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2: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景状物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景状物作文

篇1

一、目的不同

《故都的秋》写于20世纪30年代,作品着力表现的是作者在特定时代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并以此来折射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所以,写景本身不是目的,即非要表现景物之美和自然之美,而是借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和趣味,表现内心的忧郁和感伤。作品描写故都秋天的风物,着眼于“清、静、悲凉”,“清、静、悲凉”如其说是景物特征,不如说是作者内心的一种体验,所以,作者写秋,虽也状秋形,绘秋色,摹秋声,但处处突出的是自己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即秋在自己心中所引起的“味儿”。作者的思想情感,独特的审美情趣在秋景里得到了曲折而充分的体现。《瓦尔登湖》这篇散文,作者抓住了瓦尔登湖的静谧、纯净、博大、深厚、富于生命力的特征,以极细腻的笔法对瓦尔登湖上的景致做了具体而又独到地刻画,生动地表现了瓦尔登湖令人神往、使人陶醉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作者也借对湖的描写,完成了他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塑造。换句话说,瓦尔登湖在作者笔下不仅是一处优美的所在,更是借瓦尔登湖完成他对生命本质与灵魂生活的深刻关怀。

二、手法不同

《故都的秋》以景写心,景因情设,《瓦尔登湖》则景在眼中,情因景现。一个重主观,一个重客观,一个重虚,一个重实,一个物我交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一个静静欣赏,景在眼里,景中自然有我的喜悦。郁达夫这样来写:“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自然而然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其中“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下训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萧索的意象、冷冷的色调、静寂的氛围,不仅是故都秋景的特征,更是作者心灵的映现,“十分的秋意”不过是作者在“看”、“听”、“细数”、“静对”时“感觉”到的,因此,作者心中那一份惬意、那一份恬适、那一份孤独落寞随着几个简单的意象倾泻而出,并氤氲整个庭院。秋姿、秋色、秋声不是来自作者的笔下,是从作者那颗秋心中汩汩流出,因而都渗透着“清、静、悲凉”的味儿。再看《瓦尔登湖》中的描写:“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被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个小小的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氢气球而漂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此段描写把成千上万的鲈鱼在水中游泳、嬉戏的情态生动而逼真地刻画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作者用笔极工,鱼形、水色、水面上的小水涡小水泡,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都那般地诗情画意,而小鲈鱼游泳的情态,更让作者凝神聚力,并心生快慰。无疑,这里的描写渗透了作者泛舟湖上的无限喜悦之情,甚至直接用比喻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其目的还是为了状写湖水的清澈、透明和鱼儿在水中游泳的轻快神态,以表现瓦尔登湖的美和生机。

另一方面,《故都的秋》选取片段、零星而平常的景物来写,表现故都之秋无处不在、味浓、味永、味烈的特点。而《瓦尔登湖》则立足于全局,对瓦尔登湖上的景物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刻画,给人以整体印象。再者,《故都的秋》把描写与叙述、议论、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情生景,借景,“物”“我”交融,作者深沉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瓦尔登湖》在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之外,还常常在绘景之中直抒胸臆,情随景生,情景亦浑然一体。

三、效果不同

篇2

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景色,自然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各种各样。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写景的作文要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或仰视或俯视或平视,或近看或远观,或目视或心视,随意变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景象多姿、景趣横生。

1、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这样才可以全面客观地描写景物,这样才可以避免单一片面的描写。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我们往往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这样更接近事物的本身,笔下的景物才会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得多、鲜活得多。这样的文章才会更生动,文章才会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让修辞手法为你的文章添彩。

我们写文章时可以运用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妙喻联珠,生动贴切,形象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绘声、绘形、绘色,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景物的神韵。

3、风景是生动的,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写景的文章既要写景物的静态,又要写景物的动态,注意动静结合。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动静结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强。让你的文章生动起来,让你文章里的风景生动起来。

4、全方位感受,用心观察,情景交融。

每一种事物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全方位真实感触景物特点。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的对象。另外,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拿起笔来,写出我们心里所爱的美丽风景吧!

习作要求

篇3

万物皆有天性,美无处不在。一处美景,一种自然景观,一棵树木,一只小鸟,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往往都蕴涵着某种情趣,它能引起人的联想,触动人的相思,给人美的享受……2012年不少中考作文题目适合写成“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性散文,比如湖北荆州题“温暖的阳光”,江苏淮安题“那条河”,四川泸州题“______的风景”,四川南充题“风雨”(话题),山东滨州题“我最喜欢的季节”等。作文时,要使你的文章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美感,主要是把握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即“象”和“景”)和“我”要宣泄的情感(即“意”和“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读这样的文章,就如啜饮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定会令阅卷老师青睐有加。

【学生佳作】

聆听雨的心声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 胡晓玲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春雨是最美妙的,也是我最喜欢聆听的雨声。当她伴着和风,在空中连成一丝丝的针线,密密地飘洒到大地时,便会发出细微而灵动的声响,宛如江南女子的温声细语。每当这时,我便会趴在窗前,痴痴地望着那如烟似雾、细细柔柔的雨丝,听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就仿佛聆听妈妈关怀我的温婉絮语,任她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大约是忍受悲伤的日子总会在雨天吧?小时候我就听伙伴们说,只要一下雨,那定是老天爷在哭泣。那“咚咚啪啪”的夏雨声真的是老天爷在抽泣吗?望着近处被雨打得颤抖的绿叶,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不久前的回忆。记得母亲去世前的那几天,大雨纷纷,连绵不断,我蹲在窗下,只专心地听着雨声,雨水从屋檐滴下,击打着冰冷的水泥地面,生硬得刺耳。那声音先是“咚”的一声,接着又是“啪”的一声,依次交错,节奏加快,不一会儿便成了“咚咚啪啪”的了。后来雨的节奏越来越快,我的心情也随着越来越坏;最后这雨声已变得杂乱无章,就像个庞大的交响乐队没有了音乐指挥一样,“噼里啪啦”地乱奏一气,我的泪水也禁不住“稀里哗啦”了!妈妈呀,我可就您一个亲人了!您的女儿还没成年啊,可您为什么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呢?

如今,秋季已经来临,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场秋雨,雨声不大,不紧不慢,能听到“滴滴答答” 清脆的响声,显得冷静而深沉。听着这雨声,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叮嘱:人生一世,总要面临许多的挫折和不幸;厄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就一定能战胜它!是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我想:这秋雨肯定是不惜一切下来陪我的吧?你看她痛痛快快地与世间万物相拥,以最壮美的乐音来净化人们的听觉,冲走人们内心的阴霾,使得人们如被催眠般地去聆听她的诉说,遵从她的劝解,领悟她的深邃。此时此刻,我感觉听雨,就是在听一场人生经历的诉说,在听一位智者的生存慧语……我内心久久环绕的悲伤随着雨声的稀疏渐渐释放,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应该始终围绕着生活开展,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关键,紧密贴合记叙文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细心关注日常生活与学习,不断的提升观察与发现能力,从而同时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格个性。在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相应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将记叙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从而最终实现作文写作技巧与精神的共同成长。

一、 高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1. 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中记叙文写作必须从生活的历练中获取写作素材,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再通过选择恰当的文章立意与构思将其表现出来。高中记叙文不单单体现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较高水平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不单单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体的发展需求。

2. 强调自主写作的进行

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写作训练是完成记叙文写作的根本基础,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愿意自己去进行训练,才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从厌恶写记叙文转变为对写记叙文充满期待。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需求[1]。

二、 记叙文的类型与教学策略

1.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类,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现象的作品,其是一种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够真实的告诉读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态,读者读到记叙文作品就犹如回到当时情景一般。根据记叙文的社会功能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以及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两种形式。更加注重实用价值的形式包括传记、消息等;另外一种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形式包括小说、寓言等。根据记叙文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人为主、以事为主以及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人物的形象、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从而传递人物形象,体现作品主题;以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叙述,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环节,着重描写事件的发生、经过与结果;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情怀与情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 记事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事类型的记叙文最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实的还原事情,将所发生事情的缘由、情节与结果一一阐述出来。在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整个事情是文章的重点,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因素都只能围绕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3]。很多高中生在进行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事情描述的没有连贯性与逻辑性,十分零散,时常呈现过于简略与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将完整的事情阐述出来,避免过于嗦,怎样完整的呈现事情的状态,进而组成规范的记叙文。

(2) 写人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人物类型的记叙文主要是针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将人物丰满的形态充分的刻画出来,让人物能够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要体现人物的特征与个性首先自然是要对人物的行为与活动进行刻画。因此,在进行人物类型的记叙文写作中除去必要的陈述交代外,还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动,让其在行为中展示自己。将一些必要的交代与介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出来,例如可以从形象、行为、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进行人物类型写作的时候,以他的同班同学小敏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对人物的刻画较少,大多数都是用叙述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并且写的都是小敏平时在班级上的缺点,没有涉及到小敏的优点。教师可以以此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人物记叙文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单单写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将人物的复杂性体现才出来;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陈述型语句,而是更多的通过所刻画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等方式流露出来。教师选择该位学生的原稿进行修改,将指导学生的理论化为实践,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做到将人物写的丰满、形象。

(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主要就是针对景物在细节方面上着重笔墨,关注景物在不同时间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体验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作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实的描绘景色或物体,而是将情感与情怀与景色或物体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将个人的情感与景物有机的融合起来。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写的手法与重点上也明显不同。景色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心情跟随着作者的个性摆动,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典型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来指导学生该类型记叙文的写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萝即使历经挫折,依然生机勃勃的形态表达了不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记叙文是一种既可以写人、写景,又可以写事的文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记叙文都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记叙文的写作中去。要显著提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需要对生活充满细心观察的热情,融入情感与理性,在技巧的贯彻下达到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02):88-92.

篇5

所谓“象格仿写”,就是以儿童的世界为“象”,以所习文本的表达方式为“格”,让儿童在言语实践中,观物取象,依格举象,从而实现仿写的科学发展。其教学流程是:据文建格――观物立象(观察感悟生活,提炼写作内容)――依格而作(根据文本之“格”,表达心中之“象”)――作后反馈。其中“据文建格”“观物立象”是“象格仿写”的关键。

一、据文建格,科学建构“格”的智慧

所谓“据文建格”就是发现文本中的言语表达的“格”,让儿童“依格而作”。因为“格”是言语的表达形式,只有形而上地认识它,才能进行形而下的实践。正如削苹果需要用刀一样,认识“格”也应该借助相应的工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借鉴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常青先生的“素、量、序”的概念,作为认识“格”的工具。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中的“表情强调格”为例,来认识“素、量、序”的概念。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用素、量、序解析如下:

随着“素、量、序”的解析,神秘的“格”走下神坛,成为普通的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格而教,学生可以依格而作,教学活动从而走向简约、清晰。

二、观物立象:立体触摸“象”的存在

(一)调动六觉,立体触摸“象”的存在

“象”是“言”和“意”的中介,是“格”所要表现的内容。儿童在运用语言描述事物时,表象越清晰、越稳定,表达就越具体越生动。因此,在“格”确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心觉等“六觉”多维度观察、体悟“象”的存在,提高“立象”的质量。请看学生仿照课文《石榴》所写的《桔子》片断:

剥开深绿色的外衣,只见月牙般的瓣儿紧紧簇拥在一起,黄色的瓣儿配上白色的丝儿,煞是好看。剥下一瓣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爽口极了。

因为学生调动了视觉、味觉、触觉等去立体感知“象”,所以文字显得十分生动。

(二)科学分类,六觉指向五感七情

是否学生只要调动“六觉”就能清晰地触摸到“象”呢?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需要有清晰的指向,才能更清晰地感知“象”的存在。在立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六觉的指向。

1.写景状物,五感并用,提高观察的广度

一切只要写景状物的文章均指向“五感”,即形、声、色、味、触。只有充分调动“六觉”指向“五感”去提高观察的广度,“象”才会愈发清晰,表达才会生动、具体。上述“桔子”片断,短短66个字,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为作者调动了视觉、味觉、触觉写出了三种颜色,一种形态,两种味道,一种触感。

2.叙事抒情,定位七情,挖掘感受的深度

一切叙事抒情的文章均指向“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调动“六觉”指向“七情”去挖掘感受的深度,“象”才会愈发细致,表达才会更加真切、感人。但,“七情”都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等来体现的,因此,“六觉”应该具体指向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等这些具体可感的范畴。这既符合言语表达的规律,也顺应儿童的思维。《狐假虎威》片断,正因为调动“六觉”指向表情和语言,所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狐狸狡猾的情状。

“象格仿写”以“言语表达”为核心,通过“象”的“写什么”和“格”的“怎样写”去唤醒和培育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符合言语表达和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信、坚守。还应该从课程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象格仿写”的内涵、操作程序和课程资源,让它成为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儿童言语表达的教学策略。

篇6

诚信是做人之本,没有了诚信就像失去了翅膀的小鸟一样没有了人生的意义。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就在现在的社会中,一颗颗纯洁的心灵却被谎言给污染了,难道人在社会中就必须得说谎吗?

先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看吧!小时候,去医院打针,妈妈会告诉我们说,打针一点儿也不痛,结果我们被针扎得直嚷嚷,从此就害怕打针。如果爸爸妈妈首先坦白告诉我们,打针会痛,但可以很快康复。这样也能让我们做好心里准备,不是两全其美吗?

再长大一点,爸妈带我们出去做客,主人拿出东西给我们吃。爸妈又会先替我们拒绝,教我们说:“谢谢您,我不吃。”其实,我们心里却很想吃,但如果不这样说,就会被父母批评,认为我们不讲礼貌。

再大一点,我们乘车该买票了,爸妈却教我们把身子弯下一点逃过买票,不然的话,爸妈会骂我们笨蛋。

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讲述自己的理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想当科学家,医生……但假如有个人说要当农民时,大家一定会报以奇怪的目光,其实,他又何罪之有,他只不过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罢了。

再来该写作文了,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在各式各样的作文里,我们都编织着一套套美丽的谎言:一写人会写他的品质如何高尚;一写景就会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想为祖国做贡献;一写事会说:“这件事让我懂得了……深刻道理”……因为这样的作文,老师会给我们打高分。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与社会接触多了,我们在社会中也学会了说谎。

马路上、电线杆上……到处是小广告,什么某某医院百病百治,什么某某美容院包你美丽,什么……但这些广告是真的吗?不,谁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但定会有消费者上当受骗,使虚假广告的人赚大钱!

方便面广告多么诱人啊!香喷喷的牛肉,粉嫩嫩的火腿肠,还有绿油油的蔬菜,简直是色香味俱全呢!等我们兴致勃勃地买回家时,却发现只不过是一个面团而已。

公共汽车上,售票员阿姨告诉我们,汽车马上就会开了,可是我们等了好久,车子却纹丝不动。

……

篇7

八月的田野

高秋燕

八月的田野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开篇点题,这点很好。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有些不妥。庄稼正在生长,到了九月,才能说“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果园,玉米地,花生地……所有的果实都即将成熟。田间空气清新,小鸟

不时飞过。农民伯伯笑呵呵地看着这一切,迎接秋天果实成熟的那一刻。

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眼就可以望见一米多高的玉米秆。玉米秆上已经长出了玉米穗,有的一秆上甚至有两个玉米穗。(庄稼中,玉米是分布最广,种植最多的作物,应近距离仔细观察,从叶、茎秆、天樱、果穗等方面去写)玉米秆像一排排威武的卫士,笔直地站在那里,不管风吹雨打,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再往里走,便到了果园。果树和梨树上都挂满了苹果和梨。(应从个头、形状、颜色等方面细致描写)金帅苹果、红富士苹果,还有黄金梨和皇冠梨都已经成熟,农民伯伯正在地里忙着采摘果子,到集市上去卖。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出丰收的喜悦。

往下看,是花生。花生稞上开满了小黄花,拔下一棵,根上已经长了许多花生形状的果实,用手使劲一捏,里面的水便溢了出来,说明花生还没有成熟,我想,再过半个多月,也就该成熟了吧。(花生从开花到成熟要一个多月。半个月怎能成熟?)

八月的田野真是美不胜收。(写得过于简单,收束过早。八月的田野天气特点是热,这一点作者没有提及。结尾说“真是美不胜收”虽然是个总括句,但由于前面的描写不具体,这里显得空泛。)

【升格建议】

本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层次大体可以。但本文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概括

的文字叙述的文字过多,生动描写太

少。二是作者观察马虎,写花生的内容不真实。三是联想不够,使文章内容单薄。四是重点不明显。写好这篇文章作者应亲自到田野去仔细观察,并做好笔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写景状物,增加具体描写的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让文章厚实。此外要精选材料,使文章主次分明。

【升格作文】

八月的田野

八月的田野,美丽无比。

烈日当空,大地就像一个蒸笼。农作

物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发疯似的生长。几天不见,玉米就窜高了十几厘米。

地里的农作物多种多样,有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红薯等。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90%的地块都是玉米。来到田间,抬眼看去,周围都是玉米,使人仿佛置身于玉米的海洋。扁扁的玉米叶子半米多长,一片接一片,宛如仙女轻轻舞动的绿色绸带。粗壮的茎秆一行挨着一行,恰如抬头挺胸等待检阅的排排士兵。

八月初,玉米已经长到两米多高,像是谁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天樱齐刷刷地探出头来,与此同时,在茎秆的半腰处玉米穗则羞答答地露出少半个身子,还娇涩地披着一头的彩发。这头彩发的确好看,有粉红色的,有浅紫色的,有珍珠白的,有米黄色的,像绣花用的彩线。

天樱探出头后,随即就开出无数米黄色、粉状的小花。这时田间充溢着浓郁的清香,香气随风飘浮,几百米外都能闻见。

授粉结束后,玉米穗就迅速成长,一天天变长、变粗、变大。最大的足有一尺多长。

八月多雨。雨后,庄稼水灵灵的,叶子显得越发绿了。夜晚,青蛙的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好像在表达对老天无尽的感激。

中午的田野,寂静无人。一早一晚,农民伯伯趁凉爽,有的打药,有的除草施肥,田野里不时传来说笑声。

要是你一个人行走在田间小路上,两边是高高的密密的玉米秆,就像一下子掉进无边无际的青纱帐中。幽幽的清香包裹着你,静静的田野保护着你,那种感觉真像走进南国的雨巷,神秘而安详。晚上,漫步田间,夜风拂面,耳畔蟋蟀轻吟,蛐蛐鸣唱,地毛牛的叫声高亢悠长,好一首优美的小夜曲。

再到梨园来观光吧。到了梨园,你的视野会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早熟品种已经成熟。个头大的,有七八两重,小的也在半斤左右。你看,树枝上,梨儿一个挨着一个,在阳光下,从树叶中间偷偷地露出笑脸,引得白头翁和灰喜鹊边飞边唱。翠玉梨、圆黄梨、皇冠梨、黄金梨等次第成熟。梨园里人声嚷嚷,笑声阵阵。

树间的空地,种上了花生。花生花期已过,花生果还没有成熟。长尾巴野鸡就藏身于翠绿的花生叶中间,“咯咕”“咕咕”,叫声短促而有力,那是野鸡在卖弄并不动听的歌喉。

八月的田野,热浪袭人,却满载着希望。农民伯伯把汗水洒在这里,收获着丰收的喜悦,盼望着秋天金黄的粮食装满大缸小缸。

【升格总结】

篇8

语文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是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例如我的“音乐作文教学”以音乐创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有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最后进行口头作文,在短时间内让思维配合音乐,让音乐调动思维,动与静结合,情与景结合,思考与表述有机的融合。

通过音乐作文这一模式的尝试,我想多媒体对于作文教学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在音乐作文的基础上我又继续拓展:将投影仪、录像机等电教设备引入作文教学,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在音乐声的流淌中,在学生脑子定格。比如在上朱自清的《春》这一名篇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春天的景象,然后把画、声融合成一幅春天的图画,用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的感觉,最后再进行课文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和提高的过程。一节课下来,我惊奇地发现,连平时那些不太爱说话的、语文能力较差的同学在音乐的流淌间,在文中美丽词句启迪下,也能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勇敢地站起来用文字去“画”,而且“画”得很好。正 如布卢姆所说,学生在接受提问思考的过程中交替地攀登两个梯子,“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 一个梯子代表情感和情感目标……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就可以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这个作文教学 方式正是使学生登上两“梯子”,使学生的构图作文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 认知过程,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的提高过程。而我认为一堂具有形象性、启发性、情知性三个特点的作文课 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我经过长时间作文教学的探索,发现“脑中有画,笔下方有文,画文本一体。”无论是故事也好,还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好,都有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那么用画笔一样也能勾勒出它大致的轮廓,写文章只不过是给这幅简单的画添枝加叶,增加色彩。写事记人的文章如此,写景状物的文章更不必说。而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模式则成了一支最好的画笔,它更便于学生在构图写作的同时添加一些更有新意,更有韵味,更深刻的东西,让文章更充实, 更有深度。而这支画笔恰恰是潜藏在学生体内尚未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的“金子”。我大胆地将电教媒体的选用投向了电脑,目的是使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激情,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柴沟小学

篇9

1.一个好的写作心态。

有些考生作文时惟恐写不完,略作思考便慌忙提笔,一挥而就,这样的作文难以做到文质兼美。实践证明:初中毕业生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面对话题,成功的心态便是自信。镇定自如,才会激情投入,激活思维,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

2.一个清爽的文面。

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适值酷暑,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本身就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为此,考生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即使字体不美观,也要尽最大努力。切记字体要匀称,字不能太小,也不能占满格,更不能出格。

3.一个明确的中心。

“文以载道”。考生应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让此观点统摄全文。不少考生文体不分,只是简单地拼凑字数,废话过多,中心不突出,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为“四不像”文章。

4.一个精彩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既然允许自拟题目,考生就不应放弃展示自己写作功力的机会。题目角度宁小勿大,语言努力做到凝练、含蓄、优美,力求让阅卷者“一见钟情”。可用修辞方法拟题,移用诗词句人题,或反弹琵琶,题目体现创新;或设置悬念,让题目引人入胜等等。

5.一个亮丽的开头。

古人行文讲究“风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可采取的方式有: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写景状物,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抒情议论,奠定基调等等。切忌开头云缠雾绕,洋洋几百字后,仍不见内容与话题有关。

6.一个新颖的形式。

考场作文,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一个匠心独具的形式,也会让阅卷者眼睛一亮,对眼前的作文增添几分好感。

比如,可以采用题记,揭示文章主旨;可以使用小标题,使内容简洁醒目;可以抒写书信,以情动人;还可以镜头回放,再现生活等等。

形式创新,贵在“得体”。考生要选用自己最娴熟的一种形式,切不可滥用,否则文不对体,会弄巧成拙。

7.一个优美的片断。

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断,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写记叙文片断,可运用多种描法,如景物烘托,白描、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同时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写议论文片断,可用典型的论证方法层层论证,环环相扣;写散文片断,可旁征博引,让思维纵横驰骋,使自己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8.一个完美的结尾。

结尾是考生的最后“亮相”,考生要讲究艺术,让阅卷者完成最好印象的“定格”。简便易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照应开头,凸显主题;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篇10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王安石写这首“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时,对其中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古人在作诗写文时,为了一个字,常常弄得寝食不安。文字竟是那样美轮美奂,作文也应该是富有无限情趣的,但现实中,作文却让不少学生避而不及。那么,如何使作文趣味充溢呢?

一、一枝红杏出墙来:活用词语

词语是一个句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平时从生活和课本中积累了不少高雅、通俗、鲜活的词语,但要使一个句子灵动起来,还要学会精心选词。写景状物,力求绘形绘色;写人记事,务必生动传神;议事说理,力求客观准确。如:“太阳,你是一部书,拥有世上最大的读者群。人读你,读出欣喜;树读你,读出鲜绿;花读你,读出艳丽……”

二、比喻、拟人句的运用,会使文章生动不少。

同学们在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就像我们做菜时放点味精、糖等调料品一样,菜的味道好了,犹如文章生动了一样。

大量优美的文章,都有比喻、拟人的运用。课文朱自清的《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连用,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亮的特点,非大手笔不可为。

三、诗意化语言化文字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