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职业道德范文
时间:2023-03-22 18:3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业职业道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者;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着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体现了会计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随着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在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如会计从业者素质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一)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及明文规定,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的总称,属于自律范畴。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会计规范,采用道德的形式对会计从业者进行理性规范,促使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计观,使其行为符合社会习俗和惯例。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容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所有行业都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会计行业中,爱岗是指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并从中享受会计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自豪感;敬业是指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守地完成工作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爱岗和敬业虽是两方面的内容,但却是相辅相成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并发扬光大。诚实就是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作为一名会计从业者,诚实就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入账;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不轻易许诺,说到就要做到,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信用经济,守信可以说是维持经济良好发展的隐形动力。诚实和守信是两方面的要求,但是又密不可分,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体现。诚实守信首先要求会计从业者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其次,要执业谨慎,信誉至上;最后还要做到保密守信,不为利益诱惑。
3.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廉洁是指不受金钱的驱使做出违法乱纪之事,要求会计从业者洁身自好,不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自律是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作为一名会计从业者,要加强自我约束,在工作中要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自己。
4.客观公正。
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求所有的会计从业者都必须做到。客观,即以事实为依据如实的加以反映,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要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填制凭证,编制会计报表,不能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公正是指公平正直,不偏不倚,不为一己之私而所害他人的利益。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从业者首先要做到端正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同样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其次,要依法办事,最后,还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5.坚持准则。
这里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还包括会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这些准则对会计从业者的权责义务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要熟悉这些准则的内容,并依据准则开展本职工作,对自己负责,避免触犯法律。这一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从业者熟悉准则、坚持准则。
6.提高技能。
优势劣汰一直以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人的工作技能也要随之进步,这样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因此,提高技能是所有行业都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对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性和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从业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会计从业者要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才能避免被淘汰。提高技能要求从业者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专研。
7.参与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合格的会计从业者要做到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编制业务计划及预算、制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项的具体办法,而一名优秀的会计从业者不仅要做到这些,还要主动参与企业管理,依据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上报给管理层,使会计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的预测分析。
8.强化服务。
这一职业道德产生于现代经济社会之中,要求会计从业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对内工作中,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在对外工作中,也要加强交流,与其他单位建立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升整个会计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三)特征
会计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相比,也有自身的特征。
1.强制性。
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会计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我国的许多会计法律法规中都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来若干要求,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很多内容。
2.关注公众利益。
会计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由此可知,会计职业具有社会公众利益性,这就要求会计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端正态度,保持独立性,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做到客观公正,以公众利益为主。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会计行业对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人们对会计行业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逐步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其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从业者的法治观念淡薄。
会计从业者的工作行为受到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部分会计从业者的法律意识观念模糊,在实际工作中未能遵循法律,依法办事,工作态度较为随意,这不仅危害了企业的发展,也是对自身的不负责。
2.会计从业者的业务水平过低。
根据调查统计,现如今我国拥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从业者只占行业的20%,会计行业面临着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低素质人才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会计从业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主动学习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3.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从业者要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将真实的会计报表公之于众,但是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为获取投资者的投资并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惜对会计报表造假。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地位服从于工作命令,为了不丢工作,只能遵从上级的命令,修改数据,提供虚假的报表,隐瞒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殊不知却违背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和客观真实,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4.会计从业者为了一己之私监守自盗。
会计从业者日夜与金钱打交道,掌握着企业的财政大权,近年来,企业的财务人员贪污受贿的案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部分会计从业者的自制力不强,无法抵制金钱的诱惑,才会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的财产。这一行为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影响了会计行业的社会地位。
(二)出现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从业者自我约束能力过低,不能抵制金钱的诱惑;企业管理层的工作命令高于会计从业者的工作行为,令其不容违背;会计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重视知识技能的灌输而忽视道德教育的培养;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会计从业者的权责划分不够明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影响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及意义
(一)对策
1.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法规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相互的调整对象,其目的都是为了稳定会计工作秩序和保证经济发展正常运行,其产生都是为了约束会计从业者的工作行为。法律以其特有的强制性,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会计从业者不得违法的行为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有利于明确会计从业者的权责义务,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从业者的犯罪率。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2.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
众所周知,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证书”,但是现如今,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的过关率较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可以选择这一行业。考生通过背题、押题等方式通过了会从考试,但却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从而导致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进而影响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构建。因此,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势在必行,只有从源头抓起,提高会计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提高全行业的道德标准。
3.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
企业的会计岗位可以分为出纳、档案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会计主管等,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合理分工,使每项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每位会计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会计从业者各司其职。在定期内进行岗位交换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协作,更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
4.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再教育,提高从业者的法制观念。
2013年8月27日,财务部印发了新的《会计人员再教育》,其中重点加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以提高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针对当前会计从业者法律内容模糊、法律观念底下的现状,职业再教育势在必行。会计从业者通过再教育学习财政部最新的会计政策制度,有利于促进会计从业者依法工作,为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作了基本保证。加强会计从业者的法制观念教育,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需要,也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5.会计从业者提升自我约束标准,培养责任心。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既有国家法律的相应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在考取会计资格证时,大部分人都学习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所以应主动的付诸实践,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除应拥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有与之匹配的职业道德。例如,会计从业者应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诚信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因此,会计从业者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以较高的标准自我要求,才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
提高会计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为构建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有利于反腐倡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廉政之风;有利于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四、结语
篇2
论文摘要:爱岗敬业、礼仪礼貌、服务意识、团队精神、t苦耐劳等是酒店人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酒店的中基层管理岗位。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
1职业养成教育的涵义
养成教育是一种渐渗入微的教育方式,核心是价值观的教育,它倡导通过“外化一内化一外化”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倾向于把职业养成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王启田和丰宗立(2007)认为养成教育是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在“专业建设”指标下的子指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中提到“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2.2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酒店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O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2.3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我院校友、全国劳模邓建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3.2礼仪礼貌
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酒店业是国家和地区的窗口行业,礼仪礼貌、仪容仪表的合理得当至关重要。
3.3服务意识
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3.4创新精神
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3.5团队精神
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3.6优秀品性
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4.1塑造仿真职业氛围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环境基础
4.1.1建设仿真的校内实训场所
南京旅游学校借鉴“洛桑模式”,在建校之初就是实行了“前店后校”的办学方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校通过建设模拟客房、中(西、日)餐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仿真的职业氛围。学生身临“职业环境”,举手投足会因环境的职业化而深受感染,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加以“素质训导”,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4.1.2重视细节建设,传递行业气息
可以开辟专栏,张贴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简历,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介绍酒店业知名企业以及行业前沿信息,引导学生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动态;办公室、教室悬挂酒店业名人照片、名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评比文明宿舍、免检宿舍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酒店人作风。
4.1.3师生统一着装,带上“紧箍咒”
酒店业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行业,师生统一穿着职业装也是创设职业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专门的旅游、酒店院校有条件做到全院师生统一着装上课,从外部形象上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些综合性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老师在上实训课时一定要统一穿着职业装,在整个学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要求学生自我约束,穿着西装套裙的学生站、坐、走都小心翼翼,言谈举止文质彬彬。
4.2与行业沟通零距离是职业养成教育的必要保障
4.2.1专业认识环节让学生走进酒店
在教学计划中第二学期专门设有专业认识周,在一周内统筹安排学生走访参观各级各类的酒店,加深对酒店的感性认识,在对不同酒店的对比分析中,激发学生对酒店业的热爱。
4.2.2专题讲座请酒店专家走进学校
定期请酒店各部门经理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部分课程请酒店员工为学生授课。如我校香格里拉班每周一次到合作酒店由各部门总监在酒店内为学生上课.一方面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以及酒店人的行为做事风格,另一方面了解各个酒店的不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3日常教学工作是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环节
4.3.1以技能训练带动职业养成教育
职业习惯的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实训中要渗透人格化的素质培养。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室,要求学生遵守实训室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实训器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托盘练习从轻托到重托、从重托站立半小时到重托曲线行走,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翻盘情况时有发生.要求学生快速补位、清理现场,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工作快乐的法宝。
礼仪实训引导学生评选“微笑之星”、互相敬礼、互相评价对方的站、坐、走等姿势,学会真诚赞美、正确评价、积极接纳对方,培养学生温厚善良的优秀品质
4.3.2以理论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理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案例教学、设计典型知识模块,引导学生及时跟进行业的最新资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如讲到“客人永远是对的”这一服务理念.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举行辩论赛,在思辨中深刻理解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在酒店法规中涉及到很多行业内的争议如“退房时间定在中午12点是否合适.客人是否可以自带酒水进行消费”等,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深入调查酒店业现行规则,积极展开讨论,加深了对酒店行业的认识
酒店服务心理学中全程贯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方式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超级秘书网
4.4社团活动是职业养成教育的辅助战线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酒店协会、礼仪队、茶艺社、调酒协会、SingerClub等社团,举行缤纷多彩的趣味社团活动。如折花比赛、托盘马拉松、承办各级各类的文艺晚会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5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是职业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在校期问.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5.1为学院师生提供服务
西餐厅为学校来访宾客提供中西式接待服务:茶艺室为访问我校的友人进行茶艺表演:酒店专业学生全部参加值班站岗服务,在学校的教学楼前、电梯间进行迎宾服务:实训室全部由学生承包定期打扫
篇3
【关键词】金融行业;新入职;新思路;新方法
一、金融行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金融行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金融行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金融行业改革的必要工作环节。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体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金融技术手段来构建主体;也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作为支撑力量,同时也需要行政手段的有效配合;最后,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起到协调和推动作用。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处理,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应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处理各项矛盾、理顺各种关系,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金融行业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金融行业的稳健运行可以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其稳健运行是以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所以说,金融行业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首先,职业道德作为金融行业稳健发展的内生变量而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依据其信奉的道德准则处理各类经济关系、解决各项经济矛盾。其信奉的道德准则判若鸿沟,正确的道德准则能引导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顺畅的处理经济关系,错误的道德准则就有可能引发经济案件的发生。
其次,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关系网,道德在这个关系网中成为连接媒介,人们总是选择与自己道德观念相同的人来进行交往,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如果道德作为媒介作用发挥不顺畅,就会对金融关系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说就是金融道德丧失所致。
当人们在金融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时,金融市场信息相对来说就会更为真实,金融运行成本相对来说就会大幅降低,从而使得金融交易能够顺畅有序进行,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也就得以实现。新员工进入金融行业时学习能力强、塑造性强,对新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1.新员工的特点
(1)新员工的优势
首先,新员工理论功底深厚、专业对口。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近五年来招收的新员工学历较高,专业知识丰富,同时也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他们进入工作环境之初,通常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相对来说较高而受到上司的重用。这时新员工都很有一种努力实现从一个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冲动,他们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容易在工作中创造出好成绩。
其次,新员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习惯。这类员工的观察能力强、善于发现处理问题的新方法、反映能力强。进入工作环境中,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之后,新员工也往往能将善于学习的习惯延续下去,学习业务操作和专业技能,迅速的融入到工作中,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知识转变为工作能力。
(2)新员工的不足
首先,新员工具有多变的职业观念。传统的职业观念认为忠诚是员工的首要职业品德,而“85后、90后”新员工往往渴望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一旦在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时间长却看不到发展前景,新员工就会选择辞职转向别的企业工作。
其次,新员工通常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新员工讨厌重复性的工作,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有趣味的工作。
再次,新员工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他们不希望因为工作而牺牲掉自己休闲娱乐、与家人共处、与朋友相聚等方面的需求和享受。有许多成功的80后企业家都放弃自己的高薪厚职,选择到处旅游,追求自由的生活,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概括起来,新员工不仅具备学习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优点,也具有忠诚度低、追求过度的自由等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
2.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住新员工在刚开始工作时对薪酬要求较高的特点,在新员工培训伊始,就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薪酬制度公布,让新员工看到发展的前景。另外,培训期间还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等观念灌输给新员工,时刻做到关心新员工的生活,让其安心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
二是要利用行内优秀员工的典型案例来激励新员工,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训期间,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特邀年轻领导对新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年轻领导进行之后的奋斗历程感染新员工,激发新员工踏实工作、不好高骛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入职员工进入基层网点后,普遍收到了基层领导和客户的赞扬。
三是在新员工培训结束进入基层网点后,倡导支行组织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借新老员工一起参加文娱比赛机会迅速使新员工融入工作环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天山支行在新员工入职三天后开展了广播操比赛,通过老员工广播操会演、新员工才艺展示、爬山等活动,迅速使新员工融入支行。
(2)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作为金融工作者,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的意识,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其次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做斗争。再次,必须诚实守信。另外,要做到业务优良,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必须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意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在新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是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在培训期间,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播放相关金融从业人员以致锒铛入狱的影片,从心理上教育新员工一定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二是通过角色互换游戏,让新员工扮演客户,老员工扮演基层服务人员,让新员工感受到优质服务和劣质服务的区别,通过新员工的自身感受,教育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业务优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是在培训期间开展案例分析会,就“新员工入职后应该忠于职守敬业工作”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新员工认识到兢兢业业工作和敷衍塞责工作所引致的不同结果,激励其在工作之后改掉大学期间慵懒、不负责任的习惯,踏实工作、爱岗敬业。
三、金融行业新入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首先,应该把金融行业新入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与其业务发展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如在银行基层服务网点中开展角色互换:“假如我是客户”等讨论活动,树立起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意识到“服务好客户是员工的天职,我也是企业的一员”等道理。
其次,应把把金融行业新入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贯穿于解决其实际问题中,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员工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以此作为员工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金钥匙。对金融行业新入职大学生而言,在解决与其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时,要善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稳人心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拥有责任感,这对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大有裨益。
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主要包括了:爱岗敬业,要会计人员能够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可以适应工作需求;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地宣传;依法办事,会计根据会计法律和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真是和完整性;公正客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业务时,应当病症实事求是的态度;搞好服务工作,会计人员需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业务管理的有关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即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私自地向外界透露本单位的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严格落实审计监督工作
事业单位的职能、性质都决定了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上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经历,但是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讲究效率。当下,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有了企业的性质,但是和企业的运行方式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经营活动。财务监督工作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遏制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行为,及时地发现职业活动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偏差,督促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以情分的大小来管理他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当中的各项漏洞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地形成以制度约束人,让工作人员可以相互监督,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鼓励财务人员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走形式主义的道路。审计监督的工作作用就是要发现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力的批评与教育,并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对行业的管理上,采用双重组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本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自身健康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将职业道德建设摆在第一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事自己的工作,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也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学习技能,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更新自身的工作结构与方法,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每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密切相关,实现对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掌握自身的本质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方式方法操作。最重要的一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保密意识,坚决杜绝因一己之私而泄露企业的财务秘密,坚持良好的原则,从而真正地走向合格的服务型工作人员。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做好自身的工作职责。
(三)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在《会计法》中存在着明确的规定,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恪尽职守、拥有正确的原则,对于一些精神可嘉的会计人员要做出物质上的奖励。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积极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对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基于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让职业道德和会计评优工作相融合,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在追求成绩和职称的同时,也会关注自身的职业道德形象,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的水平。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事考核制度,真正地做到依法?k事。财务管理部门要实现对项目成本、收入等问题的进一步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权责制度,结合具体的项目工作量确定工作成本,根据实际的收入管理区分析,确保工程项目在财务方面科学、合理、准确。不仅如此,财务部门也要做好精细化核算,实现对项目工作人员的精细化考核,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绩效挂钩。
篇5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三段式研究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专业技术水平只是评价人才的一个方面,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是其能够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社会的一个必要素质。对高职生来说,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等可能不具备优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只能从道德方面提升。因此,对于任何人,都应该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
道德,是法律之外的另外一种约束力。对高职生这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说,他们更加应该具备过硬的道德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要求。然而,对职业道德方面,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高职院校要想通过教学来提高其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是很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行为相关的课程或者将其融入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学科中,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形式并不重要;第二,为高职生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学校也应该明确其教学的目的,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其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学校的重视,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他们了解自己专业或者今后从事行业的一些特有的道德标准,比如会计专业,他们对财务的管理需要极强的道德素养来完成;第三,通过实习教学来让学生自己体验其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这种培养的效果极好,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该行业的道德标准,与教师的讲解相比,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促进职业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根据我们对道德的认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好坏不仅与其自身的修养有关,与外界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能够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转化为其个人道德品德,能够达到固化其道德认知。对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其学生职业道德时,一定要坚持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结合道德教育的特点,教学工作者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只是教育的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构建道德体系。他们自己对道德的认知可以帮助其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实现自律的效果。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般表现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两个方面。外显行为是可以明确观察到的,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其道德素养,这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方式。然而,内隐行为就是无法观察到的,至少是很难被别人发现的一种心理,这种行为的存在给道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教育工作也很难进行。其次,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对于高职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因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也非常有限,其未来可能受到的社会诱惑也不明确。因此,只有学校提前帮助他们认知社会,明确培养其职业道德的目标,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不与社会脱节。与此同死,良好的环境也有助于学生自我身心的培养,这就说明学校良好的范围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熏陶作用。
三、促进学生自由自觉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好的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要想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自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通过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平时的一些小事看似不重要,但是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这就要求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也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即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或者没有开展过,导致其道德教育工作始终没有成效。第二,加强学生的信念教育。职业道德的养成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由自觉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具有足够强的信念,让学生自己自觉地坚持其规范的行为,是将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然行为来认知,而不是将其作为自我约束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生这类人才来说,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义不容辞地应该帮助其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然,通过以上所述,通过三段式的教育工作,即使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困难,但是至少为学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作者:郭学霖 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袁家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基础理论研讨,2015(31):478~479.
篇6
[关键词] 农机监理工作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维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古有“三从四德”,今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占据了我们工作和生活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在工作中,职业道德不仅体现一个人素质和修养,更关系着一个单位的形象,特别是一个单位中的窗口单位。
农机监理行业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机管理的“窗口”。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形象如何,直接影响本行业对外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外的形象。因此,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机监理这一“窗口”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机监理“窗口”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
农机监理工作是伴随着农业机械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农机队伍的发展而壮大,只有农机化工作建康的发展,才能使农机监理工作有用武之地,为此,农机监理工作要提高其自身的地位和知名度,要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紧紧围绕农机化的发展搞好全方位的农机监理服务,使之真正体现农机监理存在价值,提高社会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尤其重要。
二、农机监理“窗口”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在农机监理窗口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首先应该忠诚于这一职业,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应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因为干工作不可能轻轻松松,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农机监理服务工作,其难度性和复杂性更大。如果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根本谈不上做好工作。因此,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应该是农机监理窗口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2.服务意识 开拓创新
随着农机科技的不断升华和农机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对农机监理的科技含量提出新的标准,对其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围绕服务抓农机,搞好监理促服务,不断拓宽监理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监理的服务能力,在广泛的服务中增加创收,加快自我武装,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理应成为农机监理服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3.勤奋好学 提高素质
农机监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尤其在进入21世纪,随着农机监理工作不断向开放型、服务型转变,广大农机驾驶员对农机监理部门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农机监理人员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不然,就会寸步难行,就无法做好工作。因此,作为一名农机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推行服务承诺,满足发展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最大限度地争取得到农机用户对监理部门的依赖和配合,得心应手地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监理工作。
4.清正廉洁 秉公办事
这是每个窗口行业最基本的要求,是人民群众评价行业服务工作好坏的最直接、最敏感的标准之一,它理应成为新世纪农机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做到没有私心、秉公办事、正直无私。
三、加强农机监理“窗口”行业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措施
首先,切实加强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着人的追求和人生道路,支配着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因此,农机监理行业的管理人员要树立起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其次,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使农机监理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得到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农机监理作为一个农业的管理部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少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规划和目标,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大。所以,农机监理要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先抓规划目标的制定,以切实可行的规划和目标,指导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篇7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建设
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整个会计行业核算监督的正常运作,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在各个会计岗位上,绝大多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他们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处理各项经济业务,这是会计人员良好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但是,会计行业里也存在着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为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素质。只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服务于社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作为会计人员我认为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首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树立坚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干好本职工作。会计工作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肩负着为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任。因此,会计人员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态度,明确服务宗旨,要有良好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
2.学习法规,依法办事,维护财经纪律。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首先要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才能依法办事,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要敢于依法办事,维护国家法律及财经纪律,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3.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真实反应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数据就成为虚假报告,这不仅影响到使用者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而且还会造成更坏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不虚报成绩,不做虚假账目,为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4.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要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
5.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学习新的会计制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技能,精通会计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从自我抓起。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严格按照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检查,以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把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平时工作行动的一项自觉遵守的行业准则。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制定和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使得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建设逐步和国际接轨。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存在着不少差距,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才能适合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虚假信息、财务报告严重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强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内部监管,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篇8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有: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将之做好,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基础上,会计人员应该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真实客观地来反映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了行政法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帐工作,所以我们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使得自己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3.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的尊严,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依法来办事。
4.客观公正。无论什么工作,都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更应该如此,因为会计人员掌握了企业的真实信息,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所以会计人员在必须在工作中遵纪守法,遵守准则和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单位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能时,能摒弃个人私利,以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对待任何事物。
5.强化服务。一个行业,服务态度很重要,而会计人员的服务态度则直接关系到了会计行业的声誉和行业运作的效率。服务态度好会提高会计职业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相处,会增进工作效益和诚信度。
6.保守秘密。保守商业秘密是各个行业都应该遵守的规则,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要不为利益所诱惑,会计工作者尤其应该如此。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单位利益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作用决定了其重要性:
(一)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一方面是调整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业内部关系,如职业劳动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虽然组织内部成员在利益上式根本一致的,但由于职业劳动的复杂性,总会产生很多矛盾。员工往往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有些可能会有利益发生冲突,如员工付出与所得的关系,控制目标与员工自身要求的关系等;同时,会计还要经常面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道德的两难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和改善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增进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另一方面是调整职业外部的各种关系。一般来说,每个法人组织都会涉及到本组织与外部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职业外部关系。组织外部相关当事人通常包括组织的资产所有者、债权人、股东、业务往来的各方等。各种关系与组织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冲突,这就需要会计职业道德来加以调整。
(二)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它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准确定位,以限制和引导会计人员的越轨行为。会计人员通过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按照道德规范来从事这项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会计职业的具体化,既反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又有鲜明的会计工作特点,同时还体现了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强调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就是要求广大会计人员按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把会计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从而自觉地履行会计职务义务,实现会计管理的目的,使会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计人员只有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四)是会计人员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一个会计人员的社会活动是多方面的,但职业活动始终是主要活动。因此会计人员高尚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职业活动中的学习和锻炼。职业生活为道德的锻炼提供了时间和场所,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多本职业的尽职尽责理解人生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会计人员通过检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五)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秩序的良好与混乱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会计人员道德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而致力于創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才能使财会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这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通过法制建设来制约和激励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可循”。从而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翠莲.浅谈会计职业道德[J].泰安师专学报,1998(03):111-112.
[2]敬昭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7(03):33-35.
[3]董筱锋.浅谈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中国工会财会,1998(08):27-28.
[4]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孙娇(1989.03.12—),女,汉族,河北衡水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
篇9
关键词:新形势;国企;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growi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thought presents "diversity, autonomy, variety, individuation, benef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ust be adjusted to take new measures, new ideas,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employe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ee occupation mora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occupation morals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new situa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ccupation moral;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 B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大批青年员工(指80后、90后,下同)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以从事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这个行业为例,青年员工(32岁以下)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80%。这些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年轻人,时代环境造就了他们有着与前人差异较大的人格特质,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信、张扬,富有活力,以自我为中心。面对这一群体,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有些失灵了,一些经验颇为丰富的国企政工干部也感到力不从心。及时准确第把握80后、90后员工的思想特点,找到关键切入点,既是加强和改进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现状
1、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奉献精神。主要表现在遇事不能从大局出发,喜欢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着想,做事目的性太强,本位主义思想突出。
2、懒散心里严重,缺乏上进心。一些国有企业受到岗位设置、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限制,造成人员流动频繁;而在岗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动力,未将企业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3、危机意识不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表现在员工缺乏人生的远大目标,只满足于完成任务拿到待遇,工作中不思进取,往往是“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
4、自我封闭者较多,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互联网的普及,造成“宅男”“宅女”现象增多,许多青年员工除了工作时间与同事有所交流外,业余时间就是把自己“宅”在家里或宿舍,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长此以往,懒惰心理越来越重,孤独感越来越强。
(二)成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年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过分呵护和溺爱,导致其自我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淡薄、责任感欠缺、经受不了风雨洗礼等。另外,父母对社会的看法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父母离异后的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心理脆弱、思想偏激等。
2、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年员工的成长时期,正是处于我国社会转型变革的重要时期:1987年的改革开放,1998年的国企深化改革,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进一步开放,等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系列社会问题,深深影响着转型社会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年员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矛盾明显增多,其价值观更加务实。
3、教育环境的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带来的是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标准的提高,国家把提高民族素质和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重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80后、90后一代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也进而表现出独立思考、个性鲜明等特点,创新能力较强,自信而有主见。
4、工作环境的影响。青年员工参加工作前,对前景是寄于厚望的。参加工作后,他们锋芒毕露,兢兢业业,渴望得到同事认可,得到领导重用,希望能有施展个人聪明才智的平台。但毕竟“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尤其是国企中的关系、背景、资历远远大于能力的现状,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上升空间小、晋级成为奢望,这种反差势必造成一种失落,进而是失望、忧虑和颓废。
三、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及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按照现代社会学理论,人类的生理需求依次为物质的、精神的、伦理的和道德的,道德需求是人类最高需求。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对国企员工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国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职业道德的作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它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团结与合作。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如果每个行业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以“忠诚、爱岗、敬业、奉献”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既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也是弥补相关法规制度的缺失。
2、企业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企业和员工个人能够从容地面对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市场环境所造成的种种挑战,将自身改造成为一个职业道德涵养高的企业,也能较好地促进广大员工自身职业素养的形成,共同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四、国有企业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一)忠诚企业,爱岗敬业。企业中的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职业选择,爱岗敬业,维护企业利益。
(二)诚实守信,修养公德,诚实守信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真、善、美的统一,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才能达到这一美好境界。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
(三)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五、加强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设的目标设置上要努力实现“层次化”。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员工懂得做人的基本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进而强化国企员工遵纪守法、勤奋工作、服务社会和人民的道德规范意识,积极引导和塑造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市场竞争和个人职业竞争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强化员工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二)建设的内容途径上要努力实现“多元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主题化”教育模式,把我党的根本宗旨和要求与员工未来发展密切结合,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密切结合,走“多元化”教育之路。“多元化”体现在方式多样:“灌输式”适合常规教育,如学习宣传法律法规;“讨论式”适合开展组织生活,能深刻领会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剖析式”则适合开展主题教育,如国企每年的“纪律教育月”活动期间组织观看警示片时采用效果更好;“个别谈话式”针对个人效果更佳。“多元化”还体现在教育手段的多样:学会用QQ群、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现代化手段,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影响力。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这些技术,既便捷、有效,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也更容易让青年员工认同和接受。
篇10
一、背景:形势所需,记者所求
《准则》从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至今已有12年。12年来,我国新闻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全国有新闻从业人员42万。2007年,新闻从业人员过百万,新增人员数量达到原有人员总数的1.38倍。与迅速增加的数量相比,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却呈现下滑态势。
根据1997年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抽样调查,可以看到当时的新闻队伍情况:平均年龄37.4岁,具有较为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对新闻工作的自我评价较高;忠诚度高,54.9%的人选择“一直干到退休”,在同一单位就职稳定性较高,很少“跳槽”和流动;收入水平比同年龄、同学历的人低一些,67.6%的人没有本单位以外的收入,收取“红包”和赚取额外收入比较少见。
综合近年来有关专业期刊和新闻院校进行的同类调查,可以看到令人吃惊的变化:平均年龄31岁,职业满意度较差,六成被访者认为记者社会地位一般;忠诚度明显下降,14%的人选择“一直干到退休”,就职流动性高、稳定性低,六成被访者有“跳槽”经历;工资收入算中上水平,但收入满意度低,收取“红包”等现象比较常见。
马克思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任由职业道德水平继续下滑,必将失去公众的信任,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灾难。近些年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能完全依赖行政力量,要充分调动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首先,新闻界要统一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而作为我国唯一一份面向全体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1997年版《准则》中的一些内容和提法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进行重新修订的需要非常迫切。
修订工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中国记协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修订课题组。整个过程分为内部起草、征求意见、大会审议共三个阶段,历时近三年半。这次修订的时间大大超过前两次修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07年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新闻工作者在一系列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实践,使新闻界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新内容需要写入《准则》。二是2006年底开始的征求意见阶段,相关管理部门、人民日报等20多家中央和首都主要新闻单位、十几家新闻院校(研究机构)和60多位中国记协常务理事,对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准则》应该写成原则性、纲领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配套一个实施细则。一些同志则主张《准则》要具体化,突出可操作性和量化标准。中国记协综合这些意见提出,修订要突出指导性原则,兼顾可操作性。《准则》与实施细则是“一页纸”与“一本书”的关系,由中国记协制定适用于各类媒体、不同岗位的道德规范,新闻单位则依据《准则》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细则。这一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同志认可。
二是道德范畴的界定问题。一些同志提出,职业道德与业务技能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改革创新”,属于道德范畴还是业务范畴,是否应在《准则》中体现。还有同志表示,有的道德要求既面对新闻媒体又面对新闻工作者,这类内容是否该写入《准则》。中国记协认为,职业道德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包含对业务技能的要求,应该纳入职业道德范畴。由此,突出实践性成为修订工作的第二项原则。
三是针对性和前瞻性问题。一些同志提出,新闻界对实践中的多数问题已经形成统一认识,对一些问题比如隐性采访等还存在不小争议,后者是否要写入《准则》。中国记协的意见是,《准则》体现的是新闻界对职业道德的共识。对于有争议问题,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其性质和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可以前瞻性地写入《准则》。如果条件不成熟,就先注意观察,不要忙于写入。因此,突出针对性成为修订工作的第三项原则。
2009年11月8日,经过不同范围的反复讨论、数十次的修改,《准则》修订稿按程序提交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在吸收理事会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又对《准则》修订稿做了修改。9日上午,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现场表决,《准则》修订稿审议通过。
二、变化:与时俱进,注重实际
2009年版《准则》比修订前只增加了约120字,但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堪称历次修订中改变最大的一次。从体例上看,新版《准则》把原有6个方面要求,调整为现在的7条28款。每一条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为小标题,紧接一段解读性文字,辅以若干款的可操作性规定。这种条款式体例读起来更加简洁明了,便于新闻工作者的学习和遵守。内容上的变化,比较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以下四条:
1.首次写入“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
《准则》的第一条第1款规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2款规定:“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这两款规定实际上有三层涵义:
一是明确服务对象。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概念,与之相对的是某一地域、某一行业群众。某些时候,两者之间会发生利益冲突。比如有媒体报道某城市外来民工为讨薪爬上高楼、大桥,造成人群围观、交通拥堵。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统筹本地市民利益和外来民工利益之间做出准确判断。现在,有的媒体按照广告投放倒推服务对象,把关注点放在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很少关心在13亿人口中占多数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这种情况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不利于发展媒体的受众群。
二是明确报道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就不能让“明星取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大款大腕、明星富豪也是群众的一部分,但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是“基层群众”、“平凡人物”。不能把版面和时段集中在那些商界名家、演艺界明星与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身上,在传播资源的分配上过分向所谓的“高端人群”倾斜,一味“走上层路线”。
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在信息时代,人们通过新闻信息来认识和把握社会变化。保证知情权,是行使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条件。对媒体来说,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是特色也是优势。但有的媒体报道的新闻性、时效性不强,有的把重心放在娱乐化上。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各种娱乐节目、娱乐网站铺天盖地,放松新闻信息服务就等于弱化媒体竞争的根本。
2.深入阐释“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准则》的第二条规定:“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其中第3款规定“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这两段文字澄清了一种错误认识,提供了一种报道思路。具体是:
一是澄清错误认识。有人认为“正面宣传”是表扬性报道,“舆论监督”是批评性报道,强调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压制舆论监督。实际上,“正面宣传”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从狭义概念看,“正面宣传”是表扬性报道。但正如没有黑就没有白、不知丑就不知美一样,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通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媒体才能发挥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从广义概念看,“正面宣传为主”体现的是一种报道眼光和报道效果。当记者直面百姓的疾苦和艰难,看到社会的光明和温暖,给人以希望而不是绝望,舆论监督就能产生正面宣传效果。
二是提供报道思路。要反对那种只管发现问题,把解决的责任推给政府的作法。新闻工作者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发现问题后,要站在当事人和当地政府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两种思路造成的报道效果有天壤之别。实际上,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通过舆论监督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记者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3.详细规定“新闻真实性原则”
《准则》的第三条第1款规定:“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第2款规定:“刊播新闻报道要署作者的真名”;第3款规定:“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这三款规定,直指记者证发放、实名制和摘转报道失实。具体是:
一是记者证发放。2009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开始换发新闻记者证,预计发放总量将超过20万个。这就说明,百万新闻从业人员中有很多人拿不到总署发放的新闻记者证。依据《准则》,采访报道对象可以拒绝无证记者的采访,无证记者可以据此要求所在单位申领记者证,有助于解决“无证采访”这一新闻界的老问题。
二是实名制。2004年,、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首次明文规定“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实名制在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专家称为“双刃剑”,认为会伤害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不利于媒体公信力的打造和媒体的健康发展。但从实名制实行以来的情况看,编辑记者对署名报道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当初担心的问题没有出现,把实名制从“试行”转为正式实行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是摘转报道失实。很多媒体都在坚持一种“假设”,即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都经过核实,真实准确。这种“假设”是造成一家媒体报道失实,其他媒体大面积传播假新闻的主要原因。《准则》规定的“其他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这样做会加大媒体摘转报道时的审核成本,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大面积传播假新闻的思维“假设”,限制了虚假报道的扩散空间。
4.丰富拓展“发扬优良作风”
在1997年版《准则》中,对作风的表述是第五条“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主要指向有偿新闻问题。现在调整为第四条“发扬优良作风”,涉及加强学习、深入基层等5个方面,内涵更丰富、更全面。《准则》的第四条第1款规定:“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专家型新闻工作者”;第2款规定:“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这两款规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是:
一是做专家型记者。一些人习惯性认为新闻工作者是万金油型的杂家,对各方面情况都知道一些就能做好新闻工作。当前,新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日益复杂,急需一大批对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型记者。专家型记者既能与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还能用具体生动的手法表现深奥的专业知识。成为这样的记者,关键是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在世界新闻史上,不同时代的名记者都是政治高手、业务能手。
二是了解社情民意。很多新闻工作者有代表人民、为民请命的道德向往。但是,新闻工作者并非天生就能掌握社会动态、清楚民心所向。很多时候,编辑记者的观点与人民群众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协调,是对新闻工作水平的重要考验。服务人民首先要了解人民,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农村、厂矿、社区、学校、军营等,体验基层生活,与广大群众交朋友,这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主要途径。
除了以上四条,新版《准则》还有不少新意和亮点,比如新增加的第五条“坚持改革创新”、第六条第2款“不揭个人隐私”等。除了这些看的到的内容,还有一些看不到的,也体现出修订过程中的思考和选择。试以两点为例:
一是关于隐性采访。前面讲过,我国新闻界对隐性采访存在不小争议。在西方,隐性采访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随着实践的深入,大多数记者认为“假扮成他人是不对的”,“诚实的报道不应当从不诚实的行为开始”。20世纪80年代,这种被称为“欺骗性采访”的形式被西方报业全面摒弃,电视新闻却大量采用,相关争论在激烈进行。同样的争论在《准则》修订过程中依然继续,“慎重使用隐蔽拍摄、录音”这句话曾多次写入修订稿,但在大会审议时被删除了。没有写入不代表不重要。新闻界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达到某一阶段前,过于超前地提出道德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基于这一考虑,最终写入《准则》的是“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既能限制对隐性采访的滥用,又体现了新闻界的最新共识。
二是被删除的原有内容。1997年版《准则》中“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在企事业单位兼职以获取报酬”等内容都被删除,是不是说这些行为都被允许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有内容被删除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不适应形势变化,二是有了更好的替换性表述,三是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有类似规定,删除后的表述更加简洁精炼。因此说,2009年版《准则》中每一句话、每一点创新,都是经过慎重思考、认真推敲的。
三、落实:全面动员,常抓不懈
公布2009年版《准则》,不等于就能彻底解决新闻界违反职业道德问题。关键还在于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动员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一是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动员社会各界进行监督,营造落实《准则》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中国记协切实发挥指导作用。目前,中国记协已经形成两个计划:
1.开展集中学习落实活动。在明年继续深化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考虑通过多种形式来组织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开展集中学习,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解决违反职业道德问题,在新闻界掀起学习落实《准则》、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热潮。
2.建立执行和监督机制。把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的违规违纪行为举报及查处联动机制,与学习落实《准则》结合起来。重点是解决“四大公害”,加大对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违反职业道德问题的查处力度。
三是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闻单位是落实《准则》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两项职责:
1.开展学习教育。教育和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新闻工作理想,准确认识《准则》的重要性和对不同岗位、不同情况的规范性要求,使自觉遵守《准则》、奉献新闻事业成为编辑记者的毕生追求。
2.加强监督管理。对照《准则》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实施细则,开展自查自纠,特别是针对索取和接受“红包”、“车马费”等行为,严格日常监管。与此相应,新闻单位还要解决新闻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比如按规定发放记者证、保证工资福利等,增加编辑记者的忠诚度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