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1:2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意识论文

篇1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班级任命干部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进行竟聘演讲,让能者居之。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四、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篇2

要害词:目的要领头脑创新

夸大门生参与学习是今世教学观念的紧张标志。小学数学教学中,门生使用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内容。使用活动不光是儿童获取知识的紧张途径,是形象头脑的依附,而且使用自己也是一种本事。增强使用引导,有利于促进门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历程,有利于引发门生的学习自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作育门生的头脑本事和创新本事。现就增强使用活动,作育门生的创新本事,谈几点菲薄的看法。

一、明确使用目的,制止随意性和盲目性。

使用只是一个历程,它只起桥梁作用。门生使用的紧张目的是使门生感性相识积累、形象头脑富厚,从而前进理性相识与抽象头脑本事。以是使用时,要让门生明确为什么使用,议决使用管理什么题目,目的是什么等,不要为使用而使用。如教学除法开端相识时,有两次分桃的使用活动;第一次把6个桃匀称分在3个盘里,求每盘分几个;第二次是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先后两次的分桃活动的目的差异。第一次是让门生开端相识“匀称分”除法,第二次是让门生进一步了扫除法“求一个数里包罗几个另一数。”差异的目的,应有差异的学具,确定差异的使用要领。第一种分法,准备6个桃、3个盘子,先每盘放一个桃后,在每盘各放一个。6个桃分完后,着末数每个盘子了桃的个数,等式6÷3=2。第二种分法,准备6个桃子,需的盘子数不知道,要多准备几个盘。先两个两个地放,每个盘里放两个,直到放完为止。着末数盘子个数。算式6÷2=3。这样有目的、有筹划、科学地部署门生使用,使门生在使用中自己觉得、自己领会、自己思考,能极大限度地让门生自己去明确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历程中,到达知识内化。

“好奇”“好动”“好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自律性差是共性。要是门生使用时不细致检查调控,就会有门生使用分歧要求,各自进行,使用就达不到目的,同时还会由于门生细致力疏散影响教学效果,也倒霉于门生良勤学习风俗的养成。因此,在引导门生使用时,西席对使用历程要实时检查调控,以制止使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增强使用引导,教给门生学习要领。

布鲁纳以为:不履历真正得到知识的历程而单纯继承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这就夸大了门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要门生真正明确地获取知识不应是被动的,应让门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再创”历程。因此,在教学中,不光要让门生参与知识的学习历程,引导门生将知识在自己头脑中加工,酿成自己的头脑产物,更紧张的是授之以渔,教给门生学习的要领。门生使用能增强门生感知,促进头脑生长,准确的使用有利于作育门生头脑的准确性,清楚性和有序性。因此,必须增强门生使用引导,以前进门生使用的正确性。教学中,西席不光要全心计划门生使用活动,还要珍视使用要领和使用历程的引导。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应先引导门生思考。然后引导门生把平行四边形纸片怎么剪?沿什么剪?怎么拼?怎样由拼成的图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盘算要领。对低年岁门生使用更要增强历程引导和个体引导。偶然还须要带门生一步一阵势举行使用,才气使门生使用做到准确、有序。比喻:“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加法意义的另一体现,门生很难明确两数比的相差关连及为什么用加法算的原理,在教学中可以接纳以下步骤,让门生摆摆、画画、比比:(1)、第一行摆3朵花,第二行与第一行同样多;(2)、第一行摆8颗纽扣,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颗,第二行摆几颗?怎么摆?(3)、第一行画4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画2个,第二行画几个?怎么画?(4)、左手拿5根小棒,右手比左手多拿3根,右手拿几根?怎么想?(5)、贴红花4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挡住同样多部门),黄花几多朵?怎么想?议决以上几步使用,门生直接感知巨细数之间的这一数目关连,就为解答这类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使用学习,经过门生亲身视察、阐发、探求得到知识,能渐渐地使门生得到学习要领。

三、使用要与头脑语言相团结。

儿童的头脑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故意识地构造自己的头脑活动,并凭据头脑历程的要求去阐发、综合、比力,这就限定了门生的相识活动。而门生使用是为了完成具体形象头脑到抽象逻辑头脑的过渡。为此,教学中要把门生使用与训练门生头脑有机团结起来,让门生在使用中头脑,在头脑中动手,给门生一个头脑空间。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识”时,先让门生拿出红围巾,小彩旗,摸摸、看看,比力得出这些物品虽然组成的质料差异,但形状都是三角形,门生对三角形的看法有一个形象感知。再启发门生讨论一样平常生存现实说出哪些工具外形是三角形。着末,让门生画出并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语言是头脑的载体,门生在使用时动了手,动了脑,就应让门生在此基础上表述使用历程和效果,让门生动口。让门生说使用历程和效果。这样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头脑生长。如教学“圆面积盘算要领”时,先让门生自主使用,然后重点引导门生表述使用历程:(1)、把圆匀称分成两个半圆;(2)再把每个半圆匀称分成16份,用铰剪沿着半径剪开,着末把两个半圆合拼成一个类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类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周长的一半(==∏r),宽等于圆的半径,面积=长×宽=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以是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这样把使用、头脑有机团结起来,既能议决动手使用得到感性知识和效果,也能议决表述使用历程,训练表达本事与头脑本事。

篇3

1.班级管理需要开辟多种多样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班级管理过程要比课堂教学有着超强的灵活性,它不需要固定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或是学生的情况随意安排管理过程中的教育活动。为此,我们可以把很多比较灵活的教育形式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来。例如,我们可以引入谜语的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的良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名言名句,不断激励学生,给予学生奋发向前的动力;利用智力大拼搏的游戏来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这样就会使原本呆板、枯燥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变成了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充满诱惑力的活动形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

2.利用争夺小红花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班级后面的黑板设计一个小小的表格,在表格中填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赢得的小星星。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是顺利自主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就会奖励一个星星;当学生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或是做出了贡献,会得到一个奖励的星星;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进步或是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会再填一个小星星……这样,学生便会为了自己星星的个数而发奋的努力,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积极向上高尚的素质能力。

3.设置高尚道德素质的聚宝盒,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道德。

在这个聚宝盒中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个学生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高尚的精神和行为。当学生做出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高尚的行为举止之后,教师就会将他的名字和实践记录在这个聚宝盒中,最后看在这个聚宝盒中谁的事件最多,在这个学期就会颁给谁一个“高尚道德素质”奖。正因为如此,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做好事,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素质氛围。

二、强化科学、创新的班级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班级管理需要科学的依据做教师实施管理活动的强大后盾,督促和控制着教师形成特色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此,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具有核心力量的班级领导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设计和实施良好的管理策略。在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原则之下,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运用竞争来强化学生学习和成长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全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作为出色的班主任,我们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放权,或是有意识地放低自己的智商,给学生留有更多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增减学生在班级中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任务,体现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每一个管理的细节和环节中渗透给学生创新的思想,从而在班级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三、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全体学生参与

篇4

《网页设计》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按照高等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的规定,属于计算机小公共课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对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具备独立开发简单静态网站的能力。网页设计技术由于紧贴时代脉搏,易于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在网站的定位、功能的设计上可以充分表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非常适宜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网页设计》公共课的教学,主要是讲授Dreamweav⁃er以及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页面美化的基本方法。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技术的学习、知识的传授,这门课就会失去活力,不能体现出课程应有的价值。虽然可以在课程考核中要求学生交一份开放式作业,自拟主题设计制作一个网站,在评分标准中对网站的创意有一定鼓励,但这对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把鼓励创新思维、发现优秀创意、指导完成作品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传授,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的创作体验,期末指导出一个优秀学生作品并进行展评,使学生见证一个想法从诞生到实现的全过程,从而在他们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2引导创新意识的网页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到网页设计的教学中去,就应该突破仅仅进行知识传授的局限,把发现和鼓励学生设想新颖独特的网站、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网站设计、扶持和宣传优秀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创新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从教师讲解、学生定题、选题评价、指导完成等过程入手,让学生亲眼见到优秀的创意是怎样实现的,使他们在《网页设计》课程中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要树立起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网页设计》课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大课堂。其实施方案设想如下:

(1)征集学生创意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自选主题构思一个网站,撰写简单的网站策划书。教师须在开课之初布置该作业,并通过实例介绍优秀网站,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设想出独特、实用、有意义的网站主题;

(2)发现优秀创意教师从第一次学生作业中找出个别优秀的网站创意,进行点评,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对网站的功能、栏目进一步补充完善;

(3)指导完成作品在以后的教学案例中,以选定的网站主题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局部页面制作,在上机课上对这名学生的作业进行主动的辅导、点评,帮助其最终完成作品;

(4)宣传推广增值在适当的时候,将优秀学生作品到网上,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题材确实新颖的话,还可以进一步整改完善,推荐参赛。如果每学期都能树立一个成功的典型,对全体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会起到积极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3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案例

按照这种设想,在去年的《网页设计》公共课的教学中,于开课第四周收了一次学生作业,要求撰写简单的网站策划书,其实就是想看看学生想做什么内容的网站,对创意新颖、贴近现实需求的想法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为偏远家乡做的旅游宣传网站、针对大学生情感问题做的心理访谈网站、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做的专题学习网站等。其中一名体育学院学生写的网站创意“华武社”,是根据自己的武术特长及表演经历,以自己入校以来准备创办的社团组织——华武社为主题进行设计的,由于内容独特,需求明显,被选为教学范例,在后续课程的讲解中多次以该项目为例,逐步丰富和完善了各个网页,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网站,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们看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并且将学习、思考、解决具体问题这些环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4结语

篇5

[关键词]编辑;创新意识;本质;特点;途径

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参与整个精神文化产品的加工、制作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精神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编辑创新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编辑在参与编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研究现代期刊编辑创新意识对于深化编辑学理论、加强编辑人员素养、提高期刊编辑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论述现代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本质、特点和培养途径。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创新的核心含义就是在生产中“引入新要素”,“实现新组合”。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基础上获得新的发明,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运用。创新落实到期刊编辑活动中,一是对期刊既存文化氛围的突破和对新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二是对编辑活动中固有模式的突破与重组。这种创新,编辑主体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期刊编辑过程的创意中体现出来,称之为创新意识,表现为编辑行为的独特性。创新意识是编辑主体的一种内在属性。它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编辑主体发动和维持期刊编辑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助推剂,它能推动和促使编辑主体积极寻求有价值的、新奇的、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物;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新活动的心理因素,有了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促使创新成功;创造意志是期刊编辑主体创新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不屈精神,它是创新活动成功的保证。

编辑创新意识是编辑工作者正确运用和发挥专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熟练的、创造性的编辑心理现象,是人们不断揭示和认识编辑规律、正确驾驭编辑工作的对象和自身的一种编辑创造能力。

编辑创新意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编辑心理活动,它是以编辑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为理论依据,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为科学思维方法,以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项学科专业为知识基础,以作者、读者为社会对象的感知反映、思维、判断、谋划、决策的心理整合和能力的体现。期刊创新意识的实质是期刊编辑在策划选题、组织选题、编发选题上要有主导性和原创性。主导性就是编辑发挥自身的主导意识和创造性,不在家坐等稿件,不是作者写什么编辑就发什么,而是在读者调查的基础上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去组织、编发给读者以心理动力的稿子。原创性要求与时俱进。它是在综观总结历史上的相关选题和审视现实问题过程中捕捉适合自家刊物选题的能力。要求编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反省性和自觉性。

现代编辑意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从封闭保守向现代开放意识的转换。编辑的现代开放意识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破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保守的编辑观念和编辑模式;二是吸收和学习现代的科学知识,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书刊的编辑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稿源、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版式设计、发行、广告、人员配备、条件配备等因素都可以成为这个系统的创新元素,应寻找最佳的创新结合点。第二是从自在向自为的编辑主体意识的转换。自为的编辑主体意识是指在编辑全过程中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它不仅包括能力的策划意识,还要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及自觉的市场意识。第三是从文化传播向文化建构意识的转换。在当前的社会转轨和文化转型中,编辑不仅要完成文化选择与文化传播的任务,更需要肩负起文化创新和文化建构的重任。编辑活动中的策划,体现了现代编辑参与高层文化建构的特点。编辑主体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停留于择优劣汰,而是进行初始化控制以引导作者的选题方向。因此,现代编辑必须树立起明确的先进文化建构意识。第四是由知识仓库型向知识创新型转换。意识创新并不是凭空地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种创新必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是一个充分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尤其在现有的以创新知识产品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编辑主体要面对社会,提高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更离不开学习,更应不断吸收、处理外界各种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第五是从保守型思维向创新型思维的转换。创新型思维意味着对现有事物的超越。一方面缩短与先进的差距,这是跨越时空的,这一跨越就意味着对时间无限量的节约,具有可投入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是与原有事物拉开档次,必须树立出版物的精品意识、名牌意识。编辑主体具有了这种创新型思维,就善于在事前作出创新决断,要能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内外环境,发现和抓住时机,对编辑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以新制胜,以奇制胜。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已成为编辑主体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现代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洞悉信息的敏感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编辑必须主动把握社会信息,特别是文化信息。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

2.认知鉴赏的敏锐性。对于编辑的认知鉴赏作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社长小赫伯特·史密斯·贝利这样形容:编辑好像电子装置中发送端与接受端之间的滤波器。这个比喻形象揭示了编辑工作者沙里淘金、璞石琢玉的认知鉴赏本质。因此,编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鉴赏能力,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使自己不仅能用最基本的是非标准判断哪些稿件可以选用,哪些稿件必须淘汰,更要准确把握图书时展的脉搏,增强认识优秀作品的敏锐性。

3.思维进程的超前性。即在思维进程上,不断用未来的模式来调整和规范现在的思维方法,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事物的认知对象进行创造性思维。在编辑活动中,既尊重客观事物(原稿),又能创造出高于或优于原稿的价值,其成果别开生面、见解独到,体现着人类科技文化的无限上升性,满足读者求新求异的需求。

4.批判怀疑的挑战性。在出版界,大多数书稿的作者都是专家和学者。作为期刊编辑,为了出好刊,出精品,就要敢于以批判怀疑的态度对专家学者提出挑战,有时甚至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批判怀疑主要体现在对文稿的严格审查上,既要衡量稿件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水平,也要衡量稿件是否具有创新性,其考辨的重心是稿件的新与旧的关系。稿件要有新的思想体系或新的论证方式,或提出了补充性的观点,或提供了新的论述思路,或拓展了对原有问题的论述,或析出了原有问题的弊端,用新材料予以反驳,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性的识别,既要求编辑具有批评怀疑的精神,又要求编辑多了解出版物的信息,对学术研究动态能了然于心,同时还要了解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代表作的情况。

5.优化提升的创造性。期刊编辑的优化功能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优化选题结构,优化提升文稿内容,优化作者队伍等,这里重点谈对文稿内容的优化提升。编辑活动是一个文化价值的再创造过程。原型作品具有原始文化价值,编辑必须对它进行优化、提升。因此,对于编辑人员来讲,优化是一种职责,是编辑活动本质属性的表现。编辑的优化提升能增加原型作品的价值。开发、优化原型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优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收集处理信息选题到生成原型作品,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原型作品,优化主要表现为优选。二是将原型作品转化为传播稿,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传播稿,优化主要表现为稿件的加工和完善。

期刊编辑创新意识,是创造性编辑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一份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编辑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优秀的期刊编辑应牢固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1.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习成了人们的终身需要。期刊编辑更是如此。因为创新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种创新意识的形成必然要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为基础,是一个充分积累,不断学习、培养的过程。尤其是在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条件下,期刊编辑主体要面对社会,提高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更离不开学习。因此作为期刊编辑首先要博览群书,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一个知识面狭窄的编辑是不会有创新意识的,历史上一切成果卓著的创新者无不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是要协调好智力结构。人的智力包括人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观察力是创新思维获取材料的手段,记忆力是创新思维提取知识储备的重要保证,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努力开发各种智力,使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其三是要掌握培养创新意识的原理和方法。创新有其独特的规律,培养创新意识也要有独特的原理和方法。

2.牢固树立现代信息意识。知识经济也是信息经济,将分析、接受、传播和创造信息等功能融为一体,已成为时代对期刊的要求。获得及时、准确、可靠、丰富而又有用的信息,掌握高科技信息处理的应用技术,是期刊编辑的基本功。期刊编辑工作者如果不搜集、存储、占有大量的信息,就无法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和思维方式,更谈不上创新。那么如何提高期刊编辑获取信息的能力呢?首先要求编辑必须有追踪本专业前沿性课题的能力,不断更新、充实个人的“数据库”,使自己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取得工作上的主动性。其次,要求编辑要有“新闻鼻”,即对各种信息的敏感性,不放过摄取信息的每一个渠道,在博览群书中获取,在学术会议上获取,从与作者的接触中获取,从大众传媒中获取,从读者反馈中获取,从其他刊物中获取,从不经意的种种渠道中获取,使自己成为期刊的“耳目”和“触角”。再次是要求期刊编辑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现代社会电子收稿、网上组稿、在机编辑和网上出版变成了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信息处理节奏明显加快,手工加工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量与越来越快的节奏。信息只有通过现代化工具的传输才能得到共享。因此,对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要求,上了一个高的层次。

3.牢固树立开拓进取的意识。创新意识不同于因循守旧,它要求人们居安思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满足于现有成就,敢于和善于寻求各种新机会,赢得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期刊编辑树立不懈追求的创新品格,一要勇于否定自我,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去开拓别人未曾涉足的“处女地”,从而创出自己的新优势。二要勇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敢于打破常规,从别人认为是荒诞的、离奇的、不可思议的方式或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新的萌芽。而勇于尝试,多思路地回答和解决问题,正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篇6

以往的表演、导演以及舞台机械图解剧作中逐渐将自我表现形式丧失,对演员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造成限制。因此,由于时代的革新,使得新时期戏剧表现形式也逐渐注重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形体艺术、听觉以及视觉等方面的综合,以彰显戏剧艺术的剧场性与舞台性,同时也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对现代化技术予以充分利用,并将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出来:面具的盛行、肢体语言的兴起、舞台多样化、剧场拓展以及舞美创意等。像演员的肢体语言,其实就是用形体语言将人的复杂本能、情绪以及意识用语言不尽意、言之不足的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

二、戏剧表现方式的创新

国内很多艺术家八方出击、四面顾盼对一种现代化戏剧表现方式予以寻找,最终将其突破口找出,即同是艺术范畴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电影等银山金矿,所以,艺术家对其中的瑰宝和精华予以汲取,并将其完美融合于戏剧中。

三、戏剧艺术发展前景

未来戏剧艺术必将向商业化方向发展,此为戏剧繁荣昌盛的必然趋势。对于戏剧演员而言,今后会归于市场,无需专属剧院。并由导演决定剧目,再依照剧目之需选拔演员,从理论方面优化配置资源,该现象与市场经济原则相符合。而对于戏剧而言,其目的是对观众审美水平进行培养,弘扬我国数千年戏剧文化。因此,应该尽可能的平衡演员补贴,降低剧目奖励评比率,以培养演员为艺术献身的道德素养与职业精神。由此戏剧才能达到更为真实的效果。对于戏剧本身而言,今后会逐渐渗透小剧种,如此环境中,很多具有艰难生存境遇的小剧种就会尝试着对其音乐、灯光、舞美以及配器等予以改进,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进而这些小剧种就会升级为文化热点,此为中国戏剧前景的一个管窥。此外,今后我国戏剧艺术还会融入现代科技,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群,彰显戏剧独特的表演魅力。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创新意识 解放思想 培养兴趣 创设情境 讲究方法

在语文教改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由于创新意识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所以,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今语文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在训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训练中有片面性和盲目性。有的教师认为求异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以偏概全。第二,在训练中有随意性和割裂性。有的教师对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运用教材相机进行,而是断断续续、心血来潮,有时更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解放思想,实现语文教学观点的现代化

知识经济社会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创造的社会。知识经济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人格健全,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人。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与传统语文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的着眼点要在这些方面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学习化社会”,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摒弃“满堂灌”的旧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有一种“急功近利”的传统观念,这是由于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造成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将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时,才能充分地显露出来。这就需要教者有足够的勇气,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能患得患失。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题海战术”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分数,使教者在考核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头脑僵化,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二、培养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环境的社会化

兴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学生只有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教材中的范文一般都是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很浓的作品,这就需要教者采用必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吸引调动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迫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通过长期努力,他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J”粒子。由此可知,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对语文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长此下去,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发展创造性思维。

其次,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为了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古人云:“开卷有益。”所以,学生读的书多了,大脑的信息储存量会随之增大,思维的能力会随之得到培养。就目前来看,课外阅读这个领域绝大多数中学生还未能去占领,他们孤陋寡闻,知之甚少,古今中外的名著更无暇涉猎。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没有多余时间去读课外书籍;二是有不少中学生即使有一些空闲的时间也成了“电视迷”。要想迅速改变这种状况,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除教师加强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学校的图书室名不副实,因此学校应加大硬件的投入,建好图书馆、阅览室,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给学生创造一种课外阅读的氛围。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再次,在大自然的赏悦中培养。大自然除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外,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亦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行万里路”这对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各学校所在地区多多少少有一些文化遗迹、人文景观,有条件的话应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走向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山川名胜大多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让学生去领略,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情景、相机诱导,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

讲民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特征。讲民主就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只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学习动机启动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这只是拿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如何使用好这把钥匙,这就需要教者始终运用它,在课堂教学中去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尝试着将其设计成为一堂导游课,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不脱离课本、不违背课本的前提下,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例如,有的学生将桃花源当作故事给“游客”讲述,有的学生则边“导游”边讲解,还有的学生在讲述时插入了其他的传说。课堂气氛热烈而又有节制,活泼而又有分寸,学生在这时张时弛、时静时动的气氛中,不仅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融会了以往所学的东西,出现了许多独具个性的创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中必须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和思想实际相机诱导,使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尤其要启发、引导。例如,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谈谈砖头有哪些用处,许多学生尽管谈出了砖头的不少用途,而且没有说错,但思维所及都在建筑材料这一范围内。我再问学生砖头还有哪些用途时,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思维陷入了困境。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位禅师请弟子到房中饮茶,禅师给弟子倒茶,杯子满了,他还倒。弟子说:“师父,不能再倒了,杯子装不下了。”禅师答道:“如果你想接受我的教诲,首先你必须把你心智的杯子空出来。”这就告诉我们,要有能力忘掉已知的,这样才能创新。如果头脑里塞满了既定的答案,就不能思考新问题。听到这里,学生纷纷开窍了。他们说,砖头能当武器自卫或打野兽;砖头有时还能当凳子坐;砖头能当重物压东西,防止东西被风吹掉;砖头还能当重垂物,如建筑工人把它吊在绳线下端,就能得到垂直线;有的砖头还能磨刀;砖头还能当锤子,敲打别的东西;砖头还能当练功的器具……可见,经过我的一番启发、“训”导之后,学生的思维流畅了,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讲究方法,注重实践,突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或个体训练,情思飞越;或小组训练,争先恐后;或全班训练,集思广益;或口头训练,书声琅琅,滔滔不绝;或笔头训练,文思泉涌,运笔沙沙;或思辩讨论,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练得活、练得巧,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中,教师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一番探求,获得成功的喜悦,领悟到发现的甘甜,品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胜利。这实质上是驱遣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让学生由兴趣而入门,养成他们乐于钻研的耐挫力,具有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

篇8

关键词:信息 创意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它是思想产业、观念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高端产业,是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意度的任何产业。因而,它通过对传统要素的整合,从本质上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最为鲜明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特征

创意产业曾一度被学术界归入服务业,原因是创意产业的主体部分是与信息、通讯、网络等最前沿的知识创新有关的行业,这些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随着第三产业行业的增加,创意产业范围也不断扩展,如软件、科技、交流、服务推广等,涉及行业和企业中以知识创新和文化为增值主体的部分企业,与生产、销售、制造分离,处于一、二、三产业链的高端,且具有拉升的趋势。

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既包括低素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容纳高素质人才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某些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个人和社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是被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证明了的规律。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贡献明显偏低,结构偏离度较高。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并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仅刻不容缓,而且也存在很大的空间。

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创意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创意文化产业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需要创意文化产业,所以需要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并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的创业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创意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要在政策上引导高新技术进入创意领域,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效能的评价,要以产业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准。要坚持市场导向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促进成果转化,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支持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意产业是一种聚合发展的形式。在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的协同性表现为产业集群内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协作、不同技术创新系统、数据资源、创新情景等全方位的知识整合。加强产业集群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机关联,通过相互的学习和理解等知识的催化作用实现技术创新与知识对接。

关注创新体系的开放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国的创新体系能否融合到有关全球知识集中的网络是发展的关键。哈佛商学院的Henry Chesbrough教授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将外部和内部的技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这一系统一方面使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许可从外部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在封闭的创新环境下可能被否定的某些企业的技术,实现内部技术的商业化。开放式创新强调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弥补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不足。主张企业寻找外部的合资、战略联盟和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加快技术研发和商业化速度。

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

创意产业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于传统产业,其繁荣和发展要依靠大批自由灵活而富于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中小创意企业主要是大众文化的消费产业,它们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但这些数目众多的中小创意企业,往往缺乏稳定性和大企业所能提供的科研和实验环境,因此,除了在政策上、资金上对这些企业适当倾斜外,还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并打开创意产业国际合作新局面。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意和革新理念,但是,其国内市场还相对狭小,而且缺乏整体性。巨大的国内市场诱使企业将客户群限定在本国民众,而忽视了海外市场。如果不能成功的向全世界贩卖“中国创意”,中国将很难成为一个创意大国。

创意经济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土地、资源、资本,而是知识、信息、技术。物质资本和劳动数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大大下降,而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则超过资本和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知识、信息、技术的创新。1968年,彼得・德鲁克就指出:“知识是经济潜力和经济活力的基础和度量手段,知识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资源。知识(包括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础。”他还指出,真正起控制作用的资源和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传统的生产要素并未消失,但它们已退居次要地位,唯一能够成功的长期政策就是把生产从以劳动力为基础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高新技术已成为21世纪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产业,在整个经济构成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从事信息产业的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已经取代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微软公司仅用20多年时间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就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总和,微软公司的财富包含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中。比尔・盖茨的成功主要靠的是软件和软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和智力成果。微软公司开发计算机软件业创造的成功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典型标志。全世界的知识资本的价值可能超过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的价值,知识的价值,以及创造出来的无形价值可能超过有形物质的价值。因此,在依赖专利和版权的产业以及依靠品牌的企业中,知识资本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9年,比尔・盖茨在伦敦商学院的《企业策略评论》中写道:“我们最主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软件以及软件开发技能,但是,在资产负责表上,这些都是没有标明。”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也承认,公司知识资产的资本价值超过公司土地、办公室、厂房以及交通工具等价值的总和。但是,和微软一样,在年度会计报告中不得不依法给予后者更高的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信息、科技,关键是人才,核心是教育。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历史使命。教育,而不是技术,成为创意经济的首要推动力,正如其它资本资产的投入所能产生的效果一样,投资教育、研究和思想,可以增加创意的价值和效力,创意经济的成长很可能超过所有其它经济领域的增长。创意产品不仅是信息和新科技的基础,也是整个现代经济的基础。

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数字贸易,是帮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对各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起到了巨大的助动作用。

网络产业刊物《发表1.0》的出版商埃瑟・戴森即假定知识产权的崩溃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她预见会有新的商业模式诞生,传统的知识产权将会丧失经济价值,而附加的要素服务和支撑等,则会增加其价值,她相信后者所获得的除了能补偿前者的损失外,还绰绰有余。在新的世界里,复制资讯会变得相当容易,而创造力会增值。《路径时代》的作者杰里・里夫金说,我们正从一个以买卖双方所形成的社会,进入一个由供应者和使用者所组成的社会,所有权正被享用权所取代。关键问题不在于谁拥有什么,而在于谁可以接近它,或者说谁可以使用它。

在创意经济领域,我国的文化领域国际化发展步伐比较慢,而在经济领域用国际资本来发展自身,大量地引进外资,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在文化领域不够快,这和开放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同时要做好一些制度安排。没有制度安排,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我国在经济领域引进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文化方面如果能在这方面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话,那么就会发展得更快。只有发展我国自己创意经济,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这两者要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加入WTO的过程中间,WTO谈判过程中最敏感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贸易,一个是农产品,而服务贸易的一个重点是文化产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文化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与经济发展有很大落差,完全可以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但前提是,要有很好的制度支持。人均GPP实现了3000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文化消费的期。因此,我国必须下决心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创意的高度产业化、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与文化娱乐的高度融合、老制造业体系向文化创意体系的顺利过度,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了由传统科工贸投资驱动型经济向创意驱动型经济的转型,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积极信号。我国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原所属于文化产业层的娱乐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行业迅速发展,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形成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路径。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的商业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创意产业:“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他在《未来之路》中指出,企业利用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观测市场,并据此提前采取行动,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没有很大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分清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本质区别。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产品按大众需求统一生产,依照资本力量按市场规律自发成长。而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干,通过知识产权自由生成及利用的产业,具有全球化、多样化及地方风格。创意是在对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后的升华,对文化修改后形成的一种更加优质的文化,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有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且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美剧的成功,来源于其高度产业化的流水线文化制作方式,而韩剧的成功,则要把根本原因归结于其“文化立国”的策略。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其中影视功不可没。对照中国的情况,则情况不佳。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严重赤字,中国文化正在失去其影响力。因此,在文化创意方面必须考虑跨越文化的鸿沟,化解与超越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中与全球经济现代化相匹配,同时在体制中争取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在全球文化竞争越来越短兵相接的当下,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融合,更多的是竞争。发展的最成功的创意经济体如美国、英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都保持着一种共同的文化传承和习惯,即鼓励新的思想,购买、认同并销售、传播以创新和新颖性取胜的新产品。值得借鉴的例子还有英国的流行音乐、意大利的时装和美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化的商业形式,它必然受到经济的统领和牵制,是自由经济与跨国资本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美国创意文化产业是由跨国公司来运作的。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科技含量占据很大比重,更有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的输出,这些都值得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去借鉴。

参考文献:

1.谢学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企业信息资源重组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4)

2.王海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经验、思考与启示[J]科技与法律,2010(2)

篇9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新医疗制度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50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

2.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

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

3.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内随意使用医药费。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骗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

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1.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实施真正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对高档医疗设备,国家应该统一配置和管理。而针对大型医院相对过剩社区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应该倒入真正的竞争机制,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政府则不宜保护过度。

2.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化进程:在中心城市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扫描等方式对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医药价格数据库,瞬时向所有计算机联网的医疗单位发送价格信息,并公布国家收费标准。这对于降低医保费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3.还应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积极探索社会医疗救助途径和办法,妥善解决特困人群有关医疗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系统。儿童、失业者、社会贫穷阶层应该被纳入医疗救助系统。

参考文献:

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7.

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1.

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1.

篇10

从医药上市公司数量来看,1993年第一家医药公司上市以来,截至2013年底,我国医药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有179家,营业收入共计5644亿元,同比增长14.4%。从地域分布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医药上市公司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华东六省份(江浙沪、鲁皖闽)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占全国医药上市公司30%。从股权性质方面,由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主要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国有股占股比例均较高,但随着一些民营和私人资本的注入,医药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平均比例在逐渐下降,2010年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国有性质比例为53%,到2013年这个比例为47%;从股权集中度来看,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2007年为53.62%,2010年这个比例降低为51.96%;从资本结构方面看,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008-2010年的分别为50.78%、47.51%和43.77%[2],可见平均资产负债率呈下降的态势,医药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而较忽视债务融资。总体来看,医药上市公司虽然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占比不大,但是在股权和资本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将结合公司治理理论,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

2研究假设

2.1股权性质

公司的股权性质是公司治理中的根本性因素。对于国有性质的公司而言,国家性质的股东处于控制地位,除了与非国有股东一样会关注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回报以外,还会关注就业、财政收入等社会性问题。因此国有性质的股东在多种因素的约束下进行决策,而私人企业则更多关注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更能集中经济力量进行研发创新。

2.2股权集中度

公司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大股东持有较高的股票份额同时也面临更大的风险,公司运作的收益对大股东的影响远大于小股东。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但是技术创新关系到公司长期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大股东对技术创新活动有更高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实力和动力去收集信息,对创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在股权越集中越有利于技术创新。2.3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独立董事的设置是为防止内部管理人员做出有损于少数股东和公众股东的利益的主观决策,而具有独立董事资格的人员都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因而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与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和董事会的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创新行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独立董事的设置能够正向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

2.3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高管人员是公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高管人员并非都为董事会成员,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或薪酬方面的激励,能让经营者尽可能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利益取舍,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因此高管人员受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影响较大,薪酬越高往往越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2.4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

董事长关心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长期业绩,而总经理是通过聘任制的形式确定,聘期一般3-5年,因此总经理往往更关心任期内企业经营业绩和稳定,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是总经理在进行资源分配和决策时所担忧的,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可以规避所有者与人之间的矛盾,更有利于把握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决策。

3研究设计

本文以医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资本市场中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创业板在企业规模、股本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要求的不同,为保证可获得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本文选取主板市场的医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对数据进行了筛选。

4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