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范文
时间:2023-03-21 19:5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剖宫产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体部纵切口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41-0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再次剖宫产术也随之增加。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总数为2 952例,其中剖宫产1 340例(占45.15%),再次剖宫产116例(占8.66%)。本文通过对116例再次剖宫产术中所见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选择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及对再次手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入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病例共116例,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31岁,孕周37~42周。入院后均未试产,38例已临产急诊手术,68例未临产择期手术,其中67例行绝育术,术中常规缝合壁层腹膜。前次剖宫产手术距此次妊娠间隔<2年5例,2~5年88例,>5年23例。
1.2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均沿原手术瘢痕切开修剪皮肤层瘢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分组方法:依据前次剖宫产手术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
1.3术中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腹腔粘连情况(子宫切口处与临近组织粘连较薄,易分离无出血为轻度,大网膜腹膜粘连于子宫切口处,分离时有出血为中度,切口与膀胱、肠管广泛粘连为重度)。术中见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瘢痕与子宫均匀一致为愈合良好,较正常肌层变薄或不全断裂为愈合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腹壁不同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的影响结果见表1。
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3.1 腹壁纵切口的选择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的优点[1]。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采取此种剖宫产术。但再次剖宫产术时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可能因为横切口时暴露腹直肌面积增加,腹直肌与前鞘分离部分增多,分离腹肌时部分肌纤维断裂,术后形成粘连增加,造成再次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延长,损伤出血量增加。有时只有横断腹直肌才能进入腹腔,由于解剖层次不清而易误伤膀胱等脏器,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对可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为宜。
3.2子宫切口的选择
子宫下段肌壁薄,有腹膜覆盖,下段横切口沿肌纤维的走向撕开分离,因此损伤小,易于对合,腹膜覆盖后减少与大网膜、肠管、膀胱等的粘连。子宫体部纵切口切断子宫前壁肌纤维,肌壁厚,缝合较困难,产后子宫肌肉收缩作用明显,对切口愈合有影响,且易与大网膜肠管发生粘连,此说明宫体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时,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子宫下段横切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剖宫产应首选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有益,而且子宫下段横切口85%切口愈合良好,如无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存在,可以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试产分娩,据郑彩微等报道成功率可达76.5%[2]。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2]郑彩微,洪卫.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6-457.
篇2
【关键词】剖宫产 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并发症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95-02
剖宫产[1]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的不断提高,B超及胎儿电子监护手段的广泛应用,产妇自身原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我院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在并发症发生率、母乳喂养率、疼痛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6至36岁,平均年龄(31.2±4.8)岁,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2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至37岁,平均年龄(31.6±5.0)岁,其中初产妇84例,经产妇1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具有可比性,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下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 疼痛教育[2]
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详细介绍疼痛的概念、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程度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常用的镇痛的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导产妇如何对疼痛进行表达以及自我管理。
1.2.2 心理护理[2]
术前协助产妇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包袱,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给产妇以精神鼓励。
1.2.3 饮食[3]
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指导,术后回病房后,可用调匙喂少量温开水以缓解口干,术后4小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进食流食,如鱼汤、粥汤等,以促进泌乳。待排气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保证足够的营养的蛋白质的摄入。
1.2.4 观察产后恶露[4]
通过观察产后恶露的颜色、流量、气味以及持续时间,可以推断子宫的恢复以及子宫内膜修复情况。术后12小时以内,若发现恶露流量过多,产妇面色苍白、精神不好、皮肤湿冷等症状时,要及时联系医生。产妇住院期间,想产妇及家属讲解整个产褥期正常恶露的颜色、流量、气味、持续时间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知识。便于产妇出院后进行观察和自我诊断。
1.2.5 手术切口的护理[4]
手术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常出现痒感,叮嘱产妇切不能抓挠,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换药。告知产妇伤口愈合的大约时间。对产妇在进行咳嗽、蹲起等可能崩裂伤口的剧烈动作进行指导,如:及时用手捂住刀口,以减少张力,避免伤口开裂。
1.2.6 预防并发症[4]
指导产妇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排气,缓解腹胀;避免发生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平躺时选择半卧位并多翻身,帮助恶露排出。拔掉导尿管后,鼓励产妇自行解小便,防止因导尿管滞留时间过长引起的尿路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分别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母乳喂养率、疼痛率、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汇总,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如下:
结果表明:剖宫产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助于产后泌乳,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加速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我院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通过指导产妇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排气,使产妇尽早进食,促进泌乳,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产后恢复。对疼痛进行指导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饮食起居的细心照料,赢得了产妇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谭卫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柳州医学,2009, 22(1):40-42.
[2]温素兰,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 7(3):125-126.
篇3
[关键词]剖宫产; 术式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064-0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的再次剖宫产病例资料,对初次手术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与stark剖宫产两种术式再次剖宫产的患者就手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腹膜粘连程度、粘连部位、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探讨初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原在我院首次行剖宫产手术,本次亦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剖宫产分娩的232例单胎妊娠孕妇,136例前次行新式剖宫产者为研究组,96例前次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纵切口)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26.54±5.48)岁。对照组年龄2l~38岁,平均(28.56±3.68)岁。
1.2方法研究组手术方式严格按照新式剖宫产手术步骤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按妇产科学第3版操作方法进行。手术均由同一人主刀。比较两组进腹的时间,进腹出血量,切子宫至胎儿取出时间,使用产钳的次数,术中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以及术中观察切口与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失血量为称重法。盆腔粘连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研究组开腹时间为(14.56±3.63)min,对照组为(8.21±3.45)min,P
3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进腹困难,新式剖宫产肌肉、脂肪层一同拉开,需用力较大,肌肉与筋膜黏着紧密处易引起损伤出血,中线部分肌肉被拉断,关腹时无对合肌肉层,致使腹中线筋膜下空虚,失去正常解剖结构,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及腹膜等常紧密黏连,无法分离,甚至膀胱黏连牵拉上移达腹壁切口,容易损伤膀胱,手术操作难度大。
新式剖宫产是以钝性分离为主的开腹方法,创面机械损伤大[2],同时腹膜、腹直肌间的分离面比较大,胎儿娩出后腹壁变松弛,腹膜相对空虚,腹膜切口呈游离状态,撕拉的切口参差不齐,加之术后患者搬动,以及按压宫底观察宫缩及出血情况,难以保持切口对合状态。关腹前常规下拉大网膜,可能在其自我爬行修复前就产生宫壁与大网膜黏连,这是造成腹壁、腹腔黏连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我们发现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患者,腹壁及腹腔脏器粘连明显增加,特别式腹壁与子宫下段的粘连最为严重,有时很难进入腹腔,有时仅只能做腹膜外剖宫产。从一侧膀胱角打开,暴露子宫下段,这样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
传统剖宫产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剖宫产术式,新式剖宫产是较理想的术式,后者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但再次开腹手术粘连发生率高。因此选择术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对很有可能二次开腹行盆腔手术的患者选择下腹部纵切口为一种比较适合的选择,以利于二次手术的操作,另外新式剖宫产手术时尽可能避免拉断及损伤腹肌。关腹时缝合脏、壁层腹膜以恢复解剖层次。但无论是何种剖产术均有一定近、远期并发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剖宫产术,新式;产科
1临床资料
200301/200412我院采取新式剖宫产术118例,年龄21~44(平均28.6)岁. 初产妇96例,经产妇12例,二次剖宫产10例. 臀位11例,前置胎盘3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持续性枕横位15例,持续性枕后位16例,头盆不称19例,胎儿宫内窘迫24例,脐绕颈14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例,高龄初产珍贵儿7例. 其中重度妊高征腹壁重度水肿3例,合并胎膜早破27例,阴道试产中宫颈水肿6例,产瘤形成者11例,羊水污染者12例,胎心异常者19例. 胎儿宫内窘迫中胎心70~180次/min,其中因脐绕颈引起7例,因重度妊高征引起4例,因脐带扭转打结引起4例,因胎盘老化引起9例. 手术方法:腹壁切口约10 cm,在耻上2~3横指横形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部切开皮下脂肪层,尽量保留血运. 横形剪开筋膜约10 cm,在肌层与筋膜之间上下钝性分离各约3 cm左右,注意分离中避免损伤血管,保留血运. 分离腹直肌,向两侧横形轻柔拉开腹直肌,注意防止损伤肌层血管,以防渗血形成术后腹直肌下血肿. 必要时上下稍剪开腹直肌肌腱,以扩大出口. 打开腹膜横形剪开腹膜进入腹腔. 取子宫下段膀胱腹膜反折上1 cm左右横切口,子宫切口可根据先露高低及子宫下段形成情况适当调整. 先吸净羊水再娩出胎儿,其过程同腹壁纵切口剖宫产,胎盘采取自然娩出. 注意保护子宫切口,擦净宫腔羊水、积血及残留胎膜. 缝合子宫切口采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全层一道,尽量由浆膜到粘膜采用锲行进针,针距以1.5 cm左右为宜. 疑有感染征象者应采用可吸收线间断加固缝合数针.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及止血等处理. 可不用宫缩剂. 结果:手术时间15~45(平均25)min. 术中出血50~800(平均150)mL. 术中输血者3例;子宫收缩乏力经处理后好转者10例;子宫切口延长4例;前置胎盘致子宫下段收缩差,创面出血多2例;新生儿窒息15例;产后体温超过38.5℃持续5 d以上者3例;腹壁脂肪液化者2例;无1例伤口感染;产后24 h内无大出血,无晚期产后出血者;无宫腔感染造成恶露有异味、发热者;术后子宫复旧欠佳者3例. 患者多于术后24h拔除尿管后即可下床活动,肠功能均在术后48 h前恢复,无术后肠粘连肠梗阻者.
2讨论
我院近年来采用的新式剖宫产较以往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从开腹、子宫缝合、关腹均有明显改进,其结果明显优于纵切口剖宫产术.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输血率明显降低. 因皮肤切口顺应皮肤纹理走行,且皮下脂肪缝线少,血运好,故组织修复快,术后伤口感染、脂肪液化率明显下降,伤口愈合好,疤痕小. 可不用宫缩剂,子宫伤口缝线少,血运好,易于愈合,产后子宫出血感染率降低. 无缝合腹膜造成的异物反应及缺血缺氧,腹膜愈合好,不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 术后下床活动、排气早. 伤口提前1 d拆线,住院天数缩短.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 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59.
篇5
关键词:二次剖腹产;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
对于高危产妇而言,主要的妊娠方式为剖宫产,而且随着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的成熟,剖宫产率也表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在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前置胚胎、植入、胎盘粘连以及子宫破裂的危险性[1]。所以,对于首次剖宫产产妇而言,选择合适的腹壁切口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也成为现阶段产科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对腹壁横切口以及腹壁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的120例产妇,以及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口的120例产妇,按照切口的方式分为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其中横切口组就是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纵切口组就是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两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手术后伤口的愈合程度均为甲级愈合。
1.2方法 对这两组产妇进行再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将开腹时间、腹壁粘连情况分为以下四类:一类为无粘连;二类为轻度粘连,主要指的是腹膜与腹壁之间的粘连,腹膜与子宫间的粘连,子宫与部分网膜之间的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之间的粘连;三类至四类为重度粘连,其中包括子宫与膀胱粘连或者是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而且子宫与肠子粘连为一。对两组中的剖腹时间、腹壁粘连、新生儿Apgar以及切口愈合程度进行记录、比较。
1.3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都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开腹方式,即沿着原有的切口切开,将原疤痕的切口去除,对于可以撕拉的位置仍然可以采用撕拉方式达到进腹的目的,对于粘连严重不可以撕拉的位置,则采用剪刀对其进行剪开。在腹腔打开之后,都需要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将腹壁横切口皮肤与皮下脂肪缝合在一起,大约需要缝五针左右。然后将腹壁纵切口皮肤与皮下脂肪进行逐层的缝合。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病例再次进行剖宫产,术中出血、切口愈合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腹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横切口组的开腹时间明显高于纵切口组,纵切口组新生儿Apgar明显高于横切口组,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现阶段,大都数的医院都是采取新式剖宫产术,也就是横切口剖宫产术。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损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以及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的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于产科病情的需求[2]。但是随着剖宫产术应用的逐渐增加,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再次剖宫产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本次研究中,在再次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术较传统的剖宫产术而言,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新生儿Apgar以及腹腔中度粘连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3]。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明显高于产妇产后出血量,而且疤痕子宫产妇在进行剖宫产过程中,受分离粘连的影响,导致再次手术的时间相对于首次手术进行的时间要稍长,而且再次剖宫产并发症也较多。结合以上的情况,需要正确掌握首次剖宫产的指征,使首次手术的质量得以最大程度上的提高。
4结论
对于可能进行再次剖宫产的女性而言,在首次剖宫产中选择合适的腹壁切口是极为重要的,建议在首次剖宫产中应该尽可能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方式。
参考文献:
[1]严瑾.两种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112-113.
篇6
关键词:剖宫产术;术后护理;护理体会
剖宫产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剖宫产术是当前产科解决异常分娩的主要措施,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增加,手术的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1]。我院近两年来对收治的54例剖宫产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5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12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一起,共同探讨剖宫产术后护理措施。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
2.1常规护理 按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术后第2d改半卧位,2~3d后坐起,以利恶露排出。鼓励产妇作深呼吸,勤翻身,早下地活动,以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
2.2生命体征的护理 按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进行,产妇安返病房后,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2]。由于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应密切观察产妇有无低血压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由于术后伤口反应,术后3d内的体温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正常,不需特殊护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术后3d后仍有发热,应引起重视,寻找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
2.3护理 术后嘱产妇平卧6~8h,术后第2d可改半卧位,鼓励产妇多翻身、做深呼吸,早下床走动,有利于肠蠕动,促进排气,减轻腹胀,可预防静脉血栓。
2.4导尿管的护理 术后回病房固定好导尿管与床旁,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记录尿量。一般留置导尿24~48h,特殊情况可延期拔管,拔管后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2.5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 观察术后12h内密切观察产妇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避免产后大出血[3]。一般情况下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若患者宫底脐上或更高,则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对照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可按摩子宫、应用子宫收缩剂、止血剂等。正常情况下恶露10d内会从暗红色变成淡黄色,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4~6w停止。
2.6伤口观察 术后切口处可以压沙袋以压迫止血6h后取下,产后第2d换药,观察有无渗血及肿胀。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换药2次,7d后拆线。肥胖、糖尿病、贫血等影响伤口愈合,要延期拆线,如果术后体温高,伴伤口疼痛且出现血肿可用75%乙醇纱布湿敷2次/d,若数天后仍无好转,红肿处有波动感,可确认有感染,要及时拆线引流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2.7会阴、、皮肤护理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内衣裤。术后当日用0.02%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d,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汁分泌过多时,应将多余乳汁及时挤出,促进乳腺分泌,如有胀痛,可协助产妇按摩。护士应加强宣教,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协助术后产妇翻身及侧卧位。
2.8心理护理 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的认同,稳定患者情绪,安抚患者[4]。告知产妇一些产后基本常识,取得产妇的积极配合。对惧怕哺乳的初产妇做好心理开导,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教给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做到有效吸吮。对部分重男轻女而生女婴的产妇,尤其要做好思想工作,减少心理刺激,用良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安慰产妇,鼓励产妇以正确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心理原因而至缺乳现象的出现。
2.9饮食护理 剖宫产产妇术后免奶、免糖,饮食要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适量脂肪及纤维素均衡的膳食可以提高乳汁的质和量,促进乳汁分泌。早开奶,勤吸吮对剖宫产后母乳不足问题极有帮助。术后2d可进流质,第3d进半流质,排气后改普食。科学合理安排饮食,给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以利于切口愈合,机体恢复。
2.10加强母室病房的消毒 护理2次/d进行空气喷雾消毒,保持室内空气净化。新生儿的衣被、尿布、洗澡巾等与新生儿接触的物品,都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新生儿脐部护理2次/d以预防感染。
2.11防止产后便秘 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肠蠕动减弱,加上卧床多、活动少、饮等原因常常造成便秘,增加产妇痛苦,所以产后应早些下床活动,做产后操如缩肛运动,坚持1~2次/d,10min/次;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12加强母乳喂养,预防炎加强母乳喂养,刺激乳汁分泌,促进恶露排出,利于子宫复位。每次喂奶要吸空乳汁,两替,可根据奶汁多少调整产妇饮食。
2.13出院指导 鼓励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的营养、休息、睡眠和活动,注意个人卫生和外阴清洁,指导避孕方法,一般产后42d落实避孕措施。产后4w内禁止性生活。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3 结果
产妇的剖宫产适应证:过期妊娠、巨大儿10例,占18.51%;胎儿宫内窘迫16例(占29.62%),高龄初产8例(占14.81%),畸形骨盆与臀位14例(占25.92%),心脏病妊娠与胎盘早剥4例(占7.4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例(占3.70%),54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手术,手术顺利。经过严密细致的术后护理,早期预防了各种并发症,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5~7d均康复出院。
4 讨论
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盘,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缝合的一种手术方法。手术后的护理不能完全按传统的常规护理去执行,应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措施,早进食、早翻身、早拔尿管、早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泌乳。
通过对手术者的成功护理,笔者体会到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连续的,包括身心两方面。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
篇7
关键词 剖宫产 分析 降低 合理应用
2007年1月~2012年2月行剖宫产手术863例,占总分娩产妇的24.1%,主要指征为头位难产、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社会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等。
资料与方法
2007~2012年行剖宫产术患者863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6周。首次剖宫产825例,2次剖宫产38例。
方法:用资料回顾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各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首次剖宫产指征主要分为:①头位难产,包括头盆不称、产程异常、胎头位置异常等;②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③社会因素,包括高龄初产妇、脐绕颈、无指征家属要求手术;④胎儿宫内窘迫;⑤其他:包括羊水过少、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等。二次剖宫产手术指征均为疤痕子宫,未进入正常产程。
结 果
2007~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2007年的15.2%上升到2012年的35.5%,就手术指征而言头位难产、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社会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等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数量明显升高。
讨 论
剖宫产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若病例选择得当,施术及时,不但可挽救母子生命,且能使妇女保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继续繁殖后代的能力,否则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且可造成远期的不良影响。胎儿窘迫可以发生在妊娠的各个时期,特别是后期及阵痛之后。胎儿窘迫的原因很多,例如脐带绕颈、胎盘功能不良、吸入胎便,或是产妇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子痫前症等并发症。大部分的胎儿窘迫可通过胎儿监视器看到胎儿心跳不好,或是在超声波下显示胎儿血流有不良变化,如果经过医师紧急处理后仍未改善,则应该施行剖宫产迅速将胎儿取出,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分析表明,我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已达到35.5%,已远超WHO提出的≤15%的标准[1],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因素和头位难产导致的剖宫产比例越来越大,现将我科剖宫产术几大因素分析如下。
头位难产:头位难产主要是指因胎头之最大径线与骨产道诸径线不尽相适应,导致头盆不称,有一部分孕妇属于相对头盆不称,试产不充分,有些可以通过阴道助产的也因家属拒绝从而采用剖宫产。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在孕期营养过剩,导致胎儿偏大,还有个别产妇是因为体型过于娇小,骨性产道偏小导致。
宫内窘迫:宫内窘迫是由于胎儿缺氧所引起,多数发生在临产后,但也可发生在妊娠期。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围产期死亡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占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目前胎儿电子监护广泛用于临床,一方面对胎儿宫内窘迫能做出早期诊断,使诊断率提高;另一方面假阳性率也相应增高,为了胎儿的安全过早干预,使部分假阳性也实施了剖宫产,也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各种社会因素产生的影响不能低估。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也开展了术后镇痛,使有些孕妇从怀孕就已做好剖宫产的准备,对分娩产生的疼痛恐惧被放大;另外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产科医生担心劝阻后,一旦出现意外,发生医疗纠纷,所以只好随患者意愿进行手术;还有部分人是受封建思想影响,选择“吉时”,要手术分娩。
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症而行剖宫产的比较多见,现阶段许多有内科疾病或有妊娠合并症的在孕期都能检查出来并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分娩方式就因此而选择能较好控制产程时剖宫产,这类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道异常,妊娠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等。
讨 论
剖宫产率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了很大作用[2],但过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据报道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阴道分娩者高[3]。剖宫产代替正常阴道分娩,使患者遭受手术痛苦和风险,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并可能给孕产妇带来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剖宫产率一方面应通过医患沟通,提倡自然分娩;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减轻产科医护人员在处理孕妇试产时的思想压力。所以,要加强对相关人群进行医学知识的宣教,使人们对剖宫产有新的认知,积极配合医生试产和合理选择剖宫产,在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发挥剖宫产处理高危妊娠应有的作用[4]。同时也应认识到剖宫产术的各种缺点,包括行剖宫产的新生儿由于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和接触产道细菌,直接接触外界,免疫力会较阴道分娩的婴儿差,术后子宫及全身的恢复都比自然分娩慢,手术时可能发生大出血,并可能损伤其他器官,形成瘢痕子宫导致不孕等[5]。
总之,合理应用剖宫产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要从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科学知识的普及、产科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充分认识到剖宫产术的利与弊,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合理应用剖宫
产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 温秀珠.473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广西医学,2002,24(10):1654-1655.
2 赵爱莲,张艳萍,从玉英.产科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当代医学杂志,2009,15(7):34-35.
3 刘棣临.胎儿窘迫的诊断与防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3:180-182.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孕妇1200例,年龄20~41岁;其中21~35岁者1109人,平均年龄27.3岁,35岁以上者91人;初产妇989人,经产妇211人;孕龄35~41周,平均39.2周。孕妇受教育程度:本科及本科以上289人,中专以上527人,余384人。
2 健康教育
2.1 术后教育
2.1.1 疼痛 产妇术后疼痛往往与手术切口、子宫收缩有关,加上此时产妇常会感觉疲惫,这可能会影响术后产妇的恢复和对新生儿的护理,如产妇的排尿、新生儿早期吸吮。
护理措施:向患者说明切口痛及宫缩痛的原因和特征,避免其产生焦虑情绪,教会产妇放松技巧,鼓励产妇与其他人交流,较早较多接触孩子,用与孩子间的目视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教会减轻疼痛的办法:如取舒适(半卧位);翻身及咳嗽时按压切口两旁,防止对切口的牵拉;必要时采用止痛药镇痛等。
2.1.2 排尿 据报道产后有6%的产妇出现排尿困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后切口疼痛、盆腔充血等原因;若术中有插导尿管者,又会与尿道的炎症水肿等原因有关。此时除了术前的排尿训练、健康宣教外,也应多给产妇鼓励,并教会产妇如何正确用力,双手向中间按压以减少切口疼痛,或运用开塞露、听水声、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以引导或加强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有利于膀胱功能的迅速恢复,减少产后出血。
2.1.3 腹胀 因麻醉后肠麻痹及术后卧床,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弱所致。麻醉术后鼓励其适当增加活动量,勤翻身;术后6 h可采取半卧位以利用重力的关系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用松节油热敷上腹部、开塞露注肛、肛管排气等。必要时禁食。
2.1.4 饮食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前应禁食,尤其是术后6 h内。6 h后需循序渐进,从易消化流质开始,排气前禁食奶类、糖类、面包、蛋糕等食物,以免肠道产气致腹胀。排气后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少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不要偏食。
2.1.5 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产褥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在于促进产妇的恢复和避免并发症。产褥期产妇由于习惯的原因,常有主张产后要少活动、多休息等错误的说法,应该对产妇讲解术后体力恢复的道理、机体恢复的要求及其对产后的影响等,以期充分配合;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及身体康复,并有利于排便。另外,教会产妇护理、会阴的方法。勤换会阴垫。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会产妇注意恶露的观察,一般恶露持续时间4~6周,特别是术后3~7 d的血性恶露期,术后应进行肢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防止发生恶露淤积子宫腔内引起感染。
2.1.6 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感染主要与以下方面有关:①手术切口;②置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③机体的抵抗力低。
护理措施: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②0.5%碘伏每日会阴擦洗2次,勤换会阴垫;③尽量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嘱咐产妇多饮水;④强调个人卫生;⑤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2 有关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的健康教育 强调剖宫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喂养的宣教,指出早进食可以提前分泌足量乳汁,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
2.2.1 教授母乳喂养知识 ①剖宫产术后产妇有应答反应时应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②正确的哺乳姿势,母婴舒适,婴儿转向母亲,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颏贴在。③正确的挤奶手法,洗净双手,身体前倾,将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上下方。距离根部2公分,其他手指托住,用拇指和食指的内侧向胸壁压挤,手指固定不滑动,旋转方向挤尽整个乳窦的乳汁。④介绍并强调母乳喂养及初乳的好处,如增强婴儿的抵抗力等。
2.2.2 分析母乳喂养不成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对于部分母乳喂养不成功者应分析其原因,如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手术疼痛、为保持体形而拒绝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
护理措施:①宣传剖宫产母乳喂养知识,详细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消除产妇怕影响形体美而不能积极哺乳的心理。②术后产妇因切口及子宫收缩疼痛,术后应用镇痛泵减轻疼痛,帮助患者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③合理饮食,促进乳汁分泌,保持乳汁充盈,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④如有疾病应积极处理。
2.2.3 新生儿护理知识 ①新生儿情况。介绍新生儿的基本知识,如生理性黄疸、排便的规律等。②脐部保持干燥,避免污染,每日用碘伏消毒敷以消毒脐贴,注意观察出生后2周左右脐带可自行脱落。③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小便洗净臀部,保持皮肤干燥,防止红臀发生。
2.3 出院指导
2.3.1 均衡、足够的营养及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和腹部切口清洁。
2.3.2 劳逸结合,适当活动,保持心情开朗。
2.3.3 产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如需避孕者予相关指导。产后42 d复查子宫复旧情况。
2.3.4 鼓励坚持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告知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和有关事项,强调其重要性。
2.3.5 的保健与观察,预防乳腺炎。
3 讨论
健康教育应该具有针对性,表达应该清楚、简练,如果能以护理人员本身的经历言传身教则能增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
篇9
【关键词】全麻;剖宫产术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0975-02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
国内剖宫产术常规采用的是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甚至局麻,全麻虽然应用于个别的特殊病例中,但未成常规,现将86例全麻下择期剖宫产术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6例足月(孕36周以上)孕妇,ASA I~II级,因头盆不称或有剖宫产病史,年龄17~35岁,体重59~98 kg,术前无明显的胎儿宫内窘迫,自愿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
1.2方法:术前禁食禁饮≥6小时,未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无创动脉血压(NBP),采取仰卧位左侧稍垫高。开放静脉通路(16#或18#套管针),用林格氏液维持。用硫喷妥钠(STP)6 mg・kg-1静脉注射诱导,入睡后助手压环状软骨,用司可林(SUX)1.5 mg・kg-1静脉注射,肌松后插7.5 mm或8.0 mm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并充气囊后助手松环状软骨。连麻醉机,机控呼吸潮气量12 ml・kg-1,频率10~12次/分,吸入气为50%O2/N2O和0.8%-1.5%氟烷,剖出新生儿后母体给予吗啡0.15 mg・kg-1静脉注射,Alloferin 10 mg静脉注射,催产素10u静脉注射,10u加入林格氏液中静脉滴入。手术时间长的根据手术需要追加肌松剂Alloferin 5~10 mg。新生儿由助产士常规采取清理呼吸道,面罩给氧,刺激等方法救治,并给出1分钟和5分钟Apgar 评分。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麻醉,吸100%氧气,静脉给予新斯的明2.5 mg和阿托品1.2 mg拮抗肌松,清醒后吸痰、拔管,送恢复室左侧卧位,面罩给氧。
2结果
86例孕妇均在全麻下顺利施行剖宫产术。手术时间25~85分钟,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时间3-6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4~8分,5分钟7~10分。术中母亲HR、SpO2、MAP基本正常见表1。无术中知晓发生。
3讨论
全麻下剖宫产术关系到母婴安全,麻醉医师术前除了准备施行全麻的一切器具和药品外还要准备救治新生儿的药品、器具,必要时准备行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喉镜和气管导管。要准备两套抽吸器。气管插管困难是全麻下剖宫产术的最大危险,J Thorburn报道剖宫产术有1/300的插管困难。但是随着插管器具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插管困难也会相应减少,估计确有困难插管病例可选用其他麻醉方式;万一诱导后出现插管困难可采取以下方法补救:压环状软骨,采取头低左侧卧位,面罩给100%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再选用其他麻醉方法。由于母体生理变化,胃排空减慢,为防止反流、误吸,术前需严格禁食禁饮,如有必要可静脉给予葡萄糖等能量物质。本组病例均禁食禁饮≥6小时,患者入睡后采用压环状软骨直至气管插管成功并充气囊以防止反流、误吸。麻醉诱导选用STP、SUX,麻醉诱导迅速,肌松好,为气管插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STP还是产科最常用的诱导药,4~7 mg・kg-1用于诱导胎儿脑内药物浓度有限,新生儿Apgar评分不受影响。插管后机控呼吸,吸入50%O2/N2O和0.8%~1.5%氟烷维持麻醉,对新生儿呼吸抑制明显的吗啡类药物和非去极化肌松剂等剖出新生儿后再给,这样对新生儿的呼吸等的抑制就更轻。Dick[1]认为,剖宫产术采取全身麻醉时,如果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超过8分钟合并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超过90秒时子宫动脉pH值和碱缺失明显下降,新生儿Apgar评分就较低。本组从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为3~6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均正常,经清理呼吸道,刺激、面罩给氧等常规救治5分钟后呼吸均正常,无1例需气管插管。从麻醉开始到新生儿剖出一般只需3~6分钟,麻醉前患者可自主改变,因而基本消除了仰卧位综合征的不良影响,患者的循环一直较稳定。剖宫产术的肌松要求不高,非去极化肌松剂一般只需其它开腹手术的半量即可。术毕新斯的明2.5 mg 和阿托品1~2 mg 拮抗肌松剂是当地医师的常规用量,剂量偏大,但患者均苏醒迅速。苏醒后拔管送恢复室左侧卧位,面罩给氧,继续监护。本组病例均成功地在全麻下施行了剖宫产术,术后母婴安全。
篇10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护理:剖宫产/妇产科学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102-02
剖宫产术是指剖腹、切开子宫而娩出胎儿[1]。临床上绝大多数的剖宫产术是由于胎儿窘迫、臀位或由于母体自身条件不足,如骨盆狭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等所致胎儿不能自产道正常分娩,近30-40年来,剖宫产率成为所有手术率中提高最快者[2],而近几年来我们又从以往的古典式剖宫产术逐渐改良成今天的新式剖宫产术,由于剖宫产术多数是急症手术,如因人为因素造成时间的延误便会直接影响胎儿及母亲的生命安全,所以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掌握其独特步骤,配合时才能忙而不乱,临床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手术配合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的产妇行剖宫产术治疗782例,年龄20~38岁,平均29岁,手术时间20~30分钟,平均25分钟。除3例麻醉后自行分娩外,其余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均顺利完成。
2术中配合
2.1巡回护士配合
2.1.1接手术通知后迅速备齐手术的常规用物。
2.1.2病人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1 8#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新式剖宫产术为了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多采用蛛网膜下腔一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为防止麻醉的毒性反应及术中补充液体,应首先建立静脉通道。
2.1.3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穿刺,此时应抓住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如教病人深呼吸以减轻疼痛,抓住病人的手给予心灵上的支持等,麻醉完毕后予以平卧位,摆好手术用品,同洗手护士共同认真清点器械、敷料。
2.1.4术中处理好医生的口头医嘱,在执行用药、输液的过程中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做到准确无误,随时添加台上所需用物,并做好记录。
2.2洗手护士配合
2.2.1接通知后同巡回护士共同准备术中用物,备好剖宫产器械包,无菌敷料及无菌手术衣、手套、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3根(1#、0#、3/0#各1根),缩宫素20u等术中必需用品,及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
2.2.2上台后检查吸引器及器械的功能是否良好、有误者及时更换,以免手术中延误时间。
2.2.3配合医生在下腹部皮肤切一横切口、切开脂肪层、递剪刀裁开筋膜层、用血管钳分离两侧腹直肌间的粘着部位,将腹直肌、腹膜外脂肪撕拉开,再撕开腹膜进入腹腔暴露子宫下段,递手术刀切开膀胱腹膜反折并向下推膀胱,在子宫下段肌层中央切一横口,撕开子宫肌肉后取出胎儿,断脐后向子宫体注射20u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胎儿娩出后取出胎盘,用纱布擦拭宫腔内的胎膜及血块,用子宫钳夹住子宫切口,用1#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锁扣缝合子宫肌层全层,此时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
2.2.4配合医生清除盆腔内血块,检查盆腔后用0#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缝合筋膜,同巡回护士再次共同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用3/0#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进行真皮层连续缝合。
2.2.5无菌敷料覆盖腹部伤口,收拾用物,手术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