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本书范文
时间:2023-03-14 12:1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介绍一本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罗大里写的。书中讲的是一个叫小茉莉的孩子因为嗓门太大,处处受到别人的歧视,因此奔走他乡,没想到误打误撞进了假话国。这里黑白颠倒,面包叫墨水,绅士叫海盗,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不服从就要坐大牢,这都是一个叫贾蒙利的海盗头子的杰作,因为他嫌海盗这个名声太难听。
在这里,小茉莉因为不愿说假话被多次抓进监狱,可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去。由于他的嗓门大,也做了一些不同凡响的事,例如他使劲一喊就把墙壁上的猫震活了;他放声歌唱时,竟把全国的玻璃都打碎了,把墙壁震得嗡嗡作响,还掉了一层漆。他用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塌了“疯人院”,也解放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
在反抗中,小茉莉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一起推翻了朝廷,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自由。
篇2
在我的“书本世界”里珍藏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其中《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这本书讲的是鲁滨孙在初次航海中遇险,流落在孤岛。他为了消除寂寞与想念之情,独自一人写日记,考察小岛。在这当中,他看见了凶恶的土人,残杀动物,吃死人肉。鲁滨孙设下陷井,引狼入室,用三枝枪加倍地装上弹药,向他们开火,然后用手枪和腰刀向他们冲杀,把他们全部消灭。聪明能干的鲁滨孙保住了自已的生命,建造了房子,适应了生活,他在离群独居中苦中求乐,找到了伙伴,认识了友好的黑人和“星期五”他们。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危难总是在鲁滨孙身上发生,在海滩上,他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恶战,险些丢失了性命,当找到救星时,可好景不长,大船又被夺,但鲁滨孙不畏艰难地战斗着。最终,他以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阔别35年的故乡。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19天。啊,多么长的时间,表明了鲁滨孙不轻言放弃、坚定地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看完这本书,我从中理解了人在逆境中只有依靠自已的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朋友们,你们不妨也看看这本书,或许它会使你勇于面对困难,取得成就,也有可能会使你从失败中站起来,重新奋斗!
五年级:侯若兰
篇3
我看过许多的好书,有文学类,冒险类;有散文类,古典类;有侦探类,科幻类……我最喜欢《十万个为什麽》这本书了了,下面我就把它介绍给你们。
在《十万个为什么》里你可以知道: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地球有多大年龄?心脏为什么不停地跳动?植物为什么也有自己的语言?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十万个为什么》,你看,这里有变化万千的《地理奇观》、广阔神秘的《宇宙太空》、千姿百态的《植物天地》、先进神奇的《军事交通》、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充满生趣的《动物世界》、奇特秀丽的《自然变化》以及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体奥秘》。
经过我的介绍,你现在是否已被《十万个为什么》所吸引,想一睹为快呢?哪就赶快来看吧?
甘肃张掖临泽县五三小学三年级:宋天星
篇4
意向书是国家、单位、企业以及经济实体与个人之间,对某项事务在正式签订条约、达成协议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态度或提出初步设想的一种具有协商性的应用文书。
作用
意向书的主要作用是传达“意向”,提请对方注意或供参考,可以约束双方的行动,保证双方的利益;意向书能反映业务工作上的关系,能保证业务朝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意向书可为正式签订协议或合同打下基础。
特点
1。协商性。写意向书多用商量的语气,不带任何强制性。有时还用假设、询问的语气。关于意向书写作基本介绍
2。灵活性。意向书的灵活性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随口才改变自己的主张。意向书发出后,对方如有更好的意见,可以直接采纳,部分改变或全盘改变都是可能的;
二是在同一份意向书里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供对方选择。
或者对其中的某项某款同时提出几种意见或调查,让对方比较和选择。
3。临时性。意向书是协商过程中各方基本观点的记录,一旦达成正式协议,便完成了意向性的使命。意向书不像协议、合同那样具有法律效力。
写法
意向书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双方出席代表、时间、地点,以及协商经过,快商的主要事项,最后署名及具体日期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写作意向书,它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与协议书大体相同,仍然是回答“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注意事项
1。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分国家大小、单位大小和资本多少,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不能迁就对方,也不能把自己的要求无原则地强加给对方。
篇5
大家好,我来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一百个名人成长故事,为什么呢,下面听我讲吧。
这本书里面收录了许多名人故事,使我明白名人小时候是怎样一步一步艰辛的成长为科学家的,交给我许多道理,让我们一步一步前进。
这本书还有许多名人名句,激发了我,让我有很大帮助。还使我知道许多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这就是我喜欢读的一本书,怎样,你喜欢读的一本书呢?告诉我吧。
篇6
科普小品文教什么?怎样教?先看定位,有两个任务:一是科普任务,了解科学常识,热爱科学;二是承担语文任务,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科普小品文要体现科普味,更要有语文味,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乐于探究。视角不同决定课堂的不同。《石头书》一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并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把这篇科普小品文上出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节课努力的方向。
目标预设
1.紧抓 “好奇 、刨根问底”,朗读好对话。
2.了解几个地质方面的专业术语,如“地壳、勘探、矿物、煤炭”等。
3.读懂课文,初步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为“石头书”写一个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们读过哪些课外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石头书》。
2.质疑:第一次读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让我们带着好奇读一读这奇特的书。(自由读)
2.检查词语,出示“地壳、矿物、勘探、煤炭”。
(1)地壳:地球坚硬的壳,有时会往上升,有时会往下降落。“壳”,还有一种读音“ké”,如“贝壳”。
(2)你知道哪些矿物?(出示各种矿物的图片)
(3)地壳中有很多矿物,把地壳中的矿物找出来。(出示“勘探”)
(4)学习“煤炭”,描红词语。
三、层层推进,读好对话
1.川川和磊磊问了好多问题,用线画出来,然后交流。
2.不问清楚不达目的,直到弄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学习“刨”,边写边解释字义:用刀把宝贝挖出来。)
3.怎样读好这些对话呢?
(1)“叔叔,您在看什么呀?”加“呀”有什么感觉?(既好奇又可爱)这样的语气词都带有特别的感情,找一找,例如“哇、呢”等。
(2)“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4.指名读提示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位置变化。
5.出示叔叔说的两段话。
(1)“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雨痕像什么?波痕像什么?从“足迹、脚印、小不点儿”,感受叔叔对石头书的喜爱。(指导朗读)
(2)“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① 对比“很久很久以前”与“很久以前”、“很多很多年”和“很多年”,感受时代的遥远。
②教师引读,学生朗读感受化石演变的过程。
“刨根问底”是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文本的六个问题语境来理解,符合课标提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学段要求。第二学段还应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迅速搜寻所需要的知识。对文本中一些语气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及提示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层层推进,层层剥笋,探究语言的奥秘,建立石头与书的联系,使对话更生动有趣。
四 、学习概括,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1.默读叔叔的话,孩子从叔叔的话里“刨”到了哪些学问?
书 一层一层
字 雨痕、波痕、矿物
画 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知识 地壳的变化 寻找地下矿藏
2.根据板书,借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句式训练:“因为石头______,有______,有______,可以告诉我们______,所以石头像书。
五、揭示主题,总结全文
从石头书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石头是一本书,树木是一本书,云朵也是一本书;太阳是一本书,月亮是一本书,星星也是一本书……只要你怀着好奇的心,刨根问底,就会发现无穷的奥秘。”
六、变换角色,学会表达
1.如果你就是石头书,想让更多的小朋友来了解你,你该怎样向他们介绍你自己呢?
小朋友们好,我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石头书。你瞧,______。
篇7
南京市晓院附小二(4)班:刘乔杨
今天,我来推荐一本书,书名先不告诉你,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苹果树下的思考,揭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思考的人是谁呢?对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科学家牛顿。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雪松写的,书名就叫《牛顿》。
这本书写的是牛顿的童年生活及坎坷遭遇,还有他做的许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还有他的发明。他的科学天才可以说是被他们班上一个叫乔治的同学踢出来的,它和皇家学会的会长----胡克吵过很多架,闹过很多矛盾,直到牛顿去世很多年,才发现牛顿是对的。
他曾经发明过一个反折射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和平原,还可以看见木星的卫星等其他行星。
篇8
目前,我们新闻学教学现状远未适应日益发展的现实,高校使用的新闻业务教材,很多都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在结构体系上较为模式化,后来虽然有过一些修订,但是在理论结构与内容上的突破较少。教材编写思路中理论与实际脱钩的情况非常严重,教材内容的相对陈旧与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刘建华博士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系列丛书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闻业务教材改革的范本,使人眼前一亮。
这是一套轻巧的丛书——文笔生动、案例丰富、视角独特、切入巧妙,时时呈现出四两拨千斤之妙;这又是一套厚重的丛书——内容丰富、适用面广、讲解扎实、专业性强。无论读者是否接受过系统的新闻学学习,通过这本书都可以学习到有价值的新闻采写专业知识。
案例化的编写方式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在教材编写水平上仍有待提高;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闻学与一些传统学科相比,更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因此,新闻业务教学应当首先向媒体实践学习,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新闻业务的教材设计应当以案例为本位,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目前这类从案例出发,归纳经验、总结理论的新闻业务教材相对较少,业务课老师备课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寻找案例,因此,新闻业务课的教学不止一次地呼唤着案例性教材的推出。
《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系列丛书,全面实践了案例教学法的思路,本套丛书以案例贯穿始终,在编写过程中,组织了业界和学界的相关专家,选取国内外典型的新闻报道实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相关业务技巧置于学理层面予以评析。如在《一本书学会新闻采访》关于灾难性事件采访的章节中,编者选择了多个媒体对2011年汶川地震、日本大地震等灾难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实录来进行分析,并通过由报道谈采访,从实践找理论的方式,全面阐释了灾难性事件采访报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经验,并用专题强调了灾难性突发事件采访报道的伦理性要求。这种讲授方式不仅对新闻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它有助于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新闻采写实践,启迪新闻业务的实践创新。
现实世界远比抽象的概念要丰富得多,案例使新闻业务的学习变得生动,案例中隐藏的各种细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探寻之愿。《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系列丛书对案例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如何找新闻、如何写新闻,使他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新闻和新闻报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大新闻的编写理念
为适应高度发展的现代传媒业,学生仅仅懂得一般的新闻采写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闻业需要更能体现专业性的新闻报道者。目前专门针对法制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进行专业分类的教材不多,树立“大新闻”的观念来进行教材编写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系列丛书接轨不同行业与类型的新闻写作方略,不仅系统讲授了一般新闻采写的特点以及所必备的知识、方法,而且对专业新闻采写进行了分类讲述。在《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中,作者专门设置了分类新闻写作的章节,对会议及演说新闻、科技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事故与灾难新闻、刑事犯罪新闻、司法新闻和医疗卫生新闻写作进行了分类讲授,介绍了新闻分类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的种种策略和手段。同时,在本丛书的第二辑,还专设了《一本书学会时政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经济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社会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娱乐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体育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软新闻写作》等。这种分类几乎涵盖了新闻业务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对新闻报道实践来讲无疑是非常实用的。
全媒体的编写体例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媒介融合打破了媒体间的壁垒,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的媒介进行了整合,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而目前我们新闻业务的教材编写大多以传统纸媒为基础,忽略了网络对新闻业务产生的重大影响,导致了新闻教学相对滞后与传媒人才极度缺乏之间的矛盾。
《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丛书在编写体例上体现了全媒体的思路,在《一本书学会新闻采访》中,编者开辟了新闻线索的章节,对如何发现新闻线索进行了细致剖析,并专节设立了网上采访的内容,涵盖了网上邮件采访、网上聊天采访、网上问卷调查、网上资料查证事实等多个环节,基本符合了目前实践中的现实需要,充实了以前的教材中以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为主的采访形态。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套丛书密切结合实际,将现实中已经运用的网络采写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纳入书中,体现了编者对新媒体的关注度。
本丛书的第二辑,还专门推出《一本书学会经济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娱乐新闻写作》《一本书学会软新闻写作》等系列书籍,这样的分类讲述中,也注重提升对多种传媒技术的综合使用能力,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兼容共举,旨在更好地指导新闻采写实践。
实用性的编写目标
本丛书的定位是实用性新闻业务教材,从这一角度出发,实用便成为本书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在这套新闻专业技能训练的书籍中,随处可见编者为提高本书的实用性所作的努力。从各种简洁实用的小贴士到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从通俗清新的语言到条理清晰的章节结构……本书抛开了太过理论化的各种繁琐概念,在可感的报道技巧的阐释和练习中,使读者真正理解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
本套丛书的编者密切关注新闻采写实践在当今媒介生态环境中的新趋势、新表现和新特点。在目前国家新闻制度日益完善的环境下,《一本书学会新闻采访》中专设了新闻会的采访章节,对新闻会的采访要求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有利于年轻记者在学习后能够尽快掌握最核心、最实用的业务方法。
同时,这套丛书真正做到了按照专业化和层次化的要求,以培养能力为主,把技术性和理论性结合起来,将新闻业务教育延伸到职业教育的环节。在《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中,编者设专章对新闻采写中极为重要的“报道角度”问题进行讲授,旨在通过丰富的实例,让读者清晰掌握报道角度选择中的重要关节点。
在阅读本套丛书时会发现,语言文字的生动活泼使其一改教科书常见的枯燥和单调。“采访这回事”“将冷冰冰的数字瞬间变成一个个有血有泪的故事”“解释、解释,再解释”……编者将新闻采写的一个个理论原则,通过带有新闻感的标题梳理出来,再通过有情有感的语言阐释清晰,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收获知识,而且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总之,本套丛书结合新闻实践的变化,在积极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中的新闻传播现实需求的同时,力求为推动传媒业的创新发展、培养创新性新闻传播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像这套书的主编刘建华博士在序言中所说:这一系列丛书,正是应时之作,为这个“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献上一把最有力的抓手,让自媒体时代的“草根”新闻,变成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大放异彩的全民专业报道。
篇9
请翻开脑海的日记,有没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她’’,她那种独特的性格会让你终身难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全世界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就让我来向你介绍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她。
她的温和能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的温和总能让你感到所有事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她的温和能感染每一个人。
回忆镜头,让我们欣赏她的温和。我当时正和一个人吵架,是那个人一不小心把水泼在了我的身上,可她连一句抱歉的话也没说,这便令我很生气,便和她争吵起来。这时,温和的‘‘天使’’来了,她拉开了我们,对我说:‘‘这也没有什么,把衣服晒干就好了,别吵了。’’又对那个人说:‘‘你把水泼到了人家身上,说三个字不就解决了,别吵了,把老师惹来,就都不好了。’’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句话,让这场战火平息了。
温和的她特别喜欢读书,对自己喜欢的书更是爱护有加。那时候,我借了她的一本书。那可是她最喜爱的一本书,三番两次的叮嘱我要像她一样爱惜她的书。可是,天不遂人愿,我那淘气的弟弟把她的书又是撕,又是当玩具扔的,那本书真是惨不忍睹。我把它粘好了,拿到她的面前,我看见她的眼里似乎闪着泪光,流露出伤心的神色。她先是用吃惊的眼神看着那本书,和我,然后用手慢慢的抚摸着这本书,又轻轻地翻了一翻。‘‘对不起,是我弟弟弄的,真对不起。’’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没事,坏了就坏了吧。’’这时,我的眼泪如珍珠大小‘‘啪’’的掉了下来。她见了,连忙拿出纸,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好了,别哭了,我都没有哭,你哭什么呀!’’‘‘我把你最喜欢的书弄坏了,你不怪我吗?’’‘‘我不怪你,难道为了一本书,我呀和同学闹得不可开交吗?别想那么多了,你也别哭啦。’’放学后,我看见她轻轻地用纸擦书的封面,又把里面的缺页重新粘了一遍,她看着这本书,看了好长时间,然后,慢慢拿起它,把它放在书包里,她看见了我,说:‘‘放心吧,我真的没有事,不要太多心,放宽心,笑一笑。’’
这就是她,这就是温和的她,她待人温和,只想别人,从不为自己想的好女孩。看我这记性,我都忘了介绍她了,她是我一生的好朋友,一生的知己,一生的伙伴,她就是杨敏,她就是独一无二的杨敏。
篇10
爱心滋养:种子萌动
2007年家长会上,我大谈阅读的好处,并介绍了因书籍质量参差不齐、版本不同,而导致阅读交流困难等问题。刘逸铭的妈妈当即决定给全班45名同学购买统一的课外书。
从那以后,每当一本书快读完了,家长就亲自或委托书店把书送来。我们共同成立了“爱心读书俱乐部”。孩子们阅读完之后,再把这些书籍传递给其他班级的学生。后来我们与新华书店联系,他们回收我们阅读过的书籍免费提供给青州的孩子们阅读,书店再向我们提供需要阅读的书籍。这种书籍获取的方式家长很支持,解决了他们无从选择的问题;孩子很喜欢,他们读过的书籍可以传递给别人,自己可以做一个爱心小天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发放第一本爱心书籍时,我认真起草了《致孩子们的信》夹到新书中,每本书上写“赠阅本”三个字,同时做了一番深情演说:“爱心阿姨赠给你们这本书,有一份深深的期待,期待大家爱上书籍。希望我们因为书籍而充实,因为书籍而睿智……”那天,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给爱心阿姨的一封信》。
刘宜玮在信中写道:“这本书已经超越了书本身的含义,这是一份关心,一份爱,我将永远珍藏,并把您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我知道很多美丽的人: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孩刁娜、最美老师、最美洗脚妹,等等。我认为您是最美阿姨。”
赵雨晴在信中说:“相信将来我能为别人捐赠书籍,因为我要传递这种爱心,传承这种文明。”
家长的爱心滋养着孩子心中那颗爱别人、爱读书的种子,这不仅仅是读书,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方法指导:蓓蕾初放
“对于学生的阅读,如果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我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快速浏览读。新书一到,学生先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看封面题图、内页插图、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以及书评等。如果书还有书衣的话,就看看出版社的宣传文案,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十几分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
畅快淋漓读。这是教室里最安静的时刻,大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这时既不要求他们做笔记,也不用写心得、做批注,因为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心灵相通读。一番畅快阅读之后,就要对书的内容做一个回顾。我有时会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故事的大意、主要情节、重要的角色、场景、关键的细节、小说的主旨等,我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脉动,并做出自己的评价。这个环节,学生通过批注、读书交流卡的形式将读书成果、体验传达给我。我在整理读书信息的基础上,认真设计读书交流会的流程。
展示交流读。针对学生在个性阅读中独特的感悟,设计班级读书交流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及有关章节,交流碰撞,共同提高。这时的孩子们真正走进书中,走出书去。
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五种基本课型:推荐读物课、阅读方法指导课、个性阅读课、展示交流课、阅读欣赏课。五种课型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整本书的把握,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推荐课上我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猜测书的内容,引发好奇,读前言,知作者,把一本书读薄;做批注,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一本书读厚……
激励督促:催开幸福花
我经常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尤其是定期评选的“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设计了阅读存折,跟进学生的阅读过程评价。评价分别从读书习惯、书目选择、阅读与运用、影响力、背诵经典、综合考查等各方面进行。阅读存折由低到高分为学士小读者、硕士小读者、博士小读者各两级,共六个等次,积点数满 200 点者晋升为高一级读者,换领新存折续存,达到二级博士小读者的同学,可以到学校阅览室自由借阅图书。
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措施既稳定又灵活,由师生共同制订,有时也根据学生阅读实际进行调整。学生自己制订,自我遵守,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有人曾说过:“花儿遇到了春天,没有不开放的理由。”孩子们有共读的书,有共读的时间,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有交流碰撞的场合,有深入人心的激励措施,在这样的氛围中想不读书都难。
伴着书香:找到美丽的语文
孩子们读过《老人与海》后,把感受写成一首小诗。小诗虽显稚嫩,但却是孩子的一种思考。同学们读过的书中有密密的批注,文字稚嫩而朴实,情感真实。王国宁同学参加潍坊市经典诵读比赛获一等奖。孩子们的主题日记精彩纷呈,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多人次获奖。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被唤醒,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在《三亚落日》一课的阅读交流中,白龙雨说:“以前读过很多文人墨客描写的落日,但大多把落日描写得很伤感,而本文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夕阳比作‘调皮的孩子’,在海面上跳跃着,让我觉得是绝妙之笔,我更喜欢有如此生命力的落日。”他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刘宜玮迫不及待地发言……孩子们的发言颠覆了我的备课,同时颠覆的还有传统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