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13:3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主题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题教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分析和讲解课文的主题;从广义上说,还应该包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特剐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如何分析和把握作品主题,以便强化阅读效果。
如何进行主题教学?我认为,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意义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志趣,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学语文课文,有不少是文艺作品,其主题是客观和主观的有机统一,主题思想也决不会在作品中明白地指点出来,同时,又由于对作品欣赏的范围,角度、层次不同,对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立也会不同,特别是有的名家名著,内蕴丰富而深刻,技艺精湛而巧妙,用三言两语穷尽其主题思想是不实际的。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发表近百年了。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人们对其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立,经过了长期的认识与探索,从“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到“科举制度时读书人的摧残”,再到“描写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都不无道理,但也都不算全面深刘。再如《阿Q正传》问世80多年了,分析文章的文字超过作品本身文字数十倍,至今,仍有人发掘出前人未曾发掘出的复杂内涵。这说明一部成功之作,对其主题思想认识和理解是不断拓展加深的.决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也不可轻易把前人或别人的结论当作永恒的“标准主题”来接受,再教给学生。
这便牵扯到“主题淡化”问题。
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加深与提高,关于主题的理论也在不断地深化和丰富。在创作上,传统观念被冲破,这就使本来内涵就不严密、定义就不确定的主题概念变得更复杂了。如果还按传统的主题观念硬从一切作品中去找明确的理性概念或教化意义。就会遇到困难或失败。因而近几年来出现所谓作品多主题,主题的多义性和主题淡化。“多主题”多指长篇巨著由于容量大,反映的现实生活复杂,往往主题以外还有副主题,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和《李自成》等。另外,除作品本身的原因外,还由于时代不同,读者对作品的欣赏角度和层次不同,对主题的分析确立也不 同,这就产生了“主题的多义性”。主题淡化,实际上就是不把主题放在作品统帅和灵魂的位置上,作者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说明什么”、“反映什么”,读者也不一定要在作品中挖掘“主题”,只了解作品写的是什么就够了。有人认为“主题淡化”,并不是作家故弄玄虚,或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文学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的本身规律。从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来理解,主题淡化这是被反映主题――社会生活的要求。社会生活本身是流动的,立体的,生活本身就有着多层次、多侧面,多义性。为了对社会生活进行多向性的客观描述,减少人为的提炼,纯正化生活,只有将主题淡化在整个作品的形象之中,溶解在语言、情节,人物性格的深处。这样,可以让鉴赏者不受外界因素(主题等)的干扰和影响,使审美活动得以正常、顺利的进行。有的从创作的实践来说明主题的淡化。绝大多数作家并不是先有了明确的主题,然后才“按题索骥”进行创作的,甚至对作品表现什么主题也并不关心,促使他们创作的往往只是作者对杜会的一种 感受,顿悟,或者是由于某种意境、情绪触发的结果。老剧作家在谈到《雷雨》的创作动机时说:“我并没有明显认识到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才动笔”,“最初逗起我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情绪”。(《雷雨》序)“主题思想不应该简单到一句话可以概括,浅露到嘹一眼就一览无余”。高晓声认为:“作家的作品不一定都有明确的主题”,刘心武更主张作品的主题应谈允许暧昧。莫言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人物、情节是由一个梦的“场面”、“色彩”和“神秘的情调”生酵出来的。郑万隆说《异乡异闻》系列小说的写作,“重要的是感觉”,是凭着“比理性的理解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刻印”的那种“遥 远、朦胧甚至有点神秘的感觉”。的确,要在这些作品中分析出什么明确的主题思想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感觉”很难按逻辑思维的规律进行。
主题淡化,意思不是忽略或削弱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主题思想的扩散与放大。
篇2
主题式教学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二、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
1、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2、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3、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篇3
学习英语和文化认可是彼此渗透、彼此推进的,学生可以从英语中了解其文化,可以从文化中明白语言意义。根据教学英语实践和对英语文化的深入,探讨历史和主题情景的配合方式。(一)以意识形态为依托的主题情景创设。意识形态即对事情的某种看法,表现在主题应用课堂上,比如,通过一些美术作品、文化作品等帮助学生理解西方国家文化中所表现的文化特征,通过歌曲、写作、视频等表达意识形态类的主题情景创作。(二)以生活背景为依托的主题情景创设。生活下的背景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语言内涵,教师通过选取电视、电影、文章中的不同桥段,可以表现生活背景类的主题设计。(三)以经典桥段为依托的主题情景创设。例:以生活背景为依托的主题情景过程:阅读英语课本,学生按照文章内容设计导游发言稿,通过PPT和解说文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复述片段:Wel-cometotheLouvreMuseum.AfamouspaintingintheLouvreMuseumistheMonaLisawhichwascreatedbytheartistLeonardoDaVinci.Itwascreatedbetween1503and1506...效果:“……导游”的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具体结构的理解。在解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表达的叙述方式、解说特点,也同时强化了对西方国家文化特点的了解,为以后自主学习西方文化打好了基础。
二、结合语法知识,提高主题情景的充实性
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将语法融入主题情境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语法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下面,笔者针对语法知识与主题情景的结合方式进行总结。(一)以词汇为主链设计主题情景。以词汇为主链设计主题情景是指将单词或短语的多个含义串联到一个情景中,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二)以语法为主链设计主题情景。以英语语法为主导设计主题情景是指将英语和语法内容串联到一个情景里面,通过引用该语法内容并与其相似的语法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例:为accountfor设置主题情景的经过如下:Hecouldnotac-countfor(解释、说明)thereasonforhisabsence,buthisabsencehasaccountedfor(导致)theintensificationofthefire,andtheaffectedbusinessesaccountedfor(占据)sixtypercent,sohemustaccountfor(负责)this.效果:将该单词的多个意义融入一段话,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牢抓情景,有效提问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学”与“思”之间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需要互利共存,相互作用,这就是学习知识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我们首先应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实践内容相关的情景进行文案的设置。在教学英语过程中有用提问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并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在情景教学法中经常被利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启发学生关注特定环境里的细节,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的语言、情感,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festival”一课时,涉及“birthdayparty”的相关知识,我采用给学生开生日派对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在吃寿面、唱生日歌、说祝福语、切蛋糕等一系列生动活泼、感性、有趣的情景中,积极对话、主动表达,有利于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在生日时常用的交际用语。这样就可以非常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者,而是思考者。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关于教材中出现的桥段在哪个电影中出现过,或通过各类电影的名字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作者:苏晓娟 单位:千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建霞.浅谈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英语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6).
篇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oung people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ocialism affairs.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and activity to sprea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Research of theme quest teaching model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play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and get good effects.
关键词: 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探讨
Key words: teaching mode;theme quest teaching model;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07-0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人要想建功立业,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就必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1]表明用“德”来统率“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培养大学生德的主阵地、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其生动活泼,使学生爱听受听受益。
有一调查表明:在回答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怎么样?这一问题时,回答内容丰富的学生只占37%;而31%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内容空洞;32%学生则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呆板枯燥,应该加强实践性和趣味性。对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表示满意的占27%,回答一般的占66%,表示不满意的占7%。[2]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师必须将重要精力用在对教学的研究上。不仅应从理论上对党的科学先进理论进行研究,而且应通过有效方法传递理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每一种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3]。传统说教模式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采用概念、推论、结论三段式形式,使用填鸭满灌方法。其缺点是学生被动无参与性、教师说教武断式、师生断裂无互动性,效果很差,已经基本上被放弃。现在,更多的是验证式教学模式。所谓验证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先讲概念、判断、结论,再举一些案例去验证教材的结论。验证性模式的特点是先下结论后说服,本质上还是说教式模式,其缺点是先入为主、单向传递、缺少学生分析论证、实效性差。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近几年,尝试着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题探究式教学是以主题案例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案例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教学模式。[4]
从静态角度看,表现为教学系统各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从动态角度看,表现为以整体教学结构为运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程序。横向空间分布形态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于三维空间中交会、融合、协同与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环回路式运行轨迹,从而促成整体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①主题案例一线贯始终。在教学过程系统诸要素中,教学主题案例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既定的教学主题内含着其应该达成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规定了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可能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手段,进而也限定了在本教学主题内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题,不能分散、分离。
②主体身份互换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师生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互转化的。在主题式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此时,与教师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学生或学生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同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来看,学生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教师、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此时,与学生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教师或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教师处于“客体”的地位。主题式教学设计教学主体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其“双适应双发展”的目标假设。
③教学双程合一体。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的设计,特别是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设计。
④有限时空无限转。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交互作用,这一作用过程中必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在空间上以“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在时间上以“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有限封闭性,向教学时空的“无限开放”性转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进行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①确定主题案例。
主题应该根据各章各节划分,再根据每一次授课(90分钟)进行设定。可确定大的主题,在大主题下划分小主题。第一章第一节爱国主义传统作为大主题在90分钟内讲授,再设定三个小主题:科学内涵、优良传统、时代价值。选取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围绕这一主题搜集案例,最多2-3个。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冲击性、新近性。就是近几年发生重大的强烈冲击效果的事件剖析。
②设计实施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先阅读观看案例。如爱国主义内涵主题部分,用时60分钟,选取两个案例“欣月的心愿”和“叙利亚危机”。“欣月的心愿”案例首先,用文字图片简单介绍小欣月的故事,时间为3分钟。其次,“欣月的心愿”播放视频,时间为10分钟[5]。再次,设置问题:小欣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两千长春市民联合“骗”小欣月?什么在小欣月心中最大?有何感想?时间2分钟。“叙利亚危机”案例首先,用文字图片简单介绍叙利亚造成的难民流出、城市房屋毁灭、历史古迹的破坏、平民的死亡等严重后果,用时3分钟。其次,播放视频《200万难民无家可归叙利亚内战搅动大中东》用时10分钟[6]。再次,设置问题:为何两派残杀同胞?国家毁坏了,人们依靠什么?用时2分钟。
第二部分师生解析案例。首先,由学生发言,发表看法、认识,用时10分钟。教师解读分析案例,用时10分钟。
第三部分师生共同作出结论。用时5分钟。
第四部分思考题布置:观看电影《欣月童话》,在成龙的MV歌曲《国家》中结束爱国主义科学内涵主题教学。
主题探究式模式教学虽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些不足需要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M].
[2]赵图雅,斯钦,任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2011,12.
[3]杨绪华.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J].佳木斯大学.
[4]袁顶国,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篇5
关键词:教材话题;主题词汇; 实施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毕业生要达到八级水平,学会使用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对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只有持续不断地把新词与旧词关联起来并加以同化,进行词汇知识的不断整合和重组并建立综合性的词汇体系,才能保证词汇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既要从整体上综合把握本单元的目标词汇,注意词汇的复现率,又要关注目标词汇在各个单元甚至各个模块之间的复现与延续。
如何提高词汇的复现率,加强词汇的巩固、理解和运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开设单元整体词汇学习课程,围绕单元教材话题进行主题化词汇教学,从而形成词汇知识链,建立单元词汇框架。
二、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的内涵
张素芳(2004)提出主题词汇教学的理念,即就一个中心主题展开较大规模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而达到有目的地运用语言这一宗旨。主题词汇教学注重将词汇与主题结合,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但是,容易忽略单元中词汇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利于记忆、理解和吸收。
本文中,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是指开设词汇学习课程,将单元中分散的目标词汇围绕单元话题进行重组复现,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对目标单词再次加以理解、内化、运用,从而构建词汇音、形、义、用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效的词汇知识体系。
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以课本教材单元话题为依托,确定与话题相关的目标词汇;其次,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围绕目标词汇开展各种有效地词汇学习活动,创造不同的情景来巩固和运用目标词汇;最后,在运用目标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契机,循序渐进地拓展主题相关的词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有效复现 明确目标词汇
现行教科书中的每个单元的词汇量很多,但所出现的生词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理解、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有词汇是很困难的。另外,有的词汇可能与本单元主题不是密切相关联的,有的词汇可能会在以后单元中出现。因此,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目标词汇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1. 1)目标词汇的选择。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我们可以将英语词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和交际。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和文本内容,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知识体系和教学需要来决定单元目标词汇,即活用型词汇。
1. 2)目标词汇的有效复现。
对于目标词汇,只有教师积极的复现(重复)去激发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用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进行目标词汇的重复出现,如:直接展示词汇卡片、对话交流、猜词游戏、图片或实物、视频、原句再现、句子填词和翻译等。
比如,在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的词汇学习课中,笔者确定了以下25个目标词汇: upset,ignore, disagree, grateful,suffer,exactly,recover,partner,dislike,teenager,tip,series , calm…down,be concerned about,go through,set down,a series of, on purpose,in order to,face to face,no longer, get tired of,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 join in。
然后,围绕友谊这个主题采用了原句再现、填词练习和翻译句子三种方法,展现如下:
(1)原句再现When our friends come to school very u(upset),we should c(calm)down him and be c(concerned) about him.
(2)填词练习In life everyone may meet with a s(series) of difficulties .As friends , we need talk with him/her (face to face) and help them go t(through) difficulties .
(3)翻译句子 好朋友永远不会忽视你和故意伤害你的那个人,不管他多么不同意你的观点。A good friend is someone who will never ignore and hurt you on purpose no matter how much he disagrees with you.
2. 创设语境 运用目标词汇
词汇学习的重点不是在于对词汇的音、形和义的表面记忆,而在于对词汇的灵活运用中。因此,在学生明确目标词汇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目标词汇,教师应该围绕单元话题和目标词汇创造不同的情景,开展各种有效的词汇学习活动,如:师生对话交流中运用词汇,故事中串联词汇,讨论中输出词汇,写作中提升词汇等。
比如,在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词汇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领悟到目标词汇后,教师可以采用对话交流法,创设这样的情景: When your friends come to school very upset,What will you do? 然后引导学生使用目标词汇如calm …down, be concerned about,set down,recover等词汇造句接龙,所有句子连起来后可成为一段美文。接着,教师将话题过渡到“So according to what you talk about,friends are really very important to all of us,让学生讨论本单元主题“What is friendship?” 采用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效巩固和运用了目标词汇,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个主题friendship 的理解。
3. 抓住契机 拓展目标词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使用词汇的契机,向学生渗透词汇学习策略。例如:从学生使用的词汇为切入点,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构词法转换等带出新的语言词汇。另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图示结合情境多去学习生活词汇、时事词汇等,从而拓展目标词汇,扩大词汇量。在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词汇课中,笔者抓住了两个教学契机。
契机一:在学生回答完When your friend come to school very upset,What will you do? 教师将话题过渡到“So according to what you talk about,friends are really very important to all of us”时,提出了个人对朋友重要性的理解,拓展出了以下词汇。1.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2.A true friend is one who overlooks you failures and tolerates your success.3.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but it is really very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shoulder to cry on when we are upset.
契机二:在学生讨论What is friendship?后,教师可以做总结如下:Friendship can’t stand always on one side. Be friendly to each other and true 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四、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的成效
为了验证开设单元词汇学习课程,进行主题化词汇教学的成效,本人对高一两个平行班(每次英语考试的平均分差距在0.5分左右)进行了实验对比。 实验内容: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Friends 的25个目标词汇。实验方法:句子填空。下面是本人实施主题化词汇教学前后的实验结果:
以上表格数据表明,在授课前,两个班级学生在词汇测试中的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人数上非常接近,这说明学生的词汇水平差异不明显。在授课之后,两个班级在词汇测试中的优秀和良好人数上有了很大的增长,词汇记忆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实验显示:开设单元词汇学习课程,进行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对主题高频词汇进行复现、概念归类和拓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量和运用水平。
五、结束语
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是一种探究性教学,探索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教学策略,是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词汇记忆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对词汇记忆、积累、活学、活用和拓展的有效方式。
通过单元主题化词汇教学,捕捉已有经验和新知识的关联点,有利于整合和文本相关联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的大课堂,从而扩大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 主题化词汇综合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案例研究 2010.08
篇6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教育 教学方法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然而,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形成个性,开发智慧、潜能,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为此,我们以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为核心,以主题化为特色,在选材方面主要选择有创造余地与想象空间的教材,对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欣赏佳作,积累多种表象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创作就越有基础。所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分析同伴的作品有利于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
首先,幼儿同伴间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如在“我设计的京剧脸谱”中,泳琪将脸谱的外形画成了瓶子的形状,歪歪扭扭,与传统的京剧脸谱相距甚远,但是从孩子的创作角度来考虑,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创意的作品,及时地向其他幼儿介绍有创意的表现,使其他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并将幼儿完成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不同的脸型、不同的脸部装饰,充分展现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其次,利用散步的时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观赏每间教室各个角落的作品,引导幼儿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从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二、听音作画,张开想象翅膀
新《纲要》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的,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的。在《奇妙的感觉》这一系列主题中,我更多的关注如何调动幼儿的听觉,把绘画与音乐、常识、故事相结合,让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促使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在开展《听水声》这一活动前,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倾听下雨的声音,洗手时水龙头流出的水,快与慢的声音。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倾听比较不同的水声有何不同,再想象水是怎么说话、唱歌,怎么飞驰或跳舞的,最后让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有的幼儿说:“用折线来表示水声强,用短线表示水声弱。”有的说:“水流快用直线,水流慢用曲线。”有的幼儿说:“用螺旋线表示旋涡,用弧线表示海浪。”……幼儿有了前期的经验,各自运用不同颜色及点、线、面的变化组合表现自己的感受。在音乐欣赏活动时,幼儿常能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为此,我把乐曲想象融入了美术活动,让幼儿欣赏一些名曲,通过身体动作感受优美、绵长、柔和的乐曲性质,然后促其联想能力的发展,引导其把自己的所听所感画下来。一张张作品上丰富的线条与不规则的色块的组合而成的画面正是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让幼儿品尝各种各样的食品,边尝边想象,刺激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引导他们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我利用这一爱好讲述《小飞象》的故事,在“小飞象学会用自己的大耳朵当成翅膀飞起来”这一部分停下,引导他们想象小飞象学会飞后,它想去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作多种设想,创造性地表现故事内容。采用故事想象画的形式时,幼儿的绘画表现更加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
三、突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克服过于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脸谱时总是画成小朋友的脸,针对这一情况,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你见过的脸是什么样的?”“脸只有圆形的吗?”当孩子们笔下的脸谱呈现出不同形状时,我再进一步启发:“脸上化妆后是什么样的?”鼓励孩子在脸上画出和别人不同的装饰,孩子们纸上的脸谱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幼儿突破定势的同时,教师自身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的“权威性”,鼓励幼儿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
四、正面评价,追求成功体验
篇7
关键词: 人文教育 美术教学 优化 主体地位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语)“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苏霍姆林斯基)现代学校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学习的本身就是为自身的发展而学,学习是一种过程,一种行为变化,并不能简单看作增加现成的知识,更不能等于或约等于考分(学习结果)。
目前在美术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为扭转上述局面,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美术新景观,展现美术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精神世界、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生存状态,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美术凸显生命关怀,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一、优化美术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美术导入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突出“情”字。即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2.具有“五性”。即具有:(1)针对性。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2)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新颖性。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4)趣味性。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5)简洁性。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3.讲究“敲”字。即“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
在这样的美术课上,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美术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注意程度极高。
二、优化教学情境、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参与的情境。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2.提供创造的平台。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文诗配文、以画衬文,鼓励“电脑小高手”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焕发其生命活力,又使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地创造性地参与,提高了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了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契诃夫指出:“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应着重从四个“注重”上下功夫。
1.注重师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通过美术提问、小组讨论、课题指导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注重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能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
3.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愉悦、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4.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心理的容融构成了一种相融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亲切交往、真诚合作等心理素质,真正有助于个体成长并焕发生命活力。
四、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首先,美术课学生的思维状态的衡量表现为: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明、表达所学知识;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其次,在优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一是为学困生设计达到基本要求的辅助问题,提供思考“梯度”;二是为思维活跃的学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打破原有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另辟蹊径。
五、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
篇8
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W.S.Gazaaniga)提出了脑认知功能的模块说,从侧面说明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比较适宜儿童早期学习的教学方式。这一理论认为在认知功能上,人脑是由高度专门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人脑所形成的功能模块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信息过程。该理论强调人脑运作的整体性,而不是对脑功能的静态、局部活动的关注。脑科学研究还表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大脑的发展,儿童幼年时期神经元网络的生长和复杂化过程对于儿童知识的建构至关重要。大脑模块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性质,大脑的可塑性为发展创造了机会。主题学习可以帮助儿童创造“模块”与“联结”,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模块化,促进儿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主题式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符合大脑的学习规律,能够为大脑提供比较系统的、有序的和生动的刺激。当前幼儿园开展的主题式教学,从其发展与变革的渊源来看,与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单元教学、80年代开展的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实践、90年代以来幼教领域开展的整合课程等都有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说主题式教学是从这些变革的实践活动中孕育出来的。虽然这些名称在表述方面有所差异,但在组织设计思路上基本坚持这样一种取向:通过有机的组织和运用两个及两个以上具有某种内在关联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某个主题或者中心领域。主题式教学在我国幼儿园的普遍运用,一方面是因为主题活动能整合幼儿教育的活动内容,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教学,强调幼儿建构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改善领域间的分化隔离与儿童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通过多视角、多通道所获取的信息,更易于儿童的记忆和信息提取。综上,从脑科学研究及其对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早期教育工作者应将脑结构、认知功能与教学目标、教学结果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其与儿童的早期经验、具体学习经验的关系。为此,早期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积极构建知识网络,并促进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结,运用主题式教学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二、脑科学视角下幼儿园实施主题式教学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主题式教学活动在目标、主题、材料与环境、展开以及组织形式方面,体现了融活动性、整合性、层次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生成性为一体的特点。主题式教学活动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感觉运动和提升言语认知能力,以促进他们脑突触的联结与发展。
(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多感官参与儿童是用整个身心来了解事物的,其学习活动需要整个生理系统的参与。脑科学研究表明,调动人的多种感觉通道,给予感官系统均衡合理的刺激会使人学习和发展得更好、更协调。由于儿童的感觉偏爱、学习风格是有差异的,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对于儿童的学习、记忆有重要意义。而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化的特性,有助于儿童表达视觉、触觉、情感或听觉方面的偏爱,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脑科学研究认为,每个复杂的事件都在大脑中孕育着信息,并把学习者正在学习的内容与其他有关经验、过去获得的知识、未来行为联系起来。对教育者而言,要将关注点放在拓展儿童接触内容与情境方法的数量与质量上。由于儿童总是对沉浸(immersion)其中的复杂的整体情境做出反应,教育者应为儿童设计和编排如同生活一样的、丰富的、适当的经验,以确保儿童以增强意义提取的方式加工经验。对儿童而言,在主题氛围中的学习能够容忍他们意义不明确的解释、问题解决与质疑。沉浸于该状态的儿童,会在主题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他们能够通过多感官参与的方式来了解主题学习内容的相互关系,并获得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在这种复杂的、生活化的、整合的主题活动中,虽然活动内容是严密、具有挑战性的,但儿童可以体验到一个高度的自我学习动机,使得儿童的学习活动是愉悦的。儿童的发展不仅仅是生理驱动的拓展过程,也是一个从经验中获得基本信息的主动过程。主题式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儿童智能、创造性、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参与,在这种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和相互联系的活动中,儿童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重视幼儿个体经验的整合与拓展虽然每个大脑都有相同数量的系统,但它们在不同的大脑中以不同方式进行整合。每个儿童接受的刺激不同、所处情境不同、感受和体验经验的方式和质量也不同,加之学习、文化、生活经历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脑的结构。为此,教育者要认识到不同个体的大脑之间的异同,这样才能更加敏锐地了解不同儿童经验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学习活动依赖于先前的经验,即儿童从现有经验和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将新经验和新知识与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和知识联结起来。学习能够改变大脑,因为大脑能够根据每一个新的刺激、经验和行为进行重新联结,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的获得。为了有效地感知新事物,需要让儿童回忆过去的经验,找出与新事物相关联的经验联系,以获得新的经验。在主题式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原有经验,重视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儿童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一方面儿童要进行具有实验性质的探索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接受学习活动的结果。主题式教学活动能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经验,激发儿童的发展和固有的好奇心。
(三)丰富幼儿主题经验获得的资源构建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幼儿与材料这些教育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要把空间、环境、家长、社区等看作构成教育的重要因素,考虑这些因素对儿童教育活动的价值。这其中隐含着一种儿童观,即儿童是拥有一定知识经验、拥有独特学习方式的、主动的学习者。脑科学研究认为,儿童是有巨大潜能的,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儿童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通过整合不同信息资源的主体活动,儿童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与之相对,我们把教育者看作是活动的组织协调者,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要协调好与主题相关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负责调动儿童的内部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参与到问题解决和探索之中。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儿童能在其中获得真实、丰富、生动的经验。小组讨论是加工处理经验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它为儿童提供了在他个人经验基础上重构自我经验的机会。
三、结语
篇9
从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内容来说,它需要遵循的原则有情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数学化原则和社会化原则。(1)情景性原则:它主要是指教师在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数学老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情景来模拟一个在小学生都熟悉或与生活相关联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主题图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角色,灵活判断主题图,使主题图具有现实性,让教学材料变得熟悉化。(3)数学化原则:指的是数学老师在利用主题图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中的主题图转换成容易理解并且在生活中出现的主题图,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社会化原则:是这几个原则中最难理解的,它是指小学生数学主题图中包含一些现实性的社会文化。要求数学教师应重视主题图教学,并深入了解主题图中所蕴含的意义,培养学生使用主题图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的“主题图”教学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人的天性就是玩,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意识还未成熟,所以很容易就能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而普遍定义兴趣的概念是人们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它是人们探索新事物的动力。想要让小学生保持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关键要看老师的导入是否有趣、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授的内容,把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笑话等导入新课。例如:学习“四边形”内容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课前采用摄像机全面拍摄校园空间,将所拍完的校园照片加以修剪,制作成多边形图片,并将制作后的图片拿到课堂中,向全班学生展示,并向学生指出哪些图形属于四边形。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还能与同桌进行讨论,容易使小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通过这种导入的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被激发出来,求知欲也会增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二)创设主题图情景,增进师生互动
优化小学生数学主题图教学的主要标准分为情景创设、学生参与、目标达成及师生交流等几类。其中情景创设需要满足情景设计是否具有灵活性、情景创设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数学老师不要一味地讲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代替。数学老师可以拿几串在颜色上有规律的水晶珠,让学生自己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让他们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小学数学教科书时,始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再以主题图的形式出现在教科书中,利用简单明了并具有生活性的图片表达数学思想,能够让小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取数学知识。通过设计主题图情景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还让小学生通过灵活的形式了解更难理解的知识。
(三)应用主题图,加强合作探究
尽管主题图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死板,就图论图,照本念书,没能把主题图的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会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枯燥不想学的想法,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颓废,更没有办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位置与方向”内容时,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数学教师则可带领全班学生走出课堂,在教室外进行学习。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方向,同时也将亲自绘画出学校大致的位置,甚至有些喜欢探索的孩子会用自己的脚步测量出建筑物之间的具体距离。这种主题图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学生自身水平及其特点,可最大限度激发创作思维。同时,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创作的过程,数学教师应引导小组成员积极进行广泛的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加强师生感情,获取知识。
三、“主题图”教学的提高途径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进师生的友好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都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正确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并详细地讲解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所在;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与每一位学生互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加一些小故事或小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变数学知识为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
新课改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现实生活和具有挑战性的事物。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把数学知识拿到现实的生活中,并引导学生把现实中的问题采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把数学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让数学在学生的眼里,变成用得上的东西,从而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公式中解脱出来。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喜欢数学,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表面上看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但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系统的分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灵活多样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措施
图画在数学课本中的形象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去认识与探索他们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对主题图进行充分利用与发掘,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主题图来服务于数学教学,这是小学数学老师所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
一、与编排目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
主题图是沟通学生与数学的桥梁,能够让小学生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数学无处不在,学好数学能够生活得更好。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把握好相关数学知识,将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带进数学情境中,激发他们去认识与研究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1.兴趣导出主题图
主题图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带进主题图情境中。数学老师可以用想象与对比的方法,用故事导出主题图,通过老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作为一名小学生是多么的骄傲与光荣。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思维用主题图方式带进动物世界中,很多故事中的人物都会在这时浮现在其脑海中,从而增加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像老师讲的童话故事,既亲切又生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点拨思考弦外音
主题图教学中的图画,其实就是个引子与介质,图画可以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结合,以此引入相关数学话题,数学老师最终还是要将学生引入数学领域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数学老师的下一步点拨就是学生求索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比如,数学老师会点拨式地问学生:“小朋友们数得真对,那么,你们是如何数出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在激发学生对数数规律进行思考,在引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出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左到右的规律性知识。由此,学生就对数数规律与相关数学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与了解。
二、图画的巧妙运用,探究数学问题
1.尽可能地发掘数学问题
数学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第一步要考虑数学问题会以怎样的方式蕴藏其中,这同时也是引领数学问题的一个方向,是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目标。因此,总指导方针就是对图画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进行发掘。就像《观察与测量》中为学生提供的第一个主题图,第一步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个主题图形具有系列性。但是若学生单看第一幅图,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学生在快车道中行走太危险;过马路时一定要先让车过等等。因此,在学生看图前,一定要对其标注重点应该放在哪,让学生学会看主题系列图。
2.大胆创造为我所用
因为生活阅历与地域存在差异性,所以对有些学生来说,有的图片很难启思,还有些主题图片由于缺少趣味性与生动性,通常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及注意力,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奋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数学老师进行精心创造与大胆革新,将辅助教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图片进行更换与改进,或者将图片改为多媒体动画,化静为动,也可以将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摒弃,依照日常生活主动创造与本教学环境相适合的图片素材,积少成多,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套实用性非常强的数学课程雏形。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主题图,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活跃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此外,小学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在主题图上用心,这样可以保证其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