涵,演示装置越简单明了越好,特别是物理概念或引入课题的定性研究要对实验做一个前期的精心准备,反复测试,以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即使简单的、非常熟悉的实验,不要掉以轻心,力求保证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与细节,同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事故,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仪器的选择,操作的规程,切忌不可粗心大意,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通电导线的端头不能外露,爆炸、易燃、反弹的演示实验要有绝对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

(上接第46页)教师还要起到示范引导作用,自己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书写规范,及时鼓励和指正,使学生学有样做有规。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能仅仅追求热闹、形式、有趣,我们还要多反思、多尝试,和谐地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计算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更透彻,计算技能的掌握更扎实,计算能力的应用更自如。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