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

时间:2023-04-06 09:3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好!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的梦想吗?那时的你多么渴望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呀!像雄鹰在辽阔无边的蓝天里自由自在的飞翔。飞过碧绿的森林;飞过蓝蓝的湖泊;飞过宽广的草原;飞过高高的冰山和人迹罕见的沙漠;翱游四海,飞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的梦想实现了吗?如果实现了,我热烈的祝贺你!如果没有,那现在的你在干什么工作呢?做一个大老板?做一名警察?对了,你儿时绘画非常的棒,现在是否成为一名大画家了?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是多么迷恋电脑游戏吗?妈妈不让你玩电脑游戏你就发脾气,还一直哭呢!我想你现在已经戴上了一副厚厚的眼镜了吧!这种滋味不好受吧?忘记了告诉你,如果眼睛近视了,你的飞行员梦想就泡汤了!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许下的诺言吗?你说长大以后要孝顺父母,给父母买一套别墅,一辆豪华汽车,现在你做到了吗?已经买了?或是正准备买?记得提醒爸爸少喝点酒,天气冷了提醒妈妈多穿件毛衣。父母已经年迈了,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他们呀!

亲爱的,你还记得你儿时的小伙伴吗?有快乐你们一起分享,有悲伤你们一起分担,现在你们经常有联络吗?如果有我真替你高兴!如果没有联系,赶快与他们联系吧,我想他们一定会很想念你的,有了他们的陪伴,你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的!

亲爱的,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如果是,就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吧!

亲爱的,你一定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哦!

最后,祝愿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2

对于未来,对于自己,您想说点什么呢?春天到了,提笔写封信吧?

幸福是什么,写信问问自己

亲爱的老谢(小编建议,可以给自己起个可爱的昵称):

你好!

全国“两会”刚开完,看电视的时候,总能听到“幸福”、“幸福指数”这样的字眼,你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我过得幸福吗?我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辛苦忙碌大半辈子了,这些年,你越发明白了,老年人自私一点很重要,甩开儿子孙子,管好自己和老伴是真理。

懂了这个道理后,你和老伴关心自己的健康胜过一切。可有些做法偏激了,为此没少上当受骗。老谢啊,还记得前几年买的那些保健品吗?什么核酸、益安宁、磁疗床……花了成千上万,最后一样也没起作用。

老谢啊,最不该忘记的是去午上半年,你散步时接到一张宣传单,说是只要参加讲座都有礼物送,还免费体检,免费抽奖。你和老伴喜滋滋地去了,“幸运”地抽中了二等奖,只花1998元就抱走了据说价值5000元的礼盒,里面有两套用“石头抽成丝”纺成的内衣裤,还有护膝、护腰、催眠帽、改善颈椎的项链、眼镜、袜子……大大小小十几样。那些人,拿着产品往一个类似验钞机的东西前一搁,就发出“这是真的”的提示。为了让你相信,他们还让你把自己的衣物放上去,结果那个仪器什么声音都没有,就凭这一点,你和老伴都被打动了。现在想起来,你可不是要笑自己笨嘛!

说是穿上内衣裤能治百病,可你们穿上两天就浑身发痒,皮肤上起了一层密密的红疙瘩……如今这些东西都被堆在房子的角落里,老伴一看见就说:“赶紧扔了,看到就来气!”你就是不扔,因为你想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上当!

后来,孩子们买了许多有关保健的书籍,你逐一认真翻看,懂得了“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的道理,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有个乐观的心态,在精神上、心理上先要健康。

早些年,你总有一种危机感,怕有一天自己身体不行了,就什么也干不动了,所以,你每天累得腰酸眼疼,要把孩子家里的针线活都赶着做出来:棉花被子重新弹一遍,再缝几个纯棉被罩……老谢你也是个有心人,那天听了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想,不能老把儿女当孩子看,这也不放心,那也看不惯,他们其实都过得比老人好。这样一想,那些活计也就放下了。

老伴脾气不好,有时说话难听,你也试着自我劝解: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你在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老伴的脾气也在好转,你们结伴散步、打太极拳,每晚睡前他还给你按摩、捏脊。在这里也给亲爱的老头子说一句话:你可别多心,重翻你旧账是为了表扬你的现在,不对比就看不出进步嘛!

你的三个女儿,都是工作上的骨干,而且很孝顺。你喜欢听到她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更喜欢她们像朋友一样听你唠叨自己的心事。那次你在超市丢了钱,女儿们知道你平时节俭,怕你想不开,纷纷安慰你,老大说:“钱本来就是流通的,就当救济穷人了。”老三说:“丢了那点钱,指不定免了多大的灾呢。”离家最近的二女儿干脆给送来几百元钱。以前遇事总想不开的你,这次心里是真的一点疙瘩没有。这不光是孩子们开导有方,也跟自己平时修身养性分不开吧。

信写到这里,老谢你是不是已经得出了你的幸福指数?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受,如果非要把它量化一下,那就是:30%好身体+30%夫妻和睦+30%儿女孝顺+0%做自己想做的事=幸福100%。

希望十年后的你能像这个公式里表达的那样,100%幸福。

此致

敬礼

写信人:谢×英(67岁)

2011年2月9日

链接一:给自己写信的名人――德国名医欧立希

写信目的――提醒自己别忘记重要事情

多奇怪,信总是写给别人的,怎么会写给自己呢!有,这个人叫欧立希。欧立希是德国有名的医生。有一年,他就给自己写过好几封信,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特别简短:“亲爱的欧立希:七月八日是父亲的生日,可别忘了给他送去一个大蛋糕,庆祝寿辰!

日夜工作着的欧立希

7月4日

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呢?原来,他正在和日本科学家一起研制一种新的药品。因为那时候,有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总是昏睡不醒。欧立希特别敬业,一定要造出一种新的药品,治好这种“昏睡病”。欧立希一忙,就把家里人的生日忘了。德国人过生日可是一件大事,朋友们都要送礼物,还来喝酒、跳舞,可热闹啦!要是谁不来庆贺,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欧立希怕忘了爸爸的生日,就先给自己写了封信。

链接二:网络上最流行的写给自己的信(主题选登)

――亲爱的自己,从今天起为了自己骄傲地活着吧,好好爱自己,自己心疼自己……

――亲爱的自己,不要太在意一些人,也不要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心态面对……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为难自己,比如给儿子买房、替女儿带孩子,能免则免,照顾好自己,就是给下一代减负……

――亲爱的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谁都不欠你,所以你没有道理跟别人随便发脾气、耍性子……

――亲爱的自己,你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你要始终相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是崭新的一天)……

――亲爱的自己,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而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亲爱的自己,别人对你好,你要加倍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还是应该对别人好,因为那说明你还不够好……

――亲爱的自己,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

――亲爱的自己,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

《金色年代》温馨提示: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景和想说又说不出口的话,但却少有人愿意提笔写下来。有人说太忙,有人说提笔忘字,有人觉得给自己写信比较奇怪。其实不然,当你在夜深人静,提起笔来,倾听内心发出的声音,并把它用文字的形式纪录下来,邮寄给若干天若干年后的自己,这种方式,是让我们活在当下,跳出当下,思考未来,每寄出一封信,就是寄出一份回忆、叮嘱或者希冀。

篇3

在这个重新感受“偶像”的夜晚,看到无数次用歌声打动我们的学友,依然那么健康、敬业,快乐得像个大男孩,看他流着汗为我们用情唱歌,我觉得这一切是多么美好,自己又是多么幸运,可想到生命又随时可能终结,顿时泪眼迷蒙。

《橙色女孩》正是一本关注生命议题的小说:一位身患绝症的父亲,深知生命随时可能终结的恐怖与残酷,所以给尚处幼年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他希望孩子在未来拥有勇气与力量,去面对生命的无常。

我想没有一位父亲不想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可小说中这位父亲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年,儿子乔治才三岁半。于是,他留给乔治一封长信,通过讲述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提出一道道追问生命本身的问题,他想把自己人生中最美丽、最奇妙的经历与乔治分享,把自己对生命、爱情、宇宙的感悟与思考统统传递给乔治。和所有父亲一样,他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当乔治看到这封信时已经十五岁,刚开始读信时甚至带着一丝不快与抵触,尤其是看到父亲对病情变化的描述时:“我当然为他感到遗憾。可我不能肯定,他用他那些阴郁的苦衷让我现在感到异常沉重,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乔治觉得“没有父亲的成长过程也并不是特别可怕。你死去的父亲突然从墓地里对你开口说话,这才是真正让人惊骇的场面。如果他不来打扰他儿子的生活,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在读到父亲颇费周折地描写初次遇见橙色女孩的情景时,乔治甚至认为“他可真是个可笑的怪物”,他责怪父亲:“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写爱上她?”

这个“故弄玄虚”的爱情故事只是引子,橙色女孩与父亲的爱情故事看起来如童话般梦幻,但其落脚点是最平淡无奇的真实生活。这位父亲有如哲人般缜密,在信里一步步地布局,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如:“乔治,告诉我时间是什么?”“人是什么呢,乔治?人的价值有多大呢?”

直到信的末尾,终于引出那个关键问题:如果“你”可以选择,是否作为一个生命诞生在这颗行星上?但“你”不知道,“你”能在此生存多久,也许只有短短几年,一旦“时机成熟”,生命就会终结,也许那时的离别,会令“你”万分忧虑,痛苦万分。你会不会拒绝参加这个巨大的“冒险”?要知道,“如果你选择了生,你也就选择了死”。

在提出这样沉重的问题之前,父亲不只一次向乔治问起哈勃望远镜的现状,他称之为“宇宙的眼睛”“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在思考生死时,这位父亲将视野推向浩瀚的宇宙;在解释是否还存在另一个世界时,他提到和孩子一起玩过的电脑游戏,“每当我们‘死掉’之后,界面上就会立即出现一个新的游戏场地。于是,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我们何以得知,我们的灵魂就不能找到那样一个‘新的游戏场地’”,“对于不可能的事物的梦想,早已获得它自己的名分――我们叫它‘希望’”。

最后,不如响应下书尾“善良的建议”:问问自己的父母,他们当初是怎样相识的?也许他们会讲述一个比“橙色女孩”更为浪漫离奇的爱情故事。要同时问他们两个,看看他们所讲的故事是否完全相符。这段爱情中肯定有不计其数的小事,哪怕最细微的分歧,对我们而言,都是“宇宙攸关”的,可以改变全局,让我们没有机会降临人世。

附:《橙色女孩》节选赏析

有一件事,我最近几天老在思考。我认为,要发送一封写给未来的信,比起把它塞进一辆童车的坐垫里,肯定还有更简单的办法。

我们希望自己写好的东西,在四个小时,或者十四天,或者四十年以后,才被人读到――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橙色女孩”的故事就属于这种情况。它是为一个年满十二岁或者十四岁的、名叫“乔治”的少年写的。也就是说,是给我父亲当时还不认识的那个“乔治”写的,并且他还不得不假设,他永远也不可能认识他了。

现在,这个故事终于必须真正地开始了。

将近一周之前,我从音乐学校回到家里,惊讶地发现爷爷奶奶看我们来了――他们突然从通斯贝格赶过来,雨且还要在我们家住一宿。

妈妈和尤尔根也在场。当我进屋脱鞋的时候,四个大人似乎都怀着某种难以形容的期待――他们真的在等我。可我的鞋又脏又湿,他们竟然没一人过问。他们肯定在想着别的事情。我感觉好像要发生什么大事。

妈妈说,米莉娅已经睡了。看来,她认为这样挺好,因为我爷爷奶奶也在。毕竟他们不是米莉娅的亲爷爷奶奶。米莉娅有她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也都是些挺好的人。有时,他们也会来看我们。尽管如此,“血浓于水”这话却并非毫无道理。

我走进客厅,坐到地毯上。此时,大家的表情显得十分严肃,这几乎让我相信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情。我不清楚,我最近在学校里干过什么坏事。今天下了钢琴课,我也立即就跑回来了。而且好几个月以来,我再也没有到厨房里偷过嘴……想到这里,我理直气壮地问他们:“出什么事儿啦?”

于是,奶奶前前后盾地讲出事情的原委:她发现了一封信,是父亲临死前不久写给我的。我感到,我的胃在剧烈地痉挛。他已死去十一年,我甚至都不太能肯定自己是否还能记起他。一封来自我父亲的书信――它听起来严肃得可怕,犹如一封遗书。

随后我注意到,奶奶手里捏着一个厚厚的信封。此时,她把它递给了我。信是封了口的,上面只写着“乔治收”三个字。很显然,那不是奶奶的笔迹,也不是妈妈或尤尔根的笔迹。我撕开信封,抽出厚厚的一沓纸来。我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因为第一页上写着:

篇4

关键词寻 找 台湾话剧 邮差 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寻找的人们:他们寻找儿时的美好记忆,寻找久违的情感,寻找丢失的人格,寻找泯灭的人性,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倾尽一生去寻找一个还未得到抑或根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之,“寻找”已经成为人生的终极使命。台湾的话剧作品中尤其注重对“寻找”的表达,也许是因为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给人们指引着方向,也或许是人们对台湾本土文化传统的延续,台湾作家会把“寻找”的意识不动声色地倾注到话剧作品的每一个角落,如同那股温馨浓郁的情感,会随着情节的推进带给每一位观众。本文将以《邮差》和《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两部作品为例,初步探寻蕴藏在台湾话剧中的那股“寻找”意识。

一、寻找精神的家园

“寻找”是人类千万次不断重复的动作,也是他们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潜意识,于是,它也就成为文学艺术中不断出现的经典母题。其实“寻找”这个动作仅仅是表层的,在表象的深处则是主体对所“寻找”的客体的潜意识欲望,这种客体必然会改变寻找者的命运:如果找得到,主体的命运会改变;如果找不到,那么主体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改变,所以非找不可,甚至有时主观上并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要去寻找,而在客观现实当中却在苦苦寻觅。

台湾戏剧表演家为我们奉上的大型话剧作品《邮差》用邮差林和平一生当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个关于幸福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邮差林和平年少的时候,就看着人们写信时字里行间寄托着满满的期待,然后,热切地憧憬着另一端的那个他能感受得到自己的心意。由于时空的阻隔,他们不得不通过浸满情感的一封封信来找寻那份久违的爱。当然,找到那份爱的人,也许命运会因此而改变;如果找不到,接下来的生活也会随之改变。

林和平用片片飞鸿传送着人们彼此专属的味道,他用自己的坚持传递着人们的思念,用自己的毅力传达着人们彼此深深的爱。作为邮差的他送的第一封信是哥哥追求女孩子的情书,那时的林和平对送信还是仅仅停留在一颗糖果送一封信的状态;年少的林和平因为送丢了妈妈寄给爸爸的一封家书,而导致父亲的离开,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愧疚,于是万分自责的和平不愿再替人送信,也是从那时起,他不愿意再提及邮差这个职业,以至于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度被童年时的阴影所笼罩,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的旅程:寻找丢失的亲情,寻找遗失的爱情,寻找珍贵的友情,找回人们对“邮差”这份职业的尊重。

林和平送过的最遥远的一封信是妻子写给女儿的遗书,为了帮女儿找寻母爱,作为父亲的他把这18封信在女儿生日的时候准时送到女儿的手上,寄托着浓情蜜意的字字句句承载着天堂里的妈妈对女儿的思念与爱恋,而林和平作为邮差送的最后一封信是一封既没有寄件人地址也没有收件人地址的信件――阿忠与阿芬的信,林和平倾其一生找寻着这对曾经错过的恋人,这封相隔千山万水却又近在咫尺的信也成了他一辈子的坚持。

年轻的林和平送的最为艰苦与无奈的信,便是为陈妈妈送往大陆的家书。那时,两岸之间无法正常交流与沟通,林和平手捧着叠叠寄托着思乡情却无法寄出的信件,遥望着祖国大陆,与爱人小蝶一起,期盼着在外漂泊的游子能够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当“两岸三通”的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陈妈妈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找寻她的亲人,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立刻涌上心头。那一刻,林和平终于明白邮差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单纯地把信送出,更重要的是把鸿雁寄托的那份情感克服一切困难保护好珍藏好,最终能够亲手把它送出。于是在送信的过程当中,和平也千方百计地寻找着人生的价值,寻找着“邮差”这份职业的真谛,寻觅着大陆与台湾之间那条剪不断的乡恋与情丝。

纵观全剧,人们会发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当中,正是“邮差”这样一个平凡的职业,让林和平辛劳一生也荣耀一世。在剧情进入尾声的时候,林和平手捧奖杯和证书,一个人走到台上,面对电视机前全台湾的观众,还不忘自己年轻时的心愿:找到阿忠与阿芬,把当年遗失的两封情书亲手送到他们手上。这也正是作为邮差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邮差这个职业的最高境界:把每一封信送到需要它的人手里。虽然有所夸张,但人物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现代人对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无限憧憬,也正是从这种憧憬里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对彼此之间纯洁情感的苦苦寻觅。

一张满含香味的信纸,一支羽翼丰满的鹅毛笔,带着思念,载满爱意,在地球的一端写下最真挚的语言,在地球的另一端总有那么一个人在等待,在期待,然后满怀惊喜……台湾话剧《邮差》通过林和平的执着与爱心,为我们传递着一份份温暖的深含爱意的浓情蜜意。

二、寻找梦想与爱

其实寻找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需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动力。究其实质,从现实角度来说,生生不息的人类每天所从事所求索的一切,无非是一种免于陷入困境的努力,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具有源于寻找的生命冲动。于是,当你沉浸在那种台湾话剧给我们营造的或迷离或沉重或愉悦或伤感的氛围当中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其中处处充盈着的恰恰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寻找”的气息,让我们游走其中,回味无穷。

文学中的“寻找”常常体现为在失落和幻灭中寻找以及这种寻找的一再幻灭。在浮士德看来,生命的本质就是无限性。所谓无限性,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无穷无尽的寻找和创造:他的生命就是他的寻找过程和创造过程;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那个最终的结局上,而在生命的过程中,当生命把它所寻找所创造的全部内容都展现出来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实现了。

台湾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以下简称《在》)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执着地几近疯狂的母亲叶樱,编制了一个美丽的梦,固执地认为,抛弃她和女儿的丈夫是被来自巴纳菲尔的外星人带走作为研究对象,而她自己则将时间有两种的手表时间固定在了11点42分,自己没日没夜地研究星象,她坚信丈夫会在20年后的9月5日回来。在话剧《在》中,每个人都是因为爱而受伤:小范是叶樱在夜市摆摊的好友,他花钱买了个越南新娘,口口声声说爱她,但却限制新娘的自由,最后她不得不逃跑;有钱人老钱,生活上异常的富庶,但却抛弃了身患重病的妻子,他接 受不了自己完美的妻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跑到台湾终日酒不离口,把自己深深地埋在痛苦与自责之中。叶樱在20年前遭到丈夫的抛弃,在女儿怪怪的眼里变得神经不正常,于是两人经常争吵,让她看清她们被爸爸抛弃的事实。巴纳菲尔是叶樱想象出来的地方,也许真的存在,在那儿,有她爱的人。怪怪要拍毕业作品,她决定把妈妈作为作品的主角,找来男友一起创作,小范、老钱也纷纷加入,在拍摄的过程中,小范满足了他想当演员的愿望,老钱鼓足勇气说出了对妻子的忏悔,而叶樱也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而怪怪更是与母亲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话剧《在》中渗透的“寻找”意识其实是对每个人内心深处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的自我确证,他们根本性的焦虑也便是那种无家可归的疏离感、抛弃爱人的负罪感。这里的追寻也就是他们每个人在帮助别人找回自己、弥补内心缺失的过程中被确认从而获得心灵的慰籍。

剧中怪妈和怪怪要找的是被外星人带走的怪爸。怪妈因为怪爸大伟20年前的不告而别而变得恍惚疯狂,她神经分裂、举止异常,忽视女儿的教育,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她真正寻找的却是丈夫大伟的爱情。

怪怪毕业作品的创作最后和朋友想到了假装外星人把爸爸送回来,她寻找的也许不是不辞而别的爸爸,而是那个疼她爱她的妈妈,她想要一份正常的母爱,可以在她需要的时候在她身边给予无限关怀的正常妈妈,当然她也渴望这样一个爸爸。

钱先生看似潇洒,可他每日不停地酗酒却是因为抛弃妻子后心底里无限愧疚的表现,在帮怪怪演出时情不自禁地那一句“小玲,你可不可以原谅我”,歇斯底里也真真切切地道出了他心灵深处最最隐秘的感受。他所寻找的是妻子的宽恕、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小范看似一直寻找妻子,寻找那个外人看起来很不值得寻找、不值得等待的妻子,然而实际上他是在寻找尊严,寻找一份被爱情掩埋的属于男人的尊严。老婆跑了,丢掉了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后来帮助怪怪演戏来安慰母亲叶樱的举动更是一个实现梦想、找回尊严的过程。

戏中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寻找对于他们而言最珍贵的、最悔恨的、最美丽的那个梦。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仍在继续,也有的人迷茫了……

巴纳菲尔星球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不敢确定,但她肯定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剧中每一个人的心中,是她们母女不断寻找的那份情、那个人;是朋友们慷慨帮助的信念和那份无法磨灭的生命尊严;也是他们生命里丢失的那份亲情与爱情。

巴纳菲尔不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宽容的世外桃源,一个人们在不断寻找的美好梦想,一剂能够慰藉受伤心灵的良药吗?

篇5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随手送的一本书,一个玩具,都可能让我们欣喜不已。但轮到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很难“讨好”。有时候精心准备了一个月的礼物,收获的不过是孩子不咸不淡的一句“谢谢”。随之,礼物便被孩子搁置在了一边。真的是孩子难伺候?还是,我们根本就忽略了他们的真正需求?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专家巴巴拉・诺得哈斯认为,礼物不只是物品,也是表达父母的一片爱心,教育孩子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我们的礼物送得恰到好处,或许便能成功地走进宝贝的内心世界。

给宝贝送礼的“雷区”

给孩子礼物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也不是为人父母的义务,更不是“讨好”孩子的手段。要想通过礼物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并增进亲子关系,首先,要走出给“宝贝”送礼的误区!

计划1 陪孩子开心疯玩一场

计划人:江雨

宝贝年龄:5岁

拿奢侈“收买”孩子的欢心

不少家长以为越昂贵的礼物,就越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其效果往往不尽如意。为什么?价格标签与其中蕴含的爱心并非一定成正比。更有父母认为自己出资购买了昂贵的义务,便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就应该感恩。其实,拿金钱、奢侈来“打发”孩子,效果很难理想。

小危害:如果我们以金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孩子的价值观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在宝贝还没有正确消费观的阶段,父母却总以昂贵的礼物来博宝贝一笑,很容易让宝贝产生炫耀、攀比心理。

将厚重期望“包装”成礼物

“送给宝贝礼物,一定要有深刻的意义。”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在挑选礼物时大费周章。想宝贝成为钢琴家,希望他未来能博学多知,所以,我们花费巨资购置钢琴,或者购买大部头书籍。总之,我们将自己对宝贝厚重的期望,“包装”成礼物送给了孩子。结果呢?宝贝很可能没有一丝惊喜,反而是十二分的沮丧。为什么,我们的礼物让宝贝收获的只是沉甸甸的压力。

小危害:现在的孩子受竞争环境的影响,已经在父母的殷切希望下,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压力。就连难得收到的礼物,依然附带着“学习”的包袱。他们怎能开心?这样的“爱”,宝贝们承受不起!孩子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将礼物作为交换条件

“你想要溜冰鞋吗?那期末考一定要进前10名哦!”“耐克的鞋子多贵啊,妈妈给你买了,你就不许去踢球了,放学回来就做功课吧。”……我们不自觉地以礼物作为交换条件,让孩子放弃他们的某些欲望。我们可能觉得以礼物为“诱饵”,能让孩子难得地听话。殊不知,这样的礼物早已经变味。

小危害:总是拿礼物作为交换条件来束缚孩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心生警惕,礼物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交换条件,是糖衣炮弹。这样的礼物背后,孩子们还能感受到多少真正的喜悦?孩子还可能会树立这样的观念:爱心不过是一种交换条件。他们很可能永远也不能了解爱,懂得爱。

给宝宝的“特别”礼物

想一想你童年时代的那些快乐吧!自由地驰骋玩耍,在父母怀里打个滚、撒个娇,收到来自父母的意外奖励……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宝贵的呢?

所以,这个春节,也给你的宝贝准备他最渴望的礼物吧。

难得春节会有7天的假期,江雨打算跟老公带着孩子去郊区玩两天。

孩子每天从幼儿园里回到家,总有很多话要跟自己讲。但每每因为工作太累,又要处理家务,总是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让孩子自己在那里自言自语。上次到幼儿园接孩子时,老师告诉她,今天问孩子们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江雨的宝贝说,爸爸妈妈都不愿意理她,她以为是自己表现不好,所以在学校学得很努力的歌谣和舞蹈,回家想表演给爸妈看,但爸妈也总说下一次,不让她表演,总让她早早地睡觉。

听了老师的话,江雨觉得对孩子很抱歉。曾经还觉得孩子的哑哑学语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为什么现在孩子一说话,自己就没有耐心或是嫌烦呢?

于是,江雨决定乘假期带孩子好好地玩一玩,给她一个舞台,让她尽情地表演,从这一次开始,把孩子成长中一直缺失的鼓励还给她。

温馨提示:这一代的孩子,普遍缺少与父母亲密接触的机会。父母工作太忙,辛苦之余,以为只要给孩子准备丰裕的物质生活,便能够满足孩子成长中的需求。父母们却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长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冷漠,殊不知孩子根本没有从父母那里收获多少来自亲情的温暖,他们又如何能学会去爱呢?

一直以来,罗风都苦恼于很难与孩子沟通。有时候说不上两句话,两人便不自觉地吵起来。儿子几乎对所有问题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左。妻子总劝他让一让孩子,但罗风并不认可放弃原则一味迎合孩子的做法,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纠正孩子有些偏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计划2给宝贝写一封真诚的信

计划人:罗风

宝贝年龄:12岁

偶然的一天,罗风在收拾东西时看到了自己上学期间父母写给自己的信,他记起了自己从这些信件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罗风决定,也要给自己的儿子写一封信。

春节前的几天,罗风将自己所想,甚至两个人争执中的一些问题都很坦诚地写在了信里。他为自己的急躁表示了歉意,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那份父爱。他还写着当年儿子围着自己打转,在自己怀里打闹的往事。同时,他也真诚地告诉儿子,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一个正直和有担当的人,必须要承担起什么。

春节的晚上,他将这份信,以及儿子期待已久的一个PSP,放在了儿子的书桌上。他期待着那封信能解开自己与儿子之间的结。

温馨提示:出于矜持,有些很想与孩子说的话,却很难口头表达。何不试一试给孩子写封信呢?不一定要写在纸上,写封email也完全可以。坦诚地跟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说一说你在沟通失败后的无助和沮丧,放心,孩子不会嘲笑你的。当你试着向孩子敞开心灵时,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真诚。而如果他乐意给你回信,那就是你意外的收获了。

每每女儿获得一点好成绩,Cindy总会给她一个小礼物作为奖励,为此女儿总会很有成就感,女儿知道这份礼物是靠自己的努力赢来的。Cindy并没有严格规定女儿一定要做到怎样,或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出色。只要女儿有一点进步,Cindy就会给她奖励。

计划3嘉奖时加上感情分

计划人:Cindy

宝贝年龄:8岁

不过,这次期末考,原本希望她能进前10名的,Cindy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作为奖品的一条礼服裙子,这是女儿心仪已久的,希望在班里表演时能穿。不过,女儿却只考了20名,比期中考试还倒退了几名。

篇6

毕业班的同学们,你们好!

几个月之后,你们将正式告别纯真而又难忘的初中生活,迎接中考的检阅。不知大家是否真正意识到该从小孩子的角色中走出来了,作为一个应为自己的未来负责的青少年,你是否已经感觉到自己任重而道远?接下来要走的道路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没有岔道的,譬如:学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甚至是一生!”其实,同学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处在这紧要的岔道口呢?请每个同学现在试问自己,你能否把这决定人生的几步走好?想必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是茫然无措的,那么作为最了解大家的老师,作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没有硝烟的战役的“指导员”们,想给大家提几条发自肺腑的建议,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下面我将大致分成三种情况,各有不同的话要说。

如果你学业水平处在中等,目前成绩不够突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话,我送给你们这样一句话:“竭尽所能,尽可能为自己创造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这类同学人数较多,大多介于可上可下的状态,可能你们心中正充满着矛盾,是鼓足了劲,不上高中誓不罢休?还是未上战场先言败,自甘落后?我想每个人都有打算。目前全国的高考录取率正一路走高,不少大学正逐步扩招。几年后,大学教育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班主任 banzhuren.cn)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考上高中,并继续拼搏,就意味着你与大学的校门已近在咫尺。你们被高中录取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这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去拼搏呢?

如果你的学业水平比较优秀,那我也送你们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的这些至理名言,对大家具有相当的警示和激励作用。作为学习优秀生,你们承载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有来自父母亲朋的,有来自老师同学的,更多的是来自自身的,你们有相当强的自制力、思维敏捷、意志坚强、积极上进,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成绩在级部中也不错。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山为有山、人为有人。君不见有很多的学生正利用双休日,努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求能够精益求精;君不见,许多的学生早已未雨筹谋,发奋拼搏,以求在中考大战中所向披靡,独占鳌头?收回视线,再来审视自己差距的存在难道不让我们心揪吗?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不优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勤奋!”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们,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当某些科目遇到困难时,你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未来可能的失败感到恐惧。奉劝大家应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长处,弥补短处。近9年的学习生活,你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牢固的基础知识。你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足以证明你们的学习能力是极强的,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科目上,学习能力会有所差距。各方面都出色的人是很少的,如果你在某一科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应正视他。这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你还需要继续积累,你一定知道厚积薄发的道理,只有经过长期的心平气和的努力才,能达到你的理想!

如果你在学业上感觉比较困难,学业成绩不理想的话,我引用长今的名言“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放弃”送给你们。

篇7

国别:法国/奥地利

出品时间:2001年

片长:130分钟

导演:迈克尔・哈尼克

受虐、施虐和自虐,已经渗透进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循环和生活模式。

这是一部叙述极其简洁流畅的怪片。说它怪,并不是说它有多么诡异和传奇,而是其寻常里的奇崛和不可思议,简单地说,它是一个没有笑容的钢琴女教师因压抑而孤独变态的内心挣扎史。为了不扭曲这部充满扭曲精神的影片,容我用多一些笔墨来讲述它的剧情。

艾莉嘉是位姿色渐衰的未婚老女人,其身份是钢琴教师,她身材单薄,还有些佝偻,总是穿一件米黄色的风衣,除了教室和辅导学生,她喜欢独自出入录像店和汽车影院。父亲因精神病人院治疗,她和母亲住在简陋的家里,四十多岁了还和母亲睡在一张床上。母亲对她的衣食住行乃至一举一动都严密关注,稍有偏离,就粗暴地指责甚至打骂、撕毁她的衣服和私人物品。但严厉的管束,并不能阻止艾莉嘉病态的欲望和举止。每当傍晚下班后,她都设法在录像店包厢里观看。一天晚上,她来到汽车影院,偷窥在汽车里的情侣,被人发现追赶慌不择路,回家晚了又遭母亲打骂。

在朋友的一次家庭音乐会上,艾莉嘉认识了甘华德。年轻英俊的甘华德正学习钢琴,他对艾莉嘉的琴艺赞佩不已,想拜她为师。甘华德几次表达对艾莉嘉的爱慕之情,都遭到她的冷淡回应,甚至把甘华德赶出教室。但私下里,她却偷偷地跟踪甘华德,在钢琴演奏前的排练时,她看到甘华德对她的一女学生举止亲密,就伤心地跑到后台哭泣。过了一会儿,她把一个玻璃杯子踩碎,将玻璃碎片放进那个女生的衣袋里。女学生的手被玻璃碎片扎得鲜血淋漓,甘华德意识到这是艾莉嘉所为,就在卫生间里找到她,热情地拥吻她。艾莉嘉写给甘华德一封信,并逼迫他先读信再谈情,甘华德从信中知道了艾莉嘉对待的渴望。

艾莉嘉在溜冰场找到打冰球的甘华德,向他道歉,并主动甘华德,但当他认真地想要跟她时,她却难以适应地呕吐起来。深夜,甘华德粗野地闯进艾莉嘉的家里,指责她把他引入了一条不正常的性道路,并把艾莉嘉打倒按在地上了。

在去音乐会演奏前,艾莉嘉把一把刀藏进小包里。在音乐厅大堂,她看到又爱又恨的甘华德冲她喊了声祝福的话就进了剧场。当四周只剩下她一人时,她拿出刀朝自己的胸部刺去,带着胸前渗透的血迹,独自离去。影片就在艾莉嘉离开后的空镜头里戛然结束,留下一颗破碎而变态的心让观众心惊心凉。

导演的叙述手法极其从容洗练,寻常细节被演绎得处处含有寓意和玄机。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初遇最是意味深长:艾莉嘉与母亲同进入一部透明电梯,晚到一步的甘华德被甩在了电梯外。镜头背对着母女两个,迎面可以看到甘华德的影子。预示着艾莉嘉内心的大门刚刚还向着异性开放,因为母亲的同在而骤然关闭,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和母亲两人。此时,身在电梯之外的甘华德露出无奈和并不介意的神态,他毫不犹豫地快步随着电梯奔跑上楼,暗示着未来追逐艾莉嘉的艰难过程,而这一过程中艾莉嘉始终受到母亲和内心牢笼的控制,难以做出必要的爱的反应。最后,甘华德抢在母女俩出电梯前到达寓所大门,走出电梯的艾莉嘉看到甘华德殷勤开门和自我介绍,艾莉嘉的母亲仍紧随其后。整个一段戏,始终都能看到三个人的动作,人物关系的现在时、进行时和未来时都得到恰如其分的揭示。

而在影片结尾,与初相见成为对应的是三人的陆续离开。艾莉嘉和母亲一同来到音乐厅大堂,她的打扮和初见甘华德时一样,米色丝织衬衫、黑色拖地长裙,不同的是,脸颊上多了一块隐隐的瘀青,那是前天甘华德的殴打所留下的。艾莉嘉在母亲陪同下与客人寒暄,之后,母亲先入场,她独自在大堂等待,甘华德终于出现了,却是和别人在一起,她默默地看着甘华德快乐进场。然后,她漠然地用刀朝自己的胸部刺去,离开。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创新;体验

专业认知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专业意识,建立学生的专业思想,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因此专业认知教育是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习的入门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也是迅速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一课。我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经过多年的入学教育活动的改革实践,摸索出了有效的做法。

一、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是学生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因此,组织好新生入学工作,开展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入学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专业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并能培养出专业的兴趣和专业意识,因此结合专业实际特点,精心安排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使新生很快能够有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激励学生立志成才。1.专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形式形成互补新生入学教育有多重形式组成,如:形势与政治讲座、军训、安全教育,意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校情校史教育,意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增强爱校情结;学校的各类校纪、校规教育等。这些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使新生尽快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具备大学生所具备的素养。专业教育,通过一系列不同形式、方式的引导,坚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所以专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是一种相互依存和补充的关系。2.专业教育解决对专业的认知问题高职的艺术生源文化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主动性不高,对高职的教育认识不够,专业知识浅薄。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新生入学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失去学习动力。通过系统的介绍专业知识体系、教学团队、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实训条件等,激发新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欲,培养新生正确价值取向,从思想上根本解决新生的困惑。

二、充足的时间规划教育活动

制订专业教育方案的时候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规划,要将普及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自信心等内容考虑到活动中。1.普及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专业前沿动态等使学生通过专业介绍了解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2.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将专业学习变成学生规划人生的重要部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更能内化为主动学习。3.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进入高职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感和失落感,容易产生消极和失落的情绪。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调整良好的状态,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构建专业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长江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改革的倡导者,本专业历经三载,整个教学团队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了不断摸索和尝试,积累了经验,做了细致而周密的分析,探索出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集亲和力、趣味性、感召力、真体验等多元化优势于一体新生专业入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每次新生入学教育设计一个新鲜、抢眼的主题,所有的环节围绕主题展开,这样的策划内容更连贯且有连续性。每项内容设计和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了解专业。打造361°周体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全称可命名为专业新生入学教育•361°周体验。关键词“361°”何解?3=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喜欢专业。6=三个阶段细分:在这三个阶段中设计不同活动,让学生经历三个过程,感受专业。0=活动目标,即通过入学教育,实现两个零距离。第一,整个活动始终坚持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认知专业;第二,消除学生对专业的陌生感、距离感。1°=多一度热爱,一份来自对设计生活的热爱,对专业学习的热爱。

四、整合资源充实专业教育活动

入学仪式:欢迎新同学&啥?/写一封信给未来的我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我们设计了专业方面的活动、学长学姐交流传经、专业动手实践、行业专家励学这几个环节的设置。在今年的整个活动中加入了装潢教学中心的学生全程参与,这样的目的是让学长学姐开学之初就与新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所以在环节设置上,首先是欢迎新同学的欢迎仪式,有教研室全体教师和教训中心的全体同学共同参与,通过一场小型的欢迎会,全体教师的一句问候,学长学姐到新生中陪他们聊聊天,让新生能够很快地形成亲近感,感受到专业的温暖。专业教师为新生做了“啥”?的主题讲座,主要从专业特色优势、开设课程、教学团队、学习内容、专业方向、职业岗位、就业情况等进行了分析与介绍,让新生对长江职业学院、对艺术学院、对专业有一个充分而详尽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角色定位,也为今后的学生教育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布置了写一封信的活动。专业认知:创意无处不在&网络媒体设计力由教师引起一场激情四射的脑力风暴。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通过讲授创意思维的类型让同学们了解到思维方式的多种变化;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同学们看到设计中趣味性的创意点;通过互动讨论启发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新奇有趣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吸收有益的信息,获取有效的创意灵感。同时专业老师带领同学们畅游互联网世界,主要讲述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和互联网生活下的美好趣味。从网络媒体设计介绍了品牌在网络自媒体中的力量和作用。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学长传经:无题&学长说/这些年邀请行业专家为大一新生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讲座。他们会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艰辛创业史,并带来公司的案例与新生共同分享和经验的传授,鼓励新生学好专业。学长学姐的见面会,通过本专业优秀成功的毕业生与新同学交流自己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多年的工作心得。他们给学生传授了自己多年来从事设计工作的一些宝贵经验,告诉他们这个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不可或缺性,也让同学们在本专业中找到被需要感和乐趣。专业体验:创意无限实践是最直接的体验也是最好的老师,在专业认知教育中突出专业实践体验,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专业,感知专业。比如,让学生通过折叠平面的包装纸盒的结构,形成立体的形态,并让学生在完成的立体形态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还可以带学生外出在创意园区或是宜家这样大型的卖场进行实践,要求学生用手机通过借位的手法记录好玩、有趣的景、事、物、人。情感体验:封印仪式情感的体验环节,也是庄严神圣的封印仪式。让同学们拿出写给未来自己的信,老师为每一个同学递上印有装潢艺术设计专属邮戳的信封,同学们将信封好后塞进老师们准备好的盒子里,在教研室的全体老师见证下将盒子贴上封条封存起来,三年后的今天,再为他们重新开启。同学们认真地完成了这个仪式,每一个人也都十分期待三年后自己拆开信封的样子,此次封印仪式也是为每一个新同学留下入学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为他们按动重启的按钮,展开新的篇章,愿他们能茁壮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飞翔。通过由浅入深的新生专业教育主题活动,引发新生的专业自豪感、满足感、追求感,进而稳定专业思想。新生经过层层递进对专业的了解,从认知专业、了解专业、喜欢专业、自身追求转化为苦学专业的实际行动,打好专业基础,为将来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质的转化。同时能很好地实现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也帮助新生认识本专业及其发展走向以及认识自我和成才途径。这将会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愉快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龙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2010,(4):129-130.

[2]庆承松,张勇.我国高校新生教育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

篇9

关于《解忧杂货铺》读后感通用范文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谁明白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汪峰的这首《存在》以前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们该如何存在,在人生的岔路口该怎样选取?这个听起来哲学意味颇浓的问题其实活生生的在我的生活中上演,与《解忧杂货店》不其然的相遇似乎拨开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也许是内心的困顿,当《解忧杂货店》呈此刻眼前,然后,就是完全不设防的翻开第一页,一眼成痴。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是一口气不舍得停顿地想把构成全书的既独立又丝丝相扣的六个故事看完,但又隐隐为看完之后可能产生的失落感而焦虑。是的,看完书后,我几乎一宿没睡踏实,萦绕在脑海中那弥漫全书的忧伤、无奈和宿命感一向挥之不去。

  故事的开头,三个因为偷的车抛锚,只能在天亮之前暂避到废弃的杂货店里的无业青年,无意中在店里的牛奶箱里接到了一封来自于过去的咨询信。原先这个杂货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杂货店,晚年丧偶的店主因为一封封求助的来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因缘际会,店主去世之后的来信,就这样来到了他们的手中。而那种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觉,是他们在很久以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因此,他们开始提笔,以“浪矢杂货店”的名义给人回信——尽管错别字很多,语气也粗鲁不文,但是他们和浪矢爷爷一样,是真心对待这些信的。

  翔太、敦也、幸平,他们三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和抵触的情绪,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感啊。以前的我,为感情从东北老家来到这个陌生的江南水乡,总有那么一些日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失焦的,因为不被人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为力量太小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逼得我要发狂,所以我拼命地想抓住一些什么,来确定我在那里的位置,一些能够帮我找到自我是谁的理由。

  明明这本书名字叫做《解忧杂货店》,不知为何开头就读的我心事重重,最后那封回复给白纸的信却又像夜晚天空中的航空线一击中心,好似眼睛发出了亮光却不知何时已然饱含泪水。

  这本书打到我心里,让我怀念所有被感动的时光。比起声画,被书打动更让我幸福,那种只是自我感受到的触动和寂寞,没有渲染,没有音效,没有那些潜移默化添上的东西,只是留白给你,自我填满的天马行空,能够肆意想象和参与,真好。人们彼此并不明白,也许过去或者未来的自我,会与他人的命运这般紧密相连,认真作答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向自我发问。最后的最后,当这个夜晚停滞于杂货店中岁月的光芒消失,人们将会迈出这个屋子,去书写虽然不必须完美,但是也真是因为不可思议地充满了未知而百般精彩的人生。人们会去承认自我的错误,去完善自我的将来,去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去不留下遗憾的勇敢而诚实地活着。人们会遵守诺言,会相互帮忙,会心怀爱与真。如果眼中有泪水的话,也必须会有像泪水一样闪烁的光芒。

  浪矢爷爷以前和他的儿子说,“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我的决定是对的。”这就像抛硬币一样,把硬币抛到空中的时候,也是有了选取的时候。他们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明白自我的位置。”、“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能够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我,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在最后的信中,浪矢雄治这样写到,这是解忧杂货店最后的回答,也是作者对于我们的回答。又或许这本书就是东野圭吾给我们的一封牛奶箱回信,温柔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滋味。

  无论你是什么人,懦弱自恋疯狂失意;无论你做着什么工作,白领蓝领灰领,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相信自我,热情的用心的真诚的活着,那就是成功的;不论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怎样选取,真实的应对自我、应对现实,跟随心的脚步,心之所向,那就是你的人生,那就是你的存在。

  合上书,嘴角上扬,我似乎看到了自我来到了这座神秘的时光机杂货店,跑去后门的牛奶箱旁投一封信,写给6年前的自我。“去梦吧,去爱吧,你要明白,梦想喜欢义义无反顾的勇士,眼泪有着不可思议的热度。”

  庆幸我们一向在一齐,拥有那么多完美的时光!多谢!

关于《解忧杂货铺》读后感通用范文   这是一间神奇的杂货店,从前门投信,马上就从后门的牛奶箱里收到回信。

  在我看来,杂货店的神奇回信速度可以有这样一种解释。解忧杂货店不在别处,它就是你自己的心房中的小小的一间。所以当你提笔写信的时候,答案自然很快就浮现在眼前了。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真的有解忧的功能,它至少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是五段故事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

  坚持自己的职业音乐人梦想的克朗,由于家庭困境和现实残酷的束缚,在感到迷茫之时,写信咨询,最终实现和父亲的男人之间的约定,不断地为梦想打拼,尽管他在丸光园火灾之时救人而死,但是他的歌曲《重生》却流传下来,这何尝不是他的音乐梦想的重生?

  一个人的灵魂因为舍己救人而得到了升华,自己的梦想虽然到死时都没有实现,但是却以另外一种方式、通过另外一个人而终于得到了实现,读后感《解忧杂货店读后感1000字》。也许是自己也喜欢音乐的缘故、也许是自己也曾有过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吧!

  人生苦短,世事艰辛,谁都会遇到困惑与难题,如果我们遇到该怎么办?如果别人遇到我们又怎么办?

  《解忧杂货店》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的生活,不管得到怎样的回答都没有用".

  就像浪矢爷爷说的:"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命运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蒙蒙终究把握在自己手上,正所谓,上帝救自救者!

  "如果有人指点迷津,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应该是《解忧杂货店》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浪矢爷爷说:"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如果,我们在困惑中能够得到有心人的帮助;如果,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慎重的慈悲的给予帮助,那么"珍惜布衣暖,感恩岁月长"会不会成为每个人的慈悲?而我们每个人表达出来的,即便是最微小的善意,也能像阳光一样普照,然后,在那只神奇的蝴蝶的世界里,又最终,温暖我们自己!

  关于《解忧杂货铺》读后感通用范文

  最近有幸读了东野圭吾先生的《解忧杂货店》。据我了解,东野圭吾先生的作品大多是带有现实、悬疑甚至是血腥色彩的推理小说,而这本《解忧杂货店》则是其不同于他其他作品的一份恰到好处的鸡汤。

  就如作者所想,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而掩卷时,不禁喃喃:“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我放下书,闭上眼,轻轻地用脸凑近书的扉页,静静地思索与回味。此时,有一种感觉弥漫开来,这有如温暖的阳光出现,驱散了我内心的不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绵长的安详。可是,在这温情背后,我还看到了这部作品所包含细腻的情丝与淡淡的惆怅。

  书中的故事就像一个圆环,把跨越近三十年的几个不相干的人的光阴与命运维系在一起。这30年间,由于杂货店本身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得三个小偷成为了排解他人忧愁的“解忧杂货店的老板”。他们多次为过去的人解忧,同时在这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升华,最终也在浪矢老爷爷的信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答案。

  当然,书中的其它人也有自己不同的故事,但是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自己的烦恼。其中,有因男友患绝症,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的“月兔”;有因音乐梦想而离家漂泊,却被残酷现实困扰的“鱼店音乐人”;也有面临家庭变故,挣扎在亲情与未来间的“保罗列侬”。他们把困惑忧愁写在信中,投进杂货店的牛奶箱,而杂货店一直都能为他们认真答复。我看到这里不禁思索,明明素不相识却为什么还能如此真诚的进行这么贴近心灵的沟通。我抱着这个疑问品读,直到最后我才有所明了。

  其实,写信者与回复者虽然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交流,但这不仅仅局限于表面。问的人心里早已有答案,写信只是想在别人那里寻求心灵的拥抱与动力;答的人并不一定知晓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回信不仅是宽慰来信者,更是让自己思考并反问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彼此间传递着温暖的交流,跨越了时空,给彼此间交换了幸福。

  除此之外,作者还将很重要的二字埋藏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本书中,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因为在作者真实的笔触下,我们看到即使是社会底层的小偷也有自己美好的一面。在我看来,这二字就是“救赎”。

  那么为何救赎?谁被救赎?或是怎样救赎?

篇10

散步回来已是7点左右,樊雅婧买回早餐,将稀饭一勺一勺喂给妈妈。8点,护士过来打针。樊雅婧抽空洗好衣服,便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旁。妈妈睡着了,她得盯着,怕妈妈的手乱动——每天要输好几瓶液,手受到压迫容易浮肿。

中午12时30分,樊雅婧安顿好妈妈,坐公交车赶往黄石三中。她是这所学校的实习老师,中午和晚上指导学生画画。两个小时后下课回来,她又推着母亲去做理疗。吃完晚饭,再往学校赶,深夜10点后才能返回。等妈妈睡着了,她还要备课、看书,直至凌晨……

自从把妈妈带到黄石,她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把妈妈带在身边

2011年7月17日,湖北师范学院女生宿舍楼18栋521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来自江西省余干县信丰乡的樊雅婧用轮椅推着母亲苟桂芳走了进来。暑假留校的同寝室女孩儿都惊呆了。明白事情的缘由后,她们连忙为苟桂芳倒水、擦脸、铺床……

同学的热情让樊雅婧很感动,她对大家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把妈妈带在身边。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说完这句话,樊雅婧努力展现出笑容,她的同学却哭了。

几个月前,苟桂芳突发脑出血。樊雅婧回家后,不眠不休地守了一个多月,妈妈才苏醒过来,但左半身失去了知觉,生活难以自理。当时他们家已是家徒四壁,再也拿不出钱来继续做康复治疗了。

远在江苏乡下的舅舅闻讯赶来,要将妈妈接回娘家。一场争执之后,继父离开了家,舅舅则把妈妈带回了江苏乡下。

舅舅是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有孩子,姥姥也80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永无止境的田间劳作,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那年夏天,一放暑假,樊雅婧就急匆匆地赶到舅舅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妈妈。可那是怎样一个妈妈啊,44岁的她看上去苍老、邋遢,舅舅因为要忙农活根本照顾不到她,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对于她来说,也成为奢侈的梦想……

见到女儿,妈妈哭了。而在樊雅婧的记忆里,妈妈那双美丽的眼睛里向来只有微笑,尽管她的人生并不总是充满欢乐——14年前和丈夫离婚,与儿子樊孟飞骨肉分离;两年后,她带着雅婧嫁给并不富裕的后夫,与后夫一起抚养包括雅婧在内的6个孩子。而今,孩子们终于长大,她却病倒了,曾经相依为命、以为可以白头偕老的那个人竟因为无力承担撒手不管了。

樊雅婧马上给妈妈洗澡、擦药、换床单被褥,又把所有脏了的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做完这一切,她的手指都被磨破了。她本能地跑到妈妈面前,想撒撒娇,但妈妈失神的眼睛提醒她——现在,更需要照顾的人是妈妈。

就在这时,妈妈的眉头皱了一下。聪明的樊雅婧一下子猜到了什么,掀开被子,果然发现妈妈尿床了。她飞快地帮妈妈换好衣服和褥子,这时,失语的母亲哭了。

樊雅婧把妈妈抱在怀里,说:“妈,跟我走吧!我要让您活得体体面面的。”她不能让病重的母亲觉得自己是拖累,更不能让她每天都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苟桂芳试图摇头,但只能用眼泪表达对女儿的不忍。樊雅婧扶她坐好,一边给她梳头一边说:“妈,女儿照顾您天经地义。人家都说妈妈长得漂亮,我必须让您恢复美女本色,我们俩要一起活得漂漂亮亮的。”

那天,樊雅婧躺在妈妈身边,试着去拉她的右手,那消瘦的手让樊雅婧心头一颤,她忍不住说:“妈,我想跟您说说话。”

“妈,我现在在校外的美术培训班做老师。”黑暗中,樊雅婧虽然看不见妈妈的表情,却能够感觉到妈妈的意外。要在以前,妈妈一定会说:“你个小丫头也能当老师?”樊雅婧接着说:“每个月可以赚1000多元呢!差不多是您在农村老家一年的收入了。”

说着,樊雅婧起身下床,从包里掏出钱放在妈妈手里:“妈,您数数这是多少钱!以后,我要教更多的学生画画,既巩固自己的画功,又给咱娘儿俩赚了花销,您就负责坐在家里专门帮我数钱……

“妈,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好了,我马上就大四了,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上课,肯定能挣足够的钱给您治病了。等您好起来,咱开个画店,您给我打工,帮我卖画。哦,不,您当老板娘,我给您打工,好吧?

“妈,好日子全在后头呢。您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先把身体养好,跟着我享福。”

妈妈用右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脑门儿。尽管屋里黑咕隆咚的,但樊雅婧知道妈妈一定笑了——原来,跟妈妈说悄悄话感觉这么好。她曾经以为自己越大,与妈妈的代沟也会越深,以至于上大学后都不怎么和妈妈说心里话了。现在她明白了,所谓代沟,都是人为造成的,孩子大了,就不愿意给父母了解自己的机会了。

尽管舅舅和姥姥都反对樊雅婧带妈妈上学的决定,她还是推着轮椅,带着妈妈走出了舅舅的家门,把妈妈从江苏一路辗转带到了湖北黄石。

或许是因为舟车劳顿,妈妈到黄石的第二天凌晨,就因突发脑出血入院抢救,生活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您就是我最美好的责任

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抢救后,苟桂芳度过了危险期。这个难关的顺利渡过,让樊雅婧对未来的日子有了信心。

后来,樊雅婧在妈妈的床头做了一个橙色的玩具,学油画专业的她知道颜色可以调理一个人的心情,她希望这个玩具的颜色能驱散妈妈心里的阴霾。

开学后,同学们知道了樊雅婧的情况,自发组织了捐款。不到一周时间,全校师生就募捐了2.5万元,接着又收到许多来自社会的捐助。此时,妈妈的眼神里却有了成为负担的愧疚以及被帮助的不安。

思前想后,樊雅婧决定拿出1万元捐给黄石市慈善总会,慈善总会用这笔钱成立了黄石“至孝慈善基金”。而后,她对妈妈说:“我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别人,也能让您心安。花人家的钱,是为了留住您这座青山,所以您得好好活着,将来咱也送给别人温暖,好不好?”苟桂芳点了点头,笑了。

只是那笑容如此短暂,很快妈妈的脸上又布满了忧伤——继父的离去始终是她心里最深的痛。一天晚饭后,樊雅婧将妈妈推到宿舍楼下的院子里说:“妈妈,我想跟您说说我爸。不管怎么样,您必须承认,没有爸的供养,我不会读这个大学。这些年,是他给了我们一个家,您第一次手术,他已经把家底掏空了,没有力气再去付出了。所以,对我爸,能不能不要再恨了?”

晚上,妈妈熟睡之后,樊雅婧到走廊尽头给远在江西的继父打了个电话:“爸,我和妈妈从来就没有怪过您,真的,我们对您,唯有感激……”

两天后,继父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母女俩面前,还带来了从邻居那儿借来的500元钱。苟桂芳看着眼前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然后,她对女儿做了一个吃的动作,并且用力画了一个圆。樊雅婧心领神会:“听您的,走,咱吃大餐去!”

在饭馆,樊雅婧不停地给继父夹菜,所有尴尬都在这充满爱意的动作里释然了。

几天后送继父走时,樊雅婧落泪了。瞬间无助的感觉,让她明白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成为一个可以为自己的命运掌舵的人。继父回去后东挪西借,又给樊雅婧寄来3000块钱。

一天,在去医院的路上,樊雅婧看到一对亲昵的母女从身边经过,不由心里一酸。她随即用手机发了条微博:“眼前走过一对‘勾肩搭背’的母女,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眼泪不禁流下来,心也跟着绞痛起来: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带着妈妈去逛街?”

到了医院,她发现妈妈还没有睡。“美女,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桂芳同学的胸怀。”樊雅婧拿腔作调地跟妈妈开玩笑。

苟桂芳会心地笑了,嘴角现出优美的弧线,樊雅婧急忙掏出手机拍照:“保持住,保持住!我得让您看看自己笑起来多么倾国倾城!”

看过自己微笑的照片,苟桂芳更开心了,樊雅婧借机以命令的口吻说:“桂芳同志,以后只有这样笑口常开,好运才能自然来,听见没?”

妈妈用右手比画出一个OK的手势。樊雅婧搂着妈妈,温热的泪水模糊了眼睛。

从此,微博成为樊雅婧的“自留地”,平常日子的每一个感动,妈妈的每一个进步,她都会用微博记录下来。

还给世界一位美丽的母亲

日复一日的奔波,樊雅婧非但没有疲惫,反而越来越爱笑了。

“美女,用膳了!”

“桂芳,严禁您以后用手势说话,再难也要用嘴说出来。”

“今天发工资了,要不要去个没人的地方,让您帮我数数这一大把钞票啊?”

这是樊雅婧跟妈妈说话的方式。这样平等的交流方式,让愁眉苦脸的苟桂芳日渐开朗,她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恢复自己的语言功能。每进步一点点,都会得到女儿的香吻。同病房的病友看着活宝般的母女俩,眼神无比羡慕——原来,苦难也可以玩笑着面对。

每当有学生称樊雅婧“樊老师”,苟桂芳都有浓浓的骄傲在前,深深的依赖在后。

一天,母女俩正聊着天,樊雅婧突然说:“妈,您知道吗?我现在每叫一声妈,都觉得那么幸福。”那一刻,苟桂芳明白了,为了女儿能有妈妈叫,为了女儿能有妈妈可以照顾,自己必须乐观而有尊严地活着。

2011年9月28日,苟桂芳生日。这一天,她收到快递员送来的11朵玫瑰,花束中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美女妈妈,11朵花代表一生一世,也代表我爱您一生一世。妈妈,谢谢您给了我机会,让我知道什么是陪伴的幸福。美女妈妈,生日快乐!天天快乐!您的忠实粉丝:婧婧。”

那天,苟桂芳破例没去做康复训练,在护士的帮助下,她反反复复地念女儿写给她的信——女儿给了她一个惊喜,她也要还女儿一个惊喜。

晚上7点,樊雅婧和同学们到了病房,给苟桂芳带来了一个生日蛋糕。苟桂芳虔诚地许下心愿,吹灭蜡烛之后,拿出女儿写给她的信,一字一句艰难地念着。用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汗珠一颗颗落下,她才把那些话逐字念完。在信的结尾,苟桂芳加了一句:“小——美——女,我——也——爱——你。”每一个字,都念得那么清晰。

樊雅婧泣不成声,泪眼模糊中,她向妈妈伸出了大拇指……

2011年12月7日,苟桂芳被确诊为烟雾病,这是一种脑底部动脉主干闭塞的脑血管疾病。医生说这种病国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对此,樊雅婧虽然感到束手无策,但她对医生说,只要能让妈妈活着,只要母女俩能相依相伴,她就什么都不怕。

对于将来,樊雅婧有一个梦想,她想和妈妈一起开一间服装店,里面配上自己的画。

“我要妈妈将来一直都这样幸福地活着,要她看见我完美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反正,妈妈能活多久,我就要让她幸福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