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3: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总结

篇1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篇2

教学上的主要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课程的临时调整,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对于三年级,这一学期主要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认识计算机并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操作的操作,掌握一些计算机规律。了解窗口操作,通过学习软件摸索出学软件的规律。学习键盘操作,认识键盘,熟练进行键盘的手指分工练习。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演示法和讲解法。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从思想上,利用各种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锻炼自己,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课前准备;分层教学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应该如何进行开场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提前考虑好,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从容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建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中的情况与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有机关联,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一般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的过程,简单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例如,在进行“24时计时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大家都知道1~12点,我们的表盘上也只有12个数字,那么过了中午的12点应该是几点呢?我们生活中常常说下午1点对不对,那么12之后应该是什么呢?”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下午的1点实际上就是13点。另一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近年来,网络技术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多媒体创建教学情境呢?我们拿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举例,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用黑板画出来,可能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那么要想求图形的周长肯定更容易一些,它可以把图形的四个边展开成一条线,让学生通过测量线的长度来计算周长。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利用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已经普遍运用到小学各科的教学中,三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利用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一套知识的学习肯定会有难度,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话又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总结,既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所有成员发言完毕大家再进行总结,筛选出好的教学方法、摒弃错误的计算思路,这样一节课下来,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能有所收获。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每个小组内都要确保有一位能够带领大家进行学习、总结的领头羊,同时也要参考学生的意愿,看看学生更愿意在哪个组进行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于一个培养的阶段,如果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习的话肯定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来对待学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有的学生十分钟就能实现教学目标,而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没有完全弄明白。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置普通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帮扶政策,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帮助他们,同时,教师也要重点对他们进行关注和引导,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有的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是对学生的歧视,其实不然,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瞧不起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而是让他们从小的目标做起,yulu.cc进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用形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100-01

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知识水平等进行组合,明确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一种互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形式

1. 合作探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的分组一定要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控制在4人~6人,便于开展合作讨论和组间竞争。

2. 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练习的方式,积极采取开放式的合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另外,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合作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集体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可以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目标,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一般采用个人评价,而针对合作学习方式可以采用集体评价模式。首先,让小组间互评,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总结各小组的问题;其次,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评选出最终的优胜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数学教学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1. 明确学习时机,合理分组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教学,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这节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特点进行分组,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讲解完除法的验算后,可以随机抽选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一道除法的验算题。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除法验算。最后,抽取每个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让其上台讲解验算这道除法题的过程和步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三年级这一时期学习任务、目标的深度有所增加,学习的组织性、规范性和严谨性越来越高,开始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此,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应重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如生日聚会、节日等),为准备活动需要选购大量物品,然后出示几张购物图片和购物清单,让学生帮助解决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3. 组织竞赛,激发斗志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可以根据学生期望受到表扬的心理,积极开展小组竞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斗志,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竞赛中。竞赛形式为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组除法算式,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计算竞赛,评出优胜小组进行表扬,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除法竞赛,全部采用竖式计算,要详细列出各计算步骤,最终评出优胜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 课后总结,拓展延伸

在一节课讲授完后,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后总结,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内容。另外,每一节数学课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课程知识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灵活运用,做到内化于心。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总结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反复运用乘法验算和除法再算一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法运算的基础上,再进行除法有余数的拓展延伸,组织讨论22×5+3=113的验算步骤,归纳22、5、3和113在除法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结束语

数学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探讨、合作练习和集体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灵活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教师可积极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志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2).

篇5

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认真备课,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

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常回忆从前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对怎样的教学感觉郁闷没兴趣,所以尽量避免满堂灌,避免照本宣科。该班学生向来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

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注重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又以教师的身份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喜欢数学并乐意参加课后的数学辅导。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不管是本校的公开课还是其他学校的公开课,本人都积极参与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为了提高自我素养,本人经常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平时经常和身边的同事以及其他学校的同行交流,请教教学问题。有时候主动要求去听别的教师的课以学习人家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想法设法克服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我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抄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急于求成,观察不仔细,自认为没有问题,把算式中的数、符号抄错、写错以及漏写数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竖式计算时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或横式上忘写结果。还有的学生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受周围因素干扰,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

2、学习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比如计算时粗心马虎,书写不公正,潦草;做题时不用草稿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书的反面或边缘上,甚至在手上打草稿;有的虽有草稿本但写得乱七八糟的;做题时精力不集中、边做边玩、不注意审题;不习惯检查,学习过于自信,作业写完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等。

针对学生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纠正:

(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

(2)细心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

(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运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

每两周进行一次计算比赛,达到满分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枚小红花。通过在一次次计算比赛中感受计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学期的试验,孩子们计算的热情高涨,全班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得到了提高。

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的知识的同时我也很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二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

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学期即将结束,可以说紧张而又忙碌有得有失。在这一学期中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

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经常阅读教育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给予辅导,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看了“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4篇

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不同表现,这里简单介绍小学生心理变化特征,重点介绍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情感、性格等心理的不同表现。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实际案例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sensery perception)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然而人的感知觉中又渗透着思维的成分,受思维水平的左右,小学儿童的感知觉中也体现出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

1.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有了新的发展,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的多。如果一年级儿童对颜色的差别感受性假定为100%,那么三年级儿童的颜色差别感受性平均提高45%,而五年级儿童则平均提高60%。小学儿童视力调节能力增强,10岁儿童的这种能力发展最快。小学儿童在音乐学习和训练的影响下,辨别音调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同样,通过学习活动,小学生的语言听觉和语言运动觉发展也很快,已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在书写、绘画制作等教学活动中,小学儿童手部的肌肉、关节、力量都有了显著的发展。手动作的精细性和灵活性也日益增强。

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儿童入学后,学习算术、地理、自然、图画等课以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促进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的发展

①形状知觉(from perception)。入学的儿童疏忽客体“形状”的特性,而注视客体的其他特征。所以在写字时有左右、上下颠倒的错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一个孩子写“都”字总是把左右部首颠倒,类似这样的左右结构有很多。比如,“陈、阵”不仅有左右颠倒还有就是两个字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不断学习这种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以后辨别形状的正确率逐渐增强。

②方位知觉(position perception)。据调查刚上学的儿童有30%会把左、右转弯搞混;这主要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知觉感。当老师组织孩子做早操的时候,需要向左右转的时候,老师就用左右手示意。向左转的时候老师就伸出左手,向右转的时候老师就伸出右手。7--9岁儿童已能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这个年龄主要是在小学生低年级,也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基本能够分清左右。这在小学生上早操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有老师在前面喊向左右转的时候孩子们基本都能反应过来。说明他们能掌握左右的相对知觉。9―11岁儿童已能在抽象概况的水平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这个年龄阶段主要是小学三、四年级,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左右方位和空间知觉都有很好的发展。在孩子们上数学课的时候,可以证明这些。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有一节课是“位置与方向”,这时候老师组织孩子们分行进行实际感受方位知觉。从教室出来到电教室的路线,孩子们个个都兴致勃勃去体验了一把,回来后把自己走过的路线用图画出来,最后把自己的路线表述给同学们。结果显示正确率达到97%。这说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左右方位和空间知觉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③距离知觉(distance perception)。小学儿童可以确定空间环境中对象间较近的距离。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则往往混淆不清。关于距离知觉,孩子们的上课表现可以说明这一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通过学习“位置和方向”这一节课有关的练习题涉及到距离问题,当在校园内表达有关距离的问题,孩子们基本都能说对,即使说的不准确,但是也很接近。描述学校到自己家的时候就不能很准确的表达,具体方位孩子能说明白,究竟有多远孩子不能很准确的表达。这说明孩子距离知觉还是比较模糊,有时候还容易混淆。

(二)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

1.小学儿童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小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intenionaI memory)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发展,学习目的的明确,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则越来越显著。小学生的记忆和他们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观察显示: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大多数孩子们喜欢的课。上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开心,每当音乐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能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当学习一首新歌曲的时候,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保证能将歌词熟练的背下来,而且在下课的时候学生嘴里还不停的哼着所学过的歌曲。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和他们的兴趣有密切的关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忆的就快,当然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记忆就相对慢了。小学生的记忆已从学龄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但是,小学生很大程度上靠无意记忆来积累知识。

2.小学儿童的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

从机械记忆(rote memory)向理解记忆(comperhensivememory)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又一个特点。由于理解意义与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个主导地位转化的关键年龄,往往与理解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致,大致在三四年级。根据沈德力(1983,1985)、陈辉(1988)、丁祖荫(1964)等人的研究,在小学阶段,两种记忆效果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3.小学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记忆和具体形象的联系容易建立,与形象记忆有直接联系的词(实词)其联系也较容易建立。因此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为形象记忆(imaginalmemory)。在实习期间有这样的记忆实例比较形象有趣,小学三年级上英语课,学习家庭成员的时候有men,women这两个词的记忆。老师要求同学们讲述记忆的过程,问谁有好的办法能够将这两个英语单词一下子记住。一个学生非常有趣的说:“women中的‘w’就好像女人的头发批下来的样子。Women中的‘o’好像女人在尖叫时的口型,因为女人总是爱尖叫。Women中的‘men’可以解释为:女人必须和男人在一起,所以就形成了‘women’这个单词”。这个同学的解释把所有的同学和听课老师都逗乐了,同时老师非常形象的配合着学生的解释做出了夸张的尖叫动作。瞬间同学们在开心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men和women这两个英语单词。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对英语单词记忆探索的兴趣,不同的学生各有不同记忆方法。这一个实例充分说明小学生低年级的记忆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的。根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可以提供老师上课教学的方法一定要得当,要符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随着教学的影响、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抽象记忆(abstract memory)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渐占据优势。当然,具体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 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儿童想象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从形象片段、模糊向着越来越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方向的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有进一步发展。还是英语课关于men和women这两个词的记忆。不同学生有不同记忆方法,根据前面有趣的记忆,一瞬间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一个学生说:“‘men’可以记做‘门’,‘women’可以记做‘无门’”。这样的谐音简单好记确实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这都是学生自己经过想象得出。这也体现了小学生的记忆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想象也是丰富的,他们进行想象有时候是不合逻辑的,但是能够体现出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小学三年级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处景色。其中一个同学他没有写什么景色,但是老师给了很高的分数,因为他能够抓住所描写的对象进行充分的想象。他把自己楼下小区想象成一个天堂般的乐园。早晨,那里是老人的乐园,每当凌晨四点那里有很多老人锻炼身体。中午和下午,是孩子们的乐园,在小区里有很多孩子玩耍。晚上,那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里有隐隐约约的情人漫步。这些话虽然简单,但是能够抓住小区的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人在那里活动。听了之后让所有的孩子有一种想去乐园的冲动。而且,写出了乐园适合不同年龄人玩耍,不愧为孩子眼里是天堂般的乐园。这说明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是发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他们对具体想象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间接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四)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低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道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在小学道德发展中,自觉的形成和发展占有很显著的地位,它是小学生道德知识系统及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生表现出外部和内部动机相协调的标志。

有关小学生的情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稳定这一特点,通过调查得出结果。他们对老师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比如说问小学生:“你喜欢那位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回答是:“我喜欢我的班主任,因为她很漂亮”。三年级的学生回答是:“我喜欢某一位老师,因为她从来不骂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回答是“我喜欢某一位老师,因为她工作很认真,从来不给我们耽误课,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很认真”。通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孩子回答同一个问题,但是得到的结果竟然不同,我们可以得出孩子的情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越来越稳定。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也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在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韩进之1983,1900)研究证明,这种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了。进入小学期以后,小学生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这也使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进一步发展起来。主要表现: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的初步倾向。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在孩子生长发育、接受教育关键时刻,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1998.5。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

[3][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4]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7

通过一天的集体听课观摩,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在这7节观摩课中,既有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又有区域教学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其中,来自北京的薛铮老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薛老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薛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是怎么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来自江苏的吴冬冬老师教授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印象。对于长方体顶点、面、棱的认识,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来得出,而这节课,吴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图形、立体的动画,学生的实际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真正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

浙江的学俞老师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包里装粉笔,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用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学生们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时时会有在场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啊?”,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老师有课件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名师的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范文2: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范文3: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丽英老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收获颇丰。王丽英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通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对比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篇8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直接让孩子在学习中受用,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容忽视。

时不时听老师们谈及数学中的附加题、思考题、拓展题。说这些类型的题,一是没有规律可寻(即没有公式可用),二是即使有答案、也没有解题步骤及方法。说这类题教学既浪费时间,又难以给学生讲解清楚;说这类题一般不会考,即使考,占分比例也不会高,所以在教学中偶遇时要么绕道走,说这类题不作教学要求同学们能做就做不能做也不强求;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总之,不愿深究。

但我却不愿苟同,相反,我却会感到乐此不疲。很乐意在这些类型的题上去探索、去深究,因为引导学生去探究,就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情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学习,自然也就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渐渐地学生的潜能也就会被挖掘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难题就会主动出击,而不卡顿;这样,不但教学不会费时,反而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无论是什么综合例的附加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们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上课时的“听 说 读 写”入手,对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十分重要,终身受益。

譬如,小学三年级有这样一道题: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的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的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经过思考有的同学还是能够回答:有32名同学。问及原因,都能说出因为李芳东面的25名同学加上他自己是26名同学,同样张林西面的5名同学加上他自己是6名同学,所以,这一排一共有32名同学。【25+1+1+5=32(名)】当问及学生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学们都茫然了。接着,我告诉同学们,如果让张林与李芳调换一下位置,结果会怎样?同学们马上回答说:李芳的东面包括张林在内已经是26人,张林的西面包括李芳在内也已经是6人。如果我们不违背题意,保证李芳的东面有25人,张林的西面有5人,该怎么办,同学回答说:从李芳的东面26名同学中,除张林外抽出一名同学,同样也要从张林的西面6名同学中,陈李芳外抽出一名同学。于是,这一排同学一共只有30名同学。【25+5=30(名)】同学们一下子愕然了,怎么同是一道题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而且都对。

愕然之后,随之便是豁然明朗、惊喜。同是一个问题由于位置的交换,解题的方法与结果截然不同。从学生们兴奋的表情,跃跃欲试的举动。不难读出他们对新知的渴求,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经过数次的历练,我发现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不免动起了测试一下的念头,问:有一根木材,一分钟可以锯一段,要将这根木材锯成10段,需要几分钟?同学们稍加思考之后,即刻回答9分钟。问及原因,答曰:开始时,一分钟锯一段,最后一次可以一分钟锯两段。也就是说所需时间应该比要锯的段数少1.。所以,需要的时间是10-1=9(分钟)。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实验等活动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

1小学生分组合作教学的方法

1.1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讨论: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2人、或者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1.2以自主探索交流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1.3以鼓励为前提,分组合作合理评价: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分组合作教学策略的实施应用分析

2.1将数学融入生活: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2.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3分组合作教学策略中教师的定位

3.1教师应该树立榜样,更新观念: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3.2教师设计提出问题,适当激励引导: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讲授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3.3学生合理分组,提高合作效率: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4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篇10

关键词:抽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数学本身具有其独有的一些特点,其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小学数学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是数学入门的阶段,对学习者后期数学学习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有着极为基础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触数学,教师应当将其中的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尤其是将抽象思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1数学中的抽象思想内涵分析

依据新课标对抽象思想的解释,其主要是指,数学中的具体思想方法是由抽象思想派生出来的,由数学抽象思想派生出来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等。简而言之,数学学习者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或思考问题时,理解和数学当中抽象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和方法。

2抽象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思想融入其中,并且要达到较好的融入效果,则必须秉持相应的原则。就其原则而言,主要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2.1抽象思想的启发原则

教师将抽象思想融入教学时,应当注意不能一味强硬地向学生灌输该思想,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由此让学生既能够逐渐形成抽象思想,也能够从中不断扩展思路。就该原则,教师主要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积极动脑、动手,在课堂上综合各项因素提出有效问题启发学生。

2.2抽象思想的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有其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其思维、思想等方面的能力是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时间应用抽象思想也应当顺应该趋势,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学生一步步接受并且使用抽象思想学习数学。

3抽象思想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及分析

就如何将抽象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当中,本文以下先给出具体的教学案例,而后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思想在教学中实践应用策略。

3.1抽象思想教学案例

该案例主要结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内容,进行抽象思想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步骤一: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猜气球的颜色

教师使用PPT展示气球,前四个气球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紫、绿,而后的气球循环该颜色排列,教师让学生猜测第11、14、17、21、26个气球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学生看着图片进行推算,说出自己的答案,答案各有不同,但是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说出的答案是正确的,而教师此时并不着急评判学生说的是否正确,而是留下悬念,将《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正式进行讲解。

教学步骤二:教师结合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让学生3人一组,而不同的组别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组合,教师让学生分别组合成10人、13人、16人的团队,并让学生想一想组成10人、13人、16人的团队分别会余下几个学生。

通过以3为单位的小组分散组合,学生已经从中得出答案。

教学步骤三:教师将以上游戏、实践活动的答案公布出来,而后结合教材中的数学例题进行分析,呈现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并讲解余数的含义和意义。讲解过程结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步骤四:以上三个步骤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气球颜色的答案分别是紫、黄、红、红、黄,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提出问题2“今天的游戏和活动和《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本节课程内容的印象。

3.2案例分析

在以上教学案例当中,虽然没有具体谈到抽象思想,但是以上四个教学步骤都将抽象思想融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了,其中涉及到抽象思想中的分类、集合、对称等的思想,例如猜气球的颜色和小组分散组合的实践活动就结合了以上思想,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得到一定的思维锻炼。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充分对学生进行循循诱导和启发。综上,教师将抽象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具体可以进行以下策略:①充分结合教材以及教学内容;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③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层层递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抽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实践并不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抽象思想感悟的过程。当然,抽象思想教学实践不是只通过几节课就能达到效果,因此这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锻炼,才能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抽象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田润垠,胡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W院学报,2015(04):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