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11: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xx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20xx年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20xx年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20xx年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20xx年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截至20xx年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xx年~20xx年,合肥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20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5)》中提出的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xx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xx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20xx年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1.56亿元和84.4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9.5%和6.1%。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44.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实力弱小。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我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20xx年我市为60.5:9.0:30.5,长沙为35.6:39.1:25.3,全国平均为42:18:40,合肥的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30.1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63.04亿元,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0xx〕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合政〔20xx〕89号),特别是《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5)》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20xx年的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20xx年,合肥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合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20xx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xx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篇2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

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2003-2007)、《阿××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县乃至普洱市的文明史都将前推千年。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

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只有文化馆、图书馆达到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针对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来主导分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二是缺乏产业规划,对文化产业这一领域我县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三是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系统的研究统计、分析我县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

(三)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未显现。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而整个文化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复合性文化场所。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我县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县,真正实现“文化活县”的目标,就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像抓工业建设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省来看,云南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强劲增长的势头。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云南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方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利用我县富集的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我县文化资源现状,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十二五”规划及市委党校与我县的县校合作为契机,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篇3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础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8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取了汇报,召开县委常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结束后,结合全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一是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县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上作了传达学习;三是向宣传意识形态口的副科以上领导作了传达学习。充分发挥县内媒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省州文产办的有关精神,经县委研究,及时成立了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组员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25个单位、部门领导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领导组对整个工作作了系统的安排部署,保证了整个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保障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

(一)抓调研,摸家底。为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抓得有的放矢,县文产办根据领导组的安排,从宣传、文体、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乡镇、部门进行调研,形成了真实、详细、有份量的《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后又形成了《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这两篇调研报告为起草《实施方案》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结合县情,有可操作性。在三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形成了《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后,报州文产办得到批复。整个方案的实质核心内容是:围绕两大优势,即:一是围绕我县是“核桃之乡”的核桃文化优势。用好“核桃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扬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二是以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文化,一方面发展以特色旅游为平台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吸引力,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五个原则。即:一是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原则;三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和一项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产业、是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产业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县文产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产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州文产办的指导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州动员大会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工作,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相关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完成了相关文化单位的改革。县电影公司有各类人员23人,其中,在职职工15人,离退休职工5人,供养人员3人。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到2008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启动了改革。以通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另外,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函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学校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以及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一中的建设,实现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发展。要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一中实行校长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投资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改革,到2008年,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投资107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的县文化馆;投资55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88平方米顺濞乡文化站;投资36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的平坡镇文化站;以上项目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8.35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232.776万元。

篇4

文化产业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指南(2021)

 

一、设定依据

(一)《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办法》(深府规〔2020〕2 号);

(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操作规程》(深文规〔2020〕3号);

(三)《深圳市文化和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文规〔2020〕2号)。

二、支持对象

本扶持计划资助对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和中介、研究活动的单位,已在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注册提交企业基本信息,并经审核认定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具备《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操作规程》第四条规定的基本条件(申报课题研究的单位不受深圳市内登记注册限制)。

(二)课题实施团队具有被调研项目必要的相关资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学习、从业或研究经历。

(三)课题负责人应具备五年以上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能亲自组织、指导和参与调研项目,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课题其他研究人员应具备三年以上文化产业研究或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与课题相匹配的研究能力。

(四)课题实施团队具有科学、完善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五)研究内容在如下研究方向中任选其一,题目自拟,要求立足深圳现状,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做法,做出深度的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1.深圳影视产业发展专题研究

2.深圳黄金珠宝业发展专题研究

3.深圳文化制造业发展专题研究

4.深圳文博会转型升级专题研究

5.深圳对外文化贸易专题研究

6深圳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专题研究

7.深圳文化消费促进专题研究

8.深圳动漫业发展专题研究

9.深圳中小文化企业孵化与培育专题研究                

10 .深圳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题研究

为保证研究质量,同个申报单位或同个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六)项目单位需保证全部研究成果不存在侵权行为,对于利用第三方工作成果的内容,需自行获得合法合规的使用授权,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项目单位自行承担,且我局保留取消资助资格的权利。

(七)至本申报指南当天,申报单位已注册成立满1年。

(八)最终提交验收的课题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2万字,要求立足于深圳、放眼全球/全国,就所选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建议进行深度调查分析,论证清晰完整,对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四、资助方式、数量及范围

(一)资助方式及数量:事前评审,事后资助。课题实施单位向我局提交申报材料,我局根据评审结果,每个课题至多择优资助1个课题团队开展研究工作。课题完成并通过我局验收后,我局一次性支付资助资金。

(二)资助标准:一般性课题不超过20万元,重大课题调研不超过50万元。

(三)资助范围:课题研究相关的图书资料费、专家评审费,调研费、研究人员劳务费、文件制作费以及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其他管理费用。

五、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报书:登录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网址:wczxzj.szwen.cn),点击“项目申报”,选择“网上申报”栏目中的“专项课题研究”,在线填报申报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文件。(盖公章)

(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盖公章)

(三)申报课题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等材料。

(四)与课题相关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五)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介绍及资格证书。

(六)其他有助于进一步说明课题的相关补充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如无可不提供)。

以上材料除法人代表身份证外均验原件存复印件,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双面打印,编排目录页码并装订成册,一式两份,整本加盖公章(骑缝章)。

六、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二)受理时间:

网上填报受理时间:2021年4月26日至2021年5月14日18:00。

初审结果时间:2021年6月4日前,由申报系统反馈审核结果信息。

(三)书面材料受理地点:通过初审的企业根据系统信息要求的时间和地点,按本指南第五项指引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四)咨询电话:88102735

七、决定机关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八、办理程序(流程图)

网上申报——网上初审——提交书面材料——专家评审——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财务审计——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会议审议——社会公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达资金计划——拨付资助经费。

九、办理时限

此项目为2022年储备项目,2021年完成评审,预计2022年拨付资金。

十、其他相关事项

(一)我局没有和任何中介机构合作,也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资金申报事宜,请项目申报单位自主申报。我局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受理和评审,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申报主体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未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无逾期未办理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的项目。

(三)申报企业在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审核、管理等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的,将按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列入专项资金失信名录或风险提示名单,向市相关财政资金管理部门予以通报:

1、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的;

2、拒不执行信息报告制度的;

3、违反规定多头申报财政资金资助的;

篇5

山东文化的多与少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籍官员刘公瑾,受派去外省做主考官,当地秀才以当地风貌出上联刁难他:“多山多水多才子。”刘公瑾见了微微一笑,以山东老家风物应答:“一山一水一圣人。”刘公瑾所自豪的,正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独具优势。孔子、泰山和黄河,是齐鲁文化脉络的根源所在。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一山一水一圣人”只是山东文化的代表,作为齐鲁故地,山东文化的种类与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沿大运河的运河文化带、中部的齐文化圈、东部的山海文化区、济南的泉文化圈…-山东处处俯拾皆是文化。在这个文化的土地上诞生了孔子、孟子、孙子、管仲、鲁班、王羲之、诸葛亮等等历史上数不清的大师级人物,汇聚成了山东璀璨辉煌的文化历史长河。

在中国和世界面前,山东人可以自豪地宣告:山东不缺文化。今天,山东省有60个省级文化先进县、29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各地的文化活动竞相登台。鲁文化的发祥地济宁大打孔子牌,每年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济南乘文博会东风,把2006年作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年;青岛全力建设“两个文化产业群”,即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和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群;聊城正在打造“江北水城”,一城清水养育了一城文化;泰安的国际泰山登山节、菏泽的国际牡丹节……精彩多样的文化活动展现了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高速增长的山东省规划并启动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工程,以满足物质丰裕之后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拉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乘着市场经济的东风,近些年山东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新兴文化产业蓄势待发,已初步形成门类较全、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尽管如此,山东的文化产业却未能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子,文化产业的滞后成了山东经济中的“短腿”。2004年,以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广东为7%,上海、浙江为6%,山东仅为2,7%,差距相当明显。

结构分布不均衡,产业规模偏小,投资渠道单一,开放程度还不够高,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一连串的不足让有着丰富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的山东极为头疼。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寻找优势文化资源和更加开放的市场,山东省文化产业化的速度和规模明显加快。

拉着文化走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素来清高的文化也不可躲避地沾上了“商品”的气息,为寻求生存发展之道,文化也在摸索产业走市场的路子。

山东省部分文化方面的专家坦言:目前困扰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不高。要使文化产业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迅速发展,首要之举是搞活机制,注入市场因素,把市场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其实,山东文化产业的起步并不算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立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诞生并延续了潍坊风筝节、泰安登山节、曲阜孔子文化节等一大批地方性文化节会。但是,由于节会的着力点在于发展经济,其文化本身并未有实质性的展示与提高,说到底只是经济的一个引子和招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节会的运作者多是政府,单纯的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活动却少之又少。所以,尽管类似的文化节会经过了几年十几年的发展,文化作为产业的发展仍徘徊在市场之外。

然而事实是,山东省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迫不及待。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山东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全国第二。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区域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民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为此,山东省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以健康活跃的文化产业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改变山东长期以来一二产业偏重的经济格局。

文化,面向市场才能创造财富、吸引资本。山东省在市场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在全国率先举办大型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让公益文化项目面向市场“找婆家”;让文艺院团与企业自由结合, “文企联姻”;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催生出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山东爱书人音像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发行公司,全省6000多家发行单位民营企业占了半壁江山。经过几年的开拓,山东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不仅传统文化产业增势强劲,新兴文化产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2005年,山东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总台、山东出版集团三大文化产业集团的收入就近100亿元,引领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数字电视、鲁版图书、鲁剧品牌等产业亮点。

文化资源联姻资本

山东文化部门在对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中这样表述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总量偏少,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水平低,从商业角度上看,绝大多数的文化产品,都与市场需求有距离,缺少发达地区文化产业那种市场穿透力。同时,山东省文化产业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有依托主业形成文化产业链,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既然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其发展就必须依赖市场化运作,使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消费品。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形式下,文化是经济生活的附属品,其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而发展文化产业则是以市场为导向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就成了经济的一部分。在文化产业市场化的行进中,观念和机制的改变必须先行。

2006年山东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山东省文化产业改革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其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范例。历时3天的文博会吸引了近100万的参观者,达成了316亿元的项目投资,堪称山东文化发展史无前例的巨作。本届文博会充分体现了发展文化的市场化理念。在展会招商中,共征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1440多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60个。整个文博会期间的80多项活动全部采用市场化运作,7000多万元的费用未用政府投入一分钱。打造文化市场,为资源寻找资本,让资本发现资源,是文博会核心价值所在。

所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是快速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根本所在。山东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民营文化经济,逐步寻找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近期,山东省确定了数字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创作业、发行分销业、文艺演出业、动漫产业、旅

游产业、体育产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等十大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发挥区域特色文化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特色区块,倾力打造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

文化产业布阵

与广东、上海、浙江相比,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骨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总量偏小,资源相对分散,市场占有率不高,在全国文化市场中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产品不多,能够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偏少。山东文化产业界的共识是未来5到10年,加快整合文化资源,壮大集团实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档次。

文博会的出发点之一就是立足山东区位优势,面向全国,辐射日韩,联动东南亚、欧美及其他国家,办成一个国际化的盛会,成为山东文化产业参与全球分工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山东沿海和中西部齐鲁文化带上,着力布局和发展一批旅游、演出、影视、会展、艺术品经营、出版、印刷、礼品和纪念品等文化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支撑山东外向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山东依靠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文化带,以济南为中心的山泉文化带,以济宁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及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带等产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山东确定了重点培育的三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文化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5市,共同打造海洋文化;以济南为中心的山泉文化产业集聚区包括济南、淄博、潍坊、泰安、临沂、莱芜6市,突出济南的泉水和泰安的泰山,同时淄博的齐文化和聊斋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等均有了新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济宁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及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产业集聚区包括济宁、德州、枣庄、滨州、聊城、菏泽6市,济宁市以推进儒家文化产业化为主,打出“孔孟之乡”和“运河之都”的招牌,聊城市大力打造“江北水城”,菏泽主打牡丹牌,枣庄深挖铁道游击队等红色资源,德州、滨州则向工业旅游用力。三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覆盖了山东全省。各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既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又互相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编织山东的文化产业网。

篇6

【关键词】动漫产业 大学生就业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

1.理论背景

2012年7月12日,文化部正式对外《“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明确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打造5至10个知名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①近十年间国家不断从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推动着动漫产业的发展。然而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在当前竞争激烈并且人员流动率高的就业环境下,针对行业制定最低工资就业保障制度并落实到企业无异于吸引有志于从事本行业的青年人并留住人才的一剂强心剂。

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基本劳动保障制度,它至今已伴随人类跨逾了一个世纪。但学界一直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存在着强烈争议。传统的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标准的经济学分析采用的是包含完全竞争、完美信息等假设前提的模型。换句话说,也就是采用新古典学派的供求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下,设立最低工资水平会导致供给过剩,也就是失业。该理论认为政府强行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竞争力削弱、劳动力大量失业等恶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提高民营企业用工的实际成本与违约成本,客观上削弱城镇就业量。

然而,上述分析都是以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就我国的实际状况而言,收入分配与收入种类的差距都在逐渐加大,最低工资就业效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以应该得到一定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或者相对低技能劳动者为主体的劳动市场,更有上海市教委于2012年将动漫专业刘伟18个高校本科预警专业之一,将限制招生;这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显然与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这一理论前提相悖。在明显存在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下,类似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工资下限能够增加就业。反之,在卖方垄断条件下,价格上限能够增加需求,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产量。

本文讨论的劳动者主体作为真正投入动漫产业中就职的人群,是基本具备一定技能的专业科类,或者本科大学生为主体,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与本科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的严重脱节,与市场竞争的真正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加之扩招导致毕业量增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动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困难和动漫企业招人困难的双重困境。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与最低工资效应在促进第三产业中动漫产业的发展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2.动漫产业劳动环境与分析

2.1行业背景

目前中国动漫企业约有6000多家,从企业规模及性质来看,以小型的民营企业居多。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截止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约29万个,从业人员320万人,分别是国有文化企业的5倍和5.5倍。②

2.2从业人员及薪资分布

(1)从业人员结构

动漫从业人员大约为6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层次非常丰富,表现在原创动漫项目策划、导演、美术设计、故事剧本创作、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衍生产品开发人员等环节。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底层是运营、支持、服务人才;中间是设计、开发、技术、绘制人才;高端则是策划、编导、管理。 动漫行业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专业人员(设计、策划、编辑类)、销售人员、职能管理人员(行政、管理、财务类)。

(2)人才流动性

动漫行业以“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作为其主要特点,并且职业技能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互挖墙脚”是这个行业目前高级人才流动的重要方式。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的创作人才、市场人才,经常会被同行企业挖走,带来人才的不稳定性,而这种迁移会有诱导性,从而带来更多的人才流动。目前动漫行业的人才流动率约为10%左右,流动性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受到了产业发展不成熟处于初级阶段和缺少市场化人才流动平台的影响,但是有加速流动的趋势。

(3)动漫行业的薪酬发展

第一, 薪酬竞争力水平较低。

企业对营销类人员一般都实行低基薪,高绩效的工资激励办法,所以不同企业间乃至同一企业内的销售人员薪酬差异性都会很大。动漫行业中有75%的企业实行绩效工资制,年度绩效工资支付范围在5000-300000元之间。截止2007年的数据,动漫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为5.98万元,在参与调查的各行业中居于下游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背景部分可知,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分布于发达地区和省市,处于这个分布的薪酬在发达地区显然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薪酬差距较大。

1)薪酬按职位逐级上涨。动漫行业的职位有上色、中间画、原画、分镜、造型、编剧、导演等,按照顺序越往后越高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高,收入逐级上涨。低级别岗位如上色、中间画,月收入只有1000-3000元,而造型岗位月薪就可达上万元,高级别的导演月收入可达3万元。

2)创意人员的收入和工作量成正比,刚毕业的青年人在没有家庭负担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创作行业,但是在家庭稳定之后高强度的创意工作与收入水平仍然显得不成比例。

第三,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动漫行业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专业人员(设计、策划、编辑类)、销售人员、职能管理人员(行政、管理、财务类)。

综上分析可得,由于行业特点决定了要成为该行业中的高收入者,必须从本行业的最低的职位做起,相比其它行业,其学习与实践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漫长,风险很大,同时就意味着能够“出线”的概率比较小;加之奋斗过程中的低级别岗位的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很低,对于付出了很多时间和金钱获得本科学历的学生而言实在比较“赔本”,也就不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进入行业。成为高薪者的高风险和低级别岗位极低的工资水平使得很多本科学历人员驻足门外,作为创业产业而言,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素养又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就从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上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

2.3分析框架——不同的垄断条件下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买方垄断通常表现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由行业分析可知,动漫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中不同职位的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明显处于边界分明的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地位。所谓买方垄断,就是指企业是大量劳动力的唯一买方。买方垄断条件下形成的工资较低,而卖方垄断条件下形成的工资较高。显然,买方垄断的企业对工资有决定权。对于买方垄断者来说,他在以较高工资雇佣新劳动者的同时,必须给原有的劳动者涨工资,只要他们的技能相同,(即无歧视的买方垄断,鉴于实际情况,此处不讨论完全歧视的买方垄断,在完全歧视的买方垄断条件下,实行最低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否则会影响其劳动积极性的发挥。这样,企业雇佣劳动者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平均工资成本。③

从理论上讲,恰当的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应处于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工资水平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均衡工资水平之间。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企业会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体现在一些中小动漫企业中就是尽量少雇人少发钱;而均衡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就业数量与工资水平都将提高。但最低工资水平不能高于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工资水平,否则企业收益与成本将面临失衡,反而会导致相对增加的失业数量。最好的结果是制订的最低工资标准等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均衡工资水平,这时的工资和就业量与完全竞争的工资与就业量完全一致,即依靠政府的干预消除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对鼓励发展的行业人才就业和该产业发展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在无歧视买方垄断情况下,实行最低工资可以增加就业,使就业保持或接近于均衡就业点。当然,这一最优结果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实行。

2.4分析结果

从静态关系来说,最低工资增长对动漫行业人员就业有正作用。在许多针对其他在就业率、薪酬、人员结构以及流动率都处于类似状况的行业的实证分析研究中,结果都显示了在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促进就业的理论研究能够对提升行业发展给予有力支持。而且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不能过低,那样反而会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

从大学生毕业生的角度而言,当他们刚踏出大学校门,还处于决定进入哪个行业的起步阶段时,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处于买方垄断条件下,在没有行业背景及实践经验的情形下,类似于动漫行业这些朝阳产业在大多数人心中仍然是一片未知,入行之后的薪资及个人发展预期都非常不明朗;动漫产业不像一些传统行业,薪资及行业标准已经成熟,大学生们可以放心地进入这些行业追求看的见的未来,包括薪酬和职业发展前景。这个行业良莠不齐的就业及发展土壤使得即使是对此行业深感兴趣的人,也由于感觉暂时的生活问题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更不敢奢求未来的远大发展,更何况每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其个人及家人都付出了比较高的成本,于是面对这些对于个人发展而言风险很大的新兴产业时“敬而远之”。

对于这些政府期望能够通过干预促进发展的行业来说,可以针对此行业的不同工种大类制定几档最低工资标准,以期达到正向的就业效应;推及其他对于文化产业中的类似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的特别制定,适当提高与有力落实更是相当必要。

对基础的低工资阶段规定鼓励性的,相对较高的最低薪酬能够促进整体行业效益的提高,促进整体就业。一方面可以规避很多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进行短期投机经营,甚至是空头套利将资金用于其他目的的所谓动漫企业的继续存在。由于这些公司并不打算长久发展,对于员工的工资也是能压低就低,不论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行业的发展都有很大弊端。针对动漫行业的最低工资的实施可以防止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对产业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产业及就业环境的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国家的支持或市场赋予的整体行业资源被浪费,造成效率阻滞,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相关行业的基础从业人员基数。

动漫行业是实践重于学历的行业,最低薪资效应会使更多人进入该行业,扩大从业基础,从而催生出更多适合这样的实践类行业的高端人才出现,同时可以提高就业率。最低薪资标准将会传达一个积极信号,即可以保证这些人能够顺利度过这段实践成长期,从而成长为该行业真正需要的真正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端人才。

3.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对文化产业的普遍适用性讨论

第三产业主要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而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最大,在60-70年代西方各国的高速增长时期,各国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带动了这些发达国家总体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有很多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行业都分布于第三产业,并且在行业背景和人员结构分布上同样处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

随着第三产业的继续发展,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在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都是处于买方垄断下的普通劳动力。在帮助大学生就业相关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吸引较高素质人才进入文化产业也应作为一项发展策略,制定最低工资限度就是一项明了有力的措施,让不了解文化产业的许多找工作的人一定程度上改变对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工资极低的印象,明确心理底线,提高一定的生活保障,他们才能真正有勇气投身到这些行业中来,随着青年人逐渐投身文化产业,以及作为产业基础的人力资源的增多,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成为我国新的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渠道。对一些潜力巨大的行业实行工种评定与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能够扩大基础从业人员的数量,从而在实践中催生出有竞争力的人才与成果,相信这项措施对于促进行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①曹玲娟.中国动漫产业首次单列规划扩大财政扶持金规模.人民日报,2012.07.13

②2008年中国动漫行业人才及薪酬调研报告[R].赛迪顾问.2008.05

③罗小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7.04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动漫行业人才及薪酬调研报告[R].赛迪顾问.2008年05月

[2]梅文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年02期

[3]罗小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财贸研究[J],2007年04期

[4]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就业蓝皮书连连看之三[J].麦可思研究,2012年07上旬刊

篇7

关键词: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与改革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是在西方职业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早在1997年,我国就正式将其纳入高校的课程设计中,而实践教育的精神多年来也已经根植于云南艺术学院这一综合艺术院校各个专业建设中。在云南艺术学院实践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艺术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类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跨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操作自然有其特殊性。

1 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的定位和目标

基于多所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往,我们发现这一专业往往定位较模糊,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贫乏,实践教学少或流于形式,更槠重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和技巧扎实,不少学生学得死板,学多悟少,在工作实践中很难灵活运用到大学时学过的知识理论,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践教学定位是个系统工程,与所在地域的文化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所属院校的个性特点、专业的定位和学生兴趣爱好及个人职业定位有着密切关系。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售卖的是建立在产业结构金字塔上层的精神产品。高校所在区域及学校本身资源越鲜明有特色,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下的实践教学定位也就越明晰。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秉持要充分利用云南艺术学院综合类艺术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要更多地挖掘合作企业的潜力来孵化文化创意人才,要培养“能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人才的理念,将专业的实践教学定位于“艺术+政策+市场+管理”,在组合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作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

经过不断的优化改革,依据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落实于以下多个环节: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周、工作室实践、假期调研、毕业实习实践。

2.1 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实践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课的数量较多,针对艺术院校类学生多数活泼好动、个性鲜明的特点,这类课程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就更需要在相关课堂教学中加强课程实践。

首先,在认识层面,本专业教师明确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让学生懂方法,更重要的是用方法。无论是经济类模块、管理类模块还是技能类模块教学的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均以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为辅,具体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承担“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管理”等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充分考虑当下网络设施便捷,在校大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并不稀缺,但学生在校园中,与民族区域文化、服饰的内涵、保护与传承的矛盾等现实问题距离甚远。为避免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弱,教师利用假期带领部分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田野调研大理新华村后,课上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同学们将一手、二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就新华村民族技艺向产品转化、非遗保护的方式等内容提出自己的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今后实际就业工作打下了基础。其次,从运用层面来看,在美术、声乐等技能模块的相关课程上,相关教师经过多年探索,结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实践内容,不刻意追求技能的精准到位,更多地指导学生如何从市场的角度来鉴赏、评价和参与到管理运作过程中去,理性制定教学方案,这类课程均安排了超过70%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践操作。例如,在学习声乐技能与欣赏课程中,全班师生共同举办的小型音乐会,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场地安排、舞台布置、设备设施管理、服装管理等整个音乐会项目的筹备者、运作者,通过亲身参与运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当比例的学生反映参与项目运作使得学习过的创意策划及项目实施、剧场管理、声乐技能与欣赏讲授等多门课程课堂的知识技能更立体化,理论知识得到了印证,让人印象深刻,学习效果良好。总之,对于本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而言,课程实践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形式。因针对性强,又有专业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并且一个学期学生基本能分组合作完成若干个项目,所以实践效果相对好控制。但因此类实践还是以课堂为主,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对接,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与真正的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还相去较远,因此在二年级之后引入更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显得尤为重要。

2.2 大二、大三课外实践(假期市场调研、工作室实践、社会实践周)的不断优化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假期市场调研和由工作室承担的专业考察、大二大三社会实践周中开展的创意竞赛和走出校园文产实践。

(1)假期市场调研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具体成果体现为选对方法,与人沟通好,将调研做好,将调研报告写好。从教学安排来看,社会调查主要突出建立更真实的认知,放在大二与大三之间的暑期进行,调查对象主要围绕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学生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既能了解和接触社会,熟悉专业服务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呈现问题的文案写作能力。几次教学计划和实践方案中对市场调研的安排和调整较好地实现了以下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市场调研方法、法律法规、文化市场营销、谈判沟通等课堂知识的拓展利用有深入体验,并在拓展性开发利用的同时达到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再认识。

(2)工作室实践。为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学院陆续开辟了演出演艺实践演练的多媒体实验室、美术活动策划工作室、后期编辑室等;让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商务管理能力、传媒的宣传能力等诸多实践能力。例如,ACE展览策划工作室从事美术展览的策划及实施、艺术沙龙及艺术项目实施等以艺术传播为主要目的实训及教学活动。ACE工作室以具体的美术作品展览项目为依托,采用分组合作与个性培养结合、强调动手实践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系列实践策划布展活动,拓展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作能力。ACE工作室到目前已承办艺术沙龙50余期,策划实施画展8次,如云南省第三届艺术家艺术管理人合作项目暨“无中生有”青年画家邀请展、“聆听记忆的声音”院庆十周年画展和Hi-story主题摄影展等展览活动等。

(3)社会实践周。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周经过多学期的摸索,严格规定落实具体学时和学分,在大三每学期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周(2周),并从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积极参与企业、社区的发展咨询和企业市场开拓,根据企业、社区等提出的合理需求,设计实践项目,努力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此基础上在近两年确定了基本主题“创意创新”指导下的系列实践活动,如选择企业具体项目构思撰写“创意策划文案”,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举办校内实践周创意策划大赛、创意活动比赛,选拔推荐并奖励学生参与实践周项目的成果申报国内全国性的“挑战杯”商业策划作品竞赛,全国艺术管理专业策划大赛等,将此项成绩作为评选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的重要条件。例如,2014年社会实践周中产生的“黑熊移动书屋项目创意”获得中国艺术学学会第三届全国艺术管理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2015年10月社会实践周产生的“萌吉象穿越学堂”荣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铜奖。

2.3 毕业实习实践

在大四毕业前的实习实践阶段,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结合前期学习和实践的体悟自主选择到文化产业单位实习;另一方面还与当地的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出版局及演出公司、剧院剧场、电台电视台等地方有强影响力的十几家媒体和艺术商演公司某某同学在大学读书期间市场调查实践中发现了自身的兴趣爱好,于大三暑假开始进入昆明当地著名的婚庆公司实习,毕业后在婚庆企业工作了两年后,积累了从业经验,于2014年创立了“缘庆婚嫁定制”公司,企业成立以来,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充满创意、极具特色,在市场上迅速立足,并于2016年9月获世界华人婚庆产业促进会邀请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华人婚礼产业颁奖盛典,在本次盛典上,“缘庆婚嫁定制”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婚礼产业品牌榜”提名并最终获奖。

3 结语

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有的实践教学工作水平与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还有距离。仍需通过对每一届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与新需求,不断改革实习环节,并遵循“夯实课程实践优化课外实践提升毕业实习有效性”三位一体的模式(图1)对专业特色实践教育展开新思考,致力于更多地开发和利用与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学习、成长、社会化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新资源,可以更好地打造学生有效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和市场,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探索的专业实践教育新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河.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以“四个学会”为目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1):45-47.

篇8

按照“快”、“广”、“深”、“活”、“实”的五字方针(动员部署突出一个“快”字,宣传发动突出一个“广”字,学习讨论突出一个“深”字,活动形式突出一个“活”字,组织实施突出一个“实”字),迅速启动我局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快速启动

12月19日市政府召开了“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动员大会以后,我局立即组织局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文广新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传达了市政府系统“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动员大会主要精神,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就如何在文广新系统开展好此项活动做出了重要部署。

二、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为保证该项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市文广新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王玉芳、张艺、侯俊华、雷武、禹光明、于振刚、万效民、刘学芬、王福忠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玉芳兼任、副主任由王福忠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机关党委和局办公室组成。

三、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制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要在六个方面干成事、出亮点,即:第一,抓建设、促完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出亮点。第二,抓项目、促发展,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上出亮点。第三,抓活动、促繁荣,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出亮点。第四,抓保护、促传承,在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亮点。第五,抓纪律、重形象,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上出亮点。第六,抓精品,重人才,在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上出亮点。

围绕以上六个方面,先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人员对山东省德州市、聊城市,河南省开封市、濮阳市、登封市等地,就当地杂技、武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在围绕如何发挥文化部门优势,如何在杂技这一特色文化品牌上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上进行了考察、学习、探讨和交流,形成了调研报告,对如何发展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尤其是杂技产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二是对“两节”、“两会”期间的文化活动进行了精心谋划和实施,先后组织了“白燕升公益演唱会”、文化三下乡活动、迎新春梆子、京剧专场演出等活动。其他活动将如期举行,努力营造节日氛围,三是分别召开了全市图书馆长会议、全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及国保单位项目的申报工作会议、全市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会议,对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何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部署。四是部署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的文化市场整治活动,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确保我市文化市场安全。

四、层层动员,广泛发动

为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来,局长分别在班子碰头会、全系统党代会、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全市广电管理工作会议等场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12月30日又召开了全系统的再动员、再部署大会,机关全体和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参加了会议。会议再次传达了焦市长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分析了当前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宣读了市文广新局《“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狠抓落实,强化干成事的工作压力氛围。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爱,我能做什么;大发展,我们怎么干;岗位是阵地,如何作贡献;如何干成事,怎么出亮点”的要求,对照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国家和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文化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岗位目标,把每一项工作目标变成沉甸甸的工作责任,强化每位干部职工干成事的压力,进而把压力转化为干成事的动力,形成真实干、干成事的压力氛围。建立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活动开展效果要同年终考核相结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表彰奖励先进,批评惩戒后进。

五、深入学习,认真讨论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针,制定了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张庆黎同志在省委八届党代会上的讲话,郭华同志在市委八届党代会上的讲话,焦彦龙同志在全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了“爱,我能做什么;大发展,我们怎么干;岗位是阵地,如何做贡献;如何干成事,怎样出亮点”大讨论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政务网活动专栏下载相关资料,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加大学习深度,我们还编制了《文化产业工作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方便学习。

六、明确目标、建立台账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单位和主要领导2012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完成时限、责任科室、责任人和责任领导等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建立了工作台账。

按照局“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各科室确定了自己的2012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完善当中;个人的责任目标正在分解当中。

七、创新载体、突出特色

一是在全市文广新系统组织开展以“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建设文化强市大讨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推动和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二是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五比五创”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两项活动要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要结合学习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激发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爱事业、爱的激情。三是召开了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座谈会。12月28日,我局结合行风评议工作,召集60余名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会上,向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汇报了我局年的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介绍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充分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八、科学谋划、突出亮点

结合这次“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要坚持以推进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促进全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从以下几个方面干成事、出亮点:

第一,抓建设、促完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出亮点。一是要着力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着力推进县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工作;四是要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报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工作。

第二,抓项目、促发展,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上出亮点。一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二是研究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三是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打造。四是争取几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三,抓活动、促繁荣,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出亮点。坚持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导向,建立以“四项管理模式”(即:规划型管理、目标化管理、档案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为主要抓手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大力实施群众文化繁荣工程,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好文化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第四,抓保护、促传承,在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亮点。一是进一步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二是完成大运河文化丛书编写出版工作;三是保证图书馆、博物馆、文庙修缮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篇9

【关键词】满族文化;建设;发展

满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现实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提出科学、实际、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文化的对策、建议,对做好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民族研究和现实民族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对辽宁省满族自治县的实际调研、资料收集、工作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探讨,梳理总结,实事求是呈现现阶段辽宁满族传统文化的资源和保护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辽宁省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文化的咨政建议。

1 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资源是保护和传承的前提

1.1 满族历史遗址、文化古迹价值珍贵

辽宁是满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遗留大量的遗迹文物是历史的必然。满族古建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都城建筑、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和古老民居等。满族建筑是我国特别是辽宁独特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观赏价值。

1.2 满族历史档案、古籍图书、文物及其碑刻、书画作品数量众多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文档案、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满文图书数量巨大,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还有省内各市县档案馆和图书馆及一些大学图书馆都藏有数量不等的满族档案和图书,具有重要的保存与开发价值;辽宁省博物馆和各市县博物馆都有一定数量的满族文物、碑刻、书画作品;一些民间收藏者手里也有数量不等满族历史档案、古籍图书、文物及其碑刻、书画作品。

1.3 民俗风情浓郁厚重、民间艺术多种多样

辽宁满族民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吸取以汉族为主的周边各民族的习俗,并将之融入到本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间艺术特色。满族的生产方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无不体现着满族民众的智慧与创造力,住口袋房、吃火锅、吃粘食、穿旗袍、绣枕头顶、说书、扭秧歌、滑冰、娶亲仪式、插佛陀等习俗,民歌、鼓曲说唱和民间乐舞等艺术表演形式和古法酿酒、鸩蔚让褡骞ひ粘晌辽宁民间风情和艺术的典型代表。

1.4 抢救整理满族文化资源成果很大、满族艺术不断创新

辽宁省近年来在挖掘整理满族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新上成果比较突出。我省有关文化部门先后出版了《满族文化通论》、《满族文化史》、《满族通史》、《满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调查》(资料本)等研究论著,还整理出版《满州源流考》、《尼山萨满传》、《清代八旗驻防志丛书》、《熙朝雅颂集》、《内阁满文老档》等一批满族历史文献,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省内新宾、岫岩、本溪、宽甸等满族自治县搜集整理出版了一些满族民间故事集和满族民间歌谣集。在歌舞创作方面,继八十年代享誉国内外的大型满族舞剧《珍珠湖》、《珍珠湖畔》、《白鹿额娘》,锦州市创作的京剧《酒魂》等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

2 辽宁民族地区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2.1 从中央、省到各市县民族文化保护政策不断出台

各级政府积极根据有关民族文化保护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实施意见》;各市、自治县不断出台各种满族文化保护政策;积极制定满族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方案,包括确立目标任务、保护方针,制定实施原则、实施步骤,明确保护对象、保护方式,建立组织机构等。有了政策的指导,才能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保驾护航。

2.2 组织保障,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干部认真

辽宁省相关单位,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满族文化的保护,纷纷设立满族文化保护机构,建立满族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成立满族文化保护工作办公室,各单位设处、科、室,加强满族文化保护传承。在组织保障,机构健全的有利条件下,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民族文化工作,把满族文化保护传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民族工作者注重满族历史文化和理论学习,加强满族文化工作实地调研,多次深入满族自治县最基层,坚决杜绝走形式的调研,回来必须撰写调研报告,对满族文化保护发展工作找问题、出点子。满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抓紧、抓实,要成果,要实效。

2.3 满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不断增加

随着辽宁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满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发展满族文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为了发展本省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把满族文化抓起来,依靠满族文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经济发展了再带动文化繁荣,满族自治地区综合水平就会上得快,近年来,辽宁省在满族文艺、体育、教育、语言文字等方面采取新的措施,增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同时,随着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依托具有“朝阳”气质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经济不断受到重视,呈现很好的发展前景,我省不断重视民族地区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满族文化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东北其他两兄弟省吉林、黑龙江好几年,近几年,终于在满族文化保护发展方面确立了专项资金投入。

2.4 相关部门履职尽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满族文化保护传承

近年来,为了满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省市县相关文化工作部门立足满族文化工作实际,着眼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合作,友好沟通,共同推动满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健康发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民族文化工作注入了强大活力。满族文化学会、满族企业家协会、满族联谊会等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工作,并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许多满族同胞都会自发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活跃节日气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吸引了众多的满族群众积极参与。

3 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认识不够,发展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人们对满族历史文化不了解,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干部群众对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不强,满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被忽视,未能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

3.2 满族历史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大量满族民间传统文化包括宗教、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流失严重,一些不可复制的固态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抢救,濒临消失灭绝的境地。清朝时期建的满族古老民居、露天存放的碑刻、缺乏保护措施的民间许多实物文化遗产都会逐渐破坏直至消失。许多满族非遗项目及满族传统技能、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

3.3 满族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各级财政自身投入乏力,民间融资能力又十分有限,资金不足是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满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

3.4 具有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文化能力的人才不足

首先是满族文化研究队伍不强,而且辽宁省内高水准的满族文化专业研究人才不多;市、县内更是缺乏满族历史文化专业人才,民族干部专业素质不高。

3.5 满族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产业链

近年来满族文化产业与以往相比投资比较大,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跟不上文化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链和鲜明的文化特点,更没有精典作品。缺乏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4 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4.1 树立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传统文化意识,基本实现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网络化。使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满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4.2 确立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针

对满族传统文化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确保满族传统文化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抢救、保护、利用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

4.3 坚持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坚持立法保护与政策相结合,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相结合。

4.4 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保障

满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要有法律作为保障,要把临时性的政策保护逐步导入法制保护的轨道。具体到我省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要在充分贯彻执行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前提下,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从而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具有稳定性和法律保障性。同时还要将民族地区法制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法制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篇10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为响应“一学一做”,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开展“湛江市民图书阅读情况”调研。我们顿功累学队走进湛江市各大图书馆、购书点,了解湛江市民的阅读情况,及湛江市民现今的阅读情况下,对当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且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我们团队实践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后期宣传和总结。我们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开展“湛江市民图书阅读情况”调研。线上,采用投放电子问卷到网络平台、网络访谈方式;线下,我们走进湛江市各大图书馆、购书点,通过纸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在调查活动中,我们对湛江市不同年龄段的人展开深入调查,调查不同年龄段的湛江市民的阅读情况、阅读方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了解。

书籍,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面对现在国民阅读率下降的现状,我们组织了顿功累学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试图找出一点点原因。

在对广大市民进行调查后,我们得出的结果与预期有些不同,大多数的市民除了平时工作学习需要安排阅读,其他时间都不再接触书籍。而且即使在生活的时候,很多人也是不看书的,大多在玩手机,当然,也有用手机看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的。市民不看书或者说不喜欢看书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最突出两个原因:

一是缺乏兴趣,看见文字就烦;

二是压力大,空余时间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在我们小组成员的辛苦努力下短暂的调研实践圆满结束了。但是实践活动内容的感悟让我难以忘怀,感触很深。我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

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负责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之前,虽然在书本上多次看到过这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团队的精神,但没亲身经历的东西毕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回想起问卷调查开展那天,无处不体现我们团六人的力量和团结。在庞大的工作面前我们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很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炎夏日,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自己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

第二,做事要有计划,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之前列出合理的线路表,耗费时间,所需资金,我们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这次调查实践,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读死书是没用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